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百科全書

不列顛百科全書

《不列顛百科全書》(英文:Encyclopedia Britannica),又稱《大英百科全書》,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權威的百科全書,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 (又稱世界三大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科利爾百科全書)之一。1771年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後不斷修訂出版。1941年著作權歸美國芝加哥大學所有。現由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出版。

不列顛百科全書由世界各國、各學術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包括眾多諾貝爾獎得主)為其撰寫條目。該書囊括了對人類知識各重要學科的詳盡介紹,和對歷史及當代重要人物、事件的詳實敘述,其學術性和權威性為世人所公認。2012年3月宣布停印紙質版,將全面轉向數字版。

基本介紹

  • 書名:不列顛百科全書
  • 又名:大英百科全書
  • 原版名稱: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類別百科全書
  • 出版社:(國際中文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字數:4350萬
  • 條目:81600餘條
  • 圖片:15300餘幅
出版概況,發展歷程,歷史沿革,對華業務,知識分布,國際中文版,編輯顧問,社會點評,版本歷史,逸聞軼事,

出版概況


第一版於1768-1771年創始於蘇格蘭愛丁堡。20世紀初該書著作權歸美國人所有,現由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出版。該書第15版於1974年問世,共30卷,分3部分:百科類目、百科簡編及百科詳編。1985年增至32卷,分為4個部分:《索引》2卷;《百科類目》1卷,是全書知識分類目錄;《百科簡編》12卷,有短條目80000餘條

發展歷程

從第1版到第15版
《不列顛百科全書》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產物。1768年,愛丁堡的書商和印刷工人科林點麥克法卡爾(Colin Macfarquhar)和雕刻家安德魯點貝爾(Andrew Bell)決定以“紳士協會”的名義出版一部為學術和啟蒙服務的百科全書。他們聘請了當時28歲的學者威廉·斯梅利,讓他編輯一部三卷、共100章的《大英百科全書》。第一卷於1768年12月出版,售價六便士,1771年三卷全部完成。這部百科全書以字母順序排序,共2391頁,包括160幅銅板雕刻,全部出售量為3000套。
《不列顛百科全書》
 由於第一版獲得成功,因此他們決定出版容量更大的第二版。斯梅利拒絕繼續擔任編輯,因此麥克法卡爾本人任編輯。第二版共10卷,8595頁,從1777年至1784年相繼出版。
不過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EB才真正達到了百科全書的標準。這一版開始的編輯是麥克法卡爾,麥克法卡爾死後由喬治點格雷戈擔任編輯。這一版共18卷,加上兩個補充卷,共1.6萬多頁。這一版中也包括格雷戈聘請的專家和學者特別為《大英百科全書》撰寫的文章。這一版奠定了《大英百科全書》後來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書之一的基礎。
至第10版為止,《大英百科全書》的重要文章往往比現代的百科全書長得多,也學術得多。從第四版到第六版,有許多知名的蘇格蘭英格蘭學者為EB撰寫文章,如:威廉·黑茲利特、約翰·斯圖爾特點密爾、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大衛·李嘉圖、沃爾特·司各特、托馬斯·楊等。
19世紀20年代末,愛丁堡布萊克兄弟的出版社收購了《大英百科全書》的著作權,他們出版了第七和第八版。第九版也被稱為學者版,它是從1875年至 1889年出版的,其中包括了眾多著名作者寫的、非常深奧的學術文章。有人稱它為英語百科全書歷史上的頂峰。當時有英國人認為該書的權威性“僅次於上帝”。
1895年,布萊克出版社遷移到倫敦。1901年《大英百科全書》被賣給了《泰晤士報》報社。從1897年至1922年,由美國人胡帕(Horace Everett Hooper)任主編的第十版共11卷出版,這一版包括地圖和目錄卷,實際上是第九版的補充版。
從1909年開始的第11版由劍橋大學幫助編輯出版。從1910年至1911年出版的第11版基本上被重寫,它被看作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經典版,同時它也反映了新出版商的新目標。為了吸收讀者和促進銷售量,這一版的文章即保留了其學術上的嚴謹性,也提高了可閱讀性,它的文章不像過去那么長,但是依然非常徹底。
此後《大英百科全書》的出著作權和商標被賣給了美國喜爾斯百貨商店,1929年出版社總部也被搬遷到美國芝加哥。在此之前,EB每次編纂完一個新版本,就遣散編輯人員,但到了美國之後,公司開始保留一個固定的編輯部。
EB的第12和13版均以三卷補充卷的形式出版,它們必須與第11版一起使用。1929年出版的第14版又一次顯示了《大英百科全書》的變化。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邀集近14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位學者專家參與撰述,大量收錄歐洲以外地區的資料,完成了第14版的全部24冊,確立了EB在百科全書界中的權威地位。同時,這一版的文章更短,這使更多用戶可以將它作為工具書使用。但也有人批評它刪除了其中不利於天主教教會的內容。
1941年,喜爾斯百貨商店將EB的著作權贈送給了芝加哥大學。
1996年1月,瑞士億萬富翁雅各布·薩弗瑞買下了《大英百科全書》的著作權。
1974年問世,共30卷,1985年增至32卷,分為4個部分:《索引》2卷;《百科類目》1卷,是全書知識分類目錄;《百科簡編》12卷,有短條目8萬餘條。在過去三年中46%的內容被更新。
不列顛百科全書
《不列顛百科全書》

