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甘肅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克服困難,銳意進取,紮實工作,保持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成長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全面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工作回顧,政府工作,

工作回顧

2003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甘肅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決議,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克服困難,銳意進取,紮實工作,保持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成長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全面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穩定增長。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增幅提高 0.7個百分點,創1997年以來最好水平。地方財政收入實現86.7億元,增長15.7%。大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75.6億元,增長18.2%。增幅均為199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財政支出實現300.1億元,邁上新的台階。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成效顯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88億元,增長13%,提高2.4個百分點,是1998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工業對全省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首次突破30億元,增長43.5%。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實現了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糧食生產在播種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總產達到789.3萬噸,比上年略有增加,畝產達到210.5公斤,創歷史新高。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278.6億元,增長18.1%。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良好,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消費品市場增勢平穩,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74億元,增長9.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650元,增長8.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70元,增長5%。扶貧開發和小康建設順利推進。又有40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60萬低收入人口穩定解決了溫飽。
——重點項目和生態建設取得新成績。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0億元,增長13%。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寶蘭鐵路二線、蘭海高速公路忠樹段上、17條通縣公路、國扶縣連線國道項目和平涼電廠3、4號機組等工程竣工,九甸峽水利樞紐的導流洞和施工道路、供電等大臨工程完成。改造、新建等級公路2500公里,建成和在建的14條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016公里。蘭武鐵路二線、慶陽機場、連城電廠二期、張掖電廠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開工。縣城電網改造工程啟動。黑河流域綜合治理、疏勒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東鄉南陽渠、大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農村二期人飲解困工程及一批城鄉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蘭州石化300萬噸重油催裂化裝置和500萬噸常減壓裝置及24萬噸乙烯、酒鋼50萬噸熱軋薄板、榆中鋼廠100萬噸鋼異地改造重組、連鋁13萬噸節能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相繼發揮效益。建成和新開工建設了一批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項目。蘭州石化大乙烯項目獲得批准,天水至寶雞高速公路已開始前期工作。生態建設力度加大,完成造林896.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800萬畝,成活率達到85%以上。退牧還草工程試點進展良好,牧區草場圍欄達到1205萬畝。
——改革開放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及配套改革繼續深化,農民平均減負31%,基本做到了戶戶減負、人人受益。農業科技推廣體制、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推進。企業公司制改革取得進展,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酒鋼、金川等大企業大集團邁出了新的發展步伐,蘭鋼等一批困難企業破產重組順利實施。調整了部分省屬國有工業企業管理體制,已有70戶企業實行了屬地化管理。財稅體制改革步伐加快,調整完善了省對市州地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深化了部門綜合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保證了重點支出需要。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預計進出口總額達到12.2億美元,增長39%,其中出口8.1億美元,增長48%,提前兩年完成“十五”計畫目標。成功舉辦了第十屆蘭洽會、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貿易洽談會,實施了一批合資合作項目。
——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面對突發的非典疫情,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鬆,一手抓經濟建設不動搖。建立屬地化防治體系,多渠道籌措經費,把防治措施落實到鄉村街道。全省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捐款捐物,群防群控,有效遏止了非典疫情的蔓延。廣大醫護人員勇於奉獻,不怕犧牲,為抗擊非典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對受衝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採取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稅收等措施給予扶持。堅持抓緊重點工程建設,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落實改革措施,奪取了抗擊非典和經濟建設的雙勝利。
——民眾生產生活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再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落實目標責任制,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新增就業崗位10萬個,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按時足額發放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歷史施欠的企業養老金正在補發。有58萬城鎮居民納入低保範圍,比上年增加11.1萬人,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提高了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實現了國家統一規定的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獎金的按時發放。面對頻繁發生的乾旱、洪澇特別是張掖和定西、甘南的地震等自然災害,各級黨政領導臨危不亂,沉著應對,現場指揮,組織災區民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確保了受災民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和學生有學上。農村五保戶、特困戶和優撫對象、城市困難戶的生產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解決了94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
