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在六安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長畢小彬,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砥礪奮進,良好開局的2016年
過去的2016年,是六安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倍感振奮,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第一站就來到六安,並作出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對老區工作的高度重視、對老區人民的親切關懷,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這一年,我們也倍感壓力,受巨觀經濟環境複雜多變、新舊動能轉換曲折艱難等多重因素影響,年初我們遭遇了多年少有的經濟下滑不利開局,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任務繁重而艱巨。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六安為動力,堅持紅色土地綠色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創新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團結拼搏,砥礪奮進,實現了經濟運行企穩回升、趨勢向好,促進了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取得了決戰全面小康的良好開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8.1億元、增長7.2%;完成財政收入153.3億元、增長10%。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全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81.2億元、增長6.8%。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市財政安排7億元設立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兌現工業發展專項資金1.3億元。成功舉辦市第一屆工業品展銷會。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75億元、增長8.2%。霍山應流航空和海洋裝備產業園、六安火車站新站房、裕安大別山濕地公園、六安傳化信實公路港等項目開工建設,金寨協鑫集成高效光伏組件生產、葉集中至信家居一期、舒城中鑫模具產業園一期、金安毛坦廠中學分校、霍邱體育中心等項目竣工運營。不斷完善城鄉流通體系,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1.5億元、增長11.7%。紮實推進省級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範市建設,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805.9億元、增長3.5%;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實現糧食總產314.2萬噸。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新認證省級示範聯合體1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西商食品新華畜牧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新培育農民合作社872家、家庭農場2911戶。
第二,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穩妥去產能,因企施策處置“殭屍企業”,成功盤活企業300多家,清理閒置資產40多億元、閒置土地1.2萬畝;六大高耗能行業占工業總量比重下降至17.2%。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城進園”工作穩步推進。供需發力去庫存,銷售商品房928.7萬平方米、增長147.4%,總量、增幅分別居全省第2位、第1位,其中市區銷售609萬平方米、增長125.7%;商品住房庫存面積減少368.1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由18個月降至10個月。分類施策去槓桿,新增政府債券41.54億元,置換債券70.87億元,節約政府債務利息3億元。暢通金融渠道,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192.8億元、增長20.5%,新增貸款202.5億元、增長85.8%;發放 “4321”新型政銀擔貸款51.4億元、“稅融通”貸款7.9億元、創業擔保貸款11.4億元,使用續貸過橋資金21億元。積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65.11億元,上市報審企業1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在審4家。合肥科技農商行六安分行獲批籌建。多措並舉降成本,嚴格實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累計減免緩抵各類稅費31億元。
第三,深入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平台建設,合六葉工業走廊371家規模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33.5億元,對全市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3.2%;完成“一谷一帶”發展規劃編制,累計實施項目306個,完成投資67.4億元,成功舉辦第二屆六安茶谷開茶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1.1億元、增長8.2%。授權發明專利360件、增長40.6%,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5家。六安開發區、霍山開發區獲批首批省級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78.6億元、增長12.9%,霍山高端裝備基礎零部件戰新園區納入省級戰新基地,金寨先進光伏製造納入省級重大試驗工程,全市省級產業集群專業鎮發展到20個、居全省第1位。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由36.2%提高至37.4%。繼續實施旅遊產業重點項目三年行動計畫,接待遊客3579.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5.5億元,分別增長22.3%、26%;榮獲全國旅遊“廁所革命”先進市,舒城萬佛湖國家5A級旅遊景區正式掛牌,霍山、金寨入圍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金寨入選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加強生態建設,實現節能減排年度控制目標,成功創建全國低碳試點城市;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全年空氣優良率81.3%,六安城區PM10平均濃度下降18%,降幅居全省第1位;金寨獲批全國首個國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範縣,霍山榮獲全國養生宜居縣,霍邱入圍全國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舒城通過國家生態縣驗收;紮實推進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全市集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六大水庫水質優良率、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均為100%,榮獲全省水生態文明城市。全面完成森林增長工程。加快推進質量品牌升級工程,新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8件、省著名商標38件、安徽名牌15個、農業“三品”認證產品25個、國家級“守契約重信用”公示企業7家,葉集入圍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區,金寨成功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霍山榮獲國家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第四,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完成葉集區行政區劃調整,霍山撤縣設市正式申報。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市級權力事項精簡率達54.8%,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率達49.3%。完成市縣不動產登記改革。市直生產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順利實施,機關公車改革全面完成。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7萬戶。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實現總體稅負只減不增。