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引吭高歌唐代不朽詩篇的時候,當我們漫步在世界各地唐人街的時候,當我們駐足在八百里秦川的時候,我們的心不得不為之震動:李世民,一個不是那么名正言順登上寶座的皇帝,一個最後希望長生不老而誤服丹藥早逝的皇帝,為什麼對中國,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這就是編譯這本《唐太宗君臨天下的剛柔道行》的初衷。 李世民就如水一樣,在昏君隋煬帝面前隱忍不發,在太子李建成等的威逼下忍氣吞聲,當勢力積蓄到一定程度,形成山洪之勢時,一舉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奪取天下之後,思賢若渴,從諫如流,以百姓心為心,最終獲得天下大治。 李世民的所思所為是彌足珍貴的遺產,足以讓後人細細品味。《唐太宗君臨天下的剛柔道行》就是秉承這種思路,把李世民走向成功之路的軌跡做了一個清楚的描述。凡是細心的讀者,都能夠從中獲得良多教益。 以史為鑑,不僅僅是知道歷史人物做了些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我們從中學到些什麼。熟讀《唐太宗君臨天下的剛柔道行》,你一定能夠受益匪淺!
基本介紹
- 書名:唐太宗君臨天下的剛柔道行:貞觀賢君
- 譯者:張鈳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中國華僑出版社
- 作者:玉林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277頁
- ISBN:7802220386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次子,自幼聰明敏捷,膽識過人,“善於騎馬,好弄弓矢”,還諳熟兵法。設計“逼反李淵建唐”。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功勞甚偉,為太子李建成、其弟李元吉所不容,可他一忍再忍,最終不得已於武德九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他勵精圖治,廣納諍言,推行仁政,開創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貞觀之治。 縱觀李世民的一生,很多東西令人難以理解,他靠什麼成功地取得天下,更重要的是,他為什麼能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創造如此輝煌的業績……
李世民的所思所為是彌足珍貴的遺產,足以讓後人細細品味。本書就是秉承他的思路,把李世民走向成功之路的軌跡做了一個清楚的描述。凡是細心的讀者,都能夠從中獲得良多教益。以史為鑑,不僅僅是知道歷史人物做了些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我們從中學到些什麼。熟讀本書,你一定能夠受益匪淺!
李世民的所思所為是彌足珍貴的遺產,足以讓後人細細品味。本書就是秉承他的思路,把李世民走向成功之路的軌跡做了一個清楚的描述。凡是細心的讀者,都能夠從中獲得良多教益。以史為鑑,不僅僅是知道歷史人物做了些什麼,更重要的是知道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我們從中學到些什麼。熟讀本書,你一定能夠受益匪淺!
媒體推薦
書評
貞時時期確實做到[中國自安、四夷自服],文治和武功都達到了空前的盛況,唐太宗也就成了空前成功的皇帝。
——著名歷史學家 范文瀾
在後世人眼裡[太宗朝文治武功並盛]既空前又絕後。
——《劍橋中國隋唐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曠古而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雖唐堯、虞舜、夏禹、殷湯、周之文、武、漢之文、景、皆所不逮也。至如用賢納諫之美,垂代立教之規、可以弘闡大猷,增崇至道者,並煥乎國籍,作鑒來葉。
——唐·吳兢
貞時時期確實做到[中國自安、四夷自服],文治和武功都達到了空前的盛況,唐太宗也就成了空前成功的皇帝。
——著名歷史學家 范文瀾
在後世人眼裡[太宗朝文治武功並盛]既空前又絕後。
——《劍橋中國隋唐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太宗文武皇帝之政化,自曠古而來,未有如此之盛者也。雖唐堯、虞舜、夏禹、殷湯、周之文、武、漢之文、景、皆所不逮也。至如用賢納諫之美,垂代立教之規、可以弘闡大猷,增崇至道者,並煥乎國籍,作鑒來葉。
——唐·吳兢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良禽擇木 善抓時機
1.君臨天下,道法自然/3
2.保存實力,潛龍在淵/8
3.敢於亮劍,以虛擊實/15
4.有勇有謀,抓人才找機會/20
5.只要軍紀嚴、品性高,就能戰無不勝/28
6.狹路相逢勇者勝/32
第二章 橫刀立馬,打天下靠的是實力
7.以退為進,以柔克剛,以緩勝急/39
8.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48
