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世上總是有著科學無法解釋的事物,於是人們稱其為“靈異”。(上文所說的《誅仙》並不算是靈異小說,而是玄幻小說。)
靈異小說與修真、幻想、玄幻小說常有交集,因此很多難有明顯的分類界定,不過靈異類小說最大的特徵還是秉承自《聊齋志異》的
異行志怪,古代神話、傳說、史傳、志怪、傳奇都是這類小說的創作源泉,寓以
妖仙精怪,實則
針砭時弊,從另一個側面冷眼旁觀現實社會,有著其獨到的魅力。
靈異小說主要有兩個分支,一類主要是寫
異能、奇術、超能力等,著重於人自身的進化與發展,另一類則生動描繪了妖精靈怪的種種逸聞趣事,旨在誌異。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陶東風則認為,裝神弄鬼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文藝界的一個怪象,不獨玄幻文學是如此。它所表征的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藝術想像力的極度貧乏和受挫。
經典推薦
《
恐怖教學樓》
作者:
張又文本書簡介:恐怖教學樓,就是一個死人居住的樓房,一般,活人進去了,是不可能活著出來的,除非,是怨靈,鬼魂,或者,是一個已死之人,才能夠直接進入,不然,你進去了,只能夠有來無回了....
2.《
孤墳》靈異經典小說
作者:痴情漢
本書簡介:痴情漢的《
孤墳》,劉雨文是考古專業的研究生,小時候曾被女鬼纏身,這次講師讓他們去民間去搜尋古老的傳說,他被分配到最具神秘色彩的陝西,在路途中不幸失憶,親身經歷詭異的
水蛇灣,恐怖的
鶴骨洞,被日軍廢棄已久的隧洞,活死人,食人族,千年古墓,巴國圖騰中到底藏著什麼秘密?而這一切的謎團如何解開?
本書簡介:《
荒村公寓》講述了一個恐怖至極又唯美傷感的故事。貫穿始終的除了緊貼皮膚、深入骨髓的恐懼,更有
亘古不變愛的召喚。在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中,深沉的愛超越了五千年的時空,超越了都市與荒村,超越了生命與死亡——惟有在
絕對恐懼的考驗下,才能迸發出如此動人如此熾熱的浪漫。
本書簡介:林紅獨居的房間,飄蕩著屬於另一個女人的暗香;她可以感覺到那個神秘女人的任何感受;樓下花壇內穿雨衣的男人,帶著嬰兒的屍體窺探她;無數初生的嬰兒在血泊中嬉戲,並向她靠近,隨時準備撕裂她,奪去她腹中胎兒的生命;當她終於有了一個孩子後,又在數日之後失去,取替的,是一具已經風乾的嬰兒標本。在孩子們出發的地方,父親在永遠的守望……婦產科,歷來就是連線兩個世界的生死之門。生與死的界限,在這裡已經變得模糊……
本書簡介:小說中作者首創歷史上四大盜墓門派——摸金、卸嶺、發丘、搬山,其中摸金是技術含量最高,規矩最多的門派。“人點燭,鬼吹燈”是傳說中摸金派的不傳之秘,意為進入古墓之中先在東南角點燃一支蠟燭才能開棺,如果蠟燭熄滅,須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傳這是祖師爺所定的一條活人與死人的契約,千年傳承,不得破。有諺為證:
發丘印,
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人點蠟,鬼吹燈,勘輿倒斗覓星峰;水銀癍,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
代表作者
TINA
Tina,25歲,身形瘦削,內向不多話。在現實中,這個來自粵北的女孩每天朝九晚五穿梭在廣州的樓群之間,過著有規律的公務員生活;在網路上,她文采飛揚,分分鐘可以寫出洋洋灑灑數千言並得到數以萬計的點擊率,而且擁有著恐怖靈異小說圈子裡最資深的冬粉“納米”,人數以千計。時間倒回2000年,她還是廣州一所師範大學的大一學生,學習中文和法律,空閒時寫寫科幻小說,逛逛逸仙時空和水木清華。“之前我一直是寫科幻的,但是發表到網上之後回應者寥寥。當時正好對《
聊齋志異》發生了興趣,於是產生了寫作靈異小說的想法。”在這個“偶然”的驅動下,一部以
中山大學為原型的校園
恐怖小說就此誕生。“我選擇中大為原型的原因是因為剛好
冤鬼路的靈感和故事原型都在中大。而且我覺得中大的校園氣氛有比較濃郁的書香氣息,更符合小說中的意境。”
