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推進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的實施意見

《關於加快推進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的實施意見》是湯陰縣人民政府2012年6月8日印發的一份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推進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的實施意見
  • 性質:意見
  • 發布時間:二○一二年六月八日
  • 目的:推進湯陰縣產業集聚區
<!--begin-->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
產業集聚區是我縣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為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科學發展,增強競爭優勢,實現“爭快保先”目標,有力支撐帶動縣域經濟快速崛起和全縣“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全省產業集聚區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若干意見》(豫政〔2012〕34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轉發2012年河南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辦〔2012〕33號)、《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2012年安陽市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安政辦〔2012〕15號)和《安陽市產業集聚區建設考核管理暫行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完善規劃修編,最佳化空間布局
(一)完善規劃調整。針對我縣產業集聚區存在規劃制約因素,確需增加規模、調整空間布局等情況,由縣發改委牽頭,國土局、住建局等部門配合,依法依規按照“三規”(產業集聚區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合一、集約節約的原則,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適當擴大發展區,在避開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合理確定控制區。發改委、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要與有關部門集中會商,圓滿完成與省市有關部門的各項對接工作,力爭順利通過省級審核,為全縣發展贏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嚴格規劃實施。由住建局、國土局負責,按照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規劃環評確定的功能布局、產業定位開發建設,防止隨意變更位置、改變功能,除合理配套的職工公寓、職工培訓和必要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外,嚴禁在產業集聚區內進行房地產開發和新建大廣場及其他屬城市功能的大型公共服務設施,確保產業發展空間。切實加強規劃管理,凡入駐產業集聚區內的建設項目,必須由縣產業集聚區聯席會議批准,方可辦理項目選址、土地報批等手續。項目建設規劃、設計要經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審核,要符合產業集聚區建設總體規劃。
二、突出主導產業,壯大產業集群
(三)鞏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地位。強力推進食品產業生產基地型龍頭企業和自主創新品牌的快速發展。以益海嘉里、今麥郎、健豐等企業為龍頭,壯大麵製品產業集群;以永達、眾品、諾金等企業為龍頭,壯大肉製品產業集群;以易祥、東升等企業為龍頭,壯大脫水蔬菜產業集群;以益海嘉里、陽光油脂、諾利如一等企業為龍頭,壯大食用油產業集群;以六和永達飼料、容大牧業等企業為龍頭,壯大飼料產業集群。繼續做大做強健豐餅乾、永達肉雞、奧利福食用油、金龍魚食用油和香滿園麵粉、眾品冷鮮肉等八大“中國名牌”。同時引進高附加值、高技術食品企業,提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功能食品比重,著力培育和發展一批有規模、有實力、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集團企業”,進一步強化對全縣及周邊地市的農業產業化輻射帶動效應。
(四)努力打造“全國醫藥產業名縣”。做大做強“扁鵲醫藥工業園”,建設豫北醫藥產業基地。以“扁鵲醫藥工業園”為平台,發展百億元醫藥產業,吸引醫藥大項目,開拓國際大市場。依託東泰、科倫、九州、昌達、福鑫威爾等企業,加快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產業步伐,著力實施河南省高新技術(安陽湯陰醫藥)特色產業基地項目,重點在現代中藥、西藥製劑、生物提取、醫療器械、健康產業等方面加快發展。大力支持醫藥企業與國內上市企業合作重組,選擇性引進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入駐產業集聚區。加快高等醫藥專科學校項目及“河南省高校醫藥生物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推進醫藥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注重發揮醫藥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積極發展生物醫藥材料、醫貿物流及相關配套產業,規模化開發中藥材種植基地,著力形成集醫藥材料、研發、生產、貿易、臨床“五位一體”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格局,力爭建設成為豫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物醫藥產業示範基地。