9.躁難持久,以靜制動/57
10.內柔外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62
11.以德服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66
12.人心思賢,無不克則莫知其極/73
第三章 以柔治國,以仁安邦
13.輕徭薄賦,與民休息/101
14.偃武修文,體念民艱/115
15.禮樂並施,著眼久安/128
16.推行科舉,收攬人才/156
17.革除弊端,完善制度/163
18.以人為鏡知得失,以史為鏡知興替/169
第四章 奏響貞觀長歌 道常無為而不為
19.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199
20.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210
21.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219
22.依賴內助,身教言傳/231
23.慎擇儲君,以傳盛世/240
24.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256
大事年表/279
1.君臨天下,道法自然/3
2.保存實力,潛龍在淵/8
3.敢於亮劍,以虛擊實/15
4.有勇有謀,抓人才找機會/20
5.只要軍紀嚴、品性高,就能戰無不勝/28
6.狹路相逢勇者勝/32
第二章 橫刀立馬,打天下靠的是實力
7.以退為進,以柔克剛,以緩勝急/39
8.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48
9.躁難持久,以靜制動/57
10.內柔外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62
11.以德服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66
12.人心思賢,無不克則莫知其極/73
第三章 以柔治國,以仁安邦
13.輕徭薄賦,與民休息/101
14.偃武修文,體念民艱/115
15.禮樂並施,著眼久安/128
16.推行科舉,收攬人才/156
17.革除弊端,完善制度/163
18.以人為鏡知得失,以史為鏡知興替/169
第四章 奏響貞觀長歌 道常無為而不為
19.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199
20.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210
21.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219
22.依賴內助,身教言傳/231
23.慎擇儲君,以傳盛世/240
24.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256
大事年表/279
文摘
書摘
2.保存實力,潛龍在淵
《道德經》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渭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李世民正是有一顆仁愛之心,以百姓之苦為苦,有志救民於水火,所以,還沒有出場,有識之士就把希望託付在他身上。
李世民出生在“開皇之治”的年代,在隋末的戰亂中成長,因為生在官宦之家,李世民沒有遭受戰亂之苦,但崇文尚武的習慣讓他有了超凡的目艮光與過人的膽識和謀略。
隋文帝楊堅從宇文家族手中奪得了政權,創立了隋王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的大好扁面,重新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幾百年的分裂局面。只可惜接班人選擇不當,楊廣篡位奪權。驕奢淫逸,好大喜功,憑著“開皇之治”積累下來的強大物質力量及數千萬人口的綜合國力,妄圖做一番秦皇漢武都做不了的事業,結果把人民民眾推到水深火熱之中,天下出現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使自己走向了人生的盡頭。
秦始皇剛統一六國,就徵發數十萬人修築長城、阿房宮、酈山陵,至使人民無法生存,只有揭竿而起,推翻這個暴虐的皇帝。平心而論,修皇陵、造宮殿,為自己享樂,實不應該,何況五百年的戰亂,人心思定,秦皇帝視人民為草芥,所以應該滅亡;至於修長城,作為一個防禦工程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有意義的,但要在一定國力的基礎上進行,不能想像能在一夜之間一蹴而就。帝國的圍牆還未修完,國家已經沒有了,可嘆可悲。
有些該辦的事,要因時因地因條件而辦,暫時辦不了的,就緩辦。為什麼趙武靈王修長城沒人反對,而秦始皇修長城卻在他的面前站出千千萬萬個孟姜女呢?
秦始皇徭役繁重刑法苛嚴而亡國,只可惜隋煬帝沒有吸取歷史的教訓,挖掘運河,遠征高麗……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啊!
