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錦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是指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應對挑戰,戰勝各種困難,保持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圓滿完成了“四個確保”目標和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錦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2009年工作回顧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部門:錦州市政府
主要內容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應對挑戰,戰勝各種困難,保持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圓滿完成了“四個確保”目標和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主要指標實現“兩個不低於”,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90億元,增長16%,總量位居全省第五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0億元,增長40%,增速位居全省第五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8億元,增長36.9%,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保增長目標如期實現,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大旱之年農業減產不減收。糧食總產量達到193.9萬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255.6億元,增長7.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69億元,增長22.3%;工業用電量增長14.1%,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工業經濟形勢明顯好轉,企穩回升態勢業已形成。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9.9億元,增長18.3%。城鄉市場繁榮活躍,拉動內需作用進一步增強。
實際利用外資3.7億美元,增長18.4%;引進域外資金214億元,增長91%;外貿出口8.1億美元,增長9.4%。錦州越來越為國內外所關注,沿海區位優勢逐漸顯現。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6820元,增長12%。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各項主要指標順利實現“兩個不低於”,我們贏得了“四個確保”的重大勝利!
(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沿海經濟帶建設取得新成就
錦凌水庫開工建設,幾代人的夢想即將變為現實。濱海大道竣工通車,28.68公里抻直入海工程創造了全國公路建設的奇蹟。中電投錦赤鐵路、國有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快速推進,濱東大道、阜盤高速錦州段、盤海營客運專線開工建設。大唐錦州熱電2台30萬千瓦機組、國電黑山10萬千瓦風電等一批能源項目投產發電。城市熱網改造工程和6座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華潤錦州發電廠2台100萬千瓦機組、城市垃圾發電等一批項目順利推進。
錦州港與大連港深度合作效益顯現。209、210貨櫃泊位開工建設,西部港區基礎工程進展順利,中電投和華潤電力煤炭碼頭項目已經報批。港口吞吐量完成5200萬噸,增長10%;貨櫃運輸68萬標箱,增長4.6%。西海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白沙灣行政生活區路網建設、房地產開發、綠化亮化工程快速推進,濱海體育中心、網羽運動中心、職教園區開工建設。娘娘宮經濟區規劃已經完成,光伏和紡織產業園以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大有經濟區起步區建設全面開工。沿海經濟帶“五大板塊”建設加速推進,大開發、大開放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實施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新興支柱產業進一步壯大
堅持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全市三次產業比例由2008年的18:43.9:38.1調整為16.7:44.5:38.8。
工業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5戶,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200戶。光伏、汽車及零部件、精細化工等新興支柱產業全面發展。晶技太陽能2700萬片矽片、日鑫矽1000噸單晶矽、天合精細化工1.5萬噸烷基苯磺酸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陽光能源300千瓦光伏發電站投產併網發電。華昌光伏200MW太陽能電池、博陽光伏科技300MW太陽能電池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家,54個項目列入國家、省科技計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實現70億元,增長20%。節能減排工作進入全國先進行列,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5%,城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0%以上。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18戶企業完成改制,40戶工業企業實行屬地化管理。污水處理廠完成股份制改造,燃氣總公司順利實施了股份制改造。
農業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糧、菜、肉、蛋產量均居全省前三位。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位居全國第一。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設施農業面積大幅增加,農業標準化進程全面提速,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快速推進。黑山龐河、北鎮溝幫子、凌海大有、義縣七里河等重點工業園區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3億元,實現“五通一平”的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園區主導產業全面確立,產業集群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山東華山集團聯合收穫機和雨潤集團肉食品加工項目落戶黑山。投資18億元的輝山乳業項目落戶義縣,90萬噸焦炭項目正式投產。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企業50戶,其中億元以上9戶。縣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6億元,增長55.3%。黑山、義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全省排位分別上升了4位和3位,北鎮、凌海也各上升1位。縣域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義縣速度”的脫穎而出,讓我們在困難面前顯得更加從容和自信。
