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瀋陽市瀋河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瀋陽市瀋河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瀋陽市瀋河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瀋陽市瀋河區人民政府2014年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瀋陽市瀋河區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shenhe district in shenyang in 2014
  • 類別:地方法規
  • 性質:報告
  • 發布時間:2014年
2013年工作簡要回顧
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四大目標”、“六大任務”,踐行“致力民生,崇尚務實”理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統籌各項事業發展,強化惠民利民舉措,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弘揚求真務實作風,凝神聚力,開拓進取,圓滿完成了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果
科學把握髮展機遇,沉著應對風險挑戰,在巨觀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經濟轉型壓力凸顯的嚴峻形勢下,堅持項目拉動、招商推動、徵收帶動、區域聯動,加強經濟運行組織調度,經濟發展實現了逆勢上揚、穩中有升。
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43億元,同比增長11%。服務業增加值完成798億元,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102億元,增長11.5%。地方稅收收入實現92億元,增長14.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7億元,增長16.3%。實際利用外資完成7.8億美元,增長2.6%。出口總額4.74億美元,增長15%。實際到位內資142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61億元,增長1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340元,增長10.5%,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完成年度任務。
金融中心最佳化升級。《瀋陽經濟區最佳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專項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准。開發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和城市景觀規劃制定完成。瀋陽金融中心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順利組建,東北首家股權交易市場啟動運營,要素市場建設實現新的突破。引進浙商銀行等金融機構41家,安永企業諮詢公司等金融服務類機構15家,金融業成為稅收收入的重要支撐。高質量承辦中國金融論壇東北分論壇,開發區影響力持續提升。
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突出項目核心地位,完善項目推進機制,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華強商業金融中心等20個市重點項目有效推進,總投資1074億元、總建築面積1154萬平方米。香格里拉等4個酒店及商場正式運營,新增營業面積47萬平方米。金廊5號地等10個地塊成功出讓,總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總成交額39.3億元。中國黃金東北交易中心等18個共12萬平方米存量資源成功盤活。完成了凌雲、六藥等地塊占地121萬平方米的土地和房屋徵收,新啟動占地69.5萬平方米土地和房屋徵收工作。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完善招商體制,整合招商資源,強化招商力量,圍繞金融、房地產等重點產業,先後30餘次赴重點國家和地區及國內發達地區,開展地塊招商和樓宇二次招商活動,走訪企業1300餘家,洽談推進重點項目149個。規模50億元的新能源和低碳產業投資基金順利啟動,深圳創新投資基金等4個基金類重大項目即將落地。共引進現代服務業企業1760家,其中總部企業72家,世界(國內)500強及其投資企業20家,文化企業242家。
財稅運行狀態良好。堅持咬住目標不放鬆,堅定信心不動搖,看住存量穩增長,盯住增量促發展。積極培育骨幹稅源,入區庫稅收百萬元以上企業達到358戶,同比增長7.5%。全力穩定存量稅源,3355戶入區庫稅收3萬元以上稅源企業運行平穩。紮實開展綜合治稅,新增入區庫稅收2160萬元。推進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重點區域協調發展。東部功能區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開始提速,區域發展規劃通過市規委會審定。啟動國家電網“四網融合”5萬戶光纖入戶項目。與中汽零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建設東北最大的汽車後市場服務基地。我區被確定為全國智慧城區試點單位。皇城、五愛、南塔等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全面加強,麗嘉百貨等2個項目開工建設,豫瓏城等3個項目進展順利,久光百貨等2個項目開業運營。五愛購等網上交易平台正式運行,五愛市場被評為中國十大紡織專業市場,中國鞋城被評為全國十大鞋帽專業交易市場。
二、貼近需求,情系百姓,民生工程取得新進展
堅持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一切服務民眾,累計投入8.3億元,著力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民生民利持續改善。
和諧社區建設成果顯著。投入4530萬元,完成352個共737萬平方米老舊小區上水管線改造。投入1.04億元,完成134棟共80萬平方米“暖房子”工程。投入2643萬元,整修道路10萬平方米,安裝小區大門654套、單元門420扇、路燈298盞。投入1640萬元,新建12處社區公共用房和14個日間照料站。投入4324萬元,打造了以滿族文化等為主題的5個特色文化社區。開展金融保險、雄洲早餐、一鍵通等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推進社區服務社會化進程。我區作為唯一城區在全市社區工作會議上介紹經驗。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通過中期評估。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推進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開發就業崗位68978個,實名制就業32618人。安置2295名轉制企業職工,390名職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7%。