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年

1076年是一個閏年,是農曆丙辰年(龍年);遼大康二年;北宋熙寧九年;西夏大安二年;大理上德元年;越南太寧五年,英武昭勝元年;日本承保三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076年
  • 類別:閏年
  • 農曆:丙辰年
  • 朝代:遼大康二年
通鑑記載,歷史大事,

通鑑記載

神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熙寧九年(遼太康二年)
春,正月,己未,遼主如春水。
乙丑,雨水冰。
戊辰,交趾圍邕州,知州蘇緘悉力拒守,外援不至,城遂陷。緘曰:“吾義不死賊手!”亟還州廨,闔門,命其家三十六人皆先死,藏屍於坎,乃縱火自焚。城中人感緘之義,無一人從賊者。於是交人盡屠其民,凡五萬八千餘口。
己卯,下溪州刺史彭師晏降。
章惇使湖北提點刑獄李平招納師晏誓下州峒蠻張景謂、彭德儒、向永勝、覃文猛、覃彥壩,各以其地歸版籍,師晏遂降。詔遣師晏詣闕,授禮賓副使,官其下六十有四人。
辛巳,贈蘇緘奉國軍節度使,謚忠勇。以其子子元為西頭供奉官、合門祗候,賜對便殿,帝曰:“昔唐張巡許遠守睢陽,蔽扞江、淮,較之卿父,未為遠過也。”
初,邕州將陷,緘憤沈起劉彝致寇,彝又坐視不救,欲上疏論之,屬道梗不通,乃列二人罪狀榜於市,冀達朝廷。至是治起、彝開釁之罪,貶起郢州團練副使、安置郢州;彝均州團練副使、安置隨州
遼耶律伊遜既誣陷皇后,又欲害太子,乘間言於遼主曰:“帝與後如天地並位,中宮豈可曠也?”因盛稱駙馬都尉蕭錫默之妹美而賢,遼主信之,納於掖庭。錫默黨於伊遜,故伊遜欲引為助。
二月,戊子,以宣徽南院使郭逵為安南行營經略招討使趙禼副之;召李憲還。憲久在西北邊,好論兵,王韶之開熙河,憲與有勞,故用憲。既而禼、憲議事不合,帝因問禼:“孰可代憲?”禼言:“逵老於邊事,願為裨贊。”帝從之。仍詔占城、真臘合擊交趾
遼賑黃龍府飢。
己丑,宗噶爾首領果莊寇五牟谷,蕃官藺氈訥支等邀擊,大破之。
己亥,以出師罷春宴。
癸丑,遼以南京路飢,免租稅一年。
乙卯,雨雹。
三月,辛酉朔,恤欽、廉、邕三州死事家,瘞戰亡士;賊所蹂踐,除其田征。
辛酉,遼太后蕭氏殂,謚曰仁懿太后。太后慈惠端淑,凡正旦生辰,諸國貢幣,悉賜貧瘠。初在灤河,親督衛士平重元之亂,後夢重元曰:“臣骨在太子山北,不勝寒慄。”即命屋之。其慈閔類此。
丁卯,遼大赦。
甲戌,御集英殿,賜進士徐鐸以下並明經諸科及第、出身、同學究出身總五百九十六人。鐸,邵武人也。帝以詳定官陳繹等取第一甲不精,並罰銅。
丁丑,以廣西進士徐伯祥為右侍禁,欽、廉、白州巡檢。
己卯,宗噶爾首領果莊復寇五牟谷,熙河鈐轄韓存寶敗之。
庚辰,複種諤禮賓副使、知岷州,韓絳再相,嘗訟其前功故也。
夏,四月,戊戌,復廣濟河漕。
癸卯,詔:“廣南亡沒士卒及百姓為賊殘破者,轉運安撫司具實並議賑恤以聞。”
甲辰,降空名告身付安南行營,以招降賞功。詔諸路募武勇赴廣西,贈廣西死事將士官有差。
辛亥,茂州夷寇邊,知成都府蔡延慶乞發陝西兵援茂州,候兵至,當自將以往。帝遣內侍押班王中正經制。詔延慶務在持重,毋得輕離成都。
