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2011計畫”首批入列高校,教育部和江蘇省政府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入選國家“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蘇州大學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東吳大學,1900年創辦),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大學學科體系舉辦的大學,在中國最先開展法學(英美法)專業教育、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也是中國第一家創辦學報的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由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1982年,學校更復名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其後,蘇州蠶桑專科學校(1995年)、蘇州絲綢工學院(1997年)和蘇州醫學院(2000年)等相繼併入蘇州大學。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天賜莊校區、獨墅湖校區、陽澄湖校區3個校區,占地面積3586畝,建築面積158萬餘平方米;11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ESI排名中國大陸第20位;設有26個學院(部);有全日制本科生27258人,碩士研究生13685人,博士研究生3934人,留學生2207人。

基本介紹

  • 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50個
    專業學位碩士點29個
  • 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點28個
    專業學位博士點1個
  • 主管部門江蘇省
  • 學校官網http://www.suda.edu.cn
  • 中文名:蘇州大學
  • 外文名:Soochow University
  • 簡稱:蘇大
  • 創辦時間:1900年5月18日(清光緒26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類
  • 屬性211工程
    省部共建大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
    教育部和江蘇省政府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1計畫
    111計畫
    全國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全國地方高水平大學聯盟 
    自主招生試點高校
  • 現任領導熊思東(校長)
    江涌(黨委書記)
  • 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及工程院院士7人 
    已開發國家院士4人 
  • 本科專業:13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9個
  • 國家重點學科:4個
  • 院系設定:26個學院(部)
  • 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 校歌:《蘇州大學校歌》
  • 校慶日:5月18日
  •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十梓街1號(校本部)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仁愛路199號(獨墅湖校區)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濟學路8號(陽澄湖校區)
  • 院校代碼:10285
  • 主要獎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0項(2017年度)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9項(2017年度)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2017年度)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7項(2017年度)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10項(2017年度)
  • 知名校友談家楨許德珩周谷城費孝通雷潔瓊孫起孟李政道查良鏞倪征燠趙朴初蔣緯國
  • 知名教師阮長耿王志新潘君驊李述湯柴之芳陳曉東劉忠范李永舫郎建平謝惠民陳林森
  •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0人、青年學者6人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學術資源,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校園文化,校訓校歌,遺產保護,社團組織,特色活動,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蘇州大學的最早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大學學科體系舉辦的大學。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1950年,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中國文學院(原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合併組建蘇南文化教育學院。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12月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接收東吳大學相關檔案,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
1982年,江蘇師範學院復名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
1995年,蘇州蠶桑專科學校併入蘇州大學。
1997年,蘇州絲綢工學院併入蘇州大學。
2000年,蘇州醫學院併入蘇州大學。
  •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監理會在蘇州和上海開辦的幾所學校。
建校初期的東吳大學建校初期的東吳大學
1871年,美國基督教監理會(監理會於1939年與美以美會合併改名為衛理公會)在蘇州十全街設立存養書院。
1879年遷至天賜莊,並改名博習書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後併入上海中西書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1882年創辦)。
1899年,監理會決定在蘇州開辦一所大學。
1900年12月,該校董事會在上海組成,孫樂文被選舉為新大學的首任校長。
1901年3月,宮巷中西書院遷入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東吳大學堂正式開學,成為美國基督教在中國建立的早期教會大學之一。開辦之初,只設中學班,學生不足百人。是年6月24日,在美國田納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稱註冊。
1905年,開始招收12名大學生。該校西學課程大體仿效美國大學,國學則自作安排,分設有文理,醫和神學三科和附中數所(分別位於蘇州、上海和湖州)。
1907年,首次授予首屆畢業生沈伯甫學士學位,為中國第一個文學士學位。
1908年,在美國田納西州註冊名稱改為“Soochow University”。
辛亥革命之後,改稱東吳大學。
1915年,東吳大學法科在上海創辦,後名東吳大學法學院,是中國在教授中國法之外惟一系統地講授英美法的學院,為亞洲第一所比較法學院。
1917年,美國化學家龔士博士指導的兩名研究生獲得化學碩士學位,是東吳大學授予的第一批碩士學位,也是迄今為止能夠確定的中國第一批化學碩士。
20世紀20年代以前,東吳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涉及化學、生物學及文科專業,是中國現存高校中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碩士學位的學校。1926年,東吳法科開始開設一年期的研究院課程,遂使東吳大學成為國內首個開設法學研究生教育的大學。
1929年,文理學院分為文學院及理學院。自此東吳大學設有文、理、法三個學院。文學院及理學院在蘇州,法學院在上海崑山路。1929年學校校政部會議通過第60議案,接受當時首任華人校長楊永清提議,以“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中文校訓,原文出自1923年元月孫中山先生墨寶。
  • 蘇州蠶桑專科學校
蘇州蠶桑專科學校前身是史量才先生所辦的私立上海女子蠶業學堂,創始於1904年。1911年改為公立,遷址於吳縣滸墅關,定名為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簡稱女蠶校)。
  • 蘇州絲綢工學院
蘇州絲綢工學院前身是1903年創辦的上海私立女子蠶業學堂(最早可追述到1897年的浙江蠶學管),1960年定名為蘇州絲綢工學院。
  • 蘇州醫學院
1911年,清末狀元、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創辦了通州醫院。
蘇州醫學院蘇州醫學院
1912年3月,張謇與其兄張詧創辦通州醫院附屬醫科學校,4月通州廢州立縣,通州醫院改稱南通醫院,學校隨之改稱南通醫院附設醫科學校。是年夏,學校更名為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張謇、張詧出任校長。學校起初無校舍,借南通廟宇招生授課。張謇派熊省之去日本千葉醫學專門學校學習,熊省之獲學士學位即回國協助張謇、張詧創辦南通醫學專門學校,設西醫科,學制為預科1年、本科4年,校名和教學內容等基本仿效日本。創校初期,張謇請熊省之擔任學校第一主任兼南通醫院院長,並聘請從日本留學回國的李希賢(畢業於千葉醫學專門學校)、趙鑄(畢業於長崎醫學專門學校)任教師兼醫師。8月,張謇、張詧出資13700餘元,將南通城南古廟昭武院改建為校舍。
1913年4月,建成房屋73間,迴廊雨道37間。同年,張謇兄弟又出資16400餘元,在學校附近購地11.7畝,擴建南通醫院,供學生實習。
1914年6月,醫院建成,張謇題寫院名”南通醫院“,後改稱”附屬醫院“。12月,張謇題寫校訓:“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1916年1月16日,學校舉行首屆本科畢業典禮,張謇到會致訓詞,勉勵學生“存不欺心”。
