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來,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工業立市、以港興市、開放牽動三大戰略,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市委九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三年大變樣、十年大振興”奮鬥目標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百姓腰包鼓起來、保障體系建起來、城鄉環境美起來、社會治安好起來和文化氛圍濃起來”的具體目標,全力實施“工業倍增、農業升級、城市南擴、建設商貿中心、打造文化名城、構建和諧錦州”六大舉措,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較好完成了本屆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錦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概述 :2003年以來,全市人民在省
- 工作情況: 2003年以來,全市人民在
- 正文: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發布單位
具體內容
2003年以來,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工業立市、以港興市、開放牽動三大戰略,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市委九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三年大變樣、十年大振興”奮鬥目標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百姓腰包鼓起來、保障體系建起來、城鄉環境美起來、社會治安好起來和文化氛圍濃起來”的具體目標,全力實施“工業倍增、農業升級、城市南擴、建設商貿中心、打造文化名城、構建和諧錦州”六大舉措,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較好完成了本屆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4%,總量是2002年的2.4倍,超過預期121.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7845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30.5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2.3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8%,比2002年增加13.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從27.8:29.9:42.3調整為20.5:39.9:39.6。農業結構、增長方式、經營模式全面升級。工業經濟高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翻兩番,年均增長30.7%,超過預期18.7個百分點;增加值年均增長28.9%,超過預期16.9個百分點。區域性商貿中心優勢日益顯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2%。民營經濟快速壯大,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3.3%。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國企改革順利推進,314戶企業完成改制任務,鐵合金、金紙、華光、新華石英等企業改制後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村土地延包政策得到全面落實。事業單位改革穩步實施,文化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工資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試點等順利完成。累計引進外資項目263個,實際利用外資4.14億美元,年均增長29.7%;出口創匯26億美元,年均增長56.9%。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榮獲“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和“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新銳金融生態城市”等稱號。
——城鄉環境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南擴步伐加快,渤海大道、南山綠化、市府廣場、實驗學校、第三醫院、女兒河帶狀公園等十大南擴工程相繼完成,城市骨架逐漸拉開。新建、拓寬、改造城市道路293條,主城區基本消除了摸黑路,非物業住宅小區得到全面整治,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逐漸形成,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廠等一批重點城建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造縣鄉客運站38個,完成村通油路2097.6公里,3.8萬戶農民用上清潔能源,新農村建設收到明顯成效。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安排國家、省、市科技項目595項,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年均增長29.4%。中國北方(錦州)農展會成為錦州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文化名城建設碩果纍纍,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京劇《酒魂》等一批文化精品榮獲國家級大獎,古塔廟會、筆架山海會、國際民間文化節等成為城市品牌。圓滿承辦了省十運會。廣電改革與發展成效顯著,節目質量、技術水平、產業實力大幅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凌河區進入省首批“雙高普九”地區。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快速提高。城市社區醫療服務體系和城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不斷完善,成功完成了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比五年前下降1.24和0.34個千分點。全社會民主法制意識日益增強,信訪、社會治安、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累計完成棚戶區開發改造面積70餘萬平方米,3.2萬人居住條件得到徹底改善。21.8萬人實現就業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8%以內。保障體系趨於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達到34.3、54.1、39.6、23.7、13.6萬人。養老金標準、最低工資標準、城鄉低保水平、優撫標準等均有大幅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3%,城市和農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24和27.6平方米。