甲寅,遼遣耶律孝純以太后喪來告。帝發哀成服,輟視朝七日。
五月,丙辰朔,詔:“邕州沿邊州峒首領來降者,周惠之。”
丙寅復分兩浙為東、西路。明年,又合為一,以財賦不可分故也。
丁卯,城茂州。
壬申,詔:“安南諸軍過嶺有疾者,所至護治。”
庚辰,靜州下首領董整白等來降。
六月,己丑,綿州都監王慶、崔昭用、劉珪、左侍禁張義援茂州,戰死。
辛卯,詔:“濱海富民得養蜑戶,毋致為外夷所誘。”
甲午,遼葬仁懿太后於慶陵。
己亥,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己亥,遼主駐特古里。遼護衛蕭和克憤耶律伊遜恣行不法,嘗伏於橋下,伺伊遜過,欲殺之。會暴雨,橋壞,不果;又欲殺之於獵所,為親友所阻而止。廷臣側目,莫敢言其奸者。北面林牙蕭岩壽密言於遼主曰:“伊遜自泉太子預政,內懷疑懼,又與張孝傑相附會,數相過從,恐有陰謀,動搖太子,不可使居要地。”遼主悟,壬寅,出伊遜為中京留守。一時稱遼主能納忠言,同知南院宣徽使諧里、都林牙耶律庶箴及耶律孟簡各以表賀。
遼仁懿太后山陵事未畢,耶律伊遜之黨見伊遜外遷,恐遼主意移,亟勸立後,遼主從之。丁未,冊蕭氏為皇后,遂封后父祗候郎君迪里喇為趙王,後叔西北路招討使伊哩額為遼西郡王,後兄漢人行宮都部署錫默為柳城郡王。伊遜既外遷,以參知政事楊遵勖知南院樞密使事,以北院樞密副使蕭錫薩知北院樞密使事,以漢人行宮副部署劉詵參知政事。
己酉,南府宰相趙徽致仕。
秋,七月,丙辰,朱崖軍黎賊黃嬰入寇,詔廣南西路嚴兵備之。
壬戌,城下溪州,賜名會溪城,戍以兵,隸辰州,出租賦如漢民。
癸亥,靜州將楊文緒結蕃部謀叛,王中正斬之以徇。
戊辰,遼主如秋山,一日射鹿三十,宴從官,酒酣,命賦《雲上於天詩》。命北府宰相耶律孝傑坐御榻旁,遼主誦《黍離詩》“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孝傑奏曰:“今天下太平,陛下何憂?富有四海,陛下何求?”遼主大悅。
癸酉,遼柳城郡王蕭錫默卒。
是月,安南行營次桂州郭逵遣鈐轄和斌等督水軍涉海自東入,諸軍自廣西入。
八月,己丑,罷鬻祠廟。時司農寺令天下祠廟,許依坊場河渡募人承買,收取淨利。應天府閼伯、微子廟亦在鬻中。判官劉摯嘆曰:“一至於此!”往見判府張方平曰:“獨不能為朝廷言之邪?”方平矍然,托摯為奏曰:“閼伯遷商丘,主祀大火,火為國家盛德所乘;微子開國於宋,亦本朝受命建號所因。又有雙廟,乃唐張巡、許遠,以孤城死賊,能扞大患者也。今若令承買,小人規利,冗褻瀆慢,何所不為!歲收微經,實損國體。乞存此三廟,以稱國家嚴恭典禮,追尚前烈之意。”疏上,帝震怒,批付司農曰:“慢神辱國,莫此為甚,可速止之!”於是天下祠廟皆得不鬻。
庚寅,遼主出獵,遇麛失其母,閔之,不射。
丁酉,禁北邊民闌出谷粟。
九月,戊午,浚汴河。
遼以南京蝗,免明年租稅。
丙寅,詔罷都大制置河北河防水利司。
己卯,詔恤嶺南死事家,表將士墓。
己卯,遼主駐藉絲淀。
冬,十月,乙酉,太白晝見。
戊子,翰林學士、權御史中丞鄧綰罷為兵部郎中、知虢州。壬辰,貶中書戶房習學公事練亨甫為漳州軍事判官。
