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少年時期,進入軍旅,二戰之初,北非揚名,開闢新戰線,失誤與輝煌,戰後生活,主要影響,軍事,外交,歷史評價,人物榮譽,軼事典故,特立獨行,愛情與親情,嚴格治軍,自律生活,中國情緣,主要作品,人際關係,後世紀念,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於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英國
倫敦 肯寧敦區聖馬克教區一個家境清貧的
愛爾蘭人 家庭,是
牧師 亨利·蒙哥馬利與姆德所生的九個孩子中的一個。亨利·蒙哥馬利34歲時,娶了16歲的正值妙齡的姆德。姆德意志堅強,遇事不屈。她的這一性格,對蒙哥馬利日後的戎馬生涯影響頗深。
4歲時的蒙哥馬利
由於父親被任命為澳大利亞
塔斯馬尼亞州 的主教,蒙哥馬利不滿2周歲時便隨父母來到塔斯馬尼亞,一住就是12年。他早年就教於來自英國的家庭教師,因為人頑皮和不愛學習,招致母親不快,所獲的知識也不多。
1901年,蒙哥馬利隨父母返回倫敦,翌年進入聖保羅公學。他愛好體育,迷上了
橄欖球 和
板球 運動,作為學校第15橄欖球隊和第11板球隊的隊長,被描述為一隻靈活的“猴子”:“它彪悍兇狠,精力無窮,鄰近的動物見之會害怕,因為它會把它們的頭髮拔掉。”但蒙哥馬利的學習成績不佳,被校方列入落後學生之列,評語說他“要上
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把握不大,必須努力學習”。這個評語深探觸動了蒙哥馬利,他決意圖新,認真聽課,潛心學習,進步很快。1907年,蒙哥馬利順利考入了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進入軍旅 1908年12月,蒙哥馬利畢業,在同期畢業的150名軍校學員中名列第36名。隨後加入在當時被稱為標準步兵團的英國駐
印度 皇家沃里克軍團。8個月後,他所在的第一營調至印度西北重鎮
白沙瓦 (今屬
巴基斯坦 )。這裡是英國駐軍進行山地戰訓練的中心。經過訓練,他成了步兵下級軍官。1910年,蒙哥馬利隨營隊調往
孟買 。在此服役期間,他領悟到要想獲得成功,必須精通業務。他開始認真刻苦地訓練。1912年5月提升為陸軍
中尉 。
1913年,第一營奉調回國,駐在沙恩克利夫營地。蒙哥馬利在青年軍官勒弗羅伊上尉幫助下,開始系統學習軍事藝術。
1914年7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 爆發。8月4日,英國對德宣戰。10月13日,在第一次
伊珀爾戰役 中,蒙哥馬利指揮一個排擊退敵人的進攻。因其作戰英勇,被授予傑出服務勳章,升為
上尉 。由於在這次戰鬥中胸部受重傷,他被送回英國醫治。
1915年2月,恢復健康的蒙哥馬利在國內參加訓練國民軍的工作。
1916年初,他到法國的西線戰場,升任旅
參謀長 。這年7月的
索姆河戰役 中,蒙哥馬利負責指揮一個營同敵人作戰。1917年,蒙哥馬利參加了
阿拉斯地道戰 ,從中學到了陸軍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通過這次戰鬥的實際鍛鍊,他成了具有戰鬥、訓練、後勤等多方面專長的軍官。同年7月16日,蒙哥馬利升任第47師參謀長。1918年6月17日,該師參加了進攻
里爾 的戰鬥。
(一戰前後蒙哥馬利圖冊參考資料 )
大戰結束後,蒙哥馬利任駐防德國
科隆 明火槍聯隊第二指揮官。根據四年作戰的經驗,他認為:“戰場上士兵的傷亡,主要是指揮官無能,缺乏有效的計畫造成的”,“指揮官必須細緻地分析官兵的個性,因為他們所領導的對象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他們還要記住人是千差萬別的。……如果指揮官主觀片面地將所有的人當成一個模樣,那么在處理一大堆人事問題時就會帶來失誤。”
年輕時的邱吉爾(坐者)與其前方的蒙哥馬利中校
戰爭使蒙哥馬利清楚地認識到,軍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1920年1月,他在當時駐德國的英國占領軍總司令的幫助下,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學習。進入該學院的學員都是在戰爭中嶄露頭角的年輕軍官,他們被認為是未來可以擔任陸軍最高指揮官的佼佼者。蒙哥馬利在校期間,埋頭讀書,刻苦鑽研。
1921年,一年學習期滿後,蒙哥馬利被派往第17步兵旅任參謀長。該旅被派往南愛爾蘭鎮壓
新芬黨 的獨立活動。蒙哥馬利非常厭惡這場戰爭。他寫道:“這樣的戰爭對官兵都是有害的,它降低了軍人的品格和騎士氣概的標準。我為它結束感到欣慰。”
1922年,鎮壓新芬黨的戰爭結束,蒙哥馬利被調往英格蘭北部第19師任參謀長。在這支部隊里,他研究新步兵訓練和新作戰方法,並與
利德爾·哈特 互相進行有關軍事問題的討論,研究和爭辯。二人結成終身好友。
1926年1月,蒙哥馬利調到參謀學院任教官。在任教的三年里,他學到了更多的軍事理論知識,為日後擔當重任打下了基礎。1930年,蒙哥馬利擔任英國陸軍部委員會秘書,應陸軍部邀請修訂《步兵訓練手冊》。他強調重視