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逐年擴大同外國的合作,到目前為止,《不列顛百科全書》除英文版外,還有法文、日文、土耳其文、希臘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中文、韓文、匈牙利文和波蘭文等多種外文版。 
從印刷版到網路化
儘管《大英百科全書》面臨著眾多線上百科網站的競爭對手,但是它在數字出版、網路化方面並不落人後,相繼推出電子版和線上版百科。
不列顛百科全書
《不列顛百科全書》告別紙版並不是因為它的守舊。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它就萌生了試水數字市場的想法。70年代中期,為了方便今後每年修訂,第15版百科全書就把內容全部製作成了電子版。不僅如此,在數字出版對人們來說還只是天方夜譚的時候,百科全書公司就開始尋找電子出版的途徑了。 1989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出版了第一個多媒體百科——Compton’s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1994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又推出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成為網路上的第一部百科全書。世界各地的用戶都可通過網路查詢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全文。大英百科全書公司以其強大的內容編輯實力及資料庫檢索技術,成為全球工具書領域的領航者。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電子參考工具之一。除印刷版的全部內容外,不列顛百科全書網路版還收錄了最新的修訂和大量印刷版中沒有的文字,可檢索詞條達到100,000多條,並收錄了24000多幅圖例、2600多幅地圖、1400多段多媒體動畫音像等豐富內容。大英百科全書公司還精心挑選了120,000個以上的優秀網站連結,從而拓寬了讀者的知識獲取渠道。
2002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還推出不列顛百科全書網路教學版——Britannica Online School Edition,這是特別針對國小和中學設計的參考和教學園地。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同時不斷擴大其印刷產品線,除繼續出版最古老的英文版參考書——32冊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外,包括《不列顛版康普頓百科全書》Compton’s by Britannica、《我的第一套不列顛百科全書》My First Britannica、《發現美國》Discover America和《幼兒啟蒙百科全書》Britannica Discovery Library等。
2008年的DVD版百科全書包括5674萬多詞,101230篇文章,其中包括73148篇大英百科全書的文章,以及《大英學生百科全書》 15738篇文章、《大英基本百科全書》2523篇文章,和1993年~2006年鑑以及過去版本的文章。DVD中還包括輔助內容如地圖、錄像、錄音、動畫和網上連結等。它還提供詞典等工具。 曾經,擁有這樣一套百科全書是許多人的夢想。《紐約時報》文章說,“上世紀50年代,書架上放套《不列顛百科全書》,與車庫裡停輛旅行車或房間裡擺台名牌黑白電視機一樣,既實用又能彰顯中產階級身份。買套《不列顛百科全書》作為‘家居裝飾’是頗有經濟壓力的,很多家庭不得不為此分期付款,而最近一版2010版1395美元的標價,讓它跟奢侈品一樣讓人難以負荷。”
不列顛百科全書的銷售額高峰出現在1990年,當時在美國一年售出了12萬套,總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6.5億美元。但僅僅6年之後,到了1996年,這一數字便跌落至4萬。與高昂的印刷版相比,數字版訂閱費僅為每年70美元。紙質百科全書的收入不到公司收入的1%,約85%的收入來自包括數學、科學、英語等教育課程的相關產品,15%的收入來自網站訂閱服務。
進入21世紀,隨著計算機和手機網路的套用和普及,百科全書依然不甘落後,於2000年,推出了第一個掌上電腦移動版本。接下來的幾年,百科全書更細分了用戶群,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不同機構都推出了量身定做的線上資料庫。2002年,百科全書公司推出網路教學版,這是特別針對國小和中學設計的參考和教學園地。
1998年,谷歌公司推出搜尋引擎;2001年,維基百科創立。網路的套用改變了人們查閱信息的方式,把人們從書架拉到了滑鼠上。
發出停印通告後,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總裁豪爾赫·考斯在百科全書官網上說,“這個決定對百科全書意義重大,不是為了我們輝煌的過去,而是為了我們充滿活力的現在和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數字形式為所有人提供知識和借鑑。對我而言,印刷版本並不是唯一能成就《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最重要的是《不列顛百科全書》是實用的,盡力給知識探索者提供了專業的知識。”
《不列顛百科全書》編輯部在官網上說:“更重要的是:這套百科全書將會繼續存在——更大、更全面,也是以更有活力的虛擬化形式存在。在數字時代,服務知識與學習的方法已經遠不是傳統的參考。實際上,我們已經開始了新的方式。”
“宣布並不只是一種結束,它更是新的開始。”
2012停印
2012年3月13日,總部位於芝加哥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宣布,將停印已有244年歷史的紙質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今後將只提供電子版。這源於網路百科興起而形成的挑戰。作為百科全書世界的“龍頭老大”,《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此次由線下走到線上,被認為預示著紙質大部頭辭書將逐漸成為歷史。
告別紙質書,實在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不得已之舉。公司方面說,終結紙質版的想法已有一段時間。美國媒體援引公司總裁豪爾赫·考斯的話說,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電子版《不列顛百科全書》擁有更大消費群體。此外,電子版的百科全書可以實時更新,而印刷版本在印製時就可能已經過時。
紙質版《不列顛百科全書》的銷量早已今非昔比。考斯說,《不列顛百科全書》的銷量最高峰是1990年,賣出12萬套,總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6.5億美元。但到1996年,這一數字下降至4萬套。隨著免費快捷的谷歌搜尋引擎和維基百科相繼推出,紙質版《不列顛百科全書》銷售便一落千丈。
首個光碟版《不列顛百科全書》發行於1989年,網路版始於1994年,現有全球逾1億用戶。

