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9日在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區長李先忠代表東城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東城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第一部分 2017年工作回顧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堅持以黨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立足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緊緊圍繞區委確定的“一條主線、四個重點”戰略任務,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圓滿完成黨的十九大、“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242.7億元,增長6.3%;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72.2億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4.7億元,增長7.6%;萬元GDP能耗下降5.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0.87%;PM2.5年均濃度60微克/立方米,下降22.1%。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績
科學謀劃頂層設計。加強高位統籌,建立央地、市區聯動機制。制定並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方案,確定了10個重點區域、15個專項行動和“百街千巷”環境整治提升任務,建立健全14項工作機制、22項政策制度和37本基礎台賬,不斷完善非首都功能疏解監測指標體系,堅持打好“整體仗、攻堅戰組合拳”,推動“疏解整治促提升”與補短板、破瓶頸、惠民生等工作有機結合、協同推進。
疏控結合持續發力。嚴格落實產業禁限目錄,累計不予辦理登記業務281件。完成2家工業企業調整退出,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製造環節清零。提前關停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場,推動百榮世貿商城、世紀天鼎等市場調整轉型,疏解商戶1701戶。4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停招、減招,清理違規培訓機構7個。取締無證行醫20家,推動天壇醫院部分功能實現外遷。預計可實現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連續三年“雙下降”。
二、城市面貌呈現新氣象
風貌管控更加規範。堅持規劃先行,在南鑼鼓巷地區出台並實施全市首個風貌保護管控導則,編制簋街、皇城等街區風貌保護管控導則、環境提升“十要素”設計導則等12個指導性檔案,形成了覆蓋園林綠化、民居建設、廣告牌匾、引導標識等方面的設計導則體系。加強街巷胡同設計標準化,為全區17個街道聘任責任規劃師、建築師團隊,最佳化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設計。
重大項目有序實施。舉全區之力攻堅克難,統籌推進41個在施在建項目。直面歷史遺留問題,重啟四次、歷時八年的西河沿項目實現滯留戶清零,並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前門東區B1地塊完成一次性招標,啟動後續建設;天壇東里北區1-8號樓簽約率達到97.1%;南中軸路項目重啟徵收,達到預簽生效比例;成功實施核心區體量最大的望壇棚改項目,簽約5693戶,住宅簽約率達98.5%,並順利完成選房;寶華里項目有序推進規劃調整等前期工作。橋苑藝舍、哈德門等項目竣工交付使用,三利大廈實現主體封頂,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徵收項目紮實推進。統籌推動北京站交通換乘設施和周邊改造項目規劃研究。開展簡易樓騰退改造試點,實施新中西里20-22號簡易樓騰退,實現預簽生效。探索實施新階段老舊小區綜合整治,2個市級試點任務穩步推進。
名城保護紮實推進。成立文物騰退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文物騰退協調機制,編制2018-2020年文物騰退計畫。實施安樂禪林、豐城會館等11處文物騰退,開展中法大學舊址等9處文物修繕。以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修繕整治為重點,推動歷史街區保護復興。推進故宮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實現主要大街架空線全部入地,完成宣仁廟騰退修繕。編制實施南鑼鼓巷地區靜態交通規劃,四條胡同居民“申請式騰退”累計達到407戶、676間。加強前門地區風貌整體保護,完成西打磨廠街修繕改造,實現重張開街,啟動草廠街區景觀修復和院落精品酒店建設,重現三里河“水穿街巷”歷史景觀。完成東四三至八條業態、交通專項規劃,實施四至六條精品胡同建設,修復門樓74個,新建綠地10處。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公眾參與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繼續完善路網系統,推動35條次支路建設,開工23條,完工通車12條。堅持“巡養一體”,完成道路維修17萬平方米及5項疏堵工程。完成捷運7號線珠市口站徵收,實現7、8號線進場施工。建成北京站第二落客區並投入使用,地區擁堵報警率下降70%。完成40公里道路慢行系統整治。通過“新增、盤活、整合”等方式,增加車位6500個。改造雨污合流管線3.3公里,完成地下管線隱患消除工程104項。
三、城市治理實現新提升
街巷整治全面推開。實施“百街千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畫,堅持“十無五好”標準,完成134條大街、496條背街小巷整治任務,以及380條道路的電力和通信架空線梳理、入地任務。清理建築物天際線,拆除違規及存在安全隱患的廣告牌匾4000餘塊。完成56條停車示範街建設。打造精品大街,完成南鑼鼓巷主街、簋街整治提升,實現嶄新亮相。組建簋街管委會,成立商會理事會、監事會,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
