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是2014年甘肅省政府的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4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甘肅省政府
報告全文
現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及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紮實推進“3341”項目工程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統籌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基本完成了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預計全省生產總值6300億元,增長12.1%;固定資產投資6550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9.8億元,增長14%;進出口總額101億美元,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06.5億元,增長1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44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5093元,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2.35%;人口自然增長率6.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3.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控制指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力促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轉型跨越步伐持續加快。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出台穩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向好。農業在多種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圍繞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全面啟動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畫,糧食生產實現“十連豐”,總產量達到1139萬噸,人均產量441公斤,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工業狠抓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綜合施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支持重點產業振興和企業技術改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1.4%提高到13.15%。服務業以新獲國家批准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重要平台,著力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38%,旅遊接待人數突破1億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增長31.6%。
大力實施多極突破行動,各級各類開發園區加快發展。蘭州新區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24億元,增長38%;以河西新能源基地為主的風電、光電裝機容量達到705萬千瓦和300萬千瓦,併網裝機容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三位和第一位;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設。全省新增煤炭產能600萬噸,原油產量達到700萬噸。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技術工程中心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個,38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國家認定,獲發明專利授權2752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提前2年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技術契約交易額突破百億元。積極搭建融資平台,著力創新融資模式,間接融資餘額8822億元,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餘額648.9億元,分別增長22.6%和11.5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新增1610億元。
(二)加強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持續改善。爭取中央投資330億元,新開工500萬元以上項目12300個,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70%。新建高速公路400公里,新建二級公路800公里,實現所有縣城通二級以上公路、所有鄉鎮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建成通村瀝青(水泥)路8000公里。建成烏鞘嶺隧道群,連雲港至霍爾果斯國家高速公路甘肅段全線貫通。建成陝西雷家角至西峰高速公路,青島至蘭州國家高速公路甘肅段全線貫通。建成武都至文縣罐子溝高速公路,結束了隴南地區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建成蘭州新區中川至馬家坪鐵路。西安至平涼鐵路建成運營,結束了慶陽革命老區沒有鐵路的歷史。夏河機場建成通航,結束了甘南藏區沒有民航機場的歷史。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引洮供水一期等重點工程順利推進。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新修梯田15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45平方公里,新增農村水電裝機20萬千瓦。實施信息暢通工程建設項目231個,完成投資55億元,實現鄉鎮光纜全覆蓋,行政村通寬頻比例達到60%。城鎮化率達到40.2%。
(三)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全省公共財政民生支出1755億元,占總支出的76%。加快學前教育發展,新建改擴建幼稚園500所。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85%。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實現全覆蓋,惠及農村學生228萬名。提高普通高中教學質量,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高考錄取率達到77%。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全免學費政策,惠及學生19.95萬人次。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得到加強。實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資助政策全覆蓋,88.39萬人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資助。紮實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基本藥物零差率覆蓋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並擴大到60%以上的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啟動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婦幼保健、疾病防控、中醫藥等衛生事業取得新成效。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步推進。建成100個鄉鎮、社區體育健身中心和7個縣(市)全民健身場館,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得到提升。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民族地區發展步伐加快,民族和睦,宗教和順。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得到加強。婦女兒童事業不斷發展。氣象、水文、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社會科學、統計調查、參事、檔案、人防、測繪、文史、地方志、殘疾人、老齡、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四)認真解決民眾切身利益問題,民生建設持續加強。省級財政下達補助資金303億元,10項26件為民實事全部完成。深入推進全民創業行動,招錄1.9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8.2%。建成10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增長19.4%。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40萬人,創勞務收入709億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4萬戶8.89萬人,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40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6.7個百分點。解決220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8%。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5%和28%,惠及417.6萬人;農村五保供養省級補助標準年人均提高11%,惠及12.5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發放標準提高10%,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平均提高20%,工傷人員傷殘津貼月人均提高14%,惠及98萬人;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均提高16.7%,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0%以上,新農合“一卡通”覆蓋全部農村人口;重特大疾病救助病種由7種擴大到26種,實現救助城鄉困難民眾全覆蓋。建成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15.46萬套,為13.21萬戶城市住房困難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1萬戶。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治理蘭州等重點城市的大氣污染,蘭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過全年292天的目標。