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日在六安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六安市人民政府代市長葉露中,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年六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 城市:六安市
報告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堅持紅色土地綠色振興,六安發展進入新時代
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四年,是六安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四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六安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市第三次、第四次黨代會決策部署,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三五”規劃,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做大總量、提升質量。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預計達1240億元、年均增長7.5%;財政收入達184億元、年均增長11.3%;固定資產投資達1204億元、年均增長12.9%。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由2013年的18.2:49.8:32調整為15.2:45.4:39.4。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和全省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範市。累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近千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04億元、年均增長11.7%。
——綠色振興開啟新局面。“一心一廊”“一谷一帶”“一嶺一庫”建設紮實推進,合六葉工業走廊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5.5%;六安茶谷園區獲評全國六安瓜片茶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累計發明專利有效量986件、年均增長6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8%,首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0%。省級戰新基地和新興產業重大工程、重大專項實現零的突破,霍邱縣、霍山縣、葉集區經濟開發區被列為全國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旅遊業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8.1%,全市5A 級景區2家、4A級景區25家,居全省前列,榮獲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消減,大氣和水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2016年全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超過2500億元,被列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生態環境監察試點市、環保部綠色GDP2.0試點市、全國低碳試點城市。霍山縣、舒城縣成為國家生態縣,金寨縣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示範縣。
——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堅持圍繞發展抓改革。金寨縣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等一批“國字號”改革試點示範成效顯著。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省領先,“三變”改革試點全面推進,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全面建立。“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精簡至168項,“3+2”清單制度體系實現全覆蓋。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全面實施,各類市場主體由15.8萬戶增至24.2萬戶。葉集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市轄行政區。國資國企改革、事業單位轉企改制、財稅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地方金融改革成效明顯,農村信用聯社轉制為法人銀行,村鎮銀行實現縣區全覆蓋。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取得突破,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不斷強化。完成公務用車改革和市轄城區公交、計程車運營體制改革。堅持圍繞發展抓開放。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累計到位內資2025.9億元、年均增長12.4%,利用外資14.8億美元、年均增長9.6%;累計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73個,上市公司、500強、央企投資項目106個。推進外貿優進優出,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24.7億美元。國際合作取得進展,與國外2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2個城市發展為友好合作關係。堅持打造節會大平台,擴大六安知名度美譽度,成功舉辦四屆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遊節、兩屆中國(六安)國際羽絨博覽會、兩次大別山革命老區鄂豫皖三省政協主席座談會。
——城鄉面貌發生重大變化。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帶動戰略,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在全省率先完成各縣總規修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40.4%提高到45%。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累計實施重點工程130個、完成政府性投資180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展到76平方公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魅力中國城”十佳城市。各縣縣城建設框架全面拉開,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特色小鎮建設亮點紛呈,裕安區獨山鎮、金安區毛坦廠鎮榮膺全國特色小鎮,10個鎮入選全國重點鎮;349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成,“三線三邊”城鄉環境整治成效顯著。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阜六鐵路、寧西鐵路複線等建成通車,成為橫貫東西、縱達南北的節點城市;大別山旅遊扶貧快速通道全線貫通,312國道六安段、六舒三路升級改造完成,新改建國省幹線1000公里,建設里程是前12年的總和;農村公路加快建設,市縣快速通達工程全面建成,全市公路總里程居全省首位,被確定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淠河、史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基本建成。高壓輸變電工程和農村電網改造快速推進,完成投資26億元。
——脫貧攻堅實現重大進展。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累計實現257個貧困村出列、48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3.84%下降至4.5%左右。堅持精準識別、動態管理,對建檔立卡工作開展了“回頭看”和精準核查,確保扶貧對象真實準確。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累計帶動18.5萬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建成村級光伏電站692個、戶用光伏電站5.82萬個,金寨縣光伏扶貧“三階段、四模式”做法得到中央領導充分肯定;建設村級電商服務網點近3000個,建成就業扶貧驛站42個;認真落實“351”“180”醫療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兩項制度“並軌”,本地常住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加快易地扶貧搬遷,累計完成2.04萬人搬遷任務。強化資金保障,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64億元。壓緊壓實各級責任,設立“四級五支隊伍”。深入實施結對幫扶、“百企幫百村”、“扶貧日”等活動,大扶貧格局日益形成。