從歷史發展看,修運河這項偉大的工程造福於子孫後代,隋、唐、宋、元、明、清皆憑運河把江南的財富運到北方,成為統一大帝國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使東部平原的五大流域和京都連成一片。直到今天,大運河還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項古代工程,能恩澤後世的,恐怕只有這條大運河了,這功績是萬里長城不能相比的。
但是,為何隋煬帝卻成為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暴君呢?
首先看他的出發點,隋煬帝挖掘運河一是為了加強對南方的統治,以鞏固中華大帝國,這是符合長遠利益的;二是為了到南方去遊玩,為了自己的享樂而修運河,這就太不應該了。
再看過程,604年,徵發民夫數十萬掘長塹;605年,徵發民夫200萬營建東京,又征民夫百萬開通濟渠;僅這兩項工程,就徵發民夫近400萬人,占當時人口的十分之一,再加上徵兵和其他徭役,徵發總數共不下600萬。
這樣繁重的徭役,老百姓受得了嗎?
P8-9
2.保存實力,潛龍在淵
《道德經》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渭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李世民正是有一顆仁愛之心,以百姓之苦為苦,有志救民於水火,所以,還沒有出場,有識之士就把希望託付在他身上。
李世民出生在“開皇之治”的年代,在隋末的戰亂中成長,因為生在官宦之家,李世民沒有遭受戰亂之苦,但崇文尚武的習慣讓他有了超凡的目艮光與過人的膽識和謀略。
隋文帝楊堅從宇文家族手中奪得了政權,創立了隋王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的大好扁面,重新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幾百年的分裂局面。只可惜接班人選擇不當,楊廣篡位奪權。驕奢淫逸,好大喜功,憑著“開皇之治”積累下來的強大物質力量及數千萬人口的綜合國力,妄圖做一番秦皇漢武都做不了的事業,結果把人民民眾推到水深火熱之中,天下出現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使自己走向了人生的盡頭。
秦始皇剛統一六國,就徵發數十萬人修築長城、阿房宮、酈山陵,至使人民無法生存,只有揭竿而起,推翻這個暴虐的皇帝。平心而論,修皇陵、造宮殿,為自己享樂,實不應該,何況五百年的戰亂,人心思定,秦皇帝視人民為草芥,所以應該滅亡;至於修長城,作為一個防禦工程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有意義的,但要在一定國力的基礎上進行,不能想像能在一夜之間一蹴而就。帝國的圍牆還未修完,國家已經沒有了,可嘆可悲。
有些該辦的事,要因時因地因條件而辦,暫時辦不了的,就緩辦。為什麼趙武靈王修長城沒人反對,而秦始皇修長城卻在他的面前站出千千萬萬個孟姜女呢?
秦始皇徭役繁重刑法苛嚴而亡國,只可惜隋煬帝沒有吸取歷史的教訓,挖掘運河,遠征高麗……歷史真是驚人的相似啊!
從歷史發展看,修運河這項偉大的工程造福於子孫後代,隋、唐、宋、元、明、清皆憑運河把江南的財富運到北方,成為統一大帝國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使東部平原的五大流域和京都連成一片。直到今天,大運河還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項古代工程,能恩澤後世的,恐怕只有這條大運河了,這功績是萬里長城不能相比的。
但是,為何隋煬帝卻成為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暴君呢?
首先看他的出發點,隋煬帝挖掘運河一是為了加強對南方的統治,以鞏固中華大帝國,這是符合長遠利益的;二是為了到南方去遊玩,為了自己的享樂而修運河,這就太不應該了。
再看過程,604年,徵發民夫數十萬掘長塹;605年,徵發民夫200萬營建東京,又征民夫百萬開通濟渠;僅這兩項工程,就徵發民夫近400萬人,占當時人口的十分之一,再加上徵兵和其他徭役,徵發總數共不下600萬。
這樣繁重的徭役,老百姓受得了嗎?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