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8年,廣東省湛江市
赤坎區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強大動力,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紮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緊緊圍繞“富民強區”的目標,科學把握形勢,積極應對
全球金融危機,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引導第三產業做大做強,努力培育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全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經濟發展目標順利完成,社會取得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綜合
初步核算,按在地口徑統計,2008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1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48.32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68.30億元,增長13.3%。第三產業中,批發零售業增長14.7%,住宿餐飲業增長8.7%,運輸郵電倉儲業增長9.1%,金融保險業增長2.9%,房地產業下降13.0%,其他服務業增長17.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1.0:42.5:56.5的調整為1.1:41.0:57.9,第一產業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4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52207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7519美元。按區屬口徑統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6.36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4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8.75億元,增長11.5%;第三產業增加值26.27億元,增長10.0%。
全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0億元,比上年增長20.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80億元,增長16.9%。
全年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6.2%,食品類價格上漲13.2%,其中糧食上漲9.7%,肉禽及其製品上漲17.7%,蛋類上漲3.4%,水產品上漲7.3%;菸酒類價格上漲2.7%;衣著類下降4.1%;居住價格上漲6.0%;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4%;家庭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9%;醫保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3.0%。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總體經濟規模不夠大,經濟發展速度偏慢,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現代農業規模化生產程度較低;可支配資源少,資金、土地等資源對工業的約束矛盾突出,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增強,企業管理水平不高,經濟發展方式較為粗放型;發展現代服務業、商業、物流業支持力度有待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壓力依然較大;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食品、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同時金融危機也給我區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保障城鄉居民收入增加難度增大。
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業增加值1.34億元,比上年增長5.4%;農林牧漁業業總產值2.22億元,比上年增長5.8%。
農作物播種面積增加,產量提高。全年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824畝,比上年增長6.2%;總產量3131噸,增長8.0%。其中:稻穀播種面積6055畝,增長12.8%,總產量2273噸,增長12.4%;旱糧播種面積555畝,與上年持平,總產量105噸,與上年持平。甘蔗種植面積343畝,總產量1372噸,增長3.0%;花生種植面積1276畝,總產量203噸,增長0.5%;蔬菜種植面積16123畝,總產量19519噸,下降2.1%;水果種植面積318畝,總產量273噸,增長0.7%。
全年肉類產量3195噸,增長3.1%;其中:豬肉產量2598噸,增長2.6%;家禽肉產量561噸,增長6.3%。生豬出欄36323頭,增長2.5%;家禽出欄47.1萬隻,與2007年持平。
漁業養殖面積10710畝,比上年增長33.7%;其中海水面積2940畝,比上年下降34.0%,淡水面積7770畝,比上年增長118.6%。漁業總產量5334噸,下降10.4%。其中海水產品產量2671噸,下降42.0%,淡水產品產量2663噸,增長98.3%。
農業機械總動力0.90萬千瓦;用電量1125萬千瓦時,增長2.6%;有效灌溉面積5808畝,機電排灌面積1700畝,旱澇保收面積3739畝。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保持增長趨勢。按在地口徑統計,全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45.80億元,比上年增長6.1%;完成工業總產值114.59億元,增長7.1%。其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
規模工業企業總產值106.50億元,增長7.0%。其中:國有企業產值24.81億元,下降5.0%;集體企業產值4.55億元,下降7.6%;股份制企業產值50.92億元,下降5.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值24.22億元,增長10.0%;街道工業取得較快發展,街道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6.16億元,增長10.2%;實現工業總產值24.54億元,增長8.2%。
菸草製品業、紡織業、電力生產、水產品加工及家用電器製造五大行業全年實現產值61.97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8.2%。其中菸草製品業產值12.92億元,增長5.3%;紡織業產值8.40億元;下降18.1%;電力生產產值25.74億元,下降12.8%;水產品加工產值7.69億元,下降16.7%;家用電器製造產值7.22億元,下降1.0%。其他工業行業:造紙及紙製品業產值2.11億元,下降4.6%;專用設備製造產值3.20億元,增長28.9%;非
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值2.69億元,增長8.9%;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產值6.11億元,增長6.3%;酒製造業產值1.97億元,下降0.5%。
按區屬口徑統計,全年完成
工業增加值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完成工業總產值35.32億元,增長12.1%。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25.26億元。
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加大,萬元GDP能耗為1.75噸標煤;萬元
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3.82噸,廢氣排放量8.73萬標立方米,固體廢物產生量2.27噸。
建築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53億元,比上年增長4.0%。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14家,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9.52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06萬平方米,竣工價值2425萬元。企業實現產值7.56億元,
工程結算收入7.2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371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26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46億元,更新改造投資3.66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13.75億元,其他投資0.3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二產業投資4.57億元,其中工業投資4.57億元;第三產業投資2.40億元
