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岙村

陳岙村

陳岙村(chén ào cūn)位於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鎮場橋辦事處,大羅山南麓山坳,屬近海平原水網地帶,東鄰溫州龍灣區海城街道東溪村,西連西岙村,南鄰埭頭村,羅(鳳)梅(頭)公路穿過村前,給陳岙村帶來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2017年1月4日,溫州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布公告,場橋陳岙生態旅遊休閒區被評為AAA級景區。2017年11月,陳岙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陳岙村
  • 別名:陳岙
  • 行政區類別:村鎮
  • 所屬地區:瑞安市東北部
  • 政府駐地:五林村(場橋)
  • 電話區號:0577
  • 郵政區碼:325205
  • 地理位置: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鎮東端
  • 面積:2.2k㎡
  • 人口:1031人(2004年12月)
  • 方言:吳語溫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陳岙生態旅遊休閒區
  • 機場:龍灣國際機場
  • 火車站:溫州南站,瑞安站
  • 車牌代碼:浙C
  • 經濟總收入:11122萬元
  • 景區級別:AAA級
概況,地理形勢,經濟發展,歷史沿革,村居緣起,陳岙新篇,重大事件,獲得榮譽,地圖信息,

概況

陳岙距瑞安市區20公里,總面積2.2k㎡,其中山丘2800畝、土地630畝,現有常住居民245戶、1031人(2004年12月統計,下同)外來臨時住民3000多人。目前,陳岙村經濟總收入已達到11122萬元,人均收入達10500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文明村。
陳岙村

地理形勢

村地形呈不規則三角形,依山面垟。大羅山南源流經村北注入塘梅輪船河,合他村溝瀆匯入溫瑞塘河。村北九壠溪谷山勢陡峭,裸岩連綿,怪石嶙峋,峰雄岩異。飛瀑碧潭相映成趣,給人以樂趣,啟人以遐思。飯蒸山、獅子口潭、烏岩腳、風洞岩等美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和鯉魚跳龍門等動人的民間傳說給人以美的享受。

經濟發展

自1999年始,全村經濟藉助電鍍、水暖等行業的發展而崛起。多年來,該村逐步調整了產業結構;2002年,村集體又對豐富的水資源進行治理和開發利用,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該村兩委還提出了“退二進三”發展思路,主動融入溫州大羅山生態區規劃,將陳岙定位在生態人居區。
陳岙村憑藉水資源優勢,建成1座村級自來水廠。通過遷移亂墳崗,整理出土地20多畝,建成156間村屬標準廠房。通過盤活資源,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260萬元。200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85 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5500元,戶均擁有小汽車1輛。
近年來,投入近350萬元相繼建成村心、怡心生育文化公園和體育廣場,村史陳列館、多媒體活動室、村民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等,組建陳岙村業餘文藝隊、太極拳劍表演隊和木蘭扇隊等文體隊伍,業餘文藝隊還編排了一台地方方言的愛國主義教育文藝節目。另外充分開展鼓詞演唱、划龍舟等傳統文體活動,創造了濃厚的和諧氛圍。幾年來,共投入一千多萬元,相繼完成了小流域治理,村莊綠化、道路硬化、燈光美化和老人公寓建設及全天候、全封閉、全監控的平安村莊建設。
老人公寓老人公寓
該村先後獲得了溫州市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溫州市十佳示範文明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魅力新農村等幾十項榮譽。 最近又獲得了全國計生協會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一肩兩挑的村領導陳眾芳還獲得了溫州市“為民好書記”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村居緣起

陳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塘下鎮建村歷史較早的村莊。村原名中溪,蓋因地處陳岙溪至輪船河的中段而得名。
此村明清時屬崇泰五都。民國建立後,先屬瑞安縣東區;1931年後屬第一區長橋鄉;1935年後屬海岡鄉;1943年改屬海場鄉;1946年又歸海崗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海安鄉,1950年以來屬於場橋鄉(後改鎮)。2002年劃入塘下鎮。
始遷到村的是錢姓先人。宋朝嘉定二年(1209),時住錢塘的錢卿(五代吳越國王錢鏐的嫡系後裔)率家族不遠千里,經長途奔波,遷來中溪畔居住,中溪由此建村。嗣後,董、葉、戴等姓先民相繼遷入。清乾隆年間(1736-1795),陳姓人由梅頭石坦遷入,並很快發展成為當地較大姓族。於是,中溪改名陳岙。
村民所事原以農業為主、鹽業為輔。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年代,該村先後建立了60多家企業(多數屬家庭工業),工業產值很快超過了農業產值,一躍而成當地工業強村。

