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年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體裁:研究報告
報告內容
以高質量發展引領轉型升級贏得優勢
——鄧沛然在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摘登)
2017年工作回顧
1 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
全市生產總值完成6460.9億元,增長7.3%,增速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60.7億元,增長12.2%,總量保持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310.1億元,位居全省首位。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實現了一年創“兩城”,提升了全民文明素質和城市形象。
2 產業轉型取得質的提升
服務業增加值完成3066.4億元,增長11.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75.1%,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458.2億元,增長14.1%,高於規上工業增速10.5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下降5.8%;全年壓減煉鐵產能52萬噸、火電產能19.9萬千瓦,拆除、封停水泥產能523萬噸,實現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3 大氣質量明顯改善
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151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比上年減少20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3.1%,下降率全省最高。
4 城市建設實現新突破
捷運1、3號線首開段正式運營,省會跨入“捷運時代”。啟動中華大街南延等工程,打通裕華路等一批斷頭路,南二環西延、和平路高架西延等工程竣工通車。獲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成為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市。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推進,龍泉湖、體育公園(北區)等公園基本建成,新建提升綠地990萬平方米。
5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建成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高新技術產品推廣套用、傳統產業智慧型改造和河北工業設計創新等4個平台;成立河北省軍民兩用技術交易等5箇中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9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12家總數分別達到803家、9105家。通過實施“人才綠卡”制度,引進高層次人才2900多名,人才高地雛形顯現。
6 改革開放呈現嶄新局面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縣兩級行政審批局,實現“二十六證合一”,行政許可事項辦理時限平均減少15.5天,新增市場主體17.98萬戶。開發區“四項改革”全面完成,園區承載功能不斷增強。探索實施中俄“兩國雙園”合作模式,石洽會、動博會、國際通用航空博覽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3.9億美元、增長14.2%,引進省外項目資金991億元,外貿進出口總值和對外投資分別完成862.2億元、15.8億美元。
7 消費經濟形成新亮點
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省首位,消費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力量。充分挖掘市域豐富的旅遊資源,成功舉辦首屆旅發大會,與3省、8市88家景區實現旅遊互聯互通,叫響“紅色西柏坡、幸福石家莊”旅遊品牌,全域旅遊格局初步形成,旅遊業總收入達到962.6億元,居全省首位。
8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各級財政民生支出占公共預算支出的75.9%,老舊小區改造、居家養老服務、發放文化惠民卡等1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精準推進脫貧攻堅,實現穩定脫貧6.5萬人,196個村脫貧出列,平山縣達到脫貧出列申報標準。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城鎮新增就業18.26萬人,農村轉移勞動力5.86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148.9元,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增長17%、18%。
2018年目標任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省委省政府對省會建設發展一系列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十屆四次全會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五抓五提升”為總抓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治污染、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推進省會現代化、國際化建設,打造區域中心城市,增強輻射帶動能力,開創新時代現代省會、經濟強市新局面。
主要預期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部財政收入分別達到500億元、1000億元以上,實現“跨五越千”。
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左右。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74微克/立方米。
2018年重點工作
A 加快構建“4+4”產業發展格局,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
做強做優四大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推進北斗綜合位置雲服務平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國家衛星導航套用示範城市和研發製造基地;發展壯大微波、雷射器和光電顯示全鏈條產業,構築光電顯示產業集群。全市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加快高端化製劑藥、現代中藥、基因工程藥物、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研發及產業化,提升製劑藥占比。全市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180億元。先進裝備製造業。加速通用航空、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集聚。全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現代商貿物流業。推進全國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城市建設,積極承接北京批發業態疏解,建設內外貿一體化的大型批發交易市場;支持傳統商業企業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創新經菅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國際展覽中心建設,辦好國際通用航空博覽會、國際智慧型製造博覽會等大型展會,全年舉辦大中型展會150場次以上。
培育壯大四大產業
旅遊業。加快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推動3A以上景區提檔升級,謀劃建設3-5條精品旅遊線路,依託太行山高速開發旅遊產業帶;打造石家莊旅遊品牌,全年旅遊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1%。金融業。大力發展開放式金融,加快金融創新開發區規劃建設,激發金融創新活力,集聚金融人才、機構和資產,建設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增強金融產業實力,打造京津冀區域性金融中心。全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科技服務與文化創意產業。打造“設計+”產業鏈,建設全省最大的工業設計城,不斷壯大軟體開發、智慧財產權服務等科技服務產業規模。打造以數位化產品、網路化傳播、個性化服務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節能環保產業。支持發展循環利用和高效節能新型成套設備,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和節能環保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探索新型環保服務模式,引進培育一批綜合環保服務企業。創建環保節能產業園區,做大節能環保產業規模。
