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瀋陽市鐵西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瀋陽市鐵西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鐵西區人民政府區長 閻秉哲代表區人民政府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瀋陽市鐵西區政府工作報告
  • 發生時間:2014年
  • 發生地點:瀋陽市鐵西區
  • 性質:檔案通知
工作回顧,主要任務,

工作回顧

2013年,區政府在區委的正確領導,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下,堅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嚴峻複雜的巨觀經濟形勢,群策群力,拼搏進取,全面完成了區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1億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40億元,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762億元,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0億元,增長1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8億元,增長1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57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15220元,增長13.8%。全面完成了節能減排指標和各項民生工作任務。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際利用外資、出口總額等主要指標在全市各區縣中總量最大,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這些成果的取得更加鞏固了鐵西在全市的排頭兵地位,為全區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新的基礎。
2013年,我們主要抓了以下重點工作:
(一)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綜合實力不斷壯大
主導產業不斷最佳化升級。裝備製造業繼續做大做強,預計實現產值2020億元,增長15.7%。汽車產業異軍突起,形成集群化快速增長局面,預計實現產值550億元,增長33%。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年產整車8.6萬輛,產值240億元,全口徑稅收實現30億元。現代建築產業穩步發展,預計實現產值650億元,增長16.5%。醫藥化工產業在全行業困難較大的情況下,預計實現產值330億元,保持了上年水平。
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服務業增加值預計實現353億元,增長12%,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總量已達62%。興隆大都匯、千姿匯、千緣財富商匯等大型商業項目建成營業。傳統服務業特色更加突出,興工特色商業街、興順觀光夜市和1905國際風情區日益繁華;汽車貿易、鋼材貿易、家居建材產業年交易額均超百億。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三大建設”加快實施,一批大企業總部基地、公共服務平台、城市綜合體開工建設;遠大科技園、聯東U谷、嘉泰工業裝備博覽城等一批對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具有牽動力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鐵西金谷”一期投入使用,東北金屬交易中心、渤海商品交易所、遼寧碳排放權交易平台上線運營;以工業文化為特色的旅遊產業有了較大發展,形成有影響力的項目19個。
此外,農業生產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實施農田水利改造工程34項,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50000畝,新增和改造設施農業、高效特色農業、觀光農業項目6000畝。全年預計實現農業產值29.5億元,增長13.5%。
(二)著力最佳化發展空間,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發展空間有序拓展。堅持規劃先行,科學發展,編制完成了開發區總體規劃、市政配套設施規劃和城區南部控詳規劃。啟動了濱河生態新城起步區、寶馬汽車產業新城核心區建設。新增建設用地420公頃,增長50%。企業搬遷、房屋徵收和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完成土地儲備630公頃。“兩城”和重點園區的拓展,已經成為我區吸引投資的新空間。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139個、竣工112個,投資560億元,增長21%。華晨寶馬新工廠二期、米其林新工廠、延鋒彼歐、海斯坦普等重大新建和增資擴產項目竣工投產。環普、嘉民、維龍等重要產業園區項目和華晨寶馬發動機、豐田紡織、慕貝爾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投資項目開工建設。東藥、沈化、普利司通、有色冶金等重大搬遷改造項目進展良好。
(三)積極推進改革創新,發展活力不斷提高
政府職能轉變取得較大進展。有效整合了城區和開發區相關行政機構,進一步明確職能定位,簡化工作流程,轉變工作方式,強化效能監察,暢通政企溝通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金融創新成效突出。搭建了股權交易、融資租賃、金融超市、創投基金等金融服務平台,獲得農發行政策性貸款等優惠信貸支持。引進恆西裝備等4支基金,協助企業融資32億元。我區成為“遼寧省科技金融示範區”。對全區國有資產有效重組,實行公共資源監管與交易相分離,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得到提高。
招商體制改革成果顯著。更加突出招商工作的專業性、實效性和針對性,創新招商方式,強化考核機制,在全球投資放緩和地區間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我區實際利用外資預計完成1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1%,預計調入內資225億元,增長20.3%。項目規模和質量明顯提升。
“兩化融合”深入推進。16家市級重點企業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75,企業信息技術套用率達到90%以上,沈鼓集團成為“全國兩化融合標桿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沈鼓集團、特變沈變等一批大型骨幹企業在核主泵、電驅壓縮機組、可控電抗器等13項重大裝備項目國產化上實現突破。我區完成了“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期建設任務,成為首批“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區)工程示範區”。
此外,各項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在產業升級、民生保障、生態建設等方面得到支持項目167個,獲得各項支持資金16億元,比上年增長51%,有力促進了全區經濟、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
(四)加強城鄉建設和管理,全區生態環境不斷提升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圍繞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和民生需求,實施了一批城建工程。新建市政道路40公里、水電氣管網工程158公里。維修改造道路23萬平方米。長客西站交通樞紐竣工交付使用。新建2座立體停車場,實施了一批重點道橋工程和小街巷改造工程。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構建了區、街和社區三級聯動機制,深入開展“創城”工作,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市容環境更加整潔有序。我區成為“省級衛生示範城區”。