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啟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金寨國家級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穩步實施,成功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跨市交易。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金寨國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和全國“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紮實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著力構建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醫藥、醫療、醫保聯動改革。深入開展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改革,市縣一體化交易平台整合基本完成,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成功舉辦中國·六安對外合作懇談會、六安與央企深化合作對接會、六安“走進中關村”懇談會、德國六安文化周等系列推介活動;強化產業鏈招商、專題招商,實現到位內資445億元、增長11.3%,利用外資3.8億美元、增長10.3%,華夏幸福杭埠產業新城、安徽弘泰高分子材料、大別山四季彩色生態觀光園等項目成功落戶。加快區域融合發展,皖江示範區、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皖北結對合作等區域發展政策進一步落實,合肥都市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環境污染聯防聯控、產業發展分工協作、市場體系統一構建等取得積極成果。
第五,統籌新型城鎮化發展。結合行政區劃調整,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各類專業規劃。積極開展“多規合一”、 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專項試點。鞏固深化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深入開展“五城同創”,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加快中心城區重點工程建設,共實施項目66項、完成政府性投資39億元。大力推進征遷工作,中心城區重點工程完成征遷168.8萬平方米。深入推進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提升行動,金寨新縣城、霍山縣城、葉集新城區建設步伐加快,舒城、霍邱縣城規劃建設中等城市力度加大,霍山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特色小集鎮建設全面啟動,集鎮建成區整治深入推進,裕安區獨山鎮榮膺首批中國特色小鎮。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第三批68個省級中心村建設全面完成,金寨、裕安、舒城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完成道路建設投資75億元,建成國省幹線公路236公里,大別山旅遊扶貧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合安高鐵舒城段開工建設,德上高速六安段、合阜高速霍邱段等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淠河、史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災後水毀水利工程修復與防洪薄弱環節建設性治理紮實推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2.8平方公里。嚴格耕地資源保護,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補充耕地1.5萬畝,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60萬畝。
第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728元、9960元,均增長8.3%。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投入各類資金117億元。中心城區公共腳踏車一期項目運營良好,公共停車場項目啟動建設。市區公交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公交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榮獲首批創建省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示範城市。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在全省率先整合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建立統籌城鄉的醫保體系,醫保參保率達99%以上,五保、低保和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32851套,改造農村危房14320戶。有效應對6·30洪澇災害,重建因災倒損房屋 4637間。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建成使用。繼續實施學前教育第二個三年行動計畫、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五年規劃,啟動六安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第二個三年行動計畫,推進新一輪普通高中布局調整,金寨、舒城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推動中高職有效銜接,金寨職業學校獲批設立技師學院。健全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市圖書檔案館、科技文化館主體工程竣工,新建農民文化樂園57個。打造“社區一家親、文化進萬家”等民眾文化活動品牌。組隊參加全省“中華經典誦讀”比賽榮獲第1名。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成功舉辦市第四屆運動會。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提高生育服務管理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8‰。
第七,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應對突發事件的預防預警和處置能力有效提升。紮實推進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深入開展農產品、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保障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著力推進農村平安服務網建設,加快建設立體化、數位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紮實開展特殊人群管理,人民民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啟動“七五”普法,加強法律援助和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工作。深入推進信訪制度改革,信訪秩序有所好轉。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第三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統計、審計、檔案、地方志、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老齡、婦女兒童、社會慈善等事業得到加強,氣象、地震、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2016年是決戰全面小康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金寨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立 “1+N”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市縣財政預算安排扶貧資金23.7億元,預計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1.5萬人,出列貧困村25個,貧困發生率降至6.8%以下。