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黎戰役

敘黎戰役

1941年,為了阻止德國獲取石油,英國自由法國維希法國開戰,敘黎戰役開始。

二戰之初,法國因戰備不利而被納粹德國快速擊敗,隨後成立的維希法國政權成了德國占領軍的傀儡,但以戴高樂為首的自由法國運動則在英國支持下堅持救亡運動。1941年,納粹德國試圖通過維希法國掌控中東石油產地。為了粉碎德國的陰謀,英國和自由法國聯手向維希法國的“委任統治地”敘利亞黎巴嫩發起進攻”。

基本介紹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役結果,

戰役背景

自從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崩潰後,英法兩國以所謂“託管”的方式瓜分了原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中東地區,英國得到巴勒斯坦伊拉克,而法國則控制了敘利亞和黎巴嫩。20世紀20年代,英國允許伊拉克王國獨立,但條件是接受英國的“保護”,伊拉克的石油銷售也由英國包辦,並經由法屬敘利亞和黎巴嫩港口外送。如此一來,英法在中東結成“利益共同體”。
然而這種關係隨著二戰爆發而出現改變。1940年6月,納粹德軍進占巴黎,新成立的法國維希政權屈膝投降,允許德軍自由進出其海外屬地。1941年4月,親納粹的伊拉克民族主義者發生反英暴動,希特勒喜出望外,立即要求維希法國關閉敘利亞和黎巴嫩的石油輸出港,並計畫派兵進入敘利亞,企圖支援伊拉克反英勢力。
面對能源命脈可能被切斷的風險,英國首相邱吉爾決定搶先拿下敘利亞和黎巴嫩。不過,在開戰前的最後一刻,邱吉爾向自由法國軍隊發出了參加行動的邀請。戴高樂在獲得英方關於“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一切權力歸自由法國”的承諾後,下令集結在埃及(當時是英國保護國)的自由法國軍隊向敘利亞開進。
當時敘利亞和黎巴嫩境內的維希法軍有3萬餘人,擁有151門火炮、90輛坦克和179架戰機。英法盟軍則集結了5萬大軍,擁有370門火炮、157輛坦克和大量戰機。英國海軍還擁有東地中海制海權
按照英法盟軍的計畫,進攻分為3個方向:在黎巴嫩方向,由大英國協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的一個旅負責進攻,他們能得到英國艦隊的火力支援;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的其他部隊向黎巴嫩的梅迪賈約姆進攻,目標是黎敘邊界上的貝卡谷地;而在敘利亞方向,自由法國部隊負責向大馬士革霍姆斯方向進攻。