在網路上,Tina被人稱為“校園恐怖第一人”,或者即使不是第一人,但也是“網際網路(校園恐怖文學)在中國普及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對於整個網際網路或者恐怖靈異小說,Tina和《冤鬼路》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她和她的《
冤鬼路》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在恐怖靈異小說範疇內劃分網際網路發展的符號。 2000年以前,網際網路尚未普及,恐怖靈異小說的讀者有限,一個出色的作者和一部出色的作品往往能成為社會流行的風向標。而2000年以後,網際網路進入了“平民時代”,
網路寫作的繁榮一日千里。Tina和《
冤鬼路》的出現恰恰為接下來的“平民時代”恐怖靈異文學劃定了一個可以用於學習的模型。
後期還出現了像《夜半鬼叫門》這樣以現實中真實
靈異事件為題材的另類作品。
2007年1月,《
冤鬼路》出版。2001年以前的閱讀狂潮依然能體現在今天的銷售數字上,不到一個月,《
冤鬼路》的銷售量已經達到4萬餘冊。
代表作品
《邪者易正》
《目睹殯儀館詭異事件》
《每夜一個離奇的故事》
《古墓迷葬》
《鬼吹燈》
《鎮墓獸》
《百鬼直播》
《妖怪俱樂部》
讀者層次
從年逾花甲的老人到十幾歲的學生都是恐怖靈異小說的讀者,但絕大多數仍是20到30多歲的年輕人。Senica是個
鬼故事迷,也是水木清華“鬼話”版版主,北京當老師教網頁設計。她從高一就開始看鬼故事,2004年,她上大三的時候開始看網路靈異小說。有時一個人在家看鬼故事看得脊背發涼。她開始拉身邊的朋友寫起了鬼故事,“自娛自樂”。網路的普及造就了一批網路作者,因為網路傳播故事不像
傳統媒體那樣那么高門檻,只要你肯寫,就肯定有人看,這樣也就鼓勵了一批又一批的作者。女讀者比男讀者多得多。書店裡
恐怖小說的櫃檯前,也是女生多於男生。
創作大省
Tina、
一枚糖果、
謝飛、
紅娘子、
老家閣樓等寫手都在廣東,廣東以其著名寫手排列第一,四川名列第二。這個快速成長的讀者市場自然早就落入了出版商的勢力爭奪範圍。
丹飛,磨鐵文化總編,也是《
冤鬼路》系列的編輯。在丹飛的眼裡,與武俠、言情和前幾年剛興起的玄幻類作品相比,恐怖靈異類作品2006年以前一直屬於比較“6年10月,丹飛找到了Tina,從商談到簽約不超過一周時間。“我認為她寫的是情,而不是恐怖,恐怖只是達到最終目的的一條路而已。不過,在宣傳的時候,我還是會強調恐怖的一面。如果要定義,我會定義成恐怖言情小說。”
丹飛聯繫的還有另外一名網路寫手“
一枚糖果”。在前期了解市場時,丹飛對Tina和一枚糖果的讀者進行了比較。“Tina的讀者,很多都是以前在網路上看小說的那批人。這批人已經大學畢業,成為了上班族。年齡在二三十歲。一枚糖果的讀者要比Tina的讀者年輕一兩歲,而且由於一枚糖果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底層意識,得到了草根的支持。許多農民工和
打工妹也是她的讀者。”
創作利益
非法書商一年帶走上百萬元
全民原創的熱情和高點擊率吸引了另一部分人的眼光——出版商。蓮蓬第一次意識到這個問題是2002年,其時已陸續有書商聯繫出版的事情,而那段時間也是“
蓮蓬鬼話”被盜版最慘烈的時候。“那時就有
明白人告訴我,非法書商一年從鬼話帶走上百萬元的利益。前期好的書商不多,盜版的耍流氓的倒不少。鬼話是中文網路被盜版最慘烈的
BBS,那時任何一個恐怖故事集子都有鬼話的作品。而且書出了,作者去要稿費時,還不承認,或者只給15元每千字這樣侮辱人的水平。現在好多了,好書商和大書商多了,雖然騙人和欺詐的事件還有,但已經不是主流了。”蓮蓬將“鬼話”的成功歸結于堅持原創和趕上了網路出版的大潮。“現在和過去不同了,沒有經濟利益的板塊是不可能繁榮的。”
對於恐怖靈異作品究竟為什麼流行,蓮蓬有著自己的理解。“因為這類作品迎合了市場需要,它是商品。你也知道,好吃的東西你才會去吃,書也一樣,好看的書才有人買。而好看的書是用什麼組成的。情節、懸疑、獵奇、人性、激情,這些因素神鬼文學幾乎都具備了,而且特意加強。”同時,蓮蓬也認為,現在
恐怖文學不是最紅的,卻是市場最穩定的,也就是說只要出了書,市場就能過得去,基本上不會讓書商賠錢。
至於傳統文學將鬼怪描寫稱之為
噱頭,蓮蓬說:“我同意,但你把這噱頭寫好了試試。”
發展現狀
已成為論壇新寵
靈異小說頗受歡迎,首先要歸功於網路,很多靈異小說都是在網上受到強烈關注後才得到書商青睞,進而出版問世。記者隨機進入幾個文學論壇,靈異小說版塊的點擊量都是最多的,如搜狐的“靈異空間”、“
校園有鬼”,天涯社區的“
蓮蓬鬼話”,新浪的“玄異怪譚”等。天涯社區最熱的帖子《魂祭》開帖三個多月訪問量已高達50億次,如此蔚為壯觀的點擊量,堪稱各文學論壇之最;