大力推進軍民深度融合
充分發揮河北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作用,加強與涉軍單位的戰略合作,支持軍民融合關鍵技術研發,構建“研發-交易-孵化-落地”的軍民融合新模式,創建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推動中電科13所、54所等軍工企業與市域企業深度合作,抓好通用航空產業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科技園、河北軍鼎科技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加速軍工技術民用化轉移,打造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數字經濟。數位技術作為關鍵生產要素,是經濟結構最佳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加快數位技術、產品和服務在經濟社會各行業中的套用,提高生產製造、消費流通、城市建設、社會治理、教育醫療等各領域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充分釋放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加快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在計量抄表、智慧泊車、倉儲物流、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推廣,建設“萬物互聯”石家莊;舉辦好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打造全球數字經濟交流合作平台。大力發展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加快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深入開展“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行動,落實《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實施“網際網路+製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滾動推進100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培育10個省級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和2個智慧型製造示範園區。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持企業、事業單位參與或主導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鼓勵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爭創中國質量獎、中國工業大獎,年內中國馳名商標達到50件以上。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進去產能工作,不折不扣完成省下達的壓減任務。
B 積極擴大優質投資,強化高質量發展支撐
優質高效投入是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的重要基礎。堅持投向、投量、投速、投效一起抓,多措並舉、多點發力,增強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爭當經濟建設排頭兵。
集中力量推進項目建設
今年計畫實施市重點項目340項,其中續建項目120項、計畫開工項目100項、前期項目120項,總投資6147億元,年度計畫投資723億元。同時,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領域,釋放民間投資活力,促進民間投資快速增長。
強力實施精準招商
制定完善產業鏈招商指導目錄,確定重點招商對象,採取小團組、專業化等方式,開展精準招商。加強與世界500強及國內外領軍企業的對接合作,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體量大的好項目。進一步強化黨政“一把手”招商,今年每個縣(市)、區引進3-5個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支撐作用的大項目。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左右,引進內資增長10%。
提升開發區支撐作用
深化開發區改革,探索推行“產業引領、基金操盤”現代開發區發展模式,強化園區頂層設計,突出產業特色,明晰發展定位,提升開發區發展水平。對標國內先進開發區,進一步完善開發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新九通一平”建設。做好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對各類工業聚集區的託管工作,提高整體發展質量和管理水平。推進工信部、科技部重點支持的智慧型製造、中美科技創新等產業園建設,打造面向未來的產業集群。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以上。
破解項目用地制約
按照“補改結合”的要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實施補充耕地項目,增加占補平衡指標儲備。堅定不移推行“先做土地、後做項目”,重點做好“整案制”、大片區土地收儲,為項目落地、產業轉型提供要素保障。
C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堅持創新競進,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大力培育創新主體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畫,打造產業鏈配套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300家。發揮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年內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
加強創新平台建設
聚焦提升創新能力,發揮“四個平台”作用,解決技術成果轉化難、推廣套用難、融資貸款難等問題。大力支持國家級、省級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提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能力,促進相關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鼓勵我市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研發機構成立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企業、科研單位合作共建產學研聯盟,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基礎研究項目落戶我市,年內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台30家。實施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倍增計畫,新增市級以上孵化器4家、眾創空間15家以上。
引進培養創新人才
加大“人才綠卡”政策落實力度,引進一批尖端創新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團隊。支持高等職業教育提升規模水平,鼓勵企業與專業院校合作,聯合培養我市主導產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尊重支持企業家,營造企業家成長環境,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5-8家,認定科技領軍人物15名、科技創新團隊15個。
D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全面釋放改革紅利
改革是活力之源,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確保改革舉措落地生效,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當好改革開放領頭羊。
