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君出處:
作品原文
哀公問於孔子曰:“當今之君,孰為最賢?”
公曰:“吾聞其閨門之內無別②,而子次之賢,何也?”
孔子曰:“臣語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③也。”
公曰:“其事何如?”
孔子對曰:“靈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靈公愛而任之。又有士曰林國者,見賢必進之,而退與分其祿,是以靈公無
游放之士④,靈公賢而尊之。又有士曰慶足者,衛國有大事,則必起而治之;國無事,則退而
容賢⑤,靈公悅而
敬之。又有大夫史魷,以道去衛。而靈公
郊舍⑥三日,琴瑟不御⑦,必待史魷之入,而後敢入。臣以此取之,雖次之賢,不亦可乎。”
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有
鮑叔①,鄭有子皮②,則賢者矣。”
子曰:“賜,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聞用力為賢乎?
進賢為賢乎?”
子貢曰:“進賢賢哉。”
子曰:“然。吾聞鮑叔達③管仲,子皮達子產,未聞二子之
達賢己之才者也。”
作品注釋
①抑:或。
②閨門之內無別:家庭之內男女無別。
③私家之際:私人家庭之間。
⑦不御:不彈奏、吹奏。
作品譯文
哀公說:“我聽說他家庭之內男女長幼沒有分別,而你把他說成賢人,為什麼呢?”
孔子說:“我是說他在朝廷所做的事,而不論他家庭內部的事情。”
哀公問:“朝廷的事怎么樣呢?”
孔子回答說:“衛靈公的弟弟公子渠牟,他的智慧足以治理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國,他的誠信足以守衛這個國家,靈公喜歡他而任用他。又有個士人叫林國的,發現賢能的人必定推薦,如果那人被罷了官,林國還要把自己的俸祿分給他,因此在靈公的國家沒有放任遊蕩的士人。靈公認為林國很賢明因而很尊敬他。又有個叫慶足的士人,衛國有大事,就必定出來幫助治理;國家無事,就辭去官職而讓其他的賢人被容納。衛靈公喜歡而且尊敬他。還有個大夫叫史魷,因為道不能實行而離開衛國。
衛靈公在郊外住了三天,不彈奏琴瑟,一定要等到史魷回國,而後他才敢回去。我拿這些事來選取他,即使把他放在賢人的地位,不也可以嗎?”
子貢問孔子:“當今的大臣,誰是賢能的人呢?”
孔子說:“我不知道。從前,齊國有
鮑叔,鄭國有子皮,他們都是賢人。”
孔子說:“賜,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聽說自己努力成為賢人的人賢能呢,還是能舉薦賢人的人賢能呢?”
子貢說:“能舉薦賢人的人賢能。”
孔子說:“這就對了。我聽說
鮑叔牙使管仲顯達,子皮使子產顯達,卻沒有聽說管仲和子產讓比他們更賢能的人顯達。”
作品評析
這是由孔子回答許多提問組成的一篇,這裡擇其要者做些說明。哀公問賢君章,讚揚
衛靈公知人善用。子貢問賢臣章,孔子以善於推薦高於自己的人為賢臣,自然會觸及那些
妒賢嫉能者。
形容詞
(1) (形聲。從貝,與財富有關。本義:多財)
(2) 有德行;多才能
(3) 又如:賢聲遠達(好的名聲遠揚四處);
賢歌(品行技藝都好的歌妓);賢才(德才並美之人);時賢(指當代有賢能有聲望的人)
(4) 對人的敬稱
(5) 又如:
賢宰(知縣);賢喬梓(尊稱人家父子);
賢竹林(魏晉間“
竹林七賢”。後用作對他人叔侄的敬稱);賢弟;
賢甥(6) 良,美善
(7) 又如:賢否(好的與壞的);賢妻(賢淑的妻子);
賢慧(稱美女子善良而明大義)
(8) 艱難;勞苦
名詞
(1) 有才德的人;人才
(2) 又如:賢聖(聖賢);前賢(有才德的前輩);先賢(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聖賢(聖人和賢人)
(3) 人的賢能
做動詞的時候,有以下幾解:
(1) 勝過,超過
(2) 尊重;崇尚
(3) 又如:賢賢易色(學習賢美的品德來改變好色之心)
“賢”字解法
若是布衣,自當以誠信、孝順、仁厚、禮貌、智慧為“賢”;若為人臣,自當以忠心、孝順、誠信、禮貌、智慧、才幹為“賢”;若為人君,則當以謙虛、才幹、智慧、辨忠奸、親賢臣遠小人、為天下謀福、治國興邦為“賢”。
人君之“賢”道,正所謂“成天下者不拘小節”,如果把君王放在布衣是“賢”道上,可能只有那些碌碌無為的君王才能稱得上“賢君”,而
李世民、
劉徹等人,終究都是殺戮太重之人,不何布衣之“賢”道,未敢稱賢,這顯然是錯誤的。
君
基本字義
1. 封建時代指帝王、諸侯等:~主。~子(a.舊指貴族、統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國~。~權。~臨。~側。
2. 古代的封號:商~。平原~。信陵~。長安~。
3. 對對方的尊稱:張~。諸~。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從尹,從口。“尹”,表示治事;從“口”,表示發布命令。合起來的意思是:發號施令,治理國家。本義:君主,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據有土地的各級統治者的通稱。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帝清問下民。——《書·呂刑》
克長克君。——《詩·大雅·皇矣》
二十餘君。——西漢·
司馬遷《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 又如:堯舜之君;欺君罔上;賢君;暴君;昏君;國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時對帝王的一種尊稱);君伐(君王的功績);君位(國君之位);君長(國君與
卿大夫;天子或諸侯);君體(人主的體統);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
君侯(古代對
列侯的尊稱);君公(諸侯);君父(對父為國君者的稱呼);君子醫(術精德高的名醫)
4. 封建制度的一種尊號,尤指君主國家所封的稱號或封號 [lord]
6. 引申為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your]
君有疾。——《韓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膚。
君之病在腸胃。
環(
袁樞,號環中)翁使君,既工
盤礴,又富收藏。——明
王時敏《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
7. 又如:諸君;
李君;
王君;祝君早安;請君光臨;君子
不羞當面(君子不以當面把話說清楚為羞)
8. 夫婦之間的尊稱 [sir;husband;wife]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杜甫《新婚別》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時妻子稱丈夫的母親);君舅(古時妻子稱丈夫的父親)
10. 主體。如:君聲(指五音中的宮聲。據《禮記》所載: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
嚴君平。西漢時隱士,名遵,蜀(四川)人。
漢成帝時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錢後即閉門讀《老子》,著書十餘萬言。一生不願為官)
〈動〉
1. 主宰、統治
君之宗之。——《詩·大雅·公劉》
2. 又如:君火(中醫稱主宰神明之火)
《康熙字典》記載
《醜集上》《口字部》 ·君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4
〔古文〕《
唐韻》舉雲切《
集韻》《韻會》拘雲切,音軍。《
說文》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為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
君夫人。稱諸異邦曰
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
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於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杜牧·為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注》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注》妾謂夫為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為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為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為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
臧兒為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
莊賈也。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
??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注》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葉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為中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