聚焦頑疾標本兼治。實施15項專項行動,並全部提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全年拆除違法建設41.9萬平方米,是過去五年拆違總量的1.8倍;封堵“開牆打洞”5402處,率先在全市實施“斷尾行動”,清理封堵後經營主體1709戶,並對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經營者、老字號企業做好幫扶;清理群租房1047戶、5.5萬平方米;全面完成市、區93處占道經營掛賬整治任務;查處無證無照經營506戶;整治地下空間48處、4.6萬平方米;清理直管公房違規轉租轉借3321戶,收繳違約金235.6萬元,收回房屋33間,在全市首創了通過司法訴訟途徑解約收房的成功範例。深化平房區物業管理,完善“日巡、周查、月評、季通報”制度,實現12個平房區街道、656條街巷胡同物業管理全覆蓋。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嚴格落實清潔空氣行動計畫,報廢、淘汰老舊機動車2.6萬輛,完成192家食堂油煙淨化設備改造,實施2109台鍋爐低氮改造。完成大通濱河公園一期工程,建成西革新里城市休閒公園,新增南門倉等10個“口袋公園”,新建、改造綠地23.5萬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4%。全面落實河長制,成立區水務局,實施龍潭公園、青年湖公園水體達標治理工程,加強水污染及水環境治理。道路機掃率達到98%。改造升級公廁131座。創建22片垃圾分類全覆蓋示範片區。全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四、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引進中銀金融資產、富華金融控股等金融企業,金融業實現增加值511.7億元,同比增長5.8%,占GDP的比重穩居各產業之首。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等重點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320.8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4.3%。信息服務業增長較快,實現增加值324億元。商業、商務和健康服務業穩步發展,體育消費持續增長,獲得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稱號。
功能布局進一步最佳化。中關村東城園產業帶動作用更加明顯,實現增加值862.8億元,占全區經濟總量的38.5%,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2200億元,同比增長15.2%,地均產出、人均產出位居全市“一區十六園”之首。持續推進龍潭湖地區環境提升,編制完成空間及產業規劃。發揮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輻射帶動作用,調整前門地區經營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啟動編制王府井街區整體規劃和業態、交通、景觀3個專項規劃,清退民俗街和步行街水吧,王府中環、嘉德藝術中心開業運營。啟動永外城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籌備工作,完成隆福大廈裝修改造工程並啟動招商。
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建立常態化聯繫企業機制,定期對122家重點企業開展走訪,對646家重點稅源企業提供分級、分類精準服務。率先實現工商登記“一次辦結、立等可取”。國、地稅聯合服務廳正式啟用,並開闢網際網路自助辦稅區,大幅提高辦稅效率。開展產業扶持政策實施效果評估,依據相關政策,落實扶持資金3814萬元、獎補資金3.6億元。新增掛牌上市企業11家。加大對非公企業支持力度,著力構建中小微企業成長促進體系,新增4家市級“眾創空間”。圍繞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積極構建文化企業信用評級等“四個體系”,發布文創產業白皮書,成功舉辦“2017北京文創產業投融資年會暨文化金融合作峰會”。
五、人民民眾得到新實惠
民生實事有效落實。實現登記失業人員就業10139人,“零就業家庭”動態保持為零,本區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9%。安置307名殘疾人就業,為殘疾人康復提供16項專項服務,實施“三社聯動”,救助困境兒童22名。完善“三級五方聯動、分類精準供給”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建成區級養老指導中心和34家社區養老驛站;針對托底和扶助保障老年人,出台居家照護服務補貼政策,提供7大類167項服務;完成100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新建、規範提升各類便民商業網點103個,實現17個街道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全覆蓋。保障性住房新開工1621套、竣工3728套。完成2532戶家庭經濟適用房、限價房選房,發放租金補貼7000餘萬元。改造低洼院落254處。實施棚戶區改造6087戶,提前、超額完成市里下達的年度任務。29項市、區級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
教育更加優質均衡。深入推進學區制改革,新增5對深度聯盟校,新建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國小就近入學率達到99%,國中就近入學率達到96%,義務教育優質資源覆蓋率達到95%。加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增加學位1809個。成立青少年社會實踐學院和法治學院。出台跨區域合作辦學管理辦法。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輪崗交流4205人次,16名教師獲評北京市特級教師,三項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獲評北京市特等獎。東城區榮獲“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縣”稱號。
