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天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尋常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對天長經濟的衝擊,我們在中共天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以“三個堅持、三個確保”為主線,以縱深推進“三大工程”建設為重點,積極搶抓國家和省新一輪擴內需政策機遇,認真落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一系列措施,沉著應對、頑強拼搏、克難奮進、真抓實幹,繼續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勢頭。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工業總產值 260 億元,增長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21%;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增長41%;財政收入12.2億元,增長26%;外貿進出口總額3.3億美元,下降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億元,增長20%;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5000元,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增長11%;人口自然增長率3.97‰;萬元GDP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達到上級要求的減排指標。除外貿進出口總額有所下降外,其餘各項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三年倍增”五項指標均超額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天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發文單位:長市人民政府
  • 發文時間:2010年1月17日
  • 實行時間:2010年1月17日
  • 市長: 楊東坡
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工作回顧,2010年政府工作安排,

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1月17日在天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楊東坡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一)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力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把應對危機保增長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出台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了市級領導和部門負責人聯繫幫扶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制度,加快了產業升級和企業創新,促進了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5億元,增長17%;新增億元企業6家,總數達38家;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高新技術產品13項;新增民營科技企業6家,總數達91家;完成了太陽能光伏、電子元器件、機械(汽車)和秦欄、銅城、楊村3個省級產業集群鎮的產業發展規劃編制,被省政府認定為產業集群優勢縣。落實了增值稅轉型、企業購置國產設備抵免所得稅、下調所得稅率、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等稅收優惠政策,全年共減免企業稅收1.07億元。搶抓國家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機遇,加強了銀政企合作,通過城投這一平台,從各金融機構融入市政建設資金7.9億元,從省開行和南京進出口銀行融入企業專項貸款2.7億元;建立了市本級1000萬元的企業間隙周轉資金;引進了全省最大的民營擔保公司海匯集團在天長設立分支機構,全年通過省擔保集團、滁州擔保、天振擔保和海匯擔保共為企業擔保融資8億多元;組建了註冊資本5000萬元的千秋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並於去年底前增資擴股至1億元;徽商銀行天長支行正式開業;年末市內金融機構各項貸款較年初增加17.9億元,加上從市外金融機構的貸款,年度實際新增貸款超20億元,位居全省縣級首位。
強力推進建設用地置換,全年共申報建設用地置換項目16個批次8818畝,獲批實施10個批次,已爭取到可用指標超過5500畝,有效緩解了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用地緊張的壓力。開展了水稻產業提升、小麥高產攻關、油菜高產創建“三大行動”,加快了農業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和土地流轉,兌現了各項惠農、扶農、強農政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全年糧食總產68.9萬噸,同比增加1.3萬噸;油料產量2.4萬噸,與上年持平;肉類、禽蛋、水產總量分別達到3萬噸、2萬噸、5.6萬噸,均比上年有所增長;獲批3個國家A級綠色食品品牌,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品牌7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01家,訂單農業增加到50萬畝;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64萬畝,總面積達到5.05萬畝;興修水利415萬方;完成成片造林10400畝,設立了上泊湖生態林網保護區;建立了8000噸地方糧食儲備。進一步深化了市屬工商企業改制,完成了天酒酒業、航運公司、蔬菜公司、汊澗物資公司、楊村供銷社等8家企業改制,並結合“兩河”改造,實施了二輕公司、飲料廠等6家經委系統企業打包改制和外貿商場、土產公司、回收公司等企業改制;穩步推進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開展了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活動,推進了萬村千鄉、新網等市場工程建設。出台了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激勵政策,舉辦了首屆房產展示促銷會,房地產市場顯著回升,全年新開工房地產項目19個,累計開發面積達64.9萬平方米,完成投資7億元。調整了出口產品結構,開拓了新興出口市場,新增出口實績企業29家,進出口總額雖比上年有所下降,但總體遠好於全國全省形勢,連續九年在全省縣級位居第一。