坦克 的威力,認為應把坦克視作進攻性武器。
1930年下半年,蒙哥馬利被提升為皇家沃里克郡團團長。從1931到1934年,蒙哥馬利率領營隊先後在
巴勒斯坦 、埃及、印度等地駐防。1934年6月,他奉命調離部隊,去
奎達 (今屬巴基斯坦)陸軍參謀學院任首席教官,被提升為
上校 。
蒙哥馬利的簽名。
1937年夏,蒙哥馬利被調回英國,任駐
朴次茅斯 第9步兵旅旅長。在他領導下,這支部隊成了英國陸軍中的“明星”。因帶兵有方,得到當時南部軍區司令
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 的賞識。1938年10月,蒙哥馬利被派往巴勒斯坦指揮第8師,參與鎮壓
巴勒斯坦人 的武裝暴動,升為
少將 。
二戰之初 1939年8月底,英國對德宣戰前幾天,蒙哥馬利被委任指揮一戰中的“老鋼鐵師”英格蘭第3師。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 爆發。第3師編入第2軍,作為
英國遠征軍 的組成部分,隨軍橫跨
英吉利海峽 ,進入法國。
1940年5目10日,德國向西線發動進攻,第3師進入
比利時 魯汶 防禦陣地。在德軍強大攻勢下,英軍被迫撤退。5月最後一周,英國第二軍退回到臨近法國里爾的設防區。5月28日,比利時投降,英軍開始撤退。蒙哥馬利在回憶錄中說:“對這樣的決策,我給它打100分”,“我相信歷史同樣會給它打100分。因為它拯救了遠征軍的士兵,他們又可以在第二天再次投入戰鬥。”5月29日午夜,第三師進入
敦刻爾克 橋頭堡左側陣地,防守菲利內和紐波特之間的運河線,以阻止德軍進一步推進。
為了防止高級軍事指揮官被德軍俘獲,英國政府陸續將軍以上的指揮官撤回本土。5月30日第2軍軍長回國後,該軍改由蒙哥馬利指揮,他按照英國遠征軍司令
約翰·戈特 的命令,率領第2軍撤回英國。在撤退過程中,德軍以猛烈炮火襲擊了第2軍的灘頭陣地,使得臨時碼頭坍塌。蒙哥馬利不得不與士兵一起沿海灘步行五、六英里趕到敦刻爾克。在那裡乘上“科德林頓號”驅逐艦於6月1日回到英國。
蒙哥馬利回到英國後,重新指揮第3師。在敦刻爾克潰退中,英軍的輜重武器均丟在法國,國內的武器車輛僅夠裝備一個師。第3師被選定首先重新裝備。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原定重返法國的第3師,經過整編和重新裝備後,奉命駐在
布賴頓 海岸戰略要地,防止德軍入侵。蒙哥馬利對專守防衛毫無興趣,他以反擊敵人進攻的戰術,加強部隊的訓練。同年7月,他任第5軍軍長。翌年4月轉任第12軍軍長,負責防守當時被認為最可能遭受入侵的
肯特 地區。7月,他晉升為
中將 。12月,升任東南集團軍司令。
蒙哥馬利在檢閱部隊
在這些崗位上,蒙哥馬利的指揮經驗不斷豐富,並努力實踐自己的軍事思想。他命令部隊不論盛夏嚴冬、風雨冰雪,還是白天黑夜,進行持久的連續作戰訓練。他規定,不僅作戰部隊,就是平時坐辦公室的參謀、文書以及政治、後勤部門的官兵也一律參加軍事訓練,任何指揮官和參謀人員,經受不住這種緊張的訓練,就予以撤換,懶惰和不稱職的老年軍官,不論是什麼級別,也被撤換掉。為了在戰時不為家眷問題分心,保持部隊高昂的戰鬥力,他一反傳統,命令所有隨軍家屬立即離開駐地。經過嚴格整頓和訓練,蒙哥馬利所部的軍事素質明顯提高。在他指揮的部隊的影響下,英軍的訓練有了一定的改進。
北非揚名 與此同時,在
北非戰場 上,德軍於1942年2月和5月至6月的兩次進攻中,相繼占領
班加西 、
托卜魯克 、
馬特魯 ,最後在阿拉曼一線停下來。德軍距
亞歷山大港 不到40英里,埃及指日可下。英軍中東總司令
克勞德·約翰·艾爾·奧金萊克 擬撤退到
尼羅河三角洲 。8月8日,英國首相
溫斯頓·邱吉爾 任命蒙哥馬利為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到任後,根據新任中東總司令
哈羅德·亞歷山大 “向敵人進攻,殲滅他們"的命令,著手恢復第8軍的士氣和組織,充實其人員和裝備,解除一些貪生怕死的軍官的職務,統一指揮陸軍和空軍,建立獨立的裝甲部隊。經過整頓後,第八集團軍已達19萬5000人,擁有1000多輛坦克,而北非的德、意軍隊此時只有10萬4000人,其中德國”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
埃爾溫·隆美爾 指揮的“非洲軍團"僅50000人,坦克490輛。英軍在人員和裝備上占了明顯的優勢。
此時的蒙哥馬利得到邱吉爾的支持,而英國的密碼破譯專家也向他提供隆美爾的戰術計畫的全部概況。在精心積聚力量後,蒙哥馬利於10月23日夜間命令第8集團軍向德軍在阿拉曼的防線發起進攻。據蒙哥馬利日記記載:“敵人知道我們將發動進攻,於是加強防禦。我們不僅掌握戰爭主動權,而且在人力、坦克、大炮和其他物資方面都占有極大優勢”,必須“發揮我們戰術的優勢……使隆美爾的機械化部隊進退維谷。”在蒙哥馬利的指揮下,第8集團軍迅速突破德、意軍隊的防線。11月4日,德、意軍隊全線潰退,蒙哥馬利揮師西進。8日收復馬特魯港,11日攻克托卜魯克,15日占領杜巴機場。1943年1月23日,英軍進入
的黎波里 ,德、意軍隊敗退到
突尼西亞 境內。在這次戰役中,德、意軍隊喪失近6萬人,損失坦克350輛。
