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年工作回顧,二、2012年工作總體要求,三、全力推動經濟轉型跨越發展,四、紮實推進文化大省建設,五、加快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六、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十二五”跨越式發展的總體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超過預期。預計實現生產總值5020億元,增長12.5%。地方財政收入450.4億元,增長2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9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3870元,增長13%。
——農業生產邁上新台階。糧食產量突破千萬噸大關,達到1014.6萬噸,連續八年豐收。經濟林果、蔬菜、中藥材、現代制種等特色優勢作物達到農作物播種面積的一半,草食畜牧業占養殖業比重提高了1.6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強勁。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00億元,增長40%。其中,完成工業投資1500億元,增長30%。
——開放合作成效顯著。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8億美元,增長20%。與39家央企簽約合作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萬億元,已開工項目82個,到位資金597億元。全省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200億元,增長48.5%。
——融資規模實現新突破。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5736.2億元,增長25.34%,新增1158.77億元。發行各類債券292億元,增加178億元。藍科高新、佛慈製藥掛牌交易,金川國際成功進入香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直接融資367億元,增長208%。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全面完成“兩基”目標任務,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55.6%。全省90%以上的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所有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50%以上的縣級醫院實施了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5‰以內。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價格調控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堅持把控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大政策性糧油投放力度,推進“農超對接”,暢通“綠色通道”,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實施價格預警監控和臨時干預措施,向低收入困難民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208億元。加強教育、醫療收費和旅遊、運輸、中介服務、殯葬服務價格管理,嚴肅查處惡意炒作、串通漲價、哄抬物價等不法行為。居民消費品價格自去年7月份以來持續回落。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新建商品房價格控制在向社會公布的目標之內。
(二)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蘭白核心經濟區建設紮實推進,蘭州新區建設全面啟動,基礎設施初具規模,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列為國家新型工業化軍民結合產業示範基地,爭取獲批了白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酒泉—嘉峪關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酒泉風電二期首批300萬千瓦項目啟動建設,河西百萬千瓦級光電示範項目加快實施。金昌—武威區域經濟一體化啟動實施,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循環經濟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張掖現代農業國家示範區建設取得新進展。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取得新成效,爭取獲批了總產能達2370萬噸的4個大煤礦“路條”。隴東南4市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力度不斷加大。隴西列為國家中醫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全省各具特色、競相發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三)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省58個重大項目預計完成投資660億元。建成高速公路350公里、二級公路265公里、通鄉油路100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和國有林場公路改造工程5700公里。
金昌機場、
張掖甘州機場建成通航。鹽環定揚黃續建專用工程主管線建成通水。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規劃、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獲批實施。
蘭州中川機場二期擴建、
慶陽機場擴建、
夏河機場建設有序推進。臨夏至合作、徽縣至天水高速公路,蘭州(新城)至永靖沿黃快速通道開工建設。蘭新第二雙線、蘭渝、西平、天平、蘭州樞紐工程等鐵路建設項目和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工程、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等項目穩步推進。
(四)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加快推廣以旱作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為主的先進適用技術,支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全省蔬菜、水果、中藥材產量分別增長10.8%、6.8%和18.6%,肉、蛋、奶產量分別增長3.8%、7.8%和5.1%。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6個,比上年增加5個。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區續建配套等水利工程全部完成年度計畫。新修梯田161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萬畝。完成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面積382萬畝。完成造林面積395萬畝、退牧還草工程圍欄建設任務1140萬畝、草原圍欄建設面積10380萬畝。
(五)工業經濟整體競爭實力進一步增強。金川集團20萬噸電解銅和5000噸羰基鐵粉、白銀公司10萬噸高純陰極銅、酒鋼東興鋁業45萬噸合金鋁、連城鋁業38萬噸節能技術改造等項目建成投產,新增有色金屬產能100多萬噸。投資規模500萬元以上電子信息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3億元,增長300%以上。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29個,行業技術中心達到10個,研發新產品新技術340多項。新增甘肅名牌產品61個。預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69億元,增長16.5%;實現利潤220億元,增長5%。
(六)節能減排力度進一步加大。淘汰煉鐵、焦炭、鐵合金、電石、水泥等落後產能249萬噸,關閉企業102戶。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200萬平方米。率先在全國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實施170個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項目、50個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
