地形
上塘中心城區四周環山,東北至西北山巔高於東南至西南山巔,楠溪江從中穿越,城區屬楠溪江下游
洪積平原,地勢平緩,海拔高度為5.5 m -7.3m。全鎮最高海拔高度為746 m。
水文
境內有三條溪,北向有路口溪,流域面積40.3平方公里,主流長度18.5公里;西北向有中塘溪,流域面積34平方公里,主流長度14.5公里;西南向有下塘溪,流域面積19.4平方公里,主流長度8.5公里。
生物資源
境內植被較好,
有林地面積131061畝,森林覆蓋率為59.6%,其中
生態公益林34251畝,
經濟林5639畝,林木蓄積量為94071立方米。近年來,上塘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畜禽、蔬菜、茶葉、藥材、水果等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中塘鴨、下塘雞、塗山
胡柚等遠近馳名;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迅猛,其中浦東繁育養豬場獲“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稱號。
歷史沿革
東漢永和三年(公元188年)於
章安縣東甌地置
永寧縣,縣城上塘屬
永寧鄉三十九都,相傳古時這裡是一片湖塘水浦,下塘山(龍泉山)與
嶼山(蟾山)將水鄉分成三塘(上塘、中塘、下塘)三浦(浦東、浦西、浦口)。
縣城地處
嶼山上部,故名上塘。1943年至1947年,稱
永嘉縣沙頭區水碓灣鄉,後稱沙頭區
上塘鄉。1949年5月解放,在現轄範圍內建立上塘、下塘、渭石、綠嶂4鄉。1956年,原
下塘鄉的外山、栗樹樟、橫溪、岙底4村劃給
中塘鄉,原渭石鄉的山倉、河岙兩村和綠嶂鄉的
敬仁村劃給峙口,接著將4鄉合併成立上塘鄉。1957年綠嶂鄉恢復,敬仁村復歸。1958年8月永嘉縣人民政府由
楓林鎮遷址於上塘。10月成立上塘公社駐地綠嶂
陳岙村,轄綠嶂、中塘、路口、沙頭、峙口、
下寮6個管理區,原上塘鄉作為縣直屬鎮。1960年9月原古廟
人民公社和上塘人民公社的沙頭、峙口、下寮管理區合併,成立沙頭人民公社,原上塘人民公社和中塘、路口、綠嶂管理區與上塘鎮合併,稱上塘鎮人民公社,駐地遷至上塘。1961年上塘、中塘、路口分別調整為人民公社,綠嶂併入上塘鎮人民公社,直屬縣領導。1964年上塘鎮人民公社經省批准為建制鎮,1980年正式成立上塘鎮人民政府。1992年5月,原
中塘鄉、
路口鄉併入。2001年,原上塘鎮,峙口鄉,黃田鎮的
黃嶼、觀前、嶼門3個行政村,羅東鄉6個行政村合併為新上塘鎮。
行政區劃
鎮政府駐建鎮巷1號,郵政編碼325100。永嘉縣
南城街道建立於2011月5月25日,行政區域是原上塘鎮環城西路以西、越江大橋以南(除縣前路以北、永興路以東區域),轄區面積64平方公里,下轄31個行政村、2個城市社區和3個農村社區(
城南社區、
城西社區、
永興社區、
黃嶼社區、
中塘社區)。
東城街道轄區面積約109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4.7平方公里,是全溫州市區域面積最大的街道,現下轄41個行政村, 4個社區(3個農村社區:望江、
陡門社區、
峙口社區,1個城市社區:城東社區),街道原駐地為永嘉縣東城街道建鎮巷1號,2013年搬遷至上塘環城東路255號。
2011年撤銷上塘鎮建制,在其行政區域內設立
街道辦事處:1.設立
東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環城西路以東、縣前路以南的區域及原
陡門鄉行政區域內設立
東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後,東城街道辦事處轄1個社區、4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建鎮巷1號(原上塘鎮政府駐地)。2.設立
北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縣前路以北、永興路以東的區域及原
下寮鄉行政區域內設立北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北城街道辦事處轄2個社區、4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嘉寧街123號。3.設立
南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環城西路以西、越江大橋以南的區域內(除縣前路以北、永興路以東區域)設立南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南城街道辦事處轄2個社區、31個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駐永興路65號。上塘中心城區管理委員會指導、協調東城、南城、北城三個街道轄區的村級自籌項目建設。