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戰功顯赫,晉升為陸軍
上將 ,獲得巴斯騎士勳章。他也被人們稱為捕捉“沙漠之狐”(隆美爾的稱號)的獵手。而蒙哥馬利通過阿拉曼一役名揚世界,被勝利鼓舞的邱吉爾甚至向世人宣稱:“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再沒有打過一次敗仗。”
1943年3月,第8集團軍與在北非登入的美國第1集團軍合編為北非盟軍,由美國的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 將軍統一指揮,進入突尼西亞作戰。3月20日,蒙哥馬利指揮第8集團軍對
馬雷特防線 發起攻擊,經過一星期的激進,28日攻占該防線。4月6口,突破
加貝斯 隘口,與東進的美國第2軍勝利會師。20日,盟軍對敗退的德、意殘軍發起總攻。5月7日,解放
突尼西亞城 。13日,25萬德、意軍隊向盟軍投降,北非戰役結束。
開闢新戰線 1943年7月,蒙哥馬利率英軍第八集團軍在義大利
西西里島 登入(參見詞條
西西里登入 )。9月至12月,協同美軍實施進軍義大利南部的戰役(參見詞條
義大利戰役 )。9月8日,義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4年
元旦 前夕,蒙哥馬利奉命將第8集團軍交與
奧利弗·利斯 將軍指揮,他返回英國指揮第21集團軍,準備參加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軍事行動。蒙哥馬利負責歐陸戰役開始階段的地面作戰,領導制定諾曼第登入總體計畫的任務。
6月5日,代號“霸王行動”的諾曼第戰役開始。盟軍飛機在曉幕時分猛烈轟炸德軍設防薄弱的灘頭陣地。陸軍登上諾曼第東北部的灘頭。根據蒙哥馬利等人制訂的計畫,英國第2集團軍在左翼佯攻牽制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美國第1集團軍從右翼向南出擊,再折向東面。由於遭到德軍頑強抵抗,以及惡劣的天氣,盟軍進攻受挫。擔任主攻的美軍傷亡較大,英軍傷亡較輕,這引起了美國方面,特別是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對蒙哥馬利的不滿。8月19日,盟軍最終消滅了諾曼第的殘敵,陳兵
塞納河 畔。這次戰役共殲滅德軍20萬人,摧毀坦克1000多輛。
(蒙哥馬利圖冊主要參考資料 )
失誤與輝煌 蒙哥馬利在有關西歐作戰的戰略方針上,同以艾森豪為代表的盟軍最高統帥部和美國陸軍部門之間,存在著重大分歧。1944年8月25日,盟軍收復
巴黎 後,分歧變得格外尖銳,蒙哥馬利主張以巴黎為中心,集中主力向東北方向挺進,在冬季到來前奪取德國
魯爾工業區 ,摧毀德國的軍事工業,以便在“
聖誕節 前結束戰爭”。9月,蒙哥馬利大膽制定了
市場花園行動 ,試圖在
阿納姆 建立橫跨萊茵河下游的橋頭堡,加速進軍德國。但由於缺少阿納姆周圍敵人的布防信息,這次行動遭到德軍異常頑強的阻擊,加之第30軍團延誤、第一空降師投放位置遠離目標等,盟軍空降的傘兵損失慘重,在1945年1月前未能打通
安特衛普 港,這一計畫最終破產。
市場花園行動示意圖
與此同時,艾森豪主張“寬大正面”戰略,以塞納河為基地,向北起
海牙 、南至
瑞士 邊界的正面開闊地上的
萊茵河 各重鎮出擊,以殲滅德軍有生力量。但他的計畫攻擊面過寬,使盟軍暴露了自己的薄弱環節。1944年12月16日,德軍乘美國第8軍防守的
阿登 地區兵力單薄,楔入盟軍防線,將一個美國集團軍分割為南北兩部。蒙哥馬利受命阻止德軍攻勢,並指揮北部美軍,經過兩個星期的戰鬥,消滅了進攻的德軍(參見詞條
阿登戰役 )。
阿登戰役後,盟軍主攻方向定在魯爾工業區,並由蒙哥馬利擔負指揮盟軍作戰的重任。1945年3月23日,蒙哥馬利指揮英、美聯軍強渡萊茵河,擊潰
北德平原 的德軍。經過日夜兼程,向
波羅的海 沿岸挺進。5月2日,到達
呂貝克 ,封鎖
日德蘭半島 。4日,蒙哥馬利代表盟軍在
呂訥堡 荒原接受駐在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的投降。8日,歐洲戰場戰爭正式結束。22日,蒙哥馬利就任英國駐德占領軍司令兼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英方委員。
戰後生活 1946年6月,蒙哥馬利出任英帝國總參謀長。在任期間,他對英國陸軍的組織、訓練等進行了改革;建立參謀長制度,使司令長官擺脫具體事務,集中精力考慮重大軍事問題;部隊應學習現代戰爭的知識,堅持常年訓練,實行國民兵役制;他極力主張戰時建立的英、美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在戰後仍應繼續發揮作用。同年,蒙哥馬利獲授
嘉德勳章 ,並被封為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
子爵 (英文:1st Viscount Montgomery of Alamein)。
1947年1月,蒙哥馬利應邀訪問
蘇聯 。1948年10月,出任由英、法、荷、比、盧五國組成的西方聯盟各國陸海空總司令委員會常任主席。在擔任這個職務之前,他就主張歐洲應建立共同防務;任職後,他極力推動美國、加拿大和
