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運動

四五運動

四五運動,亦稱“天安門事件”,即“四五天安門事件”,是指於文化大革命後期的1976年4月5日發生的以天安門事件為中心的反對“四人幫”、否定文革的全國性的民眾性非暴力反抗的抗議運動。是“文化大革命”後期的正義的非暴力反抗的革命運動。該事件在當時被錯誤的定為反革命性質,兩年半後被予以平反。四五運動成為了該年全民反抗四人幫的一次具有歷史裡程碑的重要意義和象徵性意義的歷史事件,直接帶動了半年後四人幫的被粉碎。

基本介紹

  • 名稱:四五運動
  • 地點:中國國內
  • 時間:1976年4月5日
  • 結果:被定為反革命性質,兩年後被平反
  • 主要目的:悼念周恩來總理,反對“四人幫”
  • 意義:為粉碎江青集團奠定了民眾基礎
事件起因,事件經過,事件結果,事件平反,事件意義,

事件起因

四五運動源於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的悼念。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全國各族人民無限悲痛。但是,“四人幫”壓制廣大人民民眾悼念周恩來,誣陷鄧小平,加緊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激起人民民眾的強烈義憤。

事件經過

清明節前後,北京市上百萬人民民眾,自發地聚集於天安門廣場,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獻花籃、送花圈、貼傳單、作詩詞,悼念周恩來,擁護鄧小平,聲討“四人幫”。對於人民民眾的革命行動,“四人幫”極端仇視,並歪曲和捏造事實欺騙中央政治局和毛澤東。
4月4日,華國鋒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會議,錯誤地認為民眾的革命行動屬於反革命性質,並在當晚開始清理天安門廣場的花圈和標語,抓走許多堅持在廣場進行悼念活動的民眾。當時,作為毛澤東同中央政治局之間的“聯絡員”毛遠新把中央政治局委員會議會議情況向毛澤東作了書面報告,毛澤東圈閱批准了這個報告。
民眾聚集在天安門前民眾聚集在天安門前
4月5日,北京廣大人民民眾提出抗議,在“還我花圈,還我戰友”的口號下形成了天安門廣場大規模的民眾抗議運動,並同工人、民兵、警察和戰士發生嚴重的衝突,導致車輛和治安崗亭被燒。當晚7時半,中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吳德在廣播講話中說,天安門廣場有壞人“進行反革命破壞活動”,“要認清這一政治事件的反動性”。9時半,出動1萬名民兵,3000名警察和5個營的衛戍部隊,帶著木棍和槍械,包圍天安門廣場,對留在廣場的民眾進行鎮壓。

事件結果

1976年4月6日,中央政治局在京委員聽取北京市委的匯報,認為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暴亂,並要北京市委寫成材料通報全國。毛澤東又根據毛遠新的書面報告同意中央政治局的決定。4月7日,毛澤東同意發表吳德的廣播講話和《人民日報》記者關於天安門事件的“現場報導”。姚文元組織攥寫的《人民日報》報導文章,顛倒是非,把民眾的革命行動說成是“反革命”活動,是“反革命”政治事件,並誣陷鄧小平為天安門事件的“總後台”。中央政治局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於1976年4月7日任命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同時,認定鄧小平問題的性質已經變為對抗性的矛盾,並作出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的錯誤決議。
1978年5月,公安部門組織專門班子,對天安門事件進行調查。同年11月,中共中央和北京市委肯定“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決定為其平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定撤銷中央發出的有關“反擊右傾翻案風”和天安門事件的錯誤檔案,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以天安門事件為中心的全國億萬人民沉痛悼念周恩來同志、憤怒聲討‘四人幫’的偉大革命民眾運動,為我們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奠定了民眾基礎。

事件平反

文革結束兩年後,1978年11月14日,經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宣布為天安門事件予以正式平反,並指出此次天安門事件完全是正義的革命行動,並為因該事件遭到迫害和株連的所有人予以平反。此事件被寫入歷史課本,定性為反對四人幫的民眾運動。《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人民萬歲!》,該報及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公開向全國人民道歉,檢討在此事件中所做的一切不利於人民的反動宣傳。
天安門事件平反的新聞天安門事件平反的新聞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撤銷中央發出的有關“反擊右傾翻案風”和天安門事件的錯誤檔案。

事件意義

“天安門事件”又稱為“四五運動”,實際上也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它喚起了民族的覺醒。持續10年的“文化大革命”,給中國造成了深重災難,引起了人們的怨怒。人們本來把恢復社會秩序和執行正確方針的希望寄托在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身上,而他們又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就更加激起人民民眾對“四人幫”的憎恨,天安門事件就是人民心中這種愛憎情感的集中爆發。這一運動,實質上又是擁護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表現了人心向背。
四五運動是一場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強大抗議運動,並波及到全國範圍內,形成強大的民眾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實質上是擁護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領導,它為後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奠定了廣泛的民眾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