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實施產業扶貧工程,幫扶近4萬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建設村、戶光伏電站11891個,建成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近3000個,申報省級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60個;實施就業扶貧工程,建立完善就業脫貧和轉移就業信息台賬,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萬人,推薦貧困人口到就業扶貧基地和用人單位創業、就業2.7萬人;實施智力扶貧工程,對1.6萬名貧困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發放貧困家庭子女就學補助資金1.38億元;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為11.8萬患有慢性病、4.8萬患有大病的貧困人口建立健康扶貧檔案,落實貧困人口醫療費用“351”兜底保障政策;實施社保兜底扶貧工程,農村低保標準由1944元/人/年上調至3000元/人/年,達到國家扶貧線標準的95%以上;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完成7561名貧困人口搬遷任務;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工程,完成小型農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投資3.45億元,解決17.2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完工農村道路暢通工程4353公里,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2.18億元;實施生態保護扶貧工程,發放各類公益林補償資金8546萬元,完成85個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金融扶貧工程,發放扶貧再貸款3億元、扶貧小額貸款1.24億元;實施社會扶貧工程,紮實開展扶貧日活動,認領項目資金1.49億元,積極推進民營企業“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完善各級黨委、政府及部門脫貧攻堅責任體系,健全“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管理制度,建立嚴格的考核和問責機制。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市政府系統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視察六安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積極開展“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不斷提升政府工作水平。嚴格落實政府決策機制,切實執行政府決策程式。規範執法行為,暢通行政複議和行政調解渠道。加強政府權力運行監督,深化政務公開,實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權責清單全面進入平台運行。進一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全面實施“三查三單”制度,政府工作執行力、落實力得到提升。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共辦理人大議案2件、代表建議111件和政協委員提案295件,辦復率100%。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開展酒桌辦公等專項整治和“四風”突出問題“回頭看”活動,大力推進督查、巡視、“電視問政”等發現問題的督促整改,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成績和榮譽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增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結構性矛盾凸顯,農業大而不強、工業主導地位不突出、服務業層次偏低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實體經濟困難依然較多,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意願不高、後勁不足;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政府工作執行力、管理服務效能仍存在薄弱環節,少數幹部不敢為、不想為、不會為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四風”問題禁而不絕,頂風違紀問題時有發生,侵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突出。對此,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著力加以解決。
二、攻堅克難,紮實做好2017年工作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和市第四次黨代會部署,圍繞“打好五大戰役、構建五大高地”奮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綠色發展為總取向,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財政收入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到位境內資金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外貿進出口總額持平,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新增城鎮就業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為此,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夯實經濟穩定增長根基。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大力發展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採礦冶金及新材料等六大主導產業,力爭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5%。制定實施“中國製造2025”六安篇,力爭裝備製造業首位度達到20%以上。加快星瑞齒輪三期、迎駕野嶺產業園、中財管道二期、勝利電子二期、沃特瑪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動應流航空產業園、華潤啤酒罐裝線、為民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項目開工建設。繼續實施技術改造專項行動,力爭投資增長10%以上,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0%。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普及推廣,爭創省級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工廠,培育省、市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15戶以上。進一步清理和規範涉企收費,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開展“暖企行動”,擴大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產業引導基金規模,幫助企業拓展地產品銷售。
保持有效投資力度。深入實施“四督四保”制度,著力加大有效投入,依託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動態調整充實三年滾動項目庫,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儲備,持續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建設基金和地方政府債券爭取力度。加快推進合肥至六安區域快線、金寨支線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悠然南山二期、華電舒城舒茶風電場、溫氏集團一體化養殖及加工等重點項目,加快金寨抽水蓄能電站、霍山大別山國際旅遊度假區、吉寶皖江國際冷鏈物流園、紫荊花生態養老服務中心、葉集雙渡電商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完成億元以上項目投資680億元。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三重一創”和國資國企改革。
拓寬金融渠道。持續深化新型政銀擔合作,拓寬“稅融通”業務覆蓋面,提升續貸過橋資金周轉效率,力爭新增貸款150億元。創新間接融資方式,積極發展多業態金融機構,爭取更多域外金融機構落戶六安。增加市融資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2億元。支持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通過增資擴股或直接融資等途徑補充資本,增強服務實力。強化企業上市掛牌推進機制,爭取新增上市報備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家。推動企業通過股票和債券融資,力爭直接融資65億元以上。防範金融風險,持續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
