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轟炸機

A-12轟炸機

A-12轟炸機(英文:Curtiss A-12 Shrike),是美國寇蒂斯·萊特在1933年為了取代舊式的A-3和英制DH-4這兩種雙翼機而研製的,此型機在抗日戰爭時也為中國空軍採用,而由於當時的英語翻譯問題而把此機Shrike音譯為許來克,中國飛行員簡稱其為許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A-12轟炸機
  • 外文名:Curtiss A-12 Shrike
  • 服役時間:1933年
  • 生產國家:美國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基本數據,服役事件,中國購機,投入抗日,

發展沿革

20世紀30年代,美國寇蒂斯飛機公司著手為軍方研製一種金屬單翼攻擊機,研製編號為寇蒂斯-59。軍方代號先後為A-8和A-10,後經修改成為A-12,這就是該公司第一代被軍方正式採納的單翼攻擊機,公司生產編號為60。
A-12轟炸機
美國陸軍航空隊的A-12轟炸機
當時,美國陸軍航空隊裝備寇蒂斯A-3攻擊機,軍方期望以更先進機型取代。在競爭中,通用航空福克公司的XA-7及寇蒂斯公司的XA-8方案被選中。這兩種飛機都是安裝寇蒂斯“征服者”600馬力水冷發動機,武器配置均為固定前射機槍4挺、活動後射機槍1挺。
福克公司的XA-7原型機於1930年6月試飛。寇蒂斯公司的XA-8原型機於1931年初首飛。最後軍方選中XA-8,1931年9月,軍方預訂13架交付部隊進行飛行評估,賦予寇蒂斯A-8“伯勞鳥”(漢語音譯俗稱為“許萊克”)攻擊機。這批飛機中5架裝用“征服者”C型發動機,8架裝用F型發動機,改稱為A-8A。後又改裝普·惠廠制“大黃蜂”式R-1620-9型星形氣冷625馬力發動機,機型改為XYA-10。由於氣冷發動機構造堅固,維修簡單,使用成本低,且無水冷散熱器,不易受損,因此美國軍方決定以後攻擊機均採用氣冷發動機。
1933年,美國軍方訂購46架由YA-10改進的寇蒂斯A-12攻擊機
寇蒂斯公司在完成美國軍方訂購的A-12攻擊機同時,亦開發外銷機型,為拓展市場,將其細分為偵察、轟炸及攻擊三種類型。

技術特點

A-12轟炸機與寇蒂斯A-8構造相同,但改用萊特690馬力R-1820-21發動機,配裝三葉金屬可調螺距漢密爾頓螺旋槳,並將原分隔在後方的射擊員艙與駕駛艙合為一體。機身構造分為兩段,前段自後艙起,連同翼根暨發動機架,均以鋼管組架焊接成為一體,翼根下方安裝起落架,兩機輪之間由人字形可調連桿相連,兩邊翼根上端亦各裝人字形支架連線機身,後段機身為金屬框架外張應力鋁皮半硬殼式,雙梁薄弦式外蒙鋁皮機翼,前緣裝有滑動式自動開縫翼,後緣襟翼可向下開啟35度,此外在兩翼上、下翼面中段,由張線與機身、起落架罩相連,水平安定面為空中可調式,調幅為+3度~-6度,垂直尾翼偏左2.5度以補償發動機扭轉力矩,副翼、升降舵、方向舵各操縱面均為鋼管骨架、外敷蒙布並裝有調整附片。
A-12轟炸機
A-12轟炸機三視圖
A-12轟炸機,主要武器為4挺7.62毫米口徑布朗寧固定前射機槍,分裝在主起落架整流罩內,槍口可調角度範圍,每挺機槍備彈600發。後艙裝活動機槍1挺,彈匣5個,備彈100發。駕駛艙後方主油箱兩側各裝有N-2炸彈架1組,每組可掛30磅殺傷彈5枚,彈艙門無專門開啟機構,借投彈時炸彈自身重量開啟。在主油箱下方托架外部機腹部位,裝有P-1式炸彈架,可掛100磅炸彈,或50磅化學彈4枚,也可安裝煙幕施放箱,或掛一個52美制加侖的外油箱,這些掛載均可投放或拋擲,緊急時機內主油箱亦可拋下。另在後艙外,可掛2枚照明傘彈。
A-12轟炸機
A-12轟炸機
A-12的機身被分成兩部份,翼根樑柱和發動機架為鋼管焊接而成為一體,翼根下方為固定式起落架,兩機輪之間為人字形可調校式連桿連線,左右翼之上也各有人字形可調校式連桿連線到機身以增加結構強度,後段機身為鋁合金制骨架外加簿鋁蒙皮,機翼為下單翼,機翼前緣裝有滑動式自動開縫翼,翼後部份為襟翼,總的來說,A-12以1930年代來說是先進的設計,但其機身和機翼之間仍如同一戰時的雙翼機一樣有張線。