(七)災後重建工作有序開展。“5·12”特大地震8個重災縣累計完成重建投資622.07億元,投資完成率101.2%,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舟曲特大山洪土石流災害170個災後重建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27.5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54.7%;城鄉居民住房和水浸公共建築維修加固全面完成,永久性供水工程建成供水;省道313線兩河口至老城區改造基本完成;城鄉受災居民住房重建以及衛生教育、老城區與峰迭新區防洪、三眼峪和羅家峪山洪土石流排導渠等項目完成主體工程,產業恢復、生態環境治理項目開始實施;蘭州新區舟曲轉移安置區樓體全部封頂,道路、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基本建成。列入成縣暴洪災害災後重建規劃的82個項目已開工74項,累計完成投資5.93億元。東鄉縣城特大滑坡地質災害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啟動實施。
(八)改革開放積極推進。列入計畫的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全面完成,省屬商貿流通企業改革改制穩步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全面啟動。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347萬畝,比上年增加147萬畝。蘭州、金昌、嘉峪關3市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繼續推進,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啟動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組建了甘肅能源集團公司、省公路航空旅遊投資集團公司、省煤炭資源開發投資公司以及敦煌、麥積山、黃河三峽旅遊公司,甘肅銀行掛牌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和信用擔保機構快速增加,新增融資擔保額113億元,增長60%。14項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啟動實施。廣電網路整合工作基本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積極推進。金昌、慶陽兩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進展順利。第17屆“蘭洽會”簽約項目522個,簽約額1822.4億元。首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成功舉辦。全年共接待遊客5830萬人次,增長36%;實現旅遊收入330億元,增長39%。
(九)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成效明顯。向全省人民承諾的10項27件實事全部兌現。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提高10%和28.9%,覆蓋面分別達到12.7%和16.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均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水平由15元提高到25元。在65個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蘭州、嘉峪關、金昌、武威、臨夏、甘南6個市州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建成和改造中國小校舍面積180.4萬平方米,全面排除了農村中國小2008年標準D級危房。改造建設了108所鄉鎮幼稚園。解決了191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城鎮新增就業和再就業29.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輸轉城鄉勞動力532.8萬人次,創勞務收入515.66億元。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7149萬元。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餘額完成計畫的268%。易地搬遷農村1.2萬戶6.4萬名貧困民眾。新建保障性住房19萬套,開工率104.6%,主體竣工率62%,完成投資183億元。歷年續建保障性住房項目竣工率92%,分配入住率75%。實施2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開工率、竣工率均達100%。開工建設5個全科醫生培養基地、77個縣級衛生監督所、38個縣級農村急救中心。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穩定低生育水平。深入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學藝術進一步繁榮。統計、監察、審計、質監、外事、僑務、編制等工作全面加強。地震、氣象、測繪、檔案、慈善和殘疾人、參事、老齡、地方志、文史、文物等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
(十)民主法治建設和社會管理不斷加強。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100%。提請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地方性法規14部,出台政府規章10部。依法行政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加大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力度。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擴大法律援助覆蓋範圍。大力開展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信息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重點整治,社會和諧穩定。
過去的一年,在困難多、任務重、壓力大的情況下,我們緊盯跨越式發展的總體目標,發揚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為主要內容的甘肅精神,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為實現全省“十二五”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得益於國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得益於省委的堅強領導,是全省各族人民開拓創新、迎難而上,團結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是全省上下搶抓發展機遇,破解發展難題,狠抓工作落實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監督支持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甘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以及政法幹警、中央在甘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甘肅發展的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兄弟省市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居民消費價格與預期控制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6%左右,高於預期控制目標2個百分點。二是降能耗、減排放與保增長的矛盾十分突出。受節能減排硬性任務的約束,傳統產業發展的資源環境空間不足,節能減排形勢更加嚴峻。三是影響工業生產的不確定因素增多。能源、原材料、運輸、資金、勞動力等成本不斷上升,主要產品出廠價格波動幅度較大,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四是第三產業增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第三產業增速與“十二五”年均增長14%的目標相差2.7個百分點。五是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亟待加強。社會管理基礎薄弱,重特大事故教訓深刻,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依然繁重。就業壓力較大,社會保障總體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七是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一些幹部作風不實、效率不高,個別政府部門工作績效與人民民眾的願望和要求還存在差距。對此,我們將認真分析研究,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2年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繼續堅持“四抓三支撐”的總體工作思路和“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轉型跨越、民族團結、富民興隴的目標,更加注重開發開放,更加注重轉型轉移,更加注重創新創業,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全力做好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各項工作,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推動全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2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控制指標。