陳岙新篇

1949年5月瑞安解放,陳岙村民同全縣其他人民一樣翻身作了主人,陳岙也開始了新的歷史紀元。
1949年至195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土地改革,使貧苦的農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和農具,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夢想。
土地改革後,黨和政府及時鼓勵和引導廣大翻身農民走農業合作化的道路,逐步引導廣大農民從自願參加互助到帶地入股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直至人民公社。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後來的“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陳岙農業生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人民生活水平長期難以提高。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1978年,陳岙村辦起了第一家工廠——場橋電器開關廠。1980年,陳岙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把廣大農村勞動力從單一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當年就有許多勞動力外出從事第二、三產業,接著,生產電瓷開關等低壓電器、標準件等產品的家庭加工廠,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陳岙經濟事業迅猛發展,沒幾年就成長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工業強村,基礎設施建設漸次進行,陳岙的交通、通訊、用水、居住等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1984年修建平水池,結束了生活用水靠肩挑手提的歷史;1992年人工開挖蓄水池;1993年修建村國小校舍,結束了村集體無校舍的歷史;1997年修建陳岙至埭頭公路;1998年填埋榕樹下老河道……
陳岙村入口陳岙村入口
但是,由於家庭工業過度發展,陳岙村的環境也遭到了相當程度的破壞。於是,2000年以來,村兩委提出了“退二進三”的發展思路,並計畫用6-9年時間,把陳岙村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村和全國文明村。
2005年1月15日,村黨支部換屆,董篤權堅辭黨支部書記,陳眾芳當選新一屆黨支部書記。2月26日,村委會換屆選舉在平和、文明的氣氛中順利完成,陳眾芳連任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由一個人擔任,這在瑞安還是第一例。
3月10日,中共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到陳岙調研,充分肯定陳岙的工作,對陳岙村兩委選舉文明順利完成予以高度評價和讚揚。溫州市委副書記馬以,溫州市委常委黃德康、鞠建林,溫州市委常委、瑞安市委書記錢建民參加調研。
同年,該村兩委委託瑞安市城鄉規劃設計院對村總體規划進行修編。修編後的總體規劃計畫分三期實施。2005年4月12日,瑞安市府為此召開專題會議,就陳岙村進行舊村改造的用地、收費、治理青山白化等給予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重大事件

