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詞》引

《漁父詞》引

郝公琰工詩而貧,操舴艋(1),游江湖間十年,與漁父狎,為《漁父詞》示余。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其於家則張融陸處無屋,舟居無水(2);其於魚則王弘之釣亦不得,得亦不賣(3)。其於興寄則張志和煙波釣徒(4),陸龜蒙江湖散人(5)。詞之聲音調格,相出入矣。
余家三澨水畔(6),漁釣固其本業,為世餌所中,三仕三已。今老病免,青箬綠蓑(7),返而初服,將從江上丈人游,顧不如公琰習於水也。請為先導,而余擊榜鼓枻和之(8)。

作品注釋

(1)舴艋(zé měng):小舟。
(2)“其於家”二句:事見《南齊書·張融傳》。張融,字思光,吳郡吳人。他在回答齊武帝問他住在何處時說:“臣陸處無屋,舟居非水。”(《南史》作“舟居無水”)原來他權且把小船拉在岸上住著。
(3)“其於魚”二句:事見《宋書·王弘之傳》。王弘之,字方平,琅邪臨沂人。他喜歡釣魚,“經過者不識之,或問:‘漁師得魚賣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賣。’”
(4)張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曾任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事貶為南浦尉,被赦還以後,不再做官,“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新唐書》本傳)。作品以《漁父歌》(一作《漁歌子》)最著名。
(5)陸龜蒙:字魯望,吳縣人。隱居甫里,“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新唐書》本傳)。
(6)三澨(shì):古水名。《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出自湖北京山縣西七十里磨石山的澨水,可能就是三澨水。李維楨是京山人,所以這樣說。
(7)青箬(ruò)綠蓑:化用張志和《漁父歌》中“青箬笠,綠蓑衣”句。箬:箬竹,葉大而寬,可編竹笠。
(8)榜(bàng):船槳。鼓枻(yì):敲打著船舷。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大泌山房集》卷一三一。文章是為友人郝公琰的《漁父詞》寫的小序。“引”就是“序”。序中巧用張融、王弘之有關舟居和漁釣的典故來緊扣郝公琰的貧窮和釣魚生涯;又用張志和、陸龜蒙兩個典故來寫郝公琰的胸懷志趣,都很貼切。最後作者感嘆自己為“世餌所中,三仕三已”的經歷,想追隨郝公琰,倡和於江上。也反映了作者對仕宦生涯的厭倦及追求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的感情。

作者簡介

李維楨(1547—1626),字本寧,京山(今屬湖北)人。1568年(隆慶二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進修撰,後來任陝西右參議,遷提學副使。在外任職近三十年。天啟(1621—1627)初年,以布政使家居。當時他已經七十多歲,朝廷啟用舊臣,召為南京太僕卿,不久改任太常,但沒有就任。後召為南京禮部右侍郎,進尚書,最後告老還鄉。李維楨博聞強記,《明史》本傳稱他“文章弘肆有才氣,海內請求者無虛日,……負重名垂四十年。然大多率意應酬,品格不能高也”。著有《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另有《史通評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