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瀋北新區積極應對複雜形勢、成功克服困難挑戰、實現首次歷史跨越的五年,也是瀋北新區經濟實力大幅增強、城鄉面貌發生巨變、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和全區人民一道,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紮實推進、全面實施大開發、大建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預計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五年年均增速16.2%;固定資產投資555億元,年均增速16.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79億元,年均增速22.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5億元,年均增速41.7%;稅收收入35.4億元,年均增速4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7億元,年均增速14.2%。五年來,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先行先試激發無限活力。體制機制創新始終是立區根本。瀋北新區2011年成為全省唯一的瀋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先導示範區,在行政管理、要素保障、兩化融合、生態補償等九大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為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新區發展空間顯著最佳化。率先制定執行做優發展空間戰略,完善空間規劃、引進重大項目、定位產業集群、集約資源要素、提升生態環境、拓展城市空間,在全市現場會上,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外學津唐、內學瀋北”。
——三次產業協同快速發展。工業總量迅速攀升,兩化融合實現突破,新興產業集聚壯大,現代服務業方興未艾,農業附加值不斷提升,三次產業呈現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蒲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率先啟動。全面完成全域蒲河廊道生態改造,率先實現生態化、景觀化和城鎮化,產業化初具規模,綜合效益正加速顯現,成為新區資源最密集、生態最優越、活力最旺盛、潛力最巨大的增長極。
——瀋北名片效應充分彰顯。方特、薰衣草、虎園、滑雪場、稻田畫等名片已經成為省市旅遊業新地標,僅2012年就吸引遊客達200萬人次,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新區不斷打造成型。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實現23600元,五年年均增速12.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4309元,年均增速13.3%;實現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幸福感持續增強。
五年來,全區上下為新區發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喜人成就。
(一)項目建設碩果纍纍,產業實力大幅增強
始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產業轉型為主線,推動新區經濟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新區始終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突出專業招商,成立了5個駐外辦事處、24個專業招商局,不斷完善招商政策、健全招商機制,深入開展“雙進雙解雙落實”活動,推出無費區、重點項目“綠卡”制、企業服務日等十大企業服務名片,推動一大批行業龍頭項目落戶新區。五年累計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534個,計畫投資4810億元,創造了每三天就引進一個大項目的“瀋北速度”;累計開工項目528個,項目開工數量、開工率始終在全市名列前茅。正是這數百個項目、數千億的投資額,才有了新區產業大發展、快發展。
新興工業加速集聚。2012年,規上工業產值突破1600億元,已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二。以重點產業集群、專業工業園區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化格局初步形成,食品加工產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產業區,累計引進中糧集團、韓國希傑、輝山乳業等龍頭企業130家,預計2012年實現產值620億元, 占全市半壁江山;手機產業已引進中興通訊、晨訊科技、日本藤倉等企業32家,預計2012年實現產值210億元;光電信息產業已引進遼寧太陽能研究套用有限公司、大陸雷射等企業,預計2012年實現產值290億元;特種車已引進華晨專用車、德通路橋車輛設備、捷通消防車等一大批企業,五洲龍新能源汽車已建成投產;通航產業已成功引進中航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風洞實驗室等18個整機生產及配套項目;以海爾、美的為代表的家電產業園區正在加緊建設。
現代服務業加速布局。總部基地、尚柏奧特萊斯名品折扣店等一批服務業項目相繼建成運營,雅居樂、龍湖等一批高品質樓盤相繼開盤,以七星九龍灣等知名溫泉項目為代表的“東北第一溫泉城”建設全面啟動,雨潤農副產品全球採購中心、沙溪國際酒店用品城、瀋北國際木材園等專業市場建設大力推進,服務業承載功能大幅提升。成功舉辦了五屆“百萬市民看瀋北”活動,開發了“工業游”、“鄉村游”等旅遊品牌,累計吸引遊客近500萬人次。
都市農業初具規模。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了以輝山食品加工業為核心,以東部生態林果、中部特色種植、西部綠色稻米、北部現代養殖及遼河觀光農業帶為依託的農業發展格局。五年創建了20萬畝的綠色稻米基地,打造了12萬畝的高效農業種植區,開發了近萬畝的休閒觀光農業,全面建設沈康高速現代農業示範帶,“中國稻田畫之鄉”聲名遠揚,薰衣草莊園、採摘園等都市觀光農業發展迅速。“蒲興”禽產品、“北霸”大米獲中國馳名商標,“瀋北清水”大米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
(二)城鄉面貌大幅改觀,生態新城迅速崛起