經濟狀況
2007年,全鎮
第一產業產值40246萬元,
第二產業產值73362萬元,
第三產業產值175784萬元,財政總收入2.92億元,三產結構占比為1.68:28.95:69.37,農民人均收入6542元。
工業總產值20.13億元,
農業總產值6304萬元,人均生產總值24298元。按照縣委“三業提升、二極協調、一城突破”發展戰略,確定了縣城“突出中心、加快集聚、分層推進、城鄉一體”的戰略構想,突出金融服務業、房地產業、商業服務中心及工業發展產業,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最佳化產業結構,穩定了第一產業、加快發展第二產業、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方針,促進縣城經濟社會的全面興旺。鎮域內正在建設峙口濱江和黃嶼高新科技兩大工業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鎮跨入全國千強鎮行列。
城市規劃
1958年,
永嘉縣人民政府遷址於上塘,曾經做過規劃。1984年,上塘鎮編制的總體規劃經市政府審批通過,從而結束了永嘉縣城上塘鎮城鎮建設無章可循的歷史。1994年12月,由河南省規劃院編制的總體規劃縣內已批,但未經溫州市人民政府審批。1995年10月,安徽省蕪湖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原峙口鄉總體規劃。1999年9月,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永嘉城市總體規劃(四鎮聯體規劃),有關鎮內的建設工作基本依照各項規劃實施。
為進一步促進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建設步伐,2001年,
溫州市人民政府進行行政區域調整,將原上塘鎮、峙口鄉、羅東鄉6個行政村、黃田鎮3個行政村合併為新上塘鎮。行政區域調整後,縣城上塘鎮的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成為縣城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點,並在溫州大都市圈經濟中迅速顯現出重要地位。為了在新的形勢下,促進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2001年7月,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縣規劃設計研究院受
永嘉縣人民政府的委託,聯合承擔永嘉縣城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任務,於2002年6月完成,上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新上塘鎮
城市規劃區範圍為:北到溪了頭、蝤蠓田、雲加山、下灣、岩頭墳、敬仁山、下村、下焦坑;東到小子亞兒、小子溪水庫、塗山、蛇尾巴、橫山;西到嶺腳、里潭、麻山嶺;南到
柴山、菜田山、張宅、尖各尖、大平頭、赤嶺隧道、楠溪江、大袋平、橫溪山,規劃區總面積52平方公里。
新上塘鎮的城鎮性質為溫州大都市圈的組成部分,
永嘉縣的政治文化中心,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生態型城鎮。2010年撤縣,形成城市形態獨特、產業布局合理、區域經濟發達、社會生活豐富的大溫州北部城市。規劃新上塘城鎮規模,近期總人口11.4萬人,城鎮人口8萬人,規劃人均用地面積90.23m2,總用地面積7.22平主公里,城市化水平70%;遠期新上塘鎮總人口21.7萬人,城鎮人口20萬人,規劃人均用地面積100.26m2,總用地面積20.0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95%。
新上塘鎮城市建設用地規劃,以舊城區為中向三面拓展:向東跨江發展峙口、河嶼、李浦、東岸地區;向南沿原仙清線發展下塘、黃嶼地區;向西沿縣前路發展中塘地區。舊城區與新區間以交通幹線相聯繫,功能互補、協調發展。
新上塘鎮總體規劃方案,將整個規劃建成區按地形和功能分為6個組團,分別為老城區組團、下塘組團、中
塘下堡組團、黃嶼組團、峙口河嶼組團和江東組團。老城區組團發展商務金融服務業,同時利用該地區成熟的地理人文環境,適當發展房地產業;下塘組團發展行政辦公和居住;中塘下堡組團發展面向永嘉全縣尤其是北部山區的商業服務中心和文教中心,以帶動該地區的整體發展;黃嶼組團發展無污染工業,形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輕紡工業區;峙口河嶼組團重點發展工業,同時依靠工業開發居住區;江東組團利用其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開發別墅居住區。
