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回顧
2013年,是“建設大渾南、迎接全運會”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年,也是三區合署以來新區發展成果向全社會集中展示的一年。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下,區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全面實現了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圓滿完成了全運會配套建設和服務保障任務,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開創了新區超常發展、跨越發展的嶄新局面。
——我們始終堅持迎全運與城市建設相結合,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渾南已成為瀋陽向中國乃至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視窗。
城市建設一躍十年。新建市政道路430公里,修建橋樑37座,建成各類市政管網2548公里,綜合管廊工程填補瀋陽市政建設空白;現代有軌電車正式運營,奧體中心、21世紀大廈交通樞紐投入使用,公交、捷運、有軌電車實現零換乘;金陽大街高架橋、長青南街下穿橋、伯官大橋等連線瀋陽母城的三條交通大動脈相繼貫通;瀋丹高速與全運南路、機場路與沈本大街、三環與沈營大街、四環與沈本大街4個互通立交建成通車,形成了銜接緊密、便捷順暢的現代城市交通體系。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我區成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建設規模超過三區合署前十年的總和,為新區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建成白塔堡河、瀋撫運河兩條水系景觀帶,全部達到清水河、景觀河標準。新增、改造綠化面積1000餘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全市最高。中央公園、白塔公園、莫子山公園、奧林匹克生態公園全面向市民開放。集中整治全運會賽場周邊、主要街路、重點地區的7大類350個市容環境問題,拆除各類違章建築400萬平方米。我區成為集國家生態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區於一身的“雙生態區”。
——我們始終堅持迎全運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高新技術產業領跑全市,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經濟綜合實力整體躍升。
2013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7億元,是三區合署時的1.4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5億元,均比三區合署時翻一番;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87.4%。
高新技術產業持續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75%提高到95%。國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8家,數量居全市之首。IC裝備取得重大突破,4類整機裝備21種關鍵單元部件實現批量銷售,綜合實力位列全國三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銷售收入突破600億元,比三區合署時翻一番,兩化融合示範工程成效顯著,我區獲批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機器人產品打破多項國外技術壁壘,一批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創新能力和產業規模居全國之首。裝配式現代建築產業從無到有,成為引領全國現代建築產業發展的示範。泗水科技城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形成了以眼產業、醫療器械產業、健康服務產業為主導的新興產業園區。
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比三區合署時翻一番。萬達廣場、億豐不夜城、興隆大奧萊等大型商業項目雲集奧體商圈,“夜經濟”成為全省典範。全國首批、遼寧唯一的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引進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重大項目100餘個,年交易額突破百億,電子商務產業異軍突起。我區獲評全省發展服務業先進城區。
都市現代農業正在興起。形成了以綠色果蔬、生態養殖、旅遊採摘為主的發展新格局,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面積達萬畝以上,糧食生產連續十年獲得豐收。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增發明專利5000餘項、科技成果轉化500餘項,20餘種產品國際領先。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全區創新基地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是2010年的2.3倍。國家大學科技城不斷加強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和科技金融平台建設,科技基礎設施全省領先,創新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引進高科技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近300個,國內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及500強企業研發機構30餘家相繼落戶,獲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創新驅動和輻射帶動作用凸顯。
開放水平大幅提升。成功引進安博、普洛斯等世界500強項目15個,累計簽約項目350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新開工項目470個。東軟集團位列全國軟體服務外包之首,我區被評為全省唯一電子信息產業出口基地。中科儀、瀋陽帝信等65家企業簽約新三板,瀋陽新松、遼寧諾康等公司併購了國內外20餘家科技企業。三區合署以來,累計引進到位內資66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實現出口創匯50億美元。
——我們始終堅持迎全運與改善民生相結合,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和諧渾南建設成效顯著。