我區被確定為省級創業型縣區試點區。完成養老保險統籌征繳13.45億元。改造升級助殘設施設備,完成634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啟動了1200張床位的欣享城高端養老服務項目。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292萬元。為5633戶低保戶發放救助金4688萬元,為3451戶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居民免費體檢。關注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為少數民族民眾發放肉食補貼178萬元。為720戶居民發放經適房、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287萬元。完成1716戶公租房保障任務。惠民馨苑等產權調換房竣工並交付使用。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穩步推進集團化辦學,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中考成績繼續保持全市領先。投入1.17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項目50個,新增學前教育學位810個。九中被評為省特色普通高中實驗學校。區教育實踐中心被評為全國綜合實踐活動特色學校。高質量承辦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小整改委第十六屆實驗基地會議。高標準完成十二運體育賽事保障工作。瀋河區文化體育中心開工建設。成功舉辦瀋河區第十四屆文化藝術節,開展民眾文體活動190場次。我區作為全省唯一縣區進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行列。完成1700平方米的豐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打造11個社區衛生服務特色品牌。全國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創建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劉延東副總理視察大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並給予充分肯定。
平安瀋河建設紮實推進。堅持用民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全社會調解”模式在全市推廣。建立信訪積案化解平台,創新區級領導包案接訪機制,化解信訪積案184案、上三級交辦重點案件110案,息訪率100%。圓滿完成全運會、十八屆三中全會等特殊時段穩控任務。圍繞重點行業領域、重要時間節點及重點地區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17次,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加強治安防範體系建設,破獲刑事案件3530起,命案破案率100%。我區被國家綜治委評為全市唯一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
三、夯實基礎,精細管理,環境建設取得新成效
圍繞打造美麗瀋河,提高城市建管水平,累計投入5.2億元,全面開展道路維修、綠化美化、交通管理、節能減排等工作,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城區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城區環境顯著提升。投入1.3億元,完成瀋陽路、中街路、北通天街廣場等皇城地區綜合改造。配合市里完成了市府廣場和北站南廣場整體改造。投入1.75億元,完成團結路、長青街等34條共68萬平方米道路改造。投入2638萬元,完成重點街路排水管線翻建和8645座排水檢查井防護網安裝。投入2655萬元,完成369棟共130萬平方米重點街路樓體清潔粉飾。投入4835萬元,完成北站路等重點街路、渾河瀋河段等水系及公園、綠地夜景燈飾亮化。投入1820萬元,改造太清宮等23塊共6.4萬平方米綠地,對建院街等32條街路行道樹進行補植。
城市管理日益規範。投入2100萬元,集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清理取締廣昌路、泉園小區等違規占道市場33處,新建和改造農貿市場15處。拆除各類違建1300餘處、違規廣告牌匾1.2萬平方米。清理小區內雜物1.8萬處、垃圾殘土2萬餘車,人居環境有效提升。強化北站、皇城、五愛、南塔等區域交通整治,重新施劃停車泊位10410個,新增停車泊位4050個,動靜態交通有所改觀。順利完成省級衛生城區創建和省環境“四化”達標任務。
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完成惠天熱電等10個單位共29台燃煤鍋爐脫硫、熱源替代和高效除塵器改造工程。減排二氧化硫763噸、氮氧化物93噸,超額完成污染減排任務。投入1500萬元,推進滿堂河污水截流及濕地改造。開展專項環境監察執法,完成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監測任務。全區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9%,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1%。多福社區低碳生活展示館成為全市首家社區環保教育基地。
四、改進作風,真抓實幹,自身建設取得新進步
堅持把改進作風、真抓實幹當作政治責任、精神追求和工作習慣,教育和引導廣大幹部職工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推動工作有效落實。
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牢固樹立依法行政意識,自覺接受區人大法律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承辦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374件,其中區人大代表建議211件,區政協提案119件,省市建議提案44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9.7%。向區人大專題報告和匯報工作10次、落實反饋報告5次,接受人大和政協視察14次。堅持依法行政,規範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拓展法律援助遠程服務,受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936件,滿意率100%。推進“六五”普法工作,我區被評為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設示範基地。
政務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加強政務公開建設,網上公開信息1.4萬餘條,保障了民眾的知情權。承接省市下放經濟管理許可權49項,清理規範行政職權11類,150項審批事項全部進廳。搭建數字績效信息管理平台,實現績效管理即時考核督辦。整合4350個視頻監控點位,實現視頻資源效能最大化。依託96125民生訴求服務熱線,受理民眾訴求10.8萬件,結案率99%。大力整治不良風氣,深入開展民主評議基層站所活動,行風政風建設水平穩步提升。