聯邦德國 加入這個體系,最終促成了1949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的成立。
1951年4月,當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建立時,蒙哥馬利任盟軍最高副統帥(艾森豪為最高統帥)。1958年9月,蒙哥馬利結束了50年的軍旅生涯而
退役 。他是英國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將領。
退休後,蒙哥馬利以民間人士身份活躍在國際政治舞台上。1959年4月,他到訪蘇聯。1960年1月,訪問印度。1960年5月及1961年9月,兩次訪問中國。
(晚年圖冊主要參考資料 )
1976年3月25日,蒙哥馬利在英國
漢普郡 奧爾頓逝世,享年88歲。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國及各界人士均對他的去世表示悼念。中國政府在唁電中稱其為“英國傑出的軍事家、中國人民的朋友”。
主要影響 軍事 蒙哥馬利畢生致力于軍事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軍事思想和作風。在建軍和戰備訓練上,主張革新;在作戰上,主張集中兵力,積極進攻,強調戰前的充分準備工作;在軍官訓練方面的表現也堪稱優秀。
蒙哥馬利強調“人”是戰爭中一切成敗得失的關鍵因素。他講的人主要指軍事統帥和各級指揮官,其作用指對部隊的感召力和軍人相互之間的信賴等思想、道德的作用。他認為,任何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只是許多個人和許多坦克、火炮、機關槍等等”的總和,還必須“來自士氣,戰鬥精神,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相互信任,夥伴關係的素質以及其他無形的精神素質”。“兩軍決戰”實際是兩種意志之間的鬥爭”,作為高級指揮員必須具備“統御風格”,即“一種能凝聚士兵於共同目的下的能力和意志,一種能激發鼓舞信心的性格。”在道德教育上,他要求通過嚴格訓練,培養官兵必勝的信念,旺盛的攻擊精神,無憂無慮的樂觀情緒,艱苦卓絕的作風和健壯的體魄。他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蘊藏著巨大的情感力量”,要帶好兵必須懂得人的這種本性,使人的情感力量得以充分發揮出來。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蒙哥馬利是盟軍中最傑出的將領之一。1939年至1940年任步兵第三師師長,在法國和比利時作戰,參加過指揮英軍從敦刻爾克的撤退。1942年8月接任駐北非英軍第八集團軍司令,10月23日至11月4日指揮埃及的阿拉曼戰役(1942.10—11),與德、意軍隊激戰,挫敗德意聯軍,扭轉了長期失利的北非戰局。阿拉曼戰役後揮師西進,1943年春與盟軍配合作戰,執行“火炬計畫”,在突尼西亞徹底擊敗德意在北非的軍隊。1943年7月指揮第八集團軍在西西里登入作戰,9月在義大利南部登入。1944年1月被任命為盟軍第21集團軍群司令,協同艾森豪將軍指揮盟軍在諾曼第登入(1944.6.6)。1944年9月協助策劃阿納姆戰役,損失慘重。1945年3月指揮第21集團軍群橫渡萊因河,打進德國本土。5月代表盟軍在呂訥堡荒原接受德軍北方兵團的投降。在戰爭中,蒙哥馬利的軍事指揮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4年2月盟軍遠征軍最高指揮官會議中的蒙哥馬利(右下)
外交 1946年至1948年任英國總參謀長期間,曾出訪加拿大和美國,極力促進戰後的西方合作。1947年訪問
蘇聯 ,為緩和日趨惡化的東西方關係作出了貢獻。
1960年首次訪華時,蒙哥馬利提出了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三項原則, 即:大家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承認有兩個德國;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裝部隊都撤退到他們自己的國土上去。這三項原則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贊同與支持。
歷史評價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
喬治·巴頓 在1943年與蒙哥馬利的一次會見後,寫下了這樣的評價:“蒙蒂是個強有力的、然而很自私的人,但卻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我認為他是一個比亞歷山大(指