歷史沿革

創立初期與發展
18世紀中葉,一場啟蒙運動在蘇格蘭掀起,以閱讀為主流的文化之風撲面而來。愛丁堡書商和印刷工人科林·麥克法卡爾、雕刻家安德魯·貝爾決定懷著新的科學精神一起寫一套百科全書,以“蘇格蘭紳士協會”的名義發表。他們聘請了當時28歲的印刷工人、博物學家威廉·斯梅利來寫最初的三卷100章,以200英鎊為報酬。
1768年12月,百科全書的第一卷終於面世,售價六便士。1771年,斯梅利完成了餘下的兩卷。這一套大部頭工具書共2391頁,包括160幅銅板雕刻。三卷篇幅相近,按字母排列,分為A-B、C-L和M-Z。這樣大部頭的書,價格自然非常高,每套售價12英鎊。在當時,魯濱遜用一百英鎊能買下一個島。能買一套百科全書放在家裡,逐漸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百科全書一上市就銷售一空,一共售出了3000套。
與之前的資料類書籍單純把零散條目解釋按字母順序羅列起來不同,這套百科全書先把同主題條目歸類,再按字母順序排列,更便於讀者查閱資料。而且斯梅利生動的寫作文風也為這套書增色不少。
第一版百科全書的成功,讓麥克法卡爾和貝爾堅定了繼續編輯的決心。1776年,他們決定出版一部更大更厚的第二版,並修正第一版中的錯誤。但是斯梅利拒絕了這次邀請,於是麥克法卡爾親自擔任編輯,藥學家詹姆斯·泰特勒成為主要編寫人。泰特勒的學術背景讓他在編書的時候加入很多科學條目。第二版百科全書從1777年到1784年接連出版了10卷,共有8595頁,銅板雕刻增加到了340幅。第二版標價10英鎊,一年之內就賣出1500多套。
雖然第二版比第一版編輯更為精良,但是人們發現仍然有不少陳舊的信息。直到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才真正達到了百科全書的標準。
不過,百科全書的奠基人之一麥克法卡爾沒能等到這一天。1793年,麥克法卡爾去世,喬治·格雷戈舉起了接力棒擔任第三版編輯。第三版百科全書包含內容範圍更廣,共18卷,加上兩個補充卷,1.6萬多頁。
從第四版到第六版中有許多知名的蘇格蘭和英格蘭作家學者寫的文章。當時的隨筆作家威廉·黑茲利特、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古典經濟學家 大衛·李嘉圖、小說家和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等都榜上有名。
1875年至1889年出版的第九版,加入了更多著名作者寫的深奧的學術文章,編寫者多達1100多人,直到這時才奠定了《不列顛百科全書》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書之一的基礎。長24卷的第九版也因此有了“學者版”的名號,甚至成為學術界的“聖經”,僅在英國就賣出了8500多套。
這部享有盛譽的百科全書每兩年修訂一次。以知識性、學術性著稱的《不列顛百科全書》擁有逾百名編輯和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等在內的數千名專業諮詢人士。
愛丁堡到芝加哥
愛丁堡是百科全書的誕生地,卻不是它最終的歸宿。200多年來,它幾度易主,從英國遷到美國。