在具體工作中,重點把握好五個方面:一是正視轉型跨越中的深層次矛盾,直面發展中存在的差距,進一步增強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增強工作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把困難和問題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對策考慮得更超前一些,牢牢掌握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動權。二是充分利用好當前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政策疊加的機遇期、奮力跨越的爬坡期,進一步提升敏銳把握機遇和用足用好政策的能力、科學謀劃和狠抓落實的能力,在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三是緊緊圍繞實現目標任務,堅持政策引領、項目帶動、開放開發、創新驅動,努力推動經濟轉型跨越發展。四是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抓住關鍵領域、關鍵行業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做大做強“中心”,加速“兩翼”騰飛,提升“組團”優勢,增強整體實力。五是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突出抓好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共安全、生產安全各項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大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全力推動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緊緊圍繞“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推進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加大蘭白核心經濟區建設力度。把蘭州新區和蘭州、白銀國家開發區、白銀工業集中區作為推動蘭白核心經濟區加快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加強統籌協調,促進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石油化工、現代農業和現代物流業,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建設高度集聚的產業發展區。強化政策引導,推動企業出城入園。注重上下游產業配套,加快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加快建設蘭州新區水、電、氣、暖、路等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文體場館、金融機構等公共服務設施。爭取國家批准設立蘭州新區。加快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循環化工、有色金屬加工、稀土新材料、動力電池、電池材料、陶瓷建材等專業園區建設。
促進河西新能源基地和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加快發展。建成酒泉風電二期首批300萬千瓦項目,建設5兆瓦大功率風機試驗示範風電場,加快武威紅砂崗風電項目建設,全省風電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加快建設以敦煌、嘉峪關、武威為重點的光電產業基地,新增光電裝機容量400兆瓦。加快河西新能源基地電力外送第二通道敦煌—格爾木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推進酒泉—株洲±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前期工作。加快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創建“和諧模範油區”,支持慶陽石化爭取500萬噸擴能技改項目。加快隴東百萬千瓦級大型坑口電站項目前期工作。
提升組團發展層次和水平。落實甘陝兩省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和專項合作協定,加快隴東南4市整體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步伐,積極發展煤化工產業,推動數控工具機、電工電器與電子信息產業的轉型升級,構建隴東南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新格局。推進酒泉—嘉峪關、金昌—武威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有色金屬、精細化工、綠色食品等循環經濟產業基地。
全力抓好扶貧攻堅。認真實施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加快編制和啟動實施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加大銜接爭取力度,力爭我省連片特困地區的58個縣(市、區)有更多項目列入國家扶貧開發規劃,著力解決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問題。進一步落實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民生工程、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產業項目、生態環境、基層政權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建設,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清理整合土地存量,有計畫地對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貧困村莊實施移民搬遷。
(二)著力抓好項目建設,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勢頭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全年新增高速公路200公里以上;建成14條二級公路,新增通車裡程800公里;建成通鄉油路50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和國有林場公路改造工程3000公里。開工建設400公里高速公路和寶雞至蘭州客運專線(含蘭州西客站)、蘭州至中川機場鐵路、隴南機場。基本建成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工程。繼續推進靖遠雙永、會寧北部、引洮入潭等供水工程和積石山飲水工程建設。加快蘭州、金昌、武威、白銀等重點城市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繼續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
確保基本完成災後重建任務。建成榆鋼災後重建項目。加快舟曲、成縣災區城鄉居民住房恢復重建,確保8月8日前受災民眾住上新房。全面恢復交通、水利、電力、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及市場服務體系功能,抓好教育、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重建項目工程質量和資金管理,強化建材、運輸、施工保障,年底前基本完成各項恢復重建任務,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超過災前水平。東鄉災後恢復重建年底前完成城鄉居民住房、學校、醫院和地質災害綜合治理等項目的主體工程。
紮實做好項目爭取和前期工作。積極對接國家支持甘肅發展的各項政策,圍繞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結構調整、保障改善民生、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等重點,謀劃一批、爭取獲批一批、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嚴格項目審批程式,提高審批效率,抓好土地徵用、“環評”、“安評”和“能評”等審批環節,落實水、電、路等建設條件。大力推進政府公共項目代建制。