健康事業持續發展。在全區264家醫療機構平穩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調整435項醫療服務價格,公立醫院藥占比下降到30%以內,下降率居全市前列。深化分級診療制度,新建3個專科醫聯體和1個緊密型醫聯體。完成區第一、第二婦幼保健院整合。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90%以上。實施社區衛生醫務人員薪酬績效改革。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朝內頭條社區衛生服務站投入使用。隆福醫院通過北京中西醫結合三級老年醫院轉型晉升評審驗收。成功舉辦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新增10個區級中醫重點專科和10個知名中醫工作室。順利通過“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期評估和“全國健康促進區”建設驗收。倡導全民健身,開展全區性體育活動51場,利用騰退空間建設健身設施13處、9.7萬平方米。
文化惠民力度加大。豐富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組織“擁抱新時代、唱響新東城”原創歌曲展演,成功舉辦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2部講述“東城故事”的原創微電影榮獲第五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紮實推進全民閱讀工程,80萬人次走進圖書館、室,左安門角樓圖書館正式開放。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試點社會化、專業化運營,每周開放時間72小時以上,培育民眾文化團隊936支。繼續開展“騎跡東城”“券游東城”等旅遊活動。做強“戲劇東城”品牌,推出10部東城原創話劇,成功舉辦首屆“全國話劇優秀新劇目展演季”,五大戲劇節共上演劇目145部。地壇文化廟會全球行活動在伊朗、俄羅斯等地成功舉辦。
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全面落實街巷長制,在全市首創“小巷管家”工作模式,全區共配備街巷長1030名、“小巷管家”1999名。運用“五民工作法”,引導居民開展社區協商共治。在王府井、南鑼鼓巷、簋街等重點街區整治中,引導支持商會組織在行業準入、商戶行為規範等方面發揮作用。依法推動社區治理,全區182個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不斷增強公眾訴求的快速回響和處置能力,96010為民服務熱線有效結案率達到99.9%,訴求回訪率達到100%,解決了一批民眾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
安全形勢保持穩定。“平安東城”建設成效顯著,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五類治安警情均呈現兩位數下降態勢,風險預測、預警、預防能力不斷增強。“東城守望崗”被評為“全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建成4座小型消防站、572個微型消防站,完成胡同地下消防供水管路建設試點。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和消防隱患“大掃除”,消除安全隱患3875處,整治“三合一”“多合一”場所95處。創新食藥安全監管模式,在全市首創“你點我檢”網路服務平台,食品、藥品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9%以上,順利通過“北京市食品安全示範區”驗收。
六、政府自身建設邁上新台階
堅持依法履職。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健全完善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機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首次對行政執法情況進行專項考評,並納入全區績效考核,人均辦案量、職權履職率不斷提升;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在全市率先開展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試點開展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加強對政府重大決策的解讀,讓民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堅決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辦理各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418件,辦結率100%,滿意率不斷提升。
推進改革創新。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市、區兩級行政審批管理平台對接,持續推進“職能下沉,服務延伸”。編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梳理、明確了區級公共服務事項766項、街道公共服務事項103項,取消、調整涉及企業和民眾辦事證明77項。在街道試點設立政務綜合服務視窗,建立“一口一網一對一”辦事模式。實施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實現90%城管執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初步構建了“大城管”體系。出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意見,啟動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實現崇遠、奧天戰略重組,完成區房地二中心轉企改制籌備工作。
深化廉政建設。認真履行區政府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持之以恆糾正“四風”。紀檢監察組進駐政府系統所有正處級以上機關事業單位,實現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加強資金監管,建立健全項目主責部門監管、財政監管、審計監督三級監管體系,針對重大項目、重點任務嚴督實查,出台“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將監督觸角向基層延伸、反腐壓力向末梢傳導,出台社區財務管理辦法,對66家科站隊所和學校、醫院、企業、社區開展延伸檢查。預算公開實現“五個首次”。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強化監督問責,全年問責27件。