哈羅德·亞歷山大 )強得多的領導人,正象亞歷山大擔心的那樣,他總是自行其是。”四個月之後,巴頓在日記中以自我吹捧的語氣寫道:“我認為我在任何時候都能勝過這個蠢貨。”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曾任盟軍總司令的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 雖與蒙哥馬利在合作時有矛盾,但仍認為蒙哥馬利是“性格堅毅、精力充沛、具有良好職業修養的人”,並給予高度評價:“蒙哥馬利不僅是我非常親密的朋友,而且與我並肩工作了兩年。我對他非常欽佩,他是這次戰爭或任何一次戰爭中的偉大戰士。”
艾森豪於1952年親自繪製的蒙哥馬利畫像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說:“蒙哥馬利在行施盟國所賦予的權力時十分克制和謹慎,我不能指望有比他更為寬厚、明智的指揮官了。”
英國首相
溫斯頓·邱吉爾 在1943年的下議院致詞中說:“請允許我也向那位性情暴烈、令人敬畏的蒙哥馬利將軍致敬。他是一位克倫威爾式的人物,作風嚴厲、一絲不苟、才能出眾、不知疲倦,將畢生的心血都奉獻於研究戰爭藝術,贏得了他的部隊異乎尋常的信任和忠誠。”到了1945年,他評價蒙哥馬利“在失敗中,不可戰勝;在勝利中,無法忍受”。
在1945年5月5日的審訊中,德國陸軍元帥
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 把蒙哥馬利說成是英國最偉大的將軍,“他在利比亞、突尼西亞、義大利證明了這一點,從登入西歐日以來,他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稱讚蒙哥馬利道:“我看得出你很開明。”
曾任英國參謀總長的加富爾元帥認為:“蒙哥馬利是一個性格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引起愛戴和尊敬,另一方面也引起仇恨和厭惡;但在那個名將如雲的時代里,他是英國所產生的惟一最完美的戰將;儘管他的性格上有許多弱點,其軍事判斷也常有錯誤,他可能不適合指揮某些戰役,但歷史的記錄證明,凡是他指揮過的作戰大都獲得了勝利。”
《
不列顛百科全書 》評價蒙哥馬利“是一位謹慎、周密的戰略家”,雖然經常“消磨盟軍指揮官的耐心”,但“他堅持在任何的襲擊計畫發動之前都準備好人員和物資”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並且保證了他在軍中的聲望。
英國歷史學家大衛·梅森《
二戰名人錄 》:蒙哥馬利大概一直是最有爭議的英國將軍。每當人們認真地討論戰爭。提到他的名字時,就會引起熱烈和偏袒的情感。反對他的人辱罵他,說他是一位呆板而又謹小慎微的指揮官,一個令人生厭的人。支持他的人稱讚他在瀕於失敗的關頭,接受了七零八落的第8集團軍,以他穩健的指揮技巧和卓越的領導藝術,使第8集團軍成為一個不可戰勝的戰爭機器。無論是在指揮盟軍登入歐洲之前,還是在英國集團軍群進軍德國本土中,也都同樣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英國陸軍元帥、軍事評論家
理察·麥可·鮑威爾·卡弗 主編的《歐美名將評傳》援引隆納·李文的話說:“雖然在戰時(對蒙哥馬利的稱讚)是不免過分誇張,但卻是以他軍事技能為根本。只有他和高特是唯一能使英國起死回生的軍人……某些指揮官的素質在他一生的過程中是增強而不是擴大,蒙哥馬利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曾經把蒙哥馬利從阿拉曼送到桑格羅河上,從諾曼第送到波羅的海的強烈心智天賦,堅強和活力充沛的性格與氣質上的矛盾,卻是從來不變。”
人物榮譽 爵位頭銜
獲得時間
冊封國家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
子爵 (1st Viscount Montgomery of Alamein)
名稱
授予時間
授予國家
註:據一些資料,蒙哥馬利還獲得了蘇聯的一級
蘇沃洛夫勳章 。因來源不詳,故僅在此處列出,以供參考。
軼事典故 特立獨行 在傳記作家的記載里,蒙哥馬利身材不高,長著神話里“夜梟”一般的面孔,嗓音高,略帶鼻音,聽起來速度過快又刺耳,而且不太友善。繼子理察就曾評價說:“蒙蒂(對蒙哥馬利的稱號)一點兒沒有將軍的派頭,看上去頂多是個軍士長。”
在蒙哥馬利的獨子戴維和許多人的記憶里,蒙哥馬利在二戰時,留給士兵的印象是永遠戴著一頂黑色
貝雷帽 。帽子上別出心裁地別了兩枚徽章,一枚是將軍的標誌,另一個是普通坦克士兵的徽記。類似這樣的照片,也一同陳列在戴維的家中,保存完好。其實,他是出於一種具有實際價值的動機,才戴這樣的帽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蒙哥馬利對自己從未見過總司令深感遺憾,認為這是英軍士氣低落,戰鬥力不強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1926年給士兵講課時,蒙哥馬利便認為作為司令官需要戴一頂有特色的帽子。他認為,有了這頂特殊的軍帽,部隊官兵能夠經常看到他。他說:“各部隊官兵看到這頂帽子,就知道我來了,就知道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非常關切,就知道我不只是坐在安全的後方,高高在上發號施令。”
蒙哥馬利戴著他標誌性的貝雷帽
