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系軍閥

滇系軍閥

滇系軍閥為西南軍閥派系之一。辛亥革命後,唐繼堯及其部下顧品珍等統治雲南,不斷派兵進占貴州四川等省,被稱為“滇系軍閥”。

滇系軍閥早期以唐繼堯為首,主要轄滇、黔兩省,後向四川擴張。1927年2月6日,滇系內部發生政變,雲南四鎮守使倒唐,龍雲成為滇系軍閥首領。

基本介紹

形成背景,主要人物,歷史沿革,重九起義,護國戰爭,瀘納之戰,滇桂邊之戰,軍閥混戰,劉羅之戰,抗日戰爭,滇軍抗戰之功,邳縣阻擊戰,解放戰爭,總體評價,其他相關,

形成背景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都十分嚴重,清朝政府不得不以“新政”為名,實施某些改良,其中之一就是在“整軍經武、以救危亡”的口號下,組建新軍。清政府決定在全國建立36鎮( 師) 新軍,地處祖國邊疆的雲南因國防需要,計畫建立新軍兩鎮,但直至辛亥革命前只編成一鎮,被命名為陸軍第十九鎮。第十九鎮以及雲南全省巡防營(62個營) 官兵約3. 5萬人,這在清末各省中,是一個軍事力量較強的省區。辛亥革命以後,雲南的新軍和巡防營的結合和改編,最終演化為由雲南地方實力派控制的相對獨立的“滇軍”。
清政府為了應付邊疆的危機,在雲南建立新軍,開辦武備學堂培養軍事人才。1907年9月創辦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在規模、課程設定、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堪稱全國一流,對日後雲南乃至全國的政治、軍事影響甚大。有人認為:“雲南講武堂之聲譽昭著,不亞於日本之士官、保定之軍官學校。”滇軍早期的大部分軍官出自講武堂。
清末民初各派軍閥清末民初各派軍閥
1908年3月,講武堂又告停辦。1909年,當時的雲南總督錫良重辦,延聘李根源李烈鈞方聲濤、趙康時、沈汪度唐繼堯、張開儒、庾恩暘等一批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擔任教官,李根源任講武堂總辦。雲南講武堂的規模較大,開設甲、乙、丙三個班。
辛亥革命前夕,講武堂甲、乙、丙三班畢業,特別班也提前畢業一百人,分配到新軍第十九鎮各營擔任下級軍官或見習軍官,成為辛亥雲南起義的基本骨幹力量。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雲南的革命黨人積極回響,隨即發動雲南昆明起義,建立了以蔡鍔為都督的革命政權。辛亥革命以後,具有相對獨立的,以雲南人為主體的,地方財政支撐,並直接受命於地方實力派的這支軍隊, 被賦以“滇軍”的稱號。辛亥雲南起義, 奠定了滇軍的基礎,也促成了滇軍的形成。
1916年元旦,護國軍政府發布討袁檄文,護國軍誓師後即分路出發。
護國軍進行的反袁鬥爭獲得全國人民的支持,進軍順利,“滇軍”一詞也逐漸形成。1916年5月,作為領導反袁獨立各省聯合的統一政權機關的“護國軍軍務院”成立,以滇籍唐繼堯為首領,決定由滇、桂、粵軍共同北伐,滇系聲勢大振。不久袁世凱北京斃命,但護國軍認為北京政府中還有帝制餘孽把持,決議北伐軍仍然出發,在廣西廣東一帶與地方軍閥作戰,並進占廣東。雲南護國第二軍改編為駐粵滇軍,與從雲南出發時相比,滇軍人數大有增加,武器質量也有較大改觀。但在經費與生活方面,卻不能如人意,官兵飽受饑寒交迫之苦。雲南都督唐繼堯也害怕負擔巨額軍餉,拒絕駐外滇軍返滇。
雲南陸軍講武堂雲南陸軍講武堂
由此滇軍分成兩支:一支離開雲南長期在外,一支駐守的雲南當地,彼此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滇軍內部沒有明顯的派系之分,這是滇軍的一個重要特點。由於滇軍內部較為統一,不存在明顯的派系之分,這就構成了雲南社會在民國時期較為穩定的重要原因。

主要人物

部分滇軍將領
姓名出生逝世日期籍貫軍銜主要經歷畢業學校
1882—1916
湖南寶慶
軍事家
護國首義、護法戰爭
上海南洋公學
1884—1962
雲南昭通人
國民軍上將
雲南省主席、講武堂校長、抗日
雲南陸軍講武堂
1895—1974
雲南昭通人
國民軍上將
60軍軍長、台兒莊、雲南解放
雲南陸軍講武堂
1888—1937
雲南祿豐
國民軍一級上將
護國護法、北伐戰爭、護國名將
十九鎮武備學堂
1886-1976
四川儀隴縣
少將旅長、元帥
護國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雲南陸軍講武堂
1889—1961
雲南雲縣
國民軍上將
護國軍黔軍總指揮等
雲南陸軍講武堂
1887—1939
雲南峨山縣
陸軍上將軍銜
北伐戰爭、護國戰爭
雲南陸軍講武堂
1902—1973
雲南永善縣
共和國中將軍銜
抗日戰爭,獲一級解放勳章
雲南陸軍講武堂
1891—1967
雲南江川
國民黨上將
重九起義、護國戰爭、抗日戰爭
雲南陸軍講武堂
1902—1964
蘇聯“紅旗”勳章
八一勳章、獨立自由、解放勳章
——
1895—1967
雲南陸良縣
陸軍中將
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等
雲南陸軍講武堂
1886—1941
雲南江川人
陸軍上將
抗日戰爭中條山會戰殉國
雲南陸軍講武堂
1901—1944
雲南富源縣
中將軍長
雲南陸軍講武堂
1895—1941
雲南騰衝縣
少將追中將
抗日戰爭中條山會戰殉國
抗日軍中一虎將
1895 一1979
雲南賓川縣
中將師長
護國戰爭、北伐戰爭
雲南陸軍講武堂
1901—1980
雲南瀘西縣
抗日名將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
1900—1985
雲南昌寧人
國民黨陸軍中將
抗日戰爭
雲南陸軍講武堂
1895—1970
---
國民黨上將
新疆王,國民政府國防部上將參議
雲南陸軍講武堂

歷史沿革

主詞條:滇軍

重九起義

1911年10月30日,滇軍將領蔡鍔、唐繼堯在武昌起義勝利後,決定在昆明舉行武裝起義,宣布雲南獨立。起義部隊在講武堂師生作內應的情況下,從北校場發起攻城。蔡鍔等部從東南進攻,經過一夜戰鬥,於次日晨完全占領全城,活捉總督李經羲,推翻了清王朝在雲南的統治。起義成功後即成立雲南都督府,蔡鍔任都督。

