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銀川市項目建設提速行動實施方案

《2023年銀川市項目建設提速行動實施方案》已經銀川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3年3月7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年銀川市項目建設提速行動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3年3月7日
  • 發布單位: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提質升級行動,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持續鞏固投資增長勢頭,實施“強首府”戰略,結合自治區“擴大有效投資鞏固提升年”實施方案和銀川市產業項目三年攻堅行動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及銀川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安排部署,對標區、市“兩會”工作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紮實開展春比開工、夏比建設、秋比成果、冬比儲備、全年比質效“五比”活動,以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社會事業項目、民生保障項目為重點,全面開展2023年銀川市項目建設提速行動,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為實現全年投資增長目標提供堅強保障。
二、工作目標
    堅持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振興、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堅持總量和結構“雙發力”、投向和投效“雙提升”、以高質量項目建設確保實現“123456”目標。
    “1”個核心目標: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
    “2”個主攻目標:以製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為主攻方向,全市製造業投資增長28%以上,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5%以上。
    “3”個結構目標:農業投資增長10%以上;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服務業投資增長8%以上。
    “4”個領域目標:產業投資增長10%以上;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以上;建安投資增長10%以上;民間投資增長10%以上。
    “5”個工作目標:全市計畫實施市級重點項目50個,3月份開復工率達到70%以上,上半年全部開工,全年投資完成率達到85%以上;列入自治區重大、重點項目開工率達到100%,上半年投資完成率50%以上,全年投資完成率達到85%以上;爭取國家政策、資金、項目取得新突破,到位資金增長1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到750億元以上;項目動態儲備投資規模高於投資增長目標的25%。
    “6”個區域目標: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固定投資增長8%,賀蘭縣固定投資增長10%,永寧縣固定投資增長10%,靈武市固定投資增長12%。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新型工業項目建設提速行動。圍繞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裝備製造、數字信息、現代化工、輕工紡織“六新”產業方向,立足本地產業發展優勢,突出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產業,加快構建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型化、融合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圍繞重點領域“卡脖子”和產業基礎薄弱問題,鼓勵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專項攻關項目,實施寶豐儲能電池等全產業鏈補短板項目30個以上,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深入推進“四大改造”,推動結構改造、綠色改造、智慧型改造和技術改造,實施共享工具機鑄件生產線改造等30個重點技改項目,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加快光伏矽、半導體矽、工業藍寶石、新能源電池材料等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實施中環50GW單晶矽、晶環藍寶石晶片切磨拋、中鋼特種石墨等項目,力爭新材料產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加快發展綠色發電、智慧型電網、風電裝備,實施龍祥光伏支架等項目,推動隆基樂葉5GW電池等項目達產達效,力爭新能源產業年產值突破260億元。加快葡萄酒、高端奶和枸杞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推進張騫葡萄郡、蒙牛乳業產業園、杞里香枸杞健康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力爭新食品產業年綜合產值突破500億元。力爭全市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發改委、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二)實施現代農業項目建設提速行動。深入實施特色農業提質計畫,持續推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六特”產業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強品牌,形成集研發、種養、加工、行銷、文化、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世界葡萄酒之都、高端奶產業基地,加力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3個,打造鄉村產業融合示範園10個。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小任果蔬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中心冷鏈物流基地(二期)、塞上牧源奶牛養殖場二期、白玉霓葡萄產業種植園區等項目。力爭全市農業投資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鄉村振興局、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
(三)實施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提速行動。深入實施現代服務業擴容提質工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健康養老、電子商務、會展博覽“六優”產業,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增容擴量,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12個。加緊推進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升級,繁榮夜間經濟,打造特色商業街區2條,培育支持發展首牌、首店、首展、首秀等新業態,引進知名品牌首店20家以上,力促砂之船奧萊、建發悠閱城等商業綜合體項目建成投運。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示範城市。全年實施服務業項目50個以上,總投資100億元。力爭全市服務業投資增長8%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商務局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四)實施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速行動。聚焦城市更新、交通運輸、市政水利等領域,最佳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和功能,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四類管線”改造、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推進銀川市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加快第三熱源等項目建設,推動城區、縣城、農村清潔取暖全覆蓋。實施海綿城市工程,建設金鳳區中部、西夏區南部海綿城市示範片區,內澇積水區域整治比例80%以上。實施美麗河湖工程,建設重點入黃排水溝示範、再生水河湖生態利用等一批河湖治理項目。推進銀川市一體化綠色交通,更新新能源公車600輛,建成公交充電樁500個以上。支持河東國際機場四期儘快建設,加快火車站現代客運樞紐、公鐵物流港鐵路專用線建設進度。接續實施交通疏堵“6+N”工程,打通海寶東路等28條斷頭路。新建改造上海路、解放路東延伸、典農河旅遊風景路二期等城鄉道路。實施功能完善工程,改建擴建銀川水廠、賀蘭山水廠,推進西線供水工程管線入廊,暢通供水大循環。完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5G基站達到6000處以上。加快騰訊呼叫中心等6個項目建設,推進銀川信息技術套用創新基地建設。力爭全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15%以上。