——社會事業有了新的發展。科技開發能力增強,科技成果轉化率有了新的提高。院地、院企合作進一步拓寬。河西走廊星火產業帶和蘭州、白銀高技術產業園區發展壯大,一批重點科技項目進展順利。開發類科研機構企業化轉制和公益類科研機構分類改革穩步推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和職業教育繼續加強。農村普初目標全面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進展良好。高校招生規模達到7.6萬人,高校管理體制和後勤社會化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省地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步伐加快,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成效明顯,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6.1‰。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事業進一步繁榮,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蓬勃發展。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繼續加強。民族、宗教、參事、文史、物價、統計、地震、氣象和殘疾人救助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新一屆政府努力把自身建設成為政治上強、業務上精、作風過硬、具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班子,結合開展“制度建設年”和“作風建設年”活動,堅持依法行政,制定了《甘肅省人民政府工作規則》、《甘肅省政府工作人員廉潔從政若干規定》,促進了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的轉變。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加強同人民政協的聯繫,積極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視察調研活動。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及早安排,注重落實。766件建議和610件提案全部按時辦結,辦理的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積極推進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或不斷增強。認真開展行政執法檢查和行政複議工作。政務公開取得新的進展。新取消省級行政審批項目98項。治理“三亂”、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取得明顯成效。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加大了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和專項資金的審計監督。各級監察機關共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1469件,結案1177件,1249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追究法律責任127人。加強了信訪工作,妥善處置群體性上訪事件,及時化解了矛盾和糾紛。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了打黑除惡和禁毒等專項整治的力度,保持了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步年,也是全省人民戰勝各種困難、取得較好成績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艱苦奮鬥的結果,也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勞動者,向駐甘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中央駐甘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愛國人士、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甘肅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兄弟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一是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城鄉二元結構明顯。二是農業生產條件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困難,農民收入低,增收難度大。三是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滯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粗放式經營比較普遍,競爭力弱,活力不足。四是發展環境不夠寬鬆,投資渠道單一,社會投資比例低,外商直接投資少,支撐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不多。五是就業矛盾突出,新增就業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多,就業渠道狹窄,壓力加大。社會保障體系還不適應發展需要,制約改革的力度和進程。六是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形勢依然比較嚴峻,重大惡性案件和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七是勤政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工作作風需要進一步改進,反腐倡廉的任務還十分繁重。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努力加以解決。

政府工作

2004年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十五”計畫的關鍵一年。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既有許多有利因素,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和壓力。世界經濟逐漸復甦,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境外投資者繼續看好我國。國家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保持巨觀經濟政策的連續和穩定。這都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少方面與全國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加快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和憂患意識,以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努力把各方面的工作搞上去,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四次全委會精神,高舉發展、改革旗幟,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貫徹“穩定政策、適度調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把握全局、解決矛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方針,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全面建設小康和西部大開發統攬全局,以國有企業改革和項目建設為重點,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實施工業強省、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依靠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努力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擴大就業,增加坡鄉居民收入,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巨觀調控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財政收入增幅略高於經濟成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7%左右。