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校訓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校訓
1917年,增設中醫科,學制為預科1年、本科4年。張謇主張學生先學中醫數年,然後再學西醫,規定中醫科學生畢業後再學西醫科者免繳學費。
1918年7月,張謇出錢向德國購買X光機、手術器械、化學儀器等大小數百件,充實學校和醫院。
1919年,張謇選派10多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去日本三井醫院、順天堂醫院、上井醫院進行畢業實習。之後又派教師和學生去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大阪醫大、神戶醫大等高等學校參觀訪問。
1920年,聘請德國醫學博士夏德門任醫院總醫長兼教員。
1927年,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更名為私立南通醫科大學,醫院更名為南通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自1912年至1926年張謇逝世,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畢業的西醫本科生共168名,中、西醫兼修本科生共37名。
1928年8月,私立南通醫科大學、私立南通紡織大學和私立南通農科大學合併組建私立南通大學,張孝若為首任校長。李希文、王志鴻、張誼分任醫、農、紡織三科科長,醫院更名為南通大學醫科附屬醫院。
1930年11月,因民國《大學組織法》中尚無紡織學院,私立南通大學改稱為南通學院。
1937年8月,南通遭日本戰機狂轟濫炸,南通學院被迫停課。其中醫科、附屬醫院的人員、設備全部遷至揚州。
1938年2月,南通學院醫科附屬醫院被國民政府軍政部命名為第七重傷醫院,並投入抗戰前線,先後救治了600多名從上海等地送來的重傷病員。之後,第七重傷醫院輾轉來到湖南衡陽。8月,南通學院醫科與江蘇省立醫政學院合併,組建國立江蘇醫學院。12月,江蘇醫學院遷到貴州貴陽借當地校舍辦學。
1939年,學校遷至重慶北碚,並成立了附屬醫院,由於當時重慶常受到日本飛機轟炸,學校組建了多支空襲救護隊和流動醫療隊。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國立江蘇醫學院準備遷至鎮江,私立南通學院報告要求在原址恢復醫科,國民政府教育部很快批准了此報告,於是,遠在重慶的原醫科的師生們從重慶碼頭登船,一路順流而下回到南通。為了辦好醫科,南通學院時任常務校董張敬禮(張謇之子)特從大生紗廠拿出16億法幣,買下當時的江北醫院,用於充實醫科、重建附屬醫院。
1946年,醫科正式恢復並招收新生。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南通學院醫科在南通學院原址改名為蘇北醫學院。
1956年,因蘇北區黨委建制合併,又改名為南通醫學院。
1957年,南通醫學院大部遷至蘇州,更名為蘇州醫學院,並在南通留設蘇州醫學院南通分院。
1958年,蘇州醫學院南通分院更名為南通醫學院。
1962年,經國務院批准,蘇州醫學院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後先後改為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
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蘇州醫學院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2年11月,蘇州醫學院舉辦八十年校慶。
2000年4月,蘇州醫學院併入蘇州大學,成為蘇州大學醫學院,繼而改組成蘇州大學醫學部
  • 蘇州大學
1952年中國大陸院系調整,由東吳大學之文理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之數理系合併組建蘇南師範學院,同年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學校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更復名蘇州大學(Soochow University)。
1996年,蘇州大學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00年5月,蘇州大學慶祝建校一百年。
2007年,第一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立項學校。
2008年1月,學校整合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學科,組成蘇州大學醫學部。
2009年11月,蘇州大學獲批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2010年,入選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
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10月,蘇州大學納米科學技術學院成功獲批為教育部首批設立的17所“試點學院”之一。同年,在寮國成功創辦中國第一家境外高校——寮國蘇州大學
2012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併入蘇州大學。4月7日,蘇州大學研究生院掛牌成立,成為教育部宣布取消研究生院設定行政審批之後由高校自主設立的首個研究生院。11月,入選首批教育部、衛生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同月,學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3年1月,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4月,首批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國家“2011計畫“)。
2014年3月,學校和英國劍橋大學桑格研究所合作建立隸屬於蘇州大學的校級研究機構“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突變小鼠胚胎幹細胞資源中心。
2016年6月,蘇州大學成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國家“111計畫“)。
2017年7月,蘇州大學成為教育部開展全國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14所高校之一。9月,蘇州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1月,學校與中國建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定。2017年Nature Index 及lens平台數據顯示,在全球具有創新力的科研機構和高校中,蘇州大學排名大陸高校首位、中國高校第3位。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倡議成立中國東協醫學教育大學聯盟並成為首屆理事長單位。10月,蘇州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11月,蘇州大學成為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同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9年1月,學校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2月,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6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蘇州大學、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京簽署創辦紅十字國際學院合作協定。7月,江蘇省委宣傳部蘇州市委宣傳部、蘇州大學共建傳媒學院簽約揭牌儀式在天賜莊校區舉行。8月,全球首個紅十字國際學院在蘇州大學掛牌成立;同月,蘇州大學獲“國家著作權局國際著作權人才培訓基地“授牌。9月,蘇州市人民政府與蘇州大學簽署深化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定。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16年,蘇州大學自然科學領域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97項,立項數位列全國高校第20位,蟬聯地方高校第1位;獲國家科技部項目25項;1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項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其中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6項成果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人文社科領域獲得國家級項目19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30項江蘇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2項。3項成果獲江蘇優秀理論成果獎;21項成果獲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4項成果獲得江蘇省社科套用研究精品工程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1項成果獲得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2015年SCIE收錄論文2287篇,位列全國高校第21位,其中中國卓越國際科技論文”1035篇,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2016年蘇州大學共申報智慧財產權1366件,其中國際專利申請68件,授權智慧財產權1004件。