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錦州發生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變化,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結果,也得益於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礎。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辛勤勞動、做出貢獻的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向關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離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門、各單位,向駐錦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錦州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2007年是實現錦州“三年大變樣”奮鬥目標的決戰之年,也是加速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廣大幹部民眾戮力同心、埋頭苦幹,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確保了“三年大變樣”目標的順利實現。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實現551.9億元,增長15.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7.6億元,增長37.7%。萬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5.9億元,增長25.9%。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增長56.9%;實際利用域外資金55億元,增長22.4%。出口創匯9億美元,增長3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0元,增長20.3%;農民人均純收入5048元,增長21.2%。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實施沿海發展戰略,錦州灣開發勢頭強勁
深入實施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戰略,“一港、一區、一帶、一面”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錦州港總體規劃(修編)得到省政府批覆,進港主航道浚深工程進展順利,205十萬噸級散雜貨泊位竣工運營,西部港區開發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港口年吞吐量達到3500萬噸,貨櫃裝卸45萬標箱,分別增長11%和45%。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西海工業區土地整理、道路建設、配套電網和輸水管線等工程全部完成,項目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1000噸光纖及半導體用石英玻璃等27個項目開工建設。白沙灣行政生活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富海街、玉山路等主要街路竣工通車,一批房地產項目相繼開工。凌海沿海經濟帶規劃日趨完善,風力發電等一批項目順利推進。“港區帶”牽動輻射作用不斷增強,形成了與內陸縣(市)區優勢互補、統籌聯動的大發展格局。
(二)打造新型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806.1億元,增長25.8%;增加值實現165.9億元,增長20%;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81.5億元,增長55.6%。
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全市共有373個規模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其中3000萬元以上132個,億元以上25個。錦州鈦業3萬噸鈦白粉擴能改造等168個項目竣工投產,錦州石化130萬噸加氫裂化等205個項目正在抓緊建設。錦州石化10萬噸異丙醇擴建和華潤電力兩台100萬千瓦發電機組等17個項目已著手前期工作,錦赤鐵路等一批在談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基地建設順利實施。光伏產業列入國家火炬計畫特色產業基地,占地1500畝的光伏產業園破土動工,華昌光伏100MW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一園三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漢拿電機擴產改造等一批項目竣工達產,占地1000畝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二期工程開工建設,10餘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有望在年內入駐園區。湯河子工業區建設成效明顯,中信鐵合金、寶鈦華神等一批企業後勁不斷增強。
縣域工業快速發展。西洋特肥、五峰米業等一批企業進一步壯大,黑山國能生物發電、北鎮恆亞內燃機配件、凌海金華冶煉擴建1萬噸工業矽、義縣義興鐵塔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國企改革成效顯著。鐵合金、金紙股權成功出售,華光、重型、礦山等企業資產轉讓順利完成,合成纖維廠、女紙等9戶企業被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企業行列。充分利用國家“減債脫困工程”政策,成功回購了13家國有流通企業資產,化解債務4.8億元。
(三)推動農業全面升級,新農村建設成果喜人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預計農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增長9%。糧食總產量達到200.5萬噸。
農業全面實現提檔升級。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蔬菜、花生、雜糧、水果等優質優勢農產品面積擴大到320萬畝,海參養殖面積達到4萬畝,畜牧業、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到50.5%和11%。增長方式發生實質性改變,棚室總面積達到100萬畝,居全省第一位,標準化畜牧小區達到508個,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達到101個,“三品”認證總量達到248個。經營模式不斷創新,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73戶,訂單農業面積發展到220萬畝,糧食物流總量超過1600萬噸,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235個。大力開展“陽光工程”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5.9萬人。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萬畝,土地開發整理9305畝,基本農田保護率達到87.7%,耕地面積連續9年正增長。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9%。氣象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增加水資源2.5億立方米。建設“綠化新村”128個,新增綠化面積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2%。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湯河子生活垃圾填埋場和防海水入侵主體工程順利竣工。錦州中心漁港服務功能日趨完善。83%的行政村開通了有線電視。新農村建設“三個一工程”穩步推進,100個示範村建設取得新成果。
