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年,即中國唐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寶曆元年,該年李德裕獻《丹扆六箴》。
基本介紹
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歷史大事
改元寶曆
武寧軍亂
敬宗幸驪山
敬宗欲游驪山溫湯,左僕射李絳,諫議大夫張仲方屢諫不聽。拾遺張權輿伏紫宸殿下叩頭諫曰:“昔周幽王幸驪山,為犬戎所殺;秦始皇葬驪山,國亡;玄宗宮驪山而祿山亂,先帝(穆宗)幸驪山,享年不長。”敬宗曰:“驪山如此之凶,我宜一往以驗其言。”十一月,敬宗幸驪山溫湯,即信日還宮,謂左右曰:“彼叩頭者(指張權輿)之言,安足哉!。
東受降城移置綏遠烽南
以劉從諫襲昭義留後
寶曆元年(八二五)八月十日,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悟卒,遺表以其子劉從諫為昭義留後。從諫發喪,派人以重金賄賂宰相李逢吉、神策中尉王守澄,請求朝廷任命。朝廷接到劉悟遺表,左僕射李絳等人認為,昭義與河朔割據藩鎮不同,不可許其世襲,建議速派人為節度使,安撫軍心,調劉從諫為外地刺史。但李逢吉、王守澄商議已定,十二月三日,詔以劉從諫為昭義留後。劉悟軍政煩苛,從諫寬厚,眾頗附之。
崔發拘擒違法宦官
鄠縣(今陝西戶縣)令崔發聞府外喧囂聲,問何故?有人答稱:五坊小吏毆打百姓。發怒,命擒入府庭。經審訊,方知為出使宦官。敬宗聞訊大怒,命將崔發押於御史台獄。寶曆元年正月七日,敬宗大赦,發與諸囚徒立於金雞竿下等待釋放,忽有宦官數十人衝出,圍發亂打。發滿面流血,牙齒折斷,不省人事。敬宗命釋放諸囚徒,唯將崔發重新關押。宰相李逢吉等人上言諫阻,方釋送回家。
牛僧孺出任武昌軍節度使
李願卒
李願,隴右臨洮(今甘肅臨潭)人,中唐名將李晟長子。德宗朝,以父蔭入仕,拜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轉左衛大將軍。元和元年(八0六)八月,遷檢校禮部尚書、夏綏節度使,轉武寧(今江蘇徐州)節度使,參與征討淄青李師道,有戰功,遷檢校尚書左僕射、鳳翔(今陝西)節度使。長慶二年(八二二)二月,檢校司空、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以威刑馭下,不恤軍政,加以聲色奢侈,導致軍亂,被大將李介逐出州城,貶隨州(今湖北)剌史。長慶四年(八二四),起復為河中節度任,賄賂權臣。寶曆元年(八二五)六月病卒。
詔造競渡船
諫官彈劾崔元略父事宦官
詔度支進銅、金簿修清思院等殿
寶曆元年(八二五)七月,詔度支進銅三千斤、金簿十萬翻,修清思院新殿及昇陽殿圖障。
劉悟卒
劉悟,原平盧軍節度使劉正臣孫。少有勇力,隨其叔父劉全諒為宣武牙將。因盜竊錢物逃奔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令將後軍,遷都知兵馬使、兼監察御史。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朝廷討伐李師道,劉悟受師道命率軍抗拒官軍。悟因師道猜忌,率軍夜襲鄆州,殺李師道,歸順朝廷。因功授義成節度使。穆宗即位,遷昭義節度使,與監軍劉承偕不和,因故拘囚,朝廷貶逐承偕。自此招納之命,專恣不法,欲效河朔三鎮割據。寶曆元年(八二五)八月卒於任。
遣中使往湖南等地採摘仙藥
寶曆元年(八二五)八月,道士劉從政對敬宗言有長生不老之術,請派人往各地訪求異人,採摘仙藥。十八日,敬宗遣中使赴湖南、江南、以及天台山(今浙江)采仙藥,以從政為光祿少卿、號升玄先生。
敕度支往河東等地買耕牛
蔣防貶汀州刺史
寶曆元年(八二五),蔣防貶汀州(今福建長汀)刺史,後改任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蔣防,唐傳奇作家,字子徵(一作微),義興(今江蘇宜興)人,生卒年不詳。由李紳、元稹薦於朝廷,作有傳奇《霍小玉傳》等。
新羅王子金昕來朝
寶曆元年(八二五),新羅國王子金昕來長安朝貢。
李德裕獻《丹扆六箴》
寶曆元年(八二五)二月八日,浙西(今江蘇鎮江)觀察使李德裕奏獻《丹扆六箴》:其一為《宵衣》,規勸敬宗視朝希晚;其二為《正服》,規勸服用乖異;其三為《罷獻》,規勸徵求玩好;其四為《納誨》,規勸侮棄忠言;其五為《辨邪》,規勸信任群小;其六為《防微》,規勸游幸無常。敬宗命翰林學士韋處厚優詔作復。