(二)搶抓新一輪擴內需機遇,全力抓投入上項目增後勁。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為主題,積極謀劃編報了一大批項目,全年累計實施各類施工項目539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36個。爭取到的4批102個新增中央投資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資3.4億元,竣工項目75個;38個列入省政府“861”行動計畫項目完成投資16.5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27%。重點加快了150項工業新上技改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3.2億元,增長44%,其中天大集團投資近10億元的年產30萬噸抗腐蝕石油管材、天康集團投資5億元的數字通信電纜和風能發電、金佩集團投資2.5億元的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技術改造、重啤天島投資1.8億元年產20萬噸啤酒、天馬集團投資1.86億元的大功率變頻電機、安徽電纜投資2億元的K3核電纜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新開工建設了交通、電力、水利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近9000萬元的天冶路改擴建工程全線貫通,投資4000多萬元完成了194.6公里村村通道路建設,投資2700萬元實施了喬田-湖濱、大通-平安、新街-石樑3條縣道改造工程,投資380萬元完成了12座橋、渡改造,投資700萬元建成了4個農村客運站;投資1.4億元的220KV千秋變電站和投資3200萬元的關塘110KV變電站已建成投運,並啟動了釜山500KV變電站項目選址等前期工作,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新農村B類電氣化縣;投資1.1億元完成了焦澗水庫和19座小型水庫加固及銅龍河、楊村河窪地治理等36處續建水利工程,投資2.1億元實施了釜山等5座中型水庫和劉跳等8座小型水庫加固工程,投資4563萬元完成了36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舉辦了項目建設突擊月活動,集中開工建設了總投資達16億元的26個重點工業和城建項目;圍繞與央企合作,謀劃編制了11個央企對接項目,其中2個獨立簽約項目、1個與滁州市打包項目已成功簽約,累計總投資26.5億元。
(三)全面掀起大建設熱潮,城鎮面貌顯著改觀。開展了城市空間發展研究,為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奠定了基礎;編制了老城區6平方公里、千秋大道以南區域路網規劃、北城區發展規劃以及商業網點、環衛設施、給排水、人防工程建設等一批專項規劃;完成了城北、城東、園林路入口初步景觀規劃、商務中心南廣場景觀概念規劃和14個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實施了總投資近15億元的34個重點城建項目,其中投資9.2億元的千秋大道、廣陵東西路、炳輝東路、仁和南路、萬壽南路、新河南路、同心南路等17條道路部分已開工建設;投資5000多萬元的葒草湖濕地公園以及投資3.2億元的“兩河”景觀改造及安置房、黨校遷建、南市區國小、體育中心二期5個BT打包項目相繼動工建設;投入7278萬元完成了東市區一期征地和配套工程建設,基本完成了南市區一期拆遷安置和二期征地工作;投資1.2億元的南市區商務中心大樓和市民北廣場,投資2.5億元的天潤城家居生活廣場一期,投資2500萬元的白塔河新港口,投資1200多萬元的新北門大橋,投資1200萬元的職教大道等工程建成投運;投資4400萬元對天康大道、二鳳南路、石樑路、仁和路等路網實施改造,投資400萬元完成了廣陵西路排澇站等城市防洪設施建設,投資200萬元完成了南外街巷道、千秋二巷等背街小巷改造;龍通五星級大酒店、龍通草廟山休閒度假村、馳宇四星級酒店和天發購物廣場一期等一批商服項目及人武部搬遷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全年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累計達到9.1億元,城市建成區面積已擴大到27平方公里。成立了園林綠化管理處和市政工程管養處,開展了新一輪市區綠化養護和花草栽植;新增了1條公交線路,實現了市區公交全覆蓋;加大了違法建設查處力度,全年拆除違法建設面積8334平方米,整治非法客運出租、超載超限、砂石車拋灑遺漏等行為取得初步成效。出台了促進銅城、秦欄、汊澗、楊村4個擴權強鎮試點鎮加快發展的實施方案,在試點鎮組建了綜合執法分局和規劃建設分局,第一批11個市直部門的20多項許可權已授權下放;圍繞“豐樂杯”城鎮建設競賽活動,開展了文明縣城、文明鎮村和各級文明創建活動,鞏固了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出台了《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獎代補暫行辦法》,整合了上級扶持和我市安排的獎補資金1300多萬元,支持了新農村集中居住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由點向面上鋪開。到去年底,有128箇中心村開工建設,建成8000多戶,2萬多農民入住新居。
(四)強力推進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取得重要突破。投入2億元實施了經濟開發區二期4平方公里路網配套、安置樓建設,經濟開發區一、二期控規內“七縱四橫”路網全面形成。秦欄工業園被省政府批准籌建省級開發區,秦欄、銅城、汊澗、楊村等4個特色園區投入8000多萬元擴建路網、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充分利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加快推進了張鋪、金集、永豐、仁和、大通、冶山、天長街道等10個鎮(街)工業集中區建設,新批了大通、楊村2個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全市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總數達到4個。出台了《鎮(街)辦工業園(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獎補辦法》,市財政下撥了2000萬元的獎補資金,加快了鎮(街)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園區建成區總面積近25平方公里,入園企業400多家,其中300多家建成投產,“兩區多園”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克服了金融危機對招商引資帶來的不利影響,組建了12個駐外招商分局,選聘了20位政府招商顧問,開展了“春季攻勢”、“百日攻堅”等一系列招商活動,重點依託園區平台,圍繞九大主導產業前延後伸,加大了產業招商力度,全年新引進外來投資項目286個,協定利用市外資金9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6億元,比上年增長48%,利用省外資金和境外資金雙雙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進縣。在大企業、大項目的招商上取得重要進展,全年共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6個。世界500強企業ABB集團、國內知名的蘇寧電器落戶天長,ABB在天長建立的儀器儀表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運,深圳安鴻實業投資1億元的數字衛星接收設備,谷豐糧油投資1億元的麵粉加工,信田機械投資1億元的汽車零部件,馬鞍山東升公司與天馬集團共同投資3.68億元的年產15萬噸特種鑄鋼件等項目已開工建設;廣東中山客商擬投資10億元在市開發區打造LED綠色照明產業園項目已成功簽約。
