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陽(B肝小三陽)

小三陽

B肝小三陽一般指本詞條

小三陽是一種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發的疾病,其特點為B肝表面抗原(HBsAg)、B肝e抗體(抗-HBe)以及B肝核心抗體(抗-HBc)均為陽性,而B肝e抗原(HBeAg)為陰性。病毒進入人體後會複製,並由免疫系統進行攻擊。B肝小三陽的出現可能意味著患者病毒複製被抑制,病期改善,預後良好;或者是B肝病毒發生變異,病毒仍在體內複製,持續具有傳染性。

B肝小三陽的症狀並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全身乏力、發熱、食慾減退、厭油膩、腹脹、肝疼等症狀。B肝病毒的傳染源主要是B肝患者和無症狀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包括血液、體液、日常密切接觸以及性接觸。

B肝小三陽的治療首先需要清楚患者的病毒複製情況以及肝功能狀態。如果患者的病毒複製不活躍,肝功能正常,通常無需進行藥物治療。反之,如果患者體內的B肝病毒複製活躍,已經造成肝功能損傷,則需要進行抗病毒藥物治療。此外,中醫在保肝護肝、退黃疸、降低肝功相關酶和抗纖維化治療方面有一定作用。

B肝小三陽的預後一般較好,但如果未進行及時的治療,患者的肝功能可能會出現嚴重損傷,甚至可能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細胞癌。因此,B肝小三陽患者應定期進行B型肝炎病毒DNA檢查和肝功能檢查,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小三陽
  • 就診科室:肝病科、傳染科
  • 多發群體:B肝病毒感染者
  • 常見病因:接觸攜帶B型肝炎病毒患者後被感染
  • 常見症狀全身乏力,發熱,食慾減退,厭油膩,腹脹,肝疼,黃疸,肝掌蜘蛛痣,營養不良等
  • 傳染性:是
  • 傳播途徑:血液、體液、日常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
  • 是否遺傳:否
  • 相關藥物恩替卡韋替諾福韋、丙酚替諾福韋、替比夫定干擾素,水飛薊素製劑,甘草酸製劑,多不飽和卵磷脂製劑,丹參
病因,症狀,就醫,就診科室,診斷流程,相關檢查,鑑別診斷,治療,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治療,預後,治癒性,嚴重性,併發症,復發,日常,

病因

  • B型肝炎病毒(HBV)
B肝病毒進入人體會進行不斷的複製,作為“入侵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現HBV病毒後,將對其發動“攻擊”,對病毒進行清除。若免疫系統占據優勢,感染者的HBeAg會逐漸轉陰,抗HBe開始出現,代表體內獲得一定免疫力,預後較好。
但“狡猾”的B肝病毒可能發生變異,病毒偽裝躲開免疫系統的攻擊,此時也可能出現HBeAg陰性和抗HBe陽性的情況。
B型肝炎病毒抵抗力較強,對低溫、乾燥、紫外線均有抵抗性,70%的酒精消毒無法滅活該病毒,但高溫、次氯酸鈉、漂白粉等化學消毒劑可以破壞B型肝炎病毒的包膜,使其失去感染性,可用於針對B型肝炎病毒的消毒。
  • 傳染源
B肝患者和無症狀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 傳播途徑
B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體液、日常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
血液、體液傳播
除了經輸血及血製品之外,刺傷、注射等微量血液也可傳播B型肝炎病毒。含有B型肝炎病毒的體液,如唾液、乳汁、精液、分泌物等直接進入體內或者接觸破損的皮膚、黏膜也可造成傳播。蚊蟲叮咬不會傳染B型肝炎病毒。
日常密切接觸
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呈現出家庭聚集現象,所謂的“日常密切接觸”,可能是因生活中不注意導致微小的創傷而導致的一種特殊的經血液傳播的形式,可能通過共用牙刷、剃鬚刀傳染,而非通過消化道、呼吸傳染。
又稱垂直傳播,母嬰傳播分為宮內感染、圍生期感染和分娩之後感染。胎兒在子宮內被感染的機率約為5%,在分娩時母體的病毒可以通過新生兒微小傷口感染嬰兒,出生後母親可能因乳頭破損通過乳汁將病毒傳播給新生兒。
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也檢出病毒,其配偶相較其他家庭成員更易感染B型肝炎病毒。