民生保障全面加強。新農合參保率居全市前列,報銷比例高於省市5個百分點。幫困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強,累計發放各類救助金1.28億元。成立區慈善會,“放飛藝術之夢”助殘募捐活動,創全省單項慈善捐款額之最。標準化城市社區用房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是三區合署前的3倍。建成配水廠、污水處理廠、變電站等源頭設施23座。建成5座移動式污水處理站,破解了分散小區、村屯污水處理難題。聯網供熱面積達到2600萬平方米,全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5%。高標準建成回遷安置房400餘萬平方米,被征地農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菜市場達到30個,比三區合署時翻一番。改造老舊小區50個,3萬居民從中受益。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實施教育品牌發展戰略,組建三大教育集群,引進國際學校,建成渾南新城教育園區,設計標準、建設質量均創一流水平,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百姓。“健康渾南”項目投入運行,打造出獨具渾南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為全區15.5萬農民免費健康體檢,開創了全省衛生惠民的先河。引進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大型數位化國際醫院,建成後將為省內外民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在全市率先打造“10分鐘文體活動圈”,全民健身創新器材示範園、省合唱基地落戶我區,國內領先、全省一流的殘疾人藝術培訓中心主體完工。區圖書館、文化館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一級館,區合唱團榮獲第十五屆中國老年合唱節金獎。
——我們始終堅持迎全運與推進改革相結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突破,政府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渾南已成為全市發展活力最強、潛力最大的區域。
按照區委工作部署,穩步推進“三區合署”、“兩區合併”的相關工作,發展空間充分拓展,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形成了“有機一體、功能互補、聯動發展”的全新局面。落實區委改革舉措,推進了政府大部制、財政管理體制、國資監管體制、督考合一、扁平化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政府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特別是功能區改革初見成效,已成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國家大學科技城核心區建設基本完成,一座現代化新城拔地而起。瀋撫新城基礎設施從無到有,為瀋撫同城化戰略的深入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國際新興產業園區IC裝備、生物醫藥、機器人、電子商務四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現代商貿區服務業發展水平快速提升,一個比肩中街、太原街的瀋陽第三商圈已經形成。現代農業示範區柏葉新城已初具形象,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持續提高。三好街高科技園區完成街區整體改造,“中國十大特色商業街”地位進一步鞏固。
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自覺接受區人大、政協監督,2013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各98件,見面率、辦復率、滿意率均為100%。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強化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採購和大額資金管理使用的監察審計,紮實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政府公信力明顯提升。啟動了新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行政審批事項縮減了41%,即辦率達到85%,政務服務更加高效。圓滿完成全運安保任務,有效化解一批信訪積案,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農民工維權等工作全面加強,為全運會順利召開創造了和諧有序的環境。
各位代表,在創造了輝煌工作業績的同時,我們也獲得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勤勞奉獻、效率擔當”的渾南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在美好前景中矢志追求,激勵著我們在大膽實踐中求索新路,激勵著我們在不懈奮鬥中凝心聚力。這種精神,已經成為渾南崛起的精神核心和重要支撐,成為渾南實現跨越發展的永恆動力。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區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有效監督、鼎力相助的結果,更是全區人民理解支持、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渾南發展的駐區機關、部隊和企事業單位,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全區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產業規模不夠大,具有重大牽動作用的工業龍頭項目不夠多,產業鏈條不夠完善;二是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仍然較低;三是城市管理水平尚未跟上城市建設步伐;四是部門與功能區協調聯動的運行機制還需理順;五是工作作風還要進一步轉變,服務意識仍需加強。對此,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目標任務
隨著全運會的圓滿落幕,我們已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標,迎全運為我們繼續實現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兩區合併”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面對全新的形勢,我們必須審時度勢,調整思路,明確任務,謀求渾南發展新跨越。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們要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繼續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區這一目標,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推進瀋撫新城建設為重點,乘勢而上,接續奮鬥,再創渾南發展新輝煌。