1790年,《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一次進入美國是以盜版的形式。儘管當時美國剛剛通過了著作權法,但法律並不保護外國出版物。百科全書被出生在蘇格蘭的托馬斯·都布森以出版《都布森百科全書》的名義翻印到了美國,美國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盜版百科全書。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及其副總統阿倫·伯爾等都是這個版本的擁有者。
禍兮福兮。盜版反而讓百科全書走出了當時英國的小圈子,走向了世界。1820年末,愛丁堡布萊克兄弟出版社收購了《不列顛百科全書》。1895年布萊克出版社遷到倫敦。雖然這個時間第九版仍在熱賣,但百科全書編纂時間過長,內容不免落後,成本過高、銷售手段單一讓經營陷入了財政困難。
即使《泰晤士報》在背後贊助也沒有讓經濟狀況好轉。當時坊間流行一句笑談:“泰晤士報在《不列顛百科全書》背後,而《不列顛百科全書》在時代之後。”
1901年,美國人霍勒斯·埃弗里德·胡帕買下了著作權擔任主編。美國人帶來了全新的賣書方式——直銷。百科全書從陽春白雪的書店的書架上,開始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敲門推銷。不僅銷售方式發生了變化,內容和體裁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與劍橋大學合作的第11版基本上被重寫。這一版的文章既保存了學術的嚴謹性,也提高了閱讀性。文章不像過去那么長,但依然非常完整。英國生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數學家和哲學家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詩人阿爾加儂·查爾斯·斯溫伯恩以及俄國革命家彼得·阿歷克塞維奇·克魯泡特金都加入了編纂者的行列。這個版本也是第一個所有卷同時出版的版本,它被看作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經典版。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英國經濟急劇衰退,1920年,胡帕把《不列顛百科全書》出著作權和商標賣給了美國喜爾斯百貨商店,營運重心隨之移到了美國。
美國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邀集近14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位學者專家參與撰述百科全書,大量收入歐洲以外地區的資料,完成了24卷的第14版。這一版終於由“國家地域性的百科全書”躍升為“世界性的百科全書”,確立了它在百科全書界最為崇高、最具權威的地位。
和保守的英國人做派截然不同,百科全書在美國人手中,文章開始瘦身,信息更新速度加快。1929年出版的第14版不僅卷數減少,文章變短,使得很多用戶把百科全書當作工具書來用。
隨著第14版的問世,出版社總部也被搬遷到喜爾斯百貨商店的所在地——美國芝加哥。在此之前,百科全書每次完成一個新版本,就會遣散編輯人員,但到了美國之後,公司開始保留一個固定的編輯部。百科全書自此放棄了一直採用的十年一次的再版制,改為每年修訂十分之一條目的連續修訂製。1941年喜爾斯百貨商店將百科全書的著作權贈送給了芝加哥大學。《不列顛百科全書》徹底在芝加哥長期安頓下來。
從初版三卷本到今天已經發展為32卷本,系統地介紹各學科知識、重要人物、歷史、地理。從保守的愛丁堡,到前衛的芝加哥,始終不變的是其在學術權威性和嚴肅性上的堅持。
印刷版到網路化