廉潔政府建設不斷加強。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肅整治“四風”,嚴格執行黨政主要領導“四不直接分管”等制度,全面清理整改機關辦公用房。完成了區本級預算執行、61個地塊徵收資金等審計工作,接受上級部門對我區經費使用、政府性債務等方面的審計。清查國有房產153萬平方米,國有資產管理更加規範。厲行勤儉節約,“三公”經費同比下降34.2%。
此外,涉農、檔案、人防、宗教、兵役、雙擁、慈善、人口計生、紅十字會和婦女兒童等工作均實現了穩步發展。
一年來,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解放思想,把握大局,搶抓機遇,超前謀劃,才能不斷創造發展新優勢;只有牢牢把握第一要務,穩中求進,穩中求好,穩中提質,才能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只有把民眾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為民利民惠民,真心實意為民眾辦實事解難題,才能開創和諧城區建設新局面;只有直面挑戰,敢於亮劍,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才能推動城市建管工作取得新成效;只有開拓創新,敢為人先,勇於擔當,埋頭苦幹,才能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發展。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艱辛歷歷在目,一年來的耕耘收穫頗豐。這其中,凝聚了全區廣大幹部職工的智慧和汗水,彰顯了瀋河人民敢打善拼的激情和勇氣,詮釋了“以人和興瀋河”的光榮與夢想。在這裡,我代表區政府,向一直以來與我們並肩攜手、攻艱克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和全區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衷心地感謝並致以崇高地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需要正視存在的現實問題。一是新增稅源不足,項目支撐乏力,徵收進展緩慢,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還需不斷地改革創新。二是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城市建管水平,還需付出更多艱辛和努力。三是推進東部區域開發建設,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提高區域發展水平,還需加大工作力度。四是應對經濟轉型、社會變革時期各種複雜社會矛盾,確保社會和諧穩定,還需拿出治本之策。五是完善推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進工作作風、提升軟環境建設水平,還需更強有力的措施。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不推卸、不迴避、不畏難,研究具體辦法,認真加以解決。
2014年主要工作任務
2014年,世界經濟將延續緩慢復甦態勢,我國經濟運行仍存在下行壓力,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依然繁重而艱巨。但從區域發展環境看,我們也擁有著難得機遇:一是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瀋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和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的深入實施,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將日益加快,我們將步入難得的機遇疊加期。二是隨著最佳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將獲得諸多先行先試權,擁有得天獨厚的體制和政策優勢,進而增強我區對瀋陽經濟區乃至東北地區的金融輻射能力和引領示範作用。三是隨著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一系列惠民利民舉措的出台,將持續鞏固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營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環境。四是隨著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實施,將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凝聚各方力量,助推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基於此,明年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區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部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區文化品位,強化城市建設管理,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謀求新突破,再鑄新輝煌。
總的工作原則是: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堅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投入、辦實事、解民憂;堅定不移地加強城區建設和管理,強內涵、樹形象、創品牌;堅定不移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抓源頭、強防控、治根本;堅定不移地革除體制機制弊端,動刀子、啃骨頭、去頑症;堅定不移地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轉作風、優環境、強服務。
總的目標安排是: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9%,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地方稅收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到位內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總額與上年持平,確保主要經濟指標不低於全市增長水平、不低於市內五區平均增長水平。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一切為了經濟發展,一切服從經濟發展,一切服務經濟發展,強基礎、轉方式、調結構,穩存量、促增量、提質量。
突出項目核心地位。發揮項目引領帶動作用,強化項目策劃包裝,完善基礎項目庫,加強精細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管理。抓實“雙進雙解”、“兩包四聯繫”工作,建立順暢高效的服務體系,加強統籌調度,及時解決矛盾問題,確保佳程商務大廈等13個市重點項目開復工建設,寶能環球金融中心等16個項目達到形象進度,夏宮城市廣場等5個項目竣工運營。做好土地儲備和低效用地試點工作。啟動高官台等12個地塊占地240萬平方米土地和房屋徵收,為項目落地創造條件。
