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

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

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Archibald Percival Wavell,1883年5月5日—1950年5月24日),英國陸軍元帥,英國最有才華的將領之一。因在非洲以5萬兵力大破意軍30萬,俘敵13萬而聞名。但後來因邱吉爾的接連錯誤指揮而敗於隆美爾。轉任東南亞戰區司令又因戰備不足敗給了日本南方軍寺內壽一部。他的一隻眼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打瞎,因此有個綽號“獨眼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
  • 外文名:Archibald Percival Wavell
  • 別名:獨眼龍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英國科爾切斯特埃塞克斯
  • 出生日期:1883年5月5日
  • 逝世日期:1950年5月24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 代表作品:《巴勒斯坦戰役》《艾倫比在埃及》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883年5月5日出生在英國科爾切斯特的軍人世家,其祖父和父親都是將軍。1896年韋維爾獲得前往溫徹斯特公學就讀的獎學金。1900年,韋維爾考入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次年5月以優異成績畢業,被分配到布萊克沃奇步兵團(第42蘇格蘭高地步兵團)任少尉,4個月後轉赴南非服役,參加第二次英布戰爭。在印度服役數年之後,韋維爾於1909年11月考入英國坎伯利參謀學院,一年之後成為該期學員中僅有的兩名全優畢業學員之一。前往俄國學習兩年俄語之後,韋維爾赴英國陸軍部俄國處任情報軍官。
1914年11月,韋維爾出任英國第3步兵師少校軍官,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次年6月,韋維爾在作戰中頭部負傷,失去左眼,因而獲得勳章1枚。1916年1月,調入英國遠征軍總司令部任參謀。1916年10月至1917年5月,韋維爾任俄國高加索集團軍司令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的聯絡官。1917年7月,韋維爾赴巴勒斯坦擔任埃及遠征軍總司令埃德蒙·艾倫比與帝國總參謀長威廉·羅伯特·羅伯遜之間的中校聯絡宮,隨艾倫比元帥轉戰埃及及巴勒斯坦。1917年參加第三次加沙之戰,12月進入耶路撒冷,1918年參加美吉多戰役。是公認的訓練部隊的天才。後改任第20軍準將參謀達一年之久,曾任代理參謀長。
戰後英軍的裁減使韋維爾和其他優秀軍官一樣長期得不到晉升,直至1934年,韋維爾才晉升為少將。1937年,韋維爾調任巴勒斯坦英軍司令,並開始撰寫艾倫比的傳記(1940年《艾倫比在埃及》出版)。1938年,韋維爾晉升為中將,改任英國南方軍區司令,司令部設在索爾茲伯里
韋維爾於1939年7月前往埃及,出任中東英軍司令部總司令,晉升為臨時上將,指揮中東地區僅有的5萬英軍(後來兵力逐漸增加)。他任命原部屬阿瑟·史密斯為參謀長,亨利·梅特蘭·威爾遜為埃及英軍司令,組織起非常精幹的司令部。韋維爾深知中東在地理和戰略方面的重要性、在兵力和資源極為有限的情況下積極備戰。韋維爾與中東英國皇家海軍總司令安德魯·布朗·坎寧安和中東英國皇家空軍總司令阿瑟·朗莫爾建立了良好的協調關係,但與1941年5月接替朗莫爾的阿瑟·威廉·特德卻關係不佳。