蒙哥馬利是家族數代中唯一的一位軍人,戴維認為“他是家族裡的一匹黑馬,一匹獨狼”。剛開始進入軍隊時,蒙哥馬利“獨狼”的個性就開始顯現,他熱心於軍營里的各種事情,這曾讓當時的營副官托姆斯非常高興,但他也發現蒙哥馬利個性倔犟,爭強好勝,喜歡爭辯,而且對上級的指示,也不會百分之百地執行。蒙哥馬利曾在自傳里寫道:“在我的一生和行動中,我的準則為他人所不容,也許為世所不容,但我的準則一直是我內心所確信的,是我的責任與良心。我認為正確的,就決不諱言,並堅持我的信念。這經常給我帶來麻煩。”
這種特立獨行可以追溯到蒙哥馬利的少年時代。他在自傳里就自詡為家裡的一個壞孩子、反叛者,同嚴厲母親的對抗,成了生活早期的一部分。有一次,母親在聚會時讓孩子們保持肅靜,以便她宣布下一步的安排。結果,這位未來的元帥卻扮著鬼臉高聲吆喝:“豬市的豬兒莫開口,讓老母豬先發話……。”
蒙哥馬利喜歡和軍官就戰役結果打賭,一次他與歐洲戰場美國陸軍參謀長
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 就第8集團軍是否可以在6周內結束北非戰場而打賭。結果蒙哥馬利獲勝,美方也只好兌現了一架“空中堡壘”轟炸機,以及機組人員歸蒙哥馬利使用到戰爭結束時的賭注。在美國國內媒體獲知這一訊息之後,美軍集團軍指揮官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受到猛烈抨擊,成了‘替罪羔羊’。西西里戰役後,蒙哥馬利乘坐那架美軍的“空中堡壘”轟炸機去巴勒莫見巴頓。事先知情的巴頓,並沒有告訴蒙哥馬利機場的跑道十分狹小,險些釀成慘禍,給本想炫耀一番的蒙哥馬利一個下馬威,巴頓成功“復仇”。
1946年在華盛頓的艾森豪(左起)、蒙哥馬利與布萊德利
由於二戰後期美國將領對蒙哥馬利的激烈批評,英國國內對他也多有非議,甚至出現用他性格上的缺點來貶低他的軍事業績的情況。描述他“惡劣”性格的許多故事也常被添油加醋地流傳下來。據說,蒙哥馬利在二戰期間發布的檔案,戰地命令和聲明中,大量引用了許多《聖經》與體育方面的辭彙。英國陸軍部指稱他思想淺薄,不厭其煩地以非常簡單的語言重複他的命令,以便使他的部隊能清楚地理解。當時的陸軍副國務大臣埃里克·斯皮德甚至說:“如果他不是一個軍人的話,他會在廣告業上很有成就的。”在為制訂
霸王行動 的指揮官們舉行的一次晚宴上,蒙哥馬利宣布,儘管他只是一個客人,但也不允許別人抽菸。而英國空軍元帥
阿瑟·威廉·特德 曾引用
哈羅德·亞歷山大 述另一位將軍的話:“作為一名軍人,他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伙夫。”特德補充道:“這個評論對蒙哥馬利非常合適。他是一個能力一般、無足輕重的小人,他自己大造輿論,認為自己是
拿破崙 式的人物。遺憾的是,他根本不是。”
在晚年遊歷完各國以及著書之後,隨著退出軍界和年歲增長,蒙哥馬利古怪的性情並未發生變化,他還是習慣特立獨行,離群索居。在閒暇的時刻,他最愛觀看各種體育比賽,尤其是球類。這是他少年時代就養成的興趣。蒙哥馬利一直住在伊辛頓莊園,只願意和少數幾個來訪者見面、交談。
此外,蒙哥馬利被認為“是出了名的虛榮”。他把自己同英國18世紀至19世紀的兩大名將馬爾伯羅公爵
約翰·邱吉爾 、威靈頓公爵
阿瑟·韋爾斯利 相提並論。有一次,當被問及三位偉大將軍的名字時,他回答:“另外兩位是
亞歷山大大帝 和拿破崙。”
愛情與親情 蒙哥馬利年青時討厭社交生活和宴會,全身心地撲在了事業上,因此認識的女性寥寥無幾,到了38歲仍然沒有結婚。有的人開玩笑說:“軍隊就是蒙哥馬利的妻子。”然而這一切在1926年發生了改變。正如蒙哥馬利在回憶錄中寫到的那樣,“這裡我必須轉而談一個比我軍事生涯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我短暫的十年婚姻生活”。
1926年1月,“長有一雙會說話的藍眼睛,留著整齊的小鬍子”蒙哥馬利來到
瑞士 度假。在瑞士的山間,蒙哥馬利遇見了丈夫在一戰中陣亡的貝蒂·卡弗。第一次邂逅時,蒙哥馬利就被這位充滿活力的女性所吸引,但一向不懂得怎么與女人打交道的他一時不知所措,錯過了表白的機會。一年以後,他再次來到瑞士,恰好又在同一個地方遇到了貝蒂,並了解到她的故事: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留下兩個男孩。蒙哥馬利一方面對貝蒂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又為她的堅毅、溫柔、端莊和純真所吸引。連他的副官都感慨道:“世界上最美麗的少女才配得上將軍啊!怎么一個色衰的婦人就能把他迷住?”連貝蒂自己都不相信這位將軍會愛上她。她說:“如果你是同情我,那請你走開,我不需要同情。”蒙哥馬利很莊重地向她行了一個軍禮,然後拔出腰間的佩槍,讓槍口對著自己的腦袋說:“如果我背叛了你,就讓我死在自己的槍口下!”隨著兩人的交往日甚,蒙哥馬利愈發不能自拔,終於鼓起勇氣對貝蒂表白了自己的愛意,貝蒂愉快地接受了蒙哥馬利的愛。
1927年7月27日,40歲的蒙哥馬利與39歲的貝蒂喜結良緣。結婚以後,蒙哥馬利與貝蒂相親相愛,一家人生活得甜甜蜜蜜。第二年,蒙哥馬利喜得貴子,取名叫戴維。這個金髮碧眼的小男孩兒為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新的快樂。然而貝蒂自從生了戴維之後,身體一直不太好。1937年的一天,貝蒂在陪兒子玩耍時不慎被一隻蟲子叮了一下,在到醫院就診後被確診罹患