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48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07億元,更新改造投資1.98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1.19億元,其他投資0.24億元。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4.04萬平方米,下降36.8%,其中住宅面積13.75萬平方米;
商品房銷售額5.25億元,下降22.5%,其中住宅銷售額4.13億元。
國內貿易,對外經濟
市場銷售穩定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42億元,比上年增長23.1%。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71.13億元,增長24.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6.29億元,增長19.9%。
商品流通規模不斷擴大。全區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158.76億元,比上年增長18.5%。汽車消費繼續增長,全年汽車銷售近12791輛,增長9.8%,銷售額達16.76億元,比上年增長6.5%。
商品交易市場成交活躍,億元以上市場7個,全年商品成交額37.62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其中食品飲料菸酒類成交額8.84億元,增長16.1%;金屬、建築裝潢材料類成交額10.82億元,增長12.2%;服裝類成交額0.96億元,增長2.1%;日用品類成交額1.77億元,增長91.5%。
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全年全區外貿出口額8490萬美元,增長9.6%;其中家用電器產品出口1756萬美元,增長19.5%;海產加工品出口額為1471萬美元,下降15.9%。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契約外資金額14.3萬美元,比上年下降92.9%;實際利用外資141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
教育,科技
全區普通高中8所,招生4522人,在校學生12220人,畢業3819人;職業高中2所,招生657人,在校學生1612人,畢業593人;國中11所,招生6091人,在校學生16604人,畢業4450人;國小18所,招生4038人,在校學生29404人,畢業4866人;幼稚園59間,在園學生902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7.75%。
“科技興區”工作取得新進步,我區被評為省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區各行業
專業技術人員1.57萬人,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為130件和77件,全區有1個項目被列入國家火炬計畫,6個項目被列入省科技計畫。全區
高新技術企業6家,科技活動經費投入5050萬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86478萬元,增加值19890萬元。
文化,衛生,體育
文化藝術事業蓬勃發展。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全區廣場文藝演出100多場,送戲送電影下鄉200多場,“勒古龍”等項目被列為市第三批
非物質文化遺產。
衛生事業穩定發展。全區年末擁有衛生醫療機構141間,床位2040張;衛生技術人員2806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012人,護士1004人。
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共組織送醫、送藥到基層活動20多次,免費為民眾檢查3000多人次,免費提供藥物5萬多元;全年平價門診1萬多人次,“三平”醫療服務為患者減少醫藥費用60多萬元,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競技體育成績顯著,全區體育健兒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獲得金牌81枚,銀牌69枚,銅牌52枚;為省級及體育院校輸送運動員4名。赤坎籍運動員何沖勇奪北京奧運會跳水三米板金牌,區業餘體校運動員參加全國、省跳水錦標賽獲得金牌20枚,榮獲“省體育貢獻獎”。
人口與人民生活
2008年末,全區總戶數6.33萬戶,戶籍人口22.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7萬人;常住人口22.75萬人。人口出生率8.72‰,死亡率2.66‰,自然增長率6.06‰,
計畫生育率93.71%。
城鄉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162元,比上年增長8.0%,剔除物價因素後實際增長1.7%;城區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6元,比上年增長8.5%,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2.2%。區屬單位在崗職工10653人,下降1.3%;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4001元,增長12.2%,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6%。市區居民家庭
恩格爾係數為46.4%。
社會保障和安全
認真落實利民惠民政策,把更多財政資金投向教育、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領域,共支出2.19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57.7%。城鄉居民
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區社會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面不斷擴大,城鄉居民
基本醫療保險城鎮部分參保率達94.26%,農村參保率達97.76%;參加
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96963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401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0604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5029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58034人。高度重視城鄉困難民眾救濟工作,全區為2186戶低保對象發放低保救濟金700萬元。大力實施就業再就業工程,全區新增就業人數5510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18%;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452人次,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6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16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以內。
全年工礦商貿事故、火災事故死亡人數為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13人(不含開發區轄區);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1%,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1.86%。
公報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總產值絕對數按現行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
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是指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批發企業和年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上零售企業。
4、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標的現行制度調查時期為1—11月。
附表
表1:2008年赤坎區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情況
單位:%
表2:2008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單位:噸
表3: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