護國戰爭

1915年12月25日,前雲南督軍蔡鍔與雲南將軍唐繼堯等人在昆明宣布雲南獨立,旋即建立雲南都督府,組織約2萬人的討袁護國軍。因此,護國運動又稱“雲南起義”。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滇軍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護國軍出征前夕,領導核心留下誓師紀念照護國軍出征前夕,領導核心留下誓師紀念照
1917年7月初,張勛擁清廢帝溥儀復辟,孫中山極為憤怒,即偕廖仲愷、朱執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號”軍艦從上海南下,準備在南方組織武力討伐[1]。但孫中山尚未到達廣州,復辟醜劇即告結束,而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大權的段祺瑞卻在憲法研究會的鼓譟下,頑固地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集國會[1]。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便將鬥爭矛頭直指以段祺瑞為代表的北洋軍閥[1]。17日,孫中山抵達廣州,當晚發表演說,明確提出護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設新共和,並呼籲各界奮起為護法而鬥爭。滇軍將領蔡鍔、唐繼堯、李根源等聯合西南軍閥,率先在全國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的鬥爭。

瀘納之戰

雲南宣布獨立次日,12月26日,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部在昆明成立。總司令官蔡鍔,參謀總長羅佩金、參謀處長殷承瓛 、秘書處長李曰垓、副官處長何鵬翔、軍需處長陳之階,劉雲峰趙又新顧品珍各為第一、二、三梯團團長,鄧泰中、楊蓁、董鴻勛何海清祿國藩、朱德各為一、二、三、四、五、六支隊長。
唐繼堯“擁護共和紀念”銀幣背面唐繼堯“擁護共和紀念”銀幣背面
1916年初,蔡鍔率第一軍經貴州畢節入川,取納溪、瀘州。
1月5日,袁世凱令曹錕、張敬堯征滇軍,入川進攻護國軍,以張敬堯為統領。護國軍入川順利,接連攻占燕子坡、橫江、安邊。
2月2日,川軍劉存厚師在納溪倒戈反袁,劉自任護國川軍總司令,迎蔡鍔軍入納溪。
2月5日,滇、川護國軍會攻瀘州,2月7日,張敬堯率征滇軍殺至,護國軍退回納溪,北洋軍窮追不已,護國軍攻瀘之役變為納溪保衛戰,在北起長江,南抵永寧,縱橫百里的廣闊戰場上展開頑強抵抗,戰況異常激烈。
2月28日,護國軍總反攻,朱德率部直撲陶家瓦房吳佩孚司令部,打得張敬堯落馬,吳佩孚手足無措。但由於護國軍兵少彈乏,未能逆轉危局,3月7日,被迫退往永寧大州驛。
3月17日,護國軍再次總反攻,得熊克武、但懋辛等四川義軍配合,進攻勢如破竹,不數日,克納溪、江安,圍張敬堯於瀘州城內。5月22日,四川將軍陳宦宣布獨立。同日,蔡鍔去電促張敬堯倒戈反袁,不久,親赴瀘州勸說張敬堯。張敬堯將北洋軍所余軍械、子彈、馬匹、糧秣等悉送蔡軍,離部離川。
6月13日,護國軍進駐瀘州。

滇桂邊之戰

1916年1月,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部在昆明成立,第二軍總司令官為李烈鈞,參謀總長為何國鈞張開儒方聲濤分任第一、二梯團團長。第二軍的戰略目標是東出桂、粵,轉道入贛。唐繼堯將準備開往湘西的第三軍一部也調往桂粵方向,以增加第二軍的兵力,保證攻粵計畫的完成。袁世凱令廣東陸軍第一師師長、龍濟光之兄龍覲光為雲南查辦使,率粵軍抵南寧,準備由百色、西林進攻雲南。於是,雙方軍隊在滇桂邊境的富州、廣南一帶展開激虞。
唐繼堯“擁護共和紀念”銀幣正面唐繼堯“擁護共和紀念”銀幣正面
2月底3月初,雙方互為攻守,呈僵持狀態。
3月15日,廣西將軍陸榮廷宣布獨立,使護國軍士氣大振。
3月16日,方聲濤部舉行反攻,收復龍潭。這時,另一支護國軍從貴州興義進入廣西西隆,進而抄襲龍軍黃恩錫部的後路,迫使黃恩錫率部逃遁。坐鎮百色的龍覲光被馬濟、陸裕光等率領的桂軍包圍,繳械投降,接受改編。龍軍右翼軍司令李文富見狀,也率部投降。此後,護國第二軍進入廣東活動,成為護法軍政府的重要支柱。滇桂邊之戰粉碎了袁世凱迂迴襲滇的計畫,保障了護國軍大後方的安全。
護國戰爭爆發之後,貴州、廣西、浙江等省也相繼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力之下,於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布撤消帝制,但仍想當大總統,結果又遭到各方反對。廣東、陝西、四川、湖南等省又相繼宣布獨立。西南護國各省,於5月8日在廣東肇慶組織護國軍務院,推舉唐繼堯為軍務院撫軍長,蔡鍔、羅佩金等滇系將領也出任撫軍。但由於唐繼堯坐鎮昆明,軍務院實際為桂系岑春煊、陸榮廷等把持。
6月6日,袁世凱病死,護國戰爭勝利結束。不久,南北議和,護國軍務院也於7月14日宣告撤消。

軍閥混戰

滇軍憑藉護國戰爭,將勢力擴展到了四川。袁世凱病死、護國戰爭結束後,以唐繼堯為首的滇系軍閥也正式形成。
北洋軍閥與南方軍閥混戰北洋軍閥與南方軍閥混戰
護國戰爭結束後,以梁啓超為首的進步黨人希望在西南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梁啓超極力與北京政府段祺瑞接洽,為他的學生蔡鍔在四川謀取職位。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
蔡鍔就任川督不久,病勢即日漸惡化,請北京政府準假養病。
8月7日,北京政府批准蔡鍔暫離職休養。
8月9日,蔡鍔離開成都,到瀘州等地休息治病。但是,蔡鍔的病日趨嚴重,不得不於8月底離川東渡日本治療。蔡鍔離川前,保舉入川滇軍總參謀長羅佩金暫署四川督軍,入川黔軍總司令戴戡為四川省長兼軍務會辦。蔡鍔到日本後,仍醫治無效,於11月8日在日本逝世,享年僅三十四歲。
蔡鍔病逝後,羅佩金出任四川督軍。由於羅佩金早已傾向唐繼堯,因此唐繼堯得以遙控入川的滇軍。
當時,入川滇、黔軍占據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慶等重要城鎮。羅佩金完全拋開蔡鍔的“重建四川”的計畫,秉承唐繼堯的旨意,盡力搜刮四川的財富,掠奪鹽稅,強令四川人民負擔入川滇、黔軍的軍餉,由此,與四川軍民矛盾日深。羅佩金又奉行“強滇弱川”政策,擴充入川滇軍,壓制川軍。1916年冬,羅佩金召開編遣會議,裁減川軍,激起川軍五師長聯名通電控訴。
1917年3月,羅佩金又以武力解散川軍第四師,川軍將領深感禍將及己,第二師師長劉存厚乘機聯絡川軍各部共謀驅羅。