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實施了一批大型生態工程,渾河西峽谷生態公園和大青生態公園建成開放,細河U谷一期濕地生態工程竣工。完成植樹67萬株,新增綠地140萬平方米。依法整治了細河沿岸污染企業。對23家供熱企業實施了煤改氣和脫硫改造工程。全區新增聯片供暖面積63萬平方米,集中供熱率達到94%。開發區成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區”和“全國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區”。
(五)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政府直接用於就業、救助、養老、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資金達20.7億元,增長10.3%,解決了一系列民眾期盼的現實問題。
就業工作紮實推進,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實名制安置就業2萬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納入市級統籌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完善困難群體幫扶救助體系,投入貧困居民救助資金7470萬元。健全養老助殘保障體系,區社會福利院、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使用,完成了殘疾人無障礙設施進家庭、進社區改造任務。建設政府補貼房600套,發放住房補貼1億元,改造危房2萬平方米,完成了節能暖房工程50萬平方米和5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解決了2000戶居民燃氣開栓遺留問題,民眾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優質發展,完成教育投入10.3億元。聾人學校等3所學校和3所公辦幼稚園建成使用。加強了校車安全監管,全面實施學生營養午餐工程。國小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居全省首位,我區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工業博物館二期7個主題展館正式開放。鐵西工人之聲合唱團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成功承辦了45場“全運會”賽事。完成衛生事業經費投入2.4億元。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公辦基層醫療機構和農村衛生室人均處方收費分別下降63%和67.6%。實施了區中心醫院等13家醫療機構的改造工程。翟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晉升為國家級示範中心。我區成為“遼寧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服務更加規範高效
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加強。定期向區人大報告工作和向區政協通報工作,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復率和滿意率均為100%。“六五”普法工作穩步推進。出台了清退建設市場違法違規企業、財政投資項目招標管理等規範性檔案,行政權力運行進一步規範,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
行政效能監察得到強化。充分發揮監察、審計和社會監督作用,各項源頭治理工作得到切實加強。深化績效考評管理,完善行政複議和政務公開工作程式,行政審批服務效率不斷提升,企業和民眾辦理審批事項更加便捷。
社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完善公共安全防範體系,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專項整治,消防、質監、食藥監和動物防疫等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開展了“星級社區”創建活動,提高了社區規範化服務水平。維護社會穩定,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民眾合理訴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區域發展環境更加和諧穩定。我區成為省級平安區。
計生、檔案、修志、民族、宗教、國防動員、人防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績。各駐區單位主動參與鐵西建設,為全區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各位代表,回顧2013年,這些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一心、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全區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區部隊和駐區各個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鐵西振興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差距和不足: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建設世界級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的目標要求,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轉方式、調結構任務還很艱巨,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民眾期盼的就業、醫療、住房保障等民生問題還需更好地解決;政府部門職責不清、效率不高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我們要在今後工作中著重加以解決。

主要任務

2014年:主要任務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關鍵之年。儘管巨觀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各種困難依然較多,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新十年規劃的實施以及瀋陽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戰略舉措的進一步落實,也為振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此,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總體安排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區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的總體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抓好改革創新、穩定增長、環境提升、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加快“升級版新鐵西”建設步伐。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提出2014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1381億元,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18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838億元,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0.8億元,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9億元,增長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33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6742元,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全力實現穩增長,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把穩增長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促進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繼續做強做大主導產業。在產業政策、要素保障和基礎設施配套上優先向主導產業傾斜。繼續推動裝備製造業向高端化、成套化和智慧型化轉型升級,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2260億元,增長12%以上,占全市比重達到30%以上。大力發展汽車產業,發揮華晨寶馬鐵西工廠及發動機的重要帶動作用,實現整車生產15萬輛;支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壯大,實現產值770億元,增長40%,占全市比重達到30%以上。加快發展現代建築產業,重點推動現代建築裝備和部品項目建設,實現產值750億元,占全市比重達到30%以上。醫藥化工產業要實現穩步增長,完成產值360億元,增長9.1%,占全市比重達到25%以上。