始終堅持綠色生態標準,高起點規劃,高水平運作,大力度投入,高標準建設,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核心區建設穩步推進。按打造第三代城市典範的標準,編制了城市核心區建設規劃,嚴格按規劃全面啟動項目實施和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核心區主幹路網和景觀建設工程正紮實推進,酷貝拉青少年體驗基地、金科五星級酒店等8個重大服務業項目已全面開工,七星大廈市民服務中心、盛京醫院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市民健身中心已經竣工。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投入98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承載能力。400多公里的“九橫九縱”城鄉主幹路網建成;黃河大街跨線橋、梅江街貫通等“一橋三路”工程取得決定性進展;捷運二號線北延線建設正在實施;累計鋪設供水管線292公里,排水管線454公里,10千伏輸電線路385公里,燃氣主管線90公里。
生態水平顯著提升。投入45億元的33公里蒲河生態廊道綜合治理工程完工;遼河流域環境治理、“引遼入蒲”、“青山工程”等重大生態工程成效顯著,1.2萬畝灘地全部退耕還生態,七星濕地公園正式開放;關停污染企業81家,建成7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和9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歷史遺留的30萬噸鉻渣處置完畢。新區2011年通過了環保部生態區驗收。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累計投入7228萬元,建設農村公路56條,總里程194公里;累計投入10億元,完成了以“綠色村莊”為重點的村鎮路網、水系、綠化工程;投入3000萬元,對30餘個村屯及主要沿線開展了綜合整治工作,建成20多個典型示範村;累計發放各級惠農補貼近3億元,化解全區村級債務7500萬元,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始終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覆蓋城鄉惠民體系,民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新區更加和諧穩定。
就業創業成果突出。搭建促進就業聯盟、送崗直通車等服務平台,拓寬就業渠道,開發就業崗位7萬餘個,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以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社會保障更加有力。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2007年的35792人增加到79298人;人均養老金從2007年的847元提高到1378元;累計發放各類保障金、補助金、撫恤金1.7億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80%,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新區榮獲“國家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全國養老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人居環境全面改善。累計投入13億元,實施了中央下放煤礦棚戶區等棚改安居工程;新建村民回遷小區近300萬平方米,綜合改造老舊、棄管住宅小區170萬平方米;開設公交線路25條,公車達到454台;完善了農村供水網路,解決了6.65萬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累計拆除違章建築90萬平方米,城市環境“四化”建設在省、市考評中名列前茅。
教育事業跨越發展。投入18.8億元,提升教育教學環境。完成了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實現了校舍樓房化;引進了省實驗學校瀋北分校、市化工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大中專院校達到18所;推進了教育體制改革,被列為瀋陽市現代學校制度試點區。
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區中心醫院改造工程,引進盛京醫院和維康醫院,建成131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形成區、街道、社區(村)三位一體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新建10個文化休閒廣場,其中錫伯族文化廣場獲住建部城市雕塑金獎;文化藝術中心已投入使用,文化館、圖書館晉升國家一級館,“喜利媽媽信俗”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盛京國際演藝中心等工程建設順利實施,村屯健身器材覆蓋率達到100%。興隆台鎮先後獲得“全國錫伯族第一鎮”和“全國文化體育先進鄉鎮”稱號。
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妥善化解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圓滿完成了奧運會、十八大等關鍵節點的信訪穩定工作,連續五年進京訪登記為零,為新區的大開發、大建設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環境;大力開展了生產、交通、消防及食品、藥品等領域的專項整治活動,榮獲全省安全生產先進區;深入開展了大巡邏、大防控、打黑除害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了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平安新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四)改革創新全面深化,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始終致力於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和開放的舉措解決制約地區發展的瓶頸,為新區跨越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中組部對新區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省委、市委對新區改革創新經驗進行全面推廣。
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不斷探索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及行政效能提升工作,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工作已通過國家人社部審批。深化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事項比2007年減少了25%,審批時限從4.6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新區成為全市審批時限短、效率高的樣板區。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制定“兩化融合”實施方案,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搭建兩化融合發展促進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培育了以格微軟體、新郵通、禾豐等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連續多屆的動漫電玩博覽會和瀋陽國際手機博覽會已成為東北地區品牌展會及行業專業盛會。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已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8%。