2018年,人文社科領域獲得國家級項目37項,其中重大項目4項,重點項目3項;21項成果獲得江蘇省第十五屆哲社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3項;18項成果獲得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其中一等獎3項;1項成果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1人獲得“江蘇社科名家”稱號。自然科學領域,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6項,立項數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蟬聯地方高校第1位,連續七年穩居全國高校20強;13項成果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2項。2018年學校共申報智慧財產權1745件,授權智慧財產權1181件(其中國際專利申請159件,授權24件)。2017年度三大檢索收錄論文4460篇,其中SCIE收錄論文2659篇,“中國卓越國際科技論文”1283篇,分別位列全國高校第23位和第21位;根據Nature出版集團發布的全球機構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情況:蘇州大學2018自然指數在全球機構排名第46位,位列全國高校第9位。在全球專業信息與分析服務機構科睿唯安發布的2018年“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中,蘇州大學被引18人次,位列全國高校第4位。
蘇州大學
2019年8月,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學校有312個項目獲得資助,資助數位列全國第18位,省內高校第2位,資助直接費用16431萬元,資助經費位列地方高校第1位,創同期資助經費新高,資助項目數連續八年位列全國前20位。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月,學校有1個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級國際合作聯合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公共服務平台,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江蘇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4個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19個省部級哲社重點研究基地,3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公共服務平台,4個省部級工程中心。
國家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江蘇省幹細胞與生物醫用材料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環保功能吸附材料制各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級國際合作研究中心
智慧型納米環保新材料及檢測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基因組資源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級公共服務平台
國家紡織產業創新支撐平台
國家化學電源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碳基功能材料與器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現代光學技術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血栓與止血重點實驗室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化學電源)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
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有機廢水吸附治理及其資源化重點實驗室
全國石油化工行業顆粒技術工程實驗室
全國石油化工行業導向生物醫用功能的高分子材料設計與合成重點實驗室
工業(化學電源)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機能評定與體能訓練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薄膜材料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放射醫學與防護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環境保護水體有機污染物樹脂吸附法治理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絲綢工程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水處理新材料與污水資源化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碳基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現代光學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
江蘇省先進功能高分子材料設計及套用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先進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先進光學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有機合成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網路空間安全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臨床免疫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機器人技術及智慧型製造裝備實驗室
江蘇省先進碳材料與可穿戴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老年病預防與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大數據智慧型工程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重大神經精神疾病診療技術研究重點
江蘇省幹細胞與生物醫用材料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江蘇省吳文化研究基地
蘇南發展研究院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產業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蘇州大學“地方政府與地方治理”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機能評定與體能訓練重點實驗室
新型城鎮化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當代作家研究基地
江蘇省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優秀創新團隊
蘇州基層黨建研究所
江蘇省國際能源法研究中心
蘇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寮國—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研究中心
蘇南政府治理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基地
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
省級智慧財產權研究院
省部級工程中心
江蘇省紡織印染業節能減排與清潔生產工程中心
江蘇省數碼雷射圖像與新型印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教育部數碼雷射成像與顯示工程研究中心
血液和血管系統疾病診療藥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血液學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放射醫學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納米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級公共服務平台
江蘇省蘇州化學電源公共技術服務中心
江蘇省蘇州絲綢技術服務中心
江蘇省蘇州醫療器械臨床前研究與評價公共服務中心
江蘇省節能環保材料測試與技術服務中心
江蘇省化學電源公共技術服務創新平台提升項目
江蘇省先進光學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提升項目
江蘇省骨科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江蘇省動力電池及材料創新平台服務項目
江蘇省中小企業環保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高效樹脂吸附材料治理環境及資源化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工業廢金屬離子污染物深度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國家大學科技園
據2019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蘇州大學高等研究院、國際骨轉化醫學聯合研究中心、吳文化國際研究中心、蘇州大學-韋仕敦大學同步輻射聯合研究中心、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絲綢科學研究院、唐仲英醫學研究院、中核總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骨科研究所、放射醫學及交叉學科研究院、江蘇省血液研究所、地方政府研究所、化工創新重點實驗室、蘇州大學-阿特斯光伏研究院、能量轉換材料與物理研究中心、蠶學研究所、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蘇州大學分中心、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所、轉化醫學研究院、藝術研究院、東吳公法與比較法研究所、古典文獻研究所、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數學研究所、中國崑曲研究中心、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東吳哲學研究所、東吳智庫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語言與符號學研究中心、英語語言學研究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研究院、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院、農業生物技術與生態研究院、現代光學技術研究所、先進數據分析研究中心、又鬆軟件外包開發中心、兒科臨床研究院等校級主要科研機構150餘個。(學校各類科研機構名單詳見參考資料