穿元帥服的韋維爾穿元帥服的韋維爾
1939年9月德波戰爭開始後,北非的義大利軍有25萬,總司令魯道福·格拉齊亞尼元帥,下轄第5集團軍(司令加里博爾迪)和第10集團軍(司令貝爾蒂),駐利比亞;東非的義大利軍有30萬,總司令奧斯塔公爵,駐阿比西尼亞(今衣索比亞)和索馬里。韋維爾必須以人員缺編且訓練不夠、裝備與彈藥缺乏的部隊守住中東,保持地中海紅海交通線的暢通。韋維爾強調人在決定戰爭勝負問題上的重要作用。當1940年6月初邱吉爾急於從韋維爾的正規營中抽調8個營去歐洲戰區時,韋維爾在與帝國總參謀長約翰·格瑞爾·迪爾協商之後拖住不辦,保證了6月10日義大利對英國宣戰時中東英軍擁有一定的實力,卻因此得罪了邱吉爾。
1940年6月對英宣戰之後,義大利軍在卡薩拉和加拉巴特侵占兩個邊境小鎮之後即不再發動攻勢。埃及境內的西沙漠成為北非意軍和英軍對峙的前線。業已將中東英軍編組為尼羅河集團軍的韋維爾決定以裝甲車輛、輕型坦克摩托化步兵向意占區邊境據點發動快速襲擊。 戰役開始之前,韋維爾將軍親自檢查了戰備,並對將士作了簡短有力的動員。他說:“我們雖然在人數上抵不過敵人,但我們經過高度的訓練,裝備好,習慣沙漠作戰,有著偉大的光榮傳統,而且富于堅忍不拔的精神,這是我們攻無不克的保證。”6月14日,英國第7裝甲師以突襲攻克卡普措堡,揭開快速襲擊的序幕。戰至9月中旬,意軍傷亡3500人,被俘700人。9月13日,意軍集中6個師以上的兵力開進西沙漠,三天后在西迪巴拉尼紮營。10月20日,韋維爾(已於10月1日晉升為上將)指示埃及英軍司令威爾遜組織實施對意軍的多路同時攻擊,以第7裝甲師和摩托化步兵從內地進攻索法菲營地翼側,第4印度師及可能加強的步兵旅進攻西迪巴拉尼前面的濱海營地;得手之後,裝甲師向北擴展到海濱,印度師向西發展,共同切斷中央營地的交通線,與實施正面進攻且全部輪動化的馬特魯旅圍殲意軍。為達此目標,以第7裝甲師和第4印度師和稍後增加的英國旅編成西沙漠軍,加強馬蒂爾達"步兵"坦克營和混成旅戰鬥群。理察·紐金特·奧康納被任命為西沙漠軍司令,該部有3.1萬人,120門大飽和275輛坦克。12月7日,英軍從馬特魯陣地前出。12月9日凌晨,第4印度師以迂迴戰術攻克尼貝瓦營地,接著連克西圖馬營地和東圖馬營地,第7裝甲師向西推進以斷敵退路。1940年12月8日,英軍圍攻西迪巴拉尼,次日攻克該地。至此,英軍俘敵近4萬人,繳獲237門大飽和73輛坦克,殘餘意軍退入巴爾迪亞沿海要塞。因第4印度師被調走,故英軍待第6澳大利亞師到達之後才開始追擊。1941年1月3日,英軍進攻巴爾迪亞,戰至第3天迫敵投降,俘敵4.5萬人,繳獲462門大炮和129輛坦克。此後不久,第7裝甲師立即西進,圍困托布魯克。1月21日,英軍進攻托布魯克,次日即予攻克,俘敵3萬人,繳獲236門大炮和87輛坦克。2月5日,第7裝甲師克服氣候、後勤補給、裝甲車輛維修和交通線方面的困難,一晝夜行進150英里,抵達貝達富姆以南構築陣地,切斷了意軍的退路。次日,經過激戰,僅有3000人的第7裝甲師俘敵2萬人,繳獲216門大飽和120輛坦克。英國第7裝甲師因其戰功卓著而以"沙漠之鼠"著稱。2月6日,攻占了義大利在利比亞東部最後一個重要據點班加西,兩天后攻占了離的黎波里塔尼亞邊境不遠的阿蓋拉。由格拉齊亞尼指揮的意軍被徹底擊潰,剩下的一小部分殘軍,撤退到的黎波里塔尼亞。英軍在兩個月內推進八百餘公里,俘虜意軍9個師的官兵十三萬人以上,繳獲近四百輛坦克和一千二百九十門火炮。
向阿拉蓋躍進向阿拉蓋躍進
貝達富姆坦克戰貝達富姆坦克戰
就在西迪巴拉尼的勝利己最終確定的時候,即12月12日,韋維爾將軍又主動採取了一項明智而大膽的決策。他不是把剛替換下來的第四英印師留在戰場上作為總後備隊,而是立刻把它調往厄利垂亞,與第五英印師一起參加由普拉特將軍指揮的阿比西尼亞戰役。該師一部分由海道前往蘇丹港,另一部分則乘火車再換輪船溯尼羅河而上。其中有一部分幾乎是直接從西迪巴拉尼前線開往他們登船的地點。他們到達700英里以外的戰場後,很快又投入戰鬥。 如果沒有韋維爾將軍先見之明的決策,不但阿比西尼亞要塞克倫之戰的勝利難保,就是阿比西尼亞的解放也會遙遙無期。
