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年

927年

927年是農曆丁亥年(豬年);後唐天成二年;南吳順義七年;乾貞元年;吳越寶正二年;閩天成二年;于闐同慶十六年;契丹天顯二年;南漢白龍三年;荊南天成二年;東丹國甘露二年;馬楚天成二年;大長和天應元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927年
  • 農曆丁亥年(豬年
  • 年號:後唐天成二年
  • 大事年表:英格蘭議會
本年年表,歷史人物,歷史文物,羊馬城,開福寺,史料記載,大事,

本年年表

大事年表
公元927年,英格蘭議會。
公元927年,新羅第56代王敬順王即位。公元927年-935年在位。
公元927年,保加利亞教會成為大主教區,屬君士坦丁堡教會管轄。
公元927年,劍川節度楊乾貞以討伐鄭氏為名,起兵攻滅了大長和國,擁清平官趙善政為王,建立“大天興國”。
公元927年,草原行者遼太祖遼太祖陵:位於巴林左旗境內,建於天顯二年,埋葬著遼朝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
公元927年,睿帝楊溥繼位。
公元927年,五代吳順義七年,置宗陽縣。
公元927年,五代吳乾貞元年,改蒲塘場為德安縣
公元927年,開閩三王之子王思義兄弟10人卜居於晉江青陽的杏厝王,是為晉江王氏開基始祖。
公元927年,後唐封馬殷為楚國王。(唐末,馬殷割據湖南,又稱馬楚。907年,五代的後梁封他為楚王,都於潭州
公元927年,耶律德光繼位,即遼太宗。
公元927年,五代後唐天成二年,日本醍醐時代的真玄宗高僧弘順大使(即寬輔和尚)來中國。
公元927年,蕭溫被立為遼太宗耶律德光皇后。四年後生下長子耶律璟

歷史人物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27-公元976),中國宋朝第一任皇帝(960-976年在位) 。趙匡胤出身於武將世家,於公元927年3月21日出生於洛陽夾馬營中,從小也喜愛習武。在崇尚武力的五代亂世,他的背景和特長對於他攀上權力巔峰幫助很大。
徐溫(公元862年-公元927年),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蘇東海)人,南唐建立者徐知誥李昪)養父,本為唐末淮南節度使、吳王楊行密帳下右衙指揮使。公元927年,徐溫逝世,徐知誥囚禁了徐溫的兒子徐知詢,自代徐溫執政。
西蒙一世(公元864-公元927年),保加利亞皇帝(公元893年-公元927年在位)。西蒙一世,是鮑里斯的兒子,從小被送到拜占庭首都作人質。這個特殊的經歷使他從小接受了當時最先進文化的薰陶,對拜占庭文化充滿了認同感,而對拜占庭政治上的地位則充滿了野心,這從他日後的行動可以看出。西蒙大帝文化上的成就,是使保加利亞成為當時斯拉夫文字和文化的中心。

歷史文物

羊馬城

公元927年,後唐明宗天成二年,西川節度副使孟知詳想割據四川稱霸一方,在羅城外修建了一座“羊馬城”。城周長21公里,高一丈七尺,牆基寬二丈二尺,共有9道城門。因打仗需要大量的糧食和肉食,糧食充足而肉食不易徵集,所以修築著馬城用來飼養牛羊馬匹。

開福寺