症狀

大部分B肝小三陽患者並無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全身乏力、發熱、食慾減退、厭油膩、腹脹、肝疼等表現,也可出現黃疸;隨著病情的發展和加重,患者還可能出現肝掌、蜘蛛痣等症狀。隨著病情進展至肝硬化、肝癌等時期,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出血、貧血、內分泌異常等症狀。
患者感染B肝病毒後潛伏期在1~6個月不等,平均為3個月。
以下時B肝小三陽患者肝臟出現炎症時的常見症狀:
  • 乏力:感覺全身無力、疲乏,即使進行充分休息後疲憊感仍不能緩解。
  • 食欲不振:患者食慾比健康時有所下降,尤其對油膩的食物更不感興趣。
  • 噁心、嘔吐:患者可能感覺上腹部不適,可伴隨有嘔吐,一般情況下嘔吐物為胃內容物。
  • 右側上腹部不適:為肝臟體表區域,患者可能感覺此處有鈍痛、脹痛等疼痛不適感。
  • 面色暗沉:也稱肝病面容,患者肝功能異常時,面色暗沉無光澤,皮膚粗糙乾燥,稱為肝病面容。
  • 肝掌:手掌大、小魚際部位,即拇指、小指下方的部位出現片狀充血,或出現紅色斑點、斑塊,壓之變白。
  • 蜘蛛痣:肝功能異常時,患者身體上出現的類似 “痣”的結構,其中心為一紅點,周圍可觀察到呈放射狀排列的毛細血管,如同蜘蛛,按壓中心紅點後消失。
  • 黃疸:患者肝臟損傷後典型症狀之一,患者的鞏膜(眼白),皮膚出現黃染的現象,一般眼白髮黃更為明顯、更易被發現。
  • 尿液發黃:也是肝臟損傷的常見症狀,患者可能會發現自己小便顏色變深。
  • 精神症狀:肝功能嚴重受損時,患者可能出現嗜睡、煩躁不安、甚至昏迷的精神神經改變。

就醫

就診科室

肝病科、傳染科

診斷流程

若醫生懷疑患者為B肝小三陽時,需根據B肝五項檢查進行初步判斷,此外醫生將進行HBV DNA等檢查判斷患者感染情況及病毒在體內的複製情況,並通過多項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患者B肝病情狀態。