對華業務


1980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開始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合作,於1986年出版了中文版的10卷本《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Concis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1990年增補了第11卷。1999年4月又推出了《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ition)。這一版本於2007年更新之後推出修訂版。全書共20卷,共收條目84300餘條,附有圖片15300餘幅,地圖250餘幅;總字數約4400萬字。

在台灣,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的合作夥伴是遠流出版公司。雙方合作開發的中文產品包括:《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光碟、《大英線上》、以及《大英簡明百科》印刷版等。

2012年3月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宣布停印紙質版,但中國辭書界暫時不準備跟風《不列顛百科全書》。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提供的數字,2009年出版的32卷一套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至今已銷售了9000餘套。而上海辭書出版社的2009年版《辭海》,其“普及本”已售出2萬套,“彩圖本”售出 11萬套,“縮印本”售出14萬套,就連價格高達3900元的“典藏本”也售出了1萬套。“大部頭”銷售成績尚屬可以,紙質書仍是中國辭書界的主流。 

知識分布

生命科學
古生物、生物與生物學、藻類、植物、無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蟲類與兩生類、解剖、解剖與生理、醫學、環境、農林漁牧、食品、人物小傳
自然科學
物理、化學、天文、數學、地球科學、礦物與燃料、度量、人物小傳
社會科學
人類學、考古學、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教育、法律、心理、組織機構、人物小傳
工程技術
通訊、交通、電子與計算機、太空科技、軍事科技、工程、機械與工具、人物小傳
歷史
古代史、美洲史、歐洲史、亞洲史、大洋洲史、非洲史、中國與台灣地區史、史學與歷史事件、人物小傳
地理
地理區、國家、行政區及其它、城市與鄉鎮、大陸與台灣地區、地形、山脈、水系與湖泊、海洋、島嶼、公園與保護區、探險、人物小傳
哲學與宗教
哲學觀念與流派、宗教、聖經、玄學、經籍、人物小傳
人文藝術
建築、繪畫與書法、雕塑、攝影、工藝、藝術流派、語言、文學與創作、寓言與神話、音樂、舞蹈、戲劇、大眾傳播、機構文化、人物小傳
運動與休閒娛樂
運動、遊戲、休閒娛樂、民俗與節日、人物小傳

國際中文版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繼《永樂大典》之後,讓中國讀者再次認識了真正的百科全書,在工作和學習中的重要參考價值。可是相對於《不列顛百科全書》原版的博大精深,《簡編》也日漸暴露出有些條 目“過於簡明”、圖片過於簡單、裝幀設計過於單薄等遺憾。為了給中國讀者呈現出《不列顛百科全書》作為世界最具權威百科巨著的全貌,1996年9月正值 《簡編》出版10年之際,中美雙方開始簽署合作出版新版《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的備忘錄。1999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以下簡稱 《新版》)正式出版。