開福寺位於長沙市區北面,是中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始建於五代十國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歷代佛事興隆,高僧輩出。寺院巍峨,布局完整,佛像齊全,毗廬殿並有貼金羅漢500尊。山門為五間七柱三門之牌樓式,3米高的朱牆將寺院環抱,山門內沿中軸線前後為放生池,綠洲、前坪、彌勒殿、大雄寶殿,兩廂對稱,東為客堂、齋堂、摩尼所和紫微堂等,房舍全由曲廊連線,參差錯落,頗有明清建築的藝術價值。此寺是一座著名寺院,屬佛教禪宗臨濟宗楊岐派。自後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此寺創建以來,一直香火旺盛。開福寺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主要由山門、三大殿等建築組成。開福寺山門為牌坊式建築,三門四柱,正門有“古開福寺”四字匾,門前立石獅、石象各一對。入山門可見放生池,再過石橋即至三大殿。三大殿是寺院舉辦法事,供信徒拜佛上香的地方,前殿是彌勒殿(三聖殿),寬三間,中殿(大雄玉殿)是正殿,殿高20米,內供佛祖像,後殿是毗盧殿,亦為三間。三大殿兩側建有客堂、齋堂、方丈室、藏經樓、摩絲所、禪堂、念佛堂、講堂等建築。

史料記載

後唐討荊南
荊南節度使高季興於後唐天成元年(926)曾求夔、忠、萬三州之地(今四川奉節,忠縣、萬縣)為屬郡,得三州後又要求由其子弟任刺史而不由後唐政府委派,又出兵襲涪州(今四川涪陵),截取後唐沿長江運輸的伐蜀所得四十萬錢帛。天成二年二月,後唐奪高季興官爵,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訓、忠武節度使夏魯奇領四萬兵會同東川節度使董璋,楚軍三面進攻伐荊南高季興堅壁不出,一面求援於吳。後唐大軍不適應荊南潮濕多雨氣候,劉訓亦染疾,楚雖派許德勛屯兵岳州(今湖南嶽陽),卻拒不奉詔饋運糧草供軍。四月,後唐以樞密使孔循往江陵(今湖北)督戰,仍不能克城,後唐遂撤師。六月,以征荊南無功貶劉訓。西路後唐任命的夔州刺史西方鄴卻於三峽敗荊南軍,復取夔、忠、萬三州。
後唐初置監牧
唐代於北方、西方邊境州設有監牧養馬,唐末喪亂,馬政廢馳。後唐天成二年(927)三月,後唐依判三司任圜所請,置監牧,以繁殖馬匹;並準諸道以綾絹金銀隨土產折進馬之直。
後唐征布袋等錢
後唐天成二年(927)六月,後唐下令,命納租稅之人,交納之時如用官倉布袋裝糧,每一袋納八文錢,其中五文給搬運工,三文供倉司吃飯、鋪襯、紙筆、盤纏等消耗,如果交納人自布袋,則只納三文給倉司。長興二年(931)閏五月,又下令於兩稅斛斗之外,每斗加耗二合,以備倉司損耗。布袋錢仍由官典同系署,一一分明上報。
楚馬殷建國
後唐天成二年(927)六月,後唐封天策五將軍、湖南節度使楚王馬殷為楚國王。八月後唐冊禮使至長沙,馬殷始建國,立宮殿,置百官,如天子之制。翰林學士改稱文苑學士,知制誥稱知辭制,樞密院曰左右機要司。但不建元,仍屬中原王朝正朔。稱殿下,下文稱教。
吳王楊溥稱帝
順義七年(927)十一月,吳王楊溥於江都(今江蘇揚州)即帝位。改元乾貞。次年二月,吳遣使至後唐,後唐樞密使安重誨以吳王稱帝,且連聯結荊南,拒不受,遣還吳使。後唐遂與吳絕。
兩川爭鹽
蜀中出井鹽,東川、西川兩節度所轄境內均有鹽井,東川鹽利稍多於西川。兩川都想專有其利,東川節度使董璋誘使商賈自東川販鹽至西川,以取其利。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則於與東川接壤的漢州(今四川廣漢)設三處鹽場重征鹽商以為對策,年獲利七萬緡。從此商旅不再往東川