(三)提升“三農”發展水平,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加快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和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大力推進區域連片開發,整理復墾土地60萬畝,新修梯田150萬畝。建成4—5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爭取獲批1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進一步推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集貿市場改造。加快健全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服務、防災減災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大對旱作農業的扶持力度,堅定不移地實施“四個1000萬畝”農業增產增效工程,全膜雙壟溝播面積增加到1200萬畝,1000萬畝馬鈴薯實現脫毒種薯全覆蓋。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推廣面積擴大到100萬畝,推廣高效農田節水技術700萬畝,保持糧食總產量1000萬噸的水平。加快推進牛羊產業大縣建設,新建標準化養殖場(小區)1000個,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60萬噸。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支持市縣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蔬菜種植面積達到630萬畝,產量達到1350萬噸。
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紮實推進促農增收“六大行動”。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套用,壯大農林業特色優勢產業,提高農民種養業增收水平。培育壯大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運銷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流通中介組織,積極搭建農產品展銷平台,支持特色優勢產業主產區建設大型冷鏈設施,加快建立大宗農產品產銷銜接機制。完成農民工技能培訓55萬人次,大幅度提高農民工資性和財產性收入水平,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00萬人次,創勞務收入550億元。
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積極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蘭州、嘉峪關、金昌3個省級試點市和11個試點縣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總結推廣試點經驗,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城鎮化進程。完成新一輪新農村建設試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百鎮千村”建設示範工程,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四)繼續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重點打造金昌鎳鈷銅、嘉峪關冶金、白銀有色金屬和蘭州石油化工、有色金屬新材料基地。支持擴大油氣開採加工和乙烯生產能力及後續開發,積極推進煤化工產業發展。抓好大型骨幹企業節能降耗、產業鏈延伸、裝備提升等重大技改項目。利用河西風電、光伏發電資源,建設一批有市場、有資源、有效益、可持續、技術水平先進的高載能項目,提高電力就地消納能力。大力支持金昌、天水等地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步伐。大力實施找礦突破行動,健全礦業權有形市場,加快資源勘查開發步伐,提高勘查開發效益,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蘭州、天水、酒泉三大裝備製造業基地,推進3兆瓦以上大型、新型風機及其葉片、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天水華天電子科技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擴大積體電路和新型元器件等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規模,形成微電子、通信設備、電真空器件、軍工電子科研生產基地。加快建設蘭州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重點支持重離子束治療腫瘤大型裝置的研製及產業化。推進中藥材交易中心和中醫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建設,培育和引進有實力的企業,促進中藥材精深加工、中藥製劑儘快形成產業規模。
著力提升工業園區服務功能。以國家和省開發區為重點,支持園區提升產業規劃編制水平、增容擴區、循環化改造,增強園區承接產業轉移、集聚集約發展的能力。根據園區定位和主導產業發展方向,著力引進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龍頭型、基地型大項目,不斷完善產業鏈條,促進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加快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創新服務平台、中小企業孵化器等創新載體建設,著力提升創新水平。支持園區配套建設物流倉儲、信息服務、技術檢測等服務平台。
(五)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推動旅遊業跨越發展。繼續加強嘉峪關文物景區、平涼崆峒山和天水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最佳化旅遊要素配置,進一步提升景區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打造品牌旅遊節會,辦好第二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加快旅遊、文化、體育融合發展,在開發旅遊文化、拓展演藝市場、展示民族風情、舉辦體育賽事、推介特色旅遊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支持敦煌、麥積山、黃河三峽公司等旅遊企業加快發展,加快敦煌旅遊公司上市進程。開展旅遊人次200萬以上的景區創建工作。塑造“精品絲路、多彩甘肅”整體形象,拓展重點客源市場,全年旅遊接待突破7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400億元。
進一步加快金融業發展。落實金融監管和促進金融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銀政、銀企合作和項目資金對接,滿足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增設縣域和鄉鎮分支機構,完善金融服務“三農”的機制。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吸引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入駐甘肅,為高新技術企業、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加快資源整合步伐,實現資本市場的規模化融資。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和再融資做優做強。加大擬上市企業培育力度,加快上市步伐。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依託交通樞紐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和特色資源開發,加快蘭州國家物流節點城市和現代物流示範城市建設步伐,加大天水、平涼—慶陽、酒泉—嘉峪關、張掖、金昌—武威等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力度,積極構建面向新疆、西藏、青海乃至中亞西亞新亞歐大陸橋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引進國內外有實力的物流企業,推動物流產業做大做強。加速工業企業物流分離和外包,促進物流業與優勢產業、重點企業聯動發展。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力爭在蘭州、嘉峪關、金昌、天水等地建立海關特殊監管區。
提高民生服務業發展水平。以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養老托幼、食品配送等為重點,建立家庭服務業公益性信息服務平台,強化社區再就業服務功能。加快社區放心糧店、蔬菜便利店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社區商業功能。在蘭州、天水、酒泉等城市開展家政服務網路中心、標準化肉菜市場、肉菜質量追溯體系等建設試點工作。進一步規範中介服務市場,推動中介服務業健康發展。
積極發展會展服務業。依託區位、資源和特色產業優勢,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馬鈴薯、中藥材等產業和產品,提升甘肅循環經濟國際項目推介會、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等特色展會的層次和水平。扶持省內會展企業發展壯大,引進國內外著名會展企業在甘設立會展機構。辦好第18屆“蘭洽會”。