要素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建設資金方面,創新融資模式,科學運作資本,多渠道籌集資金,國開瀋北城市發展基金成為全國三大平台之一,首期募集資金50億元;全力推進國資公司增大規模增強實力。在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方面,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清理閒置低效用地,完成掛鈎土地497公頃,盤活存量用地498公頃,供應建設用地3386公頃。新區榮獲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區、土地管理“雙保”先進區。
五年來,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累計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438件,政協提案570件,滿意率達到100%;行政權力決策、執行、監督實現三線分離,民眾訴求辦理、政務微博平台收效明顯;審計監督成效顯著,“五五”普法全面完成。同時,統計、民族、宗教、外事、人防、檔案、供銷、地方志、紅十字會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團結奮進的五年,是歷史巨變的五年,是成就輝煌的五年。瀋北新區先後獲得國家生態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動漫產業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出口示範基地、國家出口禽肉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地震安全示範區、中國名優食品產業基地、中國改革年度十佳縣區、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創新型生態區、中國十大最具吸引力城區、全國土地管理先進區、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示範區等榮譽。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依法監督、區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新區歷任黨政主要領導帶領班子成員超前謀劃、真抓實幹的結果,是全區廣大幹部民眾滿懷激情、勵精圖治、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區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奮鬥在招商、建設、穩定一線的同志們,向參與新區建設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及員工朋友,向一直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團體、駐區單位和各界人士,向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駐區解放軍指戰員和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向關注、支持瀋北新區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年初以來,區政府在省市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穩中求進、穩中求快的戰略部署,深入開展“雙進雙解雙落實”活動,經受住了嚴峻複雜經濟形勢的巨大衝擊,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平穩增長。6月份以來,按照全省企穩回升指標考核工作要求,新區紮實求進,四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企穩回升。區第二屆人大常委會在第43次會議上聽取瀋北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指標調整報告時,對新區經濟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對當前良好發展格局給予充分肯定。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儘管新區各項事業始終在科學發展的快車道上前行,仍需兼顧速度與質量,又好又快發展;二是儘管新興工業和現代服務業起步很快,總量和速度仍不足以支撐新區未來發展、不足以承擔振興瀋陽老工業基地的使命;三是創新精神、不畏艱險、埋頭苦幹的作風還應繼續發揚,乾成事的能力和決心還要繼續提高。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痛下決心,採取強力舉措,認真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五年的發展歷程可謂波瀾壯闊,展望充滿希望的美好明天,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發展局面,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歷史發展機遇,始終堅持把“二次飛躍”規劃綱要作為未來一個時期指導工作的綱領性檔案,集中力量,突破重點,紮實推進核心區和蒲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努力開創瀋北新區發展新局面。
今後五年,瀋北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提出的 “二次飛躍”為引領,以打造中心城市新都心、生態田園新都市、新興產業集聚區為目標,以蒲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為中心,以核心區打造為重點,深化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最佳化調整經濟結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切實提升生態文明,更加重視民生幸福,為全面實現“二次飛躍”、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今後五年,瀋北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