現代服務業發展實現新的突破。老城區改造及中央大街十里商街規劃已經完成,招商工作全面展開。錦州國際酒店、文化體育會展中心、千盛購物廣場、天宇商務大廈主體工程全部竣工。農村消費市場日益活躍,家電下鄉銷售8.6萬台。新建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連鎖農家店200個,覆蓋面達到80%以上。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9.6億元,施工面積542.3萬平方米。金融部門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新增各項貸款83.9億元,增長27.7%。融資擔保體系不斷完善,6家小額貸款公司開業運營。錦州銀行繼天津後又在瀋陽、大連設立分行。中國(錦州)北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銷會、古玩文化節等會展品牌日趨成熟。旅遊業實現總收入89.1億元,增長28.2%。
(四)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對外開放邁出新的步伐
充分利用沿海經濟帶國家戰略名片,全方位擴大錦州對外影響。堅持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核心,積極創造項目落地條件,精心組織招商引資活動。“十里商街——中央大街改造項目”、“中國海洋城”等主題概念招商影響廣泛,錦州光伏、黑山農機裝備製造、義縣電力電器、北鎮工業爐、凌海航天航空新材料和中國北方(錦州)紡織工業城等集群式招商推介活動成效明顯。共引進項目15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3個。
加大跟蹤服務力度,深挖繳資潛力,重大利用外資項目進資順利。陽光能源成功在台灣掛牌上市,募集資金2.28億港元。漢拿電機、萬友機械成功併購英屬維爾京年城有限公司和香港友樺有限公司。大力實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引進海外研發團隊項目5個、國外智力項目12個、外國專家230人次。克服金融危機不利影響,促成錦州中石油加工貿易出口大幅增長。繼續擴大進出口主體規模,新批自營進出口企業40家。
(五)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城市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普惠制就業培訓6.1萬人,城鎮實名制安置就業9.7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登記失業困難家庭大學生全部實現就業。
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1.7、112.9、38、26、15萬人。城區、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20%、32%和26%。城市、農村低保對象分別達到7.96、8.4萬人。完成保障性住房實物配租1769套、租賃補貼884戶、經濟適用住房2500套。
扶貧幫困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完成整村推進式扶貧項目37個。3.9萬低收入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穩定解決。救助災民18.9萬人次。發放慈善福彩助學金95.4萬元。改造農村低保戶危房879戶,維修災民住房1300戶。新建農村區域性中心敬老院4所,改造鄉鎮敬老院9所。
文化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6所,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2.2萬平方米,率先在全省完成校舍安全排查鑑定。黑山職教中心主體工程完工。“提高普九”工作全面完成。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20個、農家書屋400個。京劇《東丹王傳奇》等4部作品獲省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和組織獎。《陳桂秋評劇表演藝術》等4個項目入選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央視專題片《走遍中國看錦州》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建設農村健身示範廣場30個。圓滿承辦了中國西洋棋棋王棋後賽等體育賽事,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取得4金3銀1銅佳績。
醫療衛生事業穩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建和改擴建縣級醫院4家、鄉鎮衛生院11家、社區服務中心7個。完成市傳染病院二期工程和市中醫院門診樓建設。老年心理醫院正式掛牌。農村常住人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100%。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卓有成效。5家新建、擴建的縣級計畫生育服務站和20家鄉級中心服務站投入使用。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8‰和1.51‰。
城鄉環境明顯改觀。雲飛街小凌河大橋開工建設,東湖森林公園三期工程和松山新區“九街五路”綠化工程全面完成。吉祥街、北京路等18條街路新建、大修、改造工程如期完工。新建、改造路燈1552基,“兩河四橋”等城區景觀亮化工程順利完成。加大交通秩序、占道市場、路園環境等整治力度,城市綜合整治收到明顯成效。新建鄉鎮客運站10個,1109個村全部通油路。
和諧錦州建設紮實有效。公安信息化建設成果在實戰中得到凸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日益完善,社區防控能力不斷加強,人民民眾安全感進一步提升。超額完成法律援助任務,鄉鎮司法所國債項目全部完成。深入開展“信訪積案化解年”和“解難題促和諧”活動,妥善解決了一批突出信訪問題。“安全生產年”活動成績明顯,保持了安全生產的平穩態勢。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國慶安保任務。
(六)切實轉變機關作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民眾的社會監督,堅持定期向市人大和市政協報告、通報工作,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365件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全部辦結,見面率、辦復率達到100%。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政府行政行為步入法制化、規範化軌道。