(五)戰略發展新型裝備製造業。瞄準高科技、高產出、低能耗、無污染行業,戰略發展以機械工業為基礎,融合電子、材料、冶金等相關產業為一體的新型裝備製造業。加快安華電梯、鐵路器材、河南德安奇人防設備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上海厚龍電子有限公司、鄭州富乃克超硬材料公司等企業深層洽談,積極引進金屬製品業、普通機械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公用設備製造業企業,在較短時期內,建成集聚效應顯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
(六)提高招商引資實效
一要開展針對性招商引資。招商指揮部要按照強化優勢、彌補短板的要求,健全完善招商引資、招商引智機制,商務局要建立健全縣級重點企業項目庫,重要客商庫、人才庫和技術成果庫,進一步細分行業領域,找準戰略結合點,加強謀劃包裝,全力攻堅基地型、蜂王型、龍頭型大項目,爭取雁陣效應。
二要明確劃分產業政策界限。選址在產業集聚區之外的項目,或與主導產業關聯度不高的項目,原則上不再予以備案或核准,不享受土地、稅收、獎勵等相關優惠政策。項目選址與規劃不符的,企業排放達不到規劃環評要求的,以及投資強度、容積率和建設標準達不到國家相關規定的,一律限批。
三要明確招商引資任務。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與有關鄉鎮每年至少要引進2-3個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其他鄉鎮每年至少要向產業集聚區引進1-2個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同時對全縣各單位明確招商引資責任目標。
四要完善激勵機制。獎勵招商信息推薦,鼓勵民間招商,同時要加強招商引資考核評價,把招商引資成效作為幹部任用的參考依據。
(七)突出項目建設
一是在建項目要抓進度。加快眾品現代服務產業園、恆諾平原藥業、陽光油脂、諾利如一等53個在建項目工程進度。
二是新上項目要抓開工。推動益海嘉里二期、聖光醫療器械、上海安丁醫藥園等32個已簽約項目儘快開工。
三是在談項目要抓推進。力促廣濟藥業、聯邦製藥、河南煤化、首科集團、希爾頓酒店及城市綜合體、分散式能源、易經文化產業園等投資5億元以上的重點在談項目早日簽約落地。
四是加強重點項目管理。縣發改委要統計、管理好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優先配置要素資源,強化跟蹤協調服務,促進項目儘快投產達效;國土、住建等部門要統籌同類和關聯項目按照主導產業集中布局建設,嚴格限制符合條件的項目在產業集聚區外分散布局;對應進但未進產業集聚區的工業項目,原則上不予配備土地計畫指標。
三、完善土地整理平台,落實土地利用管理三項機制
(八)加強項目用地保障。依託縣國土局派駐產業集聚區分局,成立土地儲備中心,打造全省一流的土地運作平台,確保入駐重大項目用地。產業集聚區外土地整治形成的占補平衡指標重點用於產業集聚區項目建設。充分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將土地整治節約出來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產業集聚區建設,以緩解產業集聚區用地供需矛盾。
(九)建立節約集約用地機制。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對行業無特殊要求的新建工業項目不得建造單層廠房,適合入駐多層標準廠房的項目不得單獨供地。在京珠高速、石武高鐵、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兩側環境敏感帶大力推行多層標準廠房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和配套企業入駐,促進土地效益最大化。新建標準化廠房(三層以上),按新建生產性項目享受土地及行政事業性收費優惠政策。
(十)強化監督管理機制
一是加大對建設用地使用情況的督查。對分期實施等形式建設的項目實行一次規劃、分期分批供地。對達不到投資強度、建築密度、建築容積率等標準的,取消享受的各種優惠政策。嚴格限制產業集聚區內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用地。要定期排查,嚴格實行項目退出機制。對進入產業集聚區的項目必須簽訂建設進度承諾書,確保在規定時間內按預定規模建成,並投入生產或使用,否則按違約處理,依法解除協定。對中途改變土地用途的,將無條件解除協定,依法收回土地。
二是加大閒置建設用地清理處置力度。對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未經原批准用地機關同意,超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契約約定的動工建設日期1年以上、2年以下,未動工建設的閒置土地,按出讓土地價款的20%徵收土地閒置費;滿2年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縣財政每年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與土地閒置費一併使用,安排節約集約用地專項獎勵資金,用於獎勵節約集約用地先進企業和單位。
四、做大資金融通平台,強化資金保障
根據省財政專項資金與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實際融資規模相掛鈎的獎補機制,要進一步做大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依託湯陰縣產業集聚區弘達投資有限公司,湯陰縣建投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縣財政局、金融辦積極配合,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投融資平台。