劉羅之戰

1917年4月18日,劉存厚率部圍攻駐成都皇城之羅佩金部,劉羅之戰爆發。滇軍用煤油噴射四周民房,聲言“亮城”,防止川軍憑藉民房伏擊。劉存厚亦以大炮、地雷進擊,很多炮彈落在民房區。雙方巷戰達七晝夜,死傷慘重。由於滇軍增援部隊趙又新部在資陽、內江地區遭到川軍第二師的阻擊,羅佩金孤立無援,被迫交出督印,於4月24日率部從成都退往簡陽、自貢等地。在戰爭期間,北京政府電令免羅佩金四川督軍職,調為將軍府超武將軍;免劉存厚川軍第二師師長職,調為將軍府崇武將軍,兩人停止戰爭,進京供職。同時任命劉雲峰為川軍第二師師長,戴戡暫代四川督軍。劉羅之戰是西南軍閥史上的第一次軍閥混戰。是役,成都民房被毀三千餘間,民眾死傷八千餘人,財產損失無數。
劉羅之戰後,緊接著又爆發了川軍劉存厚與黔軍戴戡的劉戴之戰,結果黔軍又被趕出成都遭殲滅,戴戡身亡。滇黔聯軍在與川軍作戰中連連失利,退入川南,四川脫離了滇系軍閥的控制,使唐繼堯十分惱怒和失望。 1917年7月,針對張勛復辟,段祺瑞解散國會,孫中山南下廣州領導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運動。唐繼堯認為有機可乘,決定利用護法,把滇系勢力重新深入四川,於是通電回響護法。但是,唐繼堯並非站在孫中山的護法旗幟之下,而是另樹一幟,宣布“靖國”,把滇黔所部八軍編成靖國軍,號稱“滇黔靖國聯軍”,唐繼堯自任總司令,以楊蓁為總參謀長,以顧品珍、趙又新、瘐恩暘 、黃毓成、張開儒、方聲濤、張熙葉荃分任八個軍總司令,加上黔軍王文華第一師,共七十多營約四萬人。
11月14日,唐繼堯以川軍劉存厚阻礙滇軍為名,率滇黔聯軍誓師出發,發動了四川靖國戰爭
1920年12月,先回滇的葉荃計畫襲取昆明。不料唐繼堯已得知葉荃部下告密,調集重兵迎擊,葉軍連遭敗績,幾乎全軍覆沒。後葉軍退往玉溪方向,而唐軍尾隨追擊。顧品珍乘唐軍兵力分散,遠離省城之機,於1921年2月初突然進軍昆明。唐繼堯措手不及,無力抵抗,於2月7日舊曆除夕倉皇逃至蒙自,企圖收集部隊反攻。
2月8日,顧品珍率部進入昆明。顧品珍一面派民意代表“勸”唐繼堯出國遊歷,一面派兵進逼。唐繼堯不得已委任李友勛為第二衛戍區司令,龍云為近衛團長,同駐蒙自地區,作為日後東山再起的力量,然後率少量親信護衛乘滇越鐵路火車向南出走,流落香港。顧品珍即以滇軍總司令名義總攬軍民政務。倒唐之戰的結果,使顧品珍取代了唐繼堯在雲南的統治地位。
顧品珍執掌雲南軍政大權後,起用了一些滇軍舊將。如羅佩金,在1917年劉羅之戰失敗後回滇閒居,顧品珍委任他為迤南巡閱使。但是,顧品珍也與某些將領不和,如葉荃(雲南雲州人),後來出走廣州,在孫中山大本營中,任參軍長。又如楊蓁(雲南昆明人),原任第三衛戍司令,也與顧意見不合,被逐入粵。對唐繼堯舊部親信,顧品珍更是處處防範並加以打擊。
唐繼堯到達香港後,積極籌劃,準備返回雲南奪權,返滇之戰隨即打響。
1921年秋,唐繼堯親信李友勛、龍雲等部借回響孫中山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廷的名義,進兵廣西,攻下柳州。這時,唐繼堯即令所有在兩廣的滇軍,迅速脫離北伐大本營,開往柳州,與李友勛、龍雲部匯合。
1922年2月,唐繼堯將集中在柳州的四千餘人編為第一、二、三、四軍。李友勛任第一軍軍長、龍雲任第一軍的前敵司令,率部返滇攻打顧品珍部。在回滇途中,李友勛被廣西自治軍擊斃,龍雲即代理第一軍軍長,繼續向顧品珍部進攻。顧品珍率部在滇東抵抗。3月,顧品珍戰死於路南天生關鵝毛寨,餘部潰散。第八旅旅長范石生、第一梯團長楊希閔部到廣東投孫中山。羅佩金則逃亡迤西,5月3日,被土匪普小洪捕殺於苴卻。
1922年3月,唐繼堯返回昆明,重新控制雲南軍政大權。唐繼堯將所部滇軍擴編為“建國軍”,自任川、滇、黔、鄂、豫、陝七省“建國聯軍總司令”。
四鎮守使亂雲南
滇軍從廣西退回雲南後,雲南各界反唐繼堯的呼聲日高。當時,全國革命的激流洶湧澎湃,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在廣州成立。
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舉行北伐戰爭,橫掃兩湖和浙贛,北洋軍閥的統治已近末日。雲南人民對唐繼堯窮兵黷武,勾結北洋軍閥的行為十分憤恨。此外,自第一次滇桂戰爭後,唐繼堯乘機撤銷各軍番號,加強親信近衛部隊,寵信親族,排斥異己,也引起了不省滇軍將領強烈的不滿。
1927年2月6日,蒙自鎮守使胡若愚、昆明鎮守使龍雲、昭通鎮守使張汝驥、大理鎮守使李選廷共同發動了雲南二·六政變(也稱雲南四鎮守使倒唐事件)。2月6日,四鎮守使發出聯名通電,要求唐繼堯驅逐肖小唐繼虞、陳維庚、李伯勛、白之瀚、李秉揚、李子由等。同時,胡若愚、張汝驥兩軍即向昆明進發。唐繼堯在各軍的軍事壓力下,被迫同意了這些要求,令唐繼虞等人出走,同意改組省政府。
雲南二·六四鎮守使倒唐事件,名曰“兵諫”,實質政變,唐繼堯成了有名無實的“總裁”,他對雲南十四年之久的統治亦宣告結束。四鎮守使尤其是胡若愚、龍雲,都是唐繼堯一手提拔的部將,這次倒戈相向,令他氣憤交加。兩月後,即5月23日,唐繼堯病死,享年不過四十四歲。唐繼堯死後,舊滇系軍閥亦告結束。
二·六政變之後,蔣介石委任龍云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軍長,胡若愚為第三十九軍軍長,張汝驥為獨立第八師師長。雲南的實際大權操縱在胡若愚、龍雲之手。張汝驥倒向胡若愚一邊;而李選廷只有一個團的兵力,只求自保,不敢參與相爭。唐繼堯死後,胡若愚、龍雲、張汝驥各懷野心,為爭奪雲南的統治權,矛盾日益尖銳,不久即發生了六·一四政變,龍雲被囚禁。
1927年6月14日夜,胡若愚聯合張汝驥,突然派兵襲擊龍雲在昆明翠湖東路的住宅及第三十八軍軍部。一顆小型炮彈在龍雲住宅的花園爆炸,擊毀了門窗。龍雲的一隻眼睛被玻璃片砸傷,頓時鮮血淋漓,束手就擒,因為害怕他的武功高強,龍雲被胡若愚並在鐵籠子裡。龍雲的眼睛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後來成為終生殘疾。這就雲南六·一四政變。
在六·一四政變生時,龍雲部主要將盧漢、朱旭、高蔭槐、周文人等趁混亂之機逃到滇西,邀請滇軍元老胡瑛代理第三十領先軍軍長,指揮部隊反擊昆明,在祥雲、祿豐等地展開激戰,擊潰胡若愚軍,乘勝進逼昆明。7月24日,胡若愚被迫挾持龍雲撤離,並將省主席的印信交給周鐘岳,請周轉告第三十八軍切勿追擊,他將保證龍雲的人身安全。
7月25日,胡瑛率第三十八軍進入昆明,胡若愚退至昆明東郊大板橋時,恐怕第三十八軍追擊,於是便向龍雲表示和解,雙方達成了“板橋協定”,商定龍雲回昆明主持省政,胡若愚、張汝驥即行北伐,由龍雲在後方補充餉械。
8月13日,龍雲回到昆明,接任第三十八軍軍長兼代雲南省政府主席,重新改造雲南省政府。
龍雲重新掌權後,並不遵守“板橋協定”,命盧漢、朱旭等部將胡若愚、張汝驥部包圍於曲靖,準備加以消滅。但此時,逃亡大理的唐繼虞趁昆明城防空虛,發兵進逼昆明,昆明危在旦夕。龍雲一面指揮部隊固守,一面派代表向胡、張疏通,表示不再為難,維護“板橋協定”。說成後,即將朱旭部調回昆明,將唐繼虞部擊退。
滇軍第六十軍士兵正在練習拼殺刺刀滇軍第六十軍士兵正在練習拼殺刺刀
胡若愚、張汝驥被解圍後,也不執行“板橋協定”,卻與貴州周西成相勾結,聯合黔軍向昆明反擊。龍雲任命胡瑛為第三十八軍前敵總指揮,雙方在曲靖、宣威一帶反覆混戰,龍雲部將周西成之黔軍擊退,進而將胡、張部趕至川、滇、黔邊境。
1928年1月,龍雲被蔣介石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併兼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總指揮,從而在雲南的地位逐漸鞏固。龍雲最後消滅了對手,統一了雲南,確立了他在雲南的統治地位,當上了“雲南王”,雲南從此也進入新滇系軍閥的統治時期。