——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0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實現370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五年累計實現30億美元以上。
——產業結構顯著最佳化。到2017年,三次產業比重調整最佳化為3.5:56.5:40,建成百億產值企業10家、千億產業集群3個,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城市功能加速提升。到2017年,城市化率達到80%,瀋北核心區形象全面顯現,承載吸納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達到大中城市水平,初步建成中心城市新都心。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到2017年,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和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翻一番,成為東北科技人才集聚區和科技創新高地。
——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到2017年,核心區綠軸、“兩河”綠廊全面建成,低效落後產能基本淘汰, 綠色發展、綠色繁榮、生態文明成為全區上下共識,新區進入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行列。
——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到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5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230元,率先在瀋陽經濟區全面實現小康。
2013年重點任務
2013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年,也是全面啟動“二次飛躍”的起步年,更是瀋北新區發展轉型、提質增效的關鍵年。我們要堅定信心、統一思想、突出重點,確保2013年實現如下預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
2013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集中優勢力量推進瀋北核心區建設
把核心區建設作為新區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力推進核心區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爭取銀行貸款、創新融資形式,積極籌集建設資金,儘快啟動核心區“六縱十二橫”主幹路網及其它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實施以生態景觀軸為重點的核心區景觀綠化工程,打造具有瀋北特色的核心區。加快核心區項目建設。在加快實施政府投資項目的基礎上,以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方式,集中引進一批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加速推進核心區出形象、成規模。
(二)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緊緊圍繞項目建設工作目標,集中力量推動項目建設取得突破。狠抓招商引資。緊緊抓住全市蒲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的重大契機,加大招商力度,創新招商手段,確保全年引進單體項目100個。狠抓竣工投產。嚴格落實項目責任制,緊扣項目立項、規劃、審批等關鍵環節,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全力確保南京雨潤、益海嘉里、台灣富灃、城建溫泉、清河灣等重點項目加速建設。狠抓增資擴產。最大限度地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加快推進企業併購、上市融資,強化企業信息化能力建設,引導企業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做大規模,做大市場,轉型增效。同時,對用而不足、建而不產項目進行全面清理。
(三)大力推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把最佳化結構、轉型升級作為新區產業調整的重點方向,促進新興工業、現代服務業、都市農業協調發展。
加快發展新興工業。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著力發展食品加工、手機、光電、通航等新興產業,建成集聚能力強、帶動能力大、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集聚區。食品工業要向食品產業、生物產業延伸,重點推進輝山乳品城、生化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手機產業要著力引進國際品牌和關鍵零部件企業,繼續推進富爾美、蒙寶等牽動力大的項目落戶園區;加速推進五洲龍、希傑、海爾、蘇泊爾等重大產業項目增資擴產,加快中航風洞、西子航空、雙匯等項目建設進度,做強工業實力。
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重點推進美的商住綜合體、太湖國際二期、方特夢幻王國、香港動漫電影城等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推進酷貝拉青少年體驗基地、怪坡萬佛塔等旅遊項目竣工運營;著力辦好“百萬市民看瀋北”、瀋陽國際啤酒美食節、錫伯族民俗文化節等特色活動;大力提升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瀋陽123文化創意產業園配套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東北總部基地、聯東U谷的輻射帶動作用,加速推進台灣花園酒店、總部瑪雅島酒店、濱海國際會所等高端服務業項目及樂購、大福源等超市項目建設,加快建設綜合商貿中心,打造瀋陽蒲河生態經濟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培育壯大都市農業。依託輝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充分發揮東亞種業、台灣生物科技產業園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快可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度,實現規模集約經營;充分發揮稻田畫、愛琴谷、休閒農場等觀光農業項目的輻射作用,大力發展都市型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啟動東部休閒觀光園等多功能都市農業產業園建設;強力實施滴灌節水、澇區治理、河道治理等農田水利工程,繼續推進沈康高速現代農業示範帶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水稻全程機械化任務,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四)強力做好要素保障