學術資源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藏書近500萬冊,中外文期刊40餘萬冊,中外文電子書刊110餘萬冊,中外文資料庫82個。學校主辦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教育科學版和法學版三本學報及《代數集刊》、《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中國血液流變學》和《語言與符號學研究》等專業學術期刊。其中,《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作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刊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等權威二次文獻轉載摘編83篇次,其轉載量在全國綜合性大學學報排名中居第6位,在全國近2200種被轉載的社科理論期刊中居第32位。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是蘇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其前身為1906年創刊的《學桴》,從2011年,學報進行改版,依託校內優勢學科,開設特色專欄和專題,實行欄目或專題特約主持人制度,在原有“明清近代詩文研究”、“吳文化研究”和“城鎮化問題研究”的基礎上,又新增設了“哲學與時代問題”、“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法治與社會發展”和“漢語言文字研究”等專欄及“社會保障專題研究”和“學術關注”等系列專題。 2014年1月,《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明清近代詩文研究”專欄入選教育部第三批“名欄”建設工程。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是蘇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教育科學學術期刊。創刊於2013年12月,開設的主要欄目包括 “高端訪談” “理論前沿” “實證研究” “史海鉤沉”“域外比較”“政策分析”“學術爭鳴”“熱點評論”“經典譯介”等。
《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
《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Law Edition)是由蘇州大學主辦的一本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法學類學術期刊,創刊於2014年初。開設的主要欄目包括:“本期聚焦”、“學術專論”、“域外譯文”、“東吳法學先賢文錄”、“學術爭鳴”、“經典判例”,主要刊載法學理論研究成果,重大熱點思考探討,中外法律著作賞析和案例評析等。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 二級學院
文學院
數學科學學院
其中:
醫學部下設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兒科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學院;
傳媒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社會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能源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
醫學部
東吳商學院(財經學院)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
王健法學院
納米科學技術學院
教育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藝術學院
電子信息學院
音樂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體育學院
沙鋼鋼鐵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軌道交通學院
金螳螂建築學院
海外教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書院:敬文書院 、唐文治書院
境外合辦大學寮國蘇州大學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5月27日,蘇州大學共設有130個本科專業;5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9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博士點,2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12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含2個培育學科),5個江蘇省重點序列學科,15個“十三五”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藥學與毒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數學、免疫學共11個學科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ESI)前1%,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進入全球基本科學指標(ESI)前1‰。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哲學、套用經濟學、統計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畜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特種醫學、藥學、工商管理、設計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哲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畜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設計學、工商管理
級學科博士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高等教育學、信號與信息處理
專業學位博士點:臨床醫學博士(領域:內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運動醫學;麻醉學;急診醫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哲學、套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統計學、光學工程、機械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建築學、紡織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畜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專業學位碩士點公共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金融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會計碩士、法律碩士(領域:法律(非法學);法律(法學))、教育碩士(領域:教育管理;學科教學(思政);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物理);學科教學(化學);學科教學(英語);學科教學(歷史);職業技術教育)、套用心理碩士、體育碩士(領域:體育教學;運動訓練)、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翻譯碩士(領域:英語筆譯、英語口譯)、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電子信息碩士、機械碩士、材料與化工碩士、生物與醫藥碩士、交通運輸碩士、藝術碩士(領域:藝術設計;美術;音樂)、社會工作碩士、套用統計碩士、風景園林碩士、臨床醫學碩士(領域:內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運動醫學;麻醉學;急診醫學;全科醫學;臨床病理學)、口腔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護理碩士、藥學碩士、農業碩士(領域:養殖、漁業、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信息化、植物保護)
  •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軟體工程、設計學:A-
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藥學:B+
政治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工商管理:B
哲學、套用經濟學、統計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臨床醫學、美術學:B-
心理學、中國史、風景園林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C+
社會學、生物學、機械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C
電子科學與技術、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C-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物質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重點學科
紡織工程、內科學(血液病)、放射醫學、外科學(骨外)
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
放射醫學、內科學(血液病)
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二期)
政治學、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特種醫學、設計學
江蘇省重點序列學科
法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體育學、系統生物醫學
十二五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哲學、套用經濟、中國語言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學(培育點)、畜牧學(培育點)、統計學、軟體工程、護理學