——人民民眾獲得感不斷提升。預計城鎮、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7萬元和1.09萬元,年均增長8.3%和9.7%。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堅持每年在實施省33項民生工程基礎上,累計增加實施8項市級項目,民生工程財政投入資金359.5億元、年均增長11.3%,民生工程實施工作連年全省領先。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9.2萬人。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大病和應急救助制度不斷完善,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建成使用。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1.7萬套,改造農村危房6.7萬戶。組織實施兩輪學前教育、兩輪城區義務段教育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五年規劃,推進新一輪普通高中布局調整,提前兩年實現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全覆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2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5人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榮獲第四屆省文明城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成功舉辦國際馬拉松賽、全國登山大會和市第四屆運動會。
——社會和諧穩定局面不斷鞏固。健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加強社區依法自治和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推進鄉鎮、村(社區)為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實施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務。深入推進平安六安建設,完善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全市刑事案件總數、八類嚴重暴力犯罪、侵財類案件逐年下降,命案破案率100%,人民民眾安全感大幅提升。成功處置“3·11”持槍劫持人質案件。全面加強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網路安全建設,有效預防和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完成“六五”普法,啟動“七五”普法。全力打造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信訪秩序穩中向好,圓滿完成黨的十九大期間信訪維穩安保任務。全面加強民族宗教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改革建設,聚力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兵役徵集、人民防空工作紮實推進,第三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檔案、地方志、對台、老齡、工會、共青團、全民科學素質、婦女兒童、社會慈善等事業取得新成績。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不斷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強化執法監督,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與市人大市政協工作聯繫的意見》,實現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制度化;累計辦理人大議案8件、代表建議538件和政協委員提案1112件,辦理水平不斷提升。大力推進效能建設,健全抓落實工作機制,政府系統執行力不斷增強。“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暨智慧政務建設加快推進,政務公開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紮實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全面加強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推進巡察監督和審計監督全覆蓋,營造了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剛剛過去的2017年,我們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抓手,順利完成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高於去年同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預計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高於年度計畫0.5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長20%,高於年度計畫11.5個百分點;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9%。一是穩增長、調結構。全面落實中央、省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和“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預計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工業用電量保持全省前列,新增國家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項目1個、安徽工業精品6項。處置“殭屍企業”80家,盤活閒置土地1.5萬畝;商品房去化周期22.7個月,較上年減少4.6個月,其中住宅去化周期16.3個月、較上年減少2.3個月;改善實體經濟金融供給,預計全年新增貸款337億元、增長66.4%,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推動項目提質增效,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沃特瑪、宏芯積體電路、悠然南山二期、華潤電力(霍山)氣光能源互補等195個項目開工建設;完成國省幹線投資36.1億元、水利建設投資9.7億元。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糧食總產315.8萬噸,5個農業產業園區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目錄,六安瓜片獲評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霍山黃芽獲列中歐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100+100”公示清單。二是重創新、優生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省級備案眾創空間5家,9個項目獲批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六安大學科技園核心區一期投入使用。大力推進“三重一創”建設,1-11月份,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1.2%、增幅居全省第四,戰新產業產值增長27.6%,舒城杭埠經濟開發區入選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促進消費升級,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1.5%。實施重點旅遊項目146個、總投資138.5億元,天堂寨列入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仙人沖畫家村入圍全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成功註冊“大別山風景道”商標。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空氣品質優良率81.4%,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部達標。三是推改革、促開放。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金寨縣在全省率先組建行政審批局並掛牌運行。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確權率100%。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全域劃定。基本完成市級層面戶籍制度改革。招商引資實現突破,聚焦IPO綠色通道精準招商,54家企業完成註冊、總投資242億元。預計實現到位內資500億元、增長12.4%,直接利用外資4.18億美元、增長10%。對外貿易持續增長,預計實現進出口總額7億美元、增長32%。深化區域合作,積極推進合六市郊鐵路、合六南通道、合六共建園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四是統城鄉、強協調。加快中心城區提質擴容,實施重點工程82個、完成政府性投資47.2億元,六安火車站新站房主體工程完工。積極開展特色鎮村培育,霍山縣上土市溫泉小鎮獲批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紮實開展47個鄉鎮政府駐地整治建設和118個省級中心村、95個縣區自主建設中心村建設,裕安區、金寨縣、舒城縣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榮獲全國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五是抓脫貧、惠民生。堅決打好脫貧攻堅年度戰役,紮實開展“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推進精準扶貧、監測評估、防範返貧、責任落實機制全覆蓋,預計出列貧困村228個,減少貧困人口13萬人以上,脫貧攻堅再戰再捷。精心組織實施民生工程,投入財政資金108.1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96萬人,完成率183.7%;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32.3萬人,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補償等政策全部落實,醫保即時結算服務體系建成。加快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縣鄉村三級聯動發展,16所鄉鎮衛生院獲國家民眾滿意鄉鎮衛生院稱號。推動文化改革發展,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書香六安·悅讀人生”全民閱讀等文化活動,多部文藝作品獲省級以上重要獎項;市圖書檔案館、科技文化館基本建成。