相關檢查

B型肝炎病毒抗原、抗體的檢測
HBsAg、抗-HBe、抗-HBc陽性則為B肝小三陽。HBsAg和抗-HBs:HBsAg是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標誌,HBsAg陽性表示檢測者為急性B肝患者,慢性B肝患者,慢性HBsAg無症狀攜帶者也可持續陽性;抗-HBs在常見抗體中出現最晚,若出現則表示患者獲得了對B型肝炎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力,對於注射疫苗的患者,則標誌著疫苗起效,患者具有免疫力。HBeAg和抗-HBe:HBeAg常在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出現,可作為病毒複製且具有傳染性的標誌,若患者HBeAg逐漸轉陰且抗-HBe逐漸出現,則表示獲得一定的免疫力且預後良好。抗-HBc:包括兩部分抗HBc IgM和IgG,其中抗HBc IgM表示體內有病毒複製,抗HBc IgG表示曾感染過或感染呈慢性經過。
B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檢測
是病毒感染、複製、血液有傳染性的直接標誌。B肝小三陽患者應進行該項檢查,若HBV DNA為陰性,提示病毒無複製,是預後較好的標誌,若小三陽患者HBV DNA為陽性,提示病毒複製仍活躍,需引起重視。
血、尿常規
作為較常規的輔助檢查有一定區分肝炎程度和指導治療的意義,如急性肝炎初期白細胞會正常或略微升高,黃疸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會相對的增多,重型肝炎時白細胞可能升高,肝炎肝硬化且出現脾功能亢進時可能出現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均減少的三少現象;尿常規中尿膽紅素和尿膽原有助於黃疸的鑑別診斷。
肝功能相關指標
  •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臨床中反映肝功能功能的最常用指標,急慢性肝炎時ALT升高,重型肝炎時可出現ALT快速下降,膽紅素升高,出現一種“膽酶分離”的現象,此時提示肝功能大量壞死,是預後不良的表現。
  • 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肝病時AST升高,提示病情易持久且較嚴重,急性肝炎時如果AST持續在高水平,急性肝炎可能轉為慢性肝炎的可能。
  • 乳酸脫氫酶(LDH)、γ-氨醯轉肽酶(γ-GT)、鹼性磷酸酶(ALP或AKP)也提示肝功能異常。
  • 膽紅素:膽紅素含量是反映肝功能損傷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
  • 甲胎蛋白:是篩選和早期診斷肝細胞癌的常規方法。
  • 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酶、層粘連蛋白、脯氨酸羥化酶等對肝纖維化的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
是肝臟檢查最常用的方法,有助於幫助鑑別肝內占位性病變、各種原因導致的黃疸,對於肝硬化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也可觀察肝臟表明、血管、脾臟、膽囊是否存在異常。
CT、MRI
套用價值與B超類似,靈敏度更高,但價格更為昂貴。

鑑別診斷

B肝大三陽與小三陽之間主要通過B肝“兩對半”檢測進行區分,大三陽患者HBsAg、HBeAg 和抗-HBc三者陽性,小三陽患者HBsAg、抗‐HBe、抗-HBc三者為陽性。

治療

一般治療

症狀明顯、病情較重和有黃疸的患者應臥床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臥床還可增加患者肝臟血流,利於恢復。
飲食宜清淡,適當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有助於肝臟修復,但無需過高營養,以防脂肪肝,患者應避免飲酒。

藥物治療

小三陽患者若病毒複製不活躍,肝功能正常,通常無需進行藥物治療,定期監測病情即可。
若小三陽患者體內病毒複製仍活躍,肝功能出現損傷,則需要進行抗病毒等藥物治療。
  • 抗病毒治療
並非所有患者均需抗病毒治療。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指征:
  • 血清HBV DNA陽性、谷丙轉氨酶(ALT)持續異常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
  • 血清HBV DNA陽性代償期B肝肝硬化患者,HBsAg陽性失代償期B肝肝硬化患者;
  • 血清HBV DNA陽性、ALT正常。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建議抗病毒治療:
  • 肝穿刺活檢提示顯著炎症和/或纖維化(G≥2和/或S≥2) ;
  • 有B肝肝硬化或B肝肝癌家族史且年齡30歲以上;
  • ALT持續正常、年齡大於30歲者,建議無創肝纖維化檢查或肝組織學檢查,存在明顯肝臟炎症或纖維化;
  • B肝相關肝外表現。
核苷類似物
對於HBeAg陽性的慢性B肝患者,HBeAg血清轉換後應再用藥一年以上(總療程不能少於3年),對於肝硬化患者,應長期使用。
此類藥物有恩替卡韋、替諾福韋、丙酚替諾福韋、替比夫定等。用藥前後、用藥中均需對病毒載量、病毒學標誌物等進行檢查。也均需對患者的ALT、穀草轉氨酶(AST)、膽紅素等生化指標進行檢查。
干擾素-α(IFN-α)
包括普通干擾素和聚乙二醇干擾素,適合處於活動期、年輕、女性、HBV DNA低的肝炎患者,但若膽紅素過高、出現失代償性肝硬化,則不宜選擇IFN-α。普通干擾素每周需注射多次,聚乙二醇干擾素每周僅需注射一次。此外,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可能進行抗炎保肝、抗纖維化等治療。
抗炎保肝治療
水飛薊素製劑、甘草酸製劑、多不飽和卵磷脂製劑等具有抗炎、抗氧化和保護肝細胞等作用,醫生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但該類藥物不宜多種聯合。
抗纖維化治療
目前達成較多共識的是丹參等具有一定的抗纖維化作用,γ-干擾素體外研究中也有抗纖維作用,但仍需更多研究證實。