促進消費升級。擴大大眾旅遊、養老健康和信息消費,增加中高端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服務供給,促進電子商務、智慧型家居等消費。最佳化消費環境,引導發展家用轎車、家用信息設備、耐用消費品等消費信貸,提高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運輸中的比例。深入推進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心城區農貿市場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建設改造,規範建設社區綜合商業服務中心,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商圈。規範計程車、網約車服務和管理。
(二)深入實施“全創改”,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增強創新能力為抓手,推進產業鏈招商,完善產業配套,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向主導產業轉變。設立市戰新基地建設專項引導基金,集中力量加快霍山高端裝備基礎零部件產業集聚發展基地、金寨先進光伏製造重大試驗工程建設;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綠色食品加工等產業,培育一批市級戰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力爭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六安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等創新平台建設,新增省級科技孵化器或眾創空間2-3家。加大各類人才引進力度,力爭新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2個、授權發明專利150件以上。大力引進天使、風險、股權投資等基金,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撐體系。繼續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培養優秀企業家群體,發揚“工匠精神”,打造一批質量品牌建設示範縣和示範企業,爭創六安瓜片茶產業、霍山石斛產業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
加快綠色發展平台建設。進一步最佳化城鎮發展空間布局和形態,加強城市特色風貌設計,彰顯歷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擴大城市影響力。全面實施合六葉工業走廊暨金葉一體化產業發展規劃,突出高端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製品製造、家居製造等產業,打造一批百億級產業集群,把六安開發區打造成綠色振興核心增長極。認真落實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態經濟帶建設規劃,全面推進六安茶谷沿線特色小鎮、茶谷小站和茶谷小院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食品加工、中藥材、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加快淠河生態經濟帶水利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全流域治理,加快培育優質高效農業和特色旅遊文化產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旅遊發展“345”布局,繼續實施旅遊產業重點項目三年行動計畫,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提升景區景點品位。加快六安城市旅遊目的地建設,啟動白馬尖-佛子嶺5A景區和六安茶谷國家旅遊度假區創建。修編全市紅色旅遊規劃,推動金寨、裕安獨山蘇維埃城等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加強旅遊產品開發和行銷體系建設,推進旅遊與文化、生態、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實施大健康產業規劃,大力發展健康食品、運動、養生、養老等產業。推動工業設計、科技服務、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培育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10個以上。推動六安電商創業園、六安郵政快遞電商物流園、霍山電商產業園、金寨“網際網路+”大廈、舒城徽網線上等電商園區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支持淘寶“特色中國·六安館”、“郵樂購”、“蜂狂購”、“三個農民”等本埠電商平台發展,大力推進“網際網路+物流快遞”,進一步完善末端配送體系,實現區域、城鄉物流快遞協調發展。
(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耕地保護,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中藥材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比重,增加優質安全和市場緊缺農產品供應。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培育壯大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積極發展多功能大循環農業,加快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小鎮和“一村一品”示範村。
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全面實施農業產業化提升行動,力爭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850億元以上。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扶持發展土地股份、農村社區、聯合社等新型合作組織,新增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0家、農民合作社800家、家庭農場1000家。深入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111”示範創建活動。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4000人。推進“網際網路+農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深入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建立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深入推進“三園兩場”創建,實現規模種養基地生產過程標準化、規範化。支持 “三品一標”認證,力爭新認證農產品20個以上。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認真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等土地整理項目,實現田、林、路、渠、電等設施綜合配套。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837公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加強淮河流域綜合治理,推進防洪薄弱環節建設性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提升防洪保全、水資源供給、水生態修復能力。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快信息網路建設。紮實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權責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公共服務清單和中介服務清單制度,基本形成“3+2”清單制度體系。繼續精簡市級審批事項,清理和簡化前置審批條件,規範和改進行政審批管理。加強政府權力運行事中事後監管,建立規範高效的監管機制。創新政府管理模式,推廣“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管制。
大力推進財稅金融改革。繼續完善政府預算體系,進一步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推進市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及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加大政府存量資產、財政存量資金、企業存量資源盤活力度,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化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規範的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探索開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試點,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三權”抵押貸款,完善農村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和風險補償機制。強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環境。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落實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積極利用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開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擴大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和農村土地入股試點範圍,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金寨國家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同步開展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鼓勵開展特色農產品和設施農業保險。完成國有林場改革任務,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引導和規範林權流轉。完善重要農產品儲備管理體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參與政策性糧食收儲。
