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龍虎台之名並非虛擬杜撰而來,而是確有所指。據
元代江孚所作《龍虎台賦》云:“若乃崚嶒嶻嶭,撐鱗奮鬛。周回連蜷,蜿蜿蜒蜒。林蒸潤而雨降,崖轉石而雷喧。勢將騰海水而噴薄,鼓顥氣而飛天。吾是以知台之所以名龍,神變化而無前。至若嵌岩谽谺,有呀其牙。孱顏岝萼,而爪而攫。春花明而文炳,飛泉咆而慓魄。眾山奔騫於其下兮,若百獸震悼披靡而前卻。吾是以知台之所以名虎,雄萬古而磅礴。
”
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
忽必烈定國號為元;次年改金中都為元大都,將政治與軍事指揮中心移駐新京;至元十六年(1279年)滅
南宋,統一中國。從至元十七年開始,元世祖於夏季要回到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避暑,起初只在往返途中搭建臨時帳殿,鑒於當時國家局勢已趨穩定,至元十八年開始在沿途修建行宮,
龍虎台即榮幸地成為
大都城北的第一座行宮。
元世祖為什麼要將行宮建在山前
台地上呢?一是無水患之憂。二是便於警戒,確保全全。三是可以居高觀景,怡悅心神。四是台高道低,皇帝登臨台上,可俯視百官萬民,群臣百姓則需抬頭瞻仰帝尊,既符合封建禮數,又可滿足帝王稱霸海內、四方臣服的雄心。在
元、
明、
清三代,龍虎台因
行宮而身價百倍,行宮則因高台愈顯氣勢恢宏。文人墨客親臨此地,無不撰文讚嘆,頻獻華章。江孚將
龍虎台與歷史上著名的
姑蘇台和
銅雀台相媲美,並遠在其上。
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謀士劉伯溫久慕龍虎台之名,親臨台前,審視良久,讚不絕口,將之比作傳說中的三座仙山—
蓬萊、
方丈(又名方壺)和
瀛洲,稱它是按照人的意願、用自然之力建造的
人間仙境。並作《龍虎台賦》稱頌它:“傑彼神台,在京之郊。金城內阻,靈關外包。上依天倪,下鎮地軸。太行為臂,滄海為腹。崇台峩峩,虎以據之。群山巃嵷,龍以翼之......於隆神台,與天斯同。”江孚、
劉基、馬祖常、周伯琦、金幼孜等人都是享譽宇內的顯宦、文豪,也先後做過有關龍虎台的詩賦。因而龍虎台也藉助其名、其文遠播美譽,馳名華夏。
歷史沿革
建造背景
龍虎台
元代成村。村址坐落在南北長三里、東西寬二里的山前坡崗上,地勢高平如台,背山面水,有龍盤虎踞之勢,故名
龍虎台。在
元、
明、
清三代,封建帝王曾在這裡建造
行宮,以備出行駐蹕,龍虎台因此
聞名遐邇,天下皆知。
經歷時間
為什麼要將
行宮建在龍虎台呢?經歷代專家、學者綜合分析,認為好處有四:一是台地高出周邊數尺及丈余不等,無水患之憂。二是便於警戒,確保全全。龍虎台北有
燕山為屏障,南為一望無際的平原,東有
虎峪溝水流經昌平縣城(今城南街道辦事處舊縣村)西側,西有關溝水奔騰南下,依山臨水易於守衛。三是可以居高觀景,怡悅心神。四是台高道低,皇帝登臨台上,可俯視百官萬民,群臣百姓則需抬頭瞻仰帝尊,既符合封建禮數,又可滿足帝王稱霸海內、四方臣服的雄心。在
元、
明、
清三代,龍虎台因行宮而身價百倍,行宮則因高台愈顯氣勢恢宏。
文人墨客親臨此地,無不撰文讚嘆,頻獻華章。
現代狀況
北京昌平龍虎台村位於昌平區西部。東北是辛立莊,東南是紅泥溝,西靠道
南鎮。南口戰爭時21團在此駐守。乘公交357,376,883,870,919大站快(延慶),昌11路,在路紅泥溝站下車即是。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龍虎台,位於昌平城西北7.1公里,距
南口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1.4公里。東北距辛立莊1.1公里,東南距紅泥溝0.5公里,西距南口鎮0.8公里,北距虎峪村3.2公里。村域面積1.1平方公里,村址海拔113.2米。
地形地貌
龍虎台村域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形成一個緩坡傾斜地帶。著名的山脈有天壽山、銀山、
龍泉山、疊翠山、駐蹕山、
虎峪山等,層疊交錯,高山、峽谷、懸崖、陡壁等豐富的地貌特徵,構成了千變萬化的奇妙景觀,為龍虎台
旅遊業提供了不同高度帶的
旅遊資源,是開展
野營、
登山、
探險、
森林、
滑雪、
滑草等旅遊項目的重要自然條件。
氣候特徵
龍虎台所在屬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2684小時,年平均氣溫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
人口民族
人口
全村
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18.67%,外來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4.89%提高到2010年的51.0%。2011年年底共有村民622戶,1336人;其中從業人員782人。主要姓氏有王、孟、李等。
民族