一年來,我區在國防動員、檔案史志、保密安全、外事僑務、對台工作、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計畫生育和對口幫扶等各方面也均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全國文明城區“四連冠”。
各位代表:
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和各位代表、委員監督指導、積極參與的結果,是全區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基層一線的同志,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東城區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幹部民眾,向關心支持參與東城發展的駐區部隊官兵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區發展正處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攻堅期和城市治理模式變革的轉型期,對照新時代核心區的職責使命和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在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升“四個服務”水平方面還有很多不足:老城區“二元結構”依然是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在保護古都風貌、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健全“精治、共治、法治”的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等方面還有一些難題需要破解;在統籌運用行政、市場、社會等力量推進工作,滿足民眾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公正性等新需求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第二部分 2018年主要任務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剛剛召開的區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了全區工作的總體要求,就是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嚴格執行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繼續聚焦一條主線、四個重點戰略任務,突出高質量發展,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享,更加注重提升區域整體品質、更加注重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更加注重提升民眾獲得感,推進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區建設再上新台階。
2018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常住人口規模、PM2.5年均濃度和萬元GDP能耗下降達到市級要求。
圍繞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我們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區定位,全面提高“四個服務”水平
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走減量發展、創新發展之路,既注重疏解整治,更注重最佳化提升,努力實現二者並重、並舉、並進,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落實新總規,不斷提升功能承載能力
對標對表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探索老城整體保護復興的有效路徑,努力實現人口規模、建設規模“雙控”,不斷降低人口、建築、商業、旅遊“四個密度”,營造優良的政務環境和一流的人居環境。
完善規劃管控體系。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研究編制東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老城保護相關規劃;積極配合中軸線申遺,明確重點任務清單,加強“兩軸一環”沿線規劃管控;加快故宮、天壇周邊和南新倉遺址等重點地區規劃研究;繼續編制完善歷史街區風貌保護管控導則;開展南北池子大街、前三門大街等重點大街城市設計,提升城市規劃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推動平房區整治更新。堅持“民生為先、安全第一、保護風貌”的原則,加快推動平房區整治騰退和保護更新。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完成16棟簡易樓騰退改造,有序啟動四類以上直管公房簡易樓改造。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改造升級公廁108座,開展廁所進院入戶試點;實施危舊平房修繕700戶,完成平房院用水一戶一表改造4127戶。積極協調產權單位落實責任,加強自管產房屋管理。有序推進雍和宮-國子監、張自忠路南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建設,完成6處文物建築修繕,啟動法國兵營舊址、湖北孝感會館等10處文物騰退,基本完成太廟、社稷壇、天壇公園內住戶騰退工作。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健全完善重大項目收尾機制,基本完成望壇、南中軸路徵收任務。完成天壇周邊簡易樓、天壇東里北區1-8號樓、西忠實里、馬圈、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等項目收尾。堅持分類施策,基本完成寶華里、金魚池二期西項目滯留居民搬遷,推動金寶街、王府井H2地塊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推進安化寺二期、地壇公園西側等邊角遺留地塊騰退。加快推動崇外6號地規劃調整,實現K11項目開工建設。堅持“六治七補三規範”,擴大試點範圍,有序推進6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引入物業管理,實現“四有”基本服務。繼續推進多層樓房加裝電梯工作。
