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芭蕉目芭蕉科植物)

芭蕉(芭蕉目芭蕉科植物)

芭蕉(學名:Musa basjoo Siebold),為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琉球群島,中國秦嶺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於庭園及農舍附近。

植株高2.5-4米。葉片長圓形,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長達30 厘米。花序頂生,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內約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厘米,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厘米,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寬6-8毫米。

葉纖維為芭蕉布(稱蕉葛)的原料,亦為造紙原料,假莖煎服功能解熱,假莖、葉利尿(治水腫,肛脹),花乾燥後煎服治腦溢血,根與生薑、甘草一起煎服,可治淋症及消渴症,根治感冒、胃痛及腹痛。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芭蕉
  • 拉丁學名:Musa basjoo Siebold 
  • 別稱:芭苴、板焦、板蕉、大芭蕉頭、大頭芭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芭蕉目
  • 芭蕉科
  • 芭蕉屬
  • :芭蕉
  • 分布區域:原產琉球群島,中國多地有栽培 
  • 命名者及年代:Siebold,1830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移栽植株,栽後管理,近種區別,主要品種,主要價值,食用,觀賞,藥用,植物文化,詩詞,典故,樂曲,名畫,

形態特徵

植株高2.5-4米。葉片長圓形,長2-3米,寬25-30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葉柄粗壯,長達30 厘米。
花序頂生,下垂;苞片紅褐色或紫色;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內約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長4-4.5厘米,具5(3+2)齒裂,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頂端具小尖頭。
漿果三棱狀,長圓形,長5-7厘米,具3-5棱,近無柄,肉質,內具多數種子。種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寬6-8毫米。

生長環境

芭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葉子大而寬,性喜溫暖耐寒力弱,莖分生能力強,耐半蔭,適應性較強,生長較快。
芭蕉
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的地方十分適合芭蕉種植。這樣 的地方產出的芭蕉,個大皮薄,肉嫩細滑,清甜爽口,具有開胃助消食的功效。芭蕉最宜疏鬆、肥沃、透氣性良好的土壤生長;適當的遮光有利於植株生長,更利於提高品質。
芭蕉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較好。不耐寒,冬季須保持4℃以上的溫度,但也能耐短時間的0℃低溫。耐半陰,過於蔭蔽則植株生長不良,難以開花。由於其葉片為平行脈,結構疏鬆,極易被大風吹裂,故應選擇避風的地方種植。喜濕潤,栽培中應經常澆水和向植株噴水以保持較高的土壤和空氣濕度,但忌土壤持續積水,否則很容易爛根。栽種時除施足基肥外,每月還應追施腐熟的有機肥1次至2次。
產地生境
原產於琉球群島,中國台灣可能有野生,秦嶺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於庭園及農舍附近。

繁殖方法

芭蕉多採用分株繁殖,宜在4月上旬進行。分株時,先在芭蕉周圍,用鐵鍬或鋤頭將泥土挖開,讓小芭蕉頭和匍匐莖根裸露出來,再用鋒利快刀從母體上帶匍匐莖根一起切下,切下的小芭蕉頭就是分株繁殖的種苗。
如果種苗的匍匐莖根已長有鬚根,就可直接栽於庭院或作盆栽觀賞。如果切下的種苗沒有鬚根,可先用育種苗床填上素砂土育根,埋入沙質苗床前,要考慮以後盆栽的需要,可適當剪短匍匐莖,便於今後上盆。在操作時要注意不能損傷根瘤。培育未生根幼苗,以3-厘米的株行距為宜,栽培時將小芭蕉頭全部埋入沙土中,澆透水分,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溫度掌握在10-25℃之間,幼苗很快就能長出鬚根。
當嫩芽衝出土壤表面時,便可從苗床中挖起,再植於庭院、窗前,或上盆栽培,成為一棵完整的植株。在中國中部地區進行芭蕉的種苗繁殖,在秋末蕉葉凋萎時,剪去枯葉,壅土護根。殘留莖桿用稻草從莖桿基部向上包紮。到次年4月上旬再將稻草解除。當根上長出許多幼株時,可行分株繁殖。移栽時前坑中施入有機肥為底肥。目前對芭蕉進行大規模的種苗生產多採用組織培養的方法。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用陰涼潮濕肥沃的地方,以溝、坎、堤、壩、塘邊,尤其以窪地為宜。如果選用坡地,要選土層厚、水肥來源好的地方。整地時要把土刨松,把土塊打碎,以便栽植後“走馬鞭”(即地下莖)蔓延,及時串土生長。

移栽植株

芭蕉分蔸移栽一般在深秋至次年早春進行,因為這時芭蕉正處在休眠期,分蔸移栽對植株損害輕,也容易栽活。分蔸時要在已生長5年以上的芭蕉林中,選取當年才從走馬鞭上發出的新蔸莖。走馬鞭要選植株四周的,因為這樣的走馬鞭鬚根發達,串土力強。同時,要避免挖斷走馬鞭,並要求每蔸上有2-3個一年生的莖。移栽時每窩栽植的蔸莖數要因地塊制宜,一般在坎、堤邊每窩栽2-3個;在窪地每窩栽1個即可,因為窪地陰涼潮濕,水土條件好,植株易長大。栽植時要把蔸莖直立放在事先已挖好的栽植窩內,放好後,用較細碎的豬、牛、羊糞拌少量肥土填蓋即可。