抓住招商關鍵環節。拓展招商領域,強化宣傳推介,圍繞高端產業、重點國家和地區,開展全員招商、定點招商、節會招商、以商招商,確保熱鬧路北2號等地塊成功出讓,中國人壽大廈等20個共15萬平方米存量樓宇儘快盤活。開展樓宇二次招商,加快現代服務業企業引進步伐,重點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公司總部企業以及世界(國內)500強及其投資企業。
強化財稅科學管理。積極培植和涵養稅源,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不斷最佳化稅源結構,提高骨幹稅源貢獻率。完善屬地經濟負責制,落實穩存量、促增量激勵政策,實現增量稅收新突破。狠抓稅收征管,做好企業欠稅清繳及異地納稅企業清理,確保稅收及時足額入庫。按照有保有壓原則,強化財政預算剛性約束,控制一般性支出和專項資金使用。注重開源節流,推行惠民財政,讓民眾更好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落實區域帶動戰略。舉全區之力推進東部功能區大開發、大建設、大提升。抓住創建國家智慧城區和申報省低碳經濟示範區契機,全面開展智慧金融、智慧商務、智慧管理、智慧社區等系列創建活動。加快管網、道路、供熱等基礎設施改造。強化跟蹤服務,促進汽車零部件商貿綜合體等項目開工建設。推進房屋徵收和土地整理工作,努力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拓寬融資渠道,搭建融資平台,破解資金瓶頸。完善管理體制,爭取省市政策支持。推動皇城、五愛、南塔功能區加快發展。挖掘皇城地區歷史文化資源,推進特色旅遊業發展,恢復盛京廟會、四平燈會等節慶活動,積極發展“夜經濟”,打造東北靚麗名片。完善五愛、南塔地區發展規劃並儘快啟動實施。健全市場功能,調整產業結構,豐富經營業態,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產業,提升綜合競爭力。
二、推進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加快東北區域金融中心建設
堅持以服務東北振興和瀋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牢牢把握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機遇,加強金融體系建設,完善資本要素配置,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
推進最佳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按照《最佳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專項方案》要求,完善規劃設計並儘快組織實施。啟動金融市場、融資等9個方面改革試驗。推進與金融中心建設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建立管理諮詢理事會,健全各類行業協會組織,構建“市級區管”運行模式。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加快高端樓宇建設。
加速金融機構聚集。引進銀行、證券等傳統金融企業和融資租賃、基金等新型金融機構,吸引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法人單位和全國性金融總部入駐開發區。籌建裝備製造業銀行,組建各類投融資機構,加快引進各類投資基金。鼓勵金融機構建立服務平台和後援服務基地,拓展金融外包服務產業鏈。確保引進金融中介機構100家以上,各類公司總部75家以上。
強化金融要素市場建設。做大做強遼寧股權交易中心等金融要素市場,引進貴金屬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專業市場,發展電子商務和網際網路金融業,確保引進金融要素市場5家以上。發揮安永、畢馬威等中介服務機構優勢,吸引世界知名企業落戶開發區。加快引導企業上市進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完善政策支持體系,設立金融創新基金,落實促進金融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市場,支持各類金融主體開展創新實踐。建立與省市金融辦和“一行三局”協調聯動機制,力爭推出15項金融改革創新事項。加強與新華社等機構合作,打造金融中心信息服務平台,發布金融“瀋陽指數”,提升金融中心影響力。完善金融徵信體系,搭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徵信平台。健全金融司法運轉機制,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三、落實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在更高層面、用更高標準提升民生工作水平,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項目化運作,系統化推進,努力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倡導以鄰為伴、與鄰為善,推進幸福社區建設。全面完成416個892萬平方米老舊小區上水管線改造。推進社區公共用房標準化建設,力爭12處社區公共用房全部達標。繼續打造以曲苑文化等為特色的文化社區。加快保障型物業管理自治化、社會化和市場化進程,確保小區路平、草綠、燈亮、門嚴。強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做好社區換屆選舉工作,提升社區自治水平。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開展社區特色服務,完善“15分鐘便民服務圈”功能。培育壯大社會組織,爭創省社會組織示範城區和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
推動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穩妥推進集團化辦學,加快公辦幼稚園建設,新增學前教育學位850個。設立獨立的社區教育學院,推動社區教育和終身教育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名師、名校和名校長培育工程。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確保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中期評估。更新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探索醫務人員引進和培養機制,完善重點家庭醫生包戶簽約等服務舉措,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確保通過全國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驗收。在此基礎上將工作著力點向東部傾斜,新建、改擴建校舍項目5個,引入優質學校3所、優質幼稚園1所;加快文化體育中心項目建設,打造2個規模超千平基層文化活動陣地;創新衛生服務特色品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專業功能,實現全區社會事業高度融合、均衡發展。
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三大體系建設。開發政策扶持性崗位,籌建創業孵化基地,打造2條創業示範街,推介100個創業項目。強化養老保險征繳,實現應保盡保。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健全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居家養老模式,加快養老中心建設,推進老齡事業發展。健全區、街、社區三級救助平台,完善社會綜合救助管理模式。推進舊城區改造和產權調換房建設。做好廉租房分配、管理及廉租補貼審核發放。
