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交

“氣交”即陰陽二氣的交會。陰陽感應交合則化生萬物,三千多年前的《周易》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就已明確為“萬物化醇”是由於“天地氤氳”所為,萬物化生於天地之交感,正如《易·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生命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沒有不運動的生命,也沒有不運動的物質。《內經》氣交學說對《周易》氣交理論作了重要的發展,在《周易》天地氣交理論的基礎上創立了人體氣機升降學說,氣機升降出入運動指的是氣的交感作用,升降出入運動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平衡的保證;升降與出入配合,共同完成升清降濁的作用。有升必有降,無出亦無入,升降是體內里氣之間的聯繫,出入則是里氣與外氣的交接,有出入才能保證體內外環境的統一,從而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交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陰陽二氣的交會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氣交是指天地陰陽二氣相互感應而交合的過程。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則產生氣交。氣交而化生萬物,氣交而產生生命。故《素問·六微旨大論篇》云:“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中醫的“氣交”是源於《易》,用於人而產生的醫理,《易》是中醫理論的淵藪,“氣交”是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目前中醫界講陰陽者多,講氣交者少。陰陽需要“氣交”才能化生,故“氣交”是中醫不可忽略的概念。

中醫套用

1“氣交”是對自然變化規律的概括
“氣交”是指天地陰陽二氣相互感應而交合的過程。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則產生氣交。氣交而化生萬物,氣交而產生生命。《素問·六微旨大論篇》云:“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雖然中醫古籍中對“氣交”有眾多論述,但“氣交”不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在《晉·紀瞻傳》中記載:“太極者,蓋謂混沌之時,蒙昧未分分,日月含其輝,八卦隱其神,天地混其體,聖人藏其身,然後廓然既變,清濁乃陳,二儀著象,陰陽交泰,萬物始萌,六合闓拓”。古人認為“太極”是含有一定物質、功能、信息的統一體,是“氣”尚未分化態,即氣未分為陰陽的混沌體。未分化的氣中隱藏著一切變化之機,一旦時機成熟便分為陰陽,陰陽代表上下、清濁、剛柔、升降等一切事物的兩方面,陰陽感應交合則化生萬物,“一陰一陽之謂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易·繫辭》),“萬物化醇”是由於“天地氤氳”所為,萬物化生於天地之交感。所謂泰,是“陽性上升,陰性下降。乃陰在上,陽在下,故其氣相接相交而為泰。泰,通也”(尚秉和)。“萬物”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天地陰陽之氣交感的結果。泰之所以為諸通達吉亨,其關鍵就是天地、陰陽之氣交。陰陽之間的互根、互生、互變等一切變化都可用“氣交”一詞概括,“氣交”不僅涵蓋了陰陽屬性,還強調了陰陽相互交往、協調互動等,自然界通過勝、復、郁、發規律實現氣交,達到氣候的穩定和化生的正常。
“氣”不僅是萬物始原,而且是萬物存在的普通形式,世間萬物皆由“氣交”而化生,由氣交而存在,人也是如此。人既是“氣交”的產物,又在不斷地進行“氣交”的過程中維持著生命。張隱庵曰:“氣交者,天地陰陽之氣,上下出入之相交也,……人與萬物生於天地氣交之中,人氣從之而生長壯老已”。生息不在於陰陽孰盛孰衰,而在於有沒有“氣交”。環境是萬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中醫講“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此句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天人合一”:人體是在迎合天地間“氣交”變化的過程中求得生存,需要隨四季氣候、晝夜時辰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身的陰陽偏差,使其與外界的陰陽變化相融,不被時而太過、時而不及的氣交的變化擾亂。二是說“人身自為小周天”:人與天地一樣,自身內部也時刻存在著陰陽氣交變化,該變化與自然界一樣,時而太過、時而不及,人體只有不斷地調整自身氣交的和順,陰陽交往協調,在動態中維持相對的平衡才能求得發展。這就是“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只有“氣交”才可變,只有變才可生。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繫辭》)。消長、損益、升降等都是事物內部陰陽氣交、相推互動的結果。氣交的漲落推動著萬物的發展,萬物在克服“氣交”的漲落中,從平衡穩定中求得發展。“氣交”的漲落因克而衰,“氣交”衰而原物不得發展,從而平衡穩定力下降,此時微小的漲落都相對地被擴大,擴大的漲落“氣交”推動了新物的產生,雖然物在不斷地更新,但是生存發展的性質仍然是“氣交”,人體也是如此。“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陰陽雖備於《內經》,變化莫大乎《周易》”(張景岳),中醫的整體觀念不單是將“人體視為整體”來分析處理疾病,而是用“氣交”之理來審視人體。
2、從臟腑氣機的升降運動體悟氣交
道法自然,天人相應,“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因此,“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人與自然界是相通的,在天地之氣的升降運動中,人與萬物共存在於“氣交”之中,人體之氣機,無不應天地之氣升降而升降,故《素問·六微旨大論篇》說:“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故於人體而言,臟腑之氣在不停地升降運動著。腎屬坎水(腎陰)內蘊坎陽(腎陽),在腎間動氣(命火)的發動下,坎中一陽溫升。其中腎陽暖土煦木,腎陰涵養肝木。在中土樞軸的轉動下,肝脾溫升,肺胃涼降。心屬火(內含心陰),心陰下蔭,戊土得潤,胃土和降。心陽下煦,肺金不涼,始能順降。如此,在腎陽命火的發動下,中土樞軸轉動,肝脾溫升而心肺涼降,共同完成臟腑的升降功能,從而完成人體的氣血升降運動。臟腑的升降運動表現為肺之宣發肅降,肝之升發疏泄,心之曲運神機,脾之運化精微,腎之潛藏蒸騰,胃之受納下降,大小腸之泌別利導,三焦和膽之宣洩決瀆,膀胱之氣化行水等。從臟腑之間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關係上,又有脾主升胃主降,肝主升肺主降,腎主升心主降,肝主升膽主降等。
人體之氣血和暢,陰陽交泰,生生化化,品物鹹章,無不依賴於臟腑升降運動的正常。若臟腑氣機升降運動處於動態平衡,則能抵抗病邪侵襲,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素問·六微旨大論篇》曰:“四者之有,而貴常守。”若升降失職,則陰陽失衡,無所謂生化,百病由生。故《醫學求是》曰:“明乎臟腑陰陽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領。”誠可謂升降者,天地之體用,萬物之橐龠,生命之體現,百病之淵蔽,辨證之準繩,論治之綱領,養生之樞機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