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道源

魯道源

魯道源(1898—1985) ,中國國民黨陸軍中將,雲南昌寧人,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後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抗戰期間,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八軍新編第十一師師長、第五十八軍副軍長及軍長,積極參加抗戰。抗戰勝利時,在南昌接受日軍投降。抗戰勝利後,任整編第五十八師師長、第十四綏靖區主任、第十一兵團司令官兼武漢守備區司令等。1949年率殘部退入越南。1952年赴台灣,任台灣國防部中將參議、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等。1985年3月12日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道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85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雲南講武堂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抗擊日寇
  • 代表作品:《鐵峯集》
早年經歷,長沙會戰,收復常德,南昌受降,敗退台灣,

早年經歷

魯道源(1898—1980),出生於雲南省保山市。1915年1月進入雲南講武堂學習,專業為軍事參謀專業, 1920年1月畢業,因成績優異留校任少尉, 1921年8月轉任部隊中尉,後以晉升至上校團長, 1928年1月調升為陸軍少將兼旅長,時年僅30歲,為當時最年輕的少將。魯道源東征西戰,功績卓著,上級賞識所致也。後中央重整軍旅,魯道源被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為師長。

長沙會戰

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8月,南京國防最高會議,龍雲組建六十軍出征。1938年7月漢口最高軍事會議,龍雲再組建五十八軍出征,下轄新編第十、十一、十二計三個師。軍長為孫渡,魯道源任新十一師師長。1938年8月1日,在數萬民眾的歡送下,五十八軍浩浩蕩蕩出雲南。
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日寇以為奪九嶺(今湖北省通城縣馬港鎮)有如囊中取物,但再次戰敗。1941年元月四日,日寇以步炮聯契約二聯隊的兵力,大舉進犯九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電告五十八軍軍長孫渡,命令副軍長魯道源立即赴前線督戰收復九嶺,並授予生殺大權。舊疾復發的魯道源抱病於元月七日午夜冒風雨出發,僅帶高級參謀一人,衛士及通信兵各一排,步兵一營。九日下午五時,魯道源到達夏家洞,立即部署反攻,嚴命部隊“只進不準退”。十一日九嶺重歸中國軍隊手中,魯道源即題詞“立馬九嶺”。中央社一月十三日發出戰訊:西瞰洞庭,茫無涯際;北望武漢,原野蒼茫。敵軍爭奪此處山頭,已有二次,前年長沙會戰時為第一次,今為第二次。敵糾集一萬五千餘之兵力,於一月六日起向我九嶺包圍,欲將其通城外衛線擴展至九嶺。當敵猖獗進犯時,我左翼之黃岸市、保定關,右翼之陽台尖、雪堂嶺均被敵竄擾。九嶺前進少數據點因地形突出,我軍乃主動轉進。九日起我軍實施全面殲滅戰,至十一日將敵各個擊破,不僅將進犯兩翼之敵軍驅逐盡淨,九嶺正面各前進據點,亦悉復舊觀……以沿途所見敵之屍體與傷兵,再證以俘虜供狀,證明敵此次進犯,死亡至少在三千以上。
1941年秋第二次長沙會戰,日寇傾十二萬以上兵力,企圖一舉奪取長沙。魯道源奉命轉戰,於大雲山、汨羅江、新牆河之間,或迎擊、或尾追,多有斬獲。魯道源以豪邁心情,寫出了《二次長沙會戰即景》:“強渡新牆可奈何,汨羅江上又揮戈。錐形突進成功少,剪式夾攻勝算多。雲晴兩湖日鬼哭,風傳三島月婆娑。瀏陽煙雨岳陽外,灑遍洞庭水不波。”記者即詩相和:“二次圖湘奈我何,高唐重奮魯陽戈。三軍用命民同敵,一將功成得道多。幕阜山前催戰馬,新牆河下舞婆娑。雨過天青雲煙掃,秋水洞庭夜不波。”
長沙以北,有座綠莽莽的影珠山。民謠說:“影珠山,離天三尺三,人要低頭過,馬要卸卻鞍。”影珠山阻擊戰是第三次長沙會戰的關鍵戰役。1942年1月4日,進攻長沙的日軍在中國國民黨守軍的頑強抵禦下全線潰退。影珠山是日軍潰逃的唯一退路。蔣介石嚴令影珠山守軍:“務須阻止、切斷敵軍退路,如敵從某軍正面逃走,即將其軍長槍斃!”固守影珠山的是五十八軍和二十軍。增援的七十三軍、第四軍和二十六軍擔任由北向南堵擊日軍的任務。此役幾乎全殲了日軍第3師團、第9混成旅團以及製造南京大屠殺的第6師團,共斃敵三萬三千九百餘人,繳獲戰馬千餘匹和大批槍炮、彈藥及輜重。其中五十八軍殲滅日寇萬餘人,但國軍將士也多壯烈犧牲。魯道源特建烈士紀念碑一座,並作《影珠山烈士碑歌》:“君不見三次長沙會戰兮將匝月,頑敵慘敗兮如豺豕之奔蹶。又遭我福臨鋪之堵擊兮,如障狂瀾而無闕。敵作困獸之鬥兮,乃大戰於影珠山之岩穴。雲密密兮天雨,雪風怒號兮聲悲切。血肉橫飛兮,炮火掀天而狂熱。前仆而後繼兮,嗟我戰士之英烈。鏖戰七日兮,彈盡而糧絕。乃白刃以肉搏兮,齊衝鋒而浴血。敵終不支兮,竟被我一鼓而殲滅。屍骨枕藉兮,既盈萬而纍百。俘獲無算兮,振國威之赫赫。冀死事之不朽兮,爰作歌以記石。”魯道源又築萬人冢,盡收敵人屍骨葬入。