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下降2.6%和7.9%。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全面推進平安甘肅建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五)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持續增強。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省市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建設全面完成。在全國率先完成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和規範省級國有投融資公司管理體制,全面完成酒鋼集團重組東興鋁業、靖遠煤電重組劉化集團工作,甘肅電投重組西北化工實現借“殼”上市,華龍證券完成股份制改造。全面完成146戶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和91戶廠辦大集體改革任務。全面落實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實施非公經濟“十大工程”,降低準入門檻,取消註冊登記費用,非公經濟市場主體由77.68萬戶增加到88.23萬戶,非公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5%,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有序推進,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90萬畝、林權流轉面積74.8萬畝。文化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完成了中央部署的重點改革任務,成立了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有序推進,直接減輕企業負擔3億元以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村鎮銀行發展到16家,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到513家,實現融資性擔保公司縣(市、區)全覆蓋。對外開放邁上新台階,蘭州中川機場正式成為國際航空口岸,成功舉辦第十九屆蘭洽會暨民企隴上行活動、世界旅遊組織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大會、第三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等重要節會,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到4505億元,增長63.7%。
(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服務能力持續增強。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776件人大代表建議、742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拓寬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渠道,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出台地方性法規8部,制定出台省政府規章13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下放省級行政審批項目349項。認真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實施“雙聯”行動,改進工作作風,密切幹群關係,幫助解決了一批事關民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推進省級財政預算、部門預算、“三公”經費預算公開,嚴格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各項規定,壓縮“三公”經費20%以上,全部用於民生支出。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完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民主評議機關作風和政風行風,行政效率明顯提升。
各位代表,去年(2013年)7月22日我省岷縣漳縣發生了6.6級地震,給人民民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災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為我們指明了抗震救災的方向,增強了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和決心。省委省政府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沉著應對,科學決策,緊急部署,迅速調集救援力量趕赴災區一線,全力搜救遇險人員,及時轉運救治傷員,有序組織避險轉移,搶修搶通道路、電力、通信、供水等基礎設施,保證受災民眾有飯吃、有乾淨水喝、有臨時住所,奪取了抗震救災的決定性勝利。目前,地震災區民眾過冬安置措施到位,實現了李克強總理親臨災區慰問受災民眾時提出的把過渡期民眾生活安置好、溫暖過冬的目標。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出台支持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編制完成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災後恢復重建正在有力有序推進。我們還積極應對全省各地冬春連旱和天水、隴南、慶陽等地連續發生的暴洪、土石流等自然災害,盡最大努力減少民眾生命財產損失,妥善安置受災民眾生活,幫助受災民眾恢復生產。舟曲、成縣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全面完成,東鄉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基本完成。抗災救災鬥爭為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積累了經驗。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我省經濟社會呈現出發展勢頭持續向好、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活力後勁明顯增強的良好態勢,實屬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省委正確領導,省人大、省政協監督支持,全省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甘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中央駐甘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甘肅發展的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市區,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工業產業結構單一和偏重,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逐步顯現,部分國有企業經營困難、效益下降,非公經濟規模小、比重低,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巨;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緩慢,創新驅動機制有待完善;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有限;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制約發展的瓶頸依然突出;節能減排壓力加大,財政債務、安全生產、環境污染隱患不容忽視;投資環境仍需改善,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省政府將逐一分析這些矛盾和問題,制定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4年主要任務
今年(2014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及全省經濟工作和城鎮化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更加注重激發市場活力,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更加注重加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控制指標。
這些主要預期目標,是在綜合分析經濟形勢和改革發展任務,統籌考慮穩增長、抓改革、促調整、惠民生、防風險等各方面因素,努力保持全省來之不易的良好發展勢頭前提下,把握髮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的平衡點、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契合點慎重提出的。實現以上主要預期目標,有利於把經濟成長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內,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推進結構調整、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實現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2014年),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牢牢把握中央巨觀政策導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求發展,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畫,加大對糧食生產和農業的支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250萬畝以上,總產量保持在1100萬噸以上,確保糧食自求平衡,口糧絕對安全。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農民務農收入。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建設國家旱作農業示範區,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1500萬畝,推廣高效節水技術1000萬畝,推廣良種良法,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繼續扶持牛羊產業大縣建設,畜牧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大力發展蔬菜、林果產業,壯大提升馬鈴薯、中藥材產業,推進河西國家玉米制種基地和葡萄產業帶建設,新增特色優勢經濟作物面積120萬畝。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49.5%。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加快實施東部百萬畝土地整治工程,新修標準化梯田150萬畝。
