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台應制

《龍虎台應制》是元朝詩人馬祖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記事,寫明時間地點,交代御駕出行;頷聯描寫龍虎台的高峻,比況奇異,遐思高妙;頸聯以歷史上的兩位帝王反襯元文宗,為詩中吹捧之語;尾聯頌揚元文宗巡省兩京決非逸樂出行,而是要使百姓安享幸福和平,點出作詩的意旨。全詩格調雄渾高亢,氣勢閎大,且開闔得法對仗工穩,得應制頌聖之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龍虎台應制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馬祖常
  • 作品出處:《元詩別裁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龍虎台應制1
龍虎台高秋意多,翠華來日似鸞坡2
天將山海為城塹3,人倚雲霞作綺羅4
周穆故慚黃竹賦5,漢高空奏大風歌6
兩京巡省非行幸7,要使蒼生樂至和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龍虎台:在今北京市昌平縣北軍都山,距居庸關二十五里,以群山拱衛如龍虎得名。應制:應皇帝之命而寫作詩文,稱應制,內容多為歌功頌德。
2.翠華:皇帝儀仗中一種以翠羽為飾的旗子。這裡代指帝駕。鸞坡:本為長安金鸞殿旁的坡名。此代指帝宮。元帝出巡,例帶蒙古包隨行,臨時安排住宿,豪華似宮殿,故云“似鸞坡”。
3.城塹:護城河,護城的壕溝。
4.綺羅: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
5.周穆:即周穆王,周昭王子,名滿。黃竹賦:即《黃竹》詩。《穆天子傳》卷五:“天子游黃台之丘,獵於苹澤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
6.“漢高”句:漢高祖取得天下後衣錦還鄉,與父老子弟歡飲,作《大風歌》,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嘆。
7.兩京巡省:元以今北京為大都,以今內蒙古正藍旗境內的開平為上都,每年四月由大都去上都,八月回大都。兩京,有版本作“西京”。行幸:帝王遊玩。
8.至和:極度安和。

白話譯文

龍虎台集中了大批文士應詔賦詩,帝駕就像唐德宗時的鸞坡一樣。
猶如天把高山淵海作為護城的壕溝,人以絢麗的雲作為絲織衣物。
周穆王目睹風寒雪凍中的百姓,有所愧悟而作《黃竹》詩,漢高祖衣錦還鄉時,高唱《大風歌》。
巡省兩京決非逸樂出行,而是要使百姓安享極度幸福和平。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一首應制詩。作於元文宗天曆(1328—1329年)、至順(1330—1331年)年間。元時往來上都,每駐於龍虎台。《元史·馬祖常傳》記載:“文宗嘗駐蹕龍虎台,祖常應制賦詩,尤被嘆賞,謂中原碩儒唯祖常雲。”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屬應制詩。詩依應制體慣例,平穩展開。
首聯記事,寫明時間地點,交代御駕出行。元時帝王去上京一般是在夏季,起句既說“秋意多”,則當是從上京返回大都時駐蹕龍虎台,詩人被文宗召見,故有“似鸞坡”語。
頷聯是全詩精華所在。龍虎台離大都不遠,這裡的山水便成了大都的天然屏障,人在龍虎台就如入雲霞之中,極言台之高,也見人之不凡。這一聯寫得頗有氣勢,景色壯麗,含有歌頌大元江山牢固,人才傑出之意。比況奇異,遐思高妙。
頸聯以歷史上的兩位帝王反襯元文宗,詩人以周穆王的關心民瘼與元文宗相比應感到慚愧,又以《大風歌》比喻漢高祖的文治,認為與元文宗相比,簡直不值得一提。劉邦雖以馬上得天下,不好儒,但後來還是改變了馬上治天下的做法,奠定了漢朝強大的基礎。元文宗崇儒,其文治有一定成就,但他當政僅三年時間,不可能有大作為。因此,這是吹捧之語。此處的“故慚”“空奏”二詞,斟酌而出,通過對古代帝王的抑貶,達到稱揚當世帝王的目的,引出最後的讚嘆。
尾聯寫元文宗在西京之間來往是在視察吏治民情,目的是使百姓樂享太平,意即頌揚元文宗,點出作詩的意旨。此聯直述,學唐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結句“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一類應制詩寫法。
昔人謂“宋人務離唐人以為高,而元人求合唐人以為法”,最能體現元人摹唐痕跡者,是這類以歌頌昇平為內容的宮廷應制詩,恰可反映出元文人自知先天不足而力為掩飾的社會心理。此詩結尾模仿王維詩句,即是如此。不過全詩規橅元朝帝王氣象,繪現巡幸龍虎台的本地風光,仍不失圓密清麗;“故慚”“空奏”本屬應制詩忌諱字面,作者為抑古揚今,不惜破例,也運用得恰到好處。總之,全詩寫得格調雄渾高亢,氣勢閎大,且開闔得法對仗工穩,得應制頌聖之正。

名家點評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學泰《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馬詩多行役及應制之作,長於七言近體,如《龍虎台應制》“龍虎台高秋意多……”,雖然內容貧乏,但其立意、詞藻、格調都近似唐之許渾。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李夢生《元明詩三百首注評》:應制詩因為是奉皇帝命令所作,必須堂堂正正,歌功頌德,又因為為法所囿,缺乏真情實感,所以很難寫好。元代的應制詩雖然很多,但佳構極少,這首是被公認的壓卷之作。全詩妙借山川形勢襯托情感的不足,以雄渾充沛的氣勢彌補內容的空洞,且格律精嚴、對仗工整,頌而不諛得應制體之正。《元史》本傳說:“文宗嘗駐蹕龍虎台,祖常應制賦詩,尤被嘆賞,謂中原碩儒,唯祖常雲。”可見本詩影響之大。

作者簡介

馬祖常(1279~1338年),字伯庸,元代詩人,色目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1315年),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歷任翰林直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樞密副使等職。為文法先秦兩漢,宏瞻而精核,富麗而新奇,內容多制詔、碑誌等類作品,詩作圓密清麗,除應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間疾苦的作品。有《石田集》十五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