史料記載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下寶曆元年(乙巳,公元八二五年)
春,正月,辛亥,上祀南郊。還,御丹鳳樓,赦天下,改元。先是鄠令崔發聞外喧囂,問之,曰:“五坊人毆百姓。”發怒,命擒以入,曳之於庭。時已昏黑,良久,詰之,乃中使也。上怒,收發,系御史台。是日,發與諸囚立金雞下,忽有品官數十人執梃亂捶發,破面折齒,絕氣乃去。數刻而蘇,復有繼來求擊之者,台吏以席蔽之,僅免。上命復系發於台獄而釋諸囚。
中旨復以王播兼鹽鐵轉運使,諫官屢爭之,上皆不納。
上既復系崔發於獄,給事中李渤上言:“縣令不應曳中人,中人不應毆御囚,其罪一也。然縣令所犯在赦前,中人所犯在赦後。中人橫暴,一至於此。若不早正刑書,臣恐四夷籓鎮聞之,則慢易之心生矣。”諫議大夫張仲方上言,略曰:“鴻恩將布於天下而不行御前,霈澤遍被於昆蟲而獨遺崔發。”自餘諫官論奏甚眾,上皆不聽。戊子,李逢吉等從容言於上曰:“崔發輒曳中人,誠大不敬,然其母,故相韋貫之之姊也,年垂八十,自發下獄,積憂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此所宜矜念。”上乃愍然曰:“此諫官但言發冤,未嘗言其不敬,亦不言有老母。如卿所言,朕何為不赦之!”即命中使釋其罪,送歸家,仍慰勞其母。母對中使杖發四十。
夏,四月,癸巳,群臣上尊號曰文武大聖廣孝皇帝。赦天下。赦文但云:“左降官已經量移者,宜與量移,”不言未量移者。翰林學士韋處厚上言:“逢吉恐李紳量移,故有此處置。如此,則應近年流貶官,因李紳一人皆不得量移也。”上即追赦文改之。紳由是得移江州長史。
己未,詔王播造競渡船二十艘,運材於京師造之,計用轉運半年之費。諫議大夫張仲方等力諫,乃減其半。
諫官言京兆尹崔元略以諸父事內常侍崔潭峻。丁卯,元略遷戶部侍郎。
昭義節度使劉悟方去鄆州也,以鄆兵二千自隨為親兵。八月,庚戌,悟暴疾薨,子將作監主簿從諫匿其喪,與大將劉武德及親兵謀,以悟遺表求知留後。司馬賈直言入責從諫曰:“爾父提十二州地歸朝廷,其功非細,只以張汶之故,自謂不潔淋頭,竟至羞死。爾孺子,何敢如此!父死不哭,何以為人!”從諫恐悚不能對,乃發喪。
初,陳留人武昭罷石州刺史,為袁王府長史,鬱郁怨執政。李逢吉與李程不相悅,水部郎中李仍叔,程之族人,激怒之雲,程欲與昭官,為逢吉所沮。昭因酒酣,對左金吾兵曹茅匯言欲刺逢吉,為人所告。九月,庚辰,詔三司鞫之。前河陽掌書記李仲言謂匯曰:’君言李程與昭謀則生,不然必死。”匯曰:“冤死甘心!誣人自全,匯不為也!”獄成。冬,十月,甲子,武昭杖死,李仍叔貶道州司馬,李仲言流象州,茅匯流崖州。
上欲幸驪山溫湯,左僕射李絳、諫議大夫張仲方等屢諫不聽,拾遺張權輿伏紫宸殿下,叩頭諫曰:“昔周幽王幸驪山,為犬戎所殺;秦始皇葬驪山,國亡;玄宗宮驪山而祿山亂;先帝幸驪山,而享年不長。”上曰:“驪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驗彼言。”十一月,庚寅,幸溫湯,即日還宮,謂左右曰:“彼叩頭者之言,安足信哉!”
丙申,立皇子普為晉王。
朝廷得劉悟遺表,議者多言上黨內鎮,與河朔異,不可許。左僕射李絳上疏,以為:“兵機尚速,威斷貴定,人情未一,乃可伐謀。劉悟死已數月,朝廷尚未處分,中外人意,共惜事機。今昭義兵眾,必不盡與從諫同謀,縱使其半葉同,尚有其半效順。從諫未嘗久典兵馬,威惠未加於人。又此道素貧,非時必無優賞。今朝廷但速除近澤潞一將充昭義節度使,令兼程赴鎮,從諫未及布置,新使已至潞州,所謂‘先人奪人之心’也。新使既至,軍心自有所系。從諫無位,何名主張,設使謀撓朝命,其將士必不肯從。今朝廷久無處分,彼軍不曉朝廷之意,欲效順則恐忽授從諫,欲同軍惡則恐別更除人,猶豫之間,若有奸人為之畫策,虛張賞設錢數,軍士覬望,尤難指揮。伏望速賜裁斷,仍先下明敕,宣示軍眾,獎其從來忠節,賜新使繒五十萬匹,使之賞設。續除劉從諫一剌史。從諫既粗有所得,必且擇利而行,萬無違拒。設不從命,臣亦以為不假攻討,何則?臣聞從諫已禁山東三州軍士不許自畜兵刀,足明群心殊未得一,帳下之事亦在不疑。熟計利害,決無即授從諫之理。”時李逢吉、王守澄計議已定,竟不用絳等謀。十二月,辛丑,以從諫為昭義留後。劉悟煩苛,從諫濟以寬厚,眾頗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