此外,《永嘉縣縣城城市總體規劃》就居住用地、社會公共設施、工業與
倉儲用地、道路與交通系統、市政公用設施、綠地與景觀、文物保護及旅遊、舊城更新、防洪抗災,近期建設等進行詳細的規劃說明。
縣城生活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僅促進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而且使城鎮人民從中得到更多的實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2002年縣城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5.76元,人均消費性支出7823.28元,城區居民生活已進入小康型,城域山區的農民人均收入5673元,山區的農民正在脫貧,逐步走向小康。
隨著居民家庭經濟收入增加,其消費結構也相應發生變化,食品、衣著、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和雜項商品和其他服務費支出增幅相對平穩,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文化、教育、娛樂和住宅費支出增幅較大,全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以上;人均住宅面積達28平方米;人均綠化面積達30%以上;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學、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99.76%。鞏固率為市場100%和99.98%,國小升國中比例達100%,高中段教育發展迅速,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的比例達98%。
縣城管理
在縣城規模擴大,城市化進程加快和撤縣建市步伐啟動之際,永嘉縣城管理工作順時應勢,理順條塊關係,著眼長效管理,探索綜合,形成了縣、鎮、村(居)及有關部門綜合管理體制,並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在2001年新上塘鎮區域調整後,按照“統一領導,條塊結合,分級管理”原則,建立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的管理體制,縣城管理在縣政府領導下,鎮政府統一管理,建城區將縣城管理重心下移,分別設居委會專門實施綜合管理,縣、鎮的城建監察、環衛、園林、規劃、土地、衛生、食品防疫、工商、財稅、市管、交警等職能部門分別承擔有關管理職能,嚴格執法行為,強化管理職能。
二是把市場機制引入縣城管理,從上塘實際出發,以經營城市的理念,多方面探索縣城管理市場化動作模式。在土地管理方面,結合舊城改造,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拆遷、統一招標出讓、統一監督管理、相對集中聯片開發”的“四統一、一集中”原則,使縣城土地作為生產要素和特殊商品進入市場,實施國有土地有償開發,並逐步建立
土地經營與管理制度,盤活縣城的
存量土地,鼓勵實施
土地置換。通過重新調整城區空間布局,置換閒散土地,挖掘土地使用潛力,進一步完善土地的利用結構,最佳化縣城土地資產,為地方籌集大量的建設資金。
三是逐步把環衛、園林綠化管理推向市場,逐步建立包乾、包管、包經費、包質量的市場化管理機制,並在下堡、新世紀、經貿新村實施小區物業管理。
四是專項整治活動成效顯著。近幾年,縣城以創建衛生城鎮,綠色小城鎮和文明城鎮活動為載體,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其中有一級、二級環衛區的環境衛生專項治理、流動攤販、無證經營和戶外不合理廣告“牛皮癬”的專項治理和鵝浦河、中塘浦等河道的清污專項治理,還有縣城街道的違章交通秩序整頓的專項治理和拆違清障、文化市場的專項治理,通過專項整治活動,使城市更加整潔、有序、美觀、亮麗、舒適、文明。先後榮獲溫州市文明示範鎮、省綠色小城鎮和省綠色小城鎮等殊榮。
縣城經濟
最近幾年,上塘鎮圍繞建設“市30強經濟強鎮”目標,走“科教興鎮、工業強鎮、農業穩鎮、三產活鎮、文明建鎮、依法治鎮”之路,國民經濟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4.16億元,財政收入1.31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比為1.63︰35.06︰63.3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673元,