(五)加大民生工程實施力度,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組織實施了省安排的28項、滁州市4項和我市2項共34項民生工程,當年投入資金2.76億元,其中地方配套6616.8萬元全部到位。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完成了提標擴面工作,享受農村低保家庭7838戶、15982人,發放低保金1148.4萬元;農村“五保戶”供養人數達2638人,集中供養率達45%;對1139戶城鄉特困家庭實施了醫療救助,發放救助資金250.5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參合率達100%,全年支出合作醫療基金5130萬元,補償36.7萬人次;按照“三年任務一年建成”的要求,提前完成了原定2009-2011年建設的99個村衛生室;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10933人,超額完成滁州市下達任務,支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基金1023.2萬元,補償5277人次;為4865名重度殘疾人發放了生活救助資金323萬元,完成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250例;下撥城鄉義務教育保障經費2718.3萬元,資助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031名、資助資金279.8萬元;2.5萬平方米廉租住房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此外,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農村沼氣建設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農家書屋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省、滁州市實施的其他各項民生工程均已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我市實施的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市內公車、農民購買插秧機給予補貼的2項民生工程也已落實到位。統籌推進了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提高了城市低保標準,享受城市低保家庭4737戶、12475人,發放低保金1747萬元。廣泛開展了就業服務、就業援助活動和殘疾人千元就業工程,新增就業崗位7000個,就業人數3782人;進一步擴大了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五項保險的社會保障覆蓋範圍,全年徵集社會保險費2.8億元;加大了企業用工專項執法和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力度;落實了減輕困難企業負擔政策,申報了19家參保困難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穩步推進了創新型城市建設,新增滁州市級創新示範企業8家、示範鎮2家;投資1150萬元的創業服務中心三期工程已經完工;全年專利申請量突破400件,被列為全國首批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市。高考本科達線率連續9年蟬聯滁州市各縣市區第一;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完成了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基本完成了30%的中國小校舍加固改造三年目標任務;出台了《天長市教師流動與錄用管理辦法》,啟動了南市區國中和國小建設,炳輝中學被批准為省級示範高中;統籌教育資源,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榮獲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稱號,並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均衡教育發展督導評估試點縣。開展了全國文物普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抗大八分校紀念館被列入國家免費開放場館;啟動了新圖書館、檔案館大樓建設,老圖書館樓動工修繕;開展了賭博遊戲機專項整治行動,集中銷毀賭博遊戲機1500多台,加大了“黑網咖”和違規網咖查處力度,淨化了文化市場,繼續保留全國文化模範市稱號。
建成了市中醫院12層住院部大樓,改造了中醫院舊住院樓,完成了市人民醫院門診大樓主體工程;出台了醫改總體方案和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按上級要求重新組建了14個鎮衛生院和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有序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核編、崗位設定、競聘上崗、分流安置等工作。始終保持計生工作高壓態勢,突出抓好“兩非”案件查處、社會撫養費徵收和流動人口計生“雙向管理”,全年查處“兩非”案件39起,徵收社會撫養費356萬元;進一步完善了“村(居)為主”工作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穩定了低生育水平。
加強了基層統計隊伍建設,配備了基層首席統計員。完成了工商系統辦管脫鉤,市場移交平穩過渡。紮實推進了和諧天長建設。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仁和鎮南尖回民村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強化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了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快了公安“三基”工程建設,20座新建所隊辦公樓全面竣工。繼續實施了“五五”普法,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和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健康發展。紮實開展了信訪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和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加大了重信重訪和疑難複雜信訪問題的整治,信訪秩序進一步好轉。
深入開展了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嚴格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細化了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加強了產品質量監督管理,規範整治了醫療、食品、藥品、農資等市場秩序,落實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各項防控措施,確保了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廣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獻愛心和送溫暖活動,全年共發放資助貧困生資金241.6萬元,“兩節”送溫暖資金290萬元。建立了城鎮飲用水定期採樣送檢、定期公布質量制度,加大了對供水企業監督管理,保障了城鄉居民用水安全。人防工作、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積極推進,婦女兒童、老年人權益得到保障,民政優撫、殯葬改革、檔案、地震、氣象、外事僑務、科普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六)強化政府自身建設,機關效能進一步提升。始終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執行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和決議,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全年共辦理市人大議案1件、代表意見建議47件,政協委員提案75件,建議和提案答辦率為100%。深入開展了第二、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對政府黨組徵求到的7個方面25條意見進行了任務分解和及時整改,提升了政府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啟動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為進一步最佳化政府部門組織結構創造了有利條件。