根據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高度重視並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戰略思想。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加強農業的部署上來,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農民收入和確保糧食安全為目標,加強農業、支持農業、保護農業。一是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正確處理結構調整與糧食安全的關係,按照保護耕地、增加投入、調整結構、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的思路,最佳化糧食品種結構和布局。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等辦法,確保糧食安全。加快發展區域優勢產業和地方特色產品,突出草產業、畜牧業特別是農區畜牧業,擴大畜產品深加工,提高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二、三產業,努力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成長的質量與效益。二是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形成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不斷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實現馬鈴薯、中藥材、釀酒原料、果品、蔬菜和制種的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科技創新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檢疫防疫工作,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三是努力擴大勞務輸出。把勞務輸出作為轉移農業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措施,加強組織服務,擴大輸出規模。開展技能培訓,實施百萬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工程。完善勞務市場,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制度。進一步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的環境,採取綜合措施,解決拖欠民工工資問題,依法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四是不斷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特產稅,降低農業稅率,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制定和完善土地流轉管理辦法,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放開糧食收購市場。五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業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六小工程”和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和小水電。新增節水灌溉50萬畝,解決71萬人的飲水困難,新建改建縣鄉村道路2500公里以上,完成草場圍欄1800萬畝。六是加大扶貧開發和小康建設力度。繼續貫徹開發式扶貧方針,整村推進,加強科技扶貧和對口幫扶,嚴格扶貧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打好扶貧攻堅戰。認真落實扶持政策,促進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搞好牧民定居點建設,改善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全面落實小康建設規劃,加快城市郊區、河西地區、沿黃灌區和其它條件較好的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工業強省進程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增強我省整體實力,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一是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放手引進國外、境外資本和民間資本,鼓勵省內外優勢企業相互參股,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形成劣勢企業退出機制,促使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和資源枯竭的企業退出市場。加快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結構轉型。組建省市兩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制定國有資產授權經營管理辦法,完善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機制和企業經營者激勵機制,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國有企業改革要本著既要積極、又要穩妥的原則,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精心設計方案,穩步實施改革措施,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係,特別是要維護好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保證改革的有序推進。加大財政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支持力度,多方籌集資金,專項用於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和技術改造。二是繼續用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改造提升支柱產業。重點支持石化、有色、冶金、能源、食品、機械、建材等行業加大技改力度,促其做強做大,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形成集群化、規模化優勢。加快酒鋼、金川公司等礦山後續資源建設,力爭年內建成蘭煉甲乙酮、酒鋼礦山接替等一批重點項目。儘快開工建設蘭州石化大乙烯改造、蘭鋁新增15萬噸電解鋁和自備電廠、金川鎳精煉系統節能改造等項目。三是重振甘肅裝備製造業。抓住國外製造業向我國轉移和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促進優勢企業與國內外企業集團的聯合重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努力發展現代製造業。支持企業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提高工藝裝備水平,提升產品檔次和市場占有率。在電機、電器、石油鑽采及煉化設備、數控工具機、真空設備、通信設備等領域形成新的產業優勢。四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立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整合技術資源,組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新產品研發中心。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進,積極發展有特色的電子、醫藥、生物、環保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推進蘭州、白銀、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業技術示範區、星火技術密集區和大學科技園區,實施標準化管理。培育和發展技術市場、中介服務組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信息產業,構建信息平台,為高新技術發展和產業信息化創造條件。五是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控。做好電力、運輸、煤炭和資金的供需銜接,及時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難,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以項目建設為切入點,努力擴大投資規模
項目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直接決定著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沒有項目就沒有投資,也就沒有發展後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要把項目建設擺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牢固樹立發展抓項目的意識,形成抓項目、促發展的濃厚社會氛圍,不斷提高項目工作水平。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投資導向和巨觀調控方向,圍繞重點領域,狠抓項目的論證、立項、建設和儲備工作。既要抓好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也要抓好社會發展項目,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投資體制改革步伐,改革投資審批制度,建立健全投資的科學決策機制和引導調控機制。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加快建立投資主體和融資渠道多元化新體制,以更加靈活有效的方式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吸引內外資金來甘投資,擴大投資規模。三年內,對以新上項目為支撐的新辦企業所繳納的增值稅中省級財政牌部分,全額返還企業所在地財政,鼓勵市縣加快項目建設。切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成蘭州忠和至海石灣等6條高等級公路,開工建設武威過境段高速公路、嘉峪關至安西一級公路、安西至敦煌和臨夏至合作二級公路。繼續做好天水至寶雞高速公路、臨洮至罐子溝高等級公路的前期工作,爭取年內立項開工。力爭開工建設蘭新線至敦煌鐵路、蘭州國際貨櫃結點站。配合中石油搞好新疆至蘭州原油和成品油輸油管道建設。完成慶陽機場復航改造,爭取天水軍民合用機場改造工程開工,實現張掖軍用機場的軍民共用,抓緊嘉峪關機場改造的前期工作,完善支線機場網路。加快張掖電廠工程建設進度,爭取開工建設靖遠電廠三期、柴家峽水電站。做好景泰電廠、臨夏寺溝峽電站、黑山峽小觀音水利樞紐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供水一期、鹽環定揚黃二期供水工程,繼續搞好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引大工程調整方案續建配套。做好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前期工作。完成縣城電網改造、蘭州供水擴建及中心城市的污水處理工程。進一步加快大中城市以及縣城的集中供熱和垃圾處理,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住房公積金歸集,努力擴大覆蓋面,實現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按規劃發展房地產業。在國家計畫指導下,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認真落實和兌現退耕還林的各項政策,探索建立“退得下、穩得住、不反彈、能致富”的長效機制,努力完成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務。