(四)加強規劃建設管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城市南擴成效顯著。東湖森林公園一期、小凌河第三道橡膠壩、雲飛南街女兒河橋等工程即將竣工。松山新區公用設施和9縱5橫道路網基本形成。濱海公路開發區段6.4公里竣工通車,7.9公里 老城區改造和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進一步完善城市發展布局,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調整、松山新區概念性規劃、小凌河和女兒河之間控制性詳細規劃。新建、大修、拓寬南京路等主次幹道21條,漢口街公鐵立交橋、錦州公路客運中心站等一批工程順利竣工。遼寧醫學院圖書館工程榮獲國家“魯班獎”。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64條市管街路全面實行格線化管理,實現了與“門前三包”工作的有效對接。環衛專業隊伍長效管理考評機制逐步完善,環衛保潔工作不斷向社區延伸。成功遷移南京路舊物市場,店外燒烤、馬路市場等城市頑疾得到有效治理。加強環境保護,城市85%以上天數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五)加快商貿中心建設,區域輻射功能進一步增強
商貿中心建設步伐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85.2億元,增長17.4%。現代服務業日益繁榮。中興恆和物流落戶錦州,恆大、渤海、華聯物流運營良好,恆大物流被評為“中國物流百強企業”。新華廣場開業運營,會展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各類專賣店連鎖配送項目發展迅速。農村消費環境明顯改善。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為重點的現代農村市場體系建設順利推進,新建、改造、擴建農家店701家,北鎮窟窿台和凌海唐家蔬菜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全面完成。新農村網上商品購銷對接活動卓有成效。質量與品牌戰略取得實效,“五峰牌”大米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旅遊項目開發和精品景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旅遊總收入實現56.4億元,增長44%。居民消費水平明顯提高,住房、汽車、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等漸成新的消費熱點。
(六)重視財稅金融工作,保障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加強財政對縣域經濟扶持力度,開展縣(市)財源建設綜合績效評價,縣域財政實力進一步增強。充分利用財政貼息和稅收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有效利用國外貸款,大力扶持稅源型企業發展,保證了重點項目建設順利進行。加大重點稅源企業、零散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力度,嚴厲打擊偷逃騙稅等違法行為,稅費征管秩序進一步規範。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擴大政府採購規模和範圍,財政改革邁出新步伐。調整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了國家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落實,保證了企業改制、惠農政策、社會保障等重點支出需求。
金融部門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資本市場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漢拿電機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成功上市,陽光能源、中信鐵合金等企業上市工作有效推進。市商業銀行榮獲中國最具競爭力十大城市商業銀行獎。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均有大幅增長,保險市場經營主體發展到20家。
(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外開放成效不斷顯現
不斷改善投資環境,積極開展招商活動,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成功承辦了第六屆遼寧台灣周和遼寧·錦州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面向日韓、港台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洽談活動卓有成效。省外經貿廳項目推進組和我市駐瀋陽招商聯絡處工作成效明顯。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4戶,匯源果汁、惠發天合等一批項目落戶錦州,200萬噸水泥熟料加工等一批在談項目進展順利。促進現有企業增資擴能,增資項目繳資占全市利用外資的31%。加大獎勵、扶持和服務力度,出口創匯平穩增長。繼續推行“綠色通道”、企業登記註冊“並聯審批制”和全程辦事代理制,進一步縮短了項目審批時限。縣(市)區公共服務中心網路化管理進程不斷加快。口岸實現全天候通關,進出口提發貨時間縮短到20小時以內。
(八)加快文化名城建設,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科技、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爭取到國家和省立項62項、科技資金2063萬元。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30%。實施國家引智項目18個、地方引智項目40個。教育工作紮實推進。完成了錦州中學與十七中、二職專與三職專合併調整和市衛生學校校舍置換工作,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全市中國小實現現代遠程教育“校校通”。古塔“雙高普九”、義縣“鞏固普九”和北鎮、凌海、開發區“提高普九”提前完成。成功舉辦了筆架山海會、古玩文化節、遼寧“五點一線”城市電視晚會等大型節慶活動,順利完成省第七屆藝術節錦州主會場承辦任務。民眾性文藝組織空前活躍,社區周末文化廣場等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首屆“錦州文化社會辦”項目推介會獲得圓滿成功。北鎮榮獲“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稱號,錦州雜技團節目奪得國際雜技滑稽大賽金獎。廣播電視對上報導、獲獎總量、經濟效益位居全省前列,感動錦州十大電視新聞人物、建設濱海新錦州十大功勳團隊電視評選等大型活動受到各界好評。圓滿承辦了“直通薩格勒布”世乒賽選拔賽、中超遼寧男足主場等26場全國性體育賽事。農村文體廣場建設進一步加強。雙擁工作成效顯著,實現了全國雙擁模範城“兩連冠”。基層民主建設穩步推進,圓滿完成了第九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降到5.8‰和1.81‰。殘疾人事業長足發展。統計、檔案、人防、地震、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九)實施十項民生工程,和諧錦州建設成效顯著