征服意屬東非征服意屬東非
1941年1月間,由普拉特將軍指揮的又一支大英國協部隊,開始了肅清蘇丹的戰役。在最初階段,戰事進展順利。由英印第五師和第四師,在六個空軍中隊的支援下,於1月份向卡薩拉的意軍發起了猛攻。1月19日,兩個義大利師在遭受沉重的打擊後,主動撤離了這個城市。不久,他們又放棄加拉巴特,退出了蘇丹。就在這個期間,在阿比西尼亞境內發動起義的工作也取得了進展。在桑福德準將指揮下的一支規模不大的部隊,其中包括一個蘇丹營和一些經過選拔的英國軍官和軍士,他們構成了武裝起義的核心。
由於他們的成就越來越大,援助他們的愛國人士也越來越多。阿比西尼亞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於1941年1月20日重返他的王國,戈賈姆西面大部分地區內的敵人也逐步被肅清。 2月中旬,韋維爾將軍又發起了以攻占基斯馬尤為重點的“帆布”作戰計畫。阿蘭·戈登·坎寧安將軍也奉命參加了這一戰役。1941年2月14日,英軍以神速動作進占基斯馬尤。22日即以重兵向傑利布發起猛攻。 英軍從敵軍兩翼及其後方進擊該陣地,獲得很大戰果。意軍全線崩潰,陣亡、被俘、或逃入叢林的有三萬多人。25日,英軍摩托化部隊進抵意屬索馬里的主要港口摩加迪沙,在這裡繳獲了大批器材、糧食和服裝,還有40餘萬加侖的寶貴汽油。飛機場上有21架被擊毀的飛機。坎寧安將軍斷定,他的下一步行動不致遭到敵人的強烈抵抗。經韋維爾將軍的同意,他確定以距摩加迪沙740英里的季季加為下一個攻擊目標。部隊稍許休整後就於3月1日開拔了。
他們沿途排除了敵人一些微弱的抵抗,於3月17日攻占季季加。至此,意屬索馬里全境光復。在勝利的鼓舞和首相的激勵下,坎寧安將軍意氣風發,繼攻克季季加後,繼續率輕裝部隊向摩加迪沙以北200英里的費爾弗推進,這將最終完成對意屬索馬里的占領和英屬索馬里的全部收復。3月29日,部隊進抵迪雷達瓦。在這裡稍作休整,並集結人力、物力,以便直搗阿比西尼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在3月份一個月中,坎寧安的部隊跋涉了850英里,自從越過朱巴河以來,他的部隊共擊斃、俘虜或擊潰義大利軍隊達五萬多人,而他的部隊傷亡還不到五百人。 在這個時期,阿比西尼亞戰役也有了新的進展。克倫守軍頑強抵抗,激戰三天,英軍傷亡3000人,不易得手,戰事曾一度中斷。3月20日,戰鬥繼續進行。意軍曾一再猛烈反攻,儘管他們的損失極其慘重,但尚未出現立即崩潰跡象。顯然,意軍為保全這座要塞,要決一死戰。他們的空軍活動頻繁,瘋狂進行輪番轟炸,為垂死的守軍打氣助威。3月25日,英軍再次發動猛攻,在陸、空軍緊密配合下,意軍防線終於在27日崩潰,克倫攻下來了。阿斯馬拉於4月1日攻克,馬薩瓦守軍於4月8日投降,俘虜達1萬餘人。4月6日,坎寧安將軍率領的部隊,經過長途跋涉,以飛快的速度進入阿比西尼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這時,飛機場上義大利空軍的殘餘飛機已被炸毀。他隨即派遣輕裝勁旅經由德西埃向北挺進,堵截阿姆巴阿拉吉的意軍。墨索里尼雖然一再下令“死守”,但是兵敗如山倒,抵抗是難以持久的。
韋維爾和蒙哥馬利韋維爾和蒙哥馬利
