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社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康鎮永興社區)

永興社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康鎮永興社區)

永興社區位於武康城區中心,東西長1.11公里,南北闊0.85公里,總面積0.95平方公里。社區內有5條街,有3條路,10條巷,7條弄。社區劃分為四個小區,即:營盤、永安、翠苑、東興小區,36個居民小組,3180戶,1319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興社區
  • 地理位置:武康城區中心
  • 面積:0.95平方公里
  • 人口:13195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層組織,基礎設施,人口衛生,農村經濟,文化教育,特色產業,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社區概況,歷史沿革,

村情概況

永興社區,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10公里,距離鎮0.10公里, 國土面積8.00平方公里,海拔60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986.00毫米,適宜種植魔芋等農作物。有耕地178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0畝;有林地4860.0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04戶,有鄉村人口2260人,其中農業人口1362人,勞動力8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65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6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勞務輸出為主。
水稻,疏菜作為村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村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
國家投入近二百萬元,為民眾購置的蔬菜大棚鋼架使我村的蔬菜生產上台階,成規模,現己成為大城關蔬菜生產基地。境內豐富的黃沙資源為大城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水稻,蔬菜,瓜果,蠶桑種植,批發零售,木材收購,加工及外出務工為經濟發展主產業的今天,村兩委正在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體村民向小康生活邁進。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80.00畝(其中:田48.00畝,地1360.00畝),人均耕地0.80畝,主要種植魔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86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9個,黨員總數57人,黨員中男黨員45人,女黨員12人。 團員120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201戶通自來水,有572戶飲用井水, 有908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4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5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彈石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1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8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3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04戶,共鄉村人口2260人,其中男性661人,女性401人。其中農業人口1362人,勞動力823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6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6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3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508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0.00萬元,畜牧業收入2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0頭,肉牛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43.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6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00元,農民收入以勞務輸出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3人 ,在省內務工420人,到省外務工103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板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板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10公里,距離中學0.0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68人,中學生10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魔芋,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魔芋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魔芋產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8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8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2.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4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9個,黨員總數57人,黨員中男黨員45人,女黨員12人。 團員12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居民素質低,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調整農業機構,提高農民收入,提高居民素質、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種養業.。

社區概況

永興社區位於武康城區中心,東起曲園路,西至英溪路,南臨舞陽街、北靠永安街,東西長1.11公里,南北闊0.85公里,總面積0.95平方公里。社區內有5條街,即永安街、興隆街、群益街、宋石街、舞陽街,有3條路,有英溪南路、中興南路、曲園南路。10條巷:府前巷、新琪巷、和睦巷、富民巷、志誠巷、城泉巷、崇仁巷、順昌巷、眾安巷、石仁巷。7條弄:竹兒弄、兆豐弄、三里弄、永和弄、張家弄、裕景弄、益民弄。社區以中興路為經、群益街為緯,劃分為四個小區,即:營盤、永安、翠苑、東興小區,36個居民小組,3180戶,13195人,其中暫住人口5000餘人。

歷史沿革

永興社區前身為中興居委會,區域位置以中興路為界,東起塔山、回南村,南至宋村,北至回北村,駐地在吉祥小區。2002年永安、中興兩個居委會組建永興社區居委會,所轄居民1929戶。5423人,駐地在宋石村委。2005年7月宋石村撤村建居,併入永興社區居委會,成立永興社區。
宋石村,即所謂武康城區的“城中村”,東至木橋村,西至城山村,南至宋村村,北至武康鎮城區,千秋村,總面積為1.08平方公里,轄6個自然村,即:石道地、魚壩頭、竺兒橋、營盤裡、幹家壩、草塘里,9個村民小組,草塘、乾介、石介、宋利、營盤、竺兒橋、三星、竺東、竺西。225戶,804人,1994年縣治未搬遷武康開發之前,有耕地面積1452畝,山林163畝,是種植水稻為主的糧食產區。
宋石村解放初宋村與石道地兩個大自然村合建的行政村,各取首字,取名宋石村。駐地石道地,據傳以古石砌場地,供曬穀之用,故名。宋石村自唐宋元朝以來,均屬武康縣崇仁鄉,明朝時屬崇仁鄉一都。清時為一都三保八莊、九莊。民國時為長安區雲岫鄉五保。解放初為武康縣城郊區塔山鄉。分13個小組:魚壩頭、東橫頭、西橫頭、營盤、石道地、幹家壩、下草棚、宋村、金召里、廟花、大壩橋、壩頭白塘、草壩里。1956年屬千秋鄉,1958年,為千秋公社千秋生產隊。1961年5月,為千秋公社宋石大隊。分6個自然村:竺兒、三星、營盤、石介、乾介、草塘。1983年恢復鄉鎮建制,為武康鎮宋石村。2005年7月,宋石村撤村建居,併入永興社區。
據道光《武康縣誌》載:南宋指揮吏王子成宅地有兩處,舊宅在縣南二里石道地,遺址並石馬槽尚存,新宅在邑南四里宋村東隅。王子成曾在那裡燒窯制磚,砌城牆,建九井十三弄。太平天國時曾駐兵紮營三年,故有“營盤”之稱。清末戰事頻繁,人口稀少,陸續從上八府的寧、紹,遷入難民,形成宋石村人主體。
抗日戰爭時,村民王根富,王昂才,王丫頭,陳阿康殺死一日本小隊長,獲白朗寧手槍一支,指揮刀一把,日軍軍帽一頂。日軍報復,關押村民123人,欲殘害。為救村民,王根富四人挺身而出,從容就義。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至1948年,宋石的石道地成為武康縣縣治所在地。
1951年至1952年,二都、四都的公糧入庫於石道地。
1994年縣治搬遷武康後,房屋逐漸搬遷,土地逐漸徵用,宋石成為城中村,宋石村有了自己的宋石街,為武康第一條“農民街”。
2005年7月,宋石村併入永興村社區,村級領導班子也併入永興社區。
永興社區現有5個封閉式小區,即:都市花園、錦繡豪園、金宇銀座、園丁園、舞陽花園。實行物業管理,居民區內有文教、衛生、商業、生活服務,配套設施齊全。
社區內有三條商業街,三條商業路,有公司、商場、各種商鋪多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