(六)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加快創建循環經濟示範區。加大財政、稅收、價格、投融資等政策支持力度,推進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的組織落實。加快種植養殖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加強工業節水工作,提高工業“三廢”、副產品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白銀、金昌等再生資源回收基地建設。以金昌、白銀、隴西、華亭、武威黃羊等5個園區為重點,加快35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循環化改造,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能量梯級利用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大循環經濟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推廣力度,加強自主創新和國際國內合作。
紮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全面推進工業、建築、交通運輸、農業和農村、商業和民用、公共機構六大領域節能工作。加強節能減排能力建設,組織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項目。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支持傳統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清潔生產項目建設。落實節能減排相關價格和資金補貼政策,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加強造紙、化工、印染、農產品加工等重點行業水污染治理,加快電力、鋼鐵、石油化工、有色金屬、水泥等行業脫硫脫硝工程建設,加大尾氣超標機動車淘汰工作和農業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力度。開展資源節約型公共機構和環境友好型示範單位創建活動。
加強生態與環境保護工作。抓緊研究謀劃在全省範圍建立國家級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示範區。繼續推進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及防沙治沙生態恢復、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等項目建設。爭取啟動祁連山水源涵養區、“兩江一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項目。抓好天然林保護二期、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三北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繼續開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工作,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紮實推進農村清潔工程和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切實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蘭州、白銀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治理和金昌、隴南等重點地區重金屬污染防治力度。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整治。強化規範化管理措施,確保醫療等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處置。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繼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畫。
四、紮實推進文化大省建設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十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把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各族民眾文明素質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重點工作,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宣傳,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和發展“甘肅精神”,充分發揮我省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建設全國華夏文明的保護、傳承和創新利用示範區,推動文化大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爭取國家支持,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力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體系。啟動市州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建設工程。將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建立健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提高農村電影放映補助水平,開展農村固定放映點試點工作。推動大型企業、機關單位、高校的文化設施面向公眾開放,推進紀念館、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加強廣播電視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抓好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和全國文化先進縣創建工作。加大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快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嘉峪關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做好裕固、東鄉、保全等特有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工作。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積極謀劃一批能夠吸引社會投資、帶動作用強、市場前景好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支持各類所有制文化企業投資出版發行、廣播影視、文娛演藝、文化旅遊等比較優勢產業。以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慶陽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和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為重點,規劃建設一批地方特色鮮明、產業鏈完整、規模效應明顯的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健全完善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激勵機制,採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方式,扶持重點文化企業,加快文化資源和文化產品開發,打造一批體現甘肅特色、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影響的文化品牌。舉辦“中國敦煌文化藝術節”。利用數字、網路、通信等技術手段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催生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業態,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大力扶持發展文化市場中介組織,培育對外文化貿易主體,支持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走出去”,推進文化交流與合作。