推進工業提質增效。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堅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1000個企業技術裝備提升、主導產品升級換代、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有色金屬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生物產業等1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實施30項重大示範工程和82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加快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業示範園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530億元,增長17%。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改造提升高載能產業,促進鋼鐵、煤炭、電石等產業向下游終端產品延伸發展,推動新型鋁材、精細化工等產品廣泛套用,化解部分過剩產能。強化動態監測預警,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
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國家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機遇,力促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旅遊大景區規劃的實施工作,推進隴東南全國中醫藥養生保健旅遊創新區建設,做大旅遊經濟總量,旅遊收入增長25%以上。建立多層級的商貿服務平台,推動區域性物流基地和跨區域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努力擴大信息消費。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融資租賃、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家政服務、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不斷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實施國家批准的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為實現2015年全面建成循環經濟示範省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全面建成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循環經濟基地,蘭白石化有色冶金新材料、酒嘉清潔能源及冶金有色新材料2個循環經濟基地完成90%的建設任務,構建形成煤電-建材-綜合利用等6條循環經濟產業鏈。5個國家試點園區完成60%以上的循環化改造任務,推進30個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抓好循環經濟10大示範工程。以企業清潔生產、系統節能改造、廢棄物再生利用、服務過程清潔化等為重點,加快構建工業、農業、服務業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全社會循環經濟發展。統籌推進我省列入國家規劃的10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企業為主體,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快實施“六個一百”企業技術創新培育工程,做大做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業、企業和產品。繼續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在有色金屬新材料、新型電力電子器件、新型生物疫苗、高端裝備製造、現代種業等領域攻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打造蘭白科技創新試驗區和蘭州新區創新城。支持骨幹企業創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發揮現有各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和產業化。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快推進股權激勵試點。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行動計畫,加快人才重大工程建設。
二、全力抓好項目建設,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深入實施“3341”項目工程,加大金融支持和招商引資力度,建設一批投資額大、關聯度高、經濟效益好的重大項目。
精心謀劃重大產業項目。積極謀劃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努力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實施一批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農產品精深加工、中醫藥以及教育、文化旅遊融合等項目。圍繞延伸產業鏈,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製造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經濟效益好的循環經濟項目。圍繞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謀劃一批新型儲能、現代高載能、新能源外輸項目;編制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實施煤炭分質轉化利用項目。圍繞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結合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潛力,謀劃儲備一批區域首位產業和富民多元產業項目。
加強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高速公路600公里、二級公路800公里。全面建成蘭新第二雙線甘肅段鐵路,開工建設銀川至西安甘肅段、寧夏乾塘至武威南新增二線等鐵路。完成蘭州中川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開工建設隴南成州機場。全面建成引洮一期工程,完成靖遠雙永供水、引洮入潭工程主體建設任務。做好白龍江引水、引洮二期、引哈濟黨、引黃濟臨等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黃河幹流甘肅段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建設河西走廊國家級高效節水灌溉、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規模化節水示範縣項目。推動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建成蘭州至天水至寶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信息基礎設施投資65億元。
加快區域發展項目建設。推進蘭白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建成酒泉風電基地二期首批300萬千瓦風電項目,做好後續500萬千瓦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河西地區7個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建設。認真落實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加大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力度,推進正寧核桃峪、環縣馬福川、寧縣新莊等大型煤礦建設,推動煤制天然氣、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等現代煤化工和慶陽石化600萬噸煉油升級改造項目建設。推進隴東南4市融入關天經濟區發展,加快天水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後勁。支持省級以上開發區建設,提高吸引力、承載力和投資強度。
加快蘭州新區建設。用足用好國家支持蘭州新區開發建設的政策措施,嚴格執行規劃,完善水電路氣及信息等基礎設施,加快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商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00億元。按照產業定位,加快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生物製藥、現代物流、電子信息、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等產業園區建設,力爭多引進世界500強、國內500強、民營500強企業落戶蘭州新區。創新合作與發展模式,加快企業“出城入園”步伐,重點推動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整體搬遷。支持在蘭州新區設立民營銀行。推動建設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
三、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著力提高貧困民眾收入水平
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計畫,堅持不懈推進扶貧開發,實行精準扶貧,增加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40萬人。
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加快以路水電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貧困民眾“換窮貌”。加快行政村通暢公路建設,建制村瀝青(水泥)路通達率達到68%。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貧困村動力電覆蓋率達到80%。抓好貧困地區民眾安全飲水,貧困地區自來水入戶率達到75%。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因地制宜建設“五小工程”。推動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大力培育富民主導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扶持發展富民產業,幫助貧困民眾“改窮業”。結合整村推進項目,實施縣鄉村特色產業培育工程,做大做強優勢種養業。培育和引進一批帶動貧困農戶增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化合作組織,建立健全利益連線機制,促進貧困農戶穩步增收。做精“農家樂”、“牧家樂”、“鄉村旅館”等品牌,力爭把鄉村旅遊業打造成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加快易地扶貧搬遷步伐。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力度,幫助貧困民眾“挪窮窩”。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原則,把移民搬遷與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結合起來,尊重民眾意願,採取就近搬遷、跨區域安置、縣域內統一協調安置等多種模式,穩步推進移民搬遷工作。統籌推進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培育和發展後續致富產業,確保搬遷農民享受原有惠農政策和土地財產權益、近期生活有保障、長遠致富有門路。