全力實施了以平抑物價、農村低保提標擴面、棚戶區改造、城鄉飲水安全、惠民醫療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十項民生工程。豬肉等副食品價格及物價總水平漲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保障面擴大到4%。城鎮實名制就業安置10.9萬人,確保了“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困難群體穩定就業率達到70%。嚴格市場準入制度,食品、藥品監督檢查覆蓋面均達95%以上。蘭花里、興業里等棚戶區改造拆遷工作進入實施階段。加大城市供水設施改造和農村水源工程建設力度,解決了22萬人飲水困難問題。大力開展扶貧開發工程,穩定脫貧人口達到2萬人。低保戶和改制企業遺留供暖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惠民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1所惠民醫院、1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投入使用。農村衛生防保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0.8%。歸集住房公積金4.8億元,為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提供了充足資金儲備。公安系統“三基”工程建設全國領先,文化育警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數位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本建立,司法科研項目成果顯著。“平安錦州”建設取得實效,躋身全國50座最穩定城市行列。全面實施“五五”普法規劃,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制定了突發環境事件、海上搜救等專項應急預案,應急預案體系進一步完善。繼續開展領導包案和信訪接待日活動,全市民眾來信來訪件(人)次下降6%。全方位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安全生產態勢平穩。
(十)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行政能力不斷提高
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堅持政府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繫制度。全年辦理市人大議案1件、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449件,辦復率、滿意率分別達到100%和98.4%。全年共受理行政效能投訴189起,辦結率達到100%。切實加大監察、審計工作力度,監督水平不斷提高。政務公開工作紮實推進,有效促進了陽光政府建設。深入貫徹《公務員法》,加強廉潔自律教育,狠抓機關作風建設,工作實踐中湧現出一大批嚴謹認真、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積極進取的先進典型。廣大幹部民眾中迸發出的腳踏實地負重奮進的幹勁、百折不回鍥而不捨的韌勁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拼勁,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作風保障。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還不是很高,對周邊城市和腹地的輻射牽動作用還不夠明顯,與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二是經濟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較低,國內知名品牌產品稀少;三是縣域經濟發展還不平衡,有的縣(市)落後於全省平均水平,農民收入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村整體經濟實力亟需快速增強;四是各級財政狀況還沒有實現根本性好轉,財政保障能力有限,工資、社保等剛性支出與可支配財力之間的矛盾仍較突出;五是政府自身建設尚需不斷加強,一些幹部的思想觀念、素質能力、工作作風還不能完全適應錦州灣整體開發開放的需要,軟環境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高,等等。這些困難和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展望和2008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後五年是錦州建設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目標,繼續實施工業立市、以港興市和開放牽動三大戰略,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繁榮,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後五年,我們要堅持“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即:經過三年努力,到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00億元,提前達到人均生產總值3000美元的小康社會首要指標;再經過兩年的奮鬥,到2012年,真正把我市建設成為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元的名副其實的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提前實現“十年大振興”目標,努力使錦州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按照上述要求,具體工作中,我們要堅持做到“四個牢牢把握”,努力實現“六個提升”。
——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一主題。順應形勢、把握規律,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促進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努力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牢牢把握創新發展這一關鍵。充分利用我市科技、人才優勢,圍繞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合力攻關,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步伐,努力使創新發展成為錦州振興的首要推動力量。
——牢牢把握率先發展這一使命。緊緊抓住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戰略機遇,進一步增強率先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自我加壓,奮力爭先,努力提高錦州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在遼西沿海經濟區中的首位度。