戰役過程

1941年6月8日早晨,澳軍在英軍艦炮的支援下,率先在黎巴嫩貝魯特港的聖·貞德海岸登入。與此同時,從埃及和賽普勒斯起飛的英國戰機像蜂群一樣撲向維希法軍的各個空軍基地,其中巴爾貝克、馬德加盧恩和拉亞克三大空軍基地是重點打擊目標,基地內的許多飛機在第一時間被摧毀。不過維希法軍裡面也有“強手”,僅過一天,駐巴爾貝克的維希法國空軍少校熱耶親率19架“道瓦丁”D.520戰鬥機升空,對停泊於黎巴嫩塞達港外的英軍艦隊發起攻擊,多艘英軍艦船被重創。
然而,這樣的勝利對缺乏後援的維希法軍並無太大意義,接下去的4天裡,英軍戰機持續壓制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各個機場,維希法軍的飛機無法起飛作戰,戰場制空權毫無懸念地落入英法盟軍之手。
混亂的攻堅戰
當英軍取得制空權後,英法盟軍的攻勢就更加凌厲了。在具有決定意義的敘利亞方向,自由法國第1師在師長喬治·卡特魯的指揮下於6月8日發起突擊,目標是敘利亞的南部門戶基斯沃。
遺憾的是,由於兵種協同能力低下——自由法國炮兵轟擊敵方縱深時,坦克和伴隨的步兵分隊居然找不到自己的進攻軸線,加上當地氣候乾燥,炮彈爆炸後的巨大煙塵阻礙了坦克兵的視線,坦克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不得不大大降低,致使坦克和伴隨步兵脫節,一些自由法國官兵好不容易抵近敵方碉堡時,卻得不到坦克養護,成了碉堡內機槍射手的“活靶子”。最終自由法國軍隊在維希軍隊設立的第一道防線前就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兵修整。
10日凌晨,經過休整的自由法國軍隊再次發起進攻。卡特魯命令2輛H-39輕型坦克在沒有步兵掩護的情況下迂迴到敵軍側翼,奪取迪爾阿里火車站,以期動搖基斯沃守軍的鬥志。這2輛H-39坦克表現得很勇敢,穿越多道水泥障礙地帶,單槍匹馬殺進疑似火車站的建築,靠著僅有的幾發炮彈攻下敵人的碉堡。可是當坦克兵們審訊戰俘時,卻發現他們占領不是迪爾阿里火車站,真正的目標還在幾千米之外,這次行動又以失敗告終。
12日清晨,自由法國軍隊又遭遇悲劇:特里斯卡和羅阿德奉命駕駛H-39輕型坦克前往基斯沃陣地外圍偵察。由於能見度太差,車長特里斯卡不得不把身子探出炮塔觀察,卻仍然看不清前方百米外的情況。一路前行,他們鬼使神差地闖進距基斯沃火車站約800米的地方,那裡已是敵人的防禦縱深。結果,敵軍的交叉火力把這輛輕型坦克打成了篩子。直到深夜,自由法國軍隊才在坦克殘骸里找到特里斯卡和羅阿德的遺骸,但已被燒得面目全非。
打進大馬士革
鑒於自由法國軍隊進展不順,英軍派出英印第5旅來接手他們的進攻任務,這讓高傲的法國人感到羞恥。經過一番調整後,6月15日凌晨,自由法國第1師向距離大馬士革僅20千米的納賈赫發起進攻。他們的H-39輕型坦克利用高速突破敵人的第一道防線,迅速進抵城區,期間居然沒挨上任何一發炮彈。
可是接下來的戰鬥就複雜了,維希法軍利用部署在縱深地帶的105毫米榴彈炮實施火力壓制,猛烈的炮火使自由法國步兵抬不起頭,H-39輕型坦克的小口徑火炮也不是敵方大口徑榴彈炮的對手。
混戰中,一輛H-39輕型坦克被彈片擊中,炮塔轉動機構被卡死,駕駛員匆忙倒車卻陷入泥潭,剛開出泥潭又被1發炮彈打中負重輪,車體被爆炸氣浪掀翻,車長洛貝達在爬出坦克時被狙擊手打死。
其他坦克的情況也極為不妙:一輛坦克為躲避炮火開進了灌溉渠無法動彈,友軍也無力救援,車組成員只好棄車逃命。另一輛坦克遭到敵人火力圍攻,密集的機槍子彈不斷敲打車體,雖然無法擊穿裝甲,但連續的震動和可怕的撞擊聲讓車內成員精神崩潰,不久後1發炮彈擊中車體,車長魯森當場陣亡。
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自由法國軍隊毫無進展,裝甲騎兵連損失了4輛坦克,維希法國守軍卻愈戰愈勇,靠著幾輪反衝擊,把戰線重新推回原來位置。在隨後的幾天中,相互敵對的法國軍隊展開拉鋸戰,雙方均無大的建樹。6月21日,自由法國第1師麾下的第13旅靠著強擊突入大馬士革,緊接著城內的維希法軍倒戈,大馬士革被解放,而納賈赫的敵人也被迫投降。

戰役結果

由於一敗再敗,7月12日,維希法國不得不接受失敗現實,宣布在敘利亞和黎巴嫩休戰,然而一些維希法國軍人難以接受戰敗的事實,空軍中尉德拉達耶不顧停戰命令,率領5架戰鬥機於凌晨時分偷襲自由法國部隊的車隊。這一魯莽行動引起英軍和自由法國軍隊對維希法國軍隊發動全面攻勢,最終導致維希法軍徹底失敗。
7月14日,維希法國駐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最高長官鄧特斯正式在停火協定上籤字。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協定起初沒有提及自由法國是否對敘利亞和黎巴嫩擁有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自由法國代表拒絕簽字,同時把情況電告戴高樂,後者立即向英國首相邱吉爾發難,告訴他如果英國堅持這么做的話,所有自由法國的部隊將開往東線,和蘇聯紅軍一起作戰。出於政治和外交考慮,邱吉爾同意了自由法國接管敘利亞和黎巴嫩,並且將投降的維希法國軍隊(包括6300名士兵和127名軍官)交給自由法國部隊。
據戰後統計,此役令維希法國耗光軍事本錢,共有874人陣亡或失蹤,全部武器裝備或毀或俘,而英法盟軍約有980人傷亡,技術裝備損失微乎其微。更關鍵的是,這場戰役打出了自由法國的威名,更多維希法軍官兵回響戴高樂的號召,投身到反法西斯陣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