(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政管理局、園林管理局、發改委、交通局、水務局、網信局、自然資源局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五)實施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提速行動。聚焦教育、醫療、文化、科技等領域,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弱項、打基礎的項目。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創建智慧示範校園53所。新改擴建中國小校幼稚園42所,確保銀川四十一中等13所學校投入使用。實施職業教育“雙高”“雙優”計畫,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持續推進文化旅遊產業項目,加快建設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銀川文化園、長城非遺展覽館,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市。加快市第二人民醫院改擴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科技型企業成長鏈和企業庫,開展“百企科技展翅”行動和規上企業“三提升”行動,深化“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0個,重點科技成果轉化及中試熟化項目30個。(責任單位:市教育局、文化旅遊廣電局、衛健委、科技局、自然資源局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
四、推進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工作態度,緊抓不放推動項目落地落實、落地見效。一是完善市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制度。制定市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責任清單和工作推進表,實行領導包抓、單位負責、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強化日常管理和跟蹤督辦,協調解決項目前期手續、要素保障、序時進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每月通報全市各類項目推進情況、投資完成情況,實行清單交辦、限時銷號,形成項目管理閉環。二是制定項目清單。圍繞項目儲備庫、計畫實施庫、問題項目庫“三個項目庫”,建立全市、各縣區園區、行業主管部門多層次項目庫,科學有效管理,有序推動項目落地建設、投產達效。三是做優專班服務。充分發揮工作專班職能,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對照分工、研究部署、制定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保障項目順利推進。(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教育局、科技局、自然資源局、文化旅遊廣電局、衛健委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二)全力推進項目提速。加強“四強”能力作風建設,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季觀摩、年考核”推進機制,保障項目順利推進。一是緊盯項目建設進度。加強項目日常調度,對重大項目是否開工採取周調度,對投資完成情況採取半月調度,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採取月調度。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進度,明確項目推進時間表、路線圖,倒排時間節點,實行掛圖作戰,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對照節點壓茬推進,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確保提速行動目標順利完成。一季度抓開工,項目開工率達到70%以上,有力支撐“開門紅”;二季度抓協調,項目投資完成率達到50%以上;三季度抓進度,項目投資完成率達到80%以上;四季度抓衝刺,項目投資完成率力爭達到100%。二是開展集中開工活動。適時舉辦全市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2月、4月、6月分別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推進會,加快推動各級各類重大重點項目建設,迅速掀起項目建設熱潮。三是開展重點項目觀摩。紮實開展“工作晾曬·擂台比武”活動,每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前,組織開展全市重點建設項目觀摩活動,對各縣(市)區、園區及市本級重大項目建設成果及進展進行全面檢驗,觀摩建設成果、開展經驗交流、查找問題差距,在互比互學中交流經驗做法、提升工作水平、促進任務落實,形成比學趕超濃厚氛圍,確保全年工作實現“季季紅”。(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投資促進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教育局、自然資源局、文化旅遊廣電局、衛健委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三)強化要素服務保障。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區域評估等改革舉措,提高審批效率。堅持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市本級繼續統籌安排2000萬元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對年度內新謀劃的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政府投資類項目給予支持。最佳化調整全市工業用地出讓工作流程,年內安排不少於1000畝產業用地,用於全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存量優質企業產業用地需求保障。鼓勵園區出清“殭屍”企業,加快“騰籠換鳥”,淘汰落後產能,滿足“三新”產業用地需求。簡化審批流程,加強轄區與市級自然資源、審批部門的聯審聯辦,通過前期研判服務,強化要素保障、材料前期預審等措施,力促實現“拿地即可開工”。強化用能穩價保供,用好用活全市能源保供專項資金,全面保障企業電力、用氣、用水需求,確保企業生產正常運轉。完善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政銀企對接活動,組織引導金融機構針對企業開展靈活金融服務,進一步降低企業項目綜合融資成本,力爭2023年新增各類貸款40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工信局、金融工作局、審批服務管理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四)積極謀劃儲備項目。堅持把抓項目擴投資作為第一導向,謀實謀細項目策劃包裝,不斷完善項目儲備庫,形成項目梯次建設、滾動發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加強各類項目儲備。緊跟中央和自治區出台的各類政策,把握政策導向,把準資金投向,認真謀劃儲備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生態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大項目。二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按照“分口負責、對口爭取”的原則,搶抓先行區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東數西算”工程等重大機遇,大力開展向國家部委、自治區廳局申報項目和對接落實活動,聚焦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社會治理等領域,謀劃包裝一批高質量項目,爭取50個項目進入國家、自治區計畫盤子,確保“四爭”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財政局、工信局、住建局、市政管理局、交通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教育局、科技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文化旅遊廣電局、衛健委等相關單位,各縣<市>區、園區)
(五)開展精準招商引資。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藉助區內外重點平台開展“六新六特六優”、“三新”產業鏈精準招商。加快“走出去”步伐。實施市級領導掛帥出征的鏈長制,成立工作專班,注重市縣、園區一體化聯動,發揮政府駐外機構、商協會、招商顧問作用,瞄準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定向招引戰略國企、實力民企、知名外企。加大“請進來”力度。圍繞“三新”產業引進鏈上配套企業,全年力爭引進500強企業3家。“三新”產業招商引資占比達到55%以上,“三新”產業到位資金400億元以上。梳理2022年以來“簽約轉落地一批、落地轉開工一批、開工轉投產一批”項目,建立分類項目台賬,加大協調調度,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每月通報進展情況,每季度曬招商引資取得的成果。(責任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各縣<市>區、園區)
附屬檔案:2023年銀川市項目建設提速行動任務清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