栽後管理

蔸莖栽好後要隨即用稻草、茅草或地膜覆蓋好,以防止凍害。等大地回暖後再揭開覆蓋物。栽後3~4年內要每年施肥蓋土1次,以促進繁育生長。施肥蓋土要在春季大地回暖、心葉開始生長時進行。把豬、牛、羊糞或土雜肥整細,均勻撒在蔸莖上面,再取肥土覆蓋。瘠薄地塊要多施些糞肥,肥沃的地塊可少施些糞肥。此外,嫩莖開始生長時還應防止牲畜踐踏啃食。

近種區別

如何區分芭蕉和香蕉(Musa acuminata (AAA)):
芭蕉(芭蕉目芭蕉科植物)
  1. 看外形
    香蕉彎曲呈月牙狀,果柄短,果皮上有5-6個棱。芭蕉的兩端較細,中間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彎,呈“圓缺狀”。其果柄較長,漿果三棱狀,果皮上有一般3個棱。總體來看,香蕉個大,芭蕉較小。
  2. 看顏色
    香蕉未成熟時為青綠色,成熟後轉為黃色,並帶有褐色斑點,果肉呈黃白色,橫斷面近圓形。芭蕉果皮呈灰黃色,成熟後無斑點,果肉呈乳白色,橫斷面為扁圓形。
  3. 嘗味道
    香蕉香味濃郁,味道甜美。芭蕉的味道雖甜,但回味帶酸。
  4. 外形
    香蕉和芭蕉同屬芭蕉科,在形、色、味上都很相近。從外觀上看,香蕉棱少,形體長圓,果柄短,未成熟時為青綠色,成熟後轉為金黃色,果肉為黃白色,橫斷面近圓形。芭蕉一頭略大,另一頭略小,果柄較長,芭蕉果皮呈灰黃色,果肉是乳白色,橫斷面為扁圓形。從味道上分辨,香蕉味道濃甜,而芭蕉果肉細緻油滑,但回味中略帶一些酸澀。

主要品種

芭蕉科包括3屬約60餘種,主要分布於亞洲及非洲的熱帶地區,中國有3屬,12種。
本科植物為多年生草本,具根莖;葉大,為螺旋狀排列,葉鞘重疊包成假莖;花單性或兩性,一或二列簇生於有顏色的苞片內,下部苞片內的花為雌性或兩性花,上部苞片內的花為雄花,雄蕊5枚;果實為肉質漿果。最常見的品種為芭蕉屬的香蕉。
1978年C. Y. Wu 和 H. W. Li將地涌金蓮(Musella lasiocarpa)升格為一獨立的屬並得到國際植物界的認同。主要品種:
台灣芭蕉台灣芭蕉
台灣芭蕉Musa formosana,台灣特有品種,別名山芎蕉、大蕉。產於台灣低海拔山區,高約2米,性喜陰濕。
香蕉香蕉
香蕉Musa paradisiaca,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含營養,終年可收穫,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為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
大蕉大蕉
大蕉Musa sapientum,果柄較長,果皮稍薄,呈灰黃色,無梅花點,果肉乳白色,味甜中帶酸,個子較香蕉大。大蕉產量較香蕉少得多。
紅蕉紅蕉
紅蕉Musa coccinea,又稱紅花蕉、指天蕉等,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常綠叢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雲南東部、廣東、廣西等地。紅花蕉株形瀟灑,花序碩大,苞片鮮紅艷麗,開花持久,是一種觀賞價值極高的觀賞花卉,在華南等溫暖地區可種植。植株細瘦,花苞殷紅如炬,十分美麗,可作庭園布置用綠化材料。果實、花、嫩心及根頭有毒,不能食用。
象腿蕉象腿蕉
象腿蕉Ensete glaucum,基莖粗壯膨大,似象腿,故名象腿蕉。象腿蕉;葉片長圓形,長1.4-1.8米,寬50-60厘米,先端具尾尖,基部楔形,光滑無毛;葉柄短。基莖周長至100cm左右就可進入花期了,花期不定。總狀花序,果序下垂,幼果自粉綠變黃紅色就成熟了。成熟時籽是黑色。單果內含籽50粒左右。
地涌金蓮地涌金蓮
地涌金蓮Musella lasiocarpa,原產中國雲南,為中國特產花卉。假莖的葉腋處為真正的小花朵,清香、嬌嫩,黃綠相間,更添一份精巧的美麗,花期長達半年之久。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也是傣族文學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雲南民間還利用其莖汁解酒、解毒,製作止血藥物。