抗日戰爭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抗日通電,發表了對日寇“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的方針,號召全國各族人民和軍隊團結起來,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全面抗戰。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的形勢下, 8月9日,時任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在南京國防會議上,主動請纓抗戰,蔣介石立即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六十軍”番號。
民眾送滇軍出征抗日民眾送滇軍出征抗日
龍雲回滇後,用28天時間,將手中的地方正規軍6個旅及有關的武裝迅速組建了一支出征抗戰部隊--第六十軍,交由軍長盧漢(雲南昭陽區炎山人)率領,出滇抗日。六十軍下轄3個師,即182師、183師和184師,3個師下轄6個旅12個團,官兵總數有4萬餘人。
龍雲組建陸軍第60軍,以盧漢(彝族)為軍長,安恩溥(彝族)、高蔭槐、張沖(彝族)分別為182師、183師、184師師長,出滇抗日。60軍共有4萬將士,其中彝族將士2.4萬人,占總士兵的60%。盧漢軍長在昆明巫家壩誓師大會上宣誓:“以犧牲的決心,作破釜沉舟的抗戰!”1937年10月12日,60軍以安恩溥的182師為先頭部隊,開始向貴州進發。他們走過崇山峻岭,歷經40餘日的艱苦跋涉,步行到湖南長沙。
抗戰時期的滇軍抗戰時期的滇軍
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後,龍雲就著手加強滇軍的武器裝備,滇軍中的排、班長大多是受訓3年以上老兵來擔任,他們都有比較豐富的實戰經驗;而連以上軍官則大多出身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均為資歷較深、能力較強的軍人,而且打過多年仗,具有一定的作戰指揮能力。因此,在抗戰前,雲南的地方軍隊已有6個旅,而且武器裝備精良,在軍容軍紀上,也比國軍部隊勝出一籌,其整體素質為“國軍之冠”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龍雲先後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他在雲南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全國抗戰,並編成三萬人的第六十軍,以盧漢為軍長,安恩溥、高蔭槐、張沖為師長,開赴抗日前線。之後,又新編成第五十八軍和新三軍,與第六十軍合組成第三十軍團。之後,第三十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和第一方面軍。
從1937年開始,先後出兵42萬(傷亡在10萬人以上),組成第六十軍、五十八軍、新三軍和老三軍、九十三軍等部隊,滇軍在抗日戰爭中,參與了中條山之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為國家民族作出重大貢獻,60軍血戰台兒莊,更是家喻戶曉。
滇軍60軍滇軍60軍
出身於滇軍的第三軍中將軍長唐淮源、第三軍第十二師(追贈)中將師長寸性奇、第七十九軍(追贈)中將軍長王甲本、第四十八軍第一七一師少將副師長周元等,都是為抗戰而犧牲的烈士。
1942年5月,日寇從緬甸入侵滇西,龍雲領導雲南軍民奮起抗戰,於1945年1月收復滇西。由於滇西抗戰及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國民黨蔣介石的嫡系杜聿明宋希濂關麟征等部乘勢進入雲南,打破了由滇系軍閥統治的雲南這個獨立王國。