各位代表!過去四年,我們收穫了太多激動和感慨,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親臨視察,為我們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心齊勁足、擰成一股繩,自覺投身到幸福六安建設的偉大事業中,皖西大地日新月異、欣欣向榮,呈現出風清氣正、團結和諧、蓬勃向上的生動局面。過去的四年,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四年,是綜合競爭力和對外影響力大幅提升的四年,是人民民眾獲得感最強的四年。這些成績的取得,飽含著黨中央、國務院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老區的親切關懷,凝聚著省委、省政府對六安發展的關心支持,得益於市委的堅強領導、科學決策以及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社會各界的悉心幫助,歸功於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真理力量和全市幹部民眾的不懈奮鬥。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感謝!
各位代表、同志們!我們在為過去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時,還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人口數量全省靠前、經濟總量居中、人均水平偏後的現狀沒有改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十分突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業農村基礎依然薄弱,縣域經濟發展面臨新的困難;新舊動能轉換不快,創新能力不強,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瓶頸制約依然突出;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間投資增長乏力;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法治政府建設任務依然繁重,政府效能有待提升,幹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問題所在是施政所向,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著力加以解決。
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時代幸福六安建設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市委作出了“三個同步”的戰略部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今後五年,我們要確保到2020年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為到2035年與全省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與全省全國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使命光榮而艱巨,責任重大而神聖!
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鎖定綠色振興主取向,堅定不移激發改革創新主動力,堅定不移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開拓進取,奮力書寫新時代老區振興輝煌篇章。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財政收入邁過300億元。農業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第一方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高於經濟成長速度,打造產值百億級企業4-5家、千億級產業園區1-2個;服務業發展與全省同步。建成安徽省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基地、鐵礦資源精深加工基地、生態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和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增長極。
——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一產比重明顯下降,二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以上。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提高到 40%。科技進步貢獻率、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綠色效應明顯增強。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產業體系特色彰顯,大別山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勇當全省綠色發展排頭兵。主要環境指標處於全省領先水平,森林覆蓋率、主要河湖水質優良比例進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全域黑臭水體全部消除。
——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0%以上。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節點城市的地位顯著提升。六安中心城市首位度和承載能力明顯提高。縣城和集鎮集聚能力日益增強。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城鄉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人居環境更為改善。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貧困地區內生髮展能力顯著增強。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第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深入實施綠色振興戰略,大力推進“一心一廊”“一谷一帶”“一嶺一庫”建設,加快形成六大平台各具特色、多元統籌、競相發展的格局。堅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新型工業化,聚焦高端製造、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加工、電子信息、人工智慧等產業,以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傳統優勢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加快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和質量安全水平。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推動我市產業價值鏈向中高端延伸。充分發揮大別山生態資源和六安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產業。
第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增強發展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平台要素供給,以六安大學科技園建設為抓手,布局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吸引中高級生產要素集聚,孵化一批“專精特新”創新型小微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紮實推進一批重大新興工程,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積極引進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突出抓好行政和經濟體制、城鄉發展體制、生態文明綠色發展體制、社會治理體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爭取實施更多國家級和省級改革試點。
第三,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做大做強做靚中心城市,加快東部產業新城、西部生態新區和綠色城南建設,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振興縣域經濟,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找準縣域發展路徑,彰顯特色、提質增效。支持舒城鞏固發展融入合肥都市圈的六安橋頭堡、合肥後花園地位。加快城鎮發展,進一步完善通信網路、路網、管網、電網等基礎設施,提高承載能力;加快重點鎮建設,高品質建設一批特色小鎮。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合作,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強化大別山區域合作,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單一視窗”通關服務體系推廣套用,提升通關通檢便利化水平。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打造對外開放新平台。培育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加工貿易、服務貿易和跨境電商。