提升街巷胡同品質。完善工作機制,最佳化工作流程,實現疏解整治與最佳化提升同步推進、無縫銜接,開展44條大街和509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基本完成全區街巷胡同整治提升任務。推進主次幹路電力架空線和669條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線入地及規範梳理。開工建設28條次支路,其中新建5條、續建23條,實現完工通車5條。推動全區公共建築配建的停車場和單位大院開放停車設施,新增共享停車位1000個。大力推進路側停車管理改革,提高路側停車電子收費覆蓋率。建設20公里道路慢行系統。科學規劃網點布局,持續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新建、規範、提升各類便民商業網點110個。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深化“花園東城”建設,制定“留白增綠”專項行動規劃。完成新中街、景泰橋東南、明城牆遺址公園北等公園綠地建設,啟動天壇周邊綠化工程,基本完成大通濱河公園二期、龍潭中湖綠化建設。推進珠市口東大街、廣渠門內大街等道路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完成屋頂綠化1.2萬平方米,實現新建、改造綠地15萬平方米,全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2%。繼續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畫,嚴控機動車尾氣、餐飲油煙、道路和施工揚塵,加強重型柴油車檢查監測,開展拉網式排查,實現“兩散”污染動態清零。加強宣傳和引導,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落實和深化河長制,實施龍潭中湖、龍潭西湖、柳蔭公園、南館公園水質達標工程,實現龍潭東湖、青年湖水質達標。
(二)推動疏整促,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為動力,統籌社會各方力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持續推動“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不斷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努力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精治為手段,深化城管體制改革。統籌推進城市管理體制和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研究制定街道“大部門制”改革試點方案,增強街道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礎地位和統籌職能。發揮物業管理平台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作用,做好環衛保潔、交通疏導、秩序維護、安全防範等民眾家門口的服務,實行屬地街道對平房區物業公司日常、期滿“雙考核”,經費、續簽“雙掛鈎”和末位淘汰制度。發揮綜合執法平台在城市管理末端的兜底作用,建立街道實體化綜合執法中心,進一步推動綜合執法常態化,實現執法力量在屬地綜合,做到“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發揮考核評價平台對城市管理全過程的監督作用,依託格線化管理優勢,聚焦“城市管理”職責和任務,強化公眾監督,將6大類渠道發現的問題全部納入考核,強化督考合一和考核結果運用,構建城管“大監督”體系。
以共治為基礎,發揮社會各方作用。繼續完善“多元參與、協商共治”社區治理模式,健全完善“五民工作法”、街巷長制和“小巷管家”模式,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鼓勵居民有序參與社區事務和社區管理。深化社區減負增效,加強社工隊伍建設和管理,營造拴心留人的好環境。引導企業與社會單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環保、安全和街巷整治等方面發揮作用。建成17個街道社會組織服務平台,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社會化供給水平。加強商會自治,引導商會等社會組織承接承辦政府轉移的行業性、專業性、輔助性服務事項。落實民族宗教政策,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深化雙擁共建和優撫安置工作。
以法治為保障,實施專項整治行動。堅持依法整治,既堅定有序,又以人為本。縱深推進拆除違法建設行動,全年拆違不低於14萬平方米。規範牌匾標識設定,打造空間協調、視覺清朗的城市公共空間。封堵“開牆打洞”2017處,同步實施“斷尾行動”,並加強日常管理,嚴防經營活動回流反彈。進一步加大對直管公房違規轉租轉借、群租房和無證無照經營的清理力度,並實現動態清零。清理“居改商”590戶。加強地下空間整治,落實管理使用標準,界定、規範非經營性居住行為,實現地下空間安全、合理利用。
(三)聚焦高精尖,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能力
把握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機遇,推動“二三一”重點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文化與金融、商業、體育、科技、商務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化+”高端服務業總部集聚區。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加快“騰籠換鳥”,培育主題樓宇,努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加快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建設,推動文化與金融融合創新發展。依託東二環、長安街沿線等區域的金融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東直門交通樞紐等樓宇資源潛力,引進外資銀行、外資金融機構,吸引金融控股平台、創業投資、資產管理公司等類型企業入駐。編制前門地區產業發展與空間布局規劃,力促文創銀行、文創板、首都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和企業落地;設立首期規模不低於10億元的示範區產業引導基金,促進產業上下游高端環節集聚發展;完成草廠地區整治,實現精品酒店對外營業。