社會消費零售總額15.28億元。
2002年,全鎮農業經濟總收入達7337萬元,效益農業發展迅速,新建成生豬、肉雞、蛋雞、魚、蔬菜、
烏牛早茶葉、水果、藥材等效益農業基地150個,農業龍頭企業7家。成為溫州市二線蔬菜基地,
李家村肉雞、中塘蛋鴨、下庵藥材等專業村迅速崛起。此外,
生態公益林建設、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進一步好轉。工業領域,堅持“工業興鎮”的理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設
濱江工業園區和前進輕紡工業園區,造紙、機械、服裝、紡織等優勢產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南方高中壓閥門廠、永盾制服廠、聯宏印織公司、曙光紙業有限公司、七嶼紙業有限公司、縣
禾益農藥廠等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商貿、金融、餐飲、房地產及旅遊業、信息、電信服務等第三產業有了長足發展,服裝、鞋革、建材、裝飾、燈具、煙糖、水果、蔬菜等專業市場繁榮。2002年累計成交額達16 億元,全鎮經濟平均增長13.6%,
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5%。
城市建設
1958年縣人民政府遷址上塘鎮以來,歷屆縣人民政府、上塘鎮人民政府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60年代—70年代,建成縣人民政府
和縣機關部門的辦公樓等一大批行政公用設施,建成2098m長的永建路和1000m長的縣前路,拓寬完善上塘街、新華街、鎮前街、站前街等老城區主要街道,在永建路、縣前路兩旁興建了縣商業局、醫藥公司、五交化百貨公司、水產公司、食品總公司、煙糖公司、縣二輕局、縣人民銀行、工商銀行、縣保險公司、縣信用聯社等一大批
行政辦公樓。在三元堂村橫溪下遊興建蓄水池和翻水站,在永建路、縣前路和老城區興建給排水、排污、電力等基礎設施。80年代,建成環城西路(1751m)、嘉泰街(277m)、嘉康街(271m)、廣場路等城區主要街道;縣人武部、
郵電局、
廣播電視局、農業局、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林業局辦公大樓等公建項目相繼建成;建成下塘變電所和以環城西路兩旁為重點的給排水和排污、電力和綠化等基礎設施;城西居民小區和流潺垟、信用新村和環城西路、嘉寧街兩旁的住宅聯建商品房陸續建成,建築面積達8.0萬平方米。90年代,是
永嘉縣城上塘鎮建設速度較快的一個時期,分別建成了環城北路(2672m)、望江路(1374m)、環城東路(500m)、沙門路(800m)、碼道西街(500m);鑿通碼道西街山凹;建成浦東、城北、環城北路及朱岙殿四座大橋;城區的“
五縱五橫”道路網初步形成,解決了多年來困擾著城區的交通壓力;在建城區建成了戈田垃圾場、污水處理池,碼道西街垃圾中轉場和16座公廁;建成環城北路、望江路等街道和居民住宅區的給排水和排污工程;建成了永嘉縣自來水廠和淨化水池成套設備;建成楠溪江引水工程,將楠溪江純淨水引入縣城,解決了縣城居民飲水難的問題;建成下塘、下堡、寺前等三個工業小區;建成城關菜市場、城西農貿市場、城關服裝鞋帽市場、城關水產市場、城關木材市場、城關生資市場、縣糧食交易市場和城關
農貿綜合市場等8個專業市場,年成交額達5億元左右,市場繁榮,縣城經濟興旺發達;積極爭取下山移民脫貧的政策,建成北墩西、應山、膨河等移民新村(移民點)七個,建築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移民戶3000多戶;建成望江路護岸堤壩,縣城的防洪抗災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90年代,縣城的教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城區建成
城關中學、
城西中學、
城北國小、城西國小等中國小校四所,建成縣
機關幼稚園、縣機關第二幼稚園和縣實驗幼稚園等幼稚園三所,教學樓及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在路口、中塘、下塘地區分別興建
路口國小、
中塘國小、下塘國小、綠嶂國小、渭石國小等教學綜合樓;累計新建中國小校教學綜合樓等校舍建築面積達10.5萬平方米,有效地解決了縣城中國小校教學用房問題。