全面開展執法、廉政和效能監察,從嚴查處各類案件。紮實推進政務公開,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積極開展新一輪“思想大解放”和“十學大連”活動,政府系統作風建設有效改善,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擁軍優屬、軍民共建活動深入開展,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成績顯著。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外事僑務、防震減災工作不斷加強。審計、統計、質監、物價、氣象、檔案、對台、殘聯等工作也取得新的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我們經受住了多方面的挑戰和考驗。一年來,我們戮力同心,負重奮進,發展思路更加清晰明確,精神狀態和工作幹勁空前高漲,不僅確保了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民生的進一步改善和社會的持續穩定,而且實現了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重大突破和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為濱海新錦州建設積聚了強大的發展後勁。實踐再一次證明,市委的領導是堅強有力的,“錦州人是能幹事的,是能幹成大事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辛勤勞動、做出貢獻的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向關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離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門、各單位,向駐錦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錦州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去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實力還不夠強,與區域中心城市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粗放型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經濟結構還不盡合理;經濟外向度不高,外貿出口壓力仍然很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社會保障能力還十分有限;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軟環境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對於全面推進錦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三年倍增”計畫和“十二五”規劃的高起點開局尤為重要。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屆八次全會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搶抓機遇,深入實施“一綱五線”發展戰略,更加注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更加注重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社會穩定,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態勢,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努力為“十二五”實現新跨越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達到91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1%,達到5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0%,達到56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達到33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和域外資金分別增長36%和40%,達到5億美元和300億元;外貿出口增長15%,達到9.3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2%。
以上指標,與“三年倍增”計畫和建設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相銜接,體現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將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力爭更好更快發展,確保主要指標增幅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總量不低於去年在全省的位次。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做好以下七項工作:
(一)加快沿海經濟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以沿海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推進錦州港、西海經濟區、娘娘宮經濟區、大有經濟區、建業經濟區“五大板塊”開發建設,努力形成組團開發、橫向連線、互為支撐的沿海經濟帶發展新格局。全市共安排億元以上基礎設施項目48個,總投資609億元。
加快億噸大港建設。繼續推進錦赤鐵路通道擴能等項目建設,確保中電投和華潤電力煤炭碼頭項目年內開工,209、210泊位竣工交付使用。完成港建投資19.8億元,其中新建10.2億元。港口吞吐量達到5500萬噸,貨櫃運輸70萬標箱。
加快西海經濟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標準廠房等配套設施建設,確保石油儲備基地、蒙古貞熱電廠、15萬噸高碳鉻鐵等18個重點項目如期開工。全面完成白沙灣行政生活區路網及水、電等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打造沿海景觀帶和中軸線景觀帶。加大湯河子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功能。
加快娘娘宮經濟區建設。6.2平方公里商住起步區建設全面啟動。光伏產業園實現“七通一平”,已落戶的5個項目竣工投產。著手籌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抓緊啟動娘娘宮新港建設規劃。開工建設城際鐵路。濱海大道綠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濱東大道竣工通車。
加快大有經濟區建設。進一步完善經濟區發展規劃。大力推進航天航空新材料產業園配套設施建設,確保5平方公里起步區具備項目落地條件。開工建設錦州機場和濱海大道至凌海支線。
加快建業經濟區建設。抓緊啟動經濟區、錦州灣航空物流城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和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
協調推進腹地能源、交通、農業、商貿流通、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為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創造更為有力的腹地支撐。