加快了市、鎮、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設立了14個鎮級行政服務中心和184個村級便民代理點;完成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升級改造,實施了“四大平台”建設,推進了“兩集中、兩到位”,31個部門206項審批及服務項目全部進駐行政服務中心統一辦理,辦件量大幅度提高。積極推行了陽光政務,全市45家具有行政管理、服務和行政執法職能的單位通過電視、《今日天長》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深入推進了機關效能建設,強化了效能督查,協調解決了監測點企業反映的問題46個。開展了涉企收費項目清理,共取消收費項目34項,降低收費標準17項。推進了“小金庫”專項治理。出台了機關事業單位辦公用房管理規定,有效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啟動了全市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工作,全面清理了機關、事業單位借用人員296人、吃“空餉”人員343人,每年節約財政資金達400多萬元。深化了“人民滿意基層站所”創建活動,提高了基層站所服務效能。認真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開展了反腐倡廉主題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動,強化了行政問責和責任追究,嚴肅查處了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全年立案78件,給予處分74人。突出加強了項目跟蹤審計、效益審計和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有效發揮了審計監督職能。堅持政府重點工作“每周一安排,半月一調度一通報”制度,提高了重點工作、中心工作和重大工程的推進速度,增強了政府工作的執行力和落實力。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深、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日趨加大的不利形勢下,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攻堅克難,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取得了新的成績。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付出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天長的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天長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許多困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值得重視的問題,政府自身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發展速度仍不夠快;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層次不高,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優勢不夠明顯,大項目、大企業的招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問題仍然突出,影響著園區擴張、城市建設、企業發展、項目落地和新的經濟成長點的快速形成;城鎮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欠賬較多,建設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少數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還存在著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2010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實現“五年翻兩番”目標的關鍵之年。縱觀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今年既是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的一年,也是經濟環境更加複雜多變的一年。從國際發展來看,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進一步加速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和產業資本全球轉移,同時,美國、日本、歐元區世界三大經濟體經濟回升跡象明顯,國際需求明顯增強,為我們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但金融危機餘波未盡,國際市場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將仍趨疲軟,加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從國內發展來看,中央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將圍繞轉變發展方式,在財稅、金融、外貿、投資等方面繼續推出諸多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促轉變的政策舉措,為我們戰勝困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同時,中央強調要從“保增長”轉向“調結構”,實行“五個更加注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又預示著國內經濟環境將出現保中有壓、外松內緊、前松後緊的趨勢。從區域經濟發展來看,國家已頒布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今年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也將正式啟動;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隨著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的倒逼,加之受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制約,其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加速轉移已成必然趨勢,這將更加有利於我們率先承接轉移,並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參與區域經濟的分工和協作。從我們自身發展來看,經過三十年來的改革發展和市場洗禮,我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綜合實力和良好的物質基礎,湧現出了一大批中小企業和企業家群體,形成了獨具天長特色的經濟優勢,為我市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和不竭動力。我們一定要從經濟形勢的準確把握中堅定發展信心,從中央保增長、促轉變的決策部署中變中求機,超前謀劃,立足於搶,立足於爭,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為迎接新一輪經濟復甦、承接產業轉移做好充分準備,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贏得發展先機。