90年代末至新世紀初,上塘鎮委、鎮政府提出了“中心突破,四面拓展”的城市化建設總體思路,努力實施縣委、縣政府“新區開發,帶動舊城改造”的縣城建設新戰略,經過短短三年的努力,縣城建設步子加快,縣城面貌日新月異。相繼建成了縣前西路、縣前東路、廣場路、碼道西街的西向延伸、上塘街北段、西徑路、永興路、下堡中路和東路等水泥路面49640m2;建成峙口大橋、楠溪江五橋和中塘中心路;縣城標誌性建築—越江大橋也順利竣工通車;中塘至橋下隧道已開鑿通,可望2003年通車;隨著縣城道路的改善,縣城公交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分別開通與甌北、岩頭的公車,城區內開通新民—李家坑、黃嶼—
永嘉中學、上塘殿—中塘的公交線路;市重點工程—縣城防洪工程,總投資16184萬元,至今已投資2800萬元,基本完成15.5Km的
河道整治及中塘溪的防洪堤壩建設,望江路的堤塘、
節制閘、防洪水庫的招標工作已準備就緒,按照50年一遇的標準建設望江路標準堤壩,同時,對中塘溪、路口溪、下塘橫溪進行拓寬、疏竣、駁坎,不斷提高縣城防洪抗災能力。新區開發進展較快,大自然開元小區14.54萬m2的住宅小區已建成,初顯現代都市住宅雛形;浦口方彎角舊城改造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永建路北段舊城改造工程已通過擴初會審,進入投招標階段;縣城標誌性建築金泰大廈也已建成,並將投入使用;建成環城北路、望江路沿線商住樓,新世紀公寓和下堡安居小區、大自然新區和沿江路居住小區,建築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新上塘鎮建成區現有居住用地326.1公頃。建成了永嘉廣場、縣府前嶼山文化廣場
和縣文化中心廣場,建有嶼山公園、龍山仙莊和栗一風景區,鵝浦河公園等園林景點7個,新建綠地5萬多平方米,如永嘉廣場,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廣場上既有亭、台、廊、假山、噴泉、草坪等,還有集會文化廣場、藝展中心,使之成為一個集娛樂、休閒、集會、藝展於一體的多功能城市廣場,充分展示了縣城現代都市風貌和文化品位。建成縣文化中心、縣福利中心、縣圖書館、電影院、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縣
衛生防疫站;上塘衛生院,衛生大樓、縣體育中心正在建設之中;建成了35KV的城關變電所,建城區投資3000多萬元實行標準電城網改造,山區農村基本完成了標準電網改造;縣城上塘鎮內新建有電信總局二處,市話交換機容量52024門,出局電纜28400對,長話電路SPH966路,PDH長話88路,農話576路,公用電話541部,無線電話發射塔6個,城區基本實施了廣播、電視、電信共纜,採用地下埋設。建成500畝峙口造紙工業園區,並在此基礎上計畫擴建500畝,將峙口造紙工業園區建成上塘鎮綜合工業園區;規劃在黃嶼片建設1000畝前進輕紡工業園區,促進全鎮人口和產業的集聚。投資2000多萬元分別建成城南國小校舍、浦東國小新校舍、
路口國小新校舍、
城關中學綜合樓及操場、
城西中學圖書館和實驗樓、城西國小塑膠操場、校園網,新創辦
城南中學。全鎮的教育事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縣城的教育優勢進一步呈現。在新區開發、舊城改造過程中,首先解決包括污水排放系統在內的基礎設施,在峙口造紙工業園區,投資300多萬元建立了污水處理廠,有效防止紙廠排放的污水污染,城區禁止放養家禽家畜,居民垃圾實行袋裝化,在文明社區和城區主要街道安放垃圾屋、垃圾箱,城區禁鳴喇叭,禁放煙花爆竹,努力創造一個文明和諧的新環境。上塘鎮境內有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四處,分別為嶼山古文化遺址、正行山古文化遺址、希聖墓、楊府山廟,其它文物保護單位若干,這些古文物遺址和古建築具有考古、藝術建築和文獻價值。鎮委、鎮府在建設新縣城的同時,努力加以有效保護。
上塘鎮 面積:184.5k㎡ 人口:28903人 郵編:325100 代碼:361021102
名勝古蹟
上塘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厚文化沉澱,境內有嶼山古文化遺址、正門山古文化遺址、
孝佑宮、
潘希聖墓、楊府山廟等縣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嶼山現建有永嘉
革命歷史紀念館。政府建設新縣城的同時,十分注意加強保護。文化風情獨特,遠近聞名的有農曆二月十五的廟會、端午節賽龍舟以及逝去的風俗——掛珠囤。據《