充分發揮改革對高質量發展的先導性作用,持續推進增添發展活力的改革措施。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多證合一”的基礎上,實現“四十證合一”。開展降費減負專項行動,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免稅費83.5億元。
二是深化財政和金融改革。科學劃分市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推進績效預算管理改革。統籌整合政府資產資源,組建市政府直屬金融控股集團,加強與金融機構密切合作,最大限度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完善貸款擔保、風險補償等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暢通信貸渠道,通過投貸聯動銀保合作、融資租賃智慧財產權質押等形式,加大對科技創新、環保治理、旅遊開發、住房租賃、棚戶區改造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整合政府政務信息、企業信用信息、金融產品信息,建立金融服務大數據平台,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和貸款風險防控問題。
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深化科技計畫管理、科技投入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
四是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年內完成市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國有投資運營公司,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五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保障制度,綜合施策穩控房價,嚴禁出現地王現象,確保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推動更高層次對外開放
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一是大力發展“陸港經濟”。依託正定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建設鐵路、航空、公路“三港合一”的國際綜合物流基地,推動物流基地與產業園區聯動發展;籌備開通石家莊中歐班列,打通直達歐洲、中亞的國際貿易物流大通道。
二是加強國際產能和科技合作。加速推進“兩國雙園”建設,搭建海外高新技術轉化平台、物流倉儲平台和生產加工基地,推動優勢企業“走出去”,加快已開發國家科技成果“引進來”。
三是推進貿易強市建設。加大對重點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出口企業。年內建設10個以上縣域特色產業外貿基地。推動石家莊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產業園、365網路科技集團跨境電商平台建設,布局建設海外倉和名優商品展銷中心。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8%左右。
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溝通協調和開放合作機制,以交通、產業、生態三大領域協同發展為重點,加強與京津的互聯互通;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著力吸引天津的企業向我市延伸產業鏈條,建立專業性“飛地園區”,促進京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戶我市。加強與雄安新區的溝通聯繫,緊盯雄安新區的產業布局和政策導向,調整完善我市發展思路和重點,實現與雄安新區產業上下銜接、錯位發展。
E 提升城市品位和影響力,加快建設現代省會
實施空間拓展工程
對標北京、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先進理念,按照“多規合一”要求和“內疏外聚”思路,高標準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制定四組團縣區與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都市區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滹沱河南岸北岸協調互動發展,推動調整滹沱河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和城區段南岸高標準行洪區範圍,釋放主城區發展空間。加快正定縣(正定新區)建設步伐,國際展覽中心、圖書館、規劃館、青少年宮全部投用,年底前4平方公里先導區道路全部通車,水電氣暖訊全部配套。繼續抓好正定古城建設重點工程,切實保護傳承古城歷史文化價值。
實施道路暢通工程
推進繞城公路前期工作,重點實施省道339、337改造項目,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啟動307國道、新元高速城市化改造以及東二環南延、建華大街南延、和平路高架東延等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聯盟路一石紡路一豐收路連貫工程。實施解放大街及中央綠軸建設,完成東半幅征地拆遷和槐安路以南西半幅建設。強力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加快構建“1公里步行、3公里腳踏車、5公里公交、長距離軌道為主”的一體化公共運輸體系,創建全國公交都市示範市。
實施功能提升工程
加快中央商務區建設,對車輛廠、解放廣場、老火車站、長途客運站、灣里廟、南三條等片區,進行高標準規劃和綜合整治,打造城市記憶與現代產業交融、彰顯省會特色的標誌性區域。加快捷運1、3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兩邊段、2號線一期工程建設,積極跑辦4、5、6號線建設規劃批覆。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確保完成棚戶區改造、公租房建設任務。抓好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有序推進國家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建設。新建提升主城區14條供水主管道。實施主城區30平方公里重點區域海綿城市建設。10月1日前,完成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藁城段河槽治理項目。啟動環城水系整體改造提升工程,建設民心河西線、太平河東段景觀綠道。建成鐵路文化公園、西環公園等6座公園,對主要街道園林綠化進行藝術性改造,開展立體綠化和垂直綠化,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品質。
實施治理提標工程
發揮省會資源優勢,支持移動、電信、聯通等通信網路運營商,加快IPv6、5G規模化商用進程,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在城市治理、政務服務智慧型製造、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套用,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淨化亮化美化水平,深度實施“以克論淨”保潔模式;建設橋西區、裕華區、高新區大型生活垃圾壓縮站;取締二環內全天候占道經營市場;完成主城區停車場規劃,力爭建成10個停車場;實施電線入地工程,整治城市街道外立面,規範牌匾廣告,對中山路(中華大街一建設大街)3公里街區進行整體景觀提升;對城市周邊鐵路、公路沿線重點區域開展整治行動,嚴格管控用地、建設行為。
實施縣城建設攻堅工程
以創建“園林城、衛生城、文明城、潔淨城”為抓手,強化督導考評,爭取更多縣城進入全省前列。拆除違章建築,年底前實現“雙違”清零;增強承載功能,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供暖率達到80%,縣級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4%和88%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5%和93%以上;建設精品工程,每個縣(市)累計完成24公里以上綠道綠廊建設,新建改建至少1座四星級以上精品公園,高標準打造1條迎賓景觀大道、2條標誌性街道、3條城市景觀路。年內所有縣建成省級園林縣城,排名全省後30名的縣全部出列,力爭建成1-2個國家級特色小城鎮。
F 強力實施鐵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突出大氣污染治理