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繼續提高對外開放質量,開工建設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232個,實際利用外資完成10億美元。重點引進一批主導產業龍頭項目和產業鏈配套項目,推動一批增資擴產和搬遷改造項目。CPP煉化一體化、長興化工、江森自控等具有產業牽動作用的重大項目要取得實質性進展。華晨寶馬新系列產品、米其林年產1000萬條輪胎、特變國際物流園、和平輪胎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華晨寶馬發動機、環普產業園、聯東工業園、維龍和嘉民物流園等一批項目完成主體工程;普利司通、松下蓄電池、中國有色機械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同時,在軌道交通裝備、智慧型裝備和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項目引進上要取得較大進展。
全面加快服務業發展。圍繞最佳化結構,培育稅源,提升業態,壯大規模。大力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優做強各類專業市場,促進汽貿、家居、建材等優勢產業升級。依託興華商貿區、建大商務區,發展樓宇經濟,盤活存量資源,促進金融、信息、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聚集發展。繼續深化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依託“兩城”和“鐵西金谷”,加快製造業企業分離生產性服務業,推進華晨寶馬研發中心、華晨寶馬學院、國家輪胎測試中心、超級雲計算中心、裝備製造工業設計中心、鋼結構檢驗檢測中心等平台項目建設,創建“國家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示範區”。
以工業博物館和華晨寶馬新工廠、康師傅等觀光工廠為載體,加快發展工業特色旅遊業;以渾河西峽谷、細河U谷和都市觀光農業區為載體,加快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業。繼續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抓好農田水利、交通路網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支持和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鼓勵發展設施農業和都市觀光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二)繼續最佳化發展空間,促進優勢產業聚集發展
科學編制和實施各項規劃,進一步拓展空間,完善功能。
加快“兩城”建設。有序實施土地徵收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新增儲備用地840公頃。在濱河生態新城繼續加快實施“三大建設”,重點推動東方銀座總部基地、聯東科技園、榮盛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建設,鉑爾曼五星級酒店和沃達花園四星級酒店要竣工營業。在公交、學校、醫院、商業、社區等公共服務配置和生活配套服務上實現較大進展。在寶馬汽車產業新城啟動建設綜合管廊、高花220千伏變電所等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和寶馬公園等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為汽車產業項目加速集聚創造良好條件。
加快重點園區建設。抓好現代建築、化工、軌道交通、綠色電池產業園以及中德企業合作基地、中法生態園等園區的土地整理和基礎配套建設。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細河新城發展規劃,為主導產業發展預留空間。
加大城區空間開發力度。精心做好土地整理、儲備和出讓工作,完成土地騰遷60公頃,重點推動東藥、沈化、薄板、紅梅味素、東洋制鋼等地塊的開發建設。積極穩妥實施城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為城市功能提升和服務業升級創造條件。
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和集約利用。大力發展工業地產,引導項目向園區集聚,在產業鏈上發展,壯大各個產業集群。加強項目的批後管理,對項目建設進度、投資強度、產出效益等進行全程監管。做好鎘污染土地管理和利用,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盤活閒置用地等工作要有較大進展。
(三)繼續推進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認真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改革創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以轉變職能為重點,穩步實施政府機構改革。科學合理設定機構,確定職能,減少交叉,提高效率。做好行政機構整合和工商、質監、食藥監等機構改革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健全政府考評機制,切實強化政府在巨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保護環境等方面的職能作用。根據區域資源條件,明確經濟功能分區。進一步強化街道辦事處的區域經濟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其在經濟建設、社會服務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力支持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和資本證券化,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支持北方重工、沈鼓集團等大型骨幹企業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全面落實促進非公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在融資、信息、公共平台建設等方面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以促進“兩化融合”為重點,積極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大對首台套裝備、重大成套裝備研製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遠大科技園等科技研發創新項目建設,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發揮裝備製造業基金等產業資金促進作用,搭建技術協同創新平台,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和服務力度。
(四)繼續抓好城鄉建設,提高全區生態質量
堅持規劃引領,以保民生、保生態、保功能為重點,精心組織城鄉建設。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實現開發區與主城區互聯互通的規劃建設方案,在構建快速立體交通網路上實現較大突破。大堤路跨三環立交橋、開發大路公鐵立交橋工程要竣工通車。啟動迎賓路與沈大輔道及中央大街的快速路連通工程、22號路與興華街連通的跨三環立交橋工程。完成渾河濱河景觀路建設工程。積極配合做好京瀋客運專線、西二環快速路改造等重大工程。繼續實施小街巷維修改造工程,完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實施重工街雨水幹線、騰飛二街公鐵橋等市政工程。在建成區繼續建設一批立體停車場和公交停車場,增加開發區的公交線路和運營車輛。