在產業發展方面,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推進兩化深度融合,著力最佳化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現代建築、新材料、汽車零部件、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商貿旅遊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相關產業,加快構建定位明晰、布局合理、產業集聚、協調互動的現代產業體系,為瀋陽實現全面振興提供強力產業支撐。
在城市建設方面,以瀋撫新城建設為重點,牢牢鎖定生態一流、產業高端、功能完備的發展目標,推動瀋撫新城建設取得更大突破,確立在瀋撫同城化發展中的領軍地位,努力將瀋撫新城打造成為瀋陽實現全面振興的新亮點。同時,繼續提升全區基礎設施配套水平,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
在深化改革方面,貫徹落實區委決策部署,推進改革向深層次、寬領域邁進。構建更加適合功能區發展的運行機制,充分調動政府部門服務功能區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功能區自主發展、自主創新的競爭力和創造力,更好地發揮功能區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
在項目建設方面,以完善政策、減輕負擔、最佳化服務為主線,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努力為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突出功能區招商主體地位,創新招商機制,擴大招商隊伍,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引進內資質量,重點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帶動能力強、聚攏人氣足的大項目、好項目。
在科技創新方面,整合全區創新資源,充分發揮國家大學科技城輻射引領作用,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不斷增強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圍繞產業發展實施科技創新,切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城市管理方面,做好智慧城市規劃設計,逐步實施“智慧政務、智慧企業、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水務、智慧健康”等一批套用項目,實現城市管理由數位化向智慧型化升級,初步形成智慧城市基本框架,城市運行的精細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明顯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將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棋盤山風景名勝區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水平。繼續實施“青山”、“碧水”、“藍天”、“清裸”等工程,域內7條河流全部變為清水河、景觀河,消除建成區所有裸露地面,進一步提升城鄉環境,建成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
在社會事業發展方面,促進教育、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化、均等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均衡,教育硬體設施全省一流。依託“健康渾南”項目加快衛生信息化平台建設,基本實現就醫智慧型化、診療遠程化、管理科學化、服務專業化。依託省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四大文化場館,打造服務全省、輻射東北的“中央文化區”。
在民生福祉保障方面,繼續加大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保障力度,實現城鄉公共就業服務、城鎮醫療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不斷提高農村居民低保標準,逐步實現城鄉低保一體化。推進社區服務規範化、標準化,不斷完善便民服務體系。徹底解決城市居民自備井飲水和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保障性住房實現應保盡保。
三、2014年重點工作
2014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區委十屆七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快”的發展基調,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建設瀋撫新城為重點,全面加大項目建設力度,繼續深化改革創新,著力保護生態環境,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201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實名制就業4000人,農村實名制轉移輸出就業7000人。
圍繞以上目標,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發揮功能區重要作用,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
堅持高新技術產業在全區產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最佳化發展都市農業。加強頂層設計,編制全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圍繞企業培育、項目建設、自主創新、人才環境等方面,制定出台支持產業發展系列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政策性資金,支持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突出各功能區產業特色,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國家大學科技城,充分發揮全省科技創新基地的引領作用,以毅昌國際工業設計谷、英寶通移動套用產業園為龍頭,加快打造國內領先的工業設計和移動套用產業基地,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確保新松智慧產業園、東軟健康醫療產業園、瀋陽物聯網產業園等15個重大產業化項目建成投產,進一步壯大主導產業集群。推進大學研發機構加快實現產業化,再引進國內外重點大學、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強企業研發機構20家,確保進入省級大學科技園行列,力爭獲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啟動瀋陽南站商業中心區、臨港產業區規劃建設。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打造瀋陽的“中關村”。