兩浙名賢錄》與清光緒年間《永嘉縣誌》記載:唐天寶元年(公元472年),永寧轄地盧岙兒有盧氏女與母出樵遇虎,虎欲噬其母,盧氏女急投虎嘴,捨身救母,後神傳見盧氏女跨虎而行,知已神化,為感念盧氏女孝心可嘉,遂立廟祭之,名曰孝佑宮(今在浦東村)。農曆二月十五是盧氏女生日,故每年廟會定於此日,年復一年,廟會規模越來越大,逐步向縣城中心地帶轉移,形成一年一度的農曆二月十五上塘大集市。端午賽龍舟,源自何年,無從考究,只知有幾百年歷史。每年端午,下塘、胃石、浦口、浦東、上塘(前村、後村)等五個村各出龍舟在楠溪江上比賽,規模較大,場面熱鬧非凡,自1997年後,為考慮安全之故,政府引導民間暫作停辦。至於正月初在祠堂掛珠囤的風俗,自文革開始後已逐步消逝於民間,亟待挖掘、整理、傳承。
文明建設
近年來,上塘鎮在經濟建設同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方針,嚴格按照文明鎮的建設和管理要求,不斷鞏固創建成果,提高創建水平,充分發揮文明創建突出作用,有力地促進了上塘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思想道德風尚良好。堅持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積極開展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創業創新為核心的
浙江精神。在全鎮88個村居,開闢基層農村學習園地88個,做到一村一個,深入開展基層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推進遠程教育網工程,發展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擁有基層教育站點90個,使用率達到100%。深入貫徹落實《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規範》,認真踐行
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
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工、青、婦和老齡工作優勢。開展“希望工程”、“關愛留守兒童”、“青年創業”、“關愛下一代”等多項活動,2009年結對扶貧困難學生76名,協助辦理青年誠信貸款86人次,總計1335萬元;舉辦“三八”村居婦女座談會、健康知識講座、“春蕾計畫”等各類活動;舉辦了老人運動會、九九老人節等活動。兩年來,鎮中老年藝術團赴香港、台灣、上海等地演出,倡導健康文明新生活。
(二)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全面貫徹縣委、縣政府項目建設“雙百攻堅”會議精神,以抓開工、促進度、保竣工為重點,進一步加快全鎮項目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和公用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深化工業項目“一聯二掛四促”活動,完成工業項目進場6個,開工1個。開展重點工程項目攻堅,鵝浦公園、城區污水淨化站、41省道改建、百貨前舊城改造等重點工程紮實推進。加大政府投資項目落實力度,12個項目已完工1個,在建11個,政策處理1個,累計完成投資2692萬元。縣前西路、廣場路、下堡西路、永興北路、環城北路等縣城斷頭路治理取得了明顯突破。城市面貌發生顯著變化。2010年啟動縣城排澇應急工程、戈田垃圾填埋廠應急維修工程等重點民生工程。北墩西移民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全面推進附屬工程。新一輪“十百”和農村道路聯網工程成效突出,兩年來年創建省級村莊整治合格村驗收10個,市級村莊整治合格村驗收14個,市級生態村3個;完成農村路基改造22.1公里,路面硬化8.1公里。實施
低收入農戶“共享小康六大行動”,2009年已落實扶貧項目30個,扶貧資金52.5萬元。加快生態建設,完成養殖場生態化改造2家,林地面積14.7萬畝。
(三)社會治安穩定有序。2009年刑事發案率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6.32%,“
兩搶”案件同比下降53.2%;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和“重劍消防安全行動”,縣、鎮級重大隱患掛牌整治、安全隱患整治、“三合一”企業整治等得到全面落實,並創建環城西路“十小”行業整治示範街。開展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一事一答覆”和“一件一檔案”得到國家信訪總局和省、市信訪督查組的肯定,並得到推廣。落實民間糾紛調解按件計酬機制,民間糾紛調處效率提高。人民武裝工作成效顯著,順利完成了年度徵兵工作任務,積極參與社會