加快王府井國際化商圈試點建設,推動文化與商業融合創新發展。落實“1+3”規劃,以規劃拉動王府井街區轉型發展,推動文化體驗、商業商務和旅遊休閒深度融合。激活海港城項目,推動利生體育商廈、東安市場、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業態轉型升級,推動王府井大街277號院升級改造和校尉胡同西側環境提升,辦好第六屆“王府井國際品牌節”,推動步行街延長,努力將王府井大街建設成為“全國最好的商業街”。完成隆福大廈招商,加快推進捷運6號線東四織補地塊、隆福廣場、長虹影院工程建設,加強隆福寺及周邊平房區整體規劃研究,加快城市修復,推動有機更新,努力打造“老城保護的典範”。
加快龍潭湖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文化與體育融合創新發展。加強龍潭湖地區規劃研究,探索構建“基地+公園”的空間格局,形成高端體育產業和大眾體育事業相互借勢、相互促進的發展態勢。推動龍潭東、中、西三湖水系連通,逐步形成43萬平方米的連續水面,實施龍潭中湖景觀提升工程,建設高品質的生態濕地和城市森林,打造國際體育文化公園,為公眾提供健身和休閒場所。
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發展。積極推動航星園影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依託光線傳媒、好萊塢影視中心等駐園區企業,打造涵蓋劇本創作、攝製發行、衍生品開發等環節的電影全產業鏈。承辦好北京國際設計周——創意點亮北京活動,與丹麥哥本哈根市合作,啟動“中丹創新中心”建設,打造集創新、研發、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青龍文化創新街區。充分利用疏解整治釋放的空間資源,最佳化提升胡同創意工廠和創新創業孵化器,培育、打造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數字創意產業。
加快永外現代商務區建設,推動文化與商務融合創新發展。對接“新總規”,編制完成永外地區規劃,高起點、高水平推動永外地區發展。加快永外城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前期建設。主動對接北京市中軸線及其延長線發展建設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加快西革新里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入市交易、建設方案研究和工程建設,推動百榮世貿商城、萬朋文化用品市場轉型升級,打造東城新的戰略增長極。
二、加大民生改善力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多措並舉,強化資源的統籌配置和布局最佳化,不斷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一)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加大對生活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參保計畫”,實現應保盡保。加強對口幫扶,深化與崇禮、當雄、化德等地區在經濟、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落實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加強動態監測管理,“零就業家庭”動態保持為零。切實關心關愛普通勞動者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讓他們感受到城市溫暖。繼續推進“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區”建設,開展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培訓和獨居老人巡視探訪,加強老年健康服務,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套餐,確保托底保障老人醫療服務精準到位。新建17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完成200戶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推進殘疾人康復和托養中心等綜合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推進順義、大興保障房項目開工建設,豆各莊項目開工建設2849套,望壇項目回遷樓開工建設1000套,“兩站一街”項目竣工1328套,並加強供需銜接,減少資金占壓。實施棚戶區改造不低於1000戶。
(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深化學區制改革和集團化辦學,加強素質教育,持續推進“健康成長2020工程”“文化傳承2030工程”和“可持續發展2050工程”。全面落實中高考改革新要求,探索建立選科排課平台,滿足學生個性化課表需求。啟動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增加學位2000個,提高常住幼兒入園率。加強對民辦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深化校園內外安全聯動機制,加強中國小、幼稚園安全管理,讓孩子安全、家長放心。加快3所職業學校轉型,利用騰退空間服務學前和中國小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繼續開展多渠道輪崗交流,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實現匯文中學教學樓竣工使用,力爭青少年科技館開工建設,推動特殊教育學校規劃立項。
(三)推進健康事業發展
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民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加強專科醫聯體建設,完善緊密型醫聯體運行機制。加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強社區醫療機構及服務人員隊伍建設,提升診療服務水平。做實做好家庭醫生對已簽約重點人群的精準醫療服務。探索建立醫學影像中心和檢驗中心,推動區屬醫療衛生資源的共建共享。完成景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圓恩寺、魏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力爭實現第一人民醫院新址和安定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工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組團參加北京市第十五屆運動會和首屆市冬運會,推動18個奧林匹克·體育生活化社區建設。