——牢牢把握和諧發展這一根本。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公共服務,維護公平正義,加速推進和諧錦州建設進程,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
一是實現產業層次的提升。堅持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致力構建“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為基礎,新型特色工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拉動”的產業發展格局。到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以上,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20.5:39.9:39.6調整為13:45:42,努力形成經濟運行加快、經濟成長協調、經濟結構最佳化、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是實現開放程度的提升。堅持軟、硬環境建設,擴大開放領域,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實施“走出去”戰略,加速推進錦州灣整體開發,致力構建“全方位、高水平、寬領域”的大開放格局。到2012年,全市對外開放度明顯提高,實際利用外資、出口創匯年均分別增長20%和10%,實際利用外資繼續保持高於遼西其它各市總量的領先地位。
三是實現城市品位的提升。堅持科學城市定位,高標準實施新一輪老城區改造,加速推進城市南擴,加大南站地區和白沙灣行政生活區開發建設力度,致力建設“思想觀念更新、城市布局更優、文明程度更高”的濱海新錦州。到2012年,努力把錦州建設成為擁有百萬人口、百平方公里城區和億噸大港的山水相依、城海相連的現代化港口城市。
四是實現財政實力的提升。堅持稅源建設,強化依法徵稅,深化財稅改革,嚴格財稅管理,致力形成“財源雄厚、配置高效、運行規範”的財政運行體系。到2012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50億元,自有可支配財力增強,政府保證政權運轉、社會穩定和支持事業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全市財政特別是縣域財政困難狀況有效緩解,“吃飯財政”的被動局面基本改變。
五是實現生活質量的提升。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致力建設“環境優美宜居、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和諧”的小康社會。到2012年,民眾生活質量實現大幅提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鄉環境更加優美,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平安錦州建設更加富有成效。
六是實現行政效能的提升。堅持執政為民,轉變政府職能,強化依法行政,推進效能建設,致力打造“開拓創新、務實高效、清正廉明”的服務型政府。通過五年的努力,著力造就一支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的“想幹事、會幹事、乾成事”的公務員隊伍,切實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對於加速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提前實現“十年大振興”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一、二、三產業結構調整到18.3:41.2:40.5,萬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降低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和域外資金分別增長20%和15%,出口創匯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物價總水平漲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沿海發展戰略,加快錦州灣整體開發
加快港口開發建設,增強錦州港牽動能力。推進港口泊位及航道浚深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西部港區開發進程。完成錦州港西、南防波堤及圍堰一期工程和三港池建設,確保206散雜貨泊位竣工試運營,完成209、210貨櫃泊位建設前期工作,規劃建設3個10萬噸級和5個5萬噸級煤炭專業化泊位。挖掘本地貨源,開拓腹地市場,擴大國鐵貨運直進直出運量,確保港口吞吐量增長20%以上,爭取實現設計能力。加強中蒙經貿合作,推進錦州港作為蒙古國出海口建設進程。
圍繞“三園一帶一中心”建設,加快開發區提檔升級。繼續完善西海國際工業園、白馬綜合工業園和白沙灣行政生活區配套工程建設,重點推進華潤電力兩台100萬千瓦發電機組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切實做好錦赤鐵路等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等一批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著力推進開發區晉升國家級開發區、保稅物流中心和區港聯動試點申報工作。
加大項目引進力度,推動凌海沿海經濟帶建設。加快濱海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廣泛吸引投資者,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金屬冶煉、海水養殖、風力發電、濱海旅遊和商貿物流業,建設沿海特色產業集群。
統籌聯動共享資源,提升“港區帶”輻射能力。探索建立“港區帶”與腹地間多層次、多形式合作的新機制,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全面帶動黑山、北鎮、義縣等縣(市)區整體融入錦州灣開發開放。
(二)提升項目建設水平,推動工業持續發展
注重質量增加效益,加快項目建設。支持錦州石化、中信鐵合金、元成玉米等重點企業做強做大。全力促成宏豐6000萬米印染布等59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10萬噸異丙醇等146個項目開工建設。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20戶。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
擴大規模最佳化結構,培育產業集群。圍繞“324”產業格局,重點建設石化、光伏、汽車零部件、精細化工等10大新型產業基地和30個工業園區,推進華昌光伏100MW太陽能電池、金華冶煉1000噸多晶矽、新世紀石英玻璃1000噸低成本多晶矽、日鑫矽1000噸單晶矽、天合化工1000噸氟碳醇等項目儘快達產。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壯大縣域工業。加快黑大、溝幫子、雙羊、七里河、湯河子等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增強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培育支柱產業,做強骨幹企業,打造名牌產品,形成3-5個競爭力強的主導產業,新增5-10個稅收超千萬元的骨幹企業。