初,王安石與呂惠卿互相傾陷,遣徐禧、王古等按華亭獄,不得惠卿罪,更使蹇周輔按之,獄久不決。安石子雱切責亨甫與呂嘉問,二人乃共謀取綰所列惠卿事,雜它書下制獄,安石不知也。堂吏遽告惠卿於陳,惠卿以狀聞,且上書訟安石曰;“安石盡棄素學,而降尚縱橫之末數以為奇術,以至譖愬脅持,蔽賢黨奸,移怒行很,方命矯令,罔上惡君。凡此數惡,力行於年歲之間,莫不備具,雖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帝以狀示安石,安石謝無有。歸以問雱,雱言其情,安石咎之。時雱已病疽彌年,坐此益忿恚,疽潰而卒;安石悲傷,求去愈切。綰慮安石去而己失勢,乃力勸帝留安石,其言甚無顧忌。帝再三詰綰,綰以實告曰:“安石門人練亨甫為臣言。”帝令吳充以己意問安石,安石大駭,即上奏曰:“聞御史中丞鄧綰嘗為臣子營官及薦臣婿可用,又為臣求賜第京師。兼綰近舉御史二人,尋卻乞不施行。聞其一人彭汝礪者,嘗與練亨甫相失,綰聽亨甫遊說,故乞別舉。綰所為如此,豈可令執法在論思之地!亨甫亦不當留備宰屬。”帝以綰操心頗僻,賊性奸回,論事薦人,不循分守,亨甫身備宰屬,與言事民交通,故有是命。綰始以附安石得居言職,及惠卿之黨欲傾安石,綰皆竭力劾奏之,亨甫亦由諂事雱以進,至是乃因安石言,相繼罷斥。
乙未,詔東南諸路教閱新軍。
遼耶律伊遜之出為中京留守也,泣謂人曰:“伊遜無過,因讒見出。”其黨以其言聞於遼主,遼主悔之。會伊遜生日,遼主遣近臣耶律白斯本賜物為壽,伊遜因私屬白上:“臣見奸人在朝,陛下孤危,身雖在外,竊用寒心。”白斯本還,以聞。遼主賜伊遜車,諭曰:“無慮弗用,行將召矣。”由是反疑蕭岩壽,出為順義軍節度使。詔近臣議召伊遜事,北面官屬無敢言者。契丹行宮都部署耶律薩喇曰:“蕭岩壽言伊遜有罪,不可為樞臣,故陛下出之。今復召,恐天下生疑。”同知南院宣徽使諧里亦言不可復召。薩喇進謁者三,左右為之震悚,遼主卒不聽。戊戌,召伊遜復為北院樞密使。
丙午,王安石罷。安石之再相也,多稱疾求去。及子雱死,力請解機務。帝亦厭安石所為,乃罷為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雱死時,年三十三。
樞密使、檢校太傅吳充禮部侍郎、參知政事王珪並守前官、同平章事。充子安持雖娶王安石女,而充心不善安石所為,數為帝言新法不便。帝察其中立無與,及安石罷,遂相之。
以資政殿學士、知成都府馮京知樞密院事。京與王安石同在中書,多異議,安石頗疑憚之,故嘗因事移私書於呂惠卿曰:“無使齊年知。”京、安石俱生辛酉,故謂之齊年。及安石再相,惠卿出知陳州,悉發安石前後私書奏之,其一雲“無使齊年知”,又其一雲“無使上知”。帝以安石為欺而京不阿,故復用京。
十一月,乙卯,給廣南東路空名告敕,募入錢助軍。
辛酉,錄魏徵後。
甲戌,遼主欲觀起居注,修注郎布延等不進,各杖二百,罷之。
耶律伊遜既復用,勢益張,見耶律薩喇,讓之曰:“與君無憾,何獨異議?”薩喇正色曰:“此社稷事,何憾之有?”耶律庶箴私見伊遜而泣曰:“前者抗表,非庶箴之願也。”伊遜憐而釋之,出諧里為廣利軍節度使,謫耶律孟簡巡磁窯關;未幾,流蕭岩壽於烏隗部,終身拘作。岩壽雖竄逐,恆以社稷為憂,時人為之語曰:“以狼牧羊,何能久長!”