“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中國文學與區域文化研究、生態型區域(蘇南)經濟與社會治理研究、和諧社會視域中的弱者權益保護、現代光學與技術、生物導向的功能分子的合成化學、現代蠶桑絲綢工程、現代數學及其在通信編碼、生物學和金融學中的套用、功能性軟物質及納米材料、血栓與止血的基礎和臨床建設、微創脊柱功能重建與骨組織工程;電離輻射效應、損傷救治和防護的機理與套用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3月,蘇州大學全校教職工5353人,具有副高職稱及以上人員2646人,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已開發國家院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7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5人,國家“萬人計畫”傑出人才1人、“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0人、“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
外籍院士: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國科學院院士)、凌曉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曉東(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紐西蘭皇家科學院院士) 、郎建平(歐洲科學院院士)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麥可·科斯特利茨(學校首位講席教授,蘇州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1月,學校建有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納米科學技術學院被列為全國首批17所國家試點學院之一,成為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特區。學校設立了2個書院,其中敬文書院定位於專業教育之外的“第二課堂”,唐文治書院在“第一課堂”開展博雅教育。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紡織與服裝設計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紡織與服裝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實驗教學中心、心理與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傳媒與文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教學實驗中心、藝術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紡織服裝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納米材料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建築與城市環境設計實踐教育中心、藥學學科綜合訓練中心、軌道交通實踐教育中心、冶金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護理學學科綜合訓練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數學基礎課程群教學團隊、基礎物理(實驗)教學團隊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中國語言文學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數學
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蘇州大學)
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地:江南絲竹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際創意產業背景下的導師制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理工結合模式培養化學化工科技創業人才實驗基地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面向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IT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基地、基於後工業時代的紡織類複合型本科專業人才鏈的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截至2010年)
專業建設點名稱學院(部)負責人年份
漢語言文學
文學院
劉鋒傑
2007年
紡織工程
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白倫
2008年
檔案學
社會學院
張照余
物理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晏世雷
2009年
軟體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朱艷琴
數學與套用數學
數學科學學院
黃毅生
2010年
放射醫學
醫學部
曹健
省級品牌專業(含建設點)(截至2010年)
專業(建設點)名稱學院(部)負責人年份
法學
王健法學院
方新軍
2006年
體育教育
體育學院
王家宏
漢語言文學
文學院
劉鋒傑
數學與套用數學
數學科學學院
唐忠明
物理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晏世雷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楊季文
紡織工程
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
白倫
臨床醫學
醫學部
阮長耿
歷史學
社會學院
王衛平
化學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
郎建平
金融學
東吳商學院
萬解秋
2008年
藝術設計(建設點)
藝術學院
李超德
2010年
省級特色專業(含建設點)(截至2010年)
專業(建設點)名稱學院(部)負責人年份
會計學
東吳商學院
王則斌
2006年
檔案學
體育學院
張照余
生物技術
醫學部
張學光
通信工程
電子信息學院
趙鶴鳴
放射醫學
醫學部
樊賽軍
運動人體科學
體育學院
張林
英語
外國語學院
王臘寶
化學工程與工藝(建設點)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
朱秀林
2008年
護理學
醫學部
薛小玲
行政管理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錢振明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建設點)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顧濟華
2010年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建設點)
機電工程學院
馮志華
國家級精品課程(截至2010年)
課程名稱負責人獲獎年度課程名稱負責人獲獎年度
中文信息處理
朱巧明
2010年
普通物理學
晏世雷
2008年
醫學免疫學
張學光
細胞生物學
張煥相
2009
籃球
王家宏
2007年
中國現當代文學
朱棟霖
大學英語套用類課程
孫倚娜
馬克思主義哲學
任平
數學分析與習題課
錢定邊
2008年
ELECTROMAGNETISM
李成金
法理學
周永坤
省部級精品課程(截至2010年)
課程名稱負責人獲獎年度課程名稱負責人獲獎年度
無機化學
戴潔
2010年
服裝結構設計
許星
2010年
基礎會計學
王則斌
工程製圖
郭旭紅
2008年
紡織品整理工藝學
陳國強
中國古代史
晁福林
面向對象與C++程式設計
楊季文
田徑
邰崇禧
抽象代數
唐忠明
普通物理實驗
方建興
運動生理學
張林
生理學
蔣星紅
綜合英語
王臘寶
  • 所獲獎項
截至2019年3月,2018年學校共獲得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近年來,學校學生每年獲得國家級獎項200餘人次。2013年學校成功舉辦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並以團體總分全國第二的成績再捧優勝杯;2018年,學校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榮獲2金2銅優異成績。在近四屆奧運會上,陳艷青、吳靜鈺、孫楊和周春秀四位同學共獲得了“五金一銀一銅”的佳績,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謝。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7月,蘇州大學先後與30多個國家、地區的180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學校每年招收60餘個國家或地區的留學生3000多人次。2007年起學校與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合作建立波特蘭州立大學孔子學院。2010年,入選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援建奈及利亞拉各斯大學。2011年,在寮國成功創辦中國第一家境外高校——“寮國蘇州大學”,該校現已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上的重要驛站和文化名片。2015年,參與創建江蘇—安大略省大學合作聯盟。2017年,發起成立中國符號學基地聯盟。2018年,倡議成立中國東協醫學教育大學聯盟並成為首屆理事長單位。2018年學歷留學生突破1000人, 在校留學生達到3250人,連續多年獲“江蘇省來華留學生教育先進集體”稱號。
  • 大學排名
截至2019年7月,蘇州大學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16位;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29位;在《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內地高校21位。2017年Nature Index 及lens平台數據顯示,在全球具有創新力的科研機構和高校中,蘇州大學在大陸高校中排名第1位,中國高校排名第3,世界高校排名第173位。根據一流期刊論文數據統計高校排名的《Nature Index》報告,將蘇州大學評為近年來“全球上升最快的高校”。