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完善“全社會調解”模式,提高源頭預防和化解信訪問題能力。暢通民眾訴求、利益和權益保障渠道,健全接訪下訪包案工作機制,實施信訪積案“銷號工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消防、交通、食品、建築工地等安全專項執法檢查,杜絕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啟動國際安全社區現場評定申報,確保8個街道通過全國安全社區複評。構建平安警務新機制,打擊侵財類、食藥品類等違法犯罪活動,鞏固國家級平安區建設成果。
四、打造一流城區環境,建設生態宜居家園
堅持把城市建設與管理作為系統工程長抓不懈,統籌協調、科學組織、務求實效,講品質、樹形象、創品牌,努力打造天藍、水碧、居安、行暢美麗瀋河。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6億元,高質量完成馬宋公路拓寬、榆樹屯等38萬平方米破損道路整修工程。推進基礎設施改造,對222個老舊小區道路和排水設施進行維護,清掃32萬米排水管線。全面啟動萬柳塘、體育公園等4個公園綜合改造工程。開展滿堂河沿線環境整治。推進綠化亮化工程,對惠工街等5條街路實施夜景亮化,對塔東園等9塊綠地進行景觀提升,對方家欄路等8條重點街路進行行道樹補植。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綜合治理,完善體制機制,推進城區管理常規、常態、長效化建設。加大全區特別是東部區域控違拆違力度,加快退路進廳步伐,逐步取締違規占道市場和違規廣告牌匾。提高街路掃保機械化水平,對南塔等重點區域34條街路實施精品化掃保。加強老舊小區環境管理,提高對道路和排水的應急搶修能力。推進中街、五愛等重點區域動靜態交通整治,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持續改善交通環境。
最佳化城區生態環境。深入實施“藍天工程”,加快瀋陽北站等大型燃煤鍋爐房清潔能源改造,推進燃煤小鍋爐關停並轉工作。完成新北電廠脫硝改造,更新惠天熱電等重點排污單位環保設施。強化環保執法監管,確保完成污染減排市控目標、重點污染單位達標排放、危險廢物全部集中處置。推進“綠色生態標兵”單位創建工作。
五、破解制約發展瓶頸,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穿治區理政各個環節,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要求,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推進各個領域改革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
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區直部門、功能區和街道職責權屬,消除工作盲區。加強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特殊人才引進機制。按照上級部署,適時啟動政府機構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對機構編制實施動態管理,合理調整機構和人員編制,控制財政供養人口增長,減輕財政負擔。
抓好工作機制創新。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內涵建設,強化示範引領,塑造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瀋河模式。加快全國社區管理與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探索社區管理新模式。完善督查和績效考評管理體制,確保簡單、管用、好使。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探索建立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體制機制。
整合最佳化行政資源。完善政務服務中心功能,確保所有審批事項進廳辦理。深入研究簡政放權工作,推進涉及民生的審批事權下放,實現區直部門與街道辦事處並聯審批。完善公共服務中心功能,將所有民生事項納入中心管理,實現功能、任務、責任和制度全覆蓋。整合衛生服務資源,建立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採購中心)功能,構建陽光交易平台,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資源效益最大化。
六、弘揚求真務實作風,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完善制度監督體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建設法治政府。牢固樹立依法行政理念,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諮詢、風險評估和集體討論決定的政府決策程式,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加強廉政監察、效能監察、行政監察和執法檢查,切實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建設誠信政府。擴大政務公開範圍,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堅持按程式辦事、按原則辦事、按制度辦事,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習氣。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工作站作用,暢通政府和民眾互動渠道,自覺接受民眾監督,重民意、踐承諾、守信用。
建設服務政府。精簡會議檔案,改進文風會風。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完善快速審批機制,構建“批管分離”工作模式。簡化審批程式,減少辦事環節,開展標準化服務。強化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民主評議行風政風活動。堅決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集資、亂攤派等行為,提高軟環境建設水平。
建設廉潔政府。加強懲防體系建設,認真貫徹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加快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開展預算執行、經濟責任和民生工程審計,確保財政資金髮揮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強化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意識,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嚴肅查辦違法違紀行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從嚴控制“三公”經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