堅持標準落實責任,實行節能減排。建立健全節能減排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落實專項資金和目標責任制,堅決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依法開展違法排污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切實轉變觀念、形成共識,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節約集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提高科技套用水平,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新增水澆地10萬畝、棚室5萬畝,建設高標準畜牧小區100個。進一步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確保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100項,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新增“三品”認證30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龍頭企業集群化發展,新增規模以上龍頭企業20戶,發展訂單農業240萬畝。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60個。糧食物流總量實現1650萬噸。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到60%。繼續實施增雨工程,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深入開展“陽光工程”培訓,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萬人。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大耕地保護力度,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嚴厲打擊土地違法行為。改善治澇面積1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萬畝。人工造林25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建設“綠化新村”100個。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村通油路345.7公里,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油路。力爭實現2.5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加快新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增加清潔能源用戶1萬戶。實施“村企共建工程”,開展“千村整潔行動”,推進10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達標升級。
(四)全面加快城市建設,構建優美宜居環境
繼續推進城市南擴。開工建設雲飛南街小凌河橋以及2座跨小凌河步行橋,按時完成二熱三期、松山新區公交場站、自來水和燃氣管網鋪設等工程。啟動實施連通錦葫兩港的錦州灣大橋工程,完成開發區段濱海路建設。
切實加快老城區改造。新建、拓寬、改造凌西大街、雲飛南街、宜昌路等15條主要街路。做好新一輪老城區改造規劃工作。啟動實施錦州石化職工住宅項目,推進蘭花里、興業里、萬年里、太和里等棚戶區改造進程。全面接收和改造二次供水系統70座。實施中水回用工程。開工建設5.2公里錦湯路。
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發揮城市管理監督員作用,加快“門前三包”和格線化管理向街道、社區延伸。擴大拆牆透綠成果,完善亮化設施。深入開展創建優美住宅區活動,進一步改善人居生活環境。
(五)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注重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加快服務業發展。加速會展中心、五星級酒店、錦州港糧食物流二期、恆大物流及保稅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物流、信息、配送、會展、中介、理財等新型服務業蓬勃發展。加大傳統服務業升級改造力度,積極引進國外知名企業入駐錦州,努力增加流通服務業經濟總量。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構建新型農村流通網路和商業服務體系。加強縣鄉中心店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設,增強配送能力,提高商品質量。重點抓好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建設,不斷增強大型專業市場集散功能。整合旅遊資源,加快項目開發,打造精品線路,強化宣傳促銷,發展壯大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促進全市旅遊業快速發展。
(六)強化財稅金融工作,提高財政運行質量
穩固稅源基礎,提升財稅增收能力。大力培植財源,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建立互補性稅源。繼續實施縣鄉財源建設工程,做大財政收入規模,規範財稅法律法規秩序,增加縣鄉可支配財力,推進縣域財政位次前移。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加大對重點地區、企業、稅種監控力度,嚴厲打擊偷逃騙稅等違法行為,避免稅收流失,做到應收盡收。
強化預算管理,提升財政保障能力。推進財稅改革,逐步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整合政府財力資源。繼續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著力改善民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狠抓增收節支,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財政平穩運行。加強對收入征管和財政運行的審計監督,提高稅費征繳入庫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完善經營體系,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搭建銀企對接平台,搞好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著力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增強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加快陽光能源、中信鐵合金、商業銀行等企業上市進程。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打造誠信錦州,吸引外資銀行入駐我市。推進保險行業誠信服務和保險市場健康發展。
(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加大攻堅力度,推進各項改革。加速推進合成纖維廠、女紙等9戶企業政策性破產工作,切實搞好遼晶、包裝機械廠等企業資產重組和最佳化,妥善做好金紙、叉車等改制企業的後續工作。加大國有資產監管力度,嚴防國有資產流失。積極做好股權管理和債權追索工作,最大限度地盤活存量資產。穩妥推進公用事業改革,加大交通、商業、糧食、文化等行業改革推進力度。