敗血症 。此後,蒙哥馬利儘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醫院,給妻子以體貼入微的照顧和感情安慰,但貝蒂的病情卻日漸嚴重。在徵詢蒙哥馬利的意見後,醫生給貝蒂做了截肢手術,病情仍未好轉。1937年10月19日,貝蒂安然在蒙哥馬利懷中逝去。
在貝蒂的葬禮上,蒙哥馬利沒有眼淚,只是行了一個久久的軍禮。愛妻的病逝對蒙哥馬利是一個沉重打擊,使他陷於極度的痛苦之中。從此,他把對妻子的深愛轉到了兒子身上,並且用主要精力專心研究戰爭,投身於軍人的事業上。戰爭結束後,蒙哥馬利收穫了無數女性的愛慕之情。許多關心他的人紛紛為他介紹對象,他都婉言謝絕了。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勸他:“蒙哥馬利將軍,整個英吉利都不希望你的後半生是孤獨的。”蒙哥馬利嚴肅地說:“作為一個軍人,我永遠忠於自己的祖國,作為一個男人,我永遠不會背叛愛情。”這一次,邱吉爾向他鄭重地敬了個軍禮。
當幾年後蒙哥馬利從失去妻子的悲哀和痛苦中恢復過來時,有些人悄悄在私下議論:“蒙哥馬利大概又要結婚了。”蒙哥馬利聽後說:“我不相信一個人能有兩次戀愛,像我對貝蒂這樣的愛,永遠不可能有第二次。”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一直到他逝世為止,蒙哥馬利再沒有對任何一位女性動過心。他繼續撫養妻子與她的亡夫所生的兩個兒子,並視如己出。
多年以後,蒙哥馬利在自傳中提到自己生命中那一段唯一又短暫的愛情,在談起妻子的去世時,他寫道:“眼淚不是表達愛情的唯一方式,而忠誠是愛情的最好證明。愛上一個女人就不能再愛上另外一個女人,就像我手中的槍,只能有一個準星!”
貝蒂因病去世時,獨子戴維只有9歲。因為不忍讓戴維受到傷害,在貝蒂劇痛和彌留之際,蒙哥馬利沒讓戴維來看望母親,葬禮也沒讓他參加,只是拍攝了一張墓地的照片留給孩子,作為紀念。
對成為士兵如此執著的蒙哥馬利,對兒子卻無限寬容。“他從不干預我的選擇。”戴維回憶,“他只是說,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在戴維的書信中,蒙哥馬利不會談論戰爭,總詢問兒子在乾什麼。
嚴格治軍 蒙哥馬利治軍嚴格。他曾要求軍區的每一個軍官,不論年齡大小和軍銜高低,每星期都必須進行兩次長跑。有人曾去軍醫那裡開出證明,稱長跑會使他們死掉,蒙哥馬利便回應說:死了也好。曾任東南軍區司令部情報官的拉爾夫·阿諾德回憶說,年齡在45歲以下的所有參謀軍官每周都必須背著槍枝彈藥列隊正式行軍,並且必須全副武裝越野長跑10英里。有人曾形容,蒙哥馬利來到軍營後所產生的影響,“就像在不列顛的這個鄉村角落爆炸了一顆核子彈一樣”。
倫敦白廳前的蒙哥馬利塑像
蒙哥馬利當時的目標是:“無論雨、雪、冰、泥,無論好天氣還是壞天氣,白天還是黑夜,我軍都必須比德軍善戰。”而另一面,他對這些英國士兵的讚譽和體恤也始終放在嘴邊:“在我晚年時,很多印象我是不能忘懷的。但最使我視為珍寶的,是英國士兵的形象。艱難時堅定沉著,勝利時仁慈寬大。”
自律生活 和對婚姻的忠誠一樣,蒙哥馬利也為自己定下從不飲酒的誓言。有關他不同版本的傳記里,都記錄了這樣一則故事:
1945年5月3日當德軍投降談判代表團第一次到來時,蒙哥馬利立即下令停止一切進攻,因為他知道戰爭已經結束,所以不願部隊再有傷亡。幾天后,毗鄰第二十一集團軍群的蘇白俄羅斯集團軍司令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元帥訪問了蒙哥馬利,受到蒙哥馬利的熱情接待。第二天,蒙哥馬利應邀回訪,熱情好客的蘇聯人特地派專人到蒙哥馬利軍營了解他有什麼嗜好。這位特使先問:“元帥愛喝什麼酒?”眾人答道:“元帥從不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他只喝白開水。”特使有些不可思議,又問:“那么,他抽什麼牌子的雪茄?”得到的回答是:“元帥從不吸菸。”特使更加驚奇了,最後他又說:“我們那裡有一些很漂亮的姑娘和舞女。”眾人則告訴他:“元帥對女人從不感興趣。”
(1945年蒙哥馬利圖冊參考資料 )
中國情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蒙哥馬利曾指揮過來自
大英國協 成員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等許多國家的部隊,戰爭結束後,這些國家的政府紛紛邀請他前去訪問。儘管如此,他曾透露,最希望能前去的國度是中國,他想了解這個國家當時的領導人
毛澤東 ,儘管很少有人同毛澤東談過話,但很多人都在描寫他。在印度時蒙哥馬利還表示:“在討論世界問題與世界和平的時候,中國是不能被忽視的。”
1960年5月24日,蒙哥馬利訪華。這次出訪,他在中國逗留了五天,毛澤東、
周恩來 和
陳毅 分別會見了他。臨別,他感慨在中國的時間太短,意猶未盡,因此要求在1961年9月訪華三周,除會見國家領導人外,還要訪問幾個不對西方開放的城市。