(十一)擴大融資規模。推動投融資平台積極爭取間接融資,努力擴大直接融資。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資金對產業集聚區基本建設項目貸款的貼息支持;將財政獎補資金和稅收返還資金全部作為資本金注入弘達公司。繼續加大財政投入,支持投融資平台壯大資本實力,提升運作水平,增強融資能力,充分發揮其資金保障作用。進一步擴大投融資公司資本注入來源,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劃轉、授權,以及財政歷年投入所形成的實物資產,如土地、道路、標準廠房等經營性優質資產注入投融資平台,有效擴大產業集聚區資金融通平台資本規模,形成年融資規模超7億元,同時提升多元化融資能力,鼓勵投融資平台進入土地一級開發市場,適當提高開發收益比例。
(十二)提高運作水平。積極採用市場化選聘、加強專業培訓等方式,提高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人員業務素質,建設熟悉資本運作的專業人才隊伍,引進專業顧問機構,提升運作能力和水平。強化產業集聚區投融資平台、金融機構合作的運作模式,配合省市相關平台,加快實施產業集聚區和城鎮化建設百億籌資計畫,積極為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融資提供擔保服務。積極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為產業集聚區中小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支持。鼓勵通過對土地進行前期開發和公開出讓、標準化廠房出租、區內資源開發利用與經營、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建設等方式,經營投融資公司的資產,發揮資產的放大效應,實現保值增值。
(十三)拓展銀企合作。由縣財政局牽頭,金融辦、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融資服務科、弘達公司配合,以座談會、現場會等形式,搭建政府、企業、銀行合作平台,積極開展助保金業務。通過與縣內銀行和市銀行分支機構溝通,縣財政提供鋪底資金,對鋪底資金進行5-10倍放大,為企業提供放貸,加大借貸力度。同時加強與域外銀行的對接合作。
五、加強人力資源平台建設,滿足人才需求
依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產業集聚區分局,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人力資源平台。重點加強勞動技能培訓,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完善就業公共服務,增強人力資源保障。
(十四)提高人力資源素質。針對產業集聚區產業發展用工需求,整合職業中專和農業、扶貧、人社等部門培訓資源,創新職業技能培訓模式,提高產業集聚區職業技能人才培訓規模和質量。充分發揮縣職教中心的平台作用,採取政府、學校與產業集聚區合作方式,依託我縣第一職業技術高中、安陽市醫藥中專學校分校及高等醫藥專科學校,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免費為產業集聚區企業輸送高技能、高素質人才,保證產業集聚區人才儲備。人社局要制定優惠政策,適時發布產業集聚區高層次人才需求目錄,加大高端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十五)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加快大學生創業就業見習基地建設,新建1—2個博士後研發基地,為高新技術人才引進搭建良好平台。依託產業集聚區社保中心,建立統一高效的用工信息服務平台,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就業服務工作機制。人社、住建、民政、公安、衛生、教育等部門要研究出台安置政策,為務工人員在醫療健康、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給予照顧,確保企業員工“招得來、留得住、安下心、紮下根”。
六、加強技術創新平台建設,提升企業競爭力
科技局、工信局要積極配合,依託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著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科技創新平台。興辦科技創新孵化中心,重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努力創建更高層次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十六)構建完善多層次服務平台建設。加快產業集聚區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步伐;優先支持食品、醫藥主導產業骨幹企業創辦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積極培育符合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十七)開展科技項目資金申報和立項工作。積極引導產業集聚區內骨幹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畫項目;重點支持產業集聚區內骨幹企業建立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建設的重大項目申報和立項工作。
七、理順管理體制,提高發展活力