四、進一步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努力改善投資環境
繼續擴劃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按照市場經濟和世貿規則的要求,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形成開放、靈活、透明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一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拓寬開放的範圍和領域,努力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除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外,都要允許外資和社會資金進入。繼續辦好蘭洽會等各類招商引資節會。二是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國門,開發引進國內短缺資源,開闢新的市場和原材料基地。擴大對外工程承包、技術交流、勞務輸出和智力引進。三是千方百計擴大出口。適應出口退稅改革的新要求,加快出口商品結構調整,積極扶持高新技術產品和製造業出口,挖掘新的外貿增長點。深化外貿體制改革,認真落實促進出口政策,擴大企業自營出口,推行外貿進出口代理制,大力培育新的出口主體。建立外貿進出口預警體系,積極應對國際市場變化,保持外貿出口增長的良好勢頭。四是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繼續高度重視發展環境的營造工作,在改善硬環境的同時,重點抓好軟環境的建設。把為企業和客商服務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全面推行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和“一站式”服務等制度,認真處理投資環境方面的糾紛和案件。推進經濟社會的法制化管理,為對內對外開放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和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五是健全完善市場體系。支持壟斷行業加快改革,打破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大力發展資本和其它要素市場,推動產權、土地、技術、勞動力等市場的發展。加強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價格的監管,實行重要商品價格調整聽證制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積極發展專業化中介服務和各類協會、商會等行業組織。不斷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民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倡導建立誠信政府和誠信社會。嚴厲打擊商業欺詐、制假售假等不法行為,規範市場經濟秩序。
五、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高服務業水平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對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加快我省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不斷解放思想,清除一切障礙,放開手腳,大膽發展。全面落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放寬市場準入,在投融資、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享受同等待遇,依法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制,培育發展骨幹企業,支持做大做強。大力發展混合經濟,加快中小企業發展。國有中小企業要通過兼併、出售、破產等多種形式基本退出國有序列。加快服務業的開放開發步伐。推進商貿流通企業的改制,提高商貿、餐飲、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的層次。重點培育和扶持新興服務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推進現代物流、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繼續推進蘭州商貿中心建設。發展旅遊業,加大旅遊資源的整合與開發投入力度,提高甘肅旅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培育新的消費熱點。金融部門要在規避和防範風險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銀企合作,努力改善金融服務,為地方經濟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六、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發展社會事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小康大業,人才為本。要把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不斷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市場體系,促進才合理流動,充分調動和保護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逐步建立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的長效機制。注重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加強科技同經濟的緊密結合,積極推進科研機構、大專院校與企業對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促進科技面向市場,使科學技術真正發揮第一生產力的巨大作用。以套用研究為重點,發揮技術優勢,開展新材料、製造業信息化、縮小數字鴻溝、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物技術開發套用、藥物與中藥現代化、生態恢復與重建、清潔能源等8項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研究。繼續深化開發類科研機構企業化轉制和公益類科研機構分類改革,擴大科技特派員試點,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研究與創新。強化基礎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擴大“兩基”覆蓋面,加強普通高中教育,加快農村教育特別是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辦好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和牧區寄宿制學校,積極發展成人教育。支持民辦教育,加快發展遠程教育。進一步最佳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大力推進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重視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健全資助就學制度,解決好睏難家庭學生的就學問題。建設一批有特色的重點文化項目,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鼓勵創作文化精品,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推動文化創新和文化產業發展。深化公共衛生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對公共衛生的管理職能。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網路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嚴防非典反彈。改善農村衛生醫療條件,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高競技運動水平。加強民政工作,發展殘疾人事業。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係,繼續做好雙擁共建工作,密切軍政軍民關係。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
堅持可持續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係。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努力提高人口素質。依法加強對土地、水資源、森林、礦產、草原、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突出節約能源和節約用水,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繼續抓好蘭州大氣污染和黃河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對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使重點城市、重點河流和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繼續得到改善。