基本數據

A-12轟炸機參考數據
技術數據
乘員
2人
機長
9.83米
翼展
13.41米
機高
2.84米
空重
1,768千克
發動機
萊特旋風式R-1820風冷式發動機(690匹馬力)
最大起飛重量
2,611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
285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
521千米
武器裝備
固定武器
4支7.62毫米口徑M1919機槍,1支同型後方防衛機槍;
外掛彈藥
4個55公斤炸彈

服役事件

中國購機

1936年,中國航空委員會訂購10架A-12攻擊機,每架單價為24328.45美元。這批飛機在當年5月裝船運回,在杭州筧橋中央飛機製造廠組裝,並在南京、杭州做飛行表演,因效果頗佳而增訂10架。

投入抗日

抗日戰爭初期,該機配屬中國空軍第9大隊第26、第27中隊。1937年8月15日,日機60餘架分別空襲南京、杭州、嘉興、曹娥等地機場,當時第9大隊的5架A-12緊急起飛攔截,在曹娥上空創擊落日機4架紀錄,後該機又參與對上海地區日軍地面設施攻擊,但因戰術錯誤和彈藥供應不及,效果甚微而損失頗大。後於9月中旬奉令將第9大隊撤銷,第26中隊併入第27中隊整補待命。隨即轉隸北方支隊赴山西支援晉北及平漢線陸軍作戰。期間,該機從太原、汾陽出擊,協助陸軍作戰,11月2日,我軍撤守太原後,北正面支隊南撤汾陽,參加支援安陽作戰,後奉令移防安徽協防南京,在蘇、皖一帶繼續作戰。由於執行任務頻繁,航材保障、維修均很困難,第27中隊於1938年2月換裝自美國進口的貝蘭卡輕型轟炸機,A-12攻擊機則於6月轉交驅逐總隊和第12中隊。8月21日,第12中隊安家駒隊長駕機在武漢上空,率飛行員關萬松、霍文耀進行陸空聯絡訓練時,遭敵機突襲,在無預警情況下遭擊落殉國。此後寇蒂斯A-12退出中國空軍編制序列。
A-12轟炸機
抗戰時期國民黨空軍的A-12轟炸機
A-12轟炸機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的A-12機群
A-12在抗戰爆發時裝中國空軍第9大隊,初期用於支援華北戰場但不久中日兩軍在上海進行淞滬會戰,第9大隊的A-12進駐浙江曹娥,8月15日正當上彈準備出擊之際,日軍13架九四式俯衝轟炸機突然來襲,在空戰中日機被擊落4架而國軍的A-12被擊落1架和在地面上被炸毀4架,另一架在起飛時失事損毀,空襲後國軍完好的A-12原要飛去長興機場,但一架A-12又在起飛時墜毀,其餘在途中又遇上9架敵機而又有一架被擊落,經此一役,國軍的A-12死傷慘重而唯有撤退去河南許昌。8月25日,國軍的A-12原要用炸彈攻擊沿長江登入的日軍運兵船,但由於炸彈未能及時運到,唯有祇用機槍掃射日軍但戰果甚差,反而有兩架被日艦的防空炮火擊落,其餘多架受傷。9月開始,國軍的A-12支援華北戰場,11月炸毀漳州鐵橋以解安陽之危,之後轉戰南京,之後由於A-12使用頻繁而損傷太多,故退出戰線改為飛行訓練用機,1938年8月21日,3架第12中隊的A-12在武漢上空作飛行訓練突然遇上日機來襲而慘被擊落。
A-12轟炸機
國民黨空軍人員與A-12轟炸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