滇軍抗戰之功

老滇軍朱培德系第三軍,曾參與中條山會戰,軍長唐淮源中將自戕,12師師長寸性奇中將戰死。新滇軍龍雲系包括先後組建的60軍,58軍,新3軍。
滇軍的法式鋼盔滇軍的法式鋼盔
台兒莊戰役,60軍轉戰台兒莊,為台兒莊大捷立下汗馬功勞,旅長陳鐘書少將戰死。
徐州會戰,60軍擔當70萬大軍的後衛部隊,撤往武漢時傷亡過半。其後60軍,58軍、新3軍組成第一集團軍 參加武漢會戰,戰功卓著。自武漢會戰後,滇軍在前線接著參加了三次長沙會戰之鄂南九嶺之戰、大雲山之戰、湘北影珠山之戰、高安上高之戰、贛東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贛北作戰、奉高反掃蕩戰、湘鄂贛邊區作戰、贛江及湘贛公路追擊戰,尤其是以滇軍為主攻軍的收復常德之戰和長衡會戰戰功卓著。
1943年11月初,日軍第三、十三、三十九、六十八、一一六等師團10餘萬眾,向常德我軍發起進攻。常德乃洞庭湖西岸戰略重鎮,日軍由鄂南江陵與洞庭湖北之華容、石首分頭進犯,3日陷南縣,4日陷公安,5日陷松滋,15日陷石門,16日陷津市,24日猛攻常德。余程萬師鏖戰半月,全師犧牲殆盡,常德被陷。蔣介石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派兵收復常德。五十八軍奉令於11月28日由歐震副總司令率領,與第四軍、二十軍援攻常德。五十八軍從江西分宜、宜春駐地,於12月2日星夜馳抵常德南之石門地區。3日,第四軍到達桃源,二十軍到達漢壽。五十八軍為主攻軍,第四軍為左翼軍,二十軍為預備軍,於5日凌晨,向沅江南岸之敵展開猛烈進攻。
台兒莊戰役時的滇軍台兒莊戰役時的滇軍
敵軍陸空配合,凶頑抵抗。血戰至10日午夜,我軍攻勢愈猛,前仆後繼,殺聲震野,敵軍主力開始渡沅江北退,我軍以步炮密集火力,乘敵渡江猛烈掃射,敵死傷甚眾,沅江水為之變紅。友軍配合掃蕩沅水南岸之敵。五十八軍以全部炮兵及友軍配合之炮兵,掩護侯鎮邦之新十師,蕭本元之新十一師,於11日拂曉,由德山市強渡沅江,猛撲常德,與其外圍之敵戰至11時。我軍將士奮勇突入常德市區,與頑抗之守敵展開巷戰,白刃相接,反覆格鬥,至12時,敵終以傷亡慘重而狼狽向北潰逃。侯鎮邦師當即占領常德陣地,蕭本元師全力追殲北潰之敵。午後,常德完全收復。五十八軍收復常德,功勞至大。捷報傳出,遠近歡騰。各界民眾和團體組織慰勞團,政府人員以及美、英、蘇等盟國武官、中外新聞記者涌至常德慰勞滇軍將士,參觀戰俘及戰利品。常德收復後,逃難歸來的居民達四五十萬,衣食住急待解決,五十八軍將士節食三周,將節省軍糧10萬斤及所有存冬衣數萬件分屯四處,布告安民,按口領用;並派軍醫和全軍將士,深入市郊鄉村撫慰居民,建築臨時住房;同時電請有關部門迅速救濟居民,恢復地方行政工作,受到常德人民的熱烈擁護。1944年5月末,日軍七個師團分兵三路,由湘北、湘西、鄂南向我軍進攻直指長沙、衡陽地區,發動了極其兇猛的長衡進攻戰。我軍奮起迎擊,再創日軍。這是敵我最後一次在華中之會戰。6月3日,五十八軍集結瀏陽河南岸地區,軍長魯道源奉令指揮二十一軍及一六二師和九十九師,共同進攻瀏陽河南岸之敵軍第十三師團。五十八軍為主攻軍,二十一軍為左翼,九十九師為右翼,一六二師為機動師。4日拂曉,五十八軍向躍龍市、瀏陽主攻,二十一軍向江背、小女市之敵激戰,將敵壓迫退守瀏陽河北岸,雙方據河炮戰。7日,滇軍新三軍余建勛之一八三師由贛北奉調瀏陽歸五十八軍指揮參戰。敵十三師團主力乘大霧瀰漫之際偷渡瀏陽河,潛竄上栗市趨萍鄉。五十八軍和新三軍一八三師追擊南竄敵軍主力,一路激戰,猛追猛打,敵我傷亡俱大。9日,五十八軍派到一八三師的督促官張天舉陣亡,一八三師師長余建勛負傷。五十八軍新十師連長楊振華在亭安嶺以一個連孤軍阻敵,身陷重圍而不退。另一個連長楊蓋凡,在橫澗橋被一敵軍砍傷左手,仍堅持用右手扼殺該敵。五十八軍新十一師的連長普振國、排長張輝與士兵在五里坡身受重傷,仍堅持戰鬥至陣亡。我軍官兵臨危不懼,捨身衛國的正氣,使敵軍魂飛魄喪,為之震懾。五十八軍與敵軍激戰至10月末,入侵敵軍先後北遁,五十八軍追蹤南殲至郴州、樂昌、殘敵逃入韶關,被我友軍全殲。11月初,五十八軍屯駐郴州、資興、湖口地區整補,長衡大會戰勝利結束,軍長魯道源,師長簫本元、余建勛各紀大功一次。
滇軍第58軍滇軍第58軍