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扶持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走向市場,通過兼併重組組建大型文化企業集團。引導非公經濟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加快推進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早日上市。深入推進甘肅日報報業集團、省廣電網路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開展“三網融合”試點。探索建立文化產權交易服務平台,為文化企業提供資產評估、產權融資、股權交易、併購重組等市場化服務。支持文化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上市融資。
強化文化市場服務與管理。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促進文化產品和要素在更大範圍內合理流動。重點發展圖書報刊、電子音像製品、演出娛樂、影視劇等產品市場。加大文化市場綜合治理力度,開展“掃黃打非”、網路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專項整治行動,取締不良文化產品,淨化文化市場。
五、加快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堅持民生優先,繼續實施“十大惠民工程”,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和質量。
保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繼續把控制食品價格過快上漲作為穩定物價的重點,全面落實價格調節基金制度,加強價格監測分析和預警預報工作,落實各項價格調控措施,努力實現價格調控目標。完善政府儲備體系,增強市場調控能力。加強重要商品產運銷銜接。嚴格執行蔬菜等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加強流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流通效率。穩定藥品價格和醫療服務收費。開展教育收費檢查,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壟斷行業的服務性收費。嚴格住房用地供應管理,進一步挖掘企事業單位土地資源,加大住房供應結構調整,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堅持為民辦實事。按照關注弱勢困難群體、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當年辦結的原則,集中力量辦好10項32件實事:(1)實施城鄉居民職業技能培訓工程;扶持高校畢業生就業1萬名。(2)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城市低保平均補助標準提高13%;農村低保平均補助標準提高16%;農村五保省級補助標準由年人均1400元提高到1800元。(3)完成1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完成2.25萬戶城市和國有林區、工礦棚戶區改造;完成0.86萬戶墾區危房改造;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新建3.23萬套廉租住房;新建2.91萬套公共租賃住房;對10萬戶城市住房困難家庭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畫;實施校車安全工程;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實施學前教育工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5)實施貧困聽障兒童救治工程;建設村衛生室和發放鄉村醫生差額補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均由200元提高到240元。(6)新建100個鄉鎮及社區體育健身中心;實施21089個20戶以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1930個農家書屋。(7)解決18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新增6萬戶農村沼氣用戶;建設3000公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8)在50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9)新建和改造農村連鎖超市2000個;建設基層郵政所178個。(10)為658個工商所配置食品安全監測儀和建設食品安全示範店1000戶;在500個鄉鎮(街道)安裝視頻監控系統。
努力擴大就業。繼續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和就業援助,落實扶持政策,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到各類所有制企業就業。倡導全民創業,推進創業園、孵化基地和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努力擴大小額擔保貸款規模,促進退役軍人、城鄉婦女和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做好下崗職工、困難家庭和殘疾人的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30萬人以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重點做好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宗教從業人員的參保工作。提高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和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全面推進各類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積極建立預防、治療、康復於一體的工傷保險體系。完善城鄉低保和社會救助動態管理機制、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嚴格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積極支持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興辦老年福利服務事業。
推進教育全面發展。圍繞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建立並實施市縣政府教育工作年度考核評估制度,努力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利用閒置的中國小校舍改擴建幼稚園,在農村國小附設學前班,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幼稚園,進一步擴大學前教育規模,抓緊解決適齡兒童“入園難”問題。最佳化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提高職業教育發展水平。鼓勵高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調整專業結構,促進產學研合作。積極發展特殊教育。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和民族教育。發展和規範民辦教育。
加快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繼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及婦幼保健體系,開展重大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等防治工作。將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婦女“兩癌”等重大疾病納入醫保和救助範圍。加快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積極做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清理化解工作。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監管體系,實現“一卡通”全覆蓋。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著力推進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省建設。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科研院所能力建設,抓好生產力促進中心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蘭州、天水、白銀、嘉峪關等“數字城市”建設,重點抓好5000家“數字企業”建設,增強信息化促進社會和企業創新發展的功能。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加大育齡民眾生殖健康服務,落實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加快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開工建設甘肅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啟動縣級全民健身場館建設。辦好蘭州國際馬拉松賽、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甘肅段比賽等重大體育賽事。加強國防教育,抓好民兵預備役調整改革,做好“雙擁”共建工作,鞏固和增進軍政軍民團結。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組織開展工作,推動老齡、慈善、外事、僑務、港澳事務、測繪、人防、檔案、地方志、參事、文史、文物等事業全面發展。