實施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幫助貧困民眾“拔窮根”。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開展訂單培訓、委託培訓、創業培訓、示範性培訓和技能鑑定上門服務,增強就業創業能力。
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按照國家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和標準,對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底數清楚、扶持精準、動態管理。完善扶貧項目競爭立項機制,實行擇優立項、以獎代補。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開發金融產品,解決農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利用國開行貸款,專項支持農村道路、安全飲水扶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雙聯”行動,強化“雙聯”單位扶貧職責,實行扶貧績效與政績考核掛鈎。拓展同國家定點幫扶單位、東西扶貧協作單位、國家五大行業協會、全國工商聯直屬商會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促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牢牢把握以人為本、最佳化布局、生態文明和傳承文化的原則,緊緊圍繞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
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圍繞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立足省情實際,與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我省“十二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人口轉移、耕地保護等因素,高水平、高標準編制我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和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同時體現地域特色,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街區和傳統建築、人文景觀、民族民俗的保護和利用,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城鎮文化內涵,強化對城市和縣城總體規劃的指導,推動城鄉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全面放開縣城和建制鎮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要求,合理設定落戶門檻,尊重民眾意願,有序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民進城落戶後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權。把推進城鎮化與育產業、促就業緊密結合,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關聯配套和集聚發展,打造特色農業強鎮、現代工業重鎮、商貿集散大鎮、文化旅遊名鎮。在15個縣和30個基礎條件較好的建制鎮,開展統籌就醫、就學、養老、低保、保障性住房等社會保障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
最佳化城鎮空間布局。科學劃分城鎮功能,合理布局城鎮功能區,統籌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金融保險、社會福利等公共設施,形成各功能區互為補充的良好空間結構。創新土地管理、使用機制,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
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城鎮化建設投融資體系,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新開工建設一批供熱、供水、排水防澇項目。建設22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建設24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項目,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46%、縣城達到57%以上。
推進城鎮管理水平科學化。維護城鎮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按照規劃藍圖推進城鎮建設,嚴格執行各項建設標準和規範,確保建設質量和安全。加強民生和公共事務管理,為市民提供優良的就醫、就學、就業指導及科技文化信息等服務,創造安全和諧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把城鎮打造成安居樂業的家園。積極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
五、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平台,加快推進文化大省建設
立足文化資源優勢,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並重,堅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並重,堅持助推轉型跨越發展與滿足民眾文化需求並重,紮實推進“1313”工程,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全面推進“一帶三區”建設。加強文物保護和大遺址保護。加快實施嘉峪關長城、夏河拉卜楞寺等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推進秦安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強文化資源普查,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發揮沿線城市群落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發揮省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影視製作業、演藝業、出版業、發行業、廣告業等文化產業,推進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建設。以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創意、民俗農耕文化展示、紅色旅遊等產業為重點,推進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建設。以促進文化生態發展和保護文化形態多樣性為重點,加快文化產業綜合開發,建設以敦煌文化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啟動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
大力加強文化事業建設。以“鄉村舞台”建設為重點,整合現有資源,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支持縣級城市數字影院、鄉鎮電子閱覽室設備補充、數字圖書館推廣等公共文化項目。抓好省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演藝劇場和市州級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重點公益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積極申辦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做好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我省整體申報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區工作。促進文化藝術精品創作,提升原創文化產品與作品的水平。
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加快“文化集市”建設,培育勞動密集型文化產業,帶動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促進文化與旅遊、科技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培育支持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加強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加快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著力搭建面向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產品交易平台。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申辦第三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七屆甘肅省文博會,抓好已簽約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實施,文化產業投資額超過25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
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為民辦實事。按照普惠制和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集中力量辦好10項23件實事:(1)實施城鄉居民職業技能培訓工程;扶持1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2)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省級補助標準;城鄉低保標準提高15%;農村五保省級補助標準由年人均2000元提高到2510元;為所有特別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建成100個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00個農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0萬戶;新建公共租賃住房8.48萬套;實施棚戶區改造7.95萬戶;實施墾區危房改造5900戶。(4)在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改造建設316所鄉鎮幼稚園。(5)新建改建200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人均280元提高到320元。(6)新建100個鄉鎮及社區文化體育健身中心。(7)解決180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建設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1萬公里。(8)實施8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實施貧困人口易地搬遷計畫;實施科技惠民示範工程。(9)建設100個縣鄉農貿市場;實施縣城以上零售藥店便民電子查詢工程。(10)建設全省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需要說明的是,省政府每年都堅持為民辦一批實事,對已經制度化、經常化的,轉為正常工作,並納入財政預算,不再列入辦實事項目,但仍繼續實施。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突出位置,繼續落實城鄉低保家庭高校畢業生求職補貼制度,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和中小微企業、非公單位就業,年底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深入推進全民創業行動,建成21個創業示範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就業創業能力。重點做好失業人員、復轉軍人、困難家庭和殘疾人就業幫扶工作,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轉3版)