七、關心民眾生產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民眾利益無小事,關心民眾必須從解決現實困難和切身利益問題入手。高度重視災區、貧困地區、城鄉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特別要抓好地震災區民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工作。妥善解決違規拆遷、濫占耕地問題,保護城鄉居民的合法權益。切實解決部分企業軍轉幹部的生活困難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把擴大就業和促進再就業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促進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的方針,把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調整結構和擴大就業結合起來,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和社區服務業,努力開闢新的就業領域,增加就業崗位。積極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轉變擇業觀念,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逐步建立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城市低保和“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健全失業保險制度,穩步推進企業醫療保險改革,實施工傷保險制度。各級財政要深入開展增收節支工作,繼續強化稅收征管,加大支出結構調整力度,重點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傾斜,確保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按時足額發放。對一般性支出,繼續實行零增長。切實抓好安全生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經常性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加強對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及時消除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礦山企業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嚴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嚴格執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對玩忽職守、漠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責任者,要從嚴查處。
八、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
堅持依法治省方略,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人民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繼續支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考察調研活動。認真辦理建議和提案,努力提高質量。進一步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實施政務公開,規範廠務、村務公開。落實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新型社區,完善城市居民自治,擴大基層民主。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識,維護法律尊嚴。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正確執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切實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及時解決好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各級公安、司法、國家安全機關要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從嚴治警,充分履行職責。建立反恐體系,嚴厲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維護國家安全。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法輪功邪教組織、黑惡勢力、製毒販毒和殺人搶劫等嚴重刑事犯罪,保護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依法行政,改進工作作風,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重要保障。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的要求,狠抓自身建設,實現管理創新和工作創新,按照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要求,努力建設人民民眾擁護和滿意的政府。
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明確職能分工,大力精簡機構和人員,努力解決層次過多、職能交叉、權責脫節和多重多頭執法等問題,真正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徹實盡好應盡之責。上半年要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健全巨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強化政府市場監管職能。按照政事分開原則,推進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審批行為,無法律依據和上級行政許可的行政審批都要堅決取消。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推行電子政務,增強政府決策與行政的透明度,擴大人民民眾的參與權、知情權。
二、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推進依法行政
行政許可法將於今年7月1日實施。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一件大事,對於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把貫徹行政許可法與實施國家行政訴訟法、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複議法有機結合起來,依法建立健全科學的決策程式、公開透明的執行程式、嚴格規範的辦事程式和完善的監督機制,規範行政權力。建立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專家論證、民眾聽證制度,杜絕決策的隨意性。嚴格實行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追究。
三、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廉政建設
政績觀是世界觀的反映。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把實現全省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決不槁沽名釣譽、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加強公務員制度和隊伍建設,各級政府公務員必須加強學習,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和行政效能。堅持和發揚“兩個務必”的作風,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下決心壓縮會議、檔案,減少各種形式的檢查評比,切實把各級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從會議、應酬、接待中解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反對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氣,嚴禁一切巧立名目的公款吃請迎送、出國出境旅遊。加強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加強黨風廉政教育,認真落實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加大查處大案要案的工作力度,堅決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從嚴防範、懲治各類經濟犯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犯罪行為。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體系,從源頭上預防和消除腐敗,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提供重要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