瞄準率先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後十位目標,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堅決打嬴藍天保衛戰。加大散煤治理力度,繼續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最大限度提高農村清潔採暖比例;控制工業燃煤總量,年底前全部淘汰全市範圍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燃煤鍋爐全部安裝線上監測,穩妥壓減電煤,全市煤炭消耗量淨減400萬噸;徹底整治“散亂污”企業,加快高耗能企業改造升級步伐,完成10家企業搬遷。堅決杜絕禁煤區散煤復燃,堅決杜絕已關閉的企業復產,堅決杜絕生產低端劣質產品的企業在石家莊立足。加強揚塵治理,對工地、渣土運輸車輛實施24小時全程管控。對“三區兩線”主體滅失的12個露天礦山進行修復綠化。加強機動車尾氣治理,加大對重型柴油車的排放檢測力度;加大充電樁建設力度,推廣使用新能源車。
深化水和土壤污染防治
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水質預警監測系統建設,強化水源地保護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強地下水超采治理,全面開展濕地恢復建設,促進全市水生態總體改善。全面實施“土十條”,突出重點區域和行業,強化污染廢棄物全流程管控,防治農村面源污染,開展土壤修復治理,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
推進生態綠化建設
實施國土綠化三年行動計畫,落實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規劃,堅持林果並重、增林擴綠與管理增效相結合,規劃建設一批市級、縣級森林公園;在沿河、沿路、沿城和鎮旁、村旁開展成片造林綠化,全年完成造林70萬畝。
強化生態環境監管
嚴格執行“問題、責任、整改、效果”四個清單制度,完善市縣鄉村四級信息網路監管體系,實施全市鄉鎮空氣品質大排名,切實把壓力傳導到基層。強化對重污染天氣的應對和處置,完善大氣環境觀測、大氣污染監管等智慧環保平台建設對重點污染源實施24小時監控,對惡意違法排污行為“零容忍”,實行頂格處理,保持鐵腕治污的高壓態勢,以最嚴肅的態度、最嚴格的標準、最嚴厲的措施,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G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推動農業全面升級
調整最佳化農業生產布局,加快打造“一圈兩區”現代農業發展格局。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畫。實施“農業質量提升年”行動和品牌培育計畫,年內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示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實現標準化生產全覆蓋,品牌農產品實現二維碼質量可追溯,創建一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推進“三品一標”認證,爭創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區域公用品牌。支持發展智慧農業、“網際網路+農業”,年內實現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和電商銷售網點全覆蓋。
推動農村全面進步
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認真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畫,以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四好農村路”、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數字鄉村戰略,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技術、產品套用和服務。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撬動社會、金融和產業資本支持農村發展。年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數達到1000個以上。
推動農民全面發展
實施強村富民行動,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年內培育市級示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各100家,建成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0家以上。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持鼓勵更多年輕人務農興農。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實施精準脫貧攻堅
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確保年內實現200個村、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2個貧困縣達到脫貧出列標準。繼續推進“七個一批”專項行動和基礎設施建設“七大工程”,大力發展脫貧產業,建立“貧困戶一農民合作社一龍頭企業一電商平台”的利益聯接機制,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繼續實施深度貧困村“五包一”定點幫扶,確保特困群體穩定脫貧。紮實推進異地扶貧搬遷,推動集中安置區與脫貧產業區“兩區同建”。
H 傾心盡力保障改善民生,增進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抓好普惠性學前教育,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等問題。深入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繼續實施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提升教育教學整體水平。
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建檔立卡貧困戶、去產能企業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實施技能人才等七大群體激勵計畫,帶動城鄉居民增收。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5萬人。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改革,做好退役軍人養老保險關係接續工作。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40元。提升社會救助、優撫安置能力,關懷殘疾人等弱勢群體。
推進健康石家莊建設
抓好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加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落實藥品採購“兩票制”,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加強基層醫療衛生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創建20個國家級“民眾滿意鄉鎮衛生院”。
繁榮發展文化和體育事業
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工建設市博物館和檔案館新館,擴大文化惠民卡發放範圍。新建改建射擊館、中山體育館等大型場館,確保河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圓滿舉行。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推進更高質量的“平安省會”建設,構建公共安全防控網路。大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擊震懾黑惡勢力犯罪,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建立新型矛盾排查化解常態化機制,深入推進信訪積案大化解“雙百日”攻堅清倉行動。
辦好利民惠民十件實事
對主城區100個老舊小區內的道路、綠化、安全、排水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
建成滹沱河城區段19公里生態景觀長廊,免費向市民開放。
對主城區49座公園(廣場)進行無障礙改造,新增街旁綠地15萬平方米。
打通中華大街南延等10條斷頭路,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在主城區16個路段設定可變車道、潮汐車道,在槐安路20個路口設定二次過街人行橫道燈。
為基層社區設定100個首席專家工作室、培養100名首席高血壓醫師和100名首席糖尿病醫師,選拔100名高級醫學專家每周到基層出診不少於1天。
建立新生兒出生缺陷防治機制,落實三級預防措施,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病種增加到5種。
新創建30所普惠性幼稚園。
在社區安裝全民健身路徑100條,在農村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0個。
在主城區新建標準化公廁100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