校園文化

校訓校歌

校訓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 GROWN MAN)
註:該校訓為東吳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楊永清在原英文校訓的意譯“法古今之完人”上增添而來。
校徽
校徽是學校的象徵和標誌,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中間是中英文的校名,周圍是中英文的校訓。
蘇州大學

徽章是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工為紅底白字,本科生為白底紅字,研究生為黃底紅字。規格14×45mm,質料銅鍍金。
蘇州大學

葑溪之西,胥江之東,廣廈萬間崇。
蘇州大學-校旗蘇州大學-校旗
憑欄四望,虎疁金雞,一例眼球籠。
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
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
皇皇母校,共被光榮,羨我羽毛豐。
同門兄弟,暮雲春樹,記取古吳東。
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
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
天涯兄弟,一旦相逢,話舊故鄉同。
相期努力,敬教勸學,分校遍西東。
東吳東吳,人中鸞鳳,世界同推重。
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

遺產保護

1991年,東吳大學舊址曾作為近現代歷史遺蹟被列入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蘇州東吳大學舊址成為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大學鐘樓蘇州大學鐘樓
炳麟圖書館炳麟圖書館
東吳櫻姿東吳櫻姿
尊師軒尊師軒

社團組織

團委
蘇州大學團委屬於校黨委和團省委的領導,擔負著圍繞學校黨政中心工作,團結教育和服務校內廣大青年學生,為青年團員成才成長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責任。作為先進青年的民眾性組織、黨的助手和後備軍, 蘇大團委在大力推進團的思想教育、組織建設方面,緊扣為廣大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服務這一中心,作出了相應貢獻。
學生會
蘇州大學學生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學生民眾組織,是黨領導和聯繫學生的紐帶,是校內廣大青年學生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校。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行動指南,該會為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江蘇省學生聯合會和蘇州市學生聯合會團體會員,接受校黨委的領導和校團委的指導。
研究生會
蘇州大學研究生會成立於1983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眾組織,是黨領導和聯繫研究生的紐帶,為中國全國學生聯合會、江蘇省學生聯合會、蘇州市學生聯合會團體成員。該會接受蘇州大學校黨委的領導,在校團委的指導下,依靠全校研究生開展工作。
學生科技協會
蘇州大學學生科技協會是該校主要的學生組織之一,以激發大學生的學術科研興趣,提高學術科研能力,促進學術規範的建立和學術素養的養成,營造優良的校園學術氛圍,濃郁學術風氣為工作目標。科協開展了以“挑戰杯”競賽為龍頭的一系列科技創新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活躍了學生第二課堂,繁榮了校園文化。
東吳書畫院
東吳書畫院成立於2007年3月,旨在通過弘揚書畫藝術,彰顯該校百年學府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為學校的發展大局服務,為學校的對外交流提供高層次文化平台和便利條件。 (訓銘:師古然非泥古,開今而不從今。)