第四,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堅持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建設“誠信六安”,打造“好人六安”;持續深化精神文明創建,爭創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充分挖掘宣傳弘揚六安紅色精神、淠史杭精神、大別山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培育一批骨幹文化企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支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組織更多高水平體育賽事,加快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融合發展。豐富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持續打造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遊節、“社區一家親”、“毅行六安”等公共文化活動品牌。
第五,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確保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實現。以深山區、庫區和沿淮行蓄洪區為主戰場,加大投入力度,補齊發展短板。著力培育內生髮展能力,構建脫貧長效機制,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網路,提升縣鄉公路建設管理水平,努力實現“縣縣通鐵路通高速、市縣一級路、鄉鄉二級路、村道五米五、鄉村通公交”的目標。深入實施“水利六安”戰略,完善河湖管護體系,實現淮河安瀾、河湖健康、人水和諧。加快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聚焦“七有”領域,每年實施一批民眾急需、普惠大眾的市級民生工程。加快教育現代化,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編制實施“健康六安2030”規劃,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康養產業。全面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平安六安建設,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型化、專業化水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讓社會持續安定、人民永續安康。
第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六安樣板。強化主體功能區定位,科學劃分空間開發格局,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大力實施環境保護“五個一”行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和淨土行動,嚴格落實“河長制”,全面推行“林長制”。突出抓好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五大生態”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和修復,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積極開展生態創建,爭創六安大別山國家公園、大別山國家濕地公園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健全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大別山水權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複製度,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行最嚴格的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制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確保六安生態優勢持續長久、青山綠水永葆美麗。
三、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奮力實現各項工作新開局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六安站在新起點、邁上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按照市委四屆六次全會部署,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財政收入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9%,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擴大有效投入。落實“四督四保”和“五項機制”,確保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0個、完成投資800億元以上。緊抓產業投入,加快美盈森工業4.0智慧工廠、金安氫能源汽車產業園、應流航空產業園、沃特瑪創新聯盟舒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迎駕野嶺產業園、森德自動化高端裝備製造、葉集綠色板材工業園等項目建設,推動霍邱鋼廠復工投產。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合安高鐵舒城段、合阜高速霍邱段建設以及六武高速六安段、京台高速舒城段“四改八”工程,新改建國省幹線公路642公里。推進淮河流域綜合治理,完成淮乾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建設。加大中央預算內資金爭取力度,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積極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大力推進招商引資,確保到位內資增長10%、外資增長7%;突出產業鏈招商,強化以商招商,推進合作招商。充分利用IPO綠色通道政策,開展精準招商。
促進消費和進出口。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提升旅遊休閒、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服務消費水平,引導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品消費,培育壯大智慧型家居等新興信息消費。推進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培育發展商貿流通主體,力爭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00家以上。大力拓展對外貿易,擴大機電、汽車零部件、農產品等產品出口。積極發展進口貿易,支持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
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常態化推進“暖企”行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進一步壯大市產投公司、擴大產業基金規模,引導發展各類股權投資。全面落實降成本各項措施,持續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改善農村、中小微企業等金融服務,擴大政策性融資擔保、“稅融通”等新型融資模式。強化政銀擔企對接,力爭新增貸款180億元以上。繼續發掘和培育優質上市掛牌後備資源,新增上市報審企業1家、上市報備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力爭直接融資55.5億元以上。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妥善處理政府債務,加快存量政府債務置換,合理確定發債標準和規模;健全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深入實施“特色產業基地、農產品加工、主體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品牌農業”五大提升工程,打造糧油、茶葉、蔬菜、林果等特色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培育一批10億元以上的甲級隊。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家庭農場聯盟、合作社聯合社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農民隊伍。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綜合性全程農事服務中心(農事大院)20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實施重點產業規劃,培育壯大六大主導產業,打造九大產業集群,力爭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比重達70%以上。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六安篇,大力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力爭其首位度超過20%以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推進一批新技術套用、新產品開發、新模式嵌入和“機器換人”項目,力爭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打造一批行業“單項冠軍”和“配套專家”。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繼續實施旅遊產業重點項目三年行動計畫,加快大別山國家風景道建設,積極創建大別山主峰5A景區、大別山(六安)濕地和六安茶谷核心區國家旅遊度假區。加快鄉村旅遊集聚區建設,推進旅遊與文化、生態、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綜合物流園、物流中心和配送節點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集聚發展。大力發展技術服務、工業設計、人力資源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培育平台經濟、分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業態。