納蘭元初的靈異小說《斷龍台》最初在網上連載,創下百萬點擊量,圖書發行後也賣出十萬多冊。如此種種,說明靈異小說已異軍突起,成為文學論壇新寵。
緣何受到青睞
中國自古就有神話傳說,
盤古開天闢地、
女媧補天造人等反映了上古人類勤勞勇敢,而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民間更是流傳了不少鬼神故事,現代社會靈異小說的盛行跟自古流傳的“鬼神之說”有著一脈相承的“
血緣”關係。現代靈異小說的作者與讀者絕大多數都是“80後”,一方面年輕作者有將幻想訴諸文字的欲望,另一方面年輕讀者喜歡看靈異小說來滿足自己的好奇,這就使靈異小說有了極大的市場和生存空間。再者靈異文學的進入門檻很低,就連小學生有興趣也可以寫,所以在網路上異常興盛。而“鬼神之說”往往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層層遞進,連環解謎,恐怖懸疑,引人入勝,這些都是靈異小說頗受歡迎的原因。
警惕負面作用
靈異小說大行其道,然而其中的迷信成分,對青少年的負作用也不可不警惕。
首都師範大學的
陶東風教授曾撰文《中國文學已經進入裝神弄鬼時代》對靈異小說進行了近乎刻薄的批評,認為靈異小說是在“裝神弄鬼”,文中稱“靈異文學不同於傳統武俠小說的最大特點是‘它專擅裝神弄鬼’”,“靈異文學的作者更以此來掩蓋自己除裝神弄鬼之外其他方面藝術才華的嚴重貧乏。裝神弄鬼作為一種掩蓋藝術才華之枯竭的雕蟲小技,只有在想像力嚴重貧乏或受到嚴重控制的情況
下才會出現”。由於網路的自由使得靈異小說良莠不齊,有反映現代生活的,也有宣傳封建迷信、宣揚暴力至上的,《
斷龍台》的作者
納蘭元初曾告訴記者他寫書的過程中一直在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負面效應降到最低,而靈異小說的鼻祖TINA就因其作品單純寫“鬼”而一直沒有被出版成書。如何引導靈異小說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是值得每一位業內人士深思的問題。
靈異事件
靈異事件,指的是各種非自然,無法解釋的類似“幽靈”一類的
怪事。
但是,經過心理學家證實,靈異事件大部分是發生在一些狹小的空間,在這些空間裡,通過人體的氣流很急,而那些發現所謂靈異生物的人,大多數是由於了解以往的歷史而產生了心裡發麵的“暗示”。由於
漢普頓宮向來有“鬧鬼”傳統,由
赫特福德郡大學的心理學家
理察·懷斯曼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曾在2000年對漢普頓宮的“鬧鬼現象”進行了調查。心理學家發現,那些報稱見到鬼魂或感覺有鬼的人說的都是親身感受,但這些都可以用自然現象加以解釋。寒冷的氣流、昏暗或變化不定的照明、KB
幽閉和磁場都能造成一種不安的感覺,有些人會把這種感覺解釋為有鬼。由於這類環境因素不斷地影響同一處地區,這些地區很快就會得到“鬧鬼”的名聲。
興起背後
尋求刺激和娛樂性自然是表面的原因,對於讀者而言,閱讀是滿足身心發育的重要手段,恐怖靈異小說所提供的感官刺激性在某種程度上切合了他們的需要。但是從深層文化心理來說,恐怖靈異小說中的“神鬼”主題,卻反映了如今基本哲學教育的缺失。 在過往的公眾文化心理中,對於人生的看法基本上是一種
科學主義式的,也就是說,關於人生的意義,世界的意義問題,都是用科學的標準去衡量判斷。但是隨著這個社會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心靈所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以往僅僅利用科學主義來解釋的許多答案。
而在中國思想傳統中,談論人生之意義問題首先是與“靈魂”和“神鬼”相連,比如子產就曾說:“人生始化曰魄,
既生魄,陽曰魂。”而孔子也會說,“
敬鬼神而遠之。”雖然他不怎么糾纏在鬼神的問題上,但是也會對這樣的問題表示敬重,但是存而不答。
由此看來,關於世界觀與人生觀問題,我們或許要給予他們的是一個哲學意義上的解釋,這自然就要涉及到,人從哪裡來,是否擁有靈魂等一系列的問題。
正是出於這樣潛在的好奇,那么恐怖靈異小說才可乘虛而入,通過娛樂的方式來影響人們對“靈魂世界”的看法。由於這樣的小說大多是以刺激為目標,因此在對於讀者在人生意義方面的建設方面,自然是乏善可陳,但是卻又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