(二)確保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積極推進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在發展壯大石化、鐵合金、農產品深加工等傳統支柱產業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光伏、汽車及零部件、精細化工等新興支柱產業培育力度,加快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全年共安排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46個,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
加快特種鐵合金產業發展。確保中信鐵合金30萬噸中低碳錳鐵擴能改造、天橋鉬業3500噸精深加工等項目建成投產,中信鐵合金1萬噸電解金屬鎂、2.7萬噸氯氣、1萬噸海綿鈦和寶鈦華神6000噸海綿鈦技術改造等項目開工建設。實現鐵合金總產量85萬噸、產值280億元。
加快光伏產業發展。確保新世紀1000噸低成本多晶矽、錦懋光伏科技200MW太陽能組件、博陽光伏科技600MW太陽能組件、佑華矽2000噸單晶矽及8000萬片矽片等5個項目建成投產,推進新世紀1萬噸低成本多晶矽、佑華矽2000噸多晶鑄錠、博陽光伏科技200MW多晶鑄錠及切片等7個項目建設進程,全面啟動光伏併網發電、太陽能光電建築套用示範和光伏發電城市亮化工程。實現光伏產業產值100億元,增長230%。
加快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確保錦恆40萬套方向盤、14萬套安全氣囊產業化技術改造和撫挖錦重460台大噸位汽車起重機、全路面起重機技術改造等項目建成投產,恆亞內燃機配件16萬支曲軸擴產技改等項目開工建設。實現整車和汽車零部件產值90億元,增長80%以上。
加快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確保錦州石化公司130萬噸加氫裂化裝置、天合精細化工2萬噸無灰分散劑等項目竣工投產,中信鐵合金3萬噸鈦白粉、錦州石化公司100萬噸催化汽油脫硫裝置、10萬噸異丙醇裝置等項目開工建設。實現精細化工產值45億元,增長30%以上。
認真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確保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5%,城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0%以上。
(三)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加快縣域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項目向先導區集中,向特色主導產業集聚。各工業園區起步區都要實現“七通一平”,新建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以上,落戶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0個以上,確保每個縣(市)儘早形成一個超百億元的工業產業集群。輝山乳業液態奶項目正式投產,飼養3.36萬頭奶牛的12個養殖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再掀縣域經濟發展的新高潮,努力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更大幅度的增量升位。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構建五大產業結構和五大運營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向縱深發展。新增規模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50家以上、設施農業面積20萬畝、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區23個。全面推進畜牧大市向畜牧強市轉變,新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300個。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100項,新建千畝以上農業科技示範園區50個,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500萬畝,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檢驗檢測率達到50%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65%。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個,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5萬人。
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加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大基本農田和土地開發保護力度,確保耕地保有量繼續實現正增長。大力推廣畜牧業生態養殖技術,紮實推進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牧業投入品及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繼續實施三年綠化工程,切實抓好南山綠化三期、錦凌水庫水源涵養林等8大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建設1.2萬個戶用沼氣池、2處省級秸稈氣化站。解決農村6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四)加快城區經濟發展
借鑑縣域經濟“雙增升位”的成功做法,強力推進城區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城區經濟社會管理職能,最大限度地下放管理許可權。加快推進娘娘宮“凌古”工業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切實解決老城區發展空間受限問題。按照主要經濟指標三年翻一番的奮鬥目標,科學制定考核評價體系,確保城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50%以上。
圍繞中央大街十里商街重點項目建設,高標準啟動老城區的開發改造,確保億隆國貿、溫州名購、茂業百貨、家樂福商場等一批商業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香港錦昌、深圳大中華、山西寶地置業等在錦投資項目進程,儘快提升濱海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繼續推進農村商品流通網路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增強農村消費拉動能力。整合旅遊資源,重點推進“大閭山”開發建設,加快打造濱海大道旅遊觀光帶。安排房地產項目110個,總投資126億元,建築面積638萬平方米。積極推進企業上市工作。大力發展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中介組織,全市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到20家。繼續加大對政府關聯類項目和重點工業項目的支持力度,銀行信貸資金實現倍增。
(五)強力推進對外開放
