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對立統一,消長轉化,往來不窮,系天地萬物構成和發展的根本規律。《易傳》提出的重要哲學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陰一陽之謂道
- 定義:陰陽對立統一,消長轉化,往來不窮,系天地萬物構成和發展的根本規律
- 作品出處:《易傳》
陰陽對立統一,消長轉化,往來不窮,系天地萬物構成和發展的根本規律。《易傳》提出的重要哲學命題。
陰陽對立統一,消長轉化,往來不窮,系天地萬物構成和發展的根本規律。《易傳》提出的重要哲學命題。基本概念 陰陽概念始初意義是指日光照到與否。面向日光者為陽,背向日光者為陰。後來經過引申,演變成表示功能關係的兩類反向屬性。周...
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學術語,出自《易傳・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自漢代以來,古代易學家和哲學家對這一命題有不同的解釋。西漢京房以“二氣相感而成體”、“不可執一為定象” 解釋 “一陰...
《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傳精講》即是對《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的逐句詳解,並將其中的易學易理及相關背景知識講解得透徹生動,內容平實而有趣。張其成教授將深奧的易理講透講通,將難懂的天道、地道與人道講得通俗...
“道”、“器”是中國哲學的一對重要範疇。程頤發揮《周易·繫辭》的觀點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非陰陽也,所以一陰一陽道也。”(《河南程氏遺書》卷三)認為陰陽是氣(器),不是道;“所以陰陽者”即陰陽之所以然才是道。“...
【原文】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①。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②。生生之謂...
一陰一陽之謂道 人生無常是規律 向死而生不畏懼 陰陽互根是規律 莫讓得失困於心 否極泰來是規律 苦盡甘來別放棄 善惡有報是規律 擇善而行有終吉 金木水火土 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讓 忠孝廉恥勇 天不言而四時行 地不語而百物生 ...
無陰無陽就是無,無就是道。東晉韓康伯在所著《繫辭注》中提出的針對《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命題的反命題。無不言無,而言無陰無陽,是針對《易傳》的“一陰一陽”而來。《易傳》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是說事物莫不由陰陽兩面構成...
《繫辭》中“一陰一陽之謂道”已經成為《易傳》宇宙觀的表達。《繫辭》解釋了卦爻辭的意義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義說、取象說、爻位說;又論述了揲著求卦的過程,用數學方法解釋了《周易》筮法和卦畫的產生和形成。《繫辭》...
繼善成性,語出《易·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認為道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東西具有善的性質,它所成就的東西就是人或物的天性。明清之際王夫之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幾句話出自《周易·繫辭》,周敦頤引以說明上邊所說的意思。“一陰一陽之為道”指的是宇宙事物的演化及其規律。“繼之者善也”就是說,這個演化的過程就是“至善”。“成之者性...
以“麗天”、“理地”,明道之文,是以天地為道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即天地也。斯說也,超乎後世之以空虛為道者矣。“實天地之心”,心字點出“文心”之所以名也。彼時玄學正盛。老子云:“道法自然。”彥和...
它以陰陽二爻的組合變化,反映和解說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的規律,認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具有陰陽的對立面,以陰陽為產生天地萬物的根源,同時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命題,用以概括天地萬物生成發展的根本規律。《易傳》亦用陰陽比附社會...
女性: 陰體=陰魄+陽魂 嬰:新體=動物魄(動物屍體)+陰魂+陽魄(下體)陽體,也就是陽性生命體,相當於太極,而陽魄與陰魂,就相當於陰(陰魂)陽(陽魄)二儀。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樣男女本身的陰陽狀態才得以平衡。當人的...
按照這種詮釋,太極為無,無即道。這個道也就是《繫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道。《榖梁傳》卷五楊士勛疏引王弼曰:“一陰一陽者,或謂之陰,或謂之陽,不可定名也。夫為陰則不能為陽,為柔則不能為剛,唯不陰不陽,...
《茶道與易道》是2013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來鎰。內容介紹 一陰一陽之謂道,茶飲的精髓,在於“道”,是故茶道與易經有著不可分的關係,茶道源自易道;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成為歷史上喜愛茶道同好者公推之絕佳不朽名...
一、《易傳》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原則,認為陰陽的相互交替作用是宇宙的根本規律,而中醫的陰陽五行運用,也是大力發揚了這一精神。目前很多食療書籍均是介紹讓大家怎么去吃東西,根本沒有想到食物的歸經和經絡的舒活的關係,這就...
”因思孔子系《易》,言性與天道,有統言天命率性之道,如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朱子釋之曰:“陰陽迭運者氣也,其理則所謂道。”嘗曰:“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無無氣之理。”又曰:“人之所以為人,其理則天地之理,其氣則...
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中國賢哲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既《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便...
《易傳》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統貫天地人,認為它既是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動因,宇宙自然秩序的本然,又是人性本質的始基,道德價值的本原。人繼之者為善,成之者為性,則人道之仁義與天道之陰陽以及地道之柔剛實為三位一體,故人應“...
妙,玄玄所成也。通書之言‘幾’者,當謂於此。凝,凝滯,是成相體也。乾坤、男女,分列《周易》上、下篇。序卦傳有以述焉,是明於此四者,非二也。道,乃述於此圖上下通達之行也。故‘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明其行行之謂也...
無根樹,花正偏,離了陰陽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鉛,孤陰寡陽各一邊。世上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悟真》云:"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若...
“氣交”即陰陽二氣的交會。陰陽感應交合則化生萬物,三千多年前的《周易》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就已明確為“萬物化醇”是由於“天地氤氳”所為,萬物化生於天地之交感,正如《易·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
對《易經》的基本原理,《繫辭》進行了創造性的闡述和發揮,他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奇偶二數、陰陽二爻、乾坤兩卦、八經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陰一陽構成,沒有陰陽對立,就沒有《周易》。它把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的陰陽觀念,...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幹道成男,坤道成女。此蓋言男女生生之機,亦惟陰陽造化之良能焉耳。齊司徒褚澄言∶血先至裹精則生男,精先至裹血則生女。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
周易里的孔子所寫的《易傳》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壹體兩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換,不可執一而定象。二者雖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用即出,陰陽即定,二者雖定,...
然謂陰陽為無有可乎?雖至愚,知其不然也,物何自生哉!”這是對《易傳·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解說。蘇軾認為,聖人知“道”之難言,故借陰陽以言之,借陰陽交而生物言道生物。但所謂道、所謂陰陽並非實有之物,只是據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