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許昌市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2014年河南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辦〔2014〕49號)精神,明確年度目標任務,加快產業集聚區提質增效、擴大優勢,支撐帶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許昌市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
  • 文號:豫政辦〔2014〕49號
  • 方向:明確年度目標任務,
  • 目的:加快產業集聚區提質增效
為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2014年河南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辦〔2014〕49號)精神,明確年度目標任務,加快產業集聚區提質增效、擴大優勢,支撐帶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深入貫徹落實全省產業集聚區工作會議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五個堅定不移”和“三上一提高”的要求,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大力實施產業集聚區提升工程,突出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突出提升配套服務水平,突出提升節約集約發展水平,突出提升產城互動發展水平,加快建設創新型、效益型、品牌型產業集聚區,為建設“五型許昌”,實現富民興許提供強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規模效益進一步提升。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增長25%,占全市的比重達到60%左右;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00億元,增長20%,占全市的比重達到52%以上;帶動新增從業人員2萬人以上。
——產業集群規模進一步壯大。實施100個產業集群培育項目,百億元以上的特色產業集群達到8個,全市裝備製造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的產業集聚區達到3個,超200億元的達到3個。
——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完善提升投融資平台、土地開發整治收儲平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平台、技術創新孵化平台,完善綜合服務、技能培訓、檢驗檢測、倉儲物流等公共服務設施,推動金融、郵政、公交等城市功能向發展區的延伸覆蓋,綜合配套能力顯著增強,滿足產業集聚區發展的需要。
——集約節約水平進一步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強度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左右,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分產業集聚區具體目標:禹州市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4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40億元;長葛市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30億元;許昌尚集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2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0億元;鄢陵縣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0億元;襄城縣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0億元;魏都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5億元;許昌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5億元;中原電氣谷核心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0億元;長葛市大周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2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億元;東城區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按照市域培育超千億元主導產業集群、縣域培育超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群的目標,強化龍頭帶動、鏈式發展、基礎配套、服務保障。
1.強化頂層設計。結合各產業集聚區實際,系統梳理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研究主導產業定位、突破方向、發展措施,編制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4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產業集群培育年”活動,集聚優質產業資源和生產要素,加快實施全市十大產業鏈發展計畫。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力爭每個產業集聚區形成一個擁有2家以上行業龍頭企業、20家以上關聯配套企業的特色產業集群。積極開展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創建工作。
2.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集中精力抓好龍頭企業引育,圍繞主導產業,全力招大引優,每個縣(市、區)要新引進2個以上行業龍頭企業或投資5億元以上的主導產業項目。強化企業服務,以推進項目建設、實現達產達效為目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用工、項目融資、生產經營、市場開拓、建設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繼續堅持產業集聚區項目集中開工工作機制,把集中開工項目納入市、縣重點項目管理範圍,強化聯審聯批、上下聯動、統籌協調,優先配置土地、環境總量指標等要素資源,力爭全年實施200個億元以上項目。
3.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按照整機加零部件垂直一體化模式,依託龍頭企業,發展一批專業化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配套產業園,實現與龍頭企業本地化配套。依託龍頭企業在供應鏈上的核心地位,積極開展以商招商,大力引進電力裝備、電梯、機械裝備、電動汽車、箱包等零部件配套企業。每個產業集聚區力爭年底前簽約引進10家以上中小配套企業項目。認真組織開展產銷產業對接活動,推動企業在市域採購,實現中小企業本地結網式發展。
4.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檢驗檢測、倉儲物流、商務服務、金融法律、電子商務等為重點,建立有針對性的生產服務體系。重視培育發展新型業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快鄢陵縣產業集聚區箱包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積極申報電子商務“區中園”試點。
(二)提升配套服務水平。堅持改革創新、整合資源、完善平台、健全機制,構建產業集聚區配套服務體系,重點提升用工、融資、創新、物流、生活服務水平。
1.用工服務。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加快產業集聚區骨幹企業生產型實訓基地建設,統一納入市縣職業培訓支持範圍。繼續組織“百校千企”校企對接等就業服務活動,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產業集聚區就業,每個產業集聚區要與1家以上高等院校或職業院校合作開展穩定的用工培訓。完善服務平台功能,制定實施產業集聚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支持政策,加快產業集聚區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建設,實行技能培訓、職業介紹、人事代理、社會保險、勞動監察等 “一站式”服務。推動各級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的業務聯網,實現就業信息互聯互通。全年為產業集聚區組織開展人才招聘和職業介紹服務5萬人次,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
2.融資服務。市、縣定期組織開展銀行、擔保機構、企業三方融資對接。推動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通過引入民間資本增資擴股,提高融資能力。鼓勵引導產業集聚區內高成長、高科技中小企業,利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直接融資,推動中小企業“新三板”上市,每個產業集聚區培育1-2家上市後備企業。設立市、縣兩級企業發展互助資金,有效防範化解企業財務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推動產業集聚區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助保貸”業務示範,擴大產業集聚區中小企業的融資規模。