(四)加大文化惠民力度
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成果,進一步推動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開展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試點。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工作,實施低幼兒童閱讀計畫,實現9個街道文體中心和100個社區文化室社會化、專業化運營。完成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並投入使用。提升“戲劇東城”品牌影響力,舉辦“全國話劇優秀新劇目展演季”等五大戲劇節,組織戲劇進基層演出50場,發放惠民票不低於2萬張,推出10部“東城故事”原創劇目。深化京津冀文化發展聯盟交流合作。辦好地壇、龍潭文化廟會,繼續推動地壇文化廟會全球行活動,讓更多老字號和非遺項目走出去,不斷提升“文化東城”品牌影響力。
(五)築牢社會安全防線
深化“平安東城”建設,加快推進“雪亮工程”。充分發揮“7×24小時”社區警務室和“東城守望崗”作用,加強防恐處突和社會面防控。加大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力度,加強法律引導和心理疏導,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加強法律援助三級網路建設,做好弱勢群體維權工作。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推進安全生產依法治理和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開展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試點,持續、縱深開展消防隱患“大掃除”,開工建設鮮魚口消防站,繼續推進重點單位和社區微型消防站建站工作,開展32條胡同地下消防供水管路建設,推進木質屋頂住宅樓消隱整治。完成1.9萬平方米早期人防工程回填整治。食品抽檢合格率高於98.4%,藥品抽檢合格率高於98.7%。深入推進“陽光餐飲”工程,全區托幼機構食堂全部達標,餐飲企業達標率不低於70%。繼續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
三、持之以恆加強自身建設,切實提升政府效能
政府黨組及政府系統要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堅持以法治思維和創新精神推動工作,不斷提高政務服務能力。
(一)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堅持依法行政,履行法定職責,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對行政決策集體討論全程留痕。完善行政執法專項考評辦法,科學設定考核指標,持續加大考核力度。推進信息平台建設,實現全區行政執法部門間信息共享。強化政府運行監督,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和司法監督,強化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的監督糾錯和預警功能,不斷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全過程預算監督管理,實現全區預算單位財務運行集中線上監管。開展“點穴式”精準審計和“短平快”專項審計,實現預算執行審計100%全覆蓋。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繼續開展“七五”普法,提高全民守法意識。
(二)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健全政務服務體系,深化商事制度和“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政務服務體系,繼續實施“職能下沉、服務延伸”,在企業集中的園區、樓宇增設政務服務站。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實現一批區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修訂產業禁限目錄。有序推進“多證合一”改革,最佳化辦事流程,全面實行“一次辦結、立等可取”工商登記審批方式,實現零距離、零等待、零成本的“三零”目標。試點推行便利店“一區一照”制度。推進“智慧東城”建設,利用大數據提升協同管理能力和政務服務水平。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三)加強廉潔政府建設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緊緊圍繞行政審批、行政執法、基層財務管理、政府購買服務和工程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深化“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問題專項治理和“嚴肅查處民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工作。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市、區相關規定,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依託“三祠”官德教育基地,深化廉政文化建設。鞏固監察全覆蓋成果,強化監察機關與司法執法機關的協調配合和有序銜接。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著力用好“第一種形態”,加大典型案件通報曝光和追責問責力度,發揮警示教育和震懾作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各位代表:
東城區的發展已經邁入嶄新的歷史階段,我們的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立足新時代、新方位,落實新部署、新要求,實現新作為、新發展,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區”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