拓寬招商渠道,提高引資質量。充分發揮省外經貿廳項目推進組、我市駐瀋陽招商聯絡處及相關部門作用,鞏固發展好同日韓、港台等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合資合作,紮實開展好珠三角、長三角以及瀋陽、大連等地的招商活動。實際利用外資力爭突破1.8億美元。籌備建設錦州灣口岸綜合查驗大樓,推進口岸查驗“一站式”辦公和電子化網上辦公進程,進一步改善通關環境。
最佳化出口結構,擴大出口規模。用好用足政策,加大對錦州石化、沈宏、東方貨櫃等出口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重點抓好機電、光伏、農產品深加工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努力擴大技術出口和勞務輸出。
(八)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加強科技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升級。加大科技投入,推進重大科技項目攻關。開展創建技術創新型企業活動,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加速成果轉化和專利技術商品化、產業化進程。拓展培養、吸引、使用人才領域,加強高級研發人才、複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隊伍建設。
加快教育和文化體育事業發展。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力促凌海“雙高普九”和黑山、太和“提高普九”通過省評估驗收。重視學前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繼續辦好筆架山海會等大型節慶活動和社區周末文化廣場等民眾性文化活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繁榮公益性文化事業。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和廣播電視數位化工程。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迎奧運”活動,辦好各類體育賽事,大力發展民眾性體育運動,不斷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文明風尚,努力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良好局面。
抓好醫療衛生等工作。不斷完善惠民醫療制度,切實提高城鄉醫療服務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常住農業人口參合率和基金使用率分別達到100%和95%。繼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與管理。全面落實農村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8.99‰和3.85‰以內。認真開展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進一步做好檔案、人防、地震等工作,積極發揮電業、通訊、菸草等中省直單位作用。
(九)維護民眾切身利益,推進和諧錦州建設
廣開就業渠道,提高保障水平。實現實名制就業5.8萬人,其中安置大齡就業困難人員5000人,確保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有一人實現穩定就業,棚戶區等困難群體穩定就業率達到70%以上。積極做好城鎮其他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和新生勞動力特別是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實施普惠制培訓3萬人,勞務輸出3萬人。加快實施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醫保、被征地農民保障、農村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實“4050”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面貫徹《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契約法》。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切實解決特殊困難群體就醫、上學、取暖等問題,認真做好城鎮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設工作。積極推進慈善和殘疾人事業發展。
維護社會穩定,創造和諧環境。鞏固提高公安系統“三基”工程建設成果,加強社會治安、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依法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有效處置群體事件和突發事件,全力打造和諧平安錦州。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目標,全面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進一步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確保民眾合法利益訴求和信訪民眾的實際困難得到有效解決。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做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鞏固雙擁工作成果,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發揮民族宗教在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按照“求真務實,雷厲風行,令行禁止,嚴細成風”要求,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切實完善工作報告制度,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人民民眾的社會監督,努力做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工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加大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力度,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規範各級政府和公務員的行政行為。建立健全各級政府部門協調配合機制,不斷增強解讀運用政策能力,切實解決政出多門、推諉扯皮等問題。加快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建設,紮實推進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適時開展第四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服務體制,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民眾訴求機制,不斷拓寬民眾與政府的溝通渠道,努力為民眾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服務,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賦予我們新的使命,新的起點給予我們新的希望。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奮力拚搏,銳意創新,為創造錦州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