搶抓國家戰略機遇,精心包裝策劃,開展強勢宣傳,全面掀起新一輪對外開放熱潮。堅持以沿海經濟帶產業園區和縣域工業園區建設為平台,認真組織好一月底香港、四月大連、六月和九月長三角、珠三角等招商活動。舉全市之力,切實抓好電力電器、工業爐、農機裝備製造、航天航空新材料、光伏、汽車及零部件、精細化工、商業地產等主導產業的集群式招商,確保在引進規模大、技術高、產業關聯度強的重大項目上實現重大突破。依託現有國企資源,積極尋找戰略投資者,盤活資產,推進改革。
用足用好國家、省鼓勵出口政策和資金,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水平,竭力為出口企業創造有利條件。重點做好油品加工貿易,保持出口規模。進一步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積極開拓機電、光伏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國際市場,確保外貿出口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六)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發展
加大就業工作力度。強化與市場對接的普惠制培訓和創業培訓,完成普惠制培訓3.5萬人,創業培訓1500人,扶持創業帶頭人310人。確保完成城鎮實名制就業5.2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登記失業困難家庭大學生全部實現當年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啟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開展保險擴面專項行動,確保政策覆蓋範圍內的人群得到應有保障。提高城市低保對象分類救助標準,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1440元。切實解決25萬農村受災民眾基本生活問題。新增城鎮養老床位400張。新增城市社區辦公用房5000平方米,完成100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任務。新建廉租住房1769套,新增租賃補貼1348戶,建設經濟適用住房2500套。
加強文化教育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實施“雙高普九”規劃。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2萬平方米,完成市職教園區一期工程。加強鄉鎮中心幼稚園建設。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繼續開展筆架山海洋音樂節、國際民間文化節、古玩文化節、古塔廟會、周末文化廣場等文化活動。如期完成“農家書屋”建設。深入實施數位電視整體平移工程。精心組織參加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全力承辦好省第七屆少數民族運動會。
推進醫療衛生工作。認真做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鄉鎮衛生院與城市大型醫院集團化經營管理試點。強化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全市醫療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覆蓋城鄉的三級急救網路體系。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年人均不低於15元。新農合籌資標準由年人均100元提高到150元。大力推進家庭健康促進計畫,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和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
提升城鄉建設管理水平。加快推進錦凌水庫建設。實施站前廣場改造。新建、大修雲飛南街、解放路等11條街路,完成50條街路人行步道的修建任務。增改交通信號燈126處、視頻監控系統216處。廣州街公鐵立交橋、中環路三期等工程開工建設,雲飛街小凌河大橋建成通車。啟動松山新區歐洲風情小鎮建設。完成凌南供熱管網改造。新增集中供暖面積50萬平方米。更新改造295棟住宅樓老舊二次供水管線及設施。新增燃氣用戶1萬戶。實行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處罰權,鞏固整治成果,提升管理標準。大力推進縣城老城區改造和小城鎮建設試點。新建鄉鎮客運站7座。完成濱東大道等8項交通工程。
加快和諧錦州建設進程。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三連冠”。認真開展第六次人口普查。高水平編制好“十二五”規劃。完成“五五”普法任務,做好“六五”普法準備。深化公安信息化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城市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和管理,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平安錦州建設。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全面完成市縣兩級信訪大廳建設任務,實現信訪工作投訴在大廳、辦理在大廳、解決在大廳。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強行政複議工作,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強化行政領導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治,高度重視食品、藥品、交通和消防安全,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七)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繼續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嚴格執行人大決議、決定,積極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
提高行政效能。深入實施政務公開,推進決策公開民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格落實《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暫行規定》等規章制度。加快推進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
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深入開展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糾風專項治理行動,堅決糾正阻礙發展和損害人民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進一步規範各級政府和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
轉變工作作風。大力弘揚“勇於犧牲,敢為人先”的錦州精神,自覺踐行“科學加拚命”的工作作風,撲下身子,直面困難,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奮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我們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全面推進錦州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加速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