增強創新能力。加快六安大學科技園二期、裕安雙創大廈等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力爭新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2個、新設立院士工作站2-3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省市級基地和重大試驗工程、重大專項建設。支持地方、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新型科技研發機構,推動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力爭實現產值400億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家。全面落實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加快人才引進、培養和流動。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80件。
加快開發園區轉型升級。推進開發園區整合最佳化,明晰產業定位,實現錯位發展。高標準建設園區基礎設施、標準化廠房、“鄰里中心”,提升承載能力。加大“殭屍”企業和閒置資產、土地處置力度,實施循環化改造,推進節約集約發展。做大做強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持省級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和省級高新區。
(三)堅決打贏脫貧攻堅年度戰役。
以繡花功夫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全面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深入推進特色種養業、旅遊、網際網路、光伏、新型經營主體、資產收益+脫貧,健全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深入開展智力扶貧,實現貧困家庭“雨露計畫”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全覆蓋。鞏固健康脫貧“351”“180”政策成果,落實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229戶、貧困戶危房改造1.3萬戶。規範開展扶貧小額信貸,積極開發保險扶貧產品,推進郵政電商精準扶貧。
加大薄弱環節和深度貧困地區補短板力度。整合各類幫扶資源,集中力量攻堅,確保新增脫貧攻堅資金、項目、措施主要集中於深山區、庫區、沿淮行蓄洪區等深度貧困地區。加快推進移民搬遷、莊台建設、環境整治和適應性發展。圍繞貧困地區文化、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領域,加快補短板,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健全脫真貧、真脫貧工作機制,強化一把手負責制,堅決做到“七個不落、一個不少”,確保舒城縣、金安區、裕安區摘帽,185個貧困村出列,13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完善防範返貧機制,加強扶貧對象動態管理,落實脫貧後續幫扶措施。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健全“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管理制度。從嚴落實激勵獎懲措施,嚴肅處理扶貧領域違法違紀案件。繼續開展“扶貧日”、扶貧志願者和“百企幫百村”活動。
(四)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加快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穩定糧食產能,擴大綠色、特色農產品供給。推進霍山石斛、靈芝、斷血流、茯苓等“十大皖藥”示範基地建設,打造皖西白鵝、皖西麻黃雞等特色畜牧業。擴大高效優質經濟作物比重,推廣設施栽培、生態養殖、立體種養等技術模式。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健全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
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加大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環保等重點領域建設投入力度,加快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投資13.7億元,實施農村公路2660公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實施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規劃,綜合整治小型農田灌排區86萬畝,實施8條中小河流治理、96座小水庫除險加固。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和水質達標率。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加快水電供區電網移交與改造,推進城鄉電網融合發展。
提升美麗鄉村品質。持續加強美麗鄉村、農村社區建設,加快鄉鎮政府駐地整治,繼續推進美麗鄉村中心村及自然村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啟動“生態宜居新村”建設。開展村民自治試點,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鞏固擴大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擴大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完成金寨縣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和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鞏固完善國有林場和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推進農業保險試點改革。
(五)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最佳化機構設定,開展編制“周轉池”制度試點。紮實推進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提升權責清單制度體系,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多證合一”、“證照分離”,加快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套用。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形成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鞏固完善市直生產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改革。
加快財稅金融改革。進一步規範財政轉移支付管理,完善市區財政管理體制。深化預算制度改革,著力構建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完成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與所屬企業脫鉤改革,加快市國資管理運營公司組建步伐。推進政府性投融資平台轉型發展。加強地方金融體系建設,規範發展新型金融組織。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改善金融服務環境。
深化其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推進教育改革,繼續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基本醫療衛生和醫療保障制度,推進醫聯體建設,實現縣域醫共體建設全覆蓋。改革審計管理體制,保障審計監督全覆蓋。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公車改革。
(六)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統籌推進東部產業新城、西部生態新區、綠色城南建設,著力防治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產業空心化、文化生活貧乏等“城市病”。啟動新一輪中心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空間規劃編制。繼續加大中心城區重點工程建設,實施佛子嶺路改造、城區公交線網最佳化、棚戶區改造等115個項目。持續推進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質。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全面推進城管綜合執法,深入開展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完善開發用地和商品房供應管理,推進非住宅商品房去庫存,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縣城和集鎮建設。推動霍山縣、舒城縣“縣改市”對標創建,支持霍邱縣城建設中等城市。大力推進“兩治三改”,統籌推進路網、管網、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鎮。推進公共運輸優先發展示範市建設,完成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城鄉公交一體化。
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合六一體化,加快S366合六南通道建設,爭取合六市郊鐵路開工,推動合六工業走廊共建,推進豐樂河、杭埠河等合作治理。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實施一批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境、扶貧開發工程和項目,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積極推進區域合作共建,提升合肥高新區霍邱現代產業園、舒城包河現代產業園發展水平,推進合肥經開區與霍山共建高端裝備合作園區。