加強生態建設。編制城市環境總體規劃,嚴格落實環境監管和保護治理責任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建設和項目運營。啟動實施渾河西峽谷二、三期和細河綜合整治工程,全面提升區域生態水平。大力實施城鄉植樹綠化工程,推進三、四環沿線、城區道路沿線、街心空地和鄉鎮村莊綠化。實施“藍天碧水工程”,推進大堤路污水幹線、東藥污水專線建設,25萬噸污水處理廠建成使用。啟動瀋陽西部垃圾發電廠建設。對工藝落後、污染較嚴重的一批重點企業進行嚴格監管。對20噸以下燃煤鍋爐要進行拆除、併網和煤改氣,加大對重點污染源頭的治理力度,完成各項節能減排任務。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保障城市功能、服務企業發展和方便民眾生活為出發點,理順管理體制,改進工作方式,加強基層力量,實現重心下移。以完善責任區和推行規範化為重點,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上取得新成效。加強商業街區、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和村屯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城鄉環境面貌的不斷改觀。
加快“智慧鐵西”建設,推進政務服務系統、經濟地理信息系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和中小企業信息化數據中心等公共平台建設,為企業發展和市民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
(五)繼續加強財政金融工作,增強發展保障能力
注重培育稅源,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穩步增加綜合財力。以街道區域管理為重點,做好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完善協稅護稅體系,提升納稅服務水平。繼續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努力取得新的成效。加強資金運籌能力,保證民生、生態等重點領域資金需求,提高公共保障能力。強化財政預算管理,加強審計監督,控制債務風險,保證資金安全。全面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壓縮“三公”經費,杜絕一切不必要開支。
金融工作要再上新台階。根據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加快完善金融服務功能。引進一批銀行、保險、小額貸款等金融機構,完善風險擔保、創投基金、金融超市、產業發展基金等金融平台,積極培育金融要素市場,用好政策性信貸、債券發行、融資租賃、信託基金等金融產品,不斷提高金融保障能力。
加強國資管理工作。對國有資產進行有機整合和分類監管,提高各類資產管理和運營水平。開發區開達實業公司和鐵西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要不斷做強做大,在創新管理模式、增強盈利能力和實現資本證券化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六)繼續著力改善民生,不斷增加城鄉民眾福祉
進一步加大社會事業和民生投入,實施好各項民生工程,使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區人民。
繼續做好就業工作。落實各項就業政策,加大創業項目的扶持力度,提高就業培訓水平,搞好就業信息服務,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創業。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繼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多元化養老體系建設,鼓勵居家養老,加快養老產業開發,擴大城鄉養老保險覆蓋面。繼續做好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納入市級統籌各項工作。發展殘疾人保障、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強社會救助工作,著力滿足困難民眾、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
改善民眾居住條件。新建政府補貼房11萬平方米,移村再建工程30萬平方米,回遷安置城鄉居民5100戶。進一步加強物業行業監管,強化老舊小區後續管理。繼續實施危房改造三年計畫,完成50萬平方米“節能暖房”工程。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教育均衡化、優質化、特色化、現代化建設,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完成開發區17所學校規劃選址,啟動實施廣全中學、啟工三校新校區和應昌國小分校等優質學校建設工程。加快“數字校園”建設。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實現“一街三園”和“一鄉一園”配置標準,適齡幼兒入園率達到96%以上。加快發展文化體育事業,開展藝術惠民工程,完善民眾性體育設施。認真落實國家計畫生育政策。提高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合理配置基層醫護人員力量,擴建區精神衛生中心,完善農村衛生院。
提高社會服務水平。認真落實全市社區工作會議要求,大力加強社區建設,加快社區公共用房標準化配置,合理配備社區工作者,嚴格實行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全面推進“星級社區”建設。結合政府職能轉變,積極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加快構建多元化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體系,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能力。要從對人民民眾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根本要求出發,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在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整治,對化學工業園實行封閉管理。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和動物防疫安全等工作上,加強監管力量,加大資金投入,落實監管責任,完善格線化體系,嚴防各類重特大事故發生。
(七)繼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以建設人民滿意政府為根本目標,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轉變職能,改進作風,保證政府的公信力。
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工作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增強主動性,提高執行力,信守承諾,恪盡職守。
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嚴格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廉潔從政,轉變作風。加強對政府工程建設、重大資金支出等重點領域的風險防控,加大源頭預防和懲治腐敗力度,嚴肅處理違紀違法問題,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各位代表,做好2014年的政府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在區委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下,堅定信心,奮發進取,全面完成本次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為加快“升級版新鐵西”建設,實現強大、幸福和生態文明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