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六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 所屬類別:工作報告
- 發布年份:2007年
- 發布單位:六安市政府
一、全市人民團結拼搏,
跨越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06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創撤地建市以來最好水平,圓滿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國民經濟加速發展,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實現生產總值356.4億元,增長1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6位;一、二、三產分別增長8.5%、23.7%、9.9%。財政收入25.1億元,增長34.2%,增幅居全省第3位。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45.4%,比上年提高12.5個百分點;規模企業新增99家,總數424家,增加值58億元,增長31.8%,增幅居全省第1位;效益綜合指數145.6,比上年提高16.3個百分點;產值超億元企業57戶,新增24戶,其中慶發集團、迎駕集團、三農集團、應流集團的產值分別達到或逼近10億元,世林集團、大昌礦業、金安鋼鐵分別突破5億元,應流集團名列中國企業成長百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4億元,增長14.2%;旅遊總收入14.8億元,增長23.3%,萬佛湖景區爭創4A成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20元,分別增長14.5%、11.8%。年末金融存款餘額360.4億元、貸款餘額228.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67.1億元、33.7億元,增長39.6%、39.1%。
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繁榮。建立了新農村建設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全面推進“百村十鎮”示範工程。農業總產值179.8億元,增長9.7%;糧食總產383.9萬噸,創歷史新高,霍邱縣、壽縣分別再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先進縣稱號;蔬菜產業化連續名列全省第一,畜牧、水產業產值分別為59.8億元、18.1億元,增長7.5%、13.6%。森林覆蓋率提高,活立木蓄積量增加。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省級龍頭企業28家,比上年翻一番;市級龍頭企業81家,新增60家,慶發集團被評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百強企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培訓勞動力8.4萬人,外出務工162萬人。落實“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建成配送中心和農家店661個。完成農村公路投資9.33億元,建成2576公里;其中“村村通”3.99億元,新增1671公里。土地開發整理成效顯著,耕地總量持續保持動態平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紮實推進,霍邱縣奪得省“江淮杯”金杯,金安區成為全省冬修會議視察現場;治淮移民建房進入攻堅階段,解決了4.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整村脫貧182個。累計發放農戶小額信貸18億元。落實惠農補助資金5.6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重點項目建設成效突出。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7.9億元,增長60.8%,增幅居全省第2位。爭取省“861”項目62個,當年投資23.6億元;實施“568”項目303個,當年投資103.4億元;華電六安電廠2#機組、世林新光源、江淮電機擴建、索伊冰櫃、正峰日化等項目順利建成,應流3萬噸鑄鋼、慶發30萬噸精米加工、德誠皮革製品等項目加快實施,華電2×60萬千瓦等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推進,六潛、合六葉、六武等高速公路和合武鐵路六安段建設進展順利,淠河等支流治理紮實推進,安豐塘除險加固、治淮三座大型泵站工程全面啟動,城市防洪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快,長安北路、皖西大道東段拓寬整治、行政中心、夢中湖整修、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污水管網二三期等29項重點工程相繼竣工,老年活動中心等工程即將完工,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市博物館等工程開工建設,新建安置房27.8萬平方米,城市管理和社區建設得到加強。淠河總乾渠城區段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獲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還獲得建設部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稱號。50個重點鎮建設取得成效,一批輻射帶動力較強的區域重鎮逐步顯現。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環境逐步改善。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成果進一步鞏固,建立鄉鎮政務服務中心160個。市屬國有流通企業完成改制8家,水利、交通、建築等系統體制改革正在推進。招商到位境內資金74億元,增長29%;利用外資6503萬美元,增長21%;霍山縣直接利用外資位列全省縣區榜首。進出口總額2億美元,增長8%。全民創業蓬勃開展,新增私營企業720家、個體工商戶9339戶,總數分別是4786家、11.7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55%,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切實落實了最佳化環境的政策措施,霍山縣榮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執法服務形象有一定改善,19項涉及私人投資的審批事項被清理取消,組建了市經保辦,市直查處案件51件。市出台了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獎勵辦法,組織了2次銀政座談、5次銀企對接、1次金融機構赴沿海學習考察,各金融機構開展了“六安發展我發展,我為六安作貢獻”活動,金融生態明顯改善,金融和地方經濟雙贏成效明顯。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和諧六安建設紮實推進。高度關注民生,認真解決城鎮拆遷、土地徵用、企業改制中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新增就業2.98萬人,其中再就業1.54萬人,金橋創業園建成使用,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為4.1%。發放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2922萬元,扶持1千多名“小老闆”創業有成。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加強,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推進,為5萬多名企業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為1萬多名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發放基本生活費,城區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已經啟動,城鄉困難救助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平安六安”建設深入推進,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健全。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認真開展,市場秩序保持穩定。環境保護力度加大,我市被確定為省生態建設綜合示範市。建立並堅持黨政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集體上訪、越級上訪和群體性事件明顯減少。科技創業中心建設加快,專家大院、科技特派員工作取得實效。“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基礎教育新課改全面推進,改造農村中國小D類危房10.6萬平方米,扶持72所薄弱學校建設,高考取得歷年最好成績。廣播電視“村村通”積極推進,市電視台大型演播廳成功啟用。中國六安雙墩一號漢墓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重大考古新發現,電影進村、送戲下鄉深受歡迎,皖西大別山民歌、壽州鑼鼓等9個項目入選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網咖整治深入開展。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加強,市疾控中心、救援中心、傳染病院等工程基本完工。全民健身運動深入推進,競技體育在省運會上取得歷史最好成績。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出生率控制為12.2‰。“五五”普法全面開展,第二次農業普查和第二輪地方志編纂工作開始啟動,檔案管理模式改革積極推進,人防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不斷加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事業和人事編制、統計物價、郵政電信、移動聯通、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氣象地震、供電菸草、證券保險、民族宗教、砂石管理、文明創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