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鏈分析法(Value chain analysis)

價值鏈分析法

Value chain analysis一般指本詞條

價值鏈分析法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提出來的,是一種尋求確定企業競爭優勢的工具。即運用系統性方法來考察企業各項活動和相互關係,從而找尋具有競爭優勢的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價值鏈分析法
  • 根據美國
  • 人物麥可波特
  • 解釋:尋具有競爭優勢的資源
思想內涵,特點分析,內容分析,識別價值,確立類型,分析方法,

思想內涵

價值鏈思想認為企業的價值增加過程,按照經濟和技術的相對獨立性,可以分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的多個價值活動,這些價值活動形成一個獨特的價值鏈。價值活動是企業所從事的物質上和技術上的各項活動,不同企業的價值活動劃分與構成不同,價值鏈也不同。
對製造業來說,價值鏈的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外部後勤、市場行銷、服務;輔助活動包括企業基礎設施(企業運營中各種保證措施的總稱)、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採購。每一活動都包括直接創造價值的活動、間接創造價值的活動、質量保證活動三部分。企業內部某一個活動是否創造價值,看它是否提供了後續活動所需要的東西、是否降低了後續活動的成本、是否改善了後續活動的質量。
價值鏈的含義可以概括為:第一,企業各項活動之間都有密切聯繫,如原材料供應的計畫性、及時性和協調性與企業的生產製造有密切的聯繫;第二,每項活動都能給企業帶來有形或無形的價值,如售後服務這項活動,如果企業密切注意顧客所需或做好售後服務,就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從而帶來無形價值;第三,價值鏈不僅包括企業內容各鏈式活動,而且更重要的是,還包括企業外部活動,如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與顧客之間的關係。

特點分析

(一)價值鏈分析的基礎是價值,各種價值活動構成價值鏈
價值是買方願意為企業提供經他們的產品所支付的價格。也是代表著顧客需求滿足的實現。價值活動是企業所從事的物質上和技術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項活動。它們是企業製造對買方有價值的產品的基石。
(二)價值活動可分為兩種活動: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
基本活動是涉及產品的物質創造及其銷售、轉移給買方和售後服務的各種活動。輔助活動是輔助基本活動並通過提供外購投入、技術、人力資源以及各種公司範圍的職能以相互支持。
(三)價值鏈列示了總價值
價值鏈除包括價值活動外,還包括利潤,利潤是總價值與從事各種價值活動的總成本之差。
(四)價值鏈的整體性
企業的價值鏈體現在更廣泛的價值系統中。供應商擁有創造和交付企業價值鏈所使用的外購輸入的價值鏈(上游價值),許多產品通過渠道價值鏈(渠道價值)到達買方手中,企業產品最終成為買方價值鏈的一部分,這些價值鏈都在影響企業的價值鏈。因此,獲取並保持競爭優勢不僅要理解企業自身的價值鏈,而且也要理解企業價值鏈所處的價值系統。
(五)價值鏈的異質性
不同的產業具有不同的價值鏈。在同一產業,不同的企業的價值鏈也不同,這反映了他們各自的歷史、戰略以及實施戰略的途徑等方面的不同,同時也代表著企業競爭優勢的一種潛在來源。

內容分析

識別價值

識別價值活動要求在技術上和戰略上有顯著差別的多種活動相互獨立。如前所述,價值活動有兩類: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

確立類型

在每類基本和輔助活動中,都有三種不同類型。
1、直接活動:涉及直接為買方創造價值的各種活動,例如零部件加工、安裝、產品設計、銷售、人員招聘等。
2、間接活動:指那些使直接活動持續進行成為可能的各種活動,如設備維修與管理,工具製造,原材料供應與儲存,新產品開發等。
3、質量保證:指確證與其它活動質量的各種活動,例如監督、視察、檢測、核對、調整和返工等。
這些活動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濟效果,對競爭優勢的確立起著不同的作用,應該加以區分,權衡取捨,以確定核心和非核心活動。

分析方法

每一種最終產品從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達最終的消費者手中,都要經過無數個相互聯繫的作業環節,這就是作業鏈。價值鏈分析法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將基本的原材料到最終用戶之間的價值鏈分解成與戰略相關的活動,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質和差異產生的原因,是確定競爭對手成本的工具,也是SCM制定本公司競爭策略的基礎。我們可以從內部、縱向和橫向三個角度展開分析。
這是企業進行價值鏈分析的起點。企業內部可分解為許多單元價值鏈,商品在企業內部價值鏈上的轉移完成了價值的逐步積累與轉移。每個單元鏈上都要消耗成本並產生價值,而且它們有著廣泛的聯繫,如生產作業和內部後勤的聯繫、質量控制與售後服務的聯繫、基本生產與維修活動的聯繫等。深入分析這些聯繫可減少那些不增加價值的作業,並通過協調和最最佳化兩種策略的融洽配合,提高運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時也為縱向和橫向價值鏈分析奠定基礎。
它反映了企業與供應商、銷售商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這為企業增強其競爭優勢提供了機會。企業通過分析上游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特點及其與本企業價值鏈的其他連線點,往往可以十分顯著地影響自身成本,甚至使企業與其上下游共同降低成本,提高這些相關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例如,施樂公司通過向供應商提供其生產進度表,使供應商能將生產所需的元器件及時運過來,同時降低了雙方的庫存成本。在對各類聯繫進行了分析的基礎上,企業可求出各作業活動的成本、收入及資產報酬率等,從而看出哪一活動較具競爭力、哪一活動價值較低,由此再決定往其上游或下游併購的策略或將自身價值鏈中一些價值較低的作業活動出售或實行外包,逐步調整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及其範圍,從而實現價值鏈的重構,從根本上改變成本地位,提高企業競爭力。四川峨鐵的重組便是個典型的例子。川投集團整體兼併峨鐵廠、嘉陽電廠和嘉陽煤礦,重組後占峨鐵生產成本60%的電價將大幅降低,每年可節約成本幾千萬元。通過調整,峨鐵的產量可以上一個台階,實現規模經濟,又可降低單位固定成本。而對嘉陽電廠和嘉陽煤礦而言,則有了一個穩定的銷售市場,其銷售費用亦大幅降低。同時川投集團還併購了長鋼股份,為峨鐵打開了銷路。這一重組併購搞活了三家劣勢國有企業。
如果從更廣闊的視野進行縱向價值鏈分析,就是產業結構的分析,這對企業進入某一市場時如何選擇人口及占有哪些部分,以及在現有市場中外包、併購、整合等策略的制定都有極其重大的指導作用。
這是企業確定競爭對手成本的基本工具,也是公司進行戰略定位的基礎。
比如通過對企業自身各經營環節的成本測算,不同成本額的公司可採用不同的競爭方式,面對成本較高但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可採用低成本策略,揚長避短,爭取成本優勢,使得規模小、資金實力相對較弱的小公司在主幹公司的壓力下能夠求得生存與發展;而相對於成本較低的競爭對手,可運用差異性戰略,注重提高質量,以優質服務吸引顧客,而非盲目地進行價格戰,使自身在面臨價格低廉的小公司挑戰時,仍能立於不敗之地,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