乙亥,以安南行營將士疾疫,遣同知太常禮院王存褥南嶽,遣中使建祈福道場。
己卯,洮東安撫司奏包順等破果莊兵於多移谷。壬午,果莊寇岷州,種諤以輕兵襲擊於鐵城,敗之。
是月,遼南京地震,民舍多壞。
十二月,丙戌,郭逵拔廣源州,偽觀察使劉紀降。
己丑,子傭生。
棟戩使果莊聚兵洮、岷,脅新附羌,多叛歸之。甲午,遣內侍押班李憲乘驛往秦鳳、熙河措置邊事,詔諸將皆受節制。
御史中丞鄧潤甫、御史周尹、蔡承禧彭汝礪言:“自古不聞有中人為將帥者。唐明皇時,覃行章亂黔中,始以楊思勖為招討使,唐之禍萌於此。代宗時,魚朝恩幾危社稷。憲宗用吐突承璀,卒以輕謀敗事,得罪後世。陛下其忍襲唐故跡而忘天下之患乎?”又言:“果莊之患小,用憲之患大。憲功不成,其禍小;功成,其禍大。”章再上,弗聽。
遼以左伊勒希巴蕭托卜嘉為南院統軍使。耶律伊遜以北面林牙耶律延格為耳目。延格狡佞而敏,凡有聞見,必舉以告。伊遜愛而薦之,遼主亦以為賢,拜左伊勒希巴。
丁酉,詔:“岷州界經果莊兵燹者賜錢,脅從來歸者釋其罪。
癸卯,郭逵敗交趾於富良江,獲其偽太子洪真,李乾德遣人奉表詣軍門降。初,趙禼舉逵以自代,及逵至,輒與禼異。禼欲乘兵形未動,先撫輯兩江峒丁,擇壯勇,啖以利,使招徠攜貳,墮其腹心,然後以大兵繼之,逵不聽;禼又欲使人齎榜入賊中招納,逵又不聽;遂令燕達先破廣源,復還永平。禼以為廣源間道距交州十二驛,趨利掩擊,出其不意,川塗並進,三路致討,勢必分潰;固爭,不能得。賊遂據富良江,列船數百,官軍不得濟。禼分遣將吏伐木治攻具,機石如雨,蠻艦皆壞。徐以罷卒致賊,設伏擊之,斬首數千級。馘其渠酋,獲洪真,賊窮蹙歸命。時兵夫三十萬人,冒暑涉瘴地,死者過半。至是大軍距交州裁三十里,隔一水不得進。逵怍於玩寇,移疾先還,遂班師。
冷雞朴誘山後生羌擾邊。庚戌,詔:“有得冷雞朴首者賞之。”瑪爾戩請自效,眾以為不可。李憲曰:“何傷乎!羌人天性畏服貴種。”聽之往。瑪爾戩盛裝以出,諸羌聳視無鬥志,憲師乘之,殺獲萬計,斬冷雞朴。棟戩懼,即遣使奉贄效順。加憲宣州觀察使、入內副承旨。置威戎軍
遼耶律伊遜請賜牧地,群牧林牙耶律寅吉奏曰:“今牧地褊陿,畜不蓄息,豈可分賜臣下!”遼主乃止。伊遜由是益嫉寅吉,除懷德軍節度使,旋貶漠北馬群太保,未幾卒。

歷史大事

自從沈起劉彝等人謀劃討伐交趾後,交趾先發制人,於熙寧九年(1076)正月,派遣大軍包圍邕州(今廣西南寧),守將蘇緘一面英勇抵抗,一面向劉彝求援。交趾包圍邕州達四十二天,蘇緘率全城軍民,同仇敵愾,殊死抵抗,軍民無水可飲,無糧可食,餓死者殊多,但劉彝沈起卻見死不救,因此邕州陷落,交趾大肆屠殺軍民達五萬餘人,拆毀邕州的城防工事。邕州陷落後,蘇緘誓死不降,他先殺死自己的全家老小,然後放火自焚。其子蘇子元率軍到達邕州後,交趾已撤離了邕州,此後邕州人為蘇緘建立廟宇,世代祭祀這位英雄。。宋神宗聽說蘇緘事跡後,停食一餐,並追贈蘇緘高官,賜田十頃、京師甲第一所,並特許蘇緘家屬隨心所欲挑選官職,其子蘇子元也得到升遷。
范百常築茂州城