遼太宗即位
契丹天顯二年(927)十一月,契丹太子、東丹國王人皇王耶律信(突欲),請太祖述律後立大元帥、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遂為帝,不改元。耶律德光(902——947),遼太祖耶律億(阿保機)次子,東丹王耶律信(突欲)之弟。契丹天贊元年(922)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多年隨耶律億南侵中原,西征奚人,東討渤海,屢建戰功。天顯元年,遼太祖滅渤海,逝于歸途,述律後攝政耶律德光深得述律後喜愛,遂以為帝。耶律德光在位期間,多次深入中原,天顯十一年(936)助石敬瑭滅後唐,割燕雲十六州之地入契丹,大同元年(947)又滅後晉,入汴京(今河南開封),改國號為遼。在契丹內部,也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會同元年(938)改革官制,同時整訂賦稅等。但其南征中,掠奪內地州縣人民財富,引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大同元年四月,北歸途中,病死於欒城。廟號太宗。

大事

(1)春,正月,癸丑朔,帝更名。
(1)春季,正月,癸丑朔(初一),後唐帝更改名字叫。
(2)孟知祥李嚴來監其軍,惡之;或請奏止之,知祥曰:“何必然,吾有以待之。”遣吏至綿、劍迎候。會武信節度使李紹文卒,知祥自言嘗受密詔許便宜從事,壬戌,以西川節度副使、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李敬周為遂州留後,趣之上道,然後表聞。嚴先遣使至成都,知祥自以於嚴有舊恩,冀其懼而自回,乃盛陳甲兵以示之,嚴不以為意。
(2)孟知祥聽說李嚴來監督他的軍隊,因此很憎恨他。有人請求上奏後唐帝阻止他來,孟知祥說:“何必這樣呢,我有對付他的辦法。”於是派遣官吏到綿州、劍州去迎候他。正好遇上武信節度使李紹文去世,孟知祥自稱他曾接受過莊宗皇帝的秘密詔令,允許他見機行事。壬戌(初十),任命西川節度副使、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李敬周為遂州留後,並催促他上路赴任,然後才上表告訴後唐帝。李嚴事先派遣使者到達成都,孟知祥自認為對李嚴有舊恩,希望他懼怕而自己返回,於是陣列重兵給李嚴看,李嚴卻不介意。
(3)安重誨孔循少侍宮禁,謂其諳練故事,知朝士行能,多聽其言。豆盧革韋說既得罪,朝廷議置相,循意不欲用河北人,先已薦鄭珏,又薦太常卿崔協。任圜欲用御史大夫李琪;鄭珏素惡琪,故循力沮之,謂重誨曰:“李琪非無文學,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儀刑多士矣。他日議於上前,上問誰可相者,重誨以協對。圜曰:“重誨未悉朝中人物,為人所賣。協雖名家,識字甚少。臣既以不學忝相位,柰何更益以協,為天下笑乎!”上曰:“宰相重任,卿輩更審議之。吾在河東時見馮書記多才博學,與物無競,此可相矣。”既退,孔循不揖,拂衣徑去,曰:“天下事一則任圜,二則任圜,圜何者!使崔協暴死則已,不死會須相之。”因稱疾不朝者數日,上使重誨諭之,方入。重誨私謂圜曰:“今方乏人,協且備員,可乎?”圜曰:“明公舍李琪而相崔協,是猶棄蘇合之丸,取蜣之轉也。”循與重誨共事,日短琪而譽協,癸亥,竟以端明殿學乾馮道崔協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協,之曾孫也。