完善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體系。加強氣象、水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提高地震、暴洪、土石流、滑坡等災害災情監測預警能力。加強救災物資儲備、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村級自然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處置能力。組織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和技能演練,不斷增強公眾的防災減災避災意識和能力。加大重點區域地質災害治理力度,加快重大自然災害防治項目建設,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全社會誠信教育,打造誠信甘肅。進一步貫徹落實好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著力打造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示範區。加快完善企業職工利益保障機制,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及時有效化解矛盾。抓好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著力解決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兩新組織”和信息網路管理中的突出問題。關心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幫助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密防範和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支持各類商會、中介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礦山塌陷區綜合治理,加大礦產資源、水電資源開發秩序整治力度。強化道路交通、煤礦和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築等行業和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管理和隱患排查整治,推進校車規範化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安全監管,提高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六、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著眼於破解發展難題,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不斷完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大力推進民生領域各項改革。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健全轉移支付制度,穩步推進地方財政預算、決算公開。積極穩妥推進價格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任務,積極擴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範圍,抓好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工作。實施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等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有序開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清理規範工作,全面推行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
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煤炭、有色、冶金等領域企業資產重組,實現企業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加大省屬國有獨資企業及其子公司股份制改革力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的薪酬。積極推進商貿、建築、農牧、交通、旅遊、供銷等領域企業改革。繼續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
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繼續完善以“鄉財縣管、村財鄉管”為重點的鄉鎮政府和村級組織經費保障機制。大力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積極穩妥推開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工作。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穩妥推進土地規模經營。鞏固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成果,全面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啟動實施慶陽市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推進水利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水資源管理體制。完善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業政策性保險的支持力度。
大力支持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在準入門檻、土地使用、稅收等方面強化政策引導,營造非公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政策和體制環境。逐步擴大財政預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改善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全面清理整頓涉及中小企業的收費,凡未按規定許可權和程式批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政府性基金項目一律取消,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社會負擔。擴大“銀政投”模式覆蓋面,發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建立信用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健全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激勵機制和交易制度。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落實支持政策,引導和幫助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依託國有大型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中小企業集聚發展。
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實施創新人才工程,依託支柱產業、重點行業、重點學科和文化建設,抓好領軍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加快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的各項政策。設立專項資金,進一步加大對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基地和創業園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出國留學人員來甘創業發展。
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擴大進出口規模,扶持農林產品、機電、高新產品出口,支持特色優勢產業所需的先進技術及關鍵設備進口。支持骨幹企業“走出去”,在省外境外建立原料基地、承包海外工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推動與國際友好城市的務實合作,拓展對外交流渠道。把向東承接合作和向西擴大開放結合起來,加強省際間合作交流,構建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對外開放的戰略平台。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提高項目的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