至2012年,少數民族占常住人口的3.99%,人口數量居於前三位的分布是滿族、回族、蒙古族。
經濟概況
綜合概況
龍虎台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2004年進行
土地確權工作,2005年確權收益分配為45萬元,2006年為37.3萬元。2006年4月成立背景泰中天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農業
觀光旅遊。2011年,人均純收入7514.20元。
龍虎台村地處山前台地及洪積沖積扇上,地勢北高南低。村址海拔113.2米。地下水深埋80米。土壤大部分為重壤紅壤質褐土,
紅土為重要資源。
工業農業
1964年通電,1981年飲用自來水。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13.2米,地下水深埋80米。經濟以
農業為主。有耕地841畝,種植玉米、甘薯、豆類。有果園160畝,產蘋果、桃、柿子等。村辦企業有金屬加工廠。村內有市級保護古樹國槐2株。
第三產業
優越的
地理位置與豐富的
自然生態環境為龍虎台旅遊業的發展造就了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近年來村政府聯合地方企業,引進人才、技術,開發各類
生態、
自然、
人文景觀,創辦了多處集觀光體驗與休閒服務於一體的新概念旅遊區域。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1964年通電。1981年飲用自來水。1993年、2005年兩次硬化村內街道、胡同路面。2004年至2005年為全村農戶安裝有線電視。2005年完成飲用水入戶工程,完成86戶改廁工程及村級浴室工程。
2011年年底共有村民622戶,1336人;其中從業人員782人。其中大部分家庭都選擇安裝了
空氣能熱水器,為家人提供24小時穩定熱水。
社會福利
2006年,男60歲、女55歲以上的農民每人每年補助400元;為287戶、681人辦理新型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建成可容納200人的數字
多功能廳、常年科普宣傳櫥窗和村
圖書室。
文化藝術
民間藝術
龍虎台民間藝術自古以來,繼承北京藝術特色,又融合北方
民族藝術精華,形成了諸多具有京北特色的藝術門類。龍虎台
剪紙、南口
花會、羊台子
押花畫、手工藝編織、
十字繡等民間藝術,不落窠臼,別具一格。
在習俗上,
春節的祭灶、貼春聯、貼年畫、吃年飯、祭故人、守歲、吃長歲餃子、放鞭炮、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初五,元宵節,二月二,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獨具特色的節日習俗。
喪葬舊習俗中的抬床、送信、入殮、做道場、辦葬事、出殯、圓墳、追祭故去親人、守孝也屬於舊時民間文化的一個種類。
龍虎台剪紙
古詩中的龍虎台
《龍虎台》 元 迺閒
晨登龍虎台,停驂望居庸。絕壑悶雲氣,長林振悲風。
翠華有時幸,北狩甘泉宮。千官候鳥蹕,萬騎如飛龍。
帳殿駐山麓,羽葆羅雲中。我行避馳道,弗得窮幽蹤。
衣裳倏涼冷,積霧浮空濛。前山風雨來,驅鞭復匆匆。
龍虎層台逼九天,居庸形勝壯幽燕。
放影高出冥鴻外,縱目還驚戰馬前。
秋老西山多風雪,寒深北塞足風煙。
即今誰為摩崖石,好記將軍破虜年。
龍虎台傳說
好心的老奶奶
村裡有位老奶奶,她的三個兒子結婚後都很不孝順,老人只能自己艱難度日。一天,老奶奶上山打柴,碰見一隻腳被扎傷的老虎,抬起前爪向她“作揖”求救。老奶奶給這隻老虎治好了傷。老虎非常感激,老奶奶每次出門,老虎都準時跑過來,讓老人騎著它上山。老奶奶年事已高,搖不動水井上的轆轤。老虎發現以後,跑過去對井底喊道:“龍大哥,以後您再看到這位老奶奶,就把水位升得高高的,讓她能舀滿一桶。”龍完全照辦,解決了老人吃水的問題。老虎一直陪伴在老奶奶身旁,直到她90多歲無疾而終。為了紀念知恩必報的老虎和善良的龍,老百姓就把村子稱為“
龍虎台”。
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有一次巡遊來到昌平,那時候昌平還是幽州苦海,到處一片汪洋。一天,孫思邈漫步海邊,忽然看見還離一條龍正翻騰著朝他游過來,他覺得奇怪,就站住了,一會兒工夫,
龍游到他跟前,抬頭看看。孫思邈問:你餓了?龍搖搖頭,慢慢抬起前爪。 “那你是病了?讓我給你治病?”龍這回點點頭。孫思邈抓住龍的前爪給他號脈,又打開孫申呆著的藥包,拿出一根銀針,在龍身上的穴位扎了幾針 。然後對龍說:你走吧,過兩天就好了。可是龍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孫思邈想,難道龍也通人性,我給他治了病,他要答謝我?孫思邈說:你是想要謝我?龍點點頭。“這樣吧,等我成王的那天,你到我大殿門前站腳助威吧。”龍又點點頭,慢慢地遊走了。
不久, 孫思邈又在山上遇見了一隻