(3)安重誨認為孔循從小在宮廷里侍奉,明白熟習朝廷里過去的典章制度,也知道朝廷官員的品行才能,所以好多事情都聽他的話。豆盧革韋說獲罪以後,朝廷商議設立宰相,孔循的意見是不想起用河北人,一開始推薦鄭珏,後又推薦太常卿崔協。任圜想起用御史大夫李琪鄭珏平素就恨李琪,所以孔循極力阻止他,於是對安重誨說:“李琪不是沒有文才,只是有點不廉潔。宰相只能用端重有器度的人,這樣才足以成為朝廷百官的典範。”有一天在後唐帝面議論這件事,後唐帝問誰可以任宰相,安重誨回答說是崔協任圜說:“安重誨不熟習朝中人員,被人所收買。崔協雖然是名家,但認識的字很少。我已經是因為沒有學問而忝列相位,怎么可以再增加一個崔協而被天下人笑話呢?”後唐帝說:“宰相是個重要的職位,你們再重新商議一下。我在河東時見書記馮道多才博學,與世無爭,這個人可以任宰相。”退堂時,孔循沒給後唐帝行禮,一甩衣服就走了,還說:“天下的事情一也是任圜,二也是任圜,任圜是個什麼人!假使崔協突然死去那也就算了,如果死不了必須讓他當宰相。”因此他好幾天稱病不上朝,後唐帝派安重誨去給他說明情況,他才上了朝,安生誨私下對任圜說:“現在正缺人,崔協暫且作備選人員,可以嗎?”任圜說:“您拋棄李琪而使崔協為宰相,這就好像拋棄了蘇合香丸,選取屎殼螂推的糞球。”孔循安重誨在一起處理政事,每天都說李琪的壞話而說崔協的好話。癸亥(十一日),終於任命端明殿學士馮道和崔協一起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協是崔的曾孫子
(4)戊辰,王延稟還建州,王延鈞送之,將別,謂延鈞曰:“善守先人基業,勿煩老兄再下!”延鈞遜謝甚恭而色變。
(4)戊辰(十六日),王延稟準備回建州,王延鈞給他送行,將要分別的時候。王延稟王延鈞說:“要好好地守住先人事業的根基,不要麻煩我再來!”王延鈞十分恭敬謙遜地謝過王延稟,臉色都變了。
(5)庚午,初令天下長吏每旬親引慮繫囚。
(5)庚午(十八日),開始命令天下長吏每隔十天要親自訊視記錄囚徒的罪狀。
(6)孟知祥禮遇李嚴甚厚,一日謁知祥,知祥謂曰:“公前奉使王衍,歸而請兵伐蜀,莊宗用公言,遂致兩國俱亡。今公復來,蜀人懼矣。且天下皆廢監軍,公獨來監吾軍,何也?”嚴惶怖求哀,知祥曰:“眾怒不可遏也。”遂揖下,斬之。又召左廂馬步都虞候丁知俊,知俊大懼,知祥指嚴屍謂曰:“昔嚴奉使,汝為之副,然則故人也,為我瘞之。”因誣奏:“嚴詐宣口敕,雲代臣赴闕,又擅許將士優賞,臣輒已誅之。”
(6)孟知祥對李嚴的禮節待遇都十分優厚,有一天,李嚴去拜見孟知祥,孟知祥對他說:“你從前奉詔出使見了王衍,回去以後又請求出兵討伐蜀國,莊宗聽了你的話,致使兩國都滅亡。今天你又來到這裡,蜀中的人感到十分害怕。況且天下都已經廢掉了監軍,你單獨來監督我軍,這是為什麼呢?”李嚴聽後十分恐懼,苦苦哀求。孟知祥說:“大家怒不可遏。”於是把他斬殺了。孟知祥又召見左廂馬步都虞候丁知俊,丁知俊感到十分恐懼,孟知祥指著李嚴的屍體對他說:“過去李嚴出使蜀國,你是他的副手,你們是故舊,你替我把他埋葬了。”因此向後唐帝誣奏說:“李嚴假宣陛下的口頭敕令,說是代替我,讓我到陛下那裡。他又擅自允許將士優待獎賞,我已經把他誅殺了。”
內八作使楊令芝以事入蜀,至鹿頭關,聞嚴死,奔還。朱弘昭東川,聞之,亦懼,謀歸洛;會有軍事,董璋使之入奏,弘昭偽辭然後行,由是得免。
