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上》,別名《孟子·滕文公上》,是孟子的弟子創作的語錄體文章,出自《孟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滕文公上
- 作品別名:《孟子·滕文公上》
- 作者:孟子的弟子
- 作品出處:《孟子》
- 文學體裁:語錄體
- 類型:章節
孟子·滕文公上一般指本詞條
《滕文公上》,別名《孟子·滕文公上》,是孟子的弟子創作的語錄體文章,出自《孟子》。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明人倫,古代的教育目的:《孟子·滕文公上》:“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日校,殷日序,周學則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的具體內容用孟子的話說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
“分田制祿”一語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滕國大臣畢戰向孟子詢問井地,孟子在闡述他的土地思想時,提出了分田制祿說。在這裡,孟子要求封建國君把土地授與農民耕種,一方面使人民過一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活,另一方面也由農民代耕...
守望,漢語詞語,拼音是shǒu wàng,意思是看守瞭望,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解釋 (1)看守瞭望。(2)等待盼望。(3)守望相助。(4)出入相友。(5)疾病相扶持。出處 宋 蘇軾 《策斷》之二五:“其居處以逐水草為常,故...
上好下甚,漢語成語,拼音是shàng hào xià shèn,意思是下面的人對上面的人喜歡的更愛好。釋義 上面的喜愛什麼,下面的人就會對此愛好的更加利害。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例句 《...
人倫一詞,最早見於《孟子·滕文公上》。書中載,上古時候,人們“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在《尚書·堯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說法,即要以五種美德教導自己的臣民。 據《左傳》解釋,“...
《孟子·滕文公上》說:“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孟子·梁惠王上》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
①《孟子·滕文公上》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②清 譚嗣同《仁學》三六:敵既壓境,始起而奪其農民之耒耜,強易以未嘗聞之後膛槍礮,使執以禦敵,不聚殲其兵而饋械於敵,夫將焉往?一說耒、耜為兩種農具...
在《論語》中,孔門弟子只對曾參、有若稱“子”,足以說明他在當時的地位。據《孟子.滕文公上》記載,孔子死後,弟子們日夜思念。因有若貌似孔子,子夏、子張、子游等人遂相商議,立有若為師,一如孔子生前那樣恭敬地侍奉請教。有子...
“五典”即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左傳·文公十八年》)。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關係。孟子則明確地提出人倫和“明人倫”的概念。(見《孟子·滕文公上》)五倫 人倫的對象是指君臣...
《孟子·梁惠王上》:“庖(廚房)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莩:餓死的人),此率獸而食人也。”《孟子·滕文公上》:“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
”《孟子·滕文公上》引《書》曰:“藥不瞑眩,厥疾不瘳。”“眠”字原從見民聲,據《集韻》音義均同“眠”,當是“眠”字或體。“眩”字原從土旬聲。蓋古人合藥或服藥多用酒,再加上藥物的作用,容易讓人昏睡眩暈,故曰...
如古代的《尚書》就是《上書》,意思是上代以來的書。《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而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就寫作“草尚之風,必偃”。意思是草遇到風,一定會倒。可見“尚”與“上”意思相同。由“上”引申為崇尚...
如《孟子·滕文公上》:“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爨就是燒火煮飯的意思。分爨、各爨,就是各自煮飯,意味著分家。與此相聯繫,凡與燒火煮飯即炊事有關者、都可以叫做爨。《禮記·檀弓上》:“曾子之喪、浴於爨室。”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