維穩工作和抗洪救災工作,解救被困民眾。2010年圍繞上海世博期間維穩工作重點,深入推進“平安上塘”建設,切實抓好信訪維穩、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森林消防,以及禁毒、司法、普法、
人民調解、
社區矯正等各項工作,順利啟動省級示範綜治中心創建工作。推行信訪對話會、信訪懇談會等制度,較好地處理了一批安置房分配引起的群體性矛盾,處置和穩控了一批老訪戶。1-8月份共受理信訪97批次,重複21批次,已報結45件,已息訪38件。人民調解工作發揮重要作用,完成鎮級人民調解75件,村級人民調解130件。深入開展嚴打鬥爭,社會治安形勢穩定。“五五”普法通過市縣考核驗收,普法水平再上新台階。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駐村幹部責任制,進一步加強交通、消防安全、旅遊安全、重點工程建設、企業生產等領域的監督和管理。(四)城鄉文化繁榮活躍。近年來,為了活躍縣城文化,協調城鄉文化發展,上塘鎮做了大量工作。我鎮文化活動公園從原來只有一個嶼山公園,到現在發展成為以嶼山公園為中心,中塘溪公園、鵝浦河公園、龍山公園以及永嘉廣場、縣城城防景觀大道等多位一體的民眾性文化活動陣地;同時,隨著去年我鎮最後一條康莊工程,牛角門康莊工程的啟動,以及電力網、通信網改造的全面推進,村村通電視、
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公路的質量全面提升。全鎮有15支業餘文體活動隊伍,擁有成員1500餘人,定期組織舞蹈、唱歌等文體活動,經常性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具有很好的專業藝術水準。上塘鎮中老年藝術團2008、2009兩年度分別在北京、香港參加全國夕陽秀比賽均獲金獎,2010年還先後到台灣地區、上海世博會參加文藝演出。各社區文化活躍,今年6月29日城北社區舉辦“迎七·一”大型文藝晚會,7月16日城西社區舉辦“建和諧社區,創文明縣城”文藝晚會,每場活動觀眾都超過4000人。城東、城中等社區也舉辦文藝晚會。2009年我鎮成功創建溫州市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獲得溫州市“千村萬戶種文化”先進單位,並將黃淮紀念館改造為鎮文化活動中心,先後舉辦10多次影響力廣泛的文化活動。2010年成功申報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工程。
(四)服務管理優質規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展以創先爭優為主要內容的轉作風優環境活動,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加快政府自身建設。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把人民民眾的需求作為改進政府工作的第一信號,帶著對人民民眾的深厚感情去思考發展、決策工作、處理問題。高度關注民眾的安危冷暖,圍繞民眾、企業和基層的需要來開展工作,努力解決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等過程中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維護好民眾利益。
二是推進效能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原則,切實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完善政府運行機制,全面落實“效能作風建設全員量化考評”工作,推進便民服務視窗建設,規範民眾辦事手續,強化效能監察,樹立良好的政府效能形象。
三是弘揚務實之風。倡導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多乾少說、注重實效的良好作風,努力營造勇於創新、敢於負責、團結協作、共克難關的氛圍。沉下身去察民情,貼近心去聽民意,想方設法解民困,對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事關上塘發展的重大問題,一件一件抓好落實。
四是加強廉政建設。狠剎鋪張浪費之風,進一步規範“三公”管理,壓縮政府非生產性財政支出。全面落實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規範權力運行,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部位、特殊崗位的監督管理,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治理破壞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堅決嚴懲腐敗分子。