基於此,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的總體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五年翻兩番”奮鬥目標,加快主導產業、園區經濟和城鎮建設的全面升級,縱深推進“三大工程”和各項社會建設,著力調結構上項目增後勁穩增長,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141億元,增長15%;工業增加值79億元,增長21%;財政收入15.3億元,增長25%;固定資產投資122億元,增長33%;外貿進出口總額3.8億美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億元,增長21%;城鎮在崗職工年均工資2750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7100元,增長11%。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求,我們將著重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進產業升級,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
——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圍繞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完善扶優扶強的政策措施,著力在項目用地、資金投放、財政支持等方面加大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全年新增10億元企業2家、億元企業5家,爭取儀表光電纜產值超80億元,特種鋼管、電子產值分別超60億元。重點推進天大年產100萬噸石油管材、ABB儀器儀表生產基地、金佩集團建設中國最大內燃機缸蓋生產基地、重啤天島年產20萬噸啤酒、天馬大功率變頻電機和特種鑄鋼件、安鴻數字衛星接收設備等一批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建設,爭取全年完成技改項目150項以上,技改投入40-45億元。積極爭取出口企業獎勵扶助資金和政策性貸款,引導出口企業調整結構,拓展國內市場和國際新興市場,推進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重點支持天康集團動力鋰電池、風能發電設備,秦欄太陽能電池板封裝和冷光源、無極燈等項目建設,抓緊編制LED產業發展規劃,全力打造開發區LED綠色照明產業園。加快企業創新平台建設,爭取新設立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中心3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民營科技企業6家。爭取滁州海關在天長設立辦事機構,充分發揮已建成的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駐天長辦事處和即將建成的省級電線電纜檢測中心的服務功能,構建為企業服務的完備體系。充分發揮各類商會、協會在規範企業發展中的自律作用,不斷提高企業組織化程度。積極實施品牌培育和質量提升工程,爭取全年創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5件、省級名牌產品4個。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圍繞滁州打造“百億糧倉”,加快實施國家糧食豐產工程、新一輪農業部標準良田、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續建、農業綜合開發、世行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等一批農業項目,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爭取年內建成1個10萬畝的小麥現代農業示範區。大力促進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爭取土地流轉面積達10萬畝,100畝以上的大戶100家以上,重點扶持流轉面積2000畝以上的大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引導大戶、專業合作社與農業龍頭企業對接,支持天葉食品3萬平方米大棚養鴨基地、大通1000畝大棚蔬菜基地、永豐SPF生物製品等項目建設,啟動芡實批發市場建設,爭取新增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滁州市級5家。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重點發展土地流轉合作社、農事服務合作社,促其儘快做大做強。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作用,加大農產品種養殖各環節的監控,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繼續實施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戰略,加強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建設,爭取新增綠色食品品牌3-5個。依託池杉林木良種基地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項目,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和生態林業。繼續實施農村能源國債項目,建設“一池三改”示範戶2400戶。開展新型農民培訓、科技入戶工程,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和農技推廣,著力培養現代農民。加快自動氣象站建設,增強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嚴格動植物防疫措施,嚴防重大動植物疫病發生。落實農機補貼政策,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完善農機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增強傳統服務業發展活力,重點推進商務、供銷、糧食、農業、經委、交通等系統的企業改制,爭取上半年完成經委系統6家企業打包改制,到年底基本完成商務、交通、農業系統企業改制和半數以上供銷系統企業改制任務。圍繞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大力發展與之相配套的倉儲、物流、信息、中介、金融保險等各類生產性服務業,開工建設開發區倉儲物流中心、汊澗糧食產業園,支持益民工貿等物流企業發展。加快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爭取天發購物廣場、龍通五星級酒店、馳宇四星級酒店上半年建成投運,並完成市區定點屠宰廠新廠建設。積極發展體育健身、休閒娛樂、教育培訓、家政服務、老年公寓等新興服務業。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啟動永豐胭脂湖文化產業園和旅遊服務區的項目規劃及招商,大力發展龍崗抗大八分校紅色旅遊及農家樂休閒旅遊。繼續落實鼓勵市區高層建築和配套設施發展的優惠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幫助重點監控企業提升技術裝備,淘汰落後產能,發展清潔生產,全年萬元GDP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達到減排指標。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環境準入,加強新建項目環保監管,嚴格控制新增排污總量。加強環境監測站建設,加大對重點污染源、噪聲等環境監測;深入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強化環保執法力度;紮實做好高郵湖水源地保護區建設工作,確保城市供水安全。
(二)強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城鎮承載力