邳縣阻擊戰

邳縣阻擊戰,滇軍27天殲滅萬餘日軍。軍長:盧漢。滇軍在禹王山作戰的滇軍將士們(照片現存於雲南省昭通市博物館)。徐州是蘇魯豫皖四省要衝之地,津浦、隴海鐵路之樞紐,1937年底,南京、濟南淪陷後,
邳縣阻擊戰邳縣阻擊戰
日軍集結24萬兵力南北夾擊我60萬重兵把守的徐州。整場戰役歷時近半年,史稱“徐州會戰”,著名的台兒莊大戰就發生在徐州會戰中。
日軍在經歷台兒莊的慘敗後,於1938年4月下旬重新調整部署,轉而進攻邳縣地區。在這裡,他們遭到抗日名將盧漢指揮的4萬滇軍將士的頑強阻擊。
初戰不利,4萬滇軍千里馳援今天的邳州市,就是當年的邳縣,它位於徐州主城的東北方向,緊鄰山東。1938年4月18日,日軍第10集團軍兵分三路從山東南下。4月20日,日軍第10集團軍坂本支隊主力已向邳縣四戶鎮、大崗子方向攻擊推進。22日,依靠飛機轟炸、火炮掩護、坦克開路的慣用戰法,日軍突破張莊陣地,進入泥灘地區,中國守軍主力退守邳縣北郊的東黃石山、艾山、連防山之線。
龍云為歡送六十軍與官佐的合影龍云為歡送六十軍與官佐的合影
再往後退,徐州東北防線就要出現缺口,將不可收拾。軍情緊急,滇軍第60軍4萬餘將士,從武漢晝夜兼程火速趕赴邳縣戰場,在邢家樓、蒲汪、東莊地區集結,作為第二線部隊待命,準備隨時替換前線疲憊守軍,立即投入戰場。
滇軍第60軍下轄3個師,4萬餘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時任第5軍軍長的杜聿明曾說:“抗日戰爭時我曾遇到雲南部隊,覺得‘中央軍’同這支‘雲南軍’比較起來,軍容上似有遜色。”軍長盧漢到達邳縣探得前線真實情況後,心情有些複雜,既擔心又堅定。擔心的是在日軍機械化、立體化戰鬥模式下,這些年輕後生能否扛得住、頂得住;堅定的是為國而戰是他們的信仰。
慘烈遭遇戰,背著兄弟骨灰與日寇白刃
4月22日,一個短暫寧靜的清晨,4萬滇軍將士急行軍向前線集結。在這安靜得讓人不安的清晨隱伏著巨大殺機。由於前線其他部隊繼續後撤,本來作為預備隊的滇軍,面前已經形成真空,隨時可能與敵人不期而遇。與此同時,日軍第10軍團以步兵兩個聯隊約5000人,炮30餘門、坦克20餘輛從滇軍正面衝來。即將發生的遭遇戰注定慘烈。
抗戰時期的滇軍抗戰時期的滇軍
戰鬥打響了,滇軍第183師與日軍遭遇於陳瓦房、邢家樓、五聖堂一帶,183師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多將士還沒反應過來,日軍的坦克已經沖了過來,狹路相逢勇者勝,滇軍沒有被嚇倒,穩住之後立即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反覆衝殺,形成犬牙交錯的局面。該師1081團2營營長尹國華在陳瓦房率領全營官兵與日軍展開白刃搏殺,全營500多人,最後僅生還1人。542旅旅長陳鐘書在邢家樓和五聖堂率領全旅沖入敵陣,揮刀砍殺,最後被日軍騎兵射中頭部,壯烈犧牲。1084團死傷過半,1連連長趙克陣亡後,其堂兄6連連長趙繼昌將弟弟骨灰裝在布袋裡背在身上,繼續作戰,最後身負重傷。
與此同時,滇軍第182師堅守蒲汪、辛莊,23日,日軍開始進攻,炮火猛轟,坦克配合步兵衝鋒,並在久攻不下後投擲燃燒彈、毒氣彈,日軍數度衝鋒均被打退,陣地前遺屍累累,生還無幾。1079團一個重機槍陣地到傍晚只剩下一個機槍手,團長楊炳麟負傷後,繼任團長又英勇殉國。1080團團長龍雲階夜間率隊增援,與日軍相遇,短兵相接,黑暗中被日軍刺死。經過六個晝夜激戰,182師殲滅大量日軍,全師傷亡過半。
堅守禹王山,鉗制日寇近一個月禹王山位於邳縣戴莊境內,是整個邳縣地區制高點,並與台兒莊遙相呼應,戰略位置十分重要。27日,滇軍184師師長張沖率部扼守禹王山陣地。張沖師長把師指揮所設在禹王山西南坡上,表示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日軍對禹王山志在必得,飛機轟炸,炮擊,坦克、步兵聯合進攻,包抄迂迴,一股被擊敗了,另一股又繼續進犯。第184師官兵奮力反擊,工事隨毀隨修,不斷向山頂投入預備隊,補充的新兵連,前後總兵力450人,傷亡310人。184師堅守禹王山陣地直至5月18日。戰前的禹王山主峰原來高126米,戰鬥中被炮火削減到124米。184師就陣亡官兵3568人、傷1152人。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成功阻擊了日軍兩個甲等機械化師團及偽軍共5萬多人的進攻,將其緊緊地拴在了禹王山下。
60軍將士堅守禹王山陣地60軍將士堅守禹王山陣地
在整個邳縣阻擊戰中,滇軍傷亡13000多人,共殲滅日軍12000多人,同時,滇軍保存了主力,撤出戰鬥到運河南休整。
據統計,8年抗戰,滇軍經歷各重大戰役20餘個,傷亡官兵總計10餘萬人。
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雲南共向國內輸送兵力約40萬,傷亡人數10萬以上,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民眾傷亡的數字。此外,征送中央軍及其他雜項部隊之兵,又約5萬人。這對當時僅有900多萬人口的雲南省來說,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且軍隊的給養完全自籌。
抗戰時的滇軍炮兵抗戰時的滇軍炮兵