老虎。按說,老虎和人相遇,要么是人藏起來,要么是老虎逃掉。可是孫思邈不是凡人,他一點也不怕。那虎也怪,張著血盆大口,徑直走過來了。孫思邈問:你要吃我?虎搖搖頭,把嘴張得更大了。藥王琢磨,許是這虎嘴裡有毛病? 探頭瞧瞧,原來這虎吃野獸時,一塊碎骨卡在了嗓子眼裡。藥王吧手伸進虎嘴,小心滴拿出了碎骨頭。藥王說,你回山里去吧。可是,老虎還是趴在地上不動,藥王知道這也是老虎要報答他,就說:等到我成王的那天,你到大殿門前給我站腳助威吧!後來孫思邈真的成了藥王,並且在昌平縣城西邊選了一塊地修建了
藥王廟。這事被龍虎知道了,他們先後來到這裡,給藥王助威。於是後人就稱這裡為
龍虎台了。這就是龍虎台地名的來歷。
古人與龍虎台
元末
至順四年(1333年),一位23歲的浙江青年來北京參加會試,其中一場是“命題作文”《龍虎台賦》。
他並沒有去過龍虎台,揮毫潑墨,卻是天馬行空,揮灑自如:“於赫龍虎之台,摩乾軋坤,魁群山而獨尊……白虎敦圉而踞峙,蒼龍蜿蜒而屈盤。狀昂首以奮角,恍飆興而雲屯……上倚天倪,下鎮地軸。太行為臂,滄海為腹。”最終,他考中進士,這篇作品也成為世人爭相傳誦的佳作。這位青年,正是大明開國功臣
劉伯溫,他為龍虎台留下了這段佳話。
風景名勝
藝麓園
藝麓園就位於
龍虎台村西側,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
南口鎮龍脈燕山腳下,是一座充滿藝術氣息、古色古香的仿
古建築群。占地規模約50畝,共有房屋88間,均是木結構,
榫卯技藝槐寶體現的惟妙惟肖。
沿一條南北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遊客可沿著中軸線依次參觀欣賞三座中規中矩的庭院、六藝堂、關聖帝廟、後花園等精美景觀。
在
旅遊服務方面,藝麓園的飲食文化又是景區的一大特色,
自助餐、私房菜、素齋,均由名廚主理,口味宜人,兼顧文化特色與營養健康。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
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
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
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11年,已開放景點有
長陵、定陵、
昭陵、
神路。
居庸關、雲台
居庸關雲台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北的居庸關關城內,是元代大型過街喇嘛塔的基座。居庸關雲台始建於元代,雲台的雕刻均極為致,是元代石雕藝術中的傑作。
萬里長城北京段
萬里長城北京段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
密雲、
懷柔、
平谷、
延慶、
昌平、
門頭溝境內,自北京城東北繞至西北。綿延629公里。以明代長城為主體,由東西向和東北西南向兩大體系組成,二者在懷柔舊水坑西南匯合。大多構築於崇山峻岭、懸崖陡壁上,以氣勢雄偉、規模浩大著稱於世。全線共有城台800餘座,關口71個,營盤8座。沿線著名景點有
八達嶺、
慕田峪、
古北口、
司馬台、
神堂峪、
沿河城等。其中許多已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
旅遊攻略
到
龍虎台旅遊肯定會讓你大飽眼福,四周有數不勝數的旅遊勝地,尤其是修建了13年的仿古建築群——藝麓園。藝麓園是一座有著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的私家大宅院,占地面積50餘畝,是按照古代
王府級別建造的!遠離城市的喧囂,幽靜恬淡的氣氛,非常適合個人以及家庭出遊,是去往
長城路上不可錯過的一抹景色!
旅遊區遊玩,如同其它
風景名勝古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欣賞到山水如畫的美。所以出發前對龍虎台旅遊區景區概況要有所了解,如果是跟隨
旅遊團出遊,帶隊導遊會給遊客講解龍虎台旅遊區的人文地理;如果是自助游一定要參考
龍虎台旅遊區必去景點推薦。最後,和親友結伴出行照相機必不可少,用照片記錄下龍虎台旅遊區旅途中愉悅的心情。
旅遊資源
龍虎台地處京北
昌平,
北京後花園,旅遊資源豐富。關溝七十二景,居庸八景,和平寺,虎峪自然風景區,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老北京微縮景園,百仙神洞,藝麓園等。
旅遊服務
龍虎台地區提供
旅遊服務的有華彬莊園飯店、北方長城賓館、虎峪園林山莊、中國非遺傳承人產業基地藝麓園等。
旅遊紀念品
龍虎台剪紙、羊台子押花畫、手工藝編織、十字繡等。
出行路線
公交信息:357,376,883,870,919大站快(延慶),昌11路,紅泥溝站下車。
捷運路線:捷運昌平線的昌平站,轉乘公交357、655、昌11、昌70、870紅泥溝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