內八作使楊令芝因事去蜀中,到鹿頭關,聽說李嚴已被殺死,就逃奔回來。東川副使朱弘昭聽到李嚴被殺也很害怕,謀劃回洛陽。正好這時有軍事行動,董璋派他回去奏告後唐帝,朱弘昭說了些假意推辭的話然後啟程,因此得以免死。
(7)癸酉,以皇子從厚同平章事,充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從榮聞之,不悅。
(7)癸酉(二十一日),任命皇子李從厚為同平章事,充任河南尹,判管六軍諸衛事。李從榮聽說後很不高興。
(8)己卯,加樞密使安重誨兼侍中,孔循同平章事。
(8)己卯(二十七日),加封樞密使安重誨兼任侍中,孔循為同平章事。
(9)吳馬軍都指揮使柴再用戎服入朝,御史彈之,再用恃功不服。侍中徐知誥陽於便殿誤通起居,退而自劾,吳王優詔不問,知誥固請奪一月俸;由是中外肅然。
(9)吳國馬軍都指揮使柴再用全副武裝進入朝廷,御史彈劾他,柴再用依仗有戰功而不服氣。侍中徐知誥故意在吳王休息的別殿請安,退下去以後他自己彈劾自己,吳王下優待詔書,不予追問,徐知誥堅決請求扣去一個月的奉祿。因此朝廷內外得到整肅。
(10)契丹改元天顯,葬其主阿保機於木葉山。述律太后左右有桀黠者,後輒謂曰:“為我達語於先帝!”至墓所則殺之,前後所殺以百數。最後,平州人趙思溫當往,思溫不行,後曰:“汝事先帝嘗親近,何為不行?”對曰:“親近莫如後,後行,臣則繼之。”後曰:“吾非不欲從先帝於地下也,顧嗣子幼弱,國家無主,不得往耳。”乃斷一腕,令置墓中。思溫亦得免。
(10)契丹改年號為天顯,在木葉山安葬了契丹主阿保機。述律太后的左右人中有凶暴狡詐的人,太后對他們說:“替我向先帝傳話。”到了先帝的墓地就把他殺了,先後共殺死一百多人。最後平州人趙思溫也當前往,趙思溫不去。太后說:“你侍奉先帝時非常親近,為什麼現在不去呢?”趙思溫回答說:“我親近不如太后,太后去,我就跟著你。”太后說:“我不是不想跟隨先帝到地下,只是看到兒子幼弱,國家又沒有君主,所以不能前往。”於是砍下一隻手腕,命令他放在墓中。趙思溫也因此免於一死。
(11)帝以冀州刺史烏震三將兵運糧入幽州,二月,戊子,以震為河北道副招討,領寧國節度使,屯盧台軍。代泰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房知溫兗州
(11)後唐帝派冀州刺史烏震三次率兵護運糧食到幽州。二月,戊子(初七),任命烏震為河北道招討,兼領寧國節度使,駐紮在盧台軍。代理泰寧節度使、同平章事房知溫兗州
(12)庚寅,以保義節度使石敬瑭兼六軍諸衛副使。
(12)庚寅(初九),任命保義節度使石敬瑭兼任六軍諸衛副使。
(13)丙申,以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景州刺史,既至,遣使族誅之。
(13)丙申(十五日),任命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景州刺史,等他到任,派遣使者把他全家誅殺了。
(14)高季興既得三州,請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為之,不許。及夔州刺史潘炕罷官,季興輒遣兵突入州城,殺戍兵而據之。朝廷除奉聖指揮使西方鄴為刺史,不受;又遣兵襲涪州,不克。魏王繼岌遣押牙韓珙等部送蜀珍貨金帛四十萬,浮江而下,季興殺珙等於峽口,盡掠取之,朝廷詰之,對曰:“珙等舟行下峽,涉數千里,欲知覆溺之故,自宜按問水神。”帝怒,壬寅,制削奪季興官爵,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訓為南面招討使、知荊南行府事,忠武節度使夏魯奇為副招討使,將步騎四萬討之。東川節度使董璋充東南面招討使,新夔州刺史西方鄴副之,將蜀兵下峽;仍會湖南軍三面進攻。