(十八)健全管理機構。縣編辦要依據省、市關於產業集聚區機構編制管理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規範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機構級別、管理職能和編制。依託產業集聚區建設指揮部,進一步完善縣級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有關職能部門和鄉鎮政府參加的產業集聚區建設指揮部周例會會議制度。縣委書記兼任產業集聚區第一書記,縣長兼任產業集聚區第一主任,分管領導兼任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同時結合產業集聚區規劃調整、派駐分支機構等新型體制,進一步強化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機構職能,確保體制運行便捷、高效。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作為政府派出機構,對產業集聚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十九)理順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區劃調整,逐步實現“政區合一”。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與行政區域在空間範圍上套合的管理體制,採取產業集聚區管委會領導鄉鎮的套合管理模式,鄉鎮主要領導到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兼職,協調處理產業集聚區範圍內的經濟管理事務,有關社會事務仍由鄉鎮負責,使產業集聚區在空間範圍上與行政區域實現套合。
(二十)提高管理效能。推行“人員派駐制、流程內部化”運行模式,完善直通車機制,重點推動縣國土、住建、環保、統計、質監等職能部門向產業集聚區派駐人員,設定分支機構,受派出單位和產業集聚區管委會雙重領導,相關行政審批事項由派出機構按內部流程直接辦理,實現產業集聚區與市級職能部門“直通車”,為產業集聚區健康發展提供科學的機構支撐。逐步落實產業集聚區環評、土地、規劃、建設等縣級審批職權,重大項目聯審聯批,報相關職能部門備案,需報市以上審批的,相關職能部門協助做好工作。
八、加強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
(二十一)加快環保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相關資金,加快推進城南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進度,適時啟動集中供熱、供冷項目。同時推進“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四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區品位和形象。
(二十二)嚴格項目環保準入。依託產業集聚區環保所,依照規劃環評要求,嚴格限制不符合要求的項目入駐。積極推進排污權交易,統籌使用環境總量指標,優先支持產業集聚區建設。
(二十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根據食品醫藥產業特點,設計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資源最佳利用,提高集約節約水平。積極將益海嘉里二期項目、眾品、永達、丹尼斯克等骨幹企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共性和關鍵技術,推薦列入省、市技術創新和科技攻關計畫,積極爭取國家資源綜合利用專項資金和省節能減排資金,加快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範企業。
九、完善服務功能,提升配套能力
(二十四)提升產業配套服務能力。依託食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強化檢驗檢測平台建設,重點圍繞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配合省、市建設省級以上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結合主導產業發展,加快完善物流配送設施建設,積極爭取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支持鐵路專用線、鐵路貨運編組站、眾品冷鏈物流、安陽菸草物流等項目建設。
(二十五)強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借鑑安陽市城建三年計畫經驗,制定我縣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計畫,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上台階,三年出形象,五年創一流”整體要求,有組織、有計畫地對產業集聚區內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進行完善。住建局負責加快產業集聚區創業大廈、大型超市、垃圾中轉站、職工公寓、交易市場、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高等醫藥專科學校、樹人學校、縣醫院搬遷、商務賓館、公租房等產業集聚區與城區結合部內的城市功能設施建設;交通運輸局負責產業集聚區公交網路設計、開通工作,儘快實現產業集聚區與城區、安陽市及周邊地市公交體系的無縫對接;積極引導金融、會計、法律、諮詢、設計等中介服務和餐飲住宿、休閒娛樂、醫療保健等後勤服務。
(二十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能力。要將產業集聚區道路、環衛、綠化亮化、供水排水等市政公共管理,全部納入縣城區統一管理。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與主城區、高速公路或國道、省道的互聯互通路網建設;加快推進鐵路物流中心建設,儘快完成《弘達鐵路物流專用線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評審及有關行政審批工作,全面啟動陽光油脂和天利石化兩條專用線建設;電業局要做好產業集聚區電力布局規劃,優先將產業集聚區供配電設施建設和高壓走廊遷建列入年度計畫,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重點推進輸變電工程建設,以合理的工程造價和高質量的電力設施,保證開工項目電力供應。要加快22萬伏站建設,爭取羑里11萬伏站、城南11萬伏站儘快開工建設,著力實現產業集聚區雙迴路供電;通訊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信息網建設,全面實現通訊、網路全覆蓋。
十、加快村莊遷並,促進產城互動