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新增城鎮就業40萬人以上。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00萬人以上,創勞務收入770億元以上。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穩定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重點做好農民工、非公經濟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推進各類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調整提高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待遇。推進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開展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工作,提高報銷比例。爭取全面推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辦好民眾滿意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辦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進標準化建設,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創建省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整合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繼續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著力加強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突出高校辦學特色。加強民族教育、繼續教育和特殊教育。積極籌建甘肅省新的醫學本科院校。
提高衛生服務水平。實施200個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改擴建9個縣級醫院,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重視緊缺人才培養引進工作。加強傳染病、地方病防治,創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省建設,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路。實施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提升工程。健全基層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和補償機制。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深入推進人口和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示範區建設,落實出生缺陷綜合防控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重點支持氣象、水文、地震、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建設,提高暴洪、土石流、滑坡等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水平。加強專業和社會救援隊伍、村級自然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提高應急管理和預防水平,提升快速反應處置能力。加強地質災害基礎調查評價,實施一批重大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完成60座小(2)型病險水庫、33座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推進江河主要支流、重點中小河流和山洪溝道治理。做好受災民眾的救濟和安置工作。有序推進岷縣漳縣地震災後恢復重建,8月底前基本完成國小、幼稚園恢復重建,年底前完成城鄉居民住房重建和中學、鄉村衛生院(室)等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使災區人民民眾的基本生活全面恢復。
統籌其他社會事業發展。認真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登記工作。廣泛開展民眾體育健身活動,辦好第十三屆省運會。開展適齡孤兒職業技能培訓和孤殘兒童醫療康復工作。健全殘疾人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工作。加強國防教育、“雙擁”共建和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工作。推進外事、僑務、測繪、參事、文史、社會科學、檔案管理、地方志、紅十字和慈善等事業發展。
創新和完善社會治理。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完善涉及民眾切身利益重大事項公示聽證制度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加強信訪工作,健全及時就地解決民眾合理訴求機制。廢除勞動教養制度。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關愛服務體系。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提高與人民民眾網上互動交流的能力。加強物價調控監管,規範市場秩序,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嚴格監管制度,強化農產品質量管理,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推進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工作,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推進平安甘肅建設,充實城市和農村社區警力,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提升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七、以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綜合試驗區為平台,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
以國家批准我省建設生態安全螢幕障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為契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加強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繼續推進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實施。推進天然林保護、三北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自然保護區建設及野生動植物管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黑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前期工作,爭取國家專項啟動實施祁連山水源涵養區、“兩江一水”、定西渭河源區生態保護與治理等規劃。啟動礦山復綠行動,整治“三區兩線”範圍內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認真實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劃定全省林地和森林、濕地、荒漠植被、物種等生態保護紅線,打好植樹造林、水源保護、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草原保護、濕地保護整體戰,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0平方公里,造林面積達到300萬畝以上。探索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辦法,逐步建立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機制,建立全省用水總量控制管理制度,完善水權轉換制度和初級水權交易市場,推動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
強化大氣污染和水環境治理。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以蘭州、白銀、金昌等城市和工礦區為重點,強化燃煤鍋爐改造、工業污染治理、揚塵治理、清潔能源替代、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推廣套用等措施,力促城市空氣品質明顯好轉。以黃河幹流、涇河、渭河等流域為重點,深入開展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抓好城市飲用水源環境保護、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切實保障飲用水源安全。
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認真落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行動計畫,督促市州指導縣(市、區)加快編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以中心城市周邊、重點旅遊景區、交通沿線的村莊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建設150個以上的美麗鄉村示範村和1500個以上的環境整潔村。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尾菜處理利用,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75%以上,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25%以上。