1961年9月,蒙哥馬利第二次訪華。這次,中國外交部也做了周密安排:9月9日至20日訪問
包頭 、
太原 、
延安 、
西安 、
三門峽 、
洛陽 、
鄭州 、
武漢 ,回北京後由周恩來跟他談,屆時再同毛澤東見面。周恩來還特意指示
熊向暉 以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的名義參加接待小組,陪蒙哥馬利去外地。周總理說:要放手讓蒙哥馬利看,舊中國遺留下的貧窮落後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觀存在的,讓他自己去做結論,從本質上了解中國。
這時,蒙哥馬利對中國的調查已經延展到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觀察了。在延安時,他起了個大早,散步到自由市場,同那些賣鐮刀、蔬菜的人廣泛交談,然後又走進了路邊的男子公共浴室,審視著浴池裡的一個個裸體。在走過很多地方之後,蒙哥馬利的最後一站是在武漢的長江上與毛澤東一起。毛澤東在長江里游泳,蒙哥馬利則乘坐快艇緊隨其後。
在華期間,蒙哥馬利與毛澤東、
劉少奇 和周恩來進行了會談。從會談記錄上看,蒙哥馬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提出了很多問題和自己的看法,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有趣的小話題,從中顯示出他的直率和純真。如蒙哥馬利一見到劉少奇,就說:“我願意送你一包英國的三五牌香菸。”當劉少奇回答比較喜歡抽自己的香菸時,蒙哥馬利就回應道:“那你可以把它送給別人。”在與周恩來的會晤中,他問道:“你多大歲數?你看上去很年青。那劉少奇多大歲數?”蒙哥馬利似乎對中國領導人的年齡十分感興趣,歷史記錄下來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
蒙:“主席今年多大歲數了?”
毛:“六十八了,你呢?”
蒙:“七十四。”
毛:“我比你小六歲。”
蒙:“我在上海見到了劉少奇主席,他同周 總理同歲,頭髮都白了,比周總理顯得老些。他非常聰明,是一個思想家。為什麼他會顯得比周總理老?是不是因為他過去的生活更艱苦呢?”
毛:“差不多。個人的特點不同。少奇的白 頭髮比我還多。”
蒙:“你的頭髮不算白。劉少奇主席看上去 一頭白髮。我既不吸菸也不喝酒。”
毛:“我不喝酒,只吸菸。”
蒙:“我願送你一盒英國三五牌香菸。”
在武漢進行兩次誠摯的談話之後,毛澤東邀蒙哥馬利一起到長江游泳。蒙哥馬利因為旅行中腸胃功能紊亂,不能長時間遊行,一會便回到汽艇上。毛澤東望著他說:“你下次訪問中國時,我們作橫渡長江的比賽,好嗎?”蒙哥馬利欣然接受了毛澤東的挑戰。稍後,他又問毛澤東:“為什麼不去游泳池裡游?”毛澤東說:“哪裡能修那么多游泳池,要利用江水河水。長江就等於幾萬個游泳池,多游幾次膽子就放大了。”毛澤東又問:“英吉利海峽有多少公里寬?水有沒有長江這么急?”不等蒙哥馬利回答,他接著說:“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一大河,想去游一次,還有亞馬孫河,不過恐怕不好游,太熱。”
(蒙哥馬利訪華圖冊部分參考資料 )
退休後的蒙哥馬利還因此出版了一本名為《三大洲——亞洲、美洲和非洲旅行記》的書,那是他遊歷多國之後,用遊記的形式記錄他與各個國家領導人的談話以及他個人的觀點,其中也詳細記錄了他訪華時與毛澤東的談話。在評述了訪華的見聞和感受時,蒙哥馬利說:“從長遠看來,世界和平的關鍵在中國,中國作為一大強國的興起是必然的,這符合人類總的利益,有助於締造一切國家的普通人民深切期望的和平世界。”
主要作品 蒙哥馬利晚年撰寫了著作數種:
人際關係 母親:姆德·蒙哥馬利,性格頑強,對蒙哥馬利的為人影響頗深。
妻子:貝蒂·卡弗(1888-1937),1927年與蒙哥馬利成婚,生下戴維·蒙哥馬利。
兒子:戴維·蒙哥馬利(David Montgomery,1928-2020),政治家、商人。曾就讀於溫徹斯特大學,並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獲得工程學學位。1975年被授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先涉足商業,父親去世後成為第二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曾任英國上議院保守黨議員。
後世紀念 蒙哥馬利從來沒有戴過鋼盔,他一直戴著那頂有兩個帽徽的坦克貝雷帽。這兩個帽徽一個是將軍的標誌,另一個則是普通坦克士兵的徽記。這頂一直追隨蒙哥馬利的貝雷帽,也成為他的象徵,被珍藏在英國的
帝國戰爭博物館 里。
蒙哥馬利之墓
蒙哥馬利逝世後,其葬禮在英國伯克郡
溫莎城堡 的
聖喬治教堂 舉行,遺體葬在漢普郡賓斯特的聖十字教堂。蒙哥馬利逝世後,為紀念他的功勳,一座雕像矗立在英國倫敦
白廳 國防部之外。
影視形象 中國方面也有一些紀錄片、影視劇中出現蒙哥馬利,如1991年的電影《
決戰之後 》、2019年的電視劇《
外交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