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民國陸軍上將)

王均(民國陸軍上將)

王均,雲南呈貢縣大河口村人,民國陸軍上將,滇系軍閥將領,(1891~1936年)字治平。其父王興南為中醫,見長於兒科,逢疑難雜症亦常能妙手回春。王均為長子,七歲啟蒙,十一歲入縣三台書院,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赴省考入雲南陸軍速成學堂。三十四年(1908年)雲南留日士官生李根源回滇任雲南講武堂監督,將隨營學校及陸軍速成學堂併入講武堂,王均編入講武堂一期丙班,經楊蓁、黃毓英介紹加入了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年)夏,畢業後入滇(新)軍十九鎮三十七協七十三標第二營第七隊(連)朱培德部任哨官(排長)。辛亥雲南“重九”起義時,王均所屬的部隊七十三標首先行動,破北城門,克軍械局,占五華山,建功尤著,他因奮勇作戰而負傷。後隨軍入川,在攻敘府、瀘州、自貢等戰役中表現突出而升連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均
  • 出生日期:1891
  • 逝世日期:1936年
  • :治平
護國,北伐,內戰,

護國

民國4年(1915)12月,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等在昆明發動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護國運動”,誓師北伐,王均編入護國第二軍第二梯團方聲濤部。翌年3月,第二軍進軍廣西,在護國挺進軍的協同下與北洋軍龍覲光部在滇桂邊境的廣南、剝隘、龍潭等地激戰,龍軍六千餘人繳械,迫使龍覲光窮蹙而降,促進廣西都督陸榮廷宣布獨立,第二軍遂進駐百色,王均升任營長。4月,龍濟光宣布廣東獨立,5月第二軍進入廣東,協助兩廣組織軍隊向湖南、江西進攻。民國7年(1918年),王均升任駐粵滇軍第四師參謀長,後兼第38團團長,1922年任直轄滇軍第一混成旅旅長,1923年孫中山設陸海軍大本營,他任拱衛軍第一混成旅旅長,7月拱衛軍改編為中央直轄第一軍,他任第一師師長。

北伐

民國15年(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發動北伐戰爭,王均任第三軍第七師師長,9月中旬隨朱培德出醴陵,攻江西,首戰新喻縣仰天崗,擊潰江西督辦鄧如琢精銳一個師,繼經南昌萬壽宮戰役及牛行車站戰役,殲滅了軍閥孫傳芳的主力(作戰中第三軍鬥志高昂,傷亡六千餘人),於11月克復南昌。朱培德主持江西,升任第五路軍總指揮,王繼第三軍軍長職,併兼南昌衛戍司令、江西省政府委員。民國16年(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5月12日,王在南昌召開第三軍第七、九兩師政工人員會議,以“歡送”為名,命武裝士兵包圍會場,宣布解除部隊政工人員職務,送交“武漢政府”發落。

內戰

1927年10月,當選軍事委員會委員,1928年10月北伐成功後,部隊縮編,任第7師師長。對井崗山的老同學朱德進行圍剿作戰,1929年4月蔣桂戰爭爆發時,任討逆軍第一路左翼副總指揮,9月升為第三軍軍長,免兼江西省政府委員,1930年中原大戰時,任攻毫軍總指揮,圍困孫殿英部,8月任隴海路右翼地區守備地區總指揮,第二總預備隊指揮官,後任第七縱隊指揮官,左翼挺進軍總指揮,追擊軍第二路總指揮。戰爭勝利後,1931年1月任津浦路守備司令,1932年夏,任鄂豫皖三省剿匪軍右路副總指揮兼第二縱隊司令,但在蘇家埠戰役中遭到紅四方面軍的沉重打擊,民國24~25年(1935~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先後經長徵到達陝北,他又參與指揮對陝甘寧邊區的進攻。民國25年(1936年)11月8日,乘軍用飛機赴前線督戰,飛至甘肅省通渭縣馬營西浪石灘,墜機殞命。國民黨政府追授陸軍上將銜,葬南京中山陵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