特色活動

蘇州大學U-run校園馬拉松
蘇州大學於2013年開始舉辦蘇州大學U-run校園馬拉松活動,該活動由蘇州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主辦,多個職能部門承辦,旨在通過高校馬拉松賽的開展,吸引並帶動更多師生、校友積極參與體育鍛鍊,增進體質健康,培養當代蘇大人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和健康的生活學習方式,形成蘇大自己的校園品牌文化活動。2016年11月20日,第四屆蘇州大學U-run校園馬拉鬆開賽,增設有國家地理年度探險人物評選中國區“名城名校”路跑挑戰賽,首次面向蘇州市民開放,蘇大在校師生、校友、嘉賓、友好院校代表、蘇州市民等共4000餘人參賽,人數創下開辦來的新高。同時,此屆校園馬拉松還設有攝影大賽、塗鴉大賽、萌娃表情包大賽和網紅主播大比拼等衍生比賽,讓選手充分體驗“我跑步我快樂、我運動我健康”的蘇大校馬全民參與理念。
蘇州大學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
黨委副書記
路建美(兼任副校長)、鄧敏
副校長

知名校友

李濟深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無錫國學專修學校董事長。
許德珩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治活動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社會事業行政學系主任。
周谷城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雷潔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政治活動家、社會學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趙朴初
全國政協副主席。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
費孝通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社會學家。1930年畢業於東吳大學醫預科。
孫起孟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29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董寅初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就讀於東吳大學附一中。
榮毅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副主席。江南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
錢偉長
全國政協副主席。1926至1927年就讀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馬寅初
經濟學家、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1898年入上海中西書院。
金善寶
農學家、中科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江南大學教授、農學系主任。
謝少文
微生物學家、中科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21年畢業於東吳大學。
高尚萌
病毒學家、中科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30年畢業於東吳大學。
胡經甫
昆蟲學家、中科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17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
劉承釗
動物學家、中科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34年於東吳大學任教。
周同慶
光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江南大學教授。
談家楨
遺傳學家、中科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29年畢業於東吳大學。
陸志韋
語言學家、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1913年畢業於東吳大學。
顧翼東
化學家、中科院化學部學部委員。1923年畢業於東吳大學化學系。
錢俊瑞
經濟學家、中科院院士。1928年入江蘇省立教育學院。
蘇元復
化學工程家、中科院化學部學部委員。1929年保送東吳大學化學系。
時鈞
化學工程學家、中科院化學部學部委員。1929年保送東吳大學。
宋鴻釗
婦科腫瘤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3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
朱洪元
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1928年入東吳大學附中。
董申保
岩石學家、中國科學院士。就讀上海東吳第二中學。
汪菊淵
花卉園藝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29年考入東吳大學化學系。
陸寶麟
昆蟲學家、中科院生物學學部委員。193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
劉健康
魚類學家、中科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3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
汪聞韶
土力學及土壩、地基抗震學家、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1938年畢業於東吳附中。
馮新德
高分析化學家、中科院化學部學部委員。1933年考入東吳大學。
欽俊德
昆蟲生理學家、中科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40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
黃培雲
粉末冶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34年畢業於東吳附中。
殷之文
材料科學家、中科院院士。1938年畢業於東吳附中。
周維善
有機化學家、中科院化學部學部委員。就讀東吳附中。
王守覺
半導體電子學家。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1936年入東吳附中。
郁銘芳
化纖製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4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
潘君驊
光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州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謝毓元
化學家、中科院化學部學部委員。1945年畢業於東吳附中。
蘇肇冰
物理學家、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50年入東吳大學附中。
喬登江
核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5-1963年在江蘇師範學院物理系任教。
李正名
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48年畢業於東吳附中。
陳子元
核農學家。蘇南蠶絲專科學校教授。
李政道
物理學家、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1937年入東吳附中。
薛鳴球
光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州大學現代光學技術研究所所長。
沈之荃
高分子化學家、中科院院士。1952年至1961年任教於江蘇師範學院。
宋大祥
蛛形學與無脊椎動物學家、中科院院士。1953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學院生物系。
吳培亨
超導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就讀於東吳大學附中,196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南京大學教授。
阮長耿
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述湯
化學家、材料學家、中科院院士。蘇州大學教授。
陸琰
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就讀於東吳大學附中。1957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