加快完成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全面推進工業、建築、交通、農村、商業和公共機構六大領域節能降耗工作。實施重點節能改造項目111個,淘汰落後產能200萬噸。抓好重點減排工程建設,推進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食品發酵、水泥等重點行業節水和減排工作。加大黃標機動車淘汰力度。落實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和減排工作監督管理責任,加強排污許可管理,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定量化管理。
八、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
把握正確方向,遵循科學原則,突出工作重點,合理掌控節奏,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
加快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凡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事項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規範管理、提高效率。嚴格控制機構編制,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推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契約、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激勵機制,激發人才活力。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強和改進公務員培訓工作。
深化經濟領域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強化出資人職能,積極推動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促進國有資產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進行重組整合和最佳化配置。明確省屬各企業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實行分類監管和考核。繼續深化國有企業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推行外部董事制度和監事會“外派內設”相結合的監督制度;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加大經營管理層市場化選聘力度,在規範和落實企業決策、經營、監督機制上取得新突破。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民間投資主體更多地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和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國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制定落實非公經濟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積極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著力消除非公經濟準入的各種隱性壁壘,加快建立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營造促進非公經濟跨越發展的良好環境。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鼓勵發展、大力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從緊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擴大部門預算公開範圍。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審計清查歷史債務,嚴格落實償債責任,建立風險管控長效機制,著力防範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支持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金融創新發展,引導省內企業大力發展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支持企業擴大各類債券發行規模和通過股票市場拓寬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制定實施全省普惠金融發展規劃,讓更多的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平等共享現代化金融服務。積極推進電子招標採購和遠程異地評標,完善公共資源交易有形市場建設,有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啟動建設登記信息管理平台。
推進社會事業改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推進管理體制和評價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評價與科技獎勵制度。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推動文化產品和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流動。強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績效考核機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啟動市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依法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採取擴大就業規模、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措施,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健全社會保障財政投入機制,完善社會保障預算制度。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把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作為向西開放的重中之重,積極與國家有關部委銜接,加快制定我省實施方案。發揮通道優勢、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產業特色優勢,加強與中西亞國家在經濟技術、教育文化醫療、商貿旅遊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努力把甘肅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充分發揮蘭州新區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台作用,大力支持企業開拓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市場,參與境外資源開發和對外承包工程,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轉讓、農副產品加工貿易,打造一批體現甘肅特色的服務貿易品牌。積極在中亞國家建立中醫藥文化傳播推廣和醫療服務機構。積極申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省州長國際論壇。推進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力促敦煌航空口岸對外開放,爭取肅北馬鬃山口岸恢復通關。推進與兄弟省市區的經濟合作交流,積極申辦第四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第二十屆蘭洽會及民企隴上行、“浙商隴上行”、“千名隴商回家鄉”等系列活動,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超過5800億元。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強化理論武裝,認真踐行黨的民眾路線,堅持為民、務實、清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以更加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和更加勤勉紮實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奮勇爭先,努力開創轉型跨越富民興隴的新局面。
始終堅持改革創新。把改革創新精神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全過程,積極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發展新變化,認真研究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在落實中央支持政策上取得新成效,在轉變政府職能上取得新進展,在穩增長、惠民生上不斷推出新舉措,在調結構、轉方式上不斷探索新路子,在抓改革、促開放上不斷實現新突破。堅持正確的考核導向,實行分類指導,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使各項工作更加體現科學性、增強針對性、富有創造性。
始終堅持親民為民。強化公僕意識,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民眾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順應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開展“雙聯”行動,從人民民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人民民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主動回應人民民眾的關切,盡心竭力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盡心竭力辦好順民心、惠民生的實事,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始終堅持務實高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雙十條”規定,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切實改進作風,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認真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辦理好建議和提案。切實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全面落實服務承諾制、崗位責任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和失職追究制,堅決做到履行職責決不含糊、承諾事項必須兌現、限時事項按時辦結,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始終堅持清正廉潔。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健全風險預警和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強化對扶貧資金、工程建設、土地管理、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採購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依法治理和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