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埃爾·莫蘭(Noel Molland)寫道,支持ALF的理念可被追溯到19世紀的英格蘭和來自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RSPCA)的一小撮激進分子。
1824年,一位反奴隸制的激進分子凱瑟琳·斯米蒂斯(Catherine Smithies)建立了RSPCA的一支青年團體,稱為仁慈連(Bands of Mercy),它是一個模仿禁酒學會少年禁酒會(Bands of Hope,其目的是使兒童參與禁酒運動)的兒童俱樂部。仁慈連本來是想要去鼓勵兒童愛護動物的,儘管據說其中某些成員的反應比RSPCA預期的更為熱情,並因參與到反對獵人的直接行動中故意破壞他們的來復槍而變得知名起來。1963年12月,來自德文郡布里克森姆的記者約翰·普雷斯蒂奇(John Prestige)被派去報導德文郡與薩默塞特郡的一項獵鹿犬賽事,在那裡目睹了獵人追殺一隻懷孕的母鹿後,他重拾起了組織化反對狩獵的直接行動的想法。按照《衛報》的說法,Prestige在反殘酷運動聯盟的支持下,決定組建狩獵破壞者聯合會(Hunt Saboteurs Association,HSA),它逐漸發展成訓練有素、遍布英格蘭的志願者團體,志願者們會通過吹響打獵號角和釋放干擾獵犬的迷惑氣味來阻撓狩獵。
寄給政客的郵件炸彈被動物權利義勇軍(Animal Rights Militia,ARM)認領了。瑪氏朱古力棒的惡作劇現在也被報紙認為系ARM所為,雖然後來成為內政部一部長的戴維·梅勒(David Mellor)在1984年11月19日向下議院作的初步報告很明確,承擔責任的是動物解放陣線。這是責任從一個名義向另一個轉移的較早的實例,取決於行動的性質,這同ARM與另一個“化名”正義部一樣——後者在1993年被首次使用——作為行動分子用來指做不到ALF“不傷害任何生物”原則的直接行動的名稱,即不遵守ALF不危害生命的方針的行動者所用的名義而產生。初期堅持ALF非暴力方針重要性的羅尼·李,似乎支持該想法。一篇署名RL的文章——估計是羅尼·李(Ronnie Lee)——在ALF支援團1984年10月的時事通訊中,建議行動分子成立“新的團體…在新的名義下,採取不排除對動物虐待者使用暴力的政策”。
從1983年起,一連串的燃燒彈在銷售毛皮的百貨商店中爆炸,目的是觸發自動噴淋系統來引起損失,儘管數個店鋪被部分或完全地摧毀了。1985年9月,縱火裝置被安放在莎拉·甘格利(Sharat Gangoli)博士和斯圖爾特·沃克(Stuart Walker)博士的汽車底下,他們都是英國工業生物研究協會(British Industrial B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BIBRA)的動物研究員,兩車都遭到嚴重破壞但無人受傷,而ARM宣稱對此負責。1986年1月,ARM表示,它已經在亨廷頓生命科學的四名雇員的汽車底下放好了裝置,定時依次互相間隔一小時地爆炸。另外一個裝置給放在了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一名研究員安道·塞波斯坦尼(Andor Sebesteny)博士的汽車底下,但在其爆炸以前被他發現。
無領袖抵抗與冒名(false flag)的威脅
1989年2月,一起爆炸摧毀了布里斯托大學內的參議院議廳酒吧(Senate House bar),襲擊由陌生的“被虐動物協會”(Animal Abused Society)認領。1990年6月,兩日內,炸彈分別在工作于波爾頓科學園區(Porton Down)一家防化研究所的獸醫瑪格麗特·巴斯克維爾(Margaret Baskerville)和布里斯托大學心理學家派屈克·馬克斯·海德利(Patrick Max Headley)的汽車內爆炸。6月9日當使用水銀傾側開關裝置的炸彈緊鄰著油箱爆炸時,巴斯克維爾跳出了其小型吉普的車窗外,而無傷逃脫。在6月10日周日對海德利的襲擊中,《新科學人》描述其涉及使用塑膠炸藥,經過的嬰孩車中一名13個月大的嬰孩嚴重受傷,據報導遭閃光灼傷,一隻手指的局部較危險,他的背上還受了彈片傷。
爆炸後的若干天,陌生的“英國動物權利協會”(British Animal Rights Society)宣稱為薩默塞特郡某獵人的路虎上拴的鐵釘炸彈負責。法庭證據使警方逮捕了車主,他供認炸了他自己的汽車,為的是玷污動物權利運動的聲譽,並要求把兩起類似的違法行為也考慮進去。他被監禁了九個月。巴斯克維爾和海德利的炸彈襲擊者從未被捉拿到,儘管運動中的許多人覺得它們是冒名(false flag)行為——由“密探”實施的敗壞ALF名譽的行動——卻再沒出現過那樣的證據。
PETA的會長英格麗德·紐柯克(Ingrid Newkirk)敘述道,首個ALF細胞建立於1982年下半年,在她稱之為“Valerie”的一名警官受銀泉獼猴案引發的宣傳的影響,並飛往英國尋求得到ALF的培訓以後。她冒充是一記者,那時正在為英國廢除活體解剖聯盟(British Union for the Abolition of Vivisection,BUAV)工作的金·斯托伍德安排她結識了羅尼·李。李據傳聞指引她至訓練營,學習如何潛入實驗室。紐柯克寫道,Valerie重歸馬里蘭州並建立一個ALF細胞,1982年12月24日於霍華德大學進行了其首次襲擊,轉移走那裡的24隻貓,其中有些後腿已被致殘。
為ALF代言的行動主義者表示,運動是非暴力的。在2006年的一部紀錄片《面具背後》(Behind the Mask)中,美國的行動分子羅德·科羅納多(Rod Coronado)說:“我所知道的將我們與我們往往被指責為的人——指恐怖分子、暴力犯——區分開來的一件事,是我們誰也沒傷害過這一事實。”不過ALF發言人和行動者們普遍被批評要么未能譴責暴力行為,要么他們自己就參與其中。監控著美國國內極端主義的南方貧困法律中心類似的、明顯的恐怖主義策略”,而2005年1月,ALF則在一份計畫草案檔案中被美國國土安全部列為國內恐怖組織。
英國的行動分子基思·曼(Keith Mann)被認為是“在ALF的金字塔尖”活動的人。他是《從薄暮直至黎明:一個知情人看動物解放陣線的成長》(From Dusk 'til Dawn: An Insider's View of the Growth of the Animal Liberation Movement)(2007)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