詹啟敏
中國工程院院士。1982年畢業於蘇州醫學院。
陳衍
近代詩人。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金松岑
詩人、教育家。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呂思勉
歷史學家。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東吳大學教授。
黃人
文學家。東吳大學中文教授。
王寵惠
法學家、政治家。被東吳大學法學院授予博士學位,曾擔任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院長和董事長。
呂鳳子
書畫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教育學系主任,江蘇師範學院教授。
章太炎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東吳大學任教。
吳梅
詞曲學家。東吳大學教授。
顧維鈞
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上海中西書院畢業。
雷沛鴻
教育家。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任教。
梁漱溟
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郭紹虞
語言學家、文學家。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任教。
錢基博
國學家。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務主任、教授。
許崇清
教育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俞頌華
著名新聞工作者。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兼新聞系主任。
洪深
戲劇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潘慎明
化學教育家。江蘇師範學院二級教授。
陳調甫
化工專家,化工實業家。東吳大學化學系畢業,1917年獲碩士學位。
顧頡剛
歷史學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林語堂
文學家。東吳大學任教。
錢穆
國學家。1947年任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
朱東潤
文學家。就讀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沈青來
數學家。江蘇師範學院二級教授、數學系主任。
童潤之
教育家。蘇州省立教育學院院長。
劉湛恩
教育家,滬江大學校長,191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醫預科,1938年4月7日被日偽特務暗殺。
周予同
經學家。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戈紹龍
耳鼻喉科專家。蘇州醫學院副院長、一級教授教授。
王遽常
中國哲學史家。1920年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徐志摩
現代詩人散文家。東吳大學教授。
吳福楨
中國昆蟲學科和植物保護科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江蘇省立教育學院農教系系主任、教授。
吳經熊
法學家。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
夏承燾
詞學家。國學專修學校教師。
盛振為
法學家。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
董渭川
社會教育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鄂森
東吳大學法學院教務長。
梁實秋
文學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朱正元
物理教育學家。江蘇師範學院物理系主任、二級教授。
唐蘭
文字學家、歷史學家。1917年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王同觀
婦產科學專家。蘇州醫學院二級教授。
端木愷
東吳大學行政法教授。台灣東吳大學董事長。
曹聚仁
作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程有慶
化學教育家。江蘇師範學院化學系主任、二級教授。
李一氓
外交家。在東吳大學求學期間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而肄業。
顧廷龍
圖書館事業家。於東吳大學附中專修英語。
許幸之
畫家、影劇編導。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電化教育系主任、教授。
蔡尚思
史學家。東吳大學教授。
胡曲元
哲學家。無錫國學專科學校教授。
秦柳方
經濟學家。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任教。
楊兆龍
法學家。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劉雪庵
作曲家、音樂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倪征燠
法學家。東吳大學教授。
潘漢年
中共歷史上隱蔽戰線、文化戰線和統一戰線的卓越領導人。就讀無錫國家專修學校。
吳其昌
歷史學家。1920年入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焦菊隱
著名導演。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李浩培
法學家。1982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
張奎
寄生蟲學專家。蘇州醫學院一級教授。
周有光
語言學家。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任教。
錢仲聯
國學家。1926年於無錫國學專修館畢業,蘇州大學教授。
陳汀聲
電影技術教育家。江蘇省立教育學院任教。
楊絳
作家。1932年畢業於東吳大學。
陳白塵
戲劇家和電影劇作家。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
柴德賡
史學教育家。江蘇師範學院歷史系教授、系主任。
吳強
作家。早年就讀教育學院民眾教育系。
鄭君里
著名演員、導演。國立社教學院教授。
馬蔭良
著名新聞工作者。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新聞系教授兼系主任。
郭影秋
雲南省省長、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就讀江蘇省立教育學院。
湯不器
組織胚胎學專家。蘇州醫學院學院二級教授。
陳明齋
外科學專家。蘇州醫學院教授。
周振甫
文學家。就讀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徐遲
作家。就讀東吳大學。
吳大琨
經濟學家。東吳大學任教。
周孝謙
物理教育學家。江蘇師範學院二級教授、蘇州大學副校長。
陳王善繼
放射醫學專家。蘇州醫學院一級教授、附屬第一院院長。
錢仁康
音樂學家、作曲家。江蘇師範學院任教。
蔣緯國
軍事學家,蔣介石次子。就讀東吳大學物理學院物理系。
饒宗頤
歷史學家,文學家。1943年至1945年任無錫國學專科學校教授。
陳務民
兒科學專家。蘇州醫學院二級教授。
許國璋
英語教育家。在東吳大學執教英語。
戴愛蓮
舞蹈藝術家。1942年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任教。
陳悅書
血液病學專家、我國血液學專業奠基人之一,蘇州醫學院教授。
王紹堉
台灣東吳大學董事長。就讀於東吳大學。
馮其庸
文學家、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1948年無錫國學專修學校畢業。
柯岩
作家、詩人。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戲劇系1948級學生。
林斤瀾
作家。1945年畢業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
方漢奇
新聞學家。1950年畢業於國立社會教育學院。
范敬宜
新聞學家。1949年畢業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
金庸
小說家。1946年入東吳大學法學院修習國際法。
楊鐵梁
香港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就讀東吳大學法學院。
蔣學模
經濟學家,1936年考入東吳大學經濟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