要全力破解發展難題,紮實做好資金、土地等各項要素保障,激發增長活力。強化財稅金融保障,繼續深化與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以及大型國有銀行的合作,千方百計地爭取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資金支持;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收入結構,多渠道增加財政收入;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強化土地要素保障,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力爭新增年度周轉指標40公頃、完成土地整理300公頃、新增建設用地350公頃,從源頭上緩解用地緊張狀況。
(五)統籌推進城鄉建設
以全省新城新市鎮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快新城新市鎮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管理水平,總體上形成各具特色、設施完備、城鄉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加快新城新市鎮建設。繼續完善瀋北新城概念規劃並深化總體規劃、產業園區規劃、機場建設規劃,強力推進常州路、青州路、航空路等改造及綠化工程;清水台要積極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為中國種業基地建設搭好服務平台;興隆台要大力發展生態綠色和觀光休閒農業。
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全力配合省市有關部門,加快推進三、四環線,陵園街、怒江街貫通工程以及捷運2號線北延工程;強力推進園區水、電、氣配套工程建設,加快輸配電線路遷移及供電線路遷移、架設工作;積極推進黃家、財落水廠建設工程,著力實施水源地輸水管線新建工程及雲峰等小區供水管線改造工程,推進治安熱源廠、輝山熱源廠改擴建工程。
提升城鄉管理水平。搭建“全覆蓋、經常化、高水平”的綜合監管平台,整合城鄉管理資源,綜合治理城市環境,全面開展村屯聯片整治工程,打造“平面整潔、立面規範、路暢景美、文明和諧”的城鄉新風貌。
(六)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形成資源節約、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建設水平。策劃啟動中央綠地、核心區綠軸等建設工程;加快推進七星山修復、遼河灘地綠化,完成蒲河、長河綠廊景觀帶建設;實施萬泉河、九龍河、長河、左小河及引遼入蒲出口綜合治理工程;完成蒲河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及蒲北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強生產生活全過程管理,著力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加快淘汰低效落後產能,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努力實現綠色發展、綠色繁榮。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宣傳載體建設,積極開展綠色社區、綠色校園、綠色醫院等系列創建活動,大力倡導綠色消費、低碳生態,強化生態文化理念和行為養成,逐步形成節約、環保、文明的消費方式。
(七)著力改善民生
要切實辦好八大民生工程,解決好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升全區人民的幸福感。
就業工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拓展就業崗位,讓新區有就業願望的人都能就業;繼續做好產業集群與高校集群對接,確保城鄉實名制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等指標全面超額完成。
安居工程。積極推進清水煤礦棚戶區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加快新南回遷住宅建設工程,強力推進道義地區惠民、惠生公租房建設工程,解決城市低收入群體、外來大學生及務工人員的住房困難。
教育工程。加快推進教育強區創建工作,重點實施8所中國小、1所高中、3所普惠制幼稚園的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工程;調整虎石台地區基礎教育布局,加快資源整合。
便民出行工程。推進城鄉客運公交化,開通東西、南北快速公交線路和瀋北旅遊環線,及以道義為始發站、終點分別為薰衣草莊園、新城子和怪坡虎園的直達班線。
醫療衛生工程。推進盛京醫院瀋北分院、區中心醫院門診樓建設,紮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健全長效合作醫療工作制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文化體育工程。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馬剛、黃家、尹家三個文化中心建設,實施錫伯族博物館建設工程,加快推進盛京國際演藝中心等場館建設,積極爭創全國文化先進區。
社會保障工程。進一步完善失地農民保障體系,全面完成五大保險擴面任務,提高困難群體救助水平,提升參保人數,擴大受益群體。
安全穩定工程。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千方百計解決好信訪問題;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切實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強化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公共安全;健全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創建“省級平安區”。
(八)切實抓好政府自身建設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最佳化組織結構,完善部門管理制度,推進聘任制公務員試點工作,激發乾部隊伍活力。狠抓機關作風建設,繼續發揚事不避難、敢於擔當、奮勇向前的優良傳統,著力解決職責不清、推諉拖拉、責任感不強等問題,不斷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好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爭創全國法治先進區。全力推進五大系統建設,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努力建設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