(五)積極擴大開放合作,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突出產業鏈招商,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促進產業集聚。開展大健康產業、戰新基地、大學生創業創新、特色小鎮等專題招商。強化以商招商,積極尋求合作招商。積極通過實施產業引導基金、社會貢獻考評獎勵、綜合環境保障等規範性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境內外資金投向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充分利用國家證監會支持貧困地區發展IPO綠色通道政策,切實搶抓機遇,加大工作力度,開展精準招商。
推進區域合作。推動合肥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加快合六工業走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等重大專題合作,爭取合肥幫扶我市共建市級現代產業園,推動合肥高新區與霍邱縣、包河區與舒城縣合作園區建設,支持蜀山區和金安區戰略合作。認真落實《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強化交通建設、旅遊開發等領域合作。
提升經濟外向度。搶抓“一帶一路”機遇,強化政策支持,促進外貿、外資、外經聯動發展。促進傳統優勢外貿產業做大做強,支持外貿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擴大機電、汽車零部件、農產品等產品出口。積極孵化外貿企業,加快引進一批潛力大、發展好、帶動力強的外向型企業,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積極發展進口貿易,支持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加快保稅物流中心、公共保稅倉庫申報建設進度,促進貿易便利化。爭取海關在六安設立正式機構。
(六)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大力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拓寬居住證的服務保障功能。落實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三權”維護和自願有償退出辦法。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開發適合農業轉移人口的就業崗位,力爭進城農民進得來、穩得住、能致富。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統籌推進東部產業新城、西部生態新區、綠色城南、葉集新城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綜合承載力,彰顯城市特色。繼續實施中心城區重點工程,完成政府性投資50億元。全面規範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工作。加強公園與綠地、道路與廣場海綿體建設,提升防洪防澇能力。建立扁平化指揮、智慧型化監控、格線化管理、點對點調度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聯勤綜合執法。推進市政設施標準化建設,引入“網際網路+大數據”,實現基礎設施監測和公共服務智慧型化。以文明城市創建為總抓手,深入開展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大棚改貨幣化安置力度,有序安排土地供應,推動商業用房轉型利用,規範房地產開發、銷售、中介行為和物業管理服務,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加快縣城和城鎮發展。積極推進“多規合一”,支持霍山、舒城等創造條件爭取縣改市。加快城鎮管理體制改革,理順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繼續推進“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動,加快通信網路、路網、管網、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加大縣城棚戶區改造力度,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加快重點鎮建設,支持獨山鎮等特色小城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省市級特色小城鎮。深入推進公共運輸優先發展示範市建設。認真實施國省幹線公路建設第二個三年行動計畫,新改建國省幹線公路148公里。
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修訂完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進一步最佳化空間布局。加快鄉鎮政府駐地整治建設,持續推進中心村建設及自然村環境整治,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大力引進市場主體,實現農村垃圾污水處理社會化、專業化、長效化。實施“一村一品”、 “一鄉一業”,推進發展特色產業,形成品牌效應。推進農民文化樂園建設,傳承和發展農村文化,提升農民文化素養。
(七)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著力保障改善民生。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年度戰役。建立全覆蓋的精準扶貧、監測評估、防範返貧、責任落實四項機制,完成12.755萬人脫貧、228個貧困村出列任務。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光伏、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產業,積極探索產業扶貧實現路徑,著力構建“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模式;實現貧困家庭“雨露計畫”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全覆蓋;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政策,有效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完善兜底扶貧措施,實現農村低保線和扶貧標準線“兩線合一”;深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扶貧工程,進一步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健全小額扶貧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擴大貸款覆蓋面。推進“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開展扶貧日活動和扶貧志願者行動。完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強化責任落實,嚴格責任考核。充實和加強基層扶貧隊伍,夯實各項工作基礎。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在認真實施省33項民生工程基礎上,繼續實施市區城鄉公交一體化、中心城區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城區停車場建設3項市級項目。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引導社會、企業和個人投資民生工程。強化民生工程建設質量監管,加大後期管養經費投入,健全長效管養機制。建立市級民生工程項目進退機制。加大民生工程審計監督力度,嚴格績效考評。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運營。
