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傳》提出的重要哲學命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陰陽對立統一,消長轉化,往來不窮,系天地萬物構成和發展的根本規律。《易傳》提出的重要哲學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陰一陽之謂道
  • 定義:陰陽對立統一,消長轉化,往來不窮,系天地萬物構成和發展的根本規律
  • 作品出處《易傳》
基本概念
 陰陽概念始初意義是指日光照到與否。面向日光者為陽,背向日光者為陰。後來經過引申,演變成表示功能關係的兩類反向屬性。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伯陽父說:“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失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國語·周語上》)以陰陽與氣結合,解釋自然現象,標誌陰陽理論開始形成。春秋時期,管子、老子、范蠡等使陰陽概念得到深化。陰陽的對立統一關係逐漸建立起來。戰國時代陰陽學說漸趨成熟。《易傳》通過闡發《易經》使陰陽理論更為系統,並成為易學的核心。
  《繫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用“一陰一陽”概括陰陽法則,作為天地萬物之“道”,這就把陰陽概念抬到至高的位置,同時也是對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貢獻。此命題主要涵義:①陰陽相互依存,相反相成,且在總體上處於平衡狀態。以卦象言,八卦、六十四卦由陰爻(--)和陽爻(—)構成。陰陽爻的總數相等,在八卦中各12,在六十四卦中各192。《說卦》說:“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六爻卦之爻位,初、三、五為陽位、二、四、上為陰位。陰陽二爻分別填入6個爻位,則組成六十四卦。《易傳》認為,“一陰一陽”的結構具有普遍性。萬事萬物如卦爻一樣,也由陰陽兩個方面構成。就《易傳》論及,天、日、暑、晝、剛、健、明、進、辟、伸、貴、男、君、君子為陽;分別相對的地、月、寒、夜、柔、順、幽、退、闔、屈、賤、女、民、小人為陰。②萬事萬物皆由陰陽二氣交合而生。就八卦言,乾為天為父,坤為地為母。震坎艮三陽卦為乾坤所生之子,巽離兌三陰卦為其女。《繫辭》說:“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③陰陽相互作用推動萬物運變。陰陽在相推中此消彼長,總以一方為主,達於極點則相互轉化,亦即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就使事物的變化表現為“一陰一陽”、往來無窮的過程。《繫辭》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④陰陽是天地萬物的本性,是大化流行、嘉生繁祉的根據。因此,承繼此道,按其行事即為善;把握此道,成就萬物即是實現了宇宙的本性。這也就是所謂“繼善成性”。而要承繼和把握此道,就必須對陰陽兩個方面及其相互關係做全面的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