——全力推進新一輪城市大建設。抓緊修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千秋大道以南區域控制性詳規、商務中心南廣場及周邊概念性規劃、城市綜合交通、綠地系統、城市供電、消防等專項規劃的編制。理順市政建設項目建、管、養、運、監體制,逐步建立市政建設項目管理科學、規範有序、公開透明的融資、招投標、拆遷、建設、監管“五大服務平台”。新一輪城市建設要展現形象,去年確定的34項重點城建項目要加快推進,多數項目年內要完工投運。“兩河”景觀、15萬平方米回遷居民安置樓、葒草湖濕地公園、城南國小主校區、炳輝中學國中部、黨校新校區、體育中心二期工程、電力調度中心、人武部辦公訓練區等項目要按計畫儘早建成;千秋大道、炳輝東路、廣陵東路等骨幹路網基本形成。新開工建設開發區三期路網及學府路、鄭集路、濱河路、秦欄南路、永福東西路(延伸)、金集南路、曙光路、天佳南路、天寶東西路、二鳳北路、平安北路、天康大道東段改造、石樑路等路面黑色化改造、建設路等道路綠化亮化升級改造等24項市政道路項目及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垃圾中轉站、市民南廣場綠化工程、綜合碼頭、保障性住房二期、市氣象局搬遷、消防大隊新建、車駕管中心、萬家福和開發區農貿市場等14項公共事業類項目;啟動南市區會展中心、體育中心、文化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客運中心、南市區菜市場、南市區醫院、東市區大型幼稚園等項目的規劃設計。全面推行市政建設項目BT打捆招投標,吸引資質高、實力強的建築企業參與天長城市建設,緩解城建資金壓力,提高建設質量和品位。力爭今年續建和新開工城建重點項目72個,總投資30億元,力爭當年完成投資18億元以上,城市框架拉到30平方公里。加大市區環境衛生、占道經營、車輛停放、戶外廣告設定的管理,不斷改善市容市貌。出台違法建設處理辦法,依法解決違法建設的歷史遺留問題,堅決杜絕新的違法建設。
——大力推進集鎮和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豐樂杯”城鎮建設競賽活動,推進文明創建城鄉聯動。按照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要求,進一步拉高集鎮建設標準,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擴權強鎮試點工作,圍繞發展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標準,進一步完善銅城、秦欄、汊澗、楊村4個試點鎮產業發展規劃和分年度詳細規劃,落實分階段的建設目標和措施,確保試點工作在全省處於先進位次;運用城投這一平台,將試點鎮有效資產進行打包,積極爭取商業銀行對試點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並探索建立鎮級融資平台;支持試點鎮根據集鎮總體規劃收儲商業用地、盤活存量土地以及利用BT、BOT等模式多渠道籌措集鎮建設資金,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將每個試點鎮鎮區面積擴大到5-8平方公里。高度重視其他各鎮協調發展,著力在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項目、財政獎補資金安排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建設用地置換為切入點,安排拆遷農戶到新農村規劃點集中建設新居,促進新農村建設全面鋪開;要在城鎮人口集聚上取得新突破,農民居住點能與集鎮結合起來的,要儘量向集鎮靠攏,引導有條件的農戶進城購房、到鎮區新農村居住點建房,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整合新農村建設獎補資金,加快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奮力推進交通、電力、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配合有關方面超前謀劃淮海鐵路天長段前期論證工作,做好馬滁揚高速(天長段)、宿揚高速(天長段)相關配合工作;爭取投資額達3億元的天秦一級公路改擴建工程早日開工建設,爭取天銅一級公路和天汊一級公路改建項目立項;啟動總投資4700萬元的銅城-龍崗、仁和-金集、二墩-便益、老205國道等4條縣道改造和總投資580萬元的石樑橋、官橋大橋等5座危橋改造工程;完善村村通工程管理養護體制,落實養護責任,確保已建成的930公里村村通公路安全暢通。新建曙光110KV輸變電工程,35KV楊村輸變電工程,大通-安樂、金集-冶山線路工程, 12項35KV電網改造,23項10KV電網改造,196項農配網改造等工程,形成城鄉環網供電,爭取全年電力投資1.1億元。支持電信、移動、聯通3家公司加快3G網路、有線無線寬頻、基站等設施建設,爭取完成投資1.2億元。加快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完成高峰等4座中型水庫和劉跳等8座小型水庫續建工程,開工建設總投資達4.5億元的高郵湖大堤加固、窪地治理、大型泵站改造、二峰中型灌區配套、小型農田水利等重點工程,投資2500萬元完成農村3.64萬人飲水安全任務。
(三)加大園區擴張力度,進一步增強產業招商集聚力
——加大園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儘快謀劃新一輪開發區的發展,編制30平方公里開發區總體規劃,為承接產業轉移奠定堅實基礎。上半年開發區在建設經五、經六、經七、經八路南北延及北緯一路等路網,完善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完成三期征地和路網設計、招標工作,下半年動工建設三期路網,力爭年底全部建成。突出園區儀表線纜、機械製造、光伏電子、醫療器械、食品加工、輕工紡織等產業特色,加快產業招商和項目落地,爭取年底二期企業基本布滿,入園企業超200家,工業總產值超60億元。全力做好秦欄省級經濟開發區籌建工作,全年基礎設施投資3000萬元以上,建成區面積新增1平方公里以上,並啟動6-8萬平方米的開發區中小企業孵化園建設,不斷提升園區承接能力,確保年底前籌建工作通過省政府驗收。按照每年新增面積不少於0.5平方公里、入園企業不少於20家的要求,突出抓好銅城、汊澗、楊村三個鎮工業園區建設。加快金集、永豐、大通、楊村4個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和其他各鎮(街)工業集中區建設,力爭年內一半以上的工業集中區建成區面積達2平方公里。
——推進產業招商,突出招大引強。充分發揮我市眾多企業擁有的人脈、市場等資源,搶抓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機遇,加快以企招商和產業招商的步伐。緊盯世界500強、中國100強企業,圍繞九大產業前伸後延,突出抓好LED綠色照明產業、家電整機、光伏產業下游封裝、汽車零部件等大企業、大項目的招商,爭取全年引進億元以上投資項目不少於20個。繼續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措施,做到引資與引智相結合,深入開展“春季攻勢”和“百日攻堅”活動,爭取“兩大”活動簽約項目不少於200個,到位資金不少於60億元。分析總結駐點招商成效,強化駐外招商分局的視窗作用,有針對性地摸排項目信息,加大項目跟蹤推進力度。支持各類企業邀請省內外商會、協會組織在我市舉辦年會,以此提高天長的知名度,增強投資天長的信心。組織實施“回歸工程”,創建信息交流平台,積極引導鼓勵海內外天長籍在外創業人士回鄉興辦實業,尤其是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全年招商引資確保到位資金95億元,力爭超百億元。
(四)奮力破解發展瓶頸,進一步增強發展保障力
——千方百計提升融資能力。加強銀政企合作,定期舉辦銀政企交流對接、銀行信貸產品與服務推介活動,爭取市內外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將財政間隙周轉資金總量擴大到2000萬元,進一步緩解中小企業應急還貸需求。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爭取將天振擔保公司註冊資本增加到1億元,努力擴大省擔保集團、滁州擔保和海匯擔保在我市的擔保業務,力爭4家擔保公司當年擔保總量超過10億元。支持千秋小額貸款公司將註冊資本擴大到2億元,逐步向村鎮銀行過渡。充分發揮城投公司的融資平台作用,擴大資產總量,在繼續深化與各商業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開行、南京進出口銀行合作的同時,積極開拓建設用地置換等新的融資領域,全年爭取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貸款8億元、中小企業貸款2億元以上。創造條件發行城投債券,鼓勵天康、藍德、富華、金佩等有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和上市融資,爭取今年有1-2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全年市內外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爭取超過20億元。積極推動金融生態創建活動縱深開展,力爭實現省級金融生態市創建目標。