3.技術創新服務。加快提升骨幹企業創新能力,實施企業創新能力培育工程,力爭新建2-3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台。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作,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申報工作。合理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企業消除“零專利”專項行動。充分發揮中原電氣谷留學生創業園、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業園、鄢陵縣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業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器功能,加強長葛市產業集聚區河南省863軟體孵化器等創業孵化載體建設。推動骨幹企業在電力裝備、新材料、電動汽車、節能環保等領域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依託聯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
4.物流服務。圍繞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引導分散、自用的各類工業和商業倉儲配送資源集聚,構建與產業集群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物流支撐體系,重點推動長葛市產業集聚區農機汽配市場、鋼材交易市場改造提升工程,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深奧物流園建設。爭取國家和省服務業發展引導、物流業調整和振興等專項資金,培育2家物流業與製造業聯動示範企業。
5.生活服務。完善產業集聚區生產性生活設施,重點提高尚集產業集聚區東拓區、中原電氣谷核心區公交、郵政、金融等市政服務的覆蓋面。圍繞打造“8分鐘購物圈”、“10分鐘健身圈”、“15分鐘醫療服務圈”,加快與產業集聚區發展配套的學校、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商貿、餐飲等生活設施布點建設,促進從業人員生活便利化。
(三)提升節約集約發展水平。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強化環境硬約束,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提升產業集聚區節約集約水平。
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產業集聚區符合主導產業定位的重大產業項目、多層標準廠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公共服務平台項目用地需求。實行差別化用地政策,嚴把項目入駐關,對適合入駐標準廠房的產業項目,不予單獨供地。結合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制定產業集聚區落後產能用地退出政策措施。對產業集聚區分期建設項目,一律實行整體規劃、分期分批供地。探索建立投入產出強度與用地指標掛鈎機制,推動土地資源向高效利用的產業集聚區傾斜配置。
2.加快環保設施建設。完善禹州市產業集聚區、許昌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東城區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實現建成區全覆蓋。加快許昌尚集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網建設。推動產業集聚區與城市集中供熱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多方式建設集中供熱設施。市轄區產業集聚區加快天然氣集中供氣設施的建設,積極使用清潔能源。
3.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長葛大周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推進各產業集聚區內關鍵補鏈、物料閉路循環、能源梯級利用、中水循環利用等項目建設,促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廢物近零排放。
(四)提升產城互動發展水平。堅持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積極推進產業集聚區穩定就業、有意願的農民工落戶城鎮,加快產業集聚區內村莊城市化改造步伐,以“一基本兩牽動”促進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
1.加快推進村莊遷並。將產業集聚區村莊遷並納入城市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啟動禹州市產業集聚區尹莊,襄城縣產業集聚區張圪璫、小王莊、北五里堡,魏都產業集聚區俎莊等6個村莊搬遷工作,加快禹州市產業集聚區焦寨、朱坡,鄢陵縣產業集聚區高莊、唐莊等11個村莊搬遷項目建設。
2.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大產業集聚區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力度,以統籌集中建設公共租賃住房為主,加快襄城縣、尚集產業集聚區綜合服務中心等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建設,今年新開工公租房3700套,力爭兩年內產業集聚區內符合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條件的人員實現按需供應。優先將產業集聚區就業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優先將產業集聚區內村莊的農業人口成建制地轉為城鎮戶口。
3.完善基礎設施。重點加快完善尚集、中原電氣谷等6個調規產業集聚區新拓展區域基礎設施,推動產業集聚區與縣(市)城區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的無縫對接。制定實施產業集聚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加快移動通信基站和寬頻網點建設,滿足產業集聚區通訊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方案確定的責任分工,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確年度工作任務、目標節點和具體推進措施。各縣(市、區)政府,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管委會要建立完善產業集聚區建設領導協調機制,強化責任分工,加強對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制定年度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工作方案,報市產業集聚區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市產業集聚區聯席會議辦公室按季度對市直有關部門和各產業集聚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
(二)大力招商引資。將重大主導產業集群項目引進作為市、縣(市、區)招商活動重點內容,制定專項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強化跟蹤落實。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機制,對招商引資結果的認定,以現場評估為主。市產業集聚區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半年通報一次各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情況。對各地引進投資5億元以上的主導產業集群項目,全部納入市重大招商項目管理,實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機制,確保按期開工建設。落實招商引資獎勵政策,強化客商權益保護,營造良好招商環境。
(三)強化激勵約束。根據產業集聚區考核評價試行辦法確定的星級標準,充實完善晉級升位產業集聚區的管理機構。完善激勵機制,凝聚激發產業集聚區幹部搶抓機遇、幹事創業的力量和熱情。推動爭先創優,對全省綜合排名提升及新晉升星級的產業集聚區,給予表彰獎勵;對進入2014年度全省“十強”、“十快”、“十先進”的產業集聚區,加大獎勵力度;對排名位次後移的產業集聚區,給予通報批評。
(四)完善體制機制。簡化審批程式,最佳化審批流程,積極探索賦予產業集聚區同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完善“人員派駐制,流程內部化”管理模式,真正落實“直通車”服務,提高行政服務效能。按照防止機關化、行政化的要求,積極探索創新產業集聚區管理體制,最佳化職能配置,建立條塊結合、精幹高效、充滿活力的新型管理體系。因地制宜推進區劃調整,使產業集聚區套合到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實行一套班子兩套人馬,統一領導,分線負責,確保管理機制順暢、高效運作。完善產業集聚區財稅體制,增強產業集聚區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最佳化產業集聚區發展環境,未經市政府同意,任何單位不得針對全市產業集聚區開展檢查、考核、評比等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