和《簡編》相比,《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全書共20卷,條目由《簡編》的70 000餘條增至81 600條;字數增加了近一倍,達到4350萬字;圖片增加了許多,是《簡編》的2倍,為15300幅。全部條目按照英文版原書條目標題的外文詞的字母順序 編排,更便於讀者查閱。《新版》為適應讀者在新形勢下的需要,凡《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有關對人類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古今中外人物(如政治家、哲學家、科學 家)條目(共97人)均全文照譯;為便於讀者開闊事業和增長知識,還全譯了《詳編》中的“人權”、“輿論”和“儒家學說”等條目;距《簡編》出版十多年來 因形勢發展而出現的科技成就、政治變化、新的人物和事件等條目都已翻譯收入。《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除補譯了上萬條參閱條外,另設索引卷2卷,包括 “條目標題筆畫索引” 和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條目標題和內容索引”。後者為改善套用功能,在中、英文條頭後,還附有簡短的定性分類。這樣既方便讀者的進一步查閱,其本身又是 一部可以單獨使用的簡明百科詞典。《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自出版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先後獲得第四屆國家辭書獎特別獎和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截止2005年,已再版7次。

編輯顧問

曾經為《不列顛百科全書》供稿的人包括:愛因斯坦、弗洛伊德、 居里夫人、羅素、 T.H. 赫胥黎、肖伯納。
第15版《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編輯顧問團有:
  • Rosale.Arteaga 亞馬遜合作盟約組織秘書長;厄瓜多共和國前總統和前副總統
  • David.Baltimore 諾貝爾獎獲得者;加尼福尼亞理工大學的校長
  • Wendy.Doniger 芝加哥大學
  • Mircea.Eliade 傑出服務宗教史學教授
  • Benjamin.M.Friedman 哈佛大學
  • William.Joseph.Maier 政治經濟學教授
  • Leslie.H.Gelb 外交事務委員會名譽主席;普利茲獎獲得者
  • Murray.Gell.Mann 諾貝爾獎獲得者; 加州理工學 院 名譽教授
  • Sante.Fe.Institute 傑出研究員
  • Vartan.Gregorian 卡耐基基金會主席;布朗大學前主席;紐約公立圖書館前主席
  • Zaha.Hadid 普立茲建築獎獲得者;扎哈 · 哈迪德建築事務所主管
  • James M. McPherson 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普利茲獎獲得者
  • Thomas.Nagel 紐約大學教授
  • Donald.Norman 作家;電 尼爾森 - 諾曼集團創辦人之一; 西北大學腦科學教授
  • Don Michael Randel 芝加哥大學校長
  • Amartya.Sen 諾貝爾獎獲得者; 拉蒙大學教授, 哈佛大學經濟哲學教授
  • Wole.Soyinka 諾貝爾獎獲得者;作家;人權活動家
  • Lord.Sutherland of Houndwood 愛丁堡皇家學院院長

社會點評

當今世界上較著名的有《不列顛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蘇聯大百科全書》、法國《拉魯斯大百科全書》、德國《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等。其中以《不列顛百科全書》最受重視。
人們曾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外星球的一位科學家吉塔先生來到地球蒐集人類的資料,遇到赫爾曼博士。赫爾曼對他說:“你為什麼不帶一套《不列顛百科全書》回去呢?”不管這是不是科幻故事, 《不列顛百科全書》確實被世界公認為舉世無雙的知識大全。它是全球最具權威性、學術性和國際性的巨著。