(14)高季興得到三州,請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自己派子弟去充當,後唐帝沒有答應。夔州刺史潘炕罷官時,高季興派兵突然進入夔州城,殺死戍守的士兵,並占據了這個地方。後唐任命原奉聖指揮使西方鄴為夔州刺史,高季興不接受。高季興又派兵襲擊涪州,沒有攻下來。魏王李繼岌派遣押牙韓珙等部給朝廷送蜀中的珍寶貨物金帛四十萬,順江而下,高季興峽口殺死韓珙等,全部強奪了這些珍寶貨物。後唐責問高季興,高季興回答說:“韓珙等率領的船隊下行到峽口時,已經在水上行走了數千里,要想知道翻船淹死的原故,應該自己去詢問水神。”後唐帝聽了非常生氣,壬寅(二十一日),下令剝奪了高季興的官爵,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訓為南面招討使、知荊南行府事。任命忠武節度使夏魯奇為副招討使,率領四萬步兵騎兵去討伐。東川節度使董璋充任東南面招討使,新任夔州刺史西方鄴為東南面副招討使,率領蜀中的部隊下行到三峽,並且會合湖南軍隊,三面向高季興發起進攻。
(15)三月,甲寅,以李敬周為武信留後。
(15)三月,甲寅(初三),任命李敬周為武信留後。
(16)丙辰,初置監牧,蕃息國馬。
(16)丙辰(初五),後唐開始設定監牧,伺養繁殖馬匹。
(17)初,莊宗之克梁也,以魏州牙兵之力;及其亡也,皇甫暉、張破敗之亂亦由之。趙在禮之徙滑州,不之官,亦實為其下所制。在禮欲自謀脫禍,陰遣腹心詣闕求移鎮,帝乃為之除皇甫暉陳州刺史,趙進貝州刺史,徙在禮為橫海節度使;以皇子從榮鎮鄴都,命宣徽北院使范延光將兵送之,且制置鄴都軍事。乃出奉節等九指揮三千五百人。使軍校龍部之,戍盧台軍以備契丹,不給鎧仗,但系幟於長竿以別隊伍,由是皆俯首而去。中塗聞孟知祥殺李嚴,軍中籍籍,已有訛言;既至,會朝廷不次擢烏震為副招討使,訛言益甚。
(17)當初,莊宗攻克後梁時,依靠的是魏州牙兵之力。等到他滅亡時,皇甫暉、張破敗叛亂也是依靠魏州兵力。趙在禮被調到滑州,他沒有到任,實際上也是為魏兵所劫制。趙在禮想擺脫禍患,秘密派遣心腹到後唐帝那裡去請求改換個地方,後唐帝於是為他任命皇甫暉為陳州刺史、趙進為貝州刺史,調趙在禮為橫海節度使。任命皇子李從榮去鎮守鄴都,命令宣徽北院使范延光率兵護送他去,並負責制置鄴都軍事。於是調出奉節等九指揮三千五百人,派軍校龍率領他們,戍守在盧台軍,以防備契丹人的侵略。但不給他們鎧甲和武器,只是在長竿子上掛個旗幟以別於其他隊伍,因此都俯首貼耳地離開這裡。到了途中聽說孟知祥殺死了李嚴,軍中不安,已有謠言傳開。到了盧台之後,正好朝廷不按尋常的順序提拔烏震為副招討使,軍中的謠言更加厲害。
房知溫怨震驟來代己,震至,未交印。壬申,震召知溫及諸道先鋒馬軍都指揮使、齊州防禦使安審通博於東寨,知溫誘龍所部兵殺震於席上,其眾噪於營外,安審通脫身走,奪舟濟河,將騎兵按甲不動。知溫恐事不濟,亦上馬出門,甲士攬其轡曰:“公當為士卒主,去欲何之?”知溫紿之曰:“騎兵皆在河西,不收取之,獨有步兵,何能集事!”遂躍馬登舟濟河,與審通合謀擊亂兵,亂兵遂南行。騎兵徐踵其後,部伍甚整。亂者相顧失色,列炬宵行,疲於荒澤,詰朝,騎兵四合擊之,亂兵殆盡,餘眾復趣故寨,審通已焚之,亂兵進退失據,遂潰。其匿於叢薄溝塍得免者什無一二。范延光還至淇門,聞盧台亂,發滑州兵復如鄴都,以備奔逸。