瀋撫新城,加快建設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確保錦聯新興工業園等20個項目落地開工。加快建設濱水商務區,確保頤和、保利等70萬平方米商業地產項目開工建設。加快建設泗水科技健康產業帶,推進何氏醫學院三期、興齊眼產業園二期、合眾人壽養老社區和馬應龍醫藥研究院項目建設,壯大眼產業、健康養老及生物醫藥產業規模。
國際新興產業園區,全面推進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力爭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安博等重點項目年內竣工並投入使用,加快遼寧創業夢工廠、電商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打造全市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推進IC裝備產業園起步區規劃建設,做強IC裝備龍頭企業,打造中國IC裝備產業高地。依託新松公司,推進機器人研發、檢測、體驗等三大中心建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和自主創新品牌。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三期規劃建設,確保東星製藥等項目落地開工。
現代商貿區,做大做強奧體商圈,引進各類特色商業項目,重點發展民生服務業,打造渾南大道特色商業帶。繼續推進金融商務中心建設,大力引進企業總部和金融機構。打造全國一流的高端汽車貿易中心,年底前正式營業。加快現代建築產業發展,推進以裝配式建築為主的低碳環保綠色生態樣板區、保障性住房和新農村項目建設,使我區成為國家現代建築產業推廣套用先導區。支持東軟、航天三菱等骨幹企業加快發展。
現代農業示範區,圍繞都市現代農業,最佳化整合業已形成的特色種植、規模養殖、度假觀光、休閒採摘等產業資源,以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國際花卉新品種展示基地等七大項目為支撐,建設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提升產業集聚效應,努力打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典範。
三好街高科技園區,發揮全區最大的科技孵化器作用,啟動創新基地建設,支持成長型科技企業做大做強,強化中小微企業孵化功能,培育專業智慧型科技產業。百騰數碼廣場、頤高電子世界兩大賣場實現開業。做大“網上三好街”,打造電子商務與實體賣場相結合的行銷模式,促進傳統IT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率先實現“智慧三好”。
棋盤山風景名勝區,以秀湖景區、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以沈棋路生態景觀走廊為主軸,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建設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娛樂體驗於一體的旅遊集聚區,帶動全區旅遊業加快發展。
(二)提升城鄉建管水平,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全力推進瀋撫新城建設。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迅速東移城市建設重心,舉全區之力全面加快瀋撫新城建設。按照“一帶四區”的總體布局,抓緊完成“兩區合併”後新的總體規劃和各分項規劃編制工作,儘快實現“規劃一張圖”。實施渾河兩岸、瀋撫兩市主幹路網銜接工程,建設香堤路、濱水路、仁望路及伯官大橋北接線等“兩橫兩縱”16公里道路。實施棋盤山風景名勝區、世博園、鳥島等重點旅遊景區景觀提升工程,改造秀湖環路,治理白沙河,建設白沙湖公園,啟動四環綠化,確保“十一”前整體形象全面升級。同時,以完善項目配套、提升城市功能為重點,紮實做好其它功能區的道路、管網、源頭設施建設工程,做優城市發展硬環境。
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圍繞智慧城市建設,以數位化城管為抓手,建立智慧型化信息傳遞和監管體系,構建統一協調、管理精確、及時高效、考核完善的運行機制。推進智慧型化管理,改造升級數位化城市管理平台系統,構建起涵蓋市政公用設施、道路交通設施、市容環境、園林綠化、突發事件處置的城管新模式,實現城市管理全覆蓋。推進精細化管理,實行格線化循環監管,力爭問題發現率、處置率達到100%。增加機械化掃保頻率,保證城區道路機掃、沖洗率達到65%以上。
紮實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工作。加大棋盤山風景名勝區保護與修復力度,完成總體規劃編制,做好風景名勝資源普查,使瀋陽最寶貴的風景名勝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科學開發和永續利用。繼續做好國家生態工業園區創建工作,加強污染控制,引導企業和工業園區生態化發展。著力打造綠化精品,以點帶面整體提升綠化景觀水平。採取綠化軟覆蓋和鋪裝硬覆蓋方式,加快消除建成區裸露地面,形成更加優良的城市環境和景觀效果。
(三)加大項目建設力度,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
強化項目引進。圍繞我區重點發展產業,瞄準世界500強、國內領軍和行業龍頭企業,強化項目包裝策劃,大力開展主題招商、二次招商、隨團招商等系列招商活動。建立項目準入制度,將項目供地量與建設規模、投資強度掛鈎,切實提高項目引進的質量和效益。根據各功能區產業定位,平衡資源要素,實現產業集聚發展、錯位發展和協同發展。
最佳化服務環境。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式,最佳化工作流程,暢通服務渠道,新政務服務中心投入運行,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加大協調服務力度,紮實開展“雙進雙解”活動,建立重點項目推進聯席會議制度,積極解決審批手續、經營管理、技術更新、人才引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助推項目順利建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壯大招商隊伍。突出功能區招商主體地位,各功能區要設立專門招商機構,抽調精幹力量充實到招商崗位。更新招商理念,加強專業培訓,建立激勵機制,打造多支懂招商、通業務、善交往的招商隊伍,全面提升選商選資能力。
確保引資成效。進一步提高招商項目履約率、落地項目開工率,全年完成投資3000萬元以上新開工項目120個、竣工項目100個、簽約落地項目70個,完成投資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50個,開發策劃10億元以上項目40個。
(四)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增強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積極向上爭取科技資金支持,參與國家重大專項、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加大區級財政投入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年新增發明專利2100件以上,確保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5%。