——不斷提高項目供地水平。搶抓建設用地置換政策機遇,全力開展建設用地置換工作,切實抓好2009年申報的6-11批次3305畝建設用地置換項目的實施工作,爭取今年3月份完成驗收;完善建設用地置換項目庫建設,積極申報新的建設用地置換項目,做到邊申報邊實施邊做基礎工作,力爭全年建設用地置換項目驗收指標達1萬畝。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力度,年內完成1000畝的土地開發復墾項目,並通過驗收確認。積極開展土地整理,實施好金集5700畝的土地整治整村推進項目,謀劃好下一批推進項目。千方百計盤活存量土地,集中清理閒置土地,不斷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用地指標優先保障城鎮建設、園區建設、重點工業項目和重大招商項目建設。進一步嚴格國土資源管理,依法處理各類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行為,紮實做好全國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迎檢工作。
——切實強化財稅保障作用。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構建和諧穩定的稅收征納關係。切實發揮財稅庫銀橫向聯網作用,為最佳化納稅提供便捷服務。認真落實各項稅收扶持政策,支持並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增值稅轉型、購置國產設備所得稅抵免等政策,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壯大支柱財源,提高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突出公共財政職能,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注重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加大對園區建設、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重大項目、民生工程等領域的支出保障力度。大力壓縮行政性財政支出,有效降低行政成本,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加強非稅收入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和政府採購制度,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增強社會凝聚力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民生工程推進機制,加快實施各項民生工程。把就業再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推進政府促進就業、企業擴大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力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4000個以上;以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加快全民創業步伐,不斷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村低保、城市低保家庭擴面增量,做到應保盡保;加快農村敬老院建設,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穩定在45%以上;做好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保障,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費和失業人員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按要求實施資金直補和項目扶持;兌現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補貼政策,完成2.5萬平方米廉租住房項目建設;及時撥付城鄉義務教育保障經費,繼續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補償標準;擴大城鄉醫療救助範圍,提高救助標準;加快“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年完成20戶以上的農村有線電視收視點100個;按序時進度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等其他各項民生工程。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繼續擴大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項保險覆蓋範圍,強化五項社會保險費的徵集,推進社會保險向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延伸;進一步規範用工行為,確保員工利益得到保障。深入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和質量興市工作,組織申報並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示範項目,推進專利申報和創名牌工作,支持智慧財產權試點鎮和試點企業建設,不斷鞏固全國智慧財產權試點市成果。認真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力爭全年完成中國小校舍加固改造三年目標總任務的60%;加快南市區兩所中國小建設力度,力爭在秋季開學時投入使用;最佳化中國小布局,做好薄弱學校調整、改造,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建立教師交流機制,將我市創建為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區;支持天長中學創建省優秀示範高中、職教中心創建國家級示範中等職業學校和城南國小創建省級特色示範學校,提升教育整體水平;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努力構建“平安校園”。按照省政府規定的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任務,從元月1日起,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實行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零差率銷售,並做好相關人員的分流安置;全面實施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等9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強市鎮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成年度標準化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任務;支持市中心血庫建設。