(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加快綠色發展平台建設。全面推進合六葉工業走廊暨金葉一體化,積極謀劃合六產業帶。加快六安茶谷、淮河淠河生態經濟帶“三產”融合發展,打造一批主題公園、林果莊園和鄉村田園綜合體,發展一批觀光休閒、科普教育、自駕車(房車)營地、養生保健等旅遊休閒基地。推進“江淮果嶺”建設,大力發展以桃、獼猴桃、葡萄為主的林果產業和以山核桃、油茶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規劃建設“西山藥庫”,推動優勢特色中藥材種植、儲存、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發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確保PM 10、PM2.5達到國家和省考核要求;繼續實施重點河流水污染防治項目,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強化水源地環境保護;啟動土壤污染詳查,加強污染地塊和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嚴格執行排污許可制度,探索實施環境信用聯合激勵和懲戒措施。
加強生態保護。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鞏固大別山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成果,認真實施《六安市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深入開展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平方公里;推進林業增綠增效行動,新增人工造林6.2萬畝、退化林修復14萬畝,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採伐。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在實施好省33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實施市區城鄉公交一體化、城區停車場建設、社區康養中心3項市級項目,加快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民生工程資金籌措機制。積極探索創新民生工程建後管養模式,推進民生工程持久發揮效益。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支付。全面落實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政策,突出抓好睏難民眾基本生活保障。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對象補助水平。積極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推進居家養老服務。
加快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認真實施學前教育第三個三年行動計畫,加強學前教育監管。完成六安城區義務教育段公辦學校第二個三年行動建設計畫,有序推進新一輪普通高中布局調整和課程改革。支持安師大葉集分校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名藥工程,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推動文化體育發展。全面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完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市體育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發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組織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淠史杭工程”開工60周年紀念活動。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加強困難民眾法律援助。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繼續開展“無越級上訪鄉鎮”創建活動,推動信訪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堅決遏制較大及其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建省食品藥品安全城市。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快應急平台和應急專業隊伍建設,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國防動員和國防教育,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統籌做好統計、物價、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地方志、氣象、地震、對台、檔案、郵政、外事僑務、老齡、全民科學素質、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
四、全面增強本領,推動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階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新作為需要新本領。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提高為民服務、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始終做到忠誠看齊。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理論武裝。堅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切實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確保中央和省、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二要提升科學履職能力。注重學習新知識、把握新規律,全面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民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加快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行政決策水平,落實利益相關方、公眾代表、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增強決策透明度、社會認同度。
三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法治意識,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嚴格規範執法行為,全面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推動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全覆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增強人大意識和人大代表主體意識,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提高辦理成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意見,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重要作用,主動接受司法監督、民眾監督、輿論監督,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讓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要提高為民服務效能。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堅持“嚴”字當頭、“實”字為先、“公”字為本,狠抓工作落實,增強政府執行力。健全為民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健全運轉機制,著力打通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加強鄉鎮政府能力建設,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健全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繼續推進“電視問政”“萬人評科長”“社會評視窗”工作,大力整治“庸、懶、散”行為,切實提高行政效能。
五要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堅定不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持續提升政府系統從嚴管黨治黨水平。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進一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和省、市委有關規定,盯緊“四風”新變異新動向,重點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規範招投標秩序,嚴格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進一步規範市直單位財務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強化審計監督。堅持懲治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支持紀檢監察機關依法依規履行職責,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
各位代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時代賦予新使命。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奮發圖強,確保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新時代幸福六安建設新局面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