(二十七)加快新型社區建設。住建局、民政局要研究出台政策性意見,按照集中安置、功能配套的原則,在產業集聚區之外的城市規劃區,選址建設規模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社區,並配套建設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力爭2013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產業集聚區內村莊遷並工作。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行政性收費,適當減免電力、市政公用事業入網、增容等經營性收費;優先將配套建設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安全飲水等社會事業項目,列入縣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範圍。
(二十八)切實保障搬遷村民權益。統籌考慮失地農民就業和產業集聚區企業用工,優先安置搬遷村民在產業集聚區就業。凡符合條件的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可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對自願轉戶進城的,實行就業、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保障一步到位,同時,確保轉戶居民與市民享有同等待遇。鼓勵採取留地安置、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征地安置模式,保障搬遷農民長期獲得收益。
十一、發展總部經濟,強化財稅管理
(二十九)核查稅源。縣財政局牽頭,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統計局、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積極配合,對產業集聚區範圍內的各種稅源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切實做到“兩清一全”,即:版圖邊界清、稅源底數清、稅種類別全。統計局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企業單位入庫管理。
(三十)規範房地產和商貿流通行業稅收管理。針對房地產及商貿流通企業稅種多、跨區作業多,以及相關指標統計難等情況,縣財政局要牽頭組織有關單位研究出台關於將房地產及商貿流通企業納入產業集聚區統計管理的政策性意見。要圍繞主導產業在產業集聚區內發展總部經濟,建立豫北地區總部經濟產業群。要求凡在我縣實施開發建設的房地產及新註冊商貿流通企業,一律註冊到產業集聚區內,並掛牌設立公司機構,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統一安排辦公場所,工商局統一辦理註冊手續,統計局統一登記入庫管理,稅務部門統一進行稅收征管工作。要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搞好征管環節銜接,進一步做到稅收應收盡收、做到數據應統盡統。
十二、開展示範創建,提升品牌效應
(三十一)加強重點創建。一是農業產業化示範集聚區。縣農業局與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緊密配合,著力確保順利通過省級驗收。二是數位化示範集聚區。由工信局牽頭,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等職能單位配合做好創建工作。三是文化產業集聚區。要以韓莊鄉為主,文廣新局、旅遊局配合,完成省級審核評定有關工作。
(三十二)關注各類示範創建。要以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為主導,協調各職能部門,高度重視各類典型示範創建活動,積極創造條件,為提升產業集聚區形象,爭取更多的國家、省、市榮譽品牌。
十三、強化保障措施,整合發展動力
(三十三)創新保障機制
一要推行“一線雙零”工作法。按照“重在統籌、重在協調、重在運作、重在服務、重在盡責”的工作要求,以爭做“四氣”幹部、打造“十型”政府為動力,積極推進以幹部在一線錘鍊、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作風在一線轉變為內容的“一線雙零”工作法,努力實現產業集聚區服務功能與企業項目“零距離”,努力實現企業與行政審批部門及周邊民眾“零接觸”,打造全市第一,全省一流軟環境。
二要實行“123456”軟環境治理機制。“1”是一套跟蹤服務班子。每個項目成立一個由縣級領導牽頭、分管局委負責和相關鄉鎮協助的班子。分包情況要進行媒體公布;“2”是兩個“零接觸”。征地、清表等事務,企業與民眾零接觸。辦理審批手續,企業與有關部門零接觸;“3”是三打擊。嚴厲打擊強裝強卸、強攬工程、壟斷工料行為;“4”是禁四亂。嚴禁亂檢查、亂攤派、亂評比、亂罰款;“5”是五制止。堅決制止吃、拿、卡、要、報等五種行為;“6”是六項承諾責任制。實行首招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站服務制、過錯追究制、客商評議制、按期兌付制。
三要雙項考核。監察局、檢察院要協調有關部門建立項目建設督察組,專門負責對行政服務機制的落實情況和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督導考核,要以全程督導、定期通報、考核獎懲三項機制,督促項目加快建設。要實行從項目立項、進地、建設到投產的全程動態化督查、常態化管理。在對行政服務機制考核方面,要依據年度考核情況,排定名次,獎勵6個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和個人,對後3名單位主要領導責任人,要進行調整。
(三十四)加強統籌推進。依託縣發改委、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加大縣直部門對產業集聚區的支持力度,將各部門服務產業集聚區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進一步加強綜合協調部門的工作力量,完善聯動機制,強化激勵機制,形成支持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整體合力。
二○一二年六月八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