(五)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教育硬體設施建設加快,開工建設縣實驗中學二期工程,完成永嘉電大二期工程。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上塘鎮中心衛生院與縣婦幼保健所合併;推進除四害活動,2009年和2010年春季投入藥餌藥劑,累計價值達28多萬元。深化文化建設,創建市金海岸文化明珠工程,協辦武術表演、廟會等傳統文化特色活動,參加歌唱祖國大型廣場演唱會,舉辦上塘鎮
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攝影紀念活動。人口計生工作,第一次在53個行政村(社區)完成64名計生員公開選聘工作,2009年當年人口自然增長率6.85‰。大力開展縣城喪葬陋習整治工作,今年5月以來,已在縣城嚴管區重點開展喪葬陋習整治。民生保障日益完善。
低保戶實現應保盡保,新增低保戶83戶,累計發放救災救濟款、醫療救助、低保金300萬元。2010年前三季度完成撥付各類撫恤金201萬元,完成低保戶調查265戶,全鎮各類低保對象共700餘戶。2009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報銷金額620多萬元,2010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96萬,占應保人數的100%。完成醫療救助83人次,金額585977元;實施農民飲用水工程,解決1萬人安全飲水問題。2009年落實農村住房困難民眾住房救助8戶,落實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4戶;落實“共享小康六大行動”扶貧項目30個,52.5萬元。
(七)城鄉經濟持續發展。農業實現穩定發展,深入開展工業項目“一聯二掛四促”活動,1家企業建成投產,
濱江工業園區11家企業進場施工填方。深入開展“雙服務”活動、“政企聯動、攻堅克難”企業服務年活動和工業項目“一聯二掛四促”活動,全力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2009年全鎮生產總值(GDP)達到25.48億元,增長1.7%;財政總收入2.8億元,增長0.3%。農村人均收入7281元,
同比增加4.98%;城鎮
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4元,同比增加5.24%。2010年全鎮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各項經濟指標出項強勁增長。1-9月份實現工業總產值18.1億元,同比增長28.8%;第三產業增加值11.1億元,同比增長31.1%;全社會投資4.7億元,同比增長45.5%,其中工業投資1.85億元,同比增長61.1%;房地產投資8815萬元,同比增長116.7%;財政收入2.03億元,同比增長17.2%。推進汽車、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拉動消費4千萬元。
(八)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實施農業產業提升六大行動計畫,2009年度糧食播種面積2.1萬畝,創建標準化示範基地1個、市級畜牧示範基地2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總註冊資金1055.5萬元。在黃嶼片區組織早稻機械化種植,填補上塘機械化種植歷史空白。2010年糧食播種面積22007畝,同比增長4.3%;今年夏糧豐收在望,預計每畝增產15%以上,上報標準化畜禽種養項目2個,新增9個農業基地通過驗收,紮實完成動物防疫任務。工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科技創強步伐加快,2009年18家企業投資5550萬元實施技術改造,申請國家專利產品4項,開發各類新產品13項。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全面實施有序用電方案。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兩年來新增個體經商戶800多戶,生產型、貿易型、服務型企業超過100家。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新增特色農家樂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