房知溫怨恨烏震突然來代替自己。烏震來到以後,房知溫沒有交出印信符節。壬申(二十一日),烏震在東面的營寨里召集房知溫以及諸先鋒馬軍都指揮使、齊州防禦使安審通來下棋,房知溫引誘龍所屬部下在席上殺死烏震,烏震的部下在營外大吵大鬧,安審通脫身逃跑,搶奪了一些船隻度過黃河,率領著騎兵按兵不動。房知溫害怕事情不能成功,上馬跑出門外,士卒們拉住他的馬疆繩說:“你應當成為我們的主帥,離開這裡想到哪裡呢?”房知溫欺騙他們說:“騎兵們都在黃河以西,不去收取他們,只靠步兵,怎么能成就事業。”於是快馬加鞭登舟過河,和安審通一起謀劃攻打亂兵,亂兵於是就向南去了。騎兵們慢慢地跟在他們的後面,隊伍也很整齊。亂兵互相看著嚇得臉色都變了,他們排好隊,手持火炬在夜裡前進,在荒灘水澤中走得很疲乏,第二天早晨,騎兵們從四面一起進攻,亂兵幾乎被全部消滅,剩下的人又想返回營寨,但營寨已被安審通焚燒,亂兵們進退無靠,被打得大敗。他們當中藏匿在叢林山谷里得免於一死的約有十分之一二。范延光回到淇門時,聽說盧台兵亂,就派滑州部隊又回到鄴都,準備逃跑。
(18)帝遣客省使李仁矩如西川,傳詔安諭孟知祥及吏民;甲戌,至成都。
(18)後唐帝派遣客省使李仁矩去西川傳達詔令,安撫孟知祥以及那裡的官民,甲戌(二十三日),到達成都。
(19)劉訓兵至荊南,楚王殷遣都指揮使許德勛等將水軍屯岳州。高季興堅壁不戰,求救於吳,吳人遣水軍援之。
(19)劉訓的部隊到達荊南,楚王馬殷派遣都指揮使許德勛率領水軍駐紮在岳州。高季興堅守在營寨里不出來應戰,同時請求吳國援救,吳國派出水軍來援助他。
(20)夏,四月,庚寅,敕盧台亂兵在營家屬並全門處斬。敕至鄴都,闔九指揮之門,驅三千五百家凡萬餘人於石灰窯,悉斬之,永濟渠為之變赤。
(20)夏季,四月,庚寅(初十),後唐帝下令,凡是盧台亂兵在營寨里的家屬一併滿門處斬。命令到達鄴都,把九指揮的門關起來,驅趕三千五百家共一萬多人到石灰窯,全部斬殺,永濟渠的水都被染成了紅色的。
(21)朝廷雖知房知溫首亂,欲安反仄,癸巳,加知溫兼侍中。
(21)朝廷雖然知道房知溫是首亂分子,為了暫時安定局面,癸巳(十三日),加封房知溫兼任侍中。
(22)先是,孟知祥遣牙內指揮使文水武漳迎其妻瓊華長公主及子仁贊於晉陽,及鳳翔,李從聞知祥殺李嚴,止之,以聞,帝聽其歸蜀;丙申,至成都。
(22)在此以前,孟知祥派遣牙內指揮使文水人武漳到晉陽迎接他的妻子瓊華公主和兒子仁贊,走到鳳翔,李從聽說孟知祥殺死了李嚴,就把他們扣下,然後報告後唐帝,後唐帝同意他們回蜀中。丙申(十六日),到達成都。
(23)鹽鐵判官趙季良孟知祥有舊,知祥奏留季良為副使。朝廷不得已,丁酉,以季良為西川節度副使。李昊歸蜀,知祥以為觀察推官。
(23)鹽鐵判官趙季良孟知祥有舊交,因此孟知祥就上奏後唐帝請求留下趙季良為副使。朝廷不得已,丁酉(十七日),任命趙季良為西川節度副使。李昊回到蜀中,孟知祥任命他為觀察推官。
(24)江陵卑濕,復值久雨,糧道不繼,將士疾疫,劉訓亦寢疾;癸卯,帝遣樞密使孔循往視之,且審攻戰之宜。
(24)江陵地區本來就低下潮濕,又值長時間下雨,運糧的道路不能行走,糧食不能連續不斷地運來,將士們都生了病,劉訓也生病臥床不起。癸卯(二十三日),後唐帝派遣樞密使孔循前往觀察,並察看進攻作戰的事宜。