因為他們的退路已被切斷。同時,普拉特將軍的部隊也從北面進擊;更加上阿比西尼亞愛國者的武裝部隊,連同向呵皇投誠的義大利土著部隊,把戈賈姆的敵軍1.2萬人逐至德布臘馬科斯。其中一半被俘,其餘逃往北部的貢德爾,後來也被從剛果橫越非洲2000英里前來參戰的一支人民志願部隊消滅了。1941年5月5日,阿比西尼亞皇帝塞拉西在凱歌聲中,重返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正當戰局發展順利的時候,被希特勒喻為政治家中蹩腳的軍人,軍人中蹩腳的政治家的溫斯頓·邱吉爾又來干涉他的行動了,要求他把4個師的主力調往希臘戰場,結果兩頭兵力不足,既沒有挽救希臘戰場的危機,也沒有足夠的兵力追擊義大利軍隊,以搶在德軍登入前就全殲在利比亞的義大利軍隊。結果隆美爾一來,英軍兵力不足,只好撤退。1941年5月韋維爾趁隆美爾在托布魯克受挫和缺乏補給之機指揮英軍實施試探性的"短促"計畫後,開始組織制訂"戰斧“計畫:首先由第4印度師在第4裝甲旅協助下進攻哈勒法亞-塞盧-卡普措防區,並以第7裝甲師一部掩護沙漠翼測;再以第7裝甲師的2個裝甲旅大舉進攻托布魯克;最後以第7裝甲師會同托布魯克守軍將敵趕回托布魯克以西。英軍於6月14日從馬特魯陣地出發。6月15日,右翼開始進攻哈勒法亞山口外圍陣地,但損失嚴重,中路則攻克卡普措堡並擊退敵兩次反攻,左翼在哈菲德嶺攻擊受阻。隆美爾將第5輕裝甲師和第15裝甲師全部投入作戰。激戰至6月17日,英軍被迫撤退。雙方的傷亡均不到1000人,但英軍損失91輛坦克,德軍僅損失12輛坦克。
1941年4月韋維爾(右)在伊拉克1941年4月韋維爾(右)在伊拉克
邱吉爾聽到“戰斧”失利的訊息後,鬱鬱不樂地徘徊於幽谷之間達數小時之久。他獨自在想:“韋維爾已經是一個心力交瘁的人了。可以說,我們已把這匹馴良的馬騎得走不動了。五六個各不相同的地區的非常任務都壓到總司令一人身上(同時他的部隊還應邱吉爾的要求在5月開入伊拉克,推翻了親德的政府,在6月開往敘利亞,成功的占領了維希法國據守的陣地,可以說,沒有人能比他幹的更好了),而且各戰區的戰事時得時失,尤其嚴重的是失利的戰局,這種種情況所形成的壓力是軍人當中很少有人碰到過的。”在中東前線視察工作的羅伯特·安東尼·艾登大臣說,“韋維爾一夜之間老了10年。”還有人這樣評論:“隆美爾已經把韋維爾新近贏得的桂冠,從他的頭上扯下來扔在沙漠中了。”經過反覆考慮之後,為了推卸責任,邱吉爾決定換馬。他和內閣和軍界有關方面商量之後,決定讓印度總司令奧金萊克擔任中東總司令,而讓韋維爾去擔任印度軍總司令。
1941年7月,成為巴斯最高級勛位爵士的韋維爾調任印度英軍總司令。9月8日,韋維爾前往倫敦,指出印度軍事的極度虛弱,認為緬甸應劃歸印度英軍總司令管轄,但直到12月12日才獲準接管緬甸防務。
印度總督韋維爾元帥印度總督韋維爾元帥
1942年1月4日,韋維爾出任西南太平洋地區美英荷澳司令部盟軍最高司令,統一指揮該區的陸海空軍。努力阻止日本南方軍寺內壽一所部沿馬來亞紐幾內亞一線的推進。2月25日,戰區樞紐新加坡要塞被日軍攻克,4個師8萬人的帝國軍隊被俘,盟軍司令部解散,韋維爾改任印度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強調緬甸對印度和中國防務的重要性,試圖引起倫敦更多的注意。他為了解放緬甸,1942年12月和43年3月發動了第一次若開戰役。但因沼澤和日軍的頑強抵抗而停滯 ,最終被日軍的反攻趕回。在此期間,他還指揮奧德·溫蓋特率遠程突擊部隊(欽迪隊)在緬甸對日軍展開游擊戰。 最終被提升為陸軍元帥。6月,他被提升為印度總督,這是一個難度較大的政治職位,但他卻能應付自如。他對1943年的孟加拉饑荒的反應適時而機敏,其殖民功績使的其繼任者路易斯·蒙巴頓勳爵得以應付自如。1947年2月退役回到英格蘭,1950年5月2日卒於倫敦。

人物評價

沉默寡言,待人忠誠而又性情溫和,韋維爾被認為是比邱吉爾和許多其他將軍要更好的將領。他被期望在資源不足的境況下取得更大的成功,故部分失利是情有可原的。他是一位文筆相當不錯的作家,寫出了一些著名的歷史書籍,包括《巴勒斯坦戰役》,還寫了與隆美爾在沙漠的戰鬥,文筆如詩一樣優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