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是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年。一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和大力支持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和依靠全區廣大幹部民眾,迎難而上、求真務實、著力攻堅,勝利完成了黨的十八大安保維穩、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環境提升三大任務,圓滿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實現了本屆政府的良好開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3年
  • 單位: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
  • 性質:工作報告
2012年工作回顧,2013年工作安排,

2012年工作回顧

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積極主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著力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良好。預計: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區級財政收入完成134.52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8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地均GDP和地均財政收入分別達到34.6億元/平方公里和3.2億元/平方公里,萬元GDP能耗下降3%,發展質量位居全市前列。
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六大重點產業增加值占GDP的65%,其中,金融業、商業服務業位居前兩位。旅遊業平穩增長,全年累計接待旅遊人數7400萬人次,位居全市第一,綜合收入達到566億元,位居全市第二。積極扶持綠色經濟,促進金融資本與低碳產業融合,引入企業90家,兩家綠色金融專營機構落戶我區。推出低碳產業集合信託產品,設立體育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成立東城區中醫藥產業聯盟。
功能區建設成效明顯。王府井品牌升級戰略取得新進展,蘋果亞洲最大旗艦店正式入駐,大明眼鏡店等知名企業回遷到北京飯店二期,王府井國際品牌節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東二環新興產業金融區特徵更加明顯,金融業實現區級財政收入增加43.9%。城市綜合體銀河SOHO建成亮相。中關村雍和園成為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高新技術產業用地產出強度達到32.8億元/公頃,位居中關村各分園之首。前門歷史文化展示區地下大型停車場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成功舉辦前門歷史文化節,天樂園劇場重張開業,鮮魚口大街作為全國第一條中華老字號商業街,進一步彰顯了老北京的文化和商業特色。台灣文化商務區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胡錦濤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到前門大街慰問幹部民眾,共迎新春佳節,充分肯定前門工程的重要成果和重大意義,這是對前門工程的最高肯定,是對我們的極大鞭策。龍潭湖體育產業園國際體育交流中心一期完成主體建設。天壇演藝區建設紮實推進。和平里商務新區、永外現代商貿區規劃建設穩步推進。
招大選強取得新進展。成功引進五礦集團、中國移動政企客戶分公司、中化建工程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15家。高起點參與首屆“京交會”,高水平展示東城服務業發展。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為142家中小企業融資3.12億元。完成6家商務樓宇法律服務工作站建設。在國內率先實現政務大廳全流程效能監察。成功舉辦國際友好城區區長論壇,國際友城數量增至20個。
二、文化發展特色凸顯
歷史文化保護取得重要成果。“十大保護項目”有力推進,鐘鼓樓廣場環境整治工程啟動徵收,天壇周邊環境整治項目開始居民搬遷。“十項會館保護利用工程”有序實施,晉翼會館、貴州會館、吉州會館修繕完工。“十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方家胡同15號院等七項文物建築修繕。五道營街區風貌品質提升一期工程竣工。與北控集團合作成立基金管理和項目建設公司,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投融資平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文化經濟融合發展。制定《關於堅持“文化強區”戰略、加快“首都文化中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設立8億元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深化“戲劇東城”品牌,全年上演908個劇目,舉辦6100場演出,觀眾300萬人次,實現票房收入2.51億元。引導社會資本投入7億元改造舊廠房院落,打造了17個“胡同里的創意工廠”,吸引一批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的文化創意企業入駐。成立北京天壇工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推動“北京禮物”品牌經營及示範店建設。皇城國際旅遊節、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南鑼鼓巷戲劇節、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等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文化服務豐富多彩。與故宮博物院合作,定期舉辦“故宮講壇”。繼續開展百姓周末大舞台、社區藝術節等民眾文化活動,近50萬人次參與。“三館一站”免費開放有效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市領先。“六五”普法紮實推進。檔案資源利用成效明顯。爭創國家“全民健身示範城區”,建成40個“奧林匹克·體育生活化社區”,65%的學校及具備條件的社會單位對外開放體育文化設施。我區培養選送的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上取得了兩金兩銀的優異成績。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東城區正處於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彌足珍貴,責任無比重大。區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主題主線,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中關村雍和園擴園和紀念北京建都860周年為契機,著力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驅動,更加注重提升文化綜合實力,更加注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提升社會服務管理能力,更加注重提升人民民眾福祉,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生態品質,全力推動國際化、現代化新東城建設。