加快構築人才高地。完善富有競爭力的引才、用才和留才工作體系,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發揮才幹的良好環境。強化人才載體建設,為人才發展提供全方位、專業化服務。多渠道引進各類高素質人才,重點引進各類科技領軍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不竭動力。
加快最佳化創新環境。加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利發明、企業改制、上市融資、項目攻關等方面服務扶持力度,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套用,扶持專利成果產業化。加快和完善雲計算、IC裝備等10個公共技術平台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機構、民營資本參與孵化器建設,新增孵化器面積20萬平方米。做大錦聯新經濟產業園、IC裝備園、國際軟體園、電子商務園等專業孵化器,不斷完善創新服務政策,提升創新服務水平,引進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企業快速成長。
(五)實施七大民生工程,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實施就業保障工程。以就業市場為平台,積極開發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全年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加大養老投入力度,新增養老床位500張。繼續擴大社會保險保障覆蓋範圍,實現應保盡保。
實施教育提升工程。整合區域教育資源,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實現校際互補聯動、合作共贏,瀋撫新城教育園區投入使用,啟動柏葉新城教育園區等項目建設,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推動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實施健康促進工程。繼續為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統一建立健康檔案,進一步提高健康管理水平。編制社區衛生服務規劃,強化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組建41個社區醫師團隊,打造醫療最安全、服務最優質、流程最便捷的“15分鐘就醫圈”。完成區餐飲服務中心建設,實現全區所有中國小統一營養配餐。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確保農民受益程度繼續全省領先。
實施安居暖房工程。整體改造7個城中村和13個老舊小區,改善6000戶城區居民居住條件。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妥善解決五保戶、低保戶、低保邊緣戶住房困難問題。完成10萬平方米舊住宅區節能改造,進一步提升供熱質量。瀋撫新城、柏葉新城、張沙布地區熱源建成供熱,新增供熱能力1600萬平方米。
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建設市政道路80公里,維修縣級以上公路40公里,改造農村路網100公里、村內道路20公里,完成第二批17個行政村環境治理,全面改善城鄉居民出行環境。
實施便民利民工程。做好城鄉社區居委會換屆工作,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高標準城市社區3個、省級示範社區5個。逐步解決城市居民自備井飲水問題,分期分批對農村飲水設施進行更新改造。新建改造菜市場5個,增設早餐點位20個,打造更多的“10分鐘便民服務圈”。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擴大“10分鐘文體活動圈”輻射範圍,新建20個高標準社區書屋,建設50個社區文體活動廣場,更換村和社區室外健身器材500件。舉辦百姓大舞台、民俗文化藝術節、萬人騎行游新區等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六)深入落實改革舉措,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貫徹落實區委決策部署,繼續深化各項改革。推進功能區機制改革,明晰政府職能部門與功能區的責權邊界,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切實為企業、民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強化預算管理,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國有資產管理和經營方式改革,充分發揮國有資產對各類資本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通過內引外聯、增資擴股、投資參股等多種形式,盤活國資存量,擴大國資增量,實現國資效益最大化,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更加自覺地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紮實推進“六五”普法工作,加大政務公開力度,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加強政府績效管理,綜合運用效能督查等多種手段,切實提升政府執行力,建設效能型政府。繼續強化對政府投資項目、土地交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努力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全面完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任務。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紮實抓好安全生產、食品藥品、防火防汛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提升全區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各位代表,如今的渾南,已經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即將開啟新的輝煌征程。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凝聚全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更加奮發有為的發展激情、更加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為全面建成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區而奮鬥,共同創造大渾南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