解放戰爭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任命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盧漢為中國戰區越南方面受降主官,令其率第一方面軍開往越南。當滇軍開拔後,蔣介石即坐鎮西昌,親自指揮昆明防守司令官杜聿明,於10月3日凌晨突然占領昆明市各要害地區,包圍龍雲的住宅。龍雲在倉皇中逃上五華山。清晨,杜聿明派人給龍雲送去蔣介石的命令,免去他軍委會昆明行轅主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職;任命他為軍委會軍事參議院上將院長,由杜聿明接收雲南地方部隊。龍雲拒絕離開昆明去重慶任職。蔣介石先後派何應欽宋子文來勸駕,又以武力相威逼。龍雲無奈,只得於10月6日乘飛機到重慶任職。蔣介石這次“小偷式政變”(龍雲語),從此結束了龍雲在雲南的十年統治。
滇軍軍官滇軍軍官
此後,龍雲擔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代主任)等閒職,實質遭到蔣介石軟禁。1948年秋,龍雲得到訊息,蔣介石要劫持他到台灣,因而決心出走。在行政院救濟部署空運大隊隊長、美國人陳納德的幫助下,12月8日,龍雲乘飛機秘密離開南京,經上海轉廣州,於9月乘輪船到達香港。龍雲到香港後,即從事反蔣民主活動,加入中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民革中央負責人之一。
盧漢,於是1945年9月20日率領總部人員直飛河內,9月28日在河內總部主持了日軍受降儀式。當幾乎全部滇軍進入越南以後,蔣介石發動了10月3日“小偷式政變”,以武力解除龍雲職務,改組雲南省政府。
盧漢盧漢
10月4日,何應欽以中國陸軍總司令身份飛往河內,名為視察,實則監視盧漢行動。接著,空軍副司令王叔銘飛往河內,向盧漢宣布蔣介石的命令,任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未接任前,由親蔣的新任民政廳長李宗黃(雲南鶴慶人)代理。對此事變,盧漢也無可奈何。
蔣介石原想以李宗黃取代盧漢,但李宗黃與警備司令關麟征鎮壓昆明民主運動,遭到雲南各界的強烈不滿。就在昆明“一二·一慘案”(毆打、殺害愛國請願的師生)的當天,盧漢回到昆明就任雲南省政府主席。但蔣介石要把滇軍調往東北參加內戰,盧漢此時受到控制,被迫同意。他將滇軍兩個軍即曾澤生的第六十軍和盧浚泉的第九十三軍交由孫渡指揮,合編為第六兵團,孫渡任兵團司令,於1946年春開赴東北參加內戰,孫渡還兼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但是,不到兩月,即5月31日,第六十軍第一八四師就在師長潘朔端的率領下在海城起義。
1948年10月,第六十軍二萬餘人在軍長曾澤生率領下在長春起義。而第九十三軍則被東北解放軍消滅於錦州,軍長兼第六兵團司令官盧浚泉被俘虜,派到東北的滇軍就這樣瓦解了。
由於滇軍被調往東北打內戰,盧漢在統治雲南的幾年間,為了掌握自己的武裝,不斷建立和擴充新型的以保全團隊為牌號的滇軍。
1949年,已擴編有十七個保全團,組成了以余建勛為軍長的第七十四軍和以龍澤匯為軍長的第九十三軍。
6月,迫於形勢,蔣介石撤銷了由國民黨中央接近指揮的設在昆明的雲南警備司令部,成立雲南綏靖公署,盧漢以綏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正式合法地總攬了全省的軍政大權。
龍雲從南京逃到香港以後,積極參與反蔣民主活動,成為民革中央的負責人之一。他多次派人回雲南與盧漢聯繫,策動雲南起義。盧漢也看到人民解放軍戰爭的形勢迅猛發展,蔣家王朝崩潰在即,也不願充當蔣介石的殉葬品,暗中也在作起義的準備。他一面與中共地下黨和游擊隊聯絡,一面派人與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以及西南軍政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相約,在適當的時候共同舉行反蔣起義。因而,他在雲南開放了一定限度的民主運動,放鬆了新聞限制,拒絕國民黨中央軍和桂系部隊進入雲南境內,反對在雲南發行銀元券,撤銷軍師長管區和警務處,停止徵兵征糧等。
8月15日,龍雲與黃紹竑 等四十四位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在香港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和主張》的聲明,表示脫離國民黨反動集團,歸向人民,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民眾的歡迎。這事,史稱“香港起義”。同一天,香港報紙登出“雲南在龍雲的策動下,已準備成熟,即將舉行起義”的訊息。國民黨行政院長閻錫山獲悉後,主張即以武力解決雲南問題,代總統李宗仁也下令指派桂系部隊入滇震懾。蔣介石恐怕雲南落入桂系之手,於8月24日由台灣飛往重慶,連續發電報召盧漢赴渝。
盧漢顧慮重重,怕被扣留,稱病不去,一拖再拖。蔣介石派俞濟時到昆明催促,盧漢無奈,只好派民政廳長楊文清、省政府秘書長朱景暄代表他前往。但蔣介石一定要盧漢親自去面商,同時派出中央軍余程萬第二十六軍、李彌第八軍、劉伯龍第八十九軍分路向雲南進逼,形成對昆明的包圍之勢。另外,西南軍政長官張群多次來電催促,表示願意擔保全全。盧漢迫於形勢,不得已於9月6日飛往重慶。臨行前,盧漢對安恩溥、龍澤匯等人說:“我這次去重慶,吉凶難卜,萬一被扣,就插紅旗,通電起義,不要管我。”他指定軍事由龍澤匯負責,政務由安恩溥負責。
盧漢到重慶後,即主動向蔣介石提出辭職。當時,蔣介石要利用雲南作為反共基地,需要穩住這塊大後方的秩序,因而他不僅沒有扣留盧漢,反而表示交給盧漢全權處理雲南問題,並撥軍費銀元一百萬元以及武器、彈藥裝備補充雲南兩個軍,但是,要盧漢逮捕黑名單上的一大批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盧漢表面上同意,於9月8日下午即飛回昆明,立即通知了黑名單上的一些共產黨員迅速轉移。
9月9日下午,雲南的特務在軍統西南特區區長徐遠舉等的率領下進行大搜捕,共逮捕近五百人之多。這就是“九·九整肅”事件。經過殘酷的審訊後,準備槍決的有一百多人,其餘的也大多判了刑。國民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企圖借刀殺人,嫁禍盧漢,將處理人員的名單送交盧漢,要他立即批准。盧漢採取複審拖延的辦法,直到11月初,李宗仁逃往香港路過昆明,經盧漢請求,李宗仁同意從寬處理這批人員,盧漢即下令一律釋放。
11月下旬,貴陽、重慶相繼解放,人民解放軍已迫近雲南,盧漢將其第七十四軍和第九十三軍調往昆明及其附近地區,作好起義的準備工作。
12月1日,盧漢下令成立昆明警備司令部,加強治安管理,維持社會秩序。
盧漢準備起義這一情報,國民黨國防部駐雲南區專員兼軍統局雲南站站長沈醉已經掌握,他電告毛人鳳,請求指示。由於時局緊張,怕殺了盧漢會導致雲南人民更加強烈的反抗,毛人鳳遲遲沒有下達命令,只命令沈醉嚴密地監視盧漢。
12月6日,沈醉親自去見盧漢,對他進行試探,提出要在昆明進行一次大搜捕和大破壞,但盧漢搖搖頭說:“目前時局緊張,不能這樣做,免得人心混亂。”以此來應付沈醉。同一天,西南軍政長官張群飛到昆明,監視盧漢,要把雲南建成反共的基地。
12月8日,蔣介石召集駐滇各軍軍長余程萬李彌等開會。盧漢即利用余程萬、李彌離開昆明的時機抓緊布置,並決定於12月9日夜舉行起義。
9日下午,張群、余程萬、李彌等又回到昆明。盧漢突然派兵把張群軟禁在自己家中,然後把張群的圖章抄走,並以張群的名義發出通知,邀請國民黨中央駐滇軍事首腦於當晚九時在盧漢公館舉行緊急會議。結果,當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第二十六軍軍長余程萬、師長石補天、空軍第五軍區副司令沈延世、憲兵副司令李楚藩、軍統雲南站站長沈醉等依時到達後,亦遭到軟禁。晚上十時正,盧漢在五華山雲南省政府主席辦公室宣布了“雲南起義”的命令。同時向全國發出起義的通電,成立了以盧漢為主席的雲南人民臨時軍事委員會,作為臨時的最高權力機關。
12月10日,盧漢迫使李彌、余程萬、沈醉等發布手令,命令國民黨中央軍及軍統特務停止一切的活動,服從盧漢的指揮。但是,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並沒有執行手令,從12月16日起,三面包圍昆明,全面發起攻勢。盧漢指揮昆明軍民,開始了艱苦的昆明保衛戰。由於戰況危急,盧漢不得已將李彌、余程萬、石補天釋放。他們出去之前都滿口答應,歸隊後,一定製止部隊攻打昆明。但是,他們歸隊後,不但沒有停止對昆明的進攻,反而打得更加激烈。國民黨軍一度進占昆明飛機場,推進到昆明城邊,但仍被昆明人民和起義部隊擊退。
12月21日,敵軍得知人民解放軍即將進抵昆明,紛紛撤退,堅持了一周的昆明保衛戰勝利結束。不久,人民解放軍迅速進軍滇南、滇東,徹底消滅了國民黨在雲南的全部軍事力量。1950年2月20日,陳賡宋任窮率領解放大軍進入昆明。
盧漢(右)和陳賡(中)、宋任窮盧漢(右)和陳賡(中)、宋任窮
3月,雲南省成立軍政委員會,盧漢任主任。
雲南起義,標誌著滇系軍閥的最終結束。新滇系軍閥的首領龍雲和盧漢,在歷史的轉折關頭,選擇了和平起義。