手術治療

B肝小三陽患者無需手術治療,但若病情進展至肝硬化失代償,可考慮進行肝移植手術

中醫治療

中醫在保肝護肝、退黃疸、降低肝功相關酶和抗纖維化治療方面有一定作用,患者應在正規醫院接受相關治療。

預後

B肝小三陽患者早期診斷後,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和肝功能監測,一般預後良好。但若未進行及時的治療,患者肝功能出現嚴重損傷,甚至可能發展為肝硬化,部分患者可能轉變為肝細胞癌。

治癒性

B肝小三陽無法完全根治,目前的醫療手段不能徹底的清除病毒,但可以抑制病毒複製甚至達到臨床治癒,即停止治療後HBsAg仍為陰性(伴或不伴HBsAb出現)、HBV DNA檢測不到、肝功正常。

嚴重性

若不經及時規範治療,小三陽患者肝臟仍可能受損,甚至可能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壽命。

併發症

隨著病程延長和肝功受損程度的加重,B肝小三陽患者可進展為肝硬化出現多種併發症。
  • 腹水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
  • 上消化道出血
肝功異常時,尤其是肝硬化時,血流血壓異常、血液中凝血物質也出現異常,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見的併發症。
  • 肝性腦病
肝功異常時,尤其是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時期常見的併發症,患者可能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經症狀。
  • 肝腎綜合徵
是慢性重型肝炎的併發症之一,可表現為少尿、無尿、電解質異常。

復發

有反覆發作可能,因此一般不建議停抗病毒藥物。

日常

慢性肝炎的特點就是反覆出現肝臟炎症的加重和緩解,因此要根據肝臟功能的狀況來調整飲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緩解期肝功能檢查接近正常,沒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此時強調均衡飲食。
  • 提供適當的熱量
  • 足量的蛋白質供給可以維持氮平衡,改善肝臟功能,有利於肝細胞損傷的修復與再生。
  • 供給適量的碳水化物:碳水化物應提供總熱量的50-70%,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不僅能保證慢性肝炎病人總熱量的供給,而且能減少身體組織蛋白質的分解、促進肝臟對胺基酸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儲備、增強肝細胞的解毒能力。
  • 適當限制脂肪飲食:脂肪是三大營養要素之一,其所提供的不飽和脂肪酸是身體的必需營養素,其他食物無法代替,所以不必過分地限制。另外,攝入適量的脂肪有利於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E、K等)等的吸收。由於慢性肝炎病人的食慾下降,經常合併膽囊疾病,脂肪性食物常常攝入不足,慢性肝炎病人需要進食適當量的脂肪食物,但過度限制脂肪是不合適的。全日脂肪供給量一般在40-60g,或占全日總能量的25%左右為宜。對伴有脂肪肝高脂血症者、膽囊炎急性發作期的慢性肝炎病人則應限制脂肪。
  • 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對肝細胞的解毒、再生和提高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維生素常作為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藥物。補充維生素主要以食物補充為主,在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適量補充維生素製劑還是有益的。慢性肝炎患者容易發生缺鈣和骨質疏鬆,堅持飲用牛奶或適當服用補鈣藥物是有必要的。
  • 戒酒、避免損害肝臟的物質攝入:乙醇能造成肝細胞的損害,慢性肝炎病人肝臟對乙醇的解毒能力下降。即使少量飲酒也會使加重肝細胞損害,導致肝病加重,因此肝炎病人應戒酒。
參考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