(25)五月,癸丑,以威武留後王延鈞為本道節度使、琅邪王。
(25)五月,癸丑(初三),任命福建威武留後王延鈞為本道節度使、琅邪王。
(26)孔循至江陵,攻之不克,遣人入城說高李興;季興不遜。丙寅,遣使賜湖南行營夏衣萬襲;丁卯,又遣使賜楚王殷鞍馬玉帶,督饋糧於行營,竟不能得。庚午,詔劉訓等引兵還。
(26)孔循到達江陵,進攻沒有攻下,派人進城去勸說高季興,高季興不退讓。丙寅(十六日),後唐帝派遣使者去湖南賞賜在那裡的士卒夏季衣服一萬套。丁卯(十七日),又派遣使者去賞賜給楚王馬殷鞍馬玉帶,並督促把糧食送到軍營,但馬殷竟不服從命令。庚午(二十日),後唐帝下令劉訓率兵返回。
(27)楚王殷遣中軍使史光憲入貢,帝賜之駿馬十,美女二。過江陵,高季興執光憲而奪之,且請舉鎮目附於吳。徐溫曰:“為國者當務實效而去虛名。高氏事唐久矣,洛陽去江陵不遠,唐人步騎襲之甚易,我以舟師溯流救之甚難。夫臣人而弗能救,使之危亡,能無愧乎!”乃受其貢物,辭其稱臣,聽其自附於唐。
(27)楚王馬殷派遣中軍使史光進朝入貢,後唐帝賞賜給他駿馬十匹,美女兩人。史光憲回去路過江陵時,高季興把史光憲抓起來,並搶去了他的馬匹美女。高季興請求率領全鎮歸附吳國,吳國徐溫說:“為了國家應當務求實效而拋棄虛名。高氏侍奉唐朝時間已很長,洛陽離江陵也不太遠,唐人的步兵和騎兵襲擊這裡非常容易,我用水軍逆流而上援救也很困難。納人為臣而又不能去援救,使他處於危亡地步,能不感到慚愧嗎?”於是接受了高氏的貢物,推辭他向吳稱臣,聽他歸附後唐。
(28)任圜性剛直,且恃與帝有舊,勇於敢為,權幸多疾之。舊制,館券出於戶部,安重誨請從內出,與圜爭於上前,往複數四,聲色俱厲。上退朝,宮人問上:“適與重誨論事為誰?”上曰:“宰相。”宮人曰:“妾在長安宮中,未嘗見宰相、樞密奏事敢如是者,蓋輕大家耳。”上愈不悅,卒從重誨議。圜因求罷三司,詔以樞密承旨孟鵠充三司副使權判。鵠,魏州人也。
(28)任圜情性剛直,而且依仗自己和後唐帝有舊交,作事敢作敢當,有權勢而又得後唐帝寵幸的人們都嫉妒他。按舊的規定,使臣外出的費用由戶部發給,安重誨請求從樞密院發給,他和任圜在後唐帝面前爭論了好幾次,聲色俱厲。後唐帝退朝後,宮人問後唐帝:“剛才和安重誨爭論事情的是誰?”後唐帝說:“宰相。”宮人說:“妾在長安宮中,從來沒有見宰相、樞密奏請事情時敢象這個樣子,大概是輕視皇上吧!”後唐帝聽後更加不高興,最後聽從了安重誨的建議。任圜因此請求罷去三司之職,後唐帝下詔,命樞密承旨孟鵠暫判三司副使。孟鵠是魏州人。
(29)六月,庚辰,太子詹事溫輦請立太子。
(29)六月,庚辰(初一),太子詹事溫輦請求立太子。
(30)丙戌,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圜罷守太子少保
(30)丙戌(初七),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圜被罷守太子少保
(31)己丑,以宣徽北院使張延朗判三司。
(31)己丑(初十日),任命宣徽北院使張延朗兼判三司。
(32)壬辰,貶劉訓為檀州刺史。
(32)壬辰(十三日),貶劉訓檀州刺史。
(33)丙申,封楚王殷為楚國王。
(33)丙申(十七日),封楚王馬殷為楚國王。
(34)西方鄴敗荊南水軍於峽中,復取夔、忠、萬三州。
(34)西方鄴在三峽中擊敗了荊南水軍,又奪回了夔、忠、萬三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