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原來統轄九個羈縻州,這些羈縻州都是蕃部占有,蕃部九州各自推舉一人為州將,與茂州地方長官直接聯繫。但茂州在此之前沒有城牆,僅栽種一些樹木作為屏障。因而蕃部少數民族常夜間進入州城,掠奪民家牲口,還打劫城內居民,茂州地方長官不得不派州將前往贖回,當地老百姓深受其害。熙寧八年 (1075)李琪出任茂州知州後,上書朝廷,建議修築茂州城牆,朝廷批准了他的意見。次年四月,大理寺丞范百常代替李琪職務,開始修築茂州城牆。靜州(今四川茂汶縣境)州將楊文緒聯合蕃部叛亂分子數百人圍攻茂州,阻撓這一工程的進行。蕃部三番五次進攻茂州城,都以失敗而告終,但蕃部騎兵卻封鎖了茂州城,城中居民也不敢輕易出城。茂州南有雞宗關 (今四川茂汶南),通向永康軍(今四川灌縣),北有隴東,通向綿州(今四川綿陽),這些交通孔道均為蕃部占領,范百常召募敢死隊抄小道到成都報信。成都方面得到訊息後,知成都府蔡延慶迅速派遣綿州都監王慶、蜀州都監孫青等人率兵征討茂州蠻,救援茂州,但孫青從結總關出發後不久,即被蕃部伏兵所敗,士兵死亡頗多,孫青也戰死。宋神宗不得不委派內侍押班王中正從陝西召募一千名士兵進討茂州蕃部。其後,范歹常也因展拓州城,不能安撫蕃部而被貶官。
王中正平定茂州蠻
熙寧九年(1076)七月,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所管轄羈縻州靜州州將楊文緒聯合蕃部焚燒農戶廬舍,搶劫市戶,圍逼茂州城,並聯合張仁貴發動叛亂。成都府路體量安撫邊事王中正迅速發兵予以反擊,生擒楊文緒、張仁貴等人。同年十一月,宋神宗命令王中正昭宣使劉昌祚為皇城使、狄泳為客省副使、王光祖為引進副使征討茂州番部(藏族)。各路合兵一處,迅速攻破蕃部要塞雞宗關,並乘勝前進,掃平蕃部許多族賬,斬殺叛亂蕃部數千人。茂州蕃部各部被迫歸順宋朝。其後王中正又出其不意偷襲恭州得手,掩殺了許多蕃部叛亂分子,至此茂州蕃部才與王中正訂立盟約,全部歸順宋朝。宋朝下令在茂州汶川縣(今四川汶川)設定威戎(今四川理縣北),以防範茂州蕃部的反叛。
程師孟河東淤田
熙寧九年(1076)八月,權判都水監程師孟上書盲事,建議在京東、京西實施河東路的淤田法,將這些地區的不毛之地變成膏腴之壤,而且河東路地區也還有大量荒地可以繼續淤田,委派都水監官員前往淤田地區檢查,配合當地農田水利司官員和州縣官吏監督執行,如有可以淤田的地方,地方官將能淤田的數量上報中央,並記算出所耗費用的大體數目。宋神宗於是派遣都水監丞耿琬具體負責河東地區淤田事宜。
王安石第二次罷相
王安石辭去宰相職務,為鎮南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江寧府事。
亨利四世在布里克森召開集會宣布廢黜格里高利七世,同年他開始對格里高利用兵。格里高利此時的境況非常不好。13個總主教背叛了他。羅馬向亨利四世投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