[陳岙建村] 早在南宋寧宗年間,寓居錢塘(今杭州)的錢鏐(五代吳越國王)後裔錢卿感於當時金元入寇中原,時局混亂,遂“遨遊道途而至東甌”,行至大羅山南麓中溪之畔,觀其地有龍鳳龜麟四座山峰,認為這片“水秀山幽之地”風水上佳,利於安居,遂於嘉定二年(1209)率家人遷來中溪畔定居。陳岙因此建村。 [陳姓遷入]明萬曆年間(1573-1619),居住在溫州永強陳團門(今屬龍灣區)的陳仰東攜家人遷徙瑞安五都梅頭石坦。清乾隆年間(1736-1795),他的第五代孫陳式尾、陳式興、陳式信率家人遷居中溪。後中溪因當地陳姓興旺而改名陳岙。
[水源糾紛] 陳岙溪發源於大羅山煙墩,原來循下墳庵流經堂邊改向流入東溪村,再往東流入輪船河,整條溪道成“S”條形。1942年,陳岙與東溪村(時名東岙)為此發生水源歸屬糾紛。經時任高射炮隊大隊長的錢大深(字飛卿)出面調解,雙方商定:陳岙溪水流劃歸陳岙;陳岙對該水流進行掘寬(河道掘寬至10米)改道(變成“1”字形),河道改由水碓谷流下墳庵老河道,順流經陳金昌老屋前、德長屋基流經榕樹下奔向輪船河。
[拓溪築坎] 1963年連旬大雨引發山洪爆發,因溪流狹小,洪水四溢,淹沒村莊,衝垮溪坎。災後,村黨支部發動全村老少,持續奮戰半年,把溪流掘寬至15米,並修築了1.5米高的溪坎,確保了村莊的安全。後該溪坎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毀於采砂。
[興辦工廠] 1978年,村集體籌集資金創辦了陳岙第一家工廠——場橋電器開關廠,試走“以工興村”的發展道路。1980年,陶瓷廠建立,接著,電器、標準件等生產企業相繼創辦,工業逐步發展成為陳岙主要產業。
[水的革命] 1984年,村集體投資在茅田修建一座平水池(蓄水量達70m3),結束了村民生活用水依靠人工挑運的歷史。1992年,村集體投資30萬元在堂邊山腳下開挖一口蓄水池(1500m2),蓄水量達到4000噸,開始有償向場橋集鎮供水,為村集體開闢了新的增收渠道。2000年,村集體投資修建一座淨化沼氣池(700 m3),實行污水無害化處理,大大改善了陳岙的環境衛生條件。2002年以來,村集體先後投資123萬元,建造了茅田山塘水庫、牛眠坦蓄水堰壩和自來水廠,蓄水量達6萬m3,不僅徹底滿足了村民用水需要,而且為周邊企業提供了大量生產、生活用水,也拓寬了村集體的增收渠道。陳岙的“水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
[颱風重創] 1994年8月21日,當年17號颱風在村近鄰的梅頭登入,中心風力達12級以上,陳岙受到空前強烈的颱風及雨水的猛烈襲擊,損失較為嚴重,40多畝毛竹園被毀,500多歲的大榕樹被颳倒,多幢房屋、多家工廠廠房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億元以上。
[填河換田] 繼1997年投放巨資修建通往埭頭的水泥公路之後,村兩委於1998年發動村民填埋了榕樹下老沙河道,為陳岙增添了8畝建設用地。同年,經協商,與五興村按棄遠就近原則調換了40畝良田,大大方便了農田耕作。
[退二進三] 繼2000年編制並實施全村道路網規劃,拓寬台新路(1.8米拓寬至24米)、榕壽路(由3米拓寬至9米)及村前大道(拓寬到16米)後,村兩委於2002年提出了“退二進三”的發展思路(讓第二產業逐步退下來,大力向第三產業挺進),主動融入溫州大羅山生態區規劃,提出用6至9年時間把陳岙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村。同年,省重點工程——場橋變電所落戶本村,征地25畝,村兩委以該征地款為啟動資金,開始實施全面建設。
[小流域治理] 陳岙溪系溫瑞塘河的一條支流,發源於大羅山南部之煙墩山,溪流長兩千多米,經陳岙注入輪船河網,匯入溫瑞塘河,總流域面積3.5KM2。由於多年暴雨沖積、山洪災害引發了多次山體滑坡,土石流淤塞了河道,抬高了河床,大大降低了河道蓄水與調、泄洪能力,嚴重威脅著當地村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此,在市水利局等單位支持下,陳岙村投資267萬元,從2003年8月起實施陳岙溪小流域治理工程。一期工程,計開挖土石方4500 m3,用塊石駁坎建成兩道各長1200米、高3米的溪埬,不但為村莊良田繫上了“保險帶”,而且解決了全村生活、農業生產用水困難,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態條件,形成了一個個天然淡水湖,兩岸的公園建設為它鑲上了“綠色景廊”,成為優美的景觀帶。

獲得榮譽

2001年
“塘下鎮先進集體”
2002年
“塘下鎮先進黨組織”
瑞安市級“先進黨組織”、“無毒村”“安全村”
2003年
瑞安市級“先進黨組織”
村級先進計生協會
瑞安市級“村莊整治合格村”、“十鎮連片,百村創建”先進單位、“衛生村”
溫州市級 “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浙江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基地”
“村級先進計生協會”
“信用村”
2005年
溫州市級“衛生村”、“綠化示範村”、“生態村”、“雙百結對,共創文明”活動二等獎、“示範文明村 ”
瑞安市級“平安示範村”、“敬老模範村”、“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單位”、“信用村”塘下鎮先進集體
2006年
浙江省級“魅力新農村人氣冠軍”
2008年
瑞安市年度紅十字
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