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實施各類創業計畫,加強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士兵等群體的創業服務,以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政策,編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突出抓好睏難民眾基本生活保障。紮實推進城鄉醫保統籌,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畫。逐步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基礎養老金、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城鄉低保對象補助水平。擴大住房公積金保障範圍。紮實做好農民工工作,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以生態環保重大工程建設和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為重要抓手,加快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繼續推進總量減排,持續加強污染防治,加快環境監測、環境監察達標能力建設。實施“三塵、三氣”等大氣污染專項整治,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啟動實施第二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強力推進各縣區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啟動實施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推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繼續強化森林防火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
(八)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確保市圖書檔案館、科技文化館投入運營,開工建設市體育中心、市廣播電視塔。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申報與保護力度,認真開展鄉鎮志、名村志編纂工作。加快文體產業發展,積極爭創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文化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統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市域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分級診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啟動學前教育第三個三年行動計畫,抓好市區公辦幼稚園建設。加快實施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五年規劃,紮實推進六安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第二個三年行動計畫,確保裕安、霍邱(葉集)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繼續推進普通高中布局調整。加快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深入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改革完善計畫生育服務管理,進一步強化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認真做好統計、物價、氣象、地震、對台、檔案、郵政、外事僑務、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加強社區矯正監管,推進人民調解化解矛盾研判預警機制建設,擴大法律援助。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反邪教鬥爭,深化“平安六安”建設。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加強社區依法自治和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堅持問題導向,以法治思維、責任落實、公開透明推動信訪工作。完成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
強化公共安全管理。健全災害應急救助體系,加強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建設,深入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區和減災示範縣(區)創建工作。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開展省級食品藥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切實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社會共治格局。嚴厲打擊各種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不正當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重點行業領域事故防控,深入開展“鑄安”行動,有效預防和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加強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兵員徵集和人民防空工作,支持軍隊改革,鞏固雙擁創建成果,推進軍民深度融合。
三、依法行政,著力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推動新常態下新發展,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水平,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強化政治定力,始終做到忠誠看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結合實際創造性工作,確保中央和省、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精準落實。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理論武裝,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化為推動發展、造福人民的強大動力。
強化法治思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法決策,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發揮決策諮詢、法律顧問等制度作用,運用大數據等手段提升決策水平。加強和規範幹部教育培訓,提升幹部能力素質。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執法行為。推進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完善行政複議制度,自覺接受司法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辦事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重要作用。
強化服務創新,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改進政府服務方式,勇於破除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善於以新理念、新方法指導實踐。創新聯繫民眾方法,堅持領導幹部調查研究、定期接待民眾來訪、民眾滿意度測評等制度,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回應民眾關切。樹立崇尚實幹、鼓勵創新的工作導向,建立健全獎懲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著力解決不想為、不敢為、不會為問題。完善抓落實的制度體系,健全全面覆蓋的督查機制,打通政策落實“中梗阻”和“最後一公里”,確保政府工作擲地有聲、落地見效。持續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加大考核督查問責力度,嚴肅查處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等懶政怠政行為,不斷改進政府機關作風。
強化正風肅紀,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鞏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持續提升政府系統從嚴管黨治黨水平。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一案雙查”制度。強化行政監察,健全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制度,規範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加大公共資金、國有資產、自然資源等重點領域審計監督力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市委各項規定,嚴肅查處發生在民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著力塑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踏上新征程使命光榮,實現新發展任務艱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奮發圖強,為建設幸福六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