圍繞遏制政策外生育、穩定低生育水平,進一步完善“村(居)為主”及城市和流動人口屬地管理、單位負責工作機制;積極開展“兩無一滿意”先進村(居)和整治後進村(居)活動,認真落實市直單位和企業計生工作管理責任;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力度,全面落實計生獎扶政策,不斷提高優質服務水平,確保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5%以上,繼續在全省一類縣中保持先進位次。加快新圖書館、檔案館大樓建設,完成老圖書館樓修繕,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成電影公司、劇院等轉企改制;加強文化市場特別是網咖、娛樂場所的管理,繼續做好抗大八分校舊址群、老圖書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深入開展全民體育健身活動,舉辦好全省十強縣市籃球賽。全面更新市區有線電視網路,為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奠定基礎。加強村級和社區陣地建設。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重視發展老齡人、殘疾人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紮實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民防空、防震減災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等工作,統籌發展統計、檔案、地方志、科普等各項社會事業。
——著力維護社會穩定。依法規範信訪秩序,不斷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堅持領導信訪接待日與信訪重點問題包保責任制,強化信訪屬地管理,及時排查和化解在土地徵用、城市拆遷、體制改革、歷史遺留等方面民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社會矛盾和群體性事件。鞏固公安“三基”工程建設成果,深入開展“平安天長”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對治安重點區域和突出治安問題的整治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做好“五五”普法迎檢,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規範律師、公證、和基層法律服務執業行為。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堅決防範和杜絕各類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抓好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農資、食品、藥品、建材等市場專項整治,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強藥品藥械監管,進一步健全監管網路,維護廣大民眾食品和用藥安全。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健全應急預案體系,提高應對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六)切實提高行政效能,進一步增強政府工作執行力
——最佳化政府服務。實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發展經濟、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完善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逾時默認制等各項制度,做到主動服務、實效服務、便捷服務,創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推進市行政服務中心“四大平台”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提高審批效率,打造一流的政府行政審批超市;健全市、鎮、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和質量,方便基層、民眾、企業辦事。擴大政府信息公開,完善政府入口網站,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發揮市長信箱、熱線電話作用,切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監督,加強網際網路輿情監管,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文聯、科協、殘聯等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堅持和完善領導學法制度,加強政府工作人員法律教育和知識培訓,不斷增強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本標準制度,強化行政複議,創新行政執法監督,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堅持重大事項集體討論決定,完善公示、聽證和專家諮詢等制度,加強行政規範性檔案的制定管理,不斷提高政府決策水平,全力打造法治政府。
——加強作風建設。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效能意識,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效能建設,辦實事、求實效,精簡會議,壓縮檔案,減少事務性活動。推行一線工作法,提倡現場辦公,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研究,把功夫下到抓落實上。少說多乾,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把本領用在促發展上。進一步完善目標績效考評體系,加大效能督查和績效考核力度,繼續開展機關效能建設評議和創建人民滿意基層站所活動,大力整治機關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切實提高機關效能。繼續堅持政府工作“每周一安排,半月一調度一通報”制度,高標準、嚴要求,對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實行領導和部門分工負責制、目標管理考核制,用抓發展的實效取信於民。
——強化廉潔自律。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規範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從政行為。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和責任追究制度,對視窗單位、關鍵部門、熱點崗位進行重點監督,嚴肅查處侵害企業、民眾利益行為,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厲行節約,勤儉辦事,規範公務行為,嚴格控制公務支出。完善工程建設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工程代建、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等制度,從源頭上防止腐敗,做到克己奉公、勤政為民、乾淨幹事,樹立政府清正廉潔形象。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天長在逆境中奮力爬坡、跨越前行。新的一年,面對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更需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破難奮進。讓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共天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紮實工作,共同創造天長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