版本歷史

第1版 1768年–1771年 3卷 威廉·斯梅利
第2版 1777年–1784年 10卷 詹姆斯·提特勒
第3版 1788年–1797年 補充卷1801年 18卷 + 2補充卷 科林·麥克法卡爾和喬治·格雷戈
第4版 1801年–1809年 20卷 詹姆斯·米拉
第5版 1815年 20卷 詹姆斯·米拉和托馬斯·波納
第6版 1820年–1823年 補充卷1815年–1824年 20卷 + 6補充卷 1查爾斯·麥克萊倫和麥克維·奈皮爾
第7版 1830年–1842年 21卷 麥克維·奈皮爾
第8版 1853年–1860年 22卷 托馬斯·斯圖亞特·特萊爾
第9版 1875年–1889年 25卷 托馬斯·斯賓瑟·拜恩斯
第10版 1902年–1903年 第9版 + 11卷補充 唐納德·沃萊斯等
第11版 1910年–1911年 29卷 休·奇斯霍爾姆
第12版 1921年–1922年 第11版 + 3卷補充 休·奇斯霍爾姆
第13版 1926年 第11版 + 3卷補充 詹姆斯·路易斯·加爾溫
第14版 1929年–1973年 24卷 詹姆斯·路易斯·加爾溫等
第15版 1974年–1984年 30卷 莫迪默·阿德勒等
第15版 1985年– 32卷 

逸聞軼事

比爾·蓋茨9歲前即開始閱讀《大英百科全書》,將其認為最佳的工具書。據蓋茨個人透露,他不喜歡交際,情願看書;他所謂的娛樂就是看《大英百科全書》,1973年,蓋茨考進哈佛大學之前,他已多次通讀了這套百科全書。他在1995年出版的揭示微軟成功秘密的《未來之路》一書中屢次提到《大英百科全書》。而沒有念完大學的蓋茨視其為一生的知識伴侶和智慧的指路明燈;他說道:“是《大英百科全書》令我獲得了一切有用的知識”。
美國著名編輯及作家艾爾·雅各布斯自2002年起花費一年多時間讀完整套多達33000頁的《大英百科全書》來度過其中年危機,並將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書《無所不知者:一個想成為世界上最聰明之人的謙恭探索》。《紐約時報》有一篇書評稱“《無所不知者》太棒了,因為它比《大英百科全書》要短,而且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如果它從書架上掉下來砸到你頭上的話,你不會受傷。”
雅各布斯讀完《大英百科全書》後,曾參加過不少類似“百萬大富翁”和“門薩”智力測驗的活動,都有不錯的成績。他在接受英國《書商》雜誌採訪時說:“《大英百科全書》給了我知識和智慧。”
王雲五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出版家,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總經理。20歲時,王雲五用按揭的方式買了一套第10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他每日閱讀兩三個小時,三年後付清書款時,他已經把全書通讀一遍了。正是這套百科全書為王雲五日後從事出版及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著名學者胡適在日記中寫道:“王雲五是一個完全自學成功的人才,讀書最多、最博。”胡適還讚揚他是“有腳的百科全書”。他曾說:“是《大英百科全書》讓我受益一生。”
著名作家錢鐘書年輕時即開始閱讀《大英百科全書》,並視之為資料寶典和知識源泉,後來這套百科全書的中文簡明版在中國出版,他對此給予了相當關注和支持。
著名學者周海中1983年在中山大學圖書館看到一套1979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他教學工作之餘就在圖書館瀏覽這套百科全書,拓寬學術視野。該書為他後來從事多學科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一天上午,周海中在圖書館全神貫注地查閱有關天文學方面的詞條,關門的提示鈴響沒聽見,那天中午被鎖在裡面;後來他幽默地說:“多讀了兩個半小時的書,還省了一頓午餐。讀百科全書值得!”在周海中的眼中,《大英百科全書》就是“知識的寶庫,解惑的良師”。
著名媒體主持人、時事評論家何亮亮,是當今華人公認的國際問題專家。1986年,當中文簡明版《大英百科全書》首次在中國出版時,何亮亮便購買了一套,從此愛不釋手,把讀百科全書當成人生一大樂事。1988年初,何亮亮前往香港謀生,隨身的物品除了一紙海關通行證,另外就是那套他認為對自己相當重要的百科全書。可以說,正是《大英百科全書》帶何走上成功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