總體評價

滇軍,從軍閥混戰到護國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經曲曲折折。總的來說,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雲南共向國內輸送兵力約40萬,傷亡人數10萬以上,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民眾傷亡的數字。此外,征送中央軍及其他雜項部隊之兵,又約5萬人。這對當時僅有900多萬人口的雲南省來說,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且軍隊的給養完全由地方自籌,雲南對整箇中國的抗戰做出了她最大的貢獻。
滇軍滇軍
滇軍,也以它悲壯的犧牲和輝煌的勝利而載入20世紀中國抗日戰爭的史冊。抗戰中,滇軍中出現了盧漢孫渡張沖魯道源范石生這樣的抗日名將;也出現了唐維源、寸性奇、陳仲書這樣的抗日烈士,卻沒有出過投降的將軍,更沒有出現過偽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種崇高的民族情操,是滇軍的驕傲,也是雲南人民的光榮,這就是“滇軍精神”,也是“雲南精神”。
抗戰勝利後,三支滇軍勁旅國民革命軍第60軍、新編第3軍、第58軍,分別代表國家、戰區司令長官,在越南、九江、南昌接受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條件投降,洗雪了近百年來中華民族被侵略、侮辱的恥辱。滇軍歷史之功不容忘記和磨滅。

其他相關

朱德
曾任滇軍團長、少將旅長,中將警察廳長勛二位的朱德,因親身經歷了護國戰爭的勝利和軍閥混戰的失敗,知道了信仰的力量,一隻沒有信仰的軍隊無論如何英勇,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消失的無影無蹤,為了找到這個維護戰鬥力的信仰靈魂,棄官離職,赴德國留學,經過周恩來的老師張申府介紹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後成了紅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他在滇軍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他的游擊戰開創者和大兵團指揮經驗,後來統統在年期一代的紅軍將領和整個紅軍身上得到移植和再現。即使是毛,在兵法上也不過是他的學生。這在井岡山就是公認的。建國後,無可爭辯的成為共和國第一元帥、從這個意義上講,狹義的滇軍不存在了,廣義的滇軍護國精神卻沒有消失。
黃埔軍校
當黃埔軍校於1924年成立的時候,雲南陸軍講武堂已有15年的歷史了。那時,雲南陸軍講武堂已招收了18期學員,它的優秀師生在1911年10月30日(農曆九月初九)的“重九起義”和護國、護法戰爭中,功勳卓著,使得學校聲名遠揚,鼓舞了決心從軍的中國青年,一些外國學子也慕名而來。當廣州黃埔軍校成立時,雲南陸軍講武堂師生應邀前往援助建校。據記載,在黃埔軍校成立時的7人領導小組中,就有講武堂教官王柏齡何應欽林振雄,他們分別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教務總長、總教官和管理部主任,成了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時的左膀右臂。當時,由講武堂派出的教官,幾乎占了黃埔軍校的“半壁江山”。講武堂的這些教官和畢業生把雲南的成功教學經驗帶到了黃埔軍校,甚至還把蔡鍔為講武堂編寫的軍事教材《曾胡治兵語錄》帶入黃埔軍校,作為人手一冊的教科書。後來人們說,黃埔軍校是培養將軍的搖籃,而雲南陸軍講武堂則是黃埔軍校的搖籃。
黃埔軍校初建的時候,從雲南講武堂廣州分校借去了全套講義和大部教師,其中就有葉劍英,當時就有人說黃埔不過是雲南陸軍講武堂的黃埔分校。 
滇軍60軍
滇軍60軍長春起義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在韓戰第一個攻入漢城,這也是自1840年以來我軍第一個打進別國首都,守衛西藏的陸軍52旅就是這隻軍隊的濃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