主要價值

食用

芭蕉可以吃,芭蕉與香蕉的營養價值差不多,從中醫角度講,都有潤腸通便功效,但香蕉性涼,芭蕉中性,固胃寒者不宜多吃,一般老年人宜吃芭蕉。
芭蕉果肉、花、葉、根中均含有豐富的糖類、胺基酸、纖維素、多種礦物質、硒等微量元素及多種化合物成分,藥食兼用,營養豐富。研究人員採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對芭蕉根的化學成分進行定性實驗,水提物中含蛋白質胺基酸、糖類、有機酸、皂苷等物質;醇提物中含蒽醌、黃酮、香豆素、酚類、強心苷、蛋白質、胺基酸等化學物質;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揮髮油、甾體、油脂、內酯及香豆素等親脂性成分並確定芭蕉根中含有氰苷。

觀賞

芭蕉的園林種植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但一直到魏晉南北朝,園林中芭蕉只是偶然一現。中唐之後,芭蕉在園林中的種植逐漸普及,尤其宋元明清,芭蕉已經在園林中獲得較高的地位,成為園林中重要的植物,並形成一定的園林種植規模和造景模式。
芭蕉(芭蕉目芭蕉科植物)
其可叢植於庭前屋後,或植於窗前院落,掩映成趣,更加彰顯芭蕉清雅秀麗之逸姿。芭蕉還常與其他植物搭配種植,組合成景。蕉竹配植是最為常見的組合,二者生長習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韻頗為相近,有”雙清“之稱。芭蕉還可以做盆景,是古人喜歡的一種清玩。

藥用

莖煎服功能解熱,假莖、葉利尿(治水腫,肛脹),花乾燥後煎服治腦溢血,根與生薑、甘草一起煎服,可治淋症及消渴症,根治感冒、胃痛及腹痛。
  • 芭蕉葉
【性味】:甘淡,寒。
  1.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大寒,無毒。
  2. 《江西草藥》:性涼,味淡。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解毒。治熱病,中暑,腳氣,癰腫熱毒,燙傷。
  1. 《本草再新》:治心火作燒,肝熱生風,除煩解暑。
  2. 《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腳氣,外用消癰腫。
  3. 《中國藥植圖鑑》:皮及葉:敷蜂、虻刺傷處,可止痛,並有止血作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 芭蕉花
【性味】:甘談微辛,涼。
  1. 《滇南本草》:性溫,味酸鹹。
  2. 《江西草藥》:性涼,味淡。
  3. 《貴州草藥》:性寒,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行不暢。
  1. 《日華子本草》:治心痹痛。
  2. 《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軟堅。治寒痰停胃,嘔吐噁心,吞酸吐酸。
  3. 《分類草藥性》:治頭眩昏,氣痛,散血。
  4. 《嶺南採藥錄》:治紅白痢,能通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燒存性研末。
  • 芭蕉根
【性味】
  1. 《本草備要》:味甘,大寒。
  2. 《四川中藥志》:性涼,味淡,無毒。
【歸經】《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
【功能主治】:清熱,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1. 《食療本草》:主黃疸。
  2. 《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狂,煩悶,消渴;患癰毒並金石發、熱悶口乾人,並絞汁服;腫毒游風,風疹,頭痛,並研罯敷。
  3. 《本草從新》:瀉熱解毒。治一切腫毒,發背欲死,亦游風疹,風熱頭痛,產後血脹,消渴飲水,天行熱狂,血淋澀痛,瘡口不合。
  4. 《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水腫腳氣。
  5. 《貴州民間方藥集》:通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搗汁塗或煎水含漱。
【注意】《得配本草》:多服動冷氣。胃弱脾弱,腫毒系陰分者禁用。

植物文化

詩詞

在詩人眼裡,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對芭蕉為怨悱,其詩詞也柔婉動人,古人把傷心、愁悶借著雨打芭蕉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
關於芭蕉的古詩詞

典故

《芭蕉失鹿》:典出《列子·周穆王》:“ 鄭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途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者矣。”
比喻恍忽迷離,糊裡糊塗或得失無常,一再失利。

樂曲

雨打芭蕉:它是一首廣東音樂早期出現的佳作。據傳是何柳堂作曲,尚未證實。樂譜初見於1917年左右丘鶴禱編著的《弦歌必讀》。後經潘永璋執筆整理。樂曲表現的內容據陳俊英解題說:“廣東古曲之一,描寫初夏時節,雨打芭蕉淅瀝之聲,極富南國情趣。”
樂曲材料源於“八板”的變體。通過放慢加花等手法變奏,並用節奏的頓挫,連斷對比和對旋律樂句的短碎處理,使之形象生動,音樂優美動人。樂曲一開始,流暢明快的旋律表現出人們的欣喜之情。接著句幅短小、節奏頓挫、並比排列的樂句互相催遞,音樂時現短促的斷奏聲,猶聞雨打芭蕉,淅瀝作響,搖曳生姿,體現了廣東音樂清新流暢活潑的風格。

名畫

古往今來芭蕉就成了文人墨客抒發喜怒哀樂情思的主題。丹青描繪芭蕉,情趣亦盎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