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雷州民系,也稱雷州人,雷州民系是廣東四大族群之一。雷州人發原自福建閩南地區,之後和當地的百越民族互相混合。雷州民系與閩南民系、潮汕民系、海南民系頗有淵源,
雷州半島歷史悠久,文化璀璨。自西漢以來,位於半島腹部的“
雷州城”,一直為縣、州、郡、軍、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是雷州半島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航運的中心,因而被稱為“天南重地,海北名邦”。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雷州半島位居祖國大陸緊南端邊陲,優秀的中原文化廣泛吸收融會了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入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斷充實、更新,逐步形成獨放異彩的雷州文化。如雷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劇、雷州音樂、雷州儺舞、
雷州石狗、雷州珍珠等“雷字號”風物,凸現雷州文化特有風采。
分布範圍
雷州民系在國內主要分布在廣東雷州半島的湛江市下轄的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東海島、硇洲島、雷州市(原海康縣)、遂溪縣、徐聞縣等地,以及廉江市南部、坡頭區西部、吳川市東北部等縣(市)、區鄉鎮。
國外主要分布在南洋地區,新馬地區(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150多萬祖籍雷州府三縣(海康縣(今雷州市)、遂溪縣、徐聞縣)的華人及其後裔。人口布蓋900多萬。
語言
雷州方言即民間通俗稱呼的雷州話,乃屬閩南語系一支,為中國大陸最南方言區,同時雷州話也是廣東四大方言之一,雷州話得名於古雷州分布於現今整個雷州半島及半島以北部分地區,因歷史上這於區域屬於古雷州府之管轄在內,所以稱為雷州話。
雷州話通行範圍很廣,雷州方言是雷州半島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雷州方言分布於今行政區劃上的;雷州市、遂溪縣、徐聞縣及(原屬遂溪縣轄地)的麻章區、東海島、赤坎區、霞山區等。
雷州城的雷州話是雷州方言的代表,是正音。(因歷史上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民國初,數千年里一直是縣、州、郡、道、軍、路、府治之所在地,成為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現出版有《雷州話注音字彙》、《雷州方言詞典》和《雷州方言志》等著作。
文化
雷州文化
雷州半島地區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稱百越,戰國歸楚界,秦時屬象郡。隋唐時期 ,這裡是漢、黎、苗、侗、瑤等多民族雜居地區。宋朝以後 ,大量閩人南遷,定居在雷州半島及周圍地區,成為主要居民。二千多年來,勤勞聰明的雷州先民創造了輝煌的文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雷州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的美譽。這裡不僅有"天下四絕"之一的雷州換鼓、"南方兵馬俑"的雷州石狗,而且有令人心往神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雷歌、雷劇、雷州音樂、姑娘歌、儺舞等。這裡是多種文化的匯聚地,土著文化、中原文化、閩南文化、海洋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催生出獨具一格的雷州文化,成為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0年8月,省委十屆七次全會通過的《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把雷州文化列為廣東四大區域性文化之一,提出要大力弘揚保護雷州文化,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2011年1月,省委十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再一次強調保護雷州文化,加大研究和建設力度。2011年8月,省委書記汪洋深入雷州調研,對雷州文化給予充分肯定,並作出批示:"雷州文化是我省民系文化中歷史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應予以高度重視。"從此,雷州文化的地位正式確立,大大地增強了全省上下對雷州文化的自覺和自信,也極大地鼓舞了雷州人民建設雷州文化的決心和信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
至2008年底止,其中國家級主要有:湛江人龍舞、遂溪醒獅、雷州石狗、雷州歌、湛江儺舞等。省級主要有:廉江舞鷹雄、麻章儺舞“考兵”,麻章“爬刀梯”,雷州姑娘歌等。市級主要有:雷州烏石蜈蚣舞、雷州沈塘人龍舞、雷祖文化、雷劇、雷州穿令、雷州翻棘床、廉江白戲、雷州音樂等、雷州下火海、簕古龍、雷州方言、湛江番鬼托梁、徐聞陣式藤牌功班舞、調順網龍、東海津前天后廟會等。
古民居
雷州市(原海康縣)保留下來的傳統民居分布於雷城、白沙、附城、南興、龍門、紀家、英利等東西南圩鎮,其中以中國古大古村邦塘村、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潮溪村以及東林村、周家村、調銘村等文化古村為代表。他們大多是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築。
雷州市古民居平面組合除個別官宦的府第呈現較規模的建築外,多為三合院形式,四周高牆齊整,防火防盜功能顯著。一般大宗族多聚族而居,而每個小家小戶只有一至兩進院落,同族的多戶連成一行,排列在巷道的兩側。 住宅多以廳堂為中心布局,具有中軸明顯,左右對稱,主次有序特點的封閉型建築,廳堂是家庭祭祀、凶吉大事的主要活動場所。廂房在廳的兩側,是主人的居室。天井左右兩側的房間,一般用作廚房和雜物間。有的民居,在正廳對面還設三間房,稱為倒座。
這些古民居經歷悠悠歲月的洗禮,至今依然散發出迷人的風采,府第、豪宅設計獨特,造型美觀,氣象輝煌壯麗,深具嶺南特色。各座建築巧飾石雕,楹聯,匾額等,雕樑畫棟,龍脊飛檐,工藝十分精巧,惟妙惟肖。繪畫、雕塑、建築三種藝術共治一爐,交相輝映。特別是那些斑駁的牌匾、灰塑……無言袒露出這方水土曾蜂湧而出的各類人文景觀。最具代表的是東林古居,其主體建築的梁、柱、斗拱、檐板、屏風用材考究。木雕、石雕、灰塑、壁畫、脊飾等工藝之精在粵西也不多見。這些古民居群外形雄偉、建築材料和設計很考究,風格獨特,雕樑畫棟,木刻石刻,壁畫書法,陶瓷瓦脊,琳琅滿目,工藝精湛。這是清代粵西地區建築藝術精品,對研究的建築史和文化建築藝術具有重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