收復常德

1943年12月3日半夜常德失守,僅剩師長余程萬率200多人突圍。12月4日,五十八軍趕到沅水南岸常德外圍戰場。12月6日中國軍隊開始總反攻常德,五十八軍擔任正面主攻。魯道源將指揮所移至何家沖。九日清晨新十師屬部追擊退往石公廟之敵,新十一師32團主力向常德攻擊前進,並令占領南站之部受炮火掩護強渡過江,協攻常德。十二時許,國軍冒死力戰,奮勇突入常德城。敗退之敵會合增援部隊,在飛機掩護下向常德西北門猛力反撲。竄入城內之敵與我短兵相接,三小時內雙方死傷奇重,國軍於下午四時許被迫退出。形勢嚴重,魯道源當即命新十一師主力漏夜渡河增援。十日,魯道源下達手令:“子夜之前仍不能肅清常德之敵,指揮官提頭來見!”十一日,新十一師一面穩定陣地,一面準備夜間攻擊:派部分兵迂迴常德城西北地區攻擊敵左側背,主力則由東門向正面之敵攻擊。新十師屬部進至南站,攻上下南門。此時,日寇主力分批撤離常德,尚余殘部是頑敵,與進入常德的中國軍隊進行拚死巷戰。面對此情此景,魯道源感慨萬分,即寫詩記道:“兒郎對對武陵圍,血肉霜風向北飛。城破負廓猶巷戰,問他倭虜幾時歸?”十二日拂曉,常德終於收復。魯道源騎著日本戰馬進城。街道冷月如霜,耳邊寒風呼鳴,傾頹破敗的牆屋間,滿目敵人骸骨。他即興賦詩:“動地驚天泣鬼神,軍稱長勝克名城。月明江畔朔風起,似有嗷嗷倭寇鳴。”國民政府授予魯道源三等雲麾勳章。

南昌受降

1945年8月26日,中國戰區劃為16個受降區。江西為第五受降區,薛岳為受降主官。31日薛岳向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將發出了備忘錄,限令在南昌、九江地區所有日軍停止一切抵抗,辦理投降事宜,並指定魯道源代表他到南昌受降。1945年9月14日在南昌中山路中央銀行舉行受降儀式。這裡曾是日寇憲兵隊駐地,是殘殺中華愛國志士的魔窟。魯道源選擇在這裡受降,是要洗盡民族的奇恥大辱。9時30分,肅穆、隆重而簡單的簽降儀式正式開始,由中正大學教授黃輝邦擔任日語翻譯。在悠揚、激越的軍樂聲中,魯道源步入了受降官主座。他身著中國軍隊將領的中山式制服,腳穿黃色的長統馬靴,胸前佩戴各次戰役獲得的勳章,腰間武裝帶掛起中國“軍人魂”小劍。笠原幸雄低頭把一長一短兩把佩刀(長為指揮刀,短為剖腹劍)捧呈給魯道源。司儀宏亮地喊出“呈遞投降書”。魯道源接過笠原立正鞠躬呈上的投降書後,對笠原等進行簡短訓話。魯說:“深盼自此莊嚴之時刻以後,由過去流血中產生更完美之世界,以信義諒解為基礎,同致力於和平光明之大道。”其和緩之詞是按蔣介石戰後廣播“以德報怨”的調子擬定的。言畢,魯道源當場口贈降者兩句詩:“八年一覺侵略夢,贏得屍灰半袋歸。”當晚,魯道源以私人身份召見笠原幸雄,問他有何感想。笠原幸雄沮喪地說:“我來華之前,在東京蓋了一棟小洋房,滿植櫻花。美國空軍轟炸東京,房子和櫻花同時都毀了。我的軍人生命也跟著櫻花凋謝了。”魯問笠原幸雄白天交刀時為何掉淚?他說:“我的家族是有800年歷史的幕府將軍家族,這把佩刀是祖傳下來的。交出它,我家族800年的武士道精神不復存在。如不是要回國向天皇交代,我已切腹。”笠原幸雄沒有剖腹,他的一位部下卻在南昌中正橋頭下面擺一香案,跪拜東方後剖腹自殺。聽後魯道源有些愕然。他實在無法理解:煙花般燦爛的櫻花,為何要附身軍國主義?

敗退台灣

1949年7月,魯道源任國民革命家第十一兵團司令兼五十八軍軍長。李宗仁任命魯道源取代盧漢為雲南省主席。但尚未到任,局勢驟變,盧漢反戈。河南省主席張軫勸魯道源步盧漢後塵,他以“忠臣不侍二主”為由予以拒絕。共產黨軍四野第43軍副軍長的李作鵬曾說,他指揮最為得意戰鬥之一,就是率43軍全殲魯道源和張淦兵團。1949年11月,國共粵桂邊戰役打響。11月28日午夜,魯道源逃到廣西玉林。29日上午,玉林政要名流接到一張請柬,說十一兵團司令兼五十八軍軍長魯道源蒞臨本縣,於下午4點在吉星樓宴請各位。那吉星樓是當年李宗仁交際玩樂的場所。沒想到宴席還沒開始,北流方向傳來共產黨軍的隆隆炮聲。魯道源慌忙駕車逃去。赴台灣後,一段時間魯道源家過得很苦。魯道源的座椅背後牆上幾十年掛著一副對聯:“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惜死。”橫聯是“則天下太平矣”。魯道源一生廉潔,到台灣時一貧如洗,1985年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