2013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財政收入增長9%,重點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一、進一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增強文化整體實力
開創歷史文化保護新局面。隆重紀念北京建都860周年,全面完成“十項會館保護利用工程”和“十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全力推動“十大保護項目”,努力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以中軸線為重點,綜合開展環境整治、文化遺存保護和歷史風貌修復工作,加快推進鐘鼓樓廣場環境整治、左安門角樓復建、前門有軌電車南延,完成時間博物館建設。繼續推進前門歷史文化展示區建設,加快前門西區剩餘地塊開發,基本完成廣和劇場、前門歷史文化博物館工程。積極謀劃啟動一批新的重大保護項目。以古三里河遺址公園項目為突破口,全面啟動前門東區修繕整治工程。結合捷運工程,對隆福寺地區進行地上地下立體式規劃建設,推動歷史文化與商業復興。開展清華寺、陳獨秀舊居等一批文物及歷史建築的騰退修繕工作,文物修繕率達到68%。高水平舉辦前門歷史文化節、皇城國際旅遊節、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等活動,不斷擴大文化影響力。深化與故宮博物院的戰略合作,積極參與故宮文物修復工程。
激發文化發展活力。重點發展文化演藝、藝術品交易、文化旅遊等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切實做好雍和園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工作,用好用足先行先試政策,積極推動市級移動網際網路重點產業園區、北斗產業基地和北京文化創意大廈等重點工程建設,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統籌天壇演藝區和龍潭湖國家級體育產業園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幸福大劇院等重點項目,促進演藝中心與國家體育產業基地融合發展。繼續辦好“戲劇東城”系列品牌活動。啟動龍潭湖國際體育交流中心二期建設,穩步推進國家體育產業產權交易中心的籌備工作。發揮“文化航母”引領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
提升文化服務水平。積極爭創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努力實現區、街道文化中心硬體設施達標率100%,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導航網站。繼續辦好百姓周末大舞台等民眾文化活動,加強民眾文化團隊和文化志願者隊伍建設。積極推動中國小校、駐區單位內部文體設施對社會開放。新建40個“奧林匹克·體育生活化社區”,推進東城區公共體育場館升級改造。全力爭創國家一級綜合檔案館。
二、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扶持老字號品牌做大做強。吸引高端品牌集聚,引導品牌消費。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推進商業服務業流通現代化,爭創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區,鼓勵支持網路消費。組織好各類購物季、服務季等活動。培育特色商業品牌,推進五道營由線向面拓展,實施南新倉“北延南擴”、簋街環境整治與南鑼鼓巷業態提升等工作。加快“全國旅遊示範區”建設,培育高端,開發特色,出台促進旅遊政策,建設“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
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抓住中關村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重大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國際著作權交易中心、北京存量房交易市場、北京農村產權交易所、碳匯交易市場等要素市場建設。統籌利用國有和社會資本。最佳化國有資源配置,整合國有企業板塊,積極支持企業上市。加強與北京控股集團、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等大型國企和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做實做大“東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基金”,加快推進資金與項目對接。
統籌功能區發展。推動王府井國際品牌中心等項目開工,確保金街購物廣場開業,利用捷運8號線三期建設契機,綜合實施王府井、金魚胡同和金寶街地下空間開發,推進區域聯動發展。辦好王府井國際品牌節。繼續做大做強東二環高端服務業發展帶,以樓宇經濟為依託,做好銀河SOHO等重點樓宇的稅源建設工作。積極推進崇外商圈整體規劃,拓展發展空間,最佳化產業結構。以劉家窯路建設和捷運8號、14號線沙子口換乘樞紐開發為契機,提速永外現代商貿區轉型升級。以中國黃金旗艦店改擴建、地壇體育中心、航星科技園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帶動和平里商務新區發展。
最佳化發展環境。以招大選強為龍頭,成立專門機構,盤活和充分利用區域樓宇資源,培育納稅10億元級的商務樓宇。繼續落實好區級領導聯繫重點企業制度。建立重點企業信息監測系統,開展百強企業